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破釜沉舟》Burn the Boats

一句話總結:

《破釜沉舟》是一本鼓舞人心的書,敦促我們全心投入夢想,創造不可逆轉的局面,讓缺乏備案的處境推動我們邁向成功。作者是一位高中輟學生,後來成為百萬富翁投資人。

作者介紹:

馬特・希金斯(Matt Higgins)出生在紐約皇后區一個小公寓,與三個兄弟、體弱多病的母親一起生活,除了政府發放的乾酪,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果腹。儘管出身貧寒,希金斯在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他曾在新聞界、公關界和體育界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還創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 RSE Ventures,甚至還作為嘉賓出現在《鯊魚坦克》節目中。

重點啟發:

1. 相信直覺,即使一切都不順利,它仍在為你服務

希金斯十歲就開始工作,但由於年紀小,時薪被限制在5美元。隨著兄弟們陸續在十幾歲時搬出去,體重過重、最終坐輪椅的母親病情日益加重,希金斯知道他必須更快地賺更多錢。16歲時,他從高中輟學,通過GED入學考試,提前兩年進入大學。這是一個大膽的計劃,需要他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如果他不堅持自己的直覺,就永遠不會實現這個計劃。你的直覺即使在事情不順利時也在為你服務,這是一種越練越強的能力。相信你的直覺,因為只有你在過自己的人生。

2. 適度的焦慮有助於發揮最佳表現

當希金斯終於受邀成為《鯊魚坦克》的特邀鯊魚時,他知道自己當之無愧。從成為紐約市最年輕的新聞秘書,到負責重建世貿遺址的工作,再到成為邁阿密海豚隊的副董事長,他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然而,第一天走進演播室時,他還是因焦慮而感到茫然。雖然適度的緊張情緒確實能激勵我們全力以赴,但過度的焦慮卻適得其反。要取得平衡並不容易。希金斯建議,首先不要否認焦慮的存在,要接受它,並試著與它共處,而不是直接否認它。

3. 在你一次次燃燒船隻的過程中,運用四大原則來拓展成功

一旦你身處險境,焦慮情緒得到控制,接下來該怎麼做?開始建造新的船隻。希金斯曾在新聞、建築、體育等多個行業工作。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你也可以。幸運的是,當你接受新的、充滿挑戰的冒險時,有四個原則可以幫助你:1. 利用你所擁有的一切優勢;2. 追求大飛躍而非漸進式的收益;3. 事情會變得越來越容易;4. 今天你能做什麼是昨天做不到的?無論你想成為世界級的畫家、百萬富翁企業家,還是一流的父母,你可能已經擁有了所需的一切。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實現自己最大的夢想,然後燃燒船隻,讓夢想成真!

個人評價:

《破釜沉舟》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書,出自一位你可能沒聽說過卻值得研究的人之手。這本書並不完美,但馬特・希金斯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故事,講述得令人信服。書中充滿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例子,這將向你證明,你也可以燒毀船隻,邁向成功!

特別推薦《破釜沉舟》給以下人士:

想要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正在考慮輟學的青少年;還有那些覺得自己不夠成熟,無法擔任領導角色的年輕職場女性;以及任何有宏大夢想卻不敢全力以赴的人。

Ed有話説:

這本書中的觀點與 SCALE 原則中的 C – 創建(Create)最為相關。希金斯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創造新的事業和人生,這體現了創建的精神。無論是高中輟學、負責世貿遺址重建,還是創辦投資公司,他都在不斷開創新局面。這啟發我們要勇於創新、突破舒適區,才能實現更大的成就。同時,書中也提到要利用現有優勢,這與 L – 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不謀而合。總的來說,《燒燬船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鼓舞人心的視角:不要留後路,全力以赴追求夢想,你就有機會創造奇蹟,達到意想不到的高度。

《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

一句話總結:

《狗屁工作》這本書主張,大約每五個人中就有兩個人從事毫無意義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是一位著名的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曾任教於耶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知名學府,著有多本暢銷書,包括《債務:第一個 5000 年》和《官僚主義的烏托邦》等。格雷伯教授以其獨特的觀點和深入淺出的論述聞名,常常針對社會現象提出尖銳的批判與反思。

重點啟發:

