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停止時間的藝術》The Art Of Stopping Time

一句話總結:

《停止時間的藝術》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它教導我們如何透過正念、哲學和時間管理的框架,來達到時間富足的境界。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佩德拉姆·蕭賈伊(Pedram Shojai)是一位備受推崇的正念大師和生活方式專家,他創立了 Well.org 這個全球性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運動,致力於幫助人們過上更健康、更有意義的生活。

重點啟發:

「一小時」不等於「一小時」

我們常以為一小時就是 60 分鐘,3600 秒,但其實一小時的價值取決於很多因素。你花在有意義、有趣、愉悅的事情上的一小時,遠比在網路上漫無目的瀏覽的一小時更有價值。此外,你的精力如何?你是否全神貫注?這些都會影響到一小時的「含金量」。所以,與其計較時間的長短,不如多在意你如何度過每一分每一秒。

用心呵護你的「時間花園」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座花園,你想要茁壯成長的每個領域(如靈性、人際關係、財務、健康等)就像是一株株需要細心呵護的植物,但是你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就像是「水」一樣有限。你必須謹慎分配,才能讓最重要的幾株植物(你的人生重心)欣欣向榮。有時候,新的機會像是新植物一般令人躍躍欲試,但若是分散了你對核心植物的資源,反而會適得其反。

正念讓時光駐足

還記得上一次狼吞虎嚥吃飯的時候嗎?回想起來,你甚至不記得食物的滋味了吧?專注正是讓時間慢下來的關鍵。試試看在下一餐放下手機,心無旁鶩地品嚐食物的香氣、口感和味道,你會發現一頓飯的時間彷彿變得好長好長。多練習這種在當下的專注,你會驚訝地發現,時間彷彿慢了下來,每一刻都變得更加深刻而永恆。

個人評價:

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啟發,我們常常抱怨時間不夠用,但問題可能不在時間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運用時間。「時間富足」的概念尤其觸動我心,我開始反思,什麼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個面向?我是否給了它們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專注呢?另外,書中大量運用正念的觀點來審視時間管理,讓我印象深刻。透過正念的練習,我們或許無法真的「停止時間」,但卻能讓每一刻都活得更加深刻、更有意義。

特別推薦《停止時間的藝術》給以下幾種人:

1. 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忙碌焦慮的人。這本書能幫助你找到「時間富足」的竅門。

2. 想要探索正念生活的人。書中將正念和時間管理完美結合,提供了很多實用的練習方法。

3. 渴望過上更有意義、更精彩人生的所有人。這本書能幫你釐清人生的優先順序,活出最好的自己。

Ed 的話:

《停止時間的藝術》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自動化」(Automate)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大量時間和精力花在瑣碎、重複的事務上,這就像是在時間花園裡一遍遍地除草、澆水。但是,如果我們能將這些事務「自動化」,建立一套有效率的系統和流程,就能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最重要的幾個目標上。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實現「時間富足」,不再被瑣事綁架,而能專注在真正有意義的事物上。這本書啟發了我全新的思考角度,希望大家也能從中獲得寶貴的智慧,學會「停止時間」的藝術。

《統計的藝術》The Art of Statistics

一句話總結:

《統計的藝術》是一本非技術性的書籍,展示了統計學如何幫助全世界的人們重新掌握數據、解讀數字、查證信息,並揭示寶貴的洞見,同時保持我們所知的世界運轉。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是大衛·斯皮格霍爾特(David John Spiegelhalter),他是英國劍橋大學統計學教授,也是世界知名的統計學家。他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英國皇家統計學會的蓋伊獎章。斯皮格霍爾特教授致力於將統計學知識普及化,讓更多人能夠理解和運用統計學。

重點啟發:

人為因素導致的數據誤讀

統計數據能提供精確的結果,但從一開始,人們就可能誤讀數據。在收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人為因素扮演著關鍵角色。研究者的偏見、受訪者的主觀感受等,都可能影響數據的真實性。因此,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統計數據,而要理解數據背後的故事。

