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一句話總結:

作者以親身經歷二戰納粹集中營的恐怖遭遇,闡述他的「意義治療法」心理學理論,這不僅是他得以在集中營倖存的關鍵,也指引了我們每個人如何在生命中找到意義。

作者介紹: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是少數從納粹集中營生還的倖存者之一。在集中營中,每一天死亡的機率都遠高於生存。歷經三年的折磨,他所在的圖克姆集中營終於獲得解放,他也回到家鄉維也納。弗蘭克後來致力於傳授他在最艱困的時刻所學到的道理:即使身處苦難之中,人們仍然可以也必須在生命中找到意義。這就是「意義治療法」的核心,也讓弗蘭克成為現代心理學的重要人物。

重點啟發:

1. 要在絕境中求生,必須隨時做好赴死的準備

弗蘭克指出,要在集中營中存活下來,關鍵在於要能夠面對隨時喪命的可能,保持一種超然的心態。這種對死亡的冷漠和超脫,讓倖存者得以暫時屏蔽身邊的恐怖景象,專注在求生的任務上,例如從屍體上搶奪一雙珍貴的鞋子,或是躲在糞堆中以逃過被送進毒氣室的命運。有時候,求生的唯一方式就是心甘情願地走向死亡。

2. 人生的意義因人而異,也會隨著時間與處境而改變

「意義治療法」主張,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人生意義,就連你自己的人生意義也不只有一個。你的人生意義不僅因人而異,也會隨著你的抉擇和處境而有所不同。這打破了一般人的迷思,以為必須先找到人生的意義,才能活出最好的人生。事實恰恰相反,你的行動以及你在做決定時所承擔的責任,才是決定你對人生意義感受的關鍵。

3. 意義治療法強調改變內在心態,而非受制於外在環境

「意義治療法」的另一個特點是聚焦在人的內在心態,而非外在因素,藉此賦予人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弗蘭克提出「逆理意向療法」的觀念,鼓勵人們直接面對內心的恐懼。比方說,如果你害怕在朋友面前口吃,與其怪罪環境因素(朋友在場),不如試著刻意在朋友面前盡情口吃。你會發現,愈是刻意這麼做,就愈口吃不出來,最後反而能夠克服在朋友面前口吃的恐懼。

個人評價:

《活出意義來》不只是一般的讀書或學習新知,更是一種對歷史的尊重。雖然我這一代(千禧世代)無法彌補或贖償前人的過錯,但我們仍有責任盡可能地了解歷史,並向影響歷史進程的人致敬。身為一個德國人,我真誠地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我特別推薦《活出意義來》給以下幾種人:

– 正開始在學校學習二戰歷史的國中生

– 那些在第四份工作掙扎、渴望找到人生意義以建立真正事業的上班族

– 任何害怕在大眾面前因小錯誤而出糗的所有人

Ed的話:

最後,我要提醒大家,弗蘭克的「意義治療法」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SCALE策略不謀而合。他強調要主動創造(Create)生命的意義,運用自動化(Automate)的思維模式來面對恐懼,並善加利用(Leverage)逆境來提升(Enhance)自我。希望大家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找到自己獨特的人生意義!

《想到就能做到》Making Ideas Happen

一句話總結:

《想到就能做到》是一本教你如何創意點子,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執行這些點子的書,團隊和企業可以運用書中的系統化方法,推動業務發展,為世界帶來改變。

作者介紹:

史考特.貝斯基(Scott Belsky)是一位投資者、企業家,也是《想到就能做到》一書的作者。2006年,他創立了Behance,提供設計師和創意工作者一個在線展示作品和個人檔案的平台。自2010年起,他開始投資早期的新創公司,成功案例包括Pinterest、Uber和Warby Parker等獨角獸級公司。2012年,他將Behance賣給Adobe,之後專注於投資事業。建立以創意為中心的公司的過程中,他決定在這本書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啟發:

