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向日葵》The Sunflower

一句話總結:

《向日葵》講述大屠殺倖存者西蒙.維森塔爾一次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的經歷,並探討來自不同宗教、文化和種族背景的五十多個人對寬恕的看法,引人深思。

作者介紹:

西蒙.維森塔爾(Simon Wiesenthal)是一位大屠殺倖存者,他用畢生精力追捕納粹戰犯,將他們繩之以法。《向日葵》是他的自傳體著作,書中不僅記錄了他在集中營的慘痛經歷,更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道德難題:面對垂死的納粹士兵請求寬恕時,他該如何抉擇?這本書彙集了五十多位不同背景的知名人士對這一問題的見解,觀點精闢而發人深省。

重點啟發:

1. 寬恕,還是不寬恕?宗教信仰左右抉擇

有人認為,寬恕與否應根據宗教教義而定。例如:在猶太教中,上帝只寬恕那些已獲得受害者寬恕的人。然而,這也意味著謀殺罪是無法被寬恕的,因為受害者已經死亡,無法給予寬恕。此外,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即便是「奉命行事」,我們仍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2. 選擇寬恕,利人也利己

支持寬恕的理由之一,就是寬恕不僅能撫平被寬恕者的創傷,也能撫慰施予寬恕的人。當一個人真誠悔過,除了寬恕,我們還能如何化解其內心的罪惡感呢?寬恕也是我們放下怨恨與憤怒的唯一途徑,否則這些負面情緒將永遠糾纏我們,阻礙我們前行。

3. 寬恕沒有標準答案,唯有不斷探尋

寬恕與否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我們必須根據不同情境審慎思考。為什麼好人會做壞事?社會如何容忍群體中的惡行?個人的罪疚感與集體的罪疚感有何不同?每個人都必須不斷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面臨抉擇時做出最明智的判斷。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寬恕的力量。它不僅能撫平傷痛,更能讓人獲得内心的平靜。每個人都不完美,我們都會犯錯,但重要的是要學會寬恕自己,寬恕他人,才能讓愛與希望戰勝仇恨。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即便置身於殘酷的環境中,我們仍有選擇善良的自由。

特別推薦《向日葵》給誰:

那些飽受仇恨與怨恨折磨的人們。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寬恕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它能讓你重獲新生,走出陰霾,擁抱燦爛的陽光。

Ed的話:

寬恕是一種策略(Strategize),它能讓我們從仇恨的泥淖中脫身,全身心投入更有意義的事業中。我們要學會創建(Create)美好的人生,而非被負面情緒所禁錮。適時的寬恕能為我們的心靈自動清除(Automate)雜念,讓我們專注於當下。寬恕也是一種利他(Leverage)的行為,它不僅讓自己獲得自由,也能感化他人向善。寬恕更是一種自我提升(Enhance)。唯有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我們的靈魂才能日臻完美。《向日葵》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關於寬恕的故事,更是一次洗滌心靈的旅程。

《成功準則》The Success Principles

一句話總結:

《成功準則》蒐集了作者傑克·坎菲爾 40 年來啟發他人的智慧結晶,透過 64 個人生課題,幫助你從心態上徹底蛻變,掌握自己的人生,邁向成功之路。

作者介紹:

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是著名的勵志演說家、教練和暢銷書作家。90 年代,他與人合著了《心靈雞湯》系列叢書,分享了來自客戶、朋友的勵志故事,啟發了無數讀者,不分背景,都能創造不凡人生。《成功準則》可說是傑克畢生智慧的總結,留給後人最寶貴的精神遺產。

重點啟發:

1.停止抱怨,掌控人生

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抱怨只是在逃避責任。與其怪罪政府、老闆或經濟,不如反思自己為何陷入現況?你花錢的方式,決定了你是否有錢去旅行。每當你想抱怨時,問問自己怎麼做,才能扭轉局面,你就能慢慢掌控自己的選擇。

2.用一個週末,完成未竟之事

人生有太多待辦和懸而未決的事,像是工作、嗜好、友誼……不妨利用一個「完成週末」,將它們逐一檢視,然後採取行動:去做、轉交他人、延後,或直接刪除。光是做個決定,就能釋放大腦負荷,騰出寶貴的思考空間。與其留下 15 個半途而廢的計畫,不如完成 2 個,感受那份解脫,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3.想法決定生死,保持正面思考