1. 毫無意義的工作讓人感到空虛與不快樂

很多人雖然有一份看似體面的工作,但卻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這種感覺會讓人變得沮喪、挫折,甚至產生存在危機。我們花了大半的時間在工作上,如果這些時間都浪費在撰寫沒人會看的報告、開一個又一個毫無結論的會議,久而久之,任何人都會質疑自己的人生價值。

2. 政治因素導致無意義的工作氾濫

按照基本經濟原理,毫無意義的工作根本不應該存在,尤其是在講求效率的私部門。然而,政治人物為了爭取選票,總是高喊增加就業機會的口號。企業主也配合這股風潮,不斷創造出一些「只為了創造工作而存在的工作」。於是乎,辦公室裡多了一堆酬庸性質的職位,看似風光,實則一點意義也沒有。這是一種資源的錯置與浪費,卻很少人願意戳破這層假象。

3. 全民基本收入或許是解方

如果人人都有基本收入,不必為了糊口而從事那些毫無意義的工作,我們的社會是否能更健康一些?這是作者提出的一個有趣觀點。在全民基本收入的制度下,老闆無法再用金錢要挾員工做那些荒謬可笑的瑣事。員工也能挺直腰桿,選擇自己真正有興趣、肯投入的工作。雖然這個概念目前還停留在理論階段,但它為我們指出了一個可能的出路。

個人評價:

作者以一針見血的筆觸,揭露了職場的荒謬現象。許多人也許不願正視這個問題,但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感受。我自己在職場上也見識過不少「假工作」,那種明明可以一個人搞定,卻硬是要湊十幾個人開會的情形,看了真的很讓人搖頭。我很認同作者所說,一個人若是長期做著自己並不以為然的工作,遲早會迷失自我、產生價值混淆。唯有正視問題的存在,才能尋求解決之道。

特別推薦《狗屁工作》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上班族,尤其是那些常覺得工作索然無味、意義全無的人。或許在書中,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進而反思自己的職涯規劃。我也推薦給企業主閱讀,書中提到的種種亂象,說不定就正發生在你的團隊中。唯有體認員工的需求,給予他們發揮長才的舞台,企業才能永續經營、創造雙贏。

Ed有話説:

我認為這本書所揭示的現象,跟企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 息息相關。一家公司若是策略規劃不當,就容易產生大量的 bullshit jobs。反之,若能審慎評估組織定位、市場脈動和人力配置,適才適所,bullshit jobs 自然就能減少。此外,書中也提到員工若能挺身而出,拒絕從事那些毫無意義的工作,無疑是展現了「自我增強」(Enhance) 的勇氣。這樣的覺醒,不只是為自己的人生把關,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更有助於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引領我們反思工作意義的好書,值得細細品味、反覆探究。

《跟誰行銷都成交》Build a Storybrand

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本教導你如何透過成功的七個步驟,將你的銷售頁面和產品變成客戶的冒險旅程,並傳達最清晰的訊息,讓他們理解並想成為其中一部分的指南。

作者介紹:

唐納德·米勒(Donald Miller)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公眾演說家和企業家。他創立了 StoryBrand 公司,致力於幫助企業打造清晰有力的品牌故事。米勒的著作包括多本暢銷書,如《藍色風箏》和《一百萬英里的旅程》等。他的作品啟發了無數讀者,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意義和方向。

重點啟發:

1.讓客戶成為你故事的主角

我們最容易記住有主角的故事。而在品牌故事中,主角就是你的客戶。你需要專注於他們的需求,讓他們在聽到你的故事時,聯想到你的產品。重要的是,你的故事應該聚焦在滿足客戶的一個特定慾望上,而不是雜亂無章地列出所有服務。

2.將客戶的問題和痛點設定為反派

要吸引客戶的興趣,就要提及他們正在面臨的困難。當我們感到被理解時,就會願意傾聽表達出這種感受的人。因此,你要將客戶需要解決的問題塑造成反派,而客戶作為故事的主角,需要戰勝這些反派。除了外在問題,你還可以幫助客戶解決內心問題,如情緒困擾等。

3.為客戶描繪使用產品後的轉變願景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故事以悲劇收場。因此,你要為客戶描繪一個在使用你的產品後可以實現的美好願景。人們渴望成功,而你可以透過訴求三種慾望來幫助他們看到這種成功:地位、完整和自我接納。例如,你可以提供會員專屬福利來滿足客戶對地位的渴望。