1. 把任務分門別類,事半功倍

在學校裡,生活總是簡單直白,照著課本第19頁做完7f、3g和12a題,就算完成當天的功課。但一踏入社會,你會發現現實生活可沒這麼單純。老闆不會告訴你要寄信給誰、哪個任務該先做、行銷企劃書到底該寫些什麼。不過別擔心,史考特提出了一個簡單的三分類法來處理專案,只要稍加思考,生活就能變得和在學校時一樣輕鬆愜意。

舉例來說,如果你接到了為業務團隊舉辦工作坊的任務,就可以開始把要做的事情分成三類:行動項目、後續事項和參考資料。透過把任務分門別類,你就能清楚知道該先做什麼,也能對專案成功的關鍵有全面的了解。

2. 認清自己的創意類型,與他人互補合作

知道自己的任務固然重要,了解自己是哪一型的人也不可或缺。根據史考特.貝斯基的說法,在把創意專案化為現實的過程中,人可分為三種類型:夢想家、實踐家和漸進主義者。你是哪一種呢?其實並不難分辨。我一看到漸進主義者的定義就知道自己屬於這一型:我有很多點子,也會去執行,但總是開始得比能處理的還多,最後不得不放棄一些事情。

無論你是哪一型,都各有優缺點。重點是一旦你搞清楚自己的類型,就能找到互補的合作夥伴,比方說夢想家可以跟實踐家合作,漸進主義者也可以跟夢想家合作。如此一來,大家攜手並進,就能走得比單打獨鬥還遠。

3. 別被沉沒成本綁架,果斷放棄該放棄的

看看桌上那些文件、資料夾和一疊疊的紙張,你正在進行的專案有幾個?3個、5個,還是10個?不管有幾個,我們在判斷現在該做哪個專案時,通常都會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根據已經投入的心力來決定。

和當地學校合作的案子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要放棄確實很難過。但如果這個案子始終沒有成效,那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不如檢視手上所有的專案,按照策略價值和經濟效益排列優先順序,想想它們的重要性。拋開已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這些沉沒成本不談,思考未來「應該」投入多少時間,而不是過去已經投入了多少。

把專案按照未來投入心力多寡排列出的新順序,就是你的「能量基準線」,它可以隨時指引你接下來該做什麼。

個人評價:

我非常認同任何能幫助人提升自我覺察的事物,而《想到就能做到》絕對是一本能達到這個目的的書。光是搞清楚自己是夢想家、實幹家還是漸進主義者,就能對未來的行事作風產生重大影響。這本書值得大力推薦!

特別推薦《想到就能做到》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三種人。第一種是剛進入職場、對身上的責任感到不知所措的年輕人。第二種是時常感到團隊原地踏步、想知道原因何在的專案經理。第三種則是心裡清楚有某個專案已經花了太多時間,卻捨不得放手的人。

Ed的話:

從「SCALE」的觀點來看,我認為本書的內容和「策略制定」(Strategize)最有關聯。透過將任務分門別類、認清自己的創意類型、果斷放棄沉沒成本等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有策略、更聚焦地執行創意點子。對於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值得學習的重要策略。

《全面掌控:工作與人生的致勝之道》Making It All Work

一句話總結:

《全面掌控》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瑣事與長期目標之間取得平衡,創造快樂而富有成效的人生。

作者介紹:

大衛‧艾倫(David Allen)是知名的生產力大師,他的暢銷書《搞定》風靡全球,幫助無數人提升效率與工作表現。這本《全面掌控》是他的最新力作,延續了他一貫的智慧與洞見,為讀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生產力策略。

重點啟發:

1. 拿捏日常細節,放眼人生全局

我們常常陷入日常瑣事的泥淖,看不清人生的大方向。艾倫建議我們要同時兼顧「視野」和「掌控力」。所謂「視野」,就是看清人生的全貌;而「掌控力」,則是將日常流程與長期目標緊密結合。唯有同時具備這兩者,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始終不忘初心,朝著夢想前進。