我們的想法有多麼重要?一名鐵路工人尼克,曾被意外反鎖在冷藏貨車裡。他以為自己會凍死,絕望地刻下遺言。隔天同事發現他時,他真的死於低體溫,但其實車內溫度從未低於 13°C。光是恐慌和想像力,就能置人於死地。

反之亦然。只要你真心愛自己,識破那些對自己的負面想法(如「我很胖、很懶」)其實只是恐懼,跨越過去,正面思考就能推動你朝夢想前進。所以,請留意你的想法,它們影響重大。

個人評價:

這本書充滿了傑克的人生智慧。他提到的完成週末練習,正好切中我目前最需要的。書中也有許多關於視覺化、自我肯定等技巧,讓我聯想到《有錢人的煉金方「晨」式》一書。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啟發心靈、激勵人心的佳作。

特別推薦《成功準則》給誰:

案頭堆滿待辦事項的經理人、時常擔心再也嫁不出去的單親媽媽和總是抱怨新聞報導的人。

Ed 的話:

傑克的建議不僅適用於個人成長,也能運用在企業經營。例如:他主張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就像企業要為自身的 SCALE 負責。企業若能審視內部流程,找出可以「自動化」(Automate) 的環節,藉此提升營運效率,就能更有效地朝目標邁進。書中觀點啟發了我們從不同角度檢視個人和企業議題的可能性。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一句話總結:

《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拋開了正向心理學的狂熱,轉而給你一個斯多葛式的、不說廢話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可能並非時時刻刻都快樂,但卻是有意義的,並且只專注於對你來說重要的事物。

作者介紹:

馬克.曼森(Mark Manson)是一位知名的部落客,這本《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是他的第一本「正式」書籍,一經出版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是一本專為通常討厭勵志自助書的人所寫的毫無廢話的勵志自助書。

重點啟發:

1.只追求你能掌控的價值觀

我們大多數人在成長、追求事業和賺錢的過程中,都會放棄一些理想。雖然這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但重要的是你不要完全放棄掌舵。你無法控制的價值觀是不好的,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生活中不必要痛苦的持續來源。因此,要選擇專注在你可以100%掌控的價值觀上,例如:誠實,而非他人對你的看法等外在因素。

2.不要以為你什麼都知道

想像一下,如果你能選擇以兩種心態來生活:一種是你認為自己所知的一切都是100%正確的;另一種是你認為自己所知的沒有什麼是100%正確的。雖然兩者都有壓力,但你認為哪一種能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當然是後者。拒絕接受自己什麼都知道的想法,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基礎。懷疑自己的想法,能幫助你推翻腦中那些限制自己的錯誤信念。

3.不要執著於留下遺產

我們終有一天都會死去,無論承認與否,當那一刻越來越近時,我們都會感到恐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希望留下遺產。然而,馬克認為這可能會毀掉我們在世上的寶貴光陰。我們越是執著於建立偉大的事業,就越會開始追逐名望、過度工作並專注於未來。不如試著在當下就發揮自己的價值,為自己、所愛的人和遇到的人帶來歡樂,並讓遺產的部分自己去發展。

個人評價:

我很喜歡馬克坦率、幽默且一針見血的寫作風格。這本書雖然超過200頁,但因為馬克舉了許多例子,所以讀起來很輕鬆。我從第一章就學到另一個教訓:成功與自我提升無關。馬克的觀點很清楚:找到能在當下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的方式,遺產的部分就讓它自己去發展吧。

特別推薦《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給誰:

那些討厭傳統勵志自助書的人、那些對正向心理學感到厭倦的人,以及那些希望在生活中找到意義和專注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馬克提倡我們應該專注在自己可以掌控的事物上,並懷疑自己所知的一切。這其實就是一種智慧的槓桿 – 透過專注有限的資源在最重要的事物上,我們可以產生最大的影響力。同時,質疑我們的想法和信念,也能幫助我們不斷精進、尋找新的成長機會。套用這些原則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信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意義,並創造無限的可能。

《故事的力量》The Storytelling Edge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故事的力量》這本書將教你如何說出有說服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並舉例說明為什麼你應該這樣做,藉此提升你的溝通和說服技巧。

作者介紹:

申恩.史諾(Shane Snow) 和喬.拉佐斯卡斯(Joe Lazauskas) 是兩位極具洞察力的作家和企業家。他們創立了內容行銷公司 Contently,並共同撰寫了這本《故事的力量》。史諾曾為《紐約時報》、《紐約客》等知名媒體撰稿,也是暢銷書《聰明捷徑》的作者。拉佐斯卡斯則是屢獲殊榮的科技記者,其作品曾刊登在《快公司》、《連線》等媒體。兩人結合他們在說故事和行銷方面的專業,為讀者帶來精彩的作品。

重點啟發:

1.故事讓概念在人們腦中扎根

相較於單純陳述,運用故事的力量更能在人們心中建立連結。科學研究顯示,當我們的大腦區域因一個敘事而被點亮,我們就更有可能記住它。這就像一位老師用生動的例子講述吸毒的危害,會比只是列舉數據更令學生印象深刻。

2.流暢勝過複雜

偉大的作家如海明威的作品,實際上大多是四年級程度就能理解的。頂尖的說故事者會專注在故事本身,快速切入重點,拋開一切贅詞。以《星際大戰》為例,剪輯師以快速的剪接和轉場,打造出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快節奏科幻電影風格。

3.善用「創造-連結-優化」的發佈模式

16世紀的義大利,富有家族利用八卦作為鬥爭工具,作家們四處蒐集流言並印刷成小冊子,創造出早期的大眾媒體「avvisi」。後來他們改用手寫以加快速度,從中可見「創造內容-與人連結-優化方式」的模式。近代的Upworthy網站也曾以此模式,創下媒體成長速度的紀錄。

個人評價:

我身為一名部落客,十分認同本書所說,內容的呈現方式與內容本身同等重要。書中所舉的例子生動有趣,完美詮釋了作者想傳達的原則。這本書不僅提供了說故事的技巧,更啟發了我在經營部落格時,如何讓我的觀點更加引人入勝、讓讀者產生共鳴。

特別推薦《故事的力量》給誰:

– 想要把人生經驗用難忘的方式傳授給孫子女的祖父母

– 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粉絲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內容創作者

– 任何需要讓自己的產品或想法脫穎而出的人

Ed的話:

《故事的力量》這本書所傳達的理念,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息息相關。一個好的故事,就像一個縝密的策略,能夠引導受眾達到說故事者預期的目標。同時,書中強調的「創造-連結-優化」發佈模式,正是企業在制定行銷策略時應遵循的步驟。透過這樣的過程,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將品牌訊息傳遞給目標受眾,建立良好的顧客關係,提升品牌形象。

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為個人如何精進說故事的能力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對於企業在擬定行銷策略、塑造品牌故事時,也有很好的啟發作用,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哲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Philosophy

一句話總結:

《哲學的故事》透過介紹西方偉大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探索了政治、宗教、道德、生命意義等重要概念,帶領讀者踏上一段精彩的哲學之旅。

作者介紹:

威爾·杜蘭(Will Durant)是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哲學家和作家。他以其與妻子阿里爾·杜蘭(Ariel Durant)共同撰寫的11卷本《文明的故事》而聞名於世。這套巨著歷時近50年完成,全面探討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除此之外,杜蘭還撰寫了多部著作,包括《哲學的故事》、《偉人傳》等。他的作品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了複雜的哲學和歷史概念,深受讀者喜愛。

重點啟發:

1. 古希臘哲學家開啟了哲學和科學的大門

古希臘被公認為是西方哲學和科學的發源地。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偉大思想家在這片土地上提出了關於人類存在意義、道德倫理、政治制度等重大問題。他們的思考為後世哲學和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深遠。

2. 斯賓諾莎重新詮釋了宗教的意義

生活在17世紀的猶太哲學家斯賓諾莎,對宗教進行了全新的解讀。他認為《聖經》不應該被字面理解,而是要透過隱喻去領會其中的教誨。斯賓諾莎主張上帝並非一個超然的存在,而是與自然合一的宇宙力量。他的觀點在當時具有革命性,為宗教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伏爾泰推動了法國的啟蒙運動

18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以犀利的筆鋒批判當時的專制統治和教會腐敗,為啟蒙運動的興起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著作《英國書簡》介紹了英國的自由制度,激發了法國人對民主和開明治理的嚮往。伏爾泰的思想不僅影響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更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個人評價:

《哲學的故事》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哲學入門讀物。作者以生動有趣的筆觸,將深奧的哲學概念化繁為簡,讓讀者能夠輕鬆領會其中的精髓。通過閱讀本書,我不僅了解了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更被那些偉大哲學家的智慧和勇氣所感動。他們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創新,為人類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本書激發了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意識到哲學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理論,更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結晶。

特別推薦《哲學的故事》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哲學感興趣卻又不知從何入手的讀者。無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退休人士,都能從這本書中汲取智慧和啟發。對於那些渴望拓展視野、提升思維能力的人來說,《哲學的故事》更是一本不容錯過的佳作。相信閱讀完這本書後,你會對世界有全新的認識和體悟。

Ed的話:

閱讀《哲學的故事》讓我意識到,哲學思考與現實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都離不開戰略制定(Strategize)、創新(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不斷增強競爭力(Enhance)等關鍵要素。偉大的哲學家們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他們敢於打破陳規,勇於開拓新路,這種創新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同時,哲學也啟發我們要學會站在更高的層面審視問題,透過系統化的思考和策略制定,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以面對變幻莫測的環境。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讓我們以哲學的智慧來指引人生的航向,活出精彩而有意義的生命。

《自創思維》The Start-Up of You

一句話總結﹕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想要脫穎而出,就要把自己的職涯當成一家新創公司來經營。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為LinkedIn共同創辦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以及矽谷作家兼部落客班‧卡斯諾查(Ben Casanocha)。霍夫曼不僅是成功的企業家,也是著名的天使投資人。透過他們的見解,讀者可以學到如何以創業家的心態來規劃自己的職涯藍圖。

重點啟發﹕

1. 尋找你的競爭優勢

仔細檢視你的專長、熱情,以及現今市場的需求,找出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就像一家新創公司必須找到立足點,你也要找到讓自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2. 靈活規劃你的職涯藍圖

生涯規劃要學會「堅持中帶點彈性」。書中提到「ABZ計畫」,計畫A是你目前的工作,要能反映出你的競爭優勢、計畫B則是與A相關,但若有更大潛力就要轉換跑道、計畫Z則是你的「救生艇」,知道它的存在,你就有信心去嘗試計畫B。

3. 學會智慧冒險

冒險是成功的關鍵要素。敢於接受別人視為「風險」的機會,你就比其他人更有優勢。但冒險要聰明,要評估風險是否值得,也要思考最壞的情況自己是否能接受。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非常實用且有啟發性的職涯建議。它鼓勵我們打破舊有思維,以創業家的精神來經營自己的職涯。透過找到自己的優勢、學會靈活應變、勇於冒險等策略,我們才能在變動快速的環境中站穩腳步,實現自己的抱負。

特別推薦《自創思維》給誰﹕

正要開啟職涯,卻不確定方向的年輕人、覺得目前工作沒有前景,渴望改變的中生代、想要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的所有人。

Ed的話﹕

這本書所提到的職涯策略,其實與企業經營不謀而合。就像新創公司要制定策略(Strategize)、創新(Create)、自動化流程(Automate)、善用資源(Leverage)、不斷精進(Enhance),個人在規劃職涯時也要有相同的思維。唯有不斷求新求變,並善用自己的優勢,我們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開創出一片天。

《運動基因》The Sports Gene

一句話總結:

《運動基因》深入探討基因如何影響我們在運動方面的能力、動機和耐力,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適合某些運動。

作者介紹:

大衛·艾普斯坦(David Epstein)是一位知名的科學作家和記者。他曾任職於《體育畫刊》,報導過多個奧運會,並曾獲得美國國家科學作家協會頒發的最佳科學報導獎。《運動基因》是他的第一本書,揭示了運動能力背後的基因科學。

重點啟發:

1. 身體特質決定你的運動天賦

你是否曾羨慕那些身材修長的籃球選手?專家估計,身高差異的80%是由基因決定的。所以,高個子天生就適合打籃球。但你可能不知道,矮個子在這項運動中也有一些優勢,例如更強壯的跟腱可以幫助他們跳得更高,更長的臂展可以觸及更遠的距離。

