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The 80/20 Principle

一句話總結:

《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這本書揭示了如何透過正確的心態,了解並非所有的投入都能產生相等的產出,進而幫助你擁抱帕累托法則,從而在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上大幅提升效率。

作者介紹:

理查・柯克(Richard Koch)是一位多產的作家,目前已出版超過20本書。他的商業生涯相當精彩,在1980年代與人共同創辦了一家顧問公司,40歲就宣布退休。但理查並非典型的退休人士,他仍然活躍於演講、寫作、投資和諮詢領域,曾為Filofax和Plymouth Gin等公司提供建議。《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是他最暢銷的著作,也是他分享在商業和生活中運用帕累托法則的心得。

重點啟發: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人們總期望生活是公平且平衡的,但現實並非如此。生活中的不平衡其實是常態,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這個事實。就像在同一個池塘裡的五條魚,最終總有一條會比其他魚大得多。這就是因為正向回饋循環所造成的不平衡。

產品線的聚焦

企業要優化的最重要面向,就是產品線的精簡。理查發現,有些公司只靠前三名的產品,就能創造超過50%的營收。因此,與其努力銷售其他97種表現平平的產品,不如專注改善那三種已經暢銷的明星商品,藉此大幅成長業績。

放下精準數字的執念

運用80/20法則時,你不需要精準的數字。例如:雖然不可能精確指出哪20%的朋友帶給你80%的快樂,但你的直覺可以給出一個好的估計。理查稱之為「80/20思維」,鼓勵我們用這種思維改善生活品質,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上。

個人評價:

《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的觀點非常紮實,書中舉了許多生動的例子,啟發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多方運用這個法則。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啟發讀者以不同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種種不平衡,學習與之共處,而非對抗。我自己也常陷入凡事都要平均分配的思維,這本書無疑幫助我跳脫舒適圈,用新的視角檢視人生的優先順序。

特別推薦《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給以下讀者:

1. 產品經理:若你所在的公司推出了上百種產品,不妨仔細審視銷售數據,找出可以優化的明星產品。

2. 退休族:隨著年紀增長,是時候重新調整人生的優先順序。這本書能幫你釐清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口上。

3. 凡事講求公平的人:若你總是堅持凡事都要平均分配,這本書能幫助你接受生活中的不平衡,學會專注在關鍵的少數。

Ed的話:

80/20法則與企業經營中的「Strategize策略制定」概念不謀而合。企業在規劃發展策略時,必須審慎評估內外部環境,找出最有利可圖的關鍵因素,集中資源發展。就像書中所說,與其平均投資所有產品,不如專注開發少數明星商品,如此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個人生涯規劃上。與其把時間精力分散在許多領域,不如聚焦在你最有熱情、最有天分的那個領域深耕,發揮你獨特的才能,創造最大的影響力。80/20法則提醒我們要懂得取捨,把資源投入在最有價值的事物上,如此才能在人生的有限時間裡,創造最大化的成果。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一句話總結: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透過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並教導你七個習慣,只要好好培養,就能帶領你邁向巨大的成功。

作者介紹: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是一位著名的企業管理大師和演說家。他在1990年出版了《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銷量超過2500萬冊,堪稱是現代領導和管理的聖經。即使在他過世多年後的今天,這本書的影響力仍不可小覷。

重點啟發:

從終點思考

要成為真正有效率的人,就必須清楚自己的長期目標,並讓每個決定都與之一致。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葬禮測驗」,設想自己的葬禮,你希望人們如何描述你?你希望以什麼樣的身分被銘記?誠實回答這些問題,就能找到人生真正的方向。

學會說不

當你知道自己的目標時,分辨什麼是重要的、什麼不是,就變得容易多了。你會發現許多事情根本不值得花時間去做。面對這些事,你必須學會說不。雖然這並不容易,尤其當金錢攸關時,但正如柯維所說:「要事第一」。