2. 讓每一天都有意義

你是否曾經忙了一整天,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完成了什麼?艾倫提供三個訣竅,確保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有意義:首先,將個人責任歸類整理,例如將「健康」細分為飲食、運動和休息三個面向。接著,將這些面向連結到更大的「專案」,朝著年度目標邁進。最後,定期檢視你的長期目標,確保這些「專案」真的在帶你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3. 高瞻遠矚,擘劃人生藍圖

就像在茂密的森林中,我們常常只看到眼前的景象,卻很難掌握自己身在何方。這時候,若能像看地圖一樣,從高處鳥瞰整片森林,就能一目了然,看清各條道路通往何方。放眼自己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艾倫建議我們勇敢做夢,想像幾年後理想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並將這些遠大的目標,當作人生地圖上的終點。只要時常回顧這份藍圖,就能時時校準方向,不偏離軌道。

個人評價:

《全面掌控》雖然和艾倫之前的作品有些重複,但他的智慧與洞見總是令人受益良多。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務實的策略與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啟發我們以更高遠的視野審視自己的人生,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時時校準方向,勇往直前。

特別推薦《全面掌控》給誰:

這本書非常適合那些在繁瑣的日常中迷失了人生方向的人。無論你是覺得自己的工作缺乏意義的中年上班族,還是即將步入而立之年、卻尚未實現理想的年輕人;也無論你是想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還是渴望創造不平凡的人生,這本書都能為你指引明路,助你活出自己嚮往的生命。

Ed的話:

作者的觀點與「SCALE」法則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不謀而合。他主張以更宏觀、更長遠的視野審視人生,擘劃藍圖,並將日常瑣事與長期目標緊密結合,這正是企業致勝的不二法門。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在掌控日常營運的同時,始終牢記使命願景,朝著既定的方向穩健前行。這需要高瞻遠矚的領導者,以及上下一心的團隊。正如艾倫所言,個人要在生活中創造意義,就必須同時兼顧「視野」與「掌控力」。而企業要永續發展,更須在「經營」與「夢想」之間找到平衡。如此方能基業長青,屹立不搖。

《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指南,教導我們如何發展出一個熟練的職場形象,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傾向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同時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如何在職涯中茁壯成長。

作者介紹:

Peter F. Drucker是一位享譽全球的管理學大師,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著作涵蓋了管理學的方方面面,影響了無數企業領導人和管理者的思維方式。《自我管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出版以來廣受好評,啟發了無數讀者找到自我提升之道。

重點啟發:

1. 找到你的強項,發揮所長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關鍵在於要透過自我反饋分析,找出自己真正擅長的領域,然後專注在發揮這些長處上。與其試圖改變弱點,不如把精力放在強化優勢上,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潛力。同時也要檢視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核心價值觀,否則就算能力再強,也難以真正投入並有好的表現。

2. 溝通合作,事半功倍

在職場上,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與他人溝通互動。了解自己的溝通風格和偏好,是很重要的一環。你是喜歡獨立工作,還是善於團隊合作?你偏好書面溝通還是口頭溝通?搞清楚這些問題,並向合作夥伴清楚表達你的期望、價值觀、界線和工作方式,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溝通基礎,讓彼此更好地配合,事半功倍。

3. 規劃第二職涯,開創不一樣的人生

很多人將生命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主要的職業上,很少為橫向發展留出空間。久而久之,可能會陷入倦怠和迷惘。這時不妨考慮發展第二職涯,為人生開啟新的可能性。方法可以是在目前的工作中尋找新的方向,抑或在工作之餘培養其他興趣和專長。無論如何,擁有多元發展可以讓我們的職涯和人生更加豐富充實,提升成就感和幸福感。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感到做好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人在職涯中浮浮沉沉、裹足不前,往往就是因為缺乏對自我的認識和反思。《自我管理》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讓我們審視內在,挖掘潛能,在強項上精進,在溝通中磨合,在第二職涯中開拓。這是一本真正教人如何在紛繁多變的職場中駕馭自我、實現價值的好書。