個人評價:

我發現《跟誰行銷都成交》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啟發性的書。在閱讀之前,我一直在努力尋找清晰描述自己所做之事的方式。現在,我對自己的品牌故事充滿信心,也期待有人問我的工作時,能夠侃侃而談。這本書幫助我意識到,打造一個引人入勝的品牌故事是多麼重要,它能讓客戶與你產生共鳴,建立深厚的連結。

特別推薦《跟誰行銷都成交》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要讓客戶與品牌產生共鳴的部落客、行銷主管,以及任何希望在被問及工作時能夠充滿自信的人。這本書將幫助你梳理品牌訊息,打造引人入勝的故事,吸引更多客戶。

Ed的話:

《跟誰行銷都成交》中的概念與「E – 增強(Enhance)」最為相關。透過打造引人入勝的品牌故事,企業可以增強與客戶之間的連結,提升品牌忠誠度。當客戶成為你故事的主角,看到使用產品後的美好願景時,他們更有可能成為長期客戶。此外,品牌故事還可以增強企業的差異化優勢,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總的來說,《跟誰行銷都成交》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企業重新審視自己的行銷策略,透過故事的力量來吸引和留住客戶。

《打造你的第二大腦》Build a Second Brain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簡單、完整的指南,教你如何建立一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無縫地融入你的日常生活,運用四個步驟的框架,適用於任何筆記應用程式。

作者介紹:

關於作者 Tiago Forte,他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青年。22 歲那年,他開始飽受喉嚨疼痛之苦,醫生們卻束手無策。痛苦的經歷,促使他開始學習整理自己的病歷,並嘗試透過飲食、冥想、發聲練習等方式改善病情。雖然疼痛並未完全消失,但大幅改善了!從此,做筆記成為 Tiago 的終極武器。他利用筆記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在擔任和平工作團志工期間教導烏克蘭學生英語,回國後更藉此找到一份顧問工作。

重點啟發:

1. 用「CODE」四步驟,打造你的第二大腦

Taylor Swift是 如何一支接一支寫出熱門金曲的?舞蹈編導 Twyla Tharp 又是如何編排出 160 多齣舞作的?答案就是「第二大腦」!Tiago 將其定義為「一個私人知識收藏庫,旨在為終身學習和成長服務。」第二大腦兼具數位檔案庫、日記和素描本的功能,讓你的知識可搜尋、快速檢索、模組化且相互連結。你可以使用 Notion、Evernote、Roam、Obsidian 等任何筆記軟體,接著依照「CODE」四個步驟,打造你的第二大腦:Capture(捕捉)、Organize(組織)、Distill(提煉)、Express(表達)。這四個步驟不僅是組裝第二大腦的方法,更是你一次又一次使用它的途徑,幫助你記憶更多、改善思考、隨時取用最佳創意,為問題找出創新解法。

2.用「PARA」方法整理筆記,讓它們易於管理又能付諸行動

大多數筆記系統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無法與日常生活同步。Tiago 寫道:「(這些系統)總是要求我遵循一系列繁瑣的規則,佔用了我其他優先事項的時間,這意味著它們很快就會過時,變得毫無用處。」而「PARA」方法,提供了四個簡單的分類,讓你可以收納「任何來源、任何形式、任何目的的資訊」:Projects(專案)是你目前正在進行的短期工作或生活努力;Areas(領域)包括你想長期投入的持續職責;Resources(資源)是未來可能派上用場的主題或興趣;Archives(歸檔)則是那些已完成或擱置的項目。現在就在你的筆記軟體中設置這四個 PARA 資料夾,讓新資訊各就各位,這可能是你當下能為知識管理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3.運用第二大腦,超越以往地記憶、連結、創造