謹慎看待媒體報導的數據

在解讀數據時,我們要時刻檢視信息來源,並過濾掉媒體因素的影響。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常常會誇大數據的意義。例如: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2-3杯咖啡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媒體可能會報導成「每天喝咖啡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忽略了關鍵的劑量信息。因此,我們要學會如何正確解讀呈現給我們的數據。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

人們常常假設,因為兩件事情有相關性,所以其中一件事情必然導致了另一件事情的發生。但這是一個謬誤。舉例來說:研究發現吃肉的女性比素食女性罹患癌症的風險更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吃肉可以預防癌症。很可能是其他因素,例如:運動習慣或抽菸與否,才是真正影響癌症風險的原因。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了統計學的基本概念,並舉了許多生動有趣的例子。書中不僅介紹了統計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導讀者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去判斷數據的真偽和局限性。這本書打破了我對統計學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讓我意識到統計學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充滿了趣味性。

特別推薦《統計的藝術》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以下幾類人:

1. 對統計學有興趣的學生,這本書能夠幫助你打下紮實的基礎。

2. 從事市場行銷相關工作的人士,本書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數據。

3. 關心時事和社會議題的公民,這本書能提升你的數據素養,不被假新聞和錯誤信息誤導。

Ed的話:

《統計的藝術》這本書跟SCALE架構中的L-充分利用有著密切的關聯。現代社會充斥著海量的數據,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數據,從中獲取洞見,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這本書教導我們用批判性思維去解讀數據,看懂數據背後的真相。唯有真正理解了數據的意義,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不論是在企業經營還是個人生活中。讓我們一起成為數據時代的強者,用智慧去驅動世界的進步。

《玩轉社交媒體》The Art Of Social Media

一句話總結:

《玩轉社交媒體》是一本充滿實用建議的指南,教你如何從基層做起,讓你的品牌、產品或業務在社群媒體上獲得應有的關注,宛如經營一門生意。

作者介紹:

蓋伊·川崎(Guy Kawasaki) 是一個幾乎無人不知的名字。然而,多數人並不清楚他最初是如何成為公眾人物的。1983 年,蓋伊加入蘋果公司,成為負責麥金塔(Macintosh) 電腦行銷的首席佈道師。身為一名佈道師,他的工作是透過文章、演講、示範和簡報等方式,傳播 Macintosh 的訊息。如此一來,蓋伊創造了一個極度忠誠的粉絲和客戶基礎,他們也盡其所能地口耳相傳,產生了巨大的網絡效應。多年來,他成為一名天使投資人和社群媒體專家,因為他很早就參與了許多平台的發展。《玩轉社交媒體》是他幫助人們在這個行業取得成功的實用指南。

重點啟發:

像對待事業一樣對待你的社群媒體

想要在社群媒體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把它當作你正在努力成為專業人士的事業來對待。使用你的全名、清楚展現你的笑臉、發布與你想要聯繫的人相關的內容,這些都是邁向成功的關鍵步驟。

提供粉絲想看的內容,而非只有你想創作的

大多數人使用他們的 Facebook 個人檔案,就像那是發表自己觀點的大聲公。但社群媒體不是這樣用的。你要給人們他們想看或想學的東西。你可以用 Buzzsumo 這類工具找出人們正在討論的話題,然後轉貼那些文章並與粉絲討論。要混合搭配獨特觀點與受眾喜歡的內容。

讓你的不同帳號互相串連以達到交叉宣傳

如果你已經有 2、3 個社群媒體帳號,那很好,讓我們好好利用它們。如果你才剛開始,避免犯註冊 10 個帳號的錯誤。選 2 個然後專注經營。把觀眾從一個平台引導到另一個。你可以在 Twitter 上分享你的部落格文章,也可以在部落格上宣傳你的 Twitter。把握每個機會在不同平台交叉宣傳自己,你的受眾就能快速成長。

個人評價:

我認為《玩轉社交媒體》是一本寶藏書,它提供了非常實用且可立即採取行動的建議。雖然這本書出版至今已有一年半,某些內容可能稍顯過時,但其基本原則仍然適用。對社群媒體新手來說,這是一本輕鬆易讀且性價比極高的書。我認為 Blinkist 上的摘要太短了,不如直接閱讀原書。這本書啟發我以更專業、策略性的方式經營社群媒體,提供讀者想看的內容,並善用不同平台的串連。我期待運用書中的建議,為我的個人品牌在社群媒體上打造更強大的影響力。

特別推薦《玩轉社交媒體》給以下幾類人:

– 已經活躍於各大社群媒體平台,但只是被動接收內容而沒有策略性發布內容的青少年

– 有正職工作,覺得現在才加入社群媒體「太晚了」的中年人

– 在 Google 搜尋自己的名字時,找不到任何有意義內容的所有人

Ed的話:

《玩轉社交媒體》提供的建議,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 SCALE 法則不謀而合。當你把社群媒體當作一門生意來經營,你就是在制定策略(Strategize),為品牌的永續發展打好基礎。創建(Create)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目標受眾,自動化(Automate)社群媒體行銷的流程,充分利用(Leverage)不同平台的優勢來觸及更多人,並持續增強(Enhance)品牌形象和影響力。社群媒體行銷看似簡單,但背後需要縝密的規劃和執行。這本書幫助讀者從策略的高度審視自己的社群媒體presence,而非只是機械式地發文,提升成功的機會。社群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機會,每個人都能透過網路將創意和專長化為影響力,甚至實際收益,關鍵在於你願意付出多少和多認真看待。

《誘惑的藝術》The Art Of Seduction

一句話總結:

《誘惑的藝術》是一本教你如何說服任何人,無論是商業夥伴、政敵還是愛慕對象,都能讓他們按照你的意願行事的指南。

作者介紹:

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是一位著名的美國作家,以其著作《權力的48條法則》而聞名。儘管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善於操縱人心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但在接受採訪時,格林表示自己其實是一個非常友善的人。他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儘管身體狀況不佳,仍然盡其所能地回饋粉絲。

重點啟發:

保持神秘感,讓人難以捉摸

人類天生喜歡尋找規律,一旦我們摸透了某個人,就會很快對他失去興趣。因此,最有魅力的做法就是保持不可預測性,讓人難以看透你。適時展現出與平時不同的一面,製造一些反差,能讓人對你保持濃厚的興趣。

認清自己的誘惑者類型

格林歸納出了九種誘惑者的類型,包括:魅惑者、理想情人、天真少女、放蕩不羈的人等等。瞭解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並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質,能讓你的魅力更上一層樓。同時,也要留意自己曾經被哪些類型的人吸引過,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避免讓人反感的行為

有些行為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比如:愛發牢騷、缺乏自信、故作姿態等等。這些都是誘惑過程中需要避免的。學會審視自己的言行,一旦發現這些傾向,要立即改正。

個人評價:

《誘惑的藝術》其實並不是一本教人操縱他人的書,而是一本深入剖析人性的著作。作者羅列的各種誘惑者類型和受害者類型,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觀察到的。這本書的價值取決於讀者如何運用其中的知識。如果用於正途,《誘惑的藝術》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和他人,從而改善人際關係。

特別推薦《誘惑的藝術》給誰:

我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對人性和人際交往感興趣的人。比如說:渴望在學校獲得更多的尊重的青少年、希望提高自己的業績的推銷員以及任何一個想要實現夢想,卻總是事與願違的人。《誘惑的藝術》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瞭解自己和他人,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Ed的話:

《誘惑的藝術》中的很多概念,其實與企業經營中的SCALE策略不謀而合。比如說:「保持神秘感,讓人難以捉摸」這一點,就與SCALE中的E(Enhance,增強)密切相關。一個企業如果想要保持長久的吸引力,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讓消費者眼前一亮。同時,企業也要認清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並不斷強化自己的優勢,這就是SCALE中的S(Strategize,策略制定)。總的來說,《誘惑的藝術》雖然主要探討的是人際交往,但其中的很多道理,對於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而言,都有可借鑑之處。

《修辭學》The Art of Rhetoric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修辭學》是一本歷久彌新的經典著作,透過深入探討說服力、修辭學和優秀演講背後的奧秘,提供了關於一場好的演講應包含哪些要素,以及真理和美德如何成為每個好故事的基礎的精闢見解。