特別推薦《自我管理》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值而立之年、努力在自我發展道路上探索的青年,給比較自我覺察、想要依照內在需求塑造人生的中年人,以及正在摸索自己擅長什麼的年輕人。這本書能引導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挖掘內在潛能,在個人和職場生涯中茁壯成長。

Ed的話:

這本書所傳遞的自我管理之道,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息息相關。從自我認識和反饋分析開始,這正是制定個人發展策略(Strategize)的基石。而專注強項、精進技能,正是不斷創新(Create)和自我提升(Enhance)的體現。至於發展第二職涯,更是充分利用(Leverage)有限時間和精力,實現人生價值的絕佳方式。總之,《自我管理》以實用的方法論,為我們指引了一條通往自我實現的康莊大道。管理好自己,我們就能更從容地應對職涯和人生的種種挑戰,活出精彩而無悔的人生!

《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Make Your Mark

一句話總結:

《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是一本寫給創意工作者的商業書,透過20位成功的創意企業家和設計師的建議,教你如何將創意轉化為有利可圖的事業。

作者介紹:

Jocelyn K. Glei是99U的共同創辦人,這是一個由知名設計作品集平台Bēhance發起的部落格,旨在幫助創意人員真正地實踐他們的想法,而不只是坐而言不練。Glei寫作的主題圍繞在創意和工作,她與99U合作撰寫了三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彙整了她向許多成功的創意人員和企業家請教的寶貴意見。

我從書中獲得的三大重點啟發:

1. 專注一件事,把它做到最好

當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創立蘋果公司時,他們只打造了一台Apple I電腦,而不是一系列的產品線。他們全心投入這個單一產品,蒐集回饋不斷改進,直到它開始獲利,才著手開發Apple II。Bonobos這個男裝品牌也是如此,他們第一年只賣一條剪裁得宜的褲子,達到兩百萬美元的業績後,才慢慢擴展到其他服飾。把精力分散在太多項目上,只會讓你做出一堆「半成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卻無法真正完成。

2. 用心對待每一位顧客

一間偉大的公司,會不遺餘力地服務好每一位顧客,哪怕這些服務很難規模化。例如,由公司創辦人親自錄製影片,感謝第23號顧客Joe的支持,再客製化不過了!當Airbnb剛成立時,創辦人會親自組織見面會解答疑慮,甚至陪同房客入住,讓人們放心把家開放給陌生人。用心為顧客的生活帶來改變,客戶自然會口耳相傳幫你宣傳。

3. 建立高度透明的企業文化

Buffer的薪資、營收、定價策略和核心價值,在網路上一覽無遺,員工的電子郵件也是公開的。為什麼要如此透明?因為這能建立高度信任感。信任是加速創新、坦誠溝通、凝聚向心力的關鍵。員工若能平等地獲取資訊,就更願意全力投入工作,而不會覺得被蒙在鼓裡。

個人評價:

身為創意人,我們不見得懂得經營,但在這個時代,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也需要管理能力。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從找到使命開始,教你打造一個精簡、專注、以客為尊的企業,搭配大量案例和值得學習的對象,幫助創意人補足商業技能的不足。

特別推薦《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給以下讀者:

– 想把藝術變成事業,卻不知從何開始的畫家

– 想突破以往保守的作風,嘗試新的溝通方式的公關主管

– 正在經營部落格的你我他

Ed的話:

《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書呼應了SCALE模型中的「專注」(Strategize)概念。創業維艱,資源有限,創辦人必須審慎評估自己的優勢,找到最有潛力的方向,集中火力衝刺,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一開始追求全面發展,反而會導致力量分散,腳踏車摔斷鏈。透過聚焦單一產品,快速迭代,把產品打磨到極致,建立起品牌口碑,奠定成長基礎,遠比貪多求全來得實際且有成效。創業家們不妨參考書中的案例,找到最有利基的切入點,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別揠苗助長,日後自然能枝繁葉茂,開創不同的產品線 。