第二大腦並非神奇靈丹,但當其他人只是在智慧型手機上打發時間,你卻能藉此創造價值。具體而言,你將獲得三項讓你脫穎而出的技能:在需要時,精準記起絕妙點子的能力;連結更多想法,獲得更大突破的本事;以及憑藉大量支持性素材(經過長期提煉),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記憶、連結、創造,這就是打造第二大腦的終極目的。不論是撰寫一本書、爭取晉升,還是成為更稱職的父母,我希望你都能試試 Tiago 的系統。願筆記與你同在!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提供了一套誠實、務實的知識管理系統,不會迷失在花俏的術語或太多複雜的規則中。如果你想要一個即插即用的筆記方法,幫助你記憶更多、思考更好,那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特別推薦《打造你的第二大腦》給誰:

那些不知道如何應付所有課業的大一新鮮人、飽受長期健康問題困擾的媽媽們,以及任何一直找不到合用筆記系統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Ed 想要將本書連結到 SCALE 系列概念中的「L – 充分利用(Leverage)」。打造第二大腦,本質上就是在充分利用我們接收到的資訊,將其轉化為可以反覆使用的知識資產。透過將內容模組化、標籤化,我們得以隨時調用這些素材,產生更多連結,激盪更多火花。如此一來,我們便能在人生的各個領域中,去創造更大的價值,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這樣的思維,值得我們借鏡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打造你想要的人生》Build the Life You Want

一句話總結:

《打造你想要的人生》是一本實用的快樂指南,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提供了幾個科學支持的情緒自我管理工具,第二部分則提供了可行的建議,告訴你如何開始改善幸福的四大支柱:家庭、友誼、工作和信仰。這本書將帶領你找到真正的快樂!

作者介紹:

這本《打造你想要的人生》是由歐普拉·溫弗瑞和哈佛大學研究員亞瑟·布魯克斯共同撰寫的。歐普拉是家喻戶曉的脫口秀女王,主持了長達 25 年、超過 4500 集的《歐普拉脫口秀》。而亞瑟·布魯克斯則是公共政策領域的知名學者,曾任美國企業研究所所長。這兩位重量級人物聯手,結合前沿科學和真實故事,教你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緒,找到歐普拉所說的「快樂感」。

重點啟發:

1.永不嫌晚,你隨時都可以成為更快樂的人

無論過去生活給你設下多少障礙,成為一個更快樂的人永遠都不嫌晚。歐普拉的岳母阿爾比娜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儘管她在西班牙內戰中飽受磨難,丈夫拋棄她獨自撫養三個孩子,但在 45 歲那年,她決定重返校園成為一名教師。雖然過程艱辛,但畢業後,她感到更加充滿力量。只要你下定決心,不再等待世界變好,就會發現總有一些事情是你可以去做的。

2.用 PANAS 測試發現你天生的快樂和不快樂傾向

PANAS 測試,全稱「正面和負面情感量表」,是一個快速而有啟發性的方法,可以幫你找出自己在快樂方面的起點。通過對 20 種情緒的評分,你可以得到自己的正面情感(PA)和負面情感(NA)得分。根據不同的高低組合,每個人都會落入四個象限之一:瘋狂科學家、法官、詩人或啦啦隊長。沒有哪一種更好,你在生活中的角色是獨一無二的。但無論你的特質如何,你總有空間去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3.專注於四大幸福支柱:家庭、友誼、工作和信仰

當我們覺得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時,我們可能會追逐金錢、權力、歡愉和聲望這「四個偶像」。但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改變生活時,從哪裡開始呢?不妨從幸福的四大支柱著手:家庭是我們的血親,友誼是我們珍視和信任的人,工作是我們努力為他人和自己創造價值的方式,信仰則是專注於比自己更宏大的事物,不一定是宗教。阿爾比娜就是從掌控自己的工作開始的,這份工作為她提供了意義、新朋友和經濟穩定,繼而她的家庭生活也重歸正軌。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它沒有空談如何消除不快樂,而是先給讀者一些管理情緒的工具,然後提供了幸福四大支柱的框架。歐普拉和亞瑟都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來討論這個被炒得火熱的話題,讓這本書成為一次很棒的閱讀體驗。無論你目前的處境如何,這本書都能給你一些啟發和方向,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採取行動打造你想要的生活。