作者介紹: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柏拉圖的學生。他在哲學、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生物學等領域都有傑出貢獻,被譽為西方哲學之父。《修辭學》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系統地闡述了修辭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重點啟發:

找到你的修辭風格,並根據情況靈活調整

每場演講都需要獨特的修辭風格,要針對聽眾量身打造。你要選擇自己的說服方式,可以是訴諸人格(ethos)、情感(pathos)或理性(logos),並探索說服力的各個面向。其中理性論證最具說服力,因為它以真理和美德為基礎,能讓聽眾相信你是可靠的信息來源。

智慧、人格魅力和善意是贏得聽眾信任的關鍵

要讓聽眾視你為值得信賴的信息來源,就要忠於自己的性格,並在演講中不斷展現。首先要展現智慧,透過充分的準備和研究,讓自己顯得專業可靠。其次要適度表達情感,自然地與聽眾互動。最後要針對特定聽眾量身定制演講,考慮年齡、演講目的、場合等因素。

按照四部分結構來構建你的演講

一個好的演講應包含四個基本部分:開場白引起興趣且交代主題、敘述故事且簡明扼要、列舉論據且用事實支持觀點和總結全文,並以令人難忘的方式收尾。開場白要展現人格魅力,敘述故事時可適度調動情感,列舉論據時則要訴諸理性。

個人評價:

《修辭學》雖然成書於兩千多年前,但其中的智慧至今仍閃耀著璀璨光芒。亞里士多德對人性有著深刻洞察,他提出的修辭原則和方法放諸四海而皆準。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說服力的核心在於人格和真理,只有以真誠和智慧打動人心,才能產生持久影響。讀罷此書,我對如何提升演講和溝通技巧有了全新認識。

特別推薦《修辭學》給:

– 希望提升領導力和說服力的企業管理者

– 需要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的政治家、教育工作者

– 從事銷售、談判等需要出色口才的行業人士

– 對哲學、語言和人性有興趣的讀者

Ed的話:

修辭學的核心理念與SCALE框架不謀而合。要成為出色的演說家,首先要制定策略(Strategize),根據聽眾和場合選擇恰當的說服方式。接著要用心創作(Create)演講內容,以真誠、智慧和同理心打動人心。善用科技工具(Automate)如多媒體、數據分析等,能讓演講更專業、高效。充分利用(Leverage)身體語言、聲音等非語言元素,營造感染力。最後要不斷自我增強(Enhance),虛心學習,精益求精。讓我們向亞里士多德致敬,用真理和美德感召世人,成就不凡人生!

《A級人生:打破成規、激發潛能的12堂課》The Art of Possibility

一句話總結:

《A級人生:打破成規、激發潛能的12堂課》探索了開放心態和把握機會的非凡效果,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性,並以樂觀的態度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是班傑明·山德爾(Benjamin Zander),他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指揮家和演說家。班傑明曾擔任波士頓愛樂樂團的指揮長達20年之久,並在全球各地演講,分享他對領導力和創造力的獨到見解。

重點啟發:

擁抱可能性,理解大腦如何感知現實

我們天生就有尋求生存的本能,但如果我們能超越生存,放下主觀的假設,就能敞開心胸擁抱無限的可能性。一旦跨越自己假設的藩籬,就能打開通往無盡可能性的大門。

成為一個懂得付出、致力創造改變的人,將使你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與其追求物質和名譽,不如培養精神上的聯繫,努力為周遭的人創造改變,擁抱付出的哲學。幫助他人才是通往快樂的真正之路。當人們學會依賴你時,就不再把你視為競爭對手。

活在當下,善用現有的一切

與其希望事情有所不同,不如全心投入當下的境遇,盡力而為。學習面對困難的感受,勇敢地去感受它們。直面風暴,比躲在石頭下等待襲擊更有機會渡過難關。要堅韌不拔,訓練自己正視不舒服的事實。

個人評價:

《A級人生》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全新生活方式的大門,關鍵在於以開放的心態接受生命中的各種變數,活在當下,隨時為可能性留出空間。這本書帶給我們希望,強化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擺脫成見和主觀臆測的桎梏,得以更自由、更完整地生活。

特別推薦《A級人生》給誰:

正在探索自我精神世界的30歲極簡主義者、陷入中年危機需要尋找生命希望的40歲人士、或是正在尋找人生方向和慰藉的27歲年輕人。

Ed的話:

本書所傳達的核心理念,可以運用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層面。善用「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概念,我們可以為生活和事業擬定藍圖,擁抱各種可能性。透過擴大視野、打破思維定式,我們將能提升格局,在人生這場大戲中成為更稱職的「創造者(Creator)」。總之,讓我們敞開心胸,迎接生命帶來的驚喜,活出無限的可能吧!

《不服從的創新》The Art Of Non-Conformity

一句話總結:

《不服從的創新》透過自我僱傭、全新旅行方式、待辦清單最小化以及有意識的消費習慣等實用方法,教導你如何按照自己的規則生活。

作者介紹:

克里斯.古利博(Chris Guillebeau)是一位才華洋溢的作家,他的作品包括《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和《追尋吧!過你夢想的人生》。《不服從的創新》這本作品擅長挑戰傳統思維,鼓勵人們打破常規,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重點啟發:

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好的職場保障

傳統觀念認為「固定工作和穩定薪水」是最安全的選擇,但其實這意味著你將職涯完全交給別人掌控。與其如此,不如相信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成為小企業主或部落客,證明自己有能力賺取收入,建立真正的安全感。

挑戰「把關者」,突破框架限制

「把關者」常常給人自由選擇的幻象,但其實只是在他們設定的框架內做選擇。要突破框架,就要挑戰遊戲規則。例如:Tim DeChristopher 不甘於美國土地管理局對大型石油公司的偏袒,於是直接參與競標,最終迫使政府撤銷不公的土地出售決定,保護了那片土地。

創造「遺產」,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與其只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不如努力創造一些在你百年之後仍能持續影響他人的「遺產」。善用你獨特的才能,以他人無法取代的方式幫助他人,為世界帶來持久的正面改變。這樣的人生必能找到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克里斯挑戰主流價值觀的勇氣和創意。這本書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心理障礙到創業建議,再到理財祕訣,處處充滿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學習以更開放和積極的態度看待人生的無限可能。

特別推薦《不服從的創新》給:

那些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渴望突破框架、實現夢想的人。無論你是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還是人到中年卻仍在尋找人生意義的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勇氣和智慧,鼓舞你勇敢追尋內心的渴望。

Ed的話: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聯想到企業經營中「創新」(Create)的重要性。企業要突破成規、與眾不同,就必須勇於挑戰傳統思維,從全新的角度審視市場和顧客需求。這需要企業領導人擁有像克里斯 一樣的創新精神和冒險勇氣。另一方面,個人成長也需要不斷突破舒適圈,學習新事物、接受新挑戰。正如書中所言,唯有打破常規、發揮獨特才能,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創造不凡的人生。

《生活的藝術》The Art of Living

一句話總結:

《生活的藝術》透過佛教的哲學和內觀禪修技巧,教導我們如何活出寧靜祥和的人生,看清事物的本質,活在當下。

作者介紹:

作者威廉·哈特(William Hart) 是一位資深的佛學研究者和禪修老師,他曾跟隨印度著名的禪修大師 S.N. Goenka 學習多年,精通內觀禪修。威廉老師致力於將佛法的智慧和禪修的方法介紹給西方讀者,幫助現代人在紛擾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他的著作《生活的藝術》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佛陀的教義,是一本饒富洞見的心靈讀物。

重點啟發:

萬物無常,活在當下

佛陀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洞察到,我們的身心時刻都在變化。身體由無數微粒組成,新陳代謝不停進行。心識也在不斷生滅,經歷著感知、情緒、念頭的流轉。當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是一個短暫的存在,人生觀就會徹底改變。與其執著過去或憂慮未來,不如專注此時此刻,活在當下。