長跑選手和短跑選手之間的基因差異,使某些人在其中一項運動上更有天賦。最優秀的馬拉松或長跑選手通常腿部纖細、身材苗條。他們可能身材較小,皮膚表面積相對於體積更大,有助於更有效地散熱。相比之下,短跑選手的腿更短,可以加速更快。他們的肌肉中快縮纖維較多,收縮速度更快,在短距離比賽中爆發力更強。

游泳選手通常也有一雙短腿。「飛魚」菲爾普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腿長只有32英吋。不過,他身高6英尺4英吋,上半身和手臂更長。這些基因特質使他在游泳方面比大多數人更出色。

2. 耐力和動力也是與生俱來

基因不僅決定了你的身體特質,也決定了你去健身房鍛鍊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運動量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構成決定的。有些人的大腦不太能感知快感。例如,想要獲得「跑步高潮」,可能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這讓他們很難堅持去健身房。

除了樂趣之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運動的動力。例如:帕梅拉(Pamela Reif)每天必須跑步五次,否則她會生病,這是一個堅持鍛鍊的好理由!你對疼痛的耐受力也決定了你願意忍受多少運動。那些不怕吃苦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努力、運動更多。而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決定的因素。

3. 非洲獨特的環境造就了頂尖的跑者

如果你還記得觀看夏季奧運會,就會知道非洲國家的人在賽跑方面有多麼成功。但是,是什麼讓這個地區出現如此多強大的跑者呢?讓我們仔細看看。

肯亞和埃塞俄比亞是擁有最多世界級長跑選手的兩個國家。因為這些地區更接近赤道,氣候更炎熱,人們進化出更小的身體,這有助於更有效地散熱,造就了更出色的跑者。此外,由於這些地區海拔較高,人們的肺活量更大,紅細胞計數更高,這兩個特點都讓他們在跑步方面更具優勢。

回顧這些國家的歷史,他們的祖先為了生存,不得不長途奔襲其他部落的牛群。總的來說,這些地區的人每天跑步的距離比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地區的人都要多,所以他們在這項運動上不斷進步。

聽起來可能很瘋狂,但瘧疾可能也是一些非洲人跑得如此出色的原因。由於這種疾病的高度流行,只有最健康的人才能倖存。那些紅細胞更有彈性的人活了下來,這種特質至今仍然常見於他們的基因中。

個人評價:

作為一個跑步多年的人,閱讀《運動基因》對我來說很有啟發。我從來不知道自己在基因上有這些優勢和劣勢!頂尖運動員基因的歷史也非常吸引人,這是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揭示了基因在運動表現中的重要作用,讓我對自己的身體特質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特別推薦《運動基因》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在參加運動隊選拔、想知道自己在哪些運動方面最有天賦的少年;對奧運選手生理優勢感興趣的成年人以及所有喜歡關注體育運動的人。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了解自己的基因特質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制定符合自身優勢的訓練計畫,提高成功的機會。同時,這些知識也可以應用於企業經營中,幫助我們發掘員工的天賦,將他們安排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充分利用(Leverage)每個人的潛力,增強(Enhance)企業的整體競爭力。無論是在運動還是工作中,找到並發揮自己的優勢,都是通往成功的關鍵。

《高效信任力:達成目標的極速能量》The Speed Of Trust

一句話總結:

作者史蒂芬‧柯維的兒子史蒂芬‧M‧R‧柯維在《高效信任力:達成目標的極速能量》一書中,不僅闡述了信任在商業中的重要性,更教導我們如何在自己、人際關係及企業利益相關者中建立信任。

作者介紹:

小史蒂芬.柯維(Stephen M. R. Covey)是著名的《高效信任力:達成目標的極速能量》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兒子。他曾擔任柯維領導力中心的執行長,將公司價值提升了80倍之多。現在,他經營自己的領導力機構CoveyLink,專注於提倡信任的理念。

重點啟發:

1. 信任是企業成功的催化劑

信任可以提高企業運作的速度,進而降低成本。當客戶對公司產生信任,訂單量自然提升,公司便能擁有更多資金來優化運作流程,降低單位成本。相反地,缺乏信任會使一切變得緩慢,成本隨之上升。信任的程度決定了企業戰略執行的效率,可以是助力,也可能是阻力。

2. 贏得自己的信任是一切的基礎

信任很像自信,來自於能力與品格的結合。我們必須先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承諾的事情,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建立自信的四大支柱是:誠信、動機、能力和成果。保持誠實、追求有意義的目標、鍛鍊技能、累積成果,都有助於增強我們對自己的信任。