積極聆聽

懂得對多數事情說不的好處是,你能花更多時間專心聆聽他人。積極聆聽包含三個面向:以理解對方為目的聆聽(而非給建議或回應)、複述對方所說並同理他們的情緒以及幫助對方釐清自己的思路。用提問來引導比給答案更重要。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雖然不是教條式的指南,但提供了改變人生的寶貴原則。雖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內化這些習慣,但一旦做到,影響將是深遠的。柯維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講求「效能」,而不只是「效率」,這跟當代成功學大師的觀點如出一轍,讓人印象深刻。

特別推薦《與成功有約》給誰:

正在考慮選擇高薪但不喜歡的工作的年輕人、想在下半場生涯轉任教練的中年人、以及總是無法說不的人。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與成功有約提供了許多有助於規劃人生藍圖的思考工具,尤其是葬禮測驗這個練習,能幫助我們聚焦在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而積極聆聽的習慣,則能提升(Enhance)我們的人際互動品質。領導者若能真正理解下屬的需求,必能凝聚向心力、激發潛力。總之這是一本與時俱進、受用無窮的經典著作,值得人人細細品味、身體力行。

《五秒法則》The 5 Second Rule

一句話總結:

《五秒法則》是個簡單但有力的工具,它能瓦解大腦用來阻止你採取行動的心理武器,幫助你減少拖延、活得更快樂、達成目標。

作者介紹:

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是一位CNN特約評論員、世界知名演說家和暢銷書作家。然而,她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成功。幾年前,她還是個失業、財務困難、酗酒、無法好好扮演母親和妻子角色的人。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五秒法則」,一切才開始改變。

重點啟發:

勇氣,從小事做起

羅賓斯以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為例。1955年12月1日,她拒絕將「有色人種座位」讓給白人,因而被捕。四天後,她找來一位年輕牧師組織抗議活動,這位牧師就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他們倆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只是憑直覺在特定時刻採取行動。從每一個小小的勇敢行為中,更多勇氣會接踵而至,終有一天,你回首過去,會發現自己活出了一個充滿勇氣的人生。

別再等待「正確時機」

我們總是想改變人生,卻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等待奇蹟出現。藉口永遠是:「我在等待正確的時刻。」但事實是,那個時刻永遠不會到來,因為:

– 改變總是新的事物

– 改變總是伴隨不確定性

– 改變總是令人害怕

無論你想減肥、賺更多錢還是開始約會,這三個因素始終存在。所以再多等一天,都只是逃避和浪費時間。五秒法則能幫你邁出第一步,即使是很小的行動,也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

感受只是建議,別讓它主宰你

我們之所以總是等待,是因為95%的決定最終由感受而非事實決定。神經科學家安東尼奧·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認為,我們是「會思考的感受機器,而非會感受的思考機器」。簡單來說,我們常常不採取行動,只因為「沒有那個感覺」。羅賓斯建議我們向職業運動員學習,把感受當作建議,而非絕對。透過五秒法則等方式進行心理干預,改變行為來影響感受,而不是反過來被感受制約。

個人評價:

我認為《五秒法則》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的策略,幫助我們戰勝惰性、對抗拖延。雖然概念簡單,但卻切中要害。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缺乏那關鍵的一步 ── 立刻行動。透過五秒倒數,我們能快速啟動行動力,讓改變真正發生。我自己也嘗試運用這個法則,發現它確實能幫我做出許多原本會猶豫不決的選擇。

特別推薦《五秒法則》給誰:

– 總是拖延、難以下定決心採取行動的人

– 想要改變現狀,卻不知從何開始的人

– 容易受情緒影響,經常「不想做」的人

– 渴望突破舒適圈,勇敢嘗試新事物的人

Ed的話:

五秒法則不僅能幫助個人成長,對企業經營也有啟發。很多時候,我們花太多時間規劃、討論,卻遲遲不付諸行動。運用五秒法則,能幫助我們更快做決策、執行,搶得先機。此外,它也呼應了「自動化」(Automate)的概念。藉由設定簡單的行為準則,我們能減少決策疲乏,把心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總之,《五秒法則》是一本幫助我們立即行動、掌握人生的好書。或許下一次,當你遇到機會或挑戰時,不妨試試大聲倒數:5、4、3、2、1 ──開始行動吧!