《Make Your Bed》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鼓勵我們透過展現個人意志力和互相支持,追求目標並讓他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作者威廉·H·麥克雷文(William H. McRaven)是一位退役海軍上將,他在2014年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一場振奮人心的演講,分享了許多人生的重要課題。

作者介紹:

麥克雷文上將曾擔任美國海豹部隊(US Navy SEALs)總司令等重要職務,在軍中和軍旅生涯外都有非常傑出的成就。他認為,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社會地位、種族或宗教,也不在於父母對你有多好,或是你就讀哪所學校,而是來自許多微小的行動累積,以及他人給予的幫助。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三個重要啟發:

1. 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麥克雷文上將在海豹部隊受訓時,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床鋪整理得完美無瑕。這看似微不足道,但養成自律的好習慣,能讓你在面對一整天的任務時,感到自信和準備就緒。即使度過了糟糕的一天,回到自己親手整理好的床鋪時,也能感受到明天會更好的希望。

2. 永不放棄,直到達成目標

海豹部隊的訓練異常艱苦,隨時都有放棄的機會。但麥克雷文強調,如果你有宏大的人生目標,就絕不能輕言放棄。即使遇到挫折和失敗,也要不斷自我鍛鍊,直到變得更加強大。他曾在一次跳傘意外中受了重傷,在漫長的復健過程中,他下定決心要重新站起,展現自己正在康復和前進。

3. 團隊合作的力量

人生就像一艘小船,你無法獨自划向目的地,而是需要一群好夥伴與你同行。麥克雷文上將分享了他在海豹部隊訓練時,全體學員在寒冷泥濘中受罰的經歷。當大家瀕臨崩潰之際,有人開始歌唱,接著一個個跟著合唱,突然間,寒冷和黎明都變得不再可怕。個人的意志力固然重要,但生命中總有低谷時刻需要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才能度過難關、繼續前行。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獲得許多啟發。作者以他在軍旅生涯中的點點滴滴為例,娓娓道來做人處事的道理。每個故事都生動精彩,讓人彷彿身歷其境,更以此為鑑,反思自我、檢視人生。書中傳達的正面能量和積極態度感染了我,促使我以新的視角去面對生命中的種種考驗。

特別推薦《Make Your Bed》給誰:

我想要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對人生感到迷惘、缺乏動力或自怨自艾的人。無論是仍在求學的青少年、對生活不滿意的中年人、或只是覺得自己很不幸的任何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勇氣和啟發,鼓勵你以積極進取的心態去開創屬於自己的璀璨人生。

Ed的觀點:

麥克雷文上將的人生經驗對於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而言,可說是活生生的「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的示範。他善用自身的意志力,以及周遭的人際網絡,在看似不可能的嚴苛訓練中脫穎而出,創造了不平凡的傳奇。這啟示了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於善用手邊的資源,無論是內在的潛力,或是外在的人脈,只要充分利用、相輔相成,就能在人生的征途中穩健前行、揚帆遠航。

《生時間:高績效時間管理術》Make Time : How To Focus On What Matters Every Da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的主旨是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時間,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本書的作者們都曾在Google工作多年,他們發現即使是在自己熱愛的工作中,也很容易不知不覺就陷入忙碌的陷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提出了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方法:打造專屬自己的時間。

作者介紹:

傑克·納普(Jake Knapp)和約翰·澤拉茨基(John Zeratsky)都是科技界的知名人士,他們曾參與開發多項Google的明星產品,如Gmail和Google Hangouts等。他們在科技圈打滾多年,深知現代人面臨的時間管理困境。即使是在夢寐以求的工作中,我們也常常感到時間被瑣事填滿,失去了生活的掌控權。

這本書帶給我三個重要的啟發:

1. 創造「亮點時刻」

我們總是認為,想要完成重要的事情,就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但其實,每天花60到90分鐘專注在一件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就能帶來巨大的滿足感。作者將這段時間稱為「亮點時刻」,可以是激發你熱情的個人專案、和家人共度的歡樂時光,或是學習新事物。關鍵是要主動為這些時刻創造空間,而不是期待它們自動出現在行程表上。