3. 回饋社會是取得大眾信任的不二法門

對企業而言,員工、客戶固然重要,但社會大眾的信任更是不可或缺。藉由回饋社區、支持弱勢,企業可以贏得社會的尊重,建立難能可貴的信任。即使遇到危機,這份信任也能成為企業的護盾,協助渡過難關。麥當勞在1992年洛杉磯暴動中毫髮無傷,正是因為他們長期以來默默支持社區的成果。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後,我深刻體會到信任的強大力量。信任不只是道德層面的議題,更是影響企業興衰的關鍵要素。作者提出的觀點發人深省,尤其是先建立自信、贏得自己信任的概念,更是我的重大收穫。這讓我反思,唯有對自己誠實、積極精進,才能成為值得信賴的人。

特別推薦《高效信任力:達成目標的極速能量》給誰:

– 正在創業或管理企業的人

– 渴望提升人際關係的人

– 有志從事行銷或公關工作的人

Ed的話:

閱讀這本書時,我不禁將信任的概念與SCALE中的L(Leverage,充分利用)做連結。信任本身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槓桿,能使我們事半功倍。當我們擁有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信任,就等於握有了成功的關鍵籌碼。反之,缺乏信任會使一切難以為繼。或許,我們都該思考,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建立信任,創造更多可能。信任,或許就是通往卓越的捷徑。

《主權個人》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一句話總結:

《主權個人》這本書帶領讀者跳進未來,呈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生活轉移到網路環境,網路經濟主宰一切,政府努力控制人民的能力大不如前,而這一切都是透過一場前所未有的強大革命實現的。

作者介紹:

《主權個人》由詹姆斯·戴爾·戴維森 (James Dale Davidson)和威廉·里斯-莫格(William Rees-Mogg)共同撰寫。兩位作者都是著名的投資策略專家和未來學家,他們敏銳地洞察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變革,並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提出了獨到見解。這本書自1997年出版以來,便引起了廣泛討論,被譽為探索數位時代的重要著作之一。

重點啟發:

1.科技正在塑造一個全天候溝通、資訊高度篩選的新世界

資訊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社交方式,並將推動通訊領域的創新。這場革命將全面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引領我們邁向一個富足的新時代。隨著這場革命湧現的新科技,已經開始以多種方式改變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它們讓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生產商品和服務,大幅提升生產力,同時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即時互相溝通。因此,資訊科技帶來的突破性創新是不容忽視的。

2.科技讓我們在日常事務中越來越不依賴政府

在數位時代,國家不再能對公民施加暴力,並期望他們遵守規則。早在歷史上,民族國家就是代表人民與公民之間的一種社會契約。國家提供指導、執行社會規範和法律的法律機構、安全保障,以及由中央法律指導的社群。作為回報,公民納稅並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聽起來不錯吧?嗯,這就是所有人的想法,直到國家開始表現得像獨立的實體,統治他們的公民。我們現在被視為消費者,而我們從國家獲得的價值卻在不斷下降。因此,人們開始遠離這些機構,創建自己的治理形式。加密貨幣就是這種情況的一個有力例證。

3.人類將邁向一種新的組織形式,由道德和非暴力治理

隨著世界日益全球化、相互關聯,我們對科技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我們可以注意到宗教行為以及對媒體或民族國家的信任正在下降。不過,重要的是要記住,人們渴望歸屬感。他們形成歸屬感的一個關鍵方式是通過認同一個群體,分享集體道德觀——一種專注於效率、品格和值得信賴的道德觀。這並不是說宗教在形成這些群體中不再發揮作用;相反,這是一個機會,讓有宗教信仰的人與無宗教信仰的人找到共同點。在這個正在你眼前形成的新世界中,慈善機構已經在尋找個人來證明他們的可信度。那些不遵守社區規則的人已經開始受到抵制。新的道德標準正在形成,它們試圖在超級富豪、企業、國家和個人之間伸張正義。

個人評價:

《主權個人》是一本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它對未來社會的洞見非常精闢獨到。作者提出的觀點非常前瞻,讓我對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變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新興道德規範的分析,這讓我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這本書不僅啟發了我對未來的思考,更激勵我積極參與塑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特別推薦《主權個人》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對未來充滿好奇、渴望洞察科技革命趨勢的讀者。無論你是社會運動者,正在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理論依據;還是加密貨幣愛好者,想要探索數位時代的無限可能;抑或是政治家,希望深入理解變革的浪潮,這本書都將帶給你獨特的啟發和思考。