《腦力激蕩》Brainstorming

一句話總結:

《腦力激盪:青少年大腦的力量與目的》這本書以引人入勝的方式,解釋了青少年為何會有如此多荷爾蒙驅使且魯莽的行為。

作者介紹:

丹尼爾·J·西格爾(Daniel J. Siegel)是一位著名的兒童發展專家,他撰寫了許多關於兒童發展的書籍,如《覺察》、《零戲劇管教》和《好腦袋養成記》等。西格爾博士在探索發展中的大腦方面有豐富的知識,非常適合分享青少年大腦背後的科學原理。

重點啟發:

1.看似瘋狂的行為其實再正常不過

乍看之下,青少年的種種古怪行徑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仔細審視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大腦發展的正常現象。以青少年突然對父母感到尷尬和挫折為例,雖然這種行為令人感到受傷,但了解其在發展中大腦的目的,就能幫助我們釋懷。你家青少年只是想要培養健康的情感距離,為離開父母的羽翼做好準備。當他們口出惡言說討厭你時,其實並非真心如此,而是大腦為了讓過渡到成年期更加順利,所做的情感抽離。

2.不斷挑戰極限的背後原因

同樣地,你可能會對那些不斷挑戰安全極限的青少年搖頭嘆息,覺得他們簡直是在找死!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種行為其實也在情理之中。除了與大腦中升高的多巴胺水平和同儕壓力有關外,孩子們的魯莽行為還有一個更高遠的目的,那就是為離開家做準備。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早期的人類需要盡可能遠離家族基因庫,才能孕育更健康的後代。青少年對安全的漠視,正是大腦為了讓他們走出舒適圈,遠離家人所做的努力。這還有助於他們成長,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機會。

3.青少年時期的大腦發展至關重要

青少年不僅容易有攻擊性,還顯得相當懶惰。通宵狂歡後一路睡到下午,簡直就是青少年的標誌!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個人生階段的大腦其實相當有生產力。兒童時期,大腦會發展出額外的神經元和連結。但隨著年齡增長,大腦開始修剪那些不再需要的部分。那麼,你的大腦如何決定什麼該留下,什麼該去除呢?關鍵就在於你之前的經驗。舉例來說,一個對音樂感興趣的孩子需要得到培養才能發展這項技能,否則在青少年時期,大腦可能會認為音樂經驗是不必要的,而修剪掉相關的神經連結。與修剪相反的是髓鞘化的過程,這是大腦增強兒童時期形成的神經連結的方式,它可以讓神經元之間的訊息傳遞得更快,使一個人在特定技能上變得更強。如果你能幫助青少年專注於某些事物,如運動或音樂,那麼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就會因為髓鞘化而變得更好。還要記住,這個過程會讓孩子們變得更聰明。所以即使當下看不出來,你還是可以相信他們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

個人評價:

看完《腦力激盪》這本書後,我對自己的青少年時期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欣賞。我也對青少年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有了更多的同理心。這本書透過大量科學數據,生動解釋了青少年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一本很棒的著作!透過閱讀,我意識到青少年看似古怪的行為,其實都有其重要的發展意義。身為成年人,我們應該以開放和理解的心態,陪伴青少年度過人生中這個關鍵的轉折期,幫助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

特別推薦《腦力激盪》給誰:

我會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在困惑為何孩子行為如此古怪的家長、對自己吵鬧的班級感到束手無策的高中老師,以及所有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本人。

Ed有話説:

這本書讓我們從全新的角度審視青少年的行為模式,體認到這一切都是大腦發展的正常現象。對企業經營者和個人成長而言,我認為這本書最能與SCALE法則中的E-增強(Enhance)概念產生共鳴。身為企業領導者或個人,我們應該善用青少年時期這個關鍵的發展契機,透過適當的引導和陪伴,幫助青少年增強各方面的能力,為他們日後的職涯和人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就像書中所提到的,如果我們能幫助青少年在這個時期專注發展某些技能,隨著大腦的髓鞘化過程,他們在這些領域的能力將會大幅提升。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重視青少年時期的培養,給予適當的支持和鼓勵,讓青少年能夠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增強自己,發揮無限的潛力。

《大腦影響力》Brainfluenc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入淺出地揭示了人們在購買決策過程中的潛意識思維和動機,幫助我們透過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了解如何更有效地促進銷售。

作者介紹:

作者羅傑・杜利是一位資深的企業顧問和演說家,專門研究消費者行為和神經行銷學。他創立了著名的行銷網站Neuromarketing,並經常在各大媒體和企業活動中分享他的洞見。《大腦影響力》這本書堪稱是他多年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精華結晶。

重點啟發:

1.用嬰兒的臉蛋吸引目光

研究發現,在廣告中使用嬰兒的臉部照片,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觸發人們的情感反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讓嬰兒的視線指向你想推銷的產品,效果會更加顯著。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會不自覺地關注嬰兒的一舉一動。巧妙運用這種心理機制,廣告的效果絕對會事半功倍。

2.當面交談,對準右耳說服

如果你想說服某人做出購買決定,最好能夠當面溝通。從閒聊開始,營造輕鬆愉悅的氛圍,比直接切入正題更有效。還有一個小祕訣,就是盡量站在對方的右側,對著他的右耳說話。科學研究證實,人們傾向於更信任從右耳傳來的訊息。這樣做,你的說服力會大大提升。

3.來點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們的大腦喜歡熟悉的模式,會根據既有的線索去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是,適時來點出其不意的驚喜,反而更能抓住人們的注意力。比方說在廣告標語中換個新鮮的說法,在產品設計上另闢蹊徑,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連莎士比亞也常用這招,發明新詞或賦予舊詞新意,這或許就是他的作品歷久彌新的秘訣之一。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行銷與心理學的密不可分。了解人性,洞悉人心,是做好行銷和銷售的基礎。作者提出的100個方法,有些是顛覆傳統的新點子,有些是對老招數的科學詮釋,有些是對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象的深刻洞察。每一個方法背後,都有紮實的科研依據和生動的案例支撐。

特別推薦《大腦影響力》給誰:

特別推薦《大腦影響力》給所有從事行銷、銷售、企劃等工作的朋友。相信這本書能為你帶來全新的視角和實用的技巧,讓你在職場上更得心應手、游刃有餘。當然,創業者和企業主管也不容錯過,這本書能幫你找到提升業績和贏得客戶的致勝關鍵。

Ed有話説:

企業經營的S.C.A.L.E.法則中,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增強」(Enhance)。而《大腦影響力》正是一本能夠幫助企業「增強」行銷和銷售效果的寶典。透過對消費者心理的洞察,我們可以設計出更有說服力的訊息,創造出更有吸引力的產品,提供更周到貼心的服務,從而實現業績的突破性增長。

《洗腦》Brain Wash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洗腦》揭露了現代社會中許多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不良習慣,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並提供了一個10天計劃來改善這些問題,幫助你獲得更平靜、更滿足的人生。

作者介紹:

大衛·珀爾馬特(David Perlmutter)和奧斯汀·珀爾馬特(Austin Perlmutter)是一對父子檔,兩人都是神經科學和營養學方面的專家。大衛是暢銷書《癌症基因》的作者,也是一位備受尊敬的臨床醫生。奧斯汀是內科醫生和大腦健康研究員。他們將自己在神經科學和生活方式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結合在一起,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大腦健康指南。

重點啟發:

1.社會常規正在偷走我們的幸福

我們每天的小小行為,如購物、滑手機等,雖然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感,但從長遠來看卻損害了我們的幸福。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仍保留著遠古祖先的生存機制,會獎勵攝取高熱量食物和獲得社會認同的行為。商家利用這一點,設計出利用我們原始本能的產品,導致我們沉迷其中,卻失去了建立深層次人際關係的能力。

2.鍛鍊身體,讓大腦更聰明

運動不僅能塑造身體,還能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研究顯示,每天30分鐘的運動可以顯著改善大腦的執行功能,如計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項實驗比較了考試前有運動和沒運動的孩子,結果發現前者的成績明顯更高。此外,運動還能改善情緒,帶來長期的積極人生觀。

3.10天「大腦洗滌」計劃,重拾長久幸福

作者提出了一個10天的模式,幫助我們擺脫現代社會的負面影響。這個計劃包括:數位排毒、感恩與同理心練習、親近大自然、改善飲食、優化睡眠、增加運動、冥想、增進社交聯繫等。通過每天堅持這些簡單的步驟,我們就能逐步找回身心的健康與快樂。

個人評價:

這本書並沒有提出什麼新鮮的觀點,但它用大量科學證據說明了為什麼社交媒體和垃圾食品會讓我們上癮,以及如何擺脫它們的控制。我想我們大多數人心裡都明白是什麼在拖累自己,關鍵是要下定決心去改變。作者提供的10天計劃切實可行,值得一試。

特別推薦《洗腦》給誰:

我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要改變生活,卻不知從何入手的年輕人;總是焦慮不安,在社交媒體上花太多時間的中老年人;以及所有厭倦了現代社會忙碌,渴望找到內心平靜的人。

Ed有話説:

這本書的理念與「策略制定」不謀而合。作者提出的10天計劃,本質上就是一個自我提升的策略。它要求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出問題所在,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擺脫社會常規的束縛,跳出思維定式,發揮創造力,設計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種自我策略的能力,對於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都至關重要。《洗腦》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策略制定範本,啟發我們全面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斷優化,最終實現身心健康和事業成功。

《大腦當家》Brain Rule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以科學的角度,教導我們如何透過良好的睡眠、運動和多感官學習,來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約翰‧梅迪納(John Medina),他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同時也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教授。梅迪納教授在腦科學領域有著傑出的研究成就,他的研究成果常常刊登在知名的科學期刊上,例如《自然》和《科學》雜誌。

重點啟發:

1.動起來,讓大腦更有效率

我們的祖先每天要走路或跑步10-20公里,這意味著我們的大腦在運動中得到最佳的發展。運動可以改善身體各部位吸收營養的能力,並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產生新的血管。運動還能刺激荷爾蒙的分泌,其中一種叫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物質,可以促進新細胞的生成,並維持神經元和它們之間連接的健康。

2.找到你獨特的睡眠模式,堅持下去

睡眠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研究顯示,如果連續五天只睡六小時或更少,你的認知能力就會和48小時沒睡覺一樣受損。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睡眠模式,了解並遵循自己的作息時間,對於保持良好的心智表現非常重要。大約有10%的人是夜貓子,喜歡熬夜;另外10%的人則是早起的雲雀。其他的人則像蜂鳥一樣,時而晚睡時而早起。

3.用多感官學習,記憶更深刻

我們的祖先在洞穴牆上畫畫時,同時運用了多種感官,因此他們的大腦進化到可以在所有感官都參與的情況下吸收知識。簡單來說,學習時運用的感官越多,資訊就越容易記住。一項研究讓參與者觀看一段沒有聲音的影片,結果發現他們的聽覺皮層(大腦負責接收聲音的部分)仍然處於活躍狀態。相比之下,如果只是看到一個人做鬼臉的無聲影片,聽覺皮層就不會活躍。這說明只有一種感官參與時,學習效率較低,因為大腦的活躍區域較少。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雖然有些建議以前也聽過,但重複聽到只會增加它們的可信度。我相信這本書對於想要提高生產力和增強腦力的人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特別推薦《大腦當家》給誰:

1. 想學習新技能,但不確定如何有效學習的中年人

2. 想在工作中提高效率的上班族

3. 任何想擁有更健康的大腦和記憶力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關聯。在SCALE原則中,我認為這本書最能與「增強」(Enhance)的概念產生共鳴。透過運動、良好的睡眠和多感官學習,我們可以增強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認知能力,進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這對於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都有莫大的幫助。畢竟,一個身心健康、頭腦靈活的員工,才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一個懂得自我提升、不斷精進的人,也更有機會在職場上脫穎而出,實現自我價值。

總之,《大腦當家》這本書帶給我許多啟發,也讓我對大腦的運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也能從中獲得一些有用的知識,讓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工作和生活更加精彩!

《大腦製造者》Brain Maker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主要論述了腸道與大腦之間的緊密關係,以及腸道微生物群對整體健康的重要性。

作者介紹:

大衛·帕爾馬特醫生是一位著名的神經科醫師,他在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在這本書中,他透過大量的研究實例和臨床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腸道微生物群與健康之間的關聯。

重點啟發:

1.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至關重要

我們的腸道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容納了上兆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組成和多樣性,對我們的體重、情緒、免疫力等各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維持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礎。

2.西方飲食模式的隱憂

現代西方飲食中往往包含大量的果糖和精製糖,這些成分會嚴重擾亂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長期攝入過多的果糖和精製糖,會增加肥胖、糖尿病、腦部退化等疾病的風險。我們應該盡量選擇天然、未經加工的食物,避免過量攝入這些有害成分。

3.謹慎使用抗生素,適度補充益生菌

抗生素的濫用會殺死腸道中的有益菌,破壞微生物群的平衡。我們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抗生素,同時透過攝入發酵食品等方式,適度補充益生菌,以幫助恢復和維持腸道健康。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腸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對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作者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例如多攝入益生元食物(如朝鮮薊和菊苣)、適度進行斷食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輕鬆實踐的健康策略。

特別推薦《大腦製造者》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飽受健康問題困擾、渴望改善體質的人。無論你是想減重、增強免疫力,還是預防慢性疾病,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寶貴的見解和指導。

Ed有話説: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帶給我一些啟發。正如我們需要策略性地呵護自己的腸道健康一樣,企業也需要製定長遠的發展策略(Strategize),創建良性的企業生態系統(Create),並透過自動化(Automate)和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來提升效率和競爭力。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免疫力」(Enhance),企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保持活力和韌性。

總而言之,《大腦製造者》是一本兼具知識性和實用性的好書,它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鮮為人知但至關重要的健康領域,啟發我們從全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這本書也能為你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收穫和體悟。

《健腦食品》Brain Food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的主旨:透過攝取特定的食物和營養素,我們可以改善大腦的健康、記憶力、認知能力,甚至扭轉大腦罹患某些疾病的傾向。

作者介紹:

作者麗莎・莫斯科尼是一位神經營養學專家,她在這本書中深入探討了食物與大腦健康之間的關係。莫斯科尼博士曾在美國著名的醫學院校任職,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和康乃爾大學,她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許多重要的科學期刊上,備受醫學界推崇。

重點啟發:

1.食物是良藥,也可能是致病之源

突破性的研究發現,許多知名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其實並非主要由基因不良引起。事實上,不到 1% 的人會因遺傳不幸而罹患這種認知障礙。相反地,飲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選擇,才是導致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的主因。藉由智慧飲食,我們可以促進認知健康、改善記憶力、減輕壓力和焦慮,最重要的是,延緩大腦老化的過程。

2.多喝水,攝取好的脂肪

大腦有 80% 是由水組成的,而水是少數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的元素之一。喝足夠的水可以提升大腦performance 高達 30%!此外,我們應該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它們存在於堅果、酪梨、優格、橄欖油等食物中。另一種大腦需要的脂肪是多元不飽和脂肪,如 Omega-3 和 Omega-6,可以從魚類、葡萄籽油、奇亞籽、核桃,尤其是魚子醬中獲得。