特別推薦《打造你想要的人生》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覺得自己的事業無望的中年人、認為改變已經太遲的老年人,以及還不知道自己 PANAS 測試結果的所有人。這本書會告訴你,成為更快樂的人永遠都不嫌晚,而找到自己在幸福道路上的起點,則是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Ed有話説: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所提到的幸福四大支柱不謀而合地體現了 SCALE 模型中的「充分利用」概念。一個企業若要長久發展,必須充分利用和平衡好幾個關鍵要素:人才是最寶貴的「家庭」,合作夥伴是值得信賴的「朋友」,為客戶創造價值是企業的「工作」,而企業文化和願景則是凝聚人心的「信仰」。對於個人成長而言,專注於提升這四大支柱,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無疑是通往幸福生活的不二法門。

《打造社會企業》Building Social Busines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為我們展示了如何透過創立一間致力於造福人類的公司,來改變這個世界,讓它變得更加美好。

作者介紹:

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是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的創辦人,他開創了小額貸款的新模式,成功地幫助窮人脫貧。身為經濟學教授的他,在本書中為我們指引如何經營一間能回饋社會的企業。他分享了他對資本主義的新願景,那就是透過社會企業來造福所有人,而不是只讓少數人獲利。

重點啟發:

1.經營社會企業的目的不在於獲取鉅額財富,而是在於解決社會問題

一般企業與社會企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社會企業的目的不是賺取最大利潤。一般企業在獲利後,會將盈餘分配給投資人;但社會企業則是將盈餘投入企業本身,用來實現其社會目標。

社會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也有所不同。雖然它們都致力於改善世界,但非營利組織需要依賴補助款,非政府組織則是依賴慈善捐款維運,兩者都不具備自給自足的能力。而社會企業的目標是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來獲利,但將利潤用於實現社會使命,而非分配給投資人。

2.打造社會企業應先找出欲解決的社會問題,並擬定完善的營運計畫

當你要創業時,大多數人會建議你先找出一個問題,然後設法以你的產品或服務來解決它。打造社會企業時也應如此,但你要找的是當今世上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你可以問問自己,你的社區有什麼需求?或是這個世界上最令你困擾的問題是什麼?然後再問問自己,憑藉你的才能與技能,是否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

尤努斯教授建議我們從簡單的事情做起。你可能想要改變這世上許多事情,但要依據自己的經驗,選擇一個自己最有把握可以幫得上忙的問題來著手。

當你有了想法後,就是募集資金的時候了。你要為公司未來五年擬定一份合理且詳盡的計畫,包括正常的起伏變化。

你的預算要能顯示出收入足以支應所有支出,並且要有備用金。

總而言之,你的公司運作模式要比照一般成功的營利事業,因為你希望社會企業能夠自給自足。

3.當前的資本主義體制並不完善,因為它讓許多人被遺落在後

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新資本主義,讓許多人的經濟狀況獲得改善。

但這種進步並未平均分配到世界各地。歐洲和北美數以百萬計的人,生活品質與財富獲得顯著提升。然而,更多的人卻被遺落在後,陷入貧窮之中。

為了解決貧富差距問題,聯合國提出了「千禧年發展目標」,立下消除世界貧困的宏願。這項計畫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全球的貧困人口仍然高得驚人。

這正是社會企業發揮重要作用的地方。社會企業並不捨棄資本主義的重要性,也不試圖取而代之,而是在資本主義的架構下加以改善,彌補其不足之處。

尤努斯教授鼓勵我們,要看見位於社會底層龐大而未被開發的潛力。只要我們能夠幫助那些受困在社會底層的人,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個人評價:

這真是令人振奮的遠景!我喜歡《打造社會企業》一書所傳達的理念,也對有朝一日能創立自己的社會企業感到興奮。我深信,人生真正的快樂之道,就是先確保自己的福祉,然後再致力於提升他人,就如同本書所教導我們的。

特別推薦《打造社會企業》這本書給誰:

1. 感到生命缺乏意義,想要找出能為世界帶來更大正面影響的方法的中年執行長

2. 正在尋求能幫助企業發揮正面影響力的政策的政治人物。

3. 或者任何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這個社會企業的理念讓我聯想到個人成長與企業經營中「E – 增強(Enhance)」的概念。社會企業透過解決社會問題來增強人們的生活,讓弱勢族群獲得更多機會,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的進步。這個觀點為我們審視企業的角色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值得我們深思。

《佛陀的大腦》Buddha’s Brain

一句話總結:

《佛陀的大腦》這本書透過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解釋了為什麼偉大的思想領袖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大腦,並教導我們如何運用心智的力量,成為更正向、有韌性、正念且快樂的人。

作者介紹:

作者 Rick Hanson 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佛學老師。他擁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且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健康情緒實驗室」的創辦人之一。Hanson 博士的研究專注於正向心理學、正念冥想與佛法,他的著作《佛陀的大腦》被譽為是一本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完美結合的佳作。

重點啟發:

1.停止傷害自己,別再鑽牛角尖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令人痛苦的事,就像被飛鏢射中一樣,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往往會不斷重複這些痛苦,猶如朝自己再射一支飛鏢,反覆折磨自己。與其這樣,不如學習接受痛苦,做該做的事來療傷,然後繼續生活,別讓這些事佔據你的心神。就像一段失敗的感情,與其糾結好幾個月,不如接受事實,往前看。

2.藉由練習鎮定,擺脫無止盡的慾望追逐

「保持鎮定」並不是要我們壓抑情緒,而是讓自己好好感受那些情緒,卻不過度沉溺其中。當你感到特別開心或難過時,不妨試著專注在那份感受上 20 到 30 秒鐘。讓它沉澱下來,同時告訴自己現在這樣就很好,不需要立刻追逐下一個目標。藉由這樣的練習,我們能學會享受當下,不再總是活在慾望的漩渦中。

3.別把自我認同建立在太多事物上,減輕痛苦

我們常說「我的」筆電、「我的」毛衣,把自己和許多事物畫上等號。可是世界上的一切終會消逝,執著的愈多,感到失落的機會就愈多。試著在生活中簡化物品,你會發現用到「我的」的頻率變少了,面對的痛苦也隨之減輕。不妨想像自己從高處俯視,然後慢慢拉遠,你會發現自己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小點,別把身份認同建立在太多事物上。

個人評價:

《佛陀的大腦》是一本融合科學與實用建議的好書,我從中學到許多提升幸福感的方法。作者舉了很多例子,清楚地說明冥想並非唯一的選擇,還有許多簡單可行的練習,幫助我們活在當下、減輕執著。這些觀點讓我醍醐灌頂,書中也附上練習指南,是一趟啟發性的心靈之旅。

特別推薦《佛陀的大腦》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容易鑽牛角尖的人、總覺得現狀不夠好的人,以及擁有太多物品的人。無論你是運動員、家庭主婦,還是成天抱著好幾支手機的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醍醐灌頂的啟發,學會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過更自在的人生。

Ed有話説:

《佛陀的大腦》提到的觀念,能與 SCALE 法則中的 E(Enhance,增強)連結。這本書教導我們增強內在的心靈力量,學會放下,活在當下。無論是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唯有放下對結果的執念,才能真正發揮潛力,提升表現。書中所說的正念練習,正是幫助我們增強內在平靜、定力和幸福感的有效方法。藉由這些練習,我們能以更開放的心胸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在逆境中保持從容,在順境時謙虛不忘初心。這樣的心態,無疑能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正面影響。

《矽谷風雲》Brotopia

一句話總結:

《矽谷風雲:科技新貴的性別戰爭》這本書透過揭露矽谷科技業令人不安的性別歧視現況,鼓勵身為員工或雇主的你在職場上要更加公平對待他人。

作者介紹:

艾蜜莉・張(Emily Chang)是彭博電視台的科技節目主持人,常駐舊金山,採訪過許多科技界大人物。她畢業於哈佛大學,主修英語文學,並且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矽谷風雲:科技新貴的性別戰爭》是她的第一本著作,深入探討了矽谷科技業內部的性別不平等問題。

重點啟發:

1.科技業的性別刻板印象源自一份錯誤報告

你可能會想像軟體工程師都是不擅長社交,但精通數學的宅男。有趣的是,這種刻板印象的形成,其實是因為科技業早期的一些錯誤資訊所導致的。20世紀初,打字和接線生等文書工作都是由女性負責的,電腦相關的工作,包括程式設計,也都是「女人的工作」。然而,1960年代末,一家軟體公司僱用了幾位心理學家,試圖找出最佳電腦程式設計師的特質。他們訪問的1378名樣本中只有186名女性,導致他們認定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具有反社會行為等特質。由於男性更容易出現這種特質,企業很快就開始傾向僱用男性程式設計師,而非女性。