Ed的話:

《主權個人》這本書與『增強(Enhance)』的概念最為相關。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成長、提升自我,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這本書啟發我們要突破傳統思維的桎梏,擁抱變革,積極參與塑造未來。作為個人,我們要增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成為自主自立的「主權個人」;作為企業,我們要增強創新和應變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總之,持續不斷的自我增強,是我們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主權個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讓我們一起勇敢地擁抱未來,成就更好的自己!

《章魚的內心世界》The Soul Of An Octopus

一句話總結:

《章魚的內心世界》這本書透過解釋章魚令人著迷的能力、智慧和個性,讓你對海洋動物的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介紹:

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自然主義者和作家。他的著作《章魚的內心世界》深入探討了章魚的生活和習性。蒙哥馬利曾在新英格蘭水族館工作,並與許多章魚進行過互動,對這些生物有著深刻的了解和熱愛。

重點啟發:

1. 章魚並非我們想像中的可怕生物

我們常在故事中將章魚妖魔化,但其實章魚的真實本性與這些描述大不相同。章魚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雖然大腦只有核桃大小,卻能做出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例如:分辨不同的人類。一項實驗顯示,章魚在短短一週內就能分辨出餵食它的人和用棍子戳它的人,並據此做出不同反應。章魚也渴望獲得智力刺激,就像人類一樣,當感到無聊時會變得焦躁不安,尋找事情來做。

2. 章魚能用顏色表達情緒,用吸盤品嚐食物

章魚的皮膚不僅能根據環境改變顏色以達到偽裝效果,還能反映出牠們的情緒。興奮時,章魚會變成紅色;放鬆時則變成白色。當感受到威脅時,章魚會改變顏色,讓自己看起來更嚇人或難吃。研究人員發現,章魚用吸盤品嚐食物。在進食魚類之前,章魚會用觸手來回摩擦,因為牠們喜歡先品嚐食物的味道再吃下去。不過章魚不只用味覺來進食,在新英格蘭水族館工作時,作者發現章魚會用吸盤”品嚐”她的皮膚,以示友好。

3. 章魚和人一樣有內向或外向的個性

就像人類一樣,章魚可能是內向、外向,或介於兩者之間。作者在水族館工作時遇到過許多不同性格的章魚。有一隻名叫雅典娜的章魚在初次見面時就熱情地靠近作者;另一隻名叫奧克塔維婭的章魚則較為緊張,要經過幾次拜訪才會對作者放下戒心。章魚也像人類一樣喜歡玩耍,例如用漏斗(用於呼吸和移動的身體部位)向空藥瓶噴水,讓藥瓶到處彈跳,就像在玩球一樣。作者還提到,章魚和人類在老化過程中也很相似,活動量會減少,反應變得遲緩,狩獵次數也變少了。牠們也會像人類罹患阿茲海默症等疾病一樣,隨著年紀增長而喪失心智能力。

個人評價:

《章魚的內心世界》是一本與我平常閱讀的書籍類型截然不同,但卻非常有趣、讓人著迷的書!我從未想過這些被誤解的生物竟然如此迷人。閱讀此書幾乎讓我想養一隻章魚當寵物,但據說章魚在囚禁環境中會感到無聊和沮喪,我可不想對這些神奇的無脊椎動物做出這種事!

特別推薦《章魚的內心世界》給誰:

推薦給那個從小就熱愛動物、渴望了解章魚等最奇特生物的年輕人、推薦給想要跟班上同學分享有趣知識的生物老師和推薦給任何想要探索章魚為何如此神奇的讀者!

Ed的話:

《章魚的內心世界》這本書讓我們對章魚有了嶄新的認識,原來牠們是如此聰明、有個性、能表達情緒的生物。這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E(Enhance,增強)策略,就是要突破舊有思維框架,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事物,進而激發出更多創新的可能。正如章魚的特性顛覆了我們的刻板印象,企業也應該突破業界的慣性思維,發掘新的市場機會和成長動能。期許這本書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讓我們以更開放的心胸去認識這個世界,發現更多不同的觀點和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