3.攝取足夠的胺基酸和葡萄糖

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是由神經元組成的。許多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具有神經傳導的功能,幫助大腦處理信息。為了避免憂鬱等症狀,我們應該多攝取奇亞籽、生可可、燕麥、螺旋藻、南瓜籽、羊奶、魚類等食物。至於葡萄糖,大腦需要它來產生能量。你可以從紅菜頭、奇異果、葡萄、椰棗、蜂蜜等食物中獲得這種成分。

個人評價:

《健腦食品》是一本出色的著作,它強調了營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作者以簡單而有效的食物和食譜提供了改變人生的建議,任何人都可以馬上在飲食中引入這些元素。這本書的訊息值得我們每一個關心自己健康、希望最大化大腦潛力的人仔細考慮。

特別推薦《健腦食品》給:

– 熱衷於營養和飲食的人

– 想要透過攝取更多有益大腦的食物來改善飲食的人

– 希望透過採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提升認知能力的人

Ed有話説:

對於企業經營者或個人成長來說,《健腦食品》中的概念可以與策略制定 (Strategize) 產生連結。我們應該為自己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制定明智的策略,選擇有益身心健康的食物,避免攝取有害的東西。就像企業需要周全的戰略規劃,個人也需要為自己的健康和認知能力做長遠打算。透過智慧飲食,我們就能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有生產力的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發揮最大潛力,創造更多價值。

《愛之語:永遠相愛的祕訣》The 5 Love Languages

一句話總結:

《愛之語:永遠相愛的祕訣》教導伴侶如何透過學習辨識彼此感受愛的獨特方式,讓愛情持久不變。

作者介紹:

蓋瑞・巧門博士(Dr. Gary Chapman)是一位婚姻諮商師,他發現了一個經過實證的方法,可以讓愛情持久不變。他透過教導1500萬人辨識自己的愛情語言,改善了他們的感情關係。現在,他也將幫助你發現自己的愛情語言。

重點啟發:

溝通是關鍵

隨著感情逐漸成熟,開誠布公的溝通將是維繫感情的關鍵。當熱戀的激情逐漸消退,我們必須努力滿足彼此的情感需求。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找出你伴侶的愛情語言。就像跟說不同語言的人交談一樣,如果無法掌握對方的愛情語言,有效溝通是很困難的。

愛有五種表達方式

愛有五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光、禮物、服務的行動和身體的接觸。每個人感受愛的方式都不盡相同。例如有些人喜歡甜言蜜語,有些人則偏好精心安排的約會時光。關鍵是要用對方能感受到的方式來表達你的愛。

辨識彼此的愛情語言

要增進親密感,就要學習彼此的愛情語言。找出自己的愛情語言很簡單,只要問問自己最常向伴侶要求什麼。回想過去什麼事讓你感到被愛和被欣賞,也能幫你找出線索。發掘自己的語言後,跟伴侶分享,也幫助對方找出他的語言。一旦雙方都了解彼此的主要語言,滿足對方的需求就容易多了。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實用,它提供了清晰可行的方法來改善感情。每對伴侶的愛情語言組合都不盡相同,學會辨識和回應對方的語言是讓愛情保鮮的不二法門。書中提到的概念簡單易懂,搭配豐富的案例更是引人入勝。我自己也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讓我對伴侶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特別推薦《愛之語:永遠相愛的祕訣》給以下讀者:

– 已婚多年,感覺愛情逐漸流失的夫妻

– 新婚伴侶,希望為婚姻奠定穩固基礎

– 正在穩定感情中或考慮建立關係的任何人

Ed的話:

在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方面,「愛的五種語言」這個概念跟E – 增強(Enhance)最有關聯。學習辨識員工或客戶的需求,用對方能感受到的方式來回應,將能大幅提升向心力和忠誠度。正如書中所言,用心傾聽和溝通是創造長久關係的基石。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唯有不斷自我提升、增強自身能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