2.科技巨頭的女性員工處境艱難

本書揭露了一些矽谷公司將脫衣舞俱樂部當作會議室的噁心行為。很明顯,女性高管在這種環境下會感到不受歡迎,對吧?甚至有人回報在這種猥褻的地方接受面試!女性員工的不公平對待絕非個案。成功的女性通常被認為是運氣好,而成功的男性則被認為是「因為能力出眾」。女性經常被認為不如男性合格,女性的工作品質檢查頻率高於男性就是一個例子。諷刺的是,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品管人員不知道程式設計師的性別,他們會比男性更常核准女性的工作!

3.多僱用女性並公平對待她們,將提高公司獲利

消除性別歧視的公司,其客戶群有增長的趨勢。線上遊戲「英雄聯盟」的製造商在打擊濫用行為後,用戶數從6700萬增加到1億。此外,70-80%的消費購買來自女性。平等有助於公司做出更好的決策,以滿足大多數客戶的需求。研究表明,在領導層中男女比例較為平衡(女性佔40-60%)的企業,財務表現更佳。研究還指出,這些公司擁有更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因為女性為工作場所帶來了新的視角。研究還發現,男女比例較為平衡的公司,更有可能持續經營,因為女性在風險方面表現得更好。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作者艾蜜莉・張深入調查了矽谷科技業內的性別歧視問題,揭露了一些令人髮指的事實。身為一個女性,看到書中所描述的「兄弟文化」,真的感到非常氣憤和不安。這種文化不僅令人討厭,還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任何試圖維護這種文化的人都是非常不成熟的。我們需要有更多人挺身而出,呼籲改變這種不當行為。這本書不僅揭示問題,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正面且有建設性的觀點,值得每個人好好思考。

特別推薦《矽谷風雲:科技新貴的性別戰爭》給:

想要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進入科技業,想要有心理準備的青年女性;團隊中只有少數女性成員,想知道如何提升公平性的主管;以及所有在矽谷或任何男性主導的職場工作的人

Ed有話説:

《矽谷風雲》一書所揭示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其實和SCALE架構中的E(增強,Enhance)這個概念息息相關。企業若能善用女性員工所帶來的獨特視角和優勢,將可望提升整體的創新力和競爭力。研究已經證實,兩性比例較為平衡的企業,在關鍵思考和創意表現上更為出色。女性通常也比男性更為審慎,有助於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總的來說,打造一個友善、包容的職場環境,讓不同背景的人才都能安心工作,將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性別平權不只是口號,更是企業成長的重要元素。期待這本書能引發更多人的重視,攜手共創一個更加公平、多元的職場環境。

《窮忙族》Broke Millennial

一句話總結:

《窮忙族》這本書將教導年輕人如何管理財務,讓他們不再為錢所苦,開始過上自信滿滿的理財人生!

作者介紹:

艾琳‧羅瑞(Erin Lowry)是一位知名的金融作家和部落客,她的《窮忙族》系列圖書廣受歡迎。艾琳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主修新聞學和政治學。除了寫作之外,她也經常受邀至各大媒體、校園演講,分享她的理財觀點和建議。

重點啟發:

1.檢視你與金錢的關係,找出理財障礙

想要理好財務,首先要深入檢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回想小時候父母如何談論和使用金錢?這些童年記憶深深影響了你今日的金錢觀和理財行為。透過書寫日記,探索內心對金錢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才能找出阻礙你理財的心理障礙,進而加以突破。

2.利用百分比預算法,簡化收支分配

預算看似複雜,其實可以簡化為三大類:固定支出(如房租)佔 50%、財務目標(如存錢買車)佔 20%、彈性開銷(如飲食)佔 30%。依照你的狀況調整百分比,隨著收入增加而逐步優化。只要掌握預算的概念和原則,理財就不再是難事!

3.善用信用卡,累積信用記錄

許多人認為信用卡是洪水猛獸,但只要養成好習慣,它其實是累積信用記錄的利器。要買房買車,銀行都會參考你的信用評分。記住兩個使用信用卡的黃金法則:一、每月消費不超過還款能力;二、每月繳清帳單。這樣就能避免債台高築,還能為未來作好準備。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原來理財知識可以如此淺顯易懂!艾琳用活潑的筆觸和大量的生活案例,將看似艱深的財務概念化繁為簡。我尤其喜歡書中探討金錢與心理的關聯,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行為背後的情緒因素。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實用的理財技巧,更啟發了我正向的金錢觀,受益良多!