2. 打造專注力

現代人面臨兩大時間黑洞:工作和娛樂。前者就像一列永不停駛的「忙碌列車」,新任務來得比完成的速度還快;後者如同「無底洞」,不斷吸引我們沉浸在毫無意義的內容中。與其努力提升意志力對抗干擾,不如重新設計周遭環境,將干擾降到最低。例如:將手機調成飛航模式、使用網站封鎖工具、在家中設立专属工作區等。當我們專注在「亮點時刻」,這些小撇步就能發揮大作用。

3. 回歸身體本能

人類的農耕定居生活只有一萬兩千年的歷史,和我們二十萬年的演化史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我們的身體還無法完全適應現代生活型態,但要找回身心平衡,其實只需在日常中加入一些原始的小習慣:飲食清淡、作息隨日出日落、優質的社交互動、每天走上一萬步等。讓自己保持在精力充沛的自然狀態,就更容易專注在「亮點時刻」,不受外界干擾。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是一本寫給所有現代人的書。作者以創新的方式討論時間管理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提出了「亮點、專注、活力、反思」四個簡單卻有效的步驟,搭配87個可供選擇的實用策略,再加上一個饒富趣味的故事框架,充分展現了深入淺出的功力。

特別推薦《生時間》給誰:

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曾在工作中迷失自我的青年、渴望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的父親、還有所有曾將夢想和興趣擱置一旁的人。透過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打造出專屬自己的時間,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創造空間。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分享自己的一點讀後感。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制定策略(Strategize)、創建新事物(Create)、將工作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不斷精進(Enhance)。而這本書所倡導的做法,和這些概念不謀而合。唯有打造出專屬自己的時間,我們才能擁有足夠的心力投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人生。

《選擇權交易賺錢術》Make Money Trading Option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教我們如何運用「測試交易策略」和虛擬交易工具等簡單方法,找出最有可能獲利的股票,讓你不再只是猜測該投資哪裡。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市場觀察》(MarketWatch)的專欄作家麥可辛克萊爾(Michael Sincere)。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選擇權交易員,在選擇權交易領域有著長達20年的實戰經驗。他的文章常見於《市場觀察》、《理財周刊》等知名財經媒體,受到廣大投資者的歡迎。

1. 選擇權交易的潛力無窮

選擇權交易就像是在賽馬場下注一樣,你押注在你認為會贏的馬匹上。如果馬兒獲勝,你就能賺錢;如果馬兒落敗,你就會輸掉賭金。但選擇權交易有一個優勢:你可以在比賽進行到一半時,根據情勢的發展來下注,而不是一開始就得決定好。這讓你能更靈活地因應市場變化,抓住獲利機會。

2. 運用「測試交易策略」練兵

在真正投入選擇權交易之前,先利用虛擬交易工具來練習是再好不過了。你可以開立一個測試交易帳戶,裡面有虛擬資金供你操作買賣選擇權和股票。建立一個「觀察清單」,將你每天要關注的股票列在上面。觀察清單應包括標普500指數、那斯達克指數等大盤指數,以及一些股價至少50美元、交易活躍的優質個股,如萬事達卡、特斯拉、奈飛等。然後開始交易,專注在找出其中表現最好的幾檔股票。留意走勢落後或反轉的股票,很快地,你就能找出真正的贏家,對整個操作也會有深刻體會。

3. 實戰前的「五分鐘法則」

當你對自己選定的贏家股有信心後,就可以在真實的證券帳戶下單買進買權了。但在下單前,作者建議你再做一次「五分鐘確認」,檢視下單的每個細節是否正確。留意買權的到期日和履約價,看看張數是不是有打錯。檢查買進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差是否太大,如果價差太大,獲利會很吃力,這時不如換一檔股票。務必下限價單,而不是市價單,讓成交價落在買進價和賣出價之間。最後再看一次走勢圖,確認你都懂這筆交易的每個部分。花五分鐘做好萬全準備,可以讓你免於陷入財務風險。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選擇權交易有了深刻的認識。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選擇權交易的運作方式、優勢和風險。「測試交易策略」和「五分鐘法則」等實用的操作技巧,讓我在實際交易時更有把握。這本書雖然是寫給初學者,但是有經驗的投資人也能從中得到啟發,可以用新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交易策略。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選擇權交易入門聖經。