特別推薦《窮忙族》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族和社會新鮮人。無論是初入社會的職場菜鳥,還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能從本書獲得扎實的理財基礎。尤其適合那些對理財一竅不通,甚至覺得理財很可怕的年輕人。相信這本書能陪伴你克服對金錢的恐懼,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Ed有話説:

《窮忙族》一書不僅是理財指南,更是自我成長的心靈雞湯。書中提到要檢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找出理財障礙,不就是在「自我增強」(Enhance)嗎?當我們提升自我覺察,才能根本解決問題。此外,本書鼓勵讀者利用信用卡累積信用記錄,這不就是「充分利用」(Leverage)資源嗎?作者以創新的角度,化被動為主動,將信用卡這把雙面刃用好用滿。讀罷此書,我對理財有了更宏觀的視野和更積極的態度。期許自己能學以致用,創造更豐盛的人生!

《傳播幸福》Broadcasting Happiness

一句話總結:

《傳播幸福》是一本鼓舞人心的書,它告訴我們如何透過積極正面的言語和故事,來提升自己和周遭人們的健康與快樂,進而在人際關係、工作和社區中發揮正向的影響力。

作者介紹:

米歇爾・基蘭(Michelle Gielan)是一位正向心理學研究者和暢銷書作家。她曾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擔任主播,現在則致力於研究如何利用積極的溝通方式來創造正向改變。她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許多知名媒體上,包括《哈佛商業評論》、CNN和《紐約時報》等。

重點啟發:

1. 傳遞快樂,增進健康

分享快樂的關鍵在於「如何」傳遞訊息,而非單純的「訊息內容」。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的收視率因負面新聞而大幅下滑。於是他們舉辦了「快樂週」,主播們改以聚焦解決方案的方式報導新聞,結果不僅幫助大眾度過難關,收視率更創下歷史新高。由此可見,鼓舞人心的故事具有改善身心健康的神奇力量。

2. 善用正面言語,提升表現

無論是在學校、工作或是人際關係中,適時使用正面、鼓舞的言語,可以促進他人的合作度與表現。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測驗前若讓受試者接觸正面詞彙如「冷靜」、「尊重」等,他們在語言測驗中會表現得更有禮貌、更願意合作;相對地,接觸「不耐煩」、「粗魯」等負面詞彙的受試者則會有打斷別人說話等失禮行為。由此可見,善用正面言語「預設」他人的反應,能帶來實質的正面效果。

3. 苦中作樂,化阻力為助力

生命中難免有起起伏伏,但面對困境時,「如何談論」是關鍵。作者提出四個溝通要訣:(1)社交資本:透過眼神交會、肢體語言等非語言線索,讓對方感受到被聆聽、被理解的安慰。(2)情境脈絡:確保自己準確掌握對方遭遇的全貌,別讓對方有所保留。(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受對方的痛苦。(4)承諾:以實際行動展現真摯的關懷。若對方過於消極,也要適時抽離,換個角度思考如何以不同方式提供協助。

個人評價:

我一直以來都相信樂觀正向的力量,而《傳播幸福》更加深了我的信念。書中除了提供大量科學實證,也不迴避負面情緒的討論,反而提供具體可行的溝通策略。我認為這是一本能切實改善生活的好書,值得人人閱讀!

特別推薦《傳播幸福》給:

想要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要提升團隊士氣的公司經理;想要用有科學依據的方式,為粉絲帶來正面影響的部落客;還有所有渴望更健康、更快樂的人:這本書能為你的人生帶來真正的改變!

Ed有話説:

《傳播幸福》一書與「SCALE」商業策略中的「E – 增強」概念不謀而合。作者提出的正向溝通策略,正是企業或個人在面對瓶頸時,化阻力為助力的利器。透過善用言語的力量,我們不僅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更能增強人際關係、工作表現,乃至於整個社會的正向發展。這是一本啟發性十足的好書,值得企業領導者與個人成長者細細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