特別推薦《選擇權交易賺錢術》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要多元化投資組合的人。如果你已經投資股票一段時間,想要嘗試新的投資方式,選擇權交易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即使你是經濟系的學生,或是已經58歲了,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紮實的選擇權交易知識。

Ed的話: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選擇權交易和企業經營有許多相通之處,特別是在「充分利用」(Leverage)這個面向。選擇權交易利用小額資金撬動大額獲利,這和企業經營時善用槓桿來創造價值有異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這本書所教導的紀律、耐心和彈性,也正是現代企業領導人所需要的特質。無論是投資或是經營事業,在快速多變的環境中保持靈活應變,才能帶領企業乘風破浪,創造佳績。

《超牢記憶法》Make It Stick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探索了如何更快記憶和讓學習變得更容易的方法,同時破除了學習很難以及歸因於那些擁有高度先天認知能力的人的迷思和常見誤解,這些都是在記憶科學領域研究了一輩子的研究人員的幫助下完成的。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認知心理學家亨利‧羅迪格三世(Henry L. Roediger III)和馬克‧麥克丹尼爾(Mark A. McDaniel)。他們長期致力於研究記憶和學習,對於如何有效學習和記憶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兩位作者在認知心理學領域成就斐然,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也經常受邀在各種場合演講,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

重點啟發:

1. 「間隔重複」讓記憶更持久

與其將學習時間集中在一起,不如將學習時間分散開來,採取「間隔重複」的方式。研究發現,間隔一段時間後再複習,比起連續學習更能鞏固記憶。這是因為大腦需要時間將資訊從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適度的間隔有助於大腦鞏固記憶,讓學到的知識能夠更持久地保存下來。

2. 「測試效應」比死記硬背更有效

許多人認為考試只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但其實測驗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回想和檢索記憶來回答問題的過程,能夠強化大腦中的記憶。與其被動地重複閱讀和背誦,不如主動地以測驗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更能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3. 將新知識與舊經驗連結,事半功倍

當我們學習新事物時,如果能夠將其與過去的知識和經驗聯繫起來,就能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建立知識網絡,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同時,將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例子結合,也有助於加深理解和記憶。

個人評價:

這本書顛覆了我們對學習的許多傳統觀念,提供了許多科學實證的有效學習方法。書中的建議都很務實,即使是一般人也能輕鬆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這本書不僅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許多學習方式是低效的,還讓我學會了許多提升學習和記憶效率的好方法,受益匪淺。

特別推薦《超牢記憶法》給以下幾類人:

– 學生族群:無論是高中生、大學生還是研究生,這本書都能幫助他們養成更有效率的學習習慣,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 備考考生:對於正在準備考試的人來說,這本書介紹的學習技巧和記憶方法簡直是及時雨,能夠在最後衝刺階段發揮最大效用。

– 終身學習者:對於那些熱愛學習、渴望自我提升的人來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能夠幫助他們事半功倍,讓學習變得更輕鬆愉快。

Ed的話:

《超牢記憶法》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學習和記憶並非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提升的能力。我們可以運用「Enhance」(增強)的策略,採用「間隔重複」、「測試效應」等有效學習技巧來強化自己的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無論是在求學、工作還是生活中,這些方法都能讓我們事半功倍。掌握正確的學習之道,讓所學和你相關,你就能夠輕鬆駕馭知識,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在 Kindle 上大賺一筆》Make A Killing On Kindle

一句話總結:

《在 Kindle 上大賺一筆》教我們如何在 Amazon 上正確行銷你自己出版的電子書,不需要在社群媒體上浪費時間或先建立大量的作者平台,只要專注在幾個關鍵領域,就能在 18 小時內為你的書設置好長期銷售的基礎。

作者介紹:

Michael Alvear 是一位電視名人、LBGT 權益活動家,以及兩性關係方面的作家。他曾經主持一檔英國電視節目,他和他的共同主持人在有性生活問題的夫妻臥室裡安裝攝影機,然後給他們提示和作業來幫助改善。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也是禁忌,但如果我們誠實面對,它確實值得我們關注。畢竟,性是一段美好關係的關鍵部分,如果溝通很重要,那就在這裡了。最終,由於他寫了太多關於性的文章,他想,為什麼不試著自己出版有關性的書呢?他的電子書非常成功,迄今已售出超過 10 萬本。現在,隨著 Medium Partner Program 等新選擇的出現,自助出版已不再是作家賺錢的唯一途徑,但它仍然是最新穎、最有趣的方式之一。在《在 Kindle 上大賺一筆》一書中,他詳細介紹了自己的行銷過程。

重點啟發:

1. 選好書名和封面,免得功虧一簣

大多數自助出版的新手作者,往往忽略了兩個最基本卻也最重要的環節:書名和封面。書名必須簡短、清晰、吸引人且具描述性。如果讀者無法在兩秒內了解你的書在講什麼,他們的目光很可能已經移到下一本書上了。至於封面設計,請務必找專業人士來幫忙,千萬別自己動手。好的書名和封面可以確保看到這本書的人真的會去購買它。

2. 適時催生書評,提升排名和曝光

想要在 Amazon 上獲得更多曝光,書評的數量至關重要。書評越多,排名越高,銷量越好,排名也就越高。在新書上架的頭幾天裡,只要獲得 5-6 個好的書評,就能躋身該類別的前 10 名。你可以在新書上架時,請親朋好友寫 4-5 個 5 星好評,再找 1-2 個 4 星評價和 1 個 3 星評價,適度給出一些中肯的批評意見,這樣就可以有一個不錯的開始了。

3. 把握 Kindle 的優勢,找到你的藍海市場

Kindle 平台的門檻很低,競爭很激烈,但它的優勢在於,你可以輕鬆測試和找到屬於自己的利基市場。透過免費贈書等方式,你可以快速驗證自己的書是否受歡迎。此外,Kindle 的銷售報告很詳盡,你可以清楚看到讀者的閱讀習慣、喜好的價格帶,進而優化內容和定價策略。只要持之以恆,定期更新內容,在 Kindle 上打造你的個人品牌和作者事業並非難事。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直擊了大多數 Kindle 新手作者容易忽視的幾個關鍵環節。好的書名和封面設計看似基本,卻往往被低估;適時催生書評更是一個小竅門,可以幫助新書迅速獲得關注。此外,作者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 Kindle 行銷技巧和策略,值得反覆閱讀和實踐。不過,隨著 Kindle 平台的快速發展,書中的一些做法可能已經過時,讀者還是要因時制宜,靈活運用。

特別推薦《在 Kindle 上大賺一筆》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透過寫作賺錢,卻苦於找不到出版管道的人。無論你是課餘熱愛寫小說的少女,還是厭倦了被出版社拒絕、想要自主出版的作家,還是想要尋找兼職賺外快的上班族,這本書都能為你指點迷津,少走彎路,在 Kindle 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Ed的話:

從自助出版到企業經營,我認為不變的成功法則就是「充分利用」(Leverage)。Kindle 平台為作者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舞台,你可以充分利用它的各種優勢——免費贈書、詳盡的銷售報告、多元的營銷工具,在這個舞台上盡情揮灑你的創意和才華。同樣,一個企業要想基業長青,也要學會充分利用手邊的資源,無論是大數據還是用戶社群,這些都是值得深挖和運用的金礦。只有充分利用手中的每一張牌,我們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笑到最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