以戒律淨化身心,遠離痛苦

佛教的戒律(Sila)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奉行戒律意味著做一個道德的人,不傷害他人,遠離不當行為,與眾生和諧共處。當我們言行一致,心存善念,自然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喜悅。簡單樸實的生活、真誠友善的言語、慈悲正直的行為,是通往寧靜安詳人生的不二法門。

禪修讓身心靈合一,體驗寧靜

禪修(Bhāvanā)是一種平衡身心、培育覺知的方法。當煩躁的情緒和紛亂的念頭佔據我們的心神,內心的平靜就無從談起。透過禪修,我們學會觀照呼吸,活在此刻,不去執著過去或未來。慢慢地,心靈的喧囂逐漸平息,我們與自己的身心靈重新建立連結,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寧靜與喜悅。

個人評價:

《生活的藝術》是一本引人入勝的佛學入門讀物。作者以平實的語言和生動的譬喻,娓娓道來佛法的精髓。書中介紹的內觀禪修方法簡單易學,讀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練習,提升正念,獲得內心的平靜。我從這本書學到,幸福不在外求,而在於我們如何轉化內心,以開放的胸懷看待世界萬物。

特別推薦《生活的藝術》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生活壓力大、內心浮躁不安的現代人。不論你是50歲的中年人、38歲的單親媽媽、還是40歲剛踏入中年的人,這本書都能給你啟發。佛法的智慧和禪修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從根本上轉變心態,以平和的心情面對人生的種種境遇。

Ed的話:

《生活的藝術》一書與「自動化」(Automate)的概念不謀而合。佛法強調要覺察自己的心識活動,不被情緒和念頭牽著走。禪修則是一種訓練心智的方法,讓我們逐步獲得內在的自由。同樣地,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若能將日常瑣事自動化,我們就能從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將時間和精力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當工作流程被優化,心力被釋放,我們就能以更開闊的視野思考人生,活出自己的價值。佛法中的覺察、平靜、喜悅,正是自動化後的理想生活狀態。

《學習的王道》The Art Of Learning

一句話總結:

《學習的王道》以喬許・韋茨金在西洋棋和太極方面的個人成長經驗,揭示了如何透過正確的心態、練習方式和習慣養成,成為頂尖表現者的科學方法。

作者介紹:

喬許・韋茨金(Josh Waitzkin)是一位充滿熱情的學習者。他曾是西洋棋界最有前途的年輕選手之一,23歲時毅然決然地退出西洋棋,轉而投入武術的學習。2008年,他寫了《學習的藝術》一書,分享他在成為頂尖表現者的過程中所學到的心得。

重點啟發:

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

喬許10歲開始參加成人西洋棋比賽,第一次嘗到連敗的滋味。雖然挫折,但他因此發現自己在長時間比賽中難以保持專注力。唯有不斷挑戰更強的對手,才能在失敗中找出弱點並加以改進。輸了比賽感到失望很正常,但更要以勇於嘗試為榮。短期目標的設立,是為了支撐長期目標,千萬別因一時的失利而氣餒。

化干擾為助力

有時周遭環境吵雜,令人分心。若因此惱怒、無法專注,就是陷入了「硬區」(hard zone)。真正的高手,即使在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也能保持水準。若能接納干擾,學會在干擾中表現,就能進入「軟區」(soft zone)。藉由接納甚至利用干擾,能夠建立心理韌性,讓大腦更加強大。

間歇性高強度訓練,提升復原力

間歇性高強度訓練(HIIT)透過短暫的高強度運動,搭配短暫的恢復時間,能夠讓心跳更快回到基礎值,且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會達到高峰值。人類表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這項能力可以從身體轉移到心理,有助於減輕壓力,在精神耗盡後迅速恢復元氣。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高手的世界觀,顛覆了「天分」的迷思,一切都取決於正確的練習方式。不論你想成為作家、更好的經理人或是在某項運動稱霸,《學習的王道》都能提供寶貴的原則,讓你的練習更加精準、有效。

特別推薦《學習的王道》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充滿熱情卻曾因挫敗而想放棄的年輕人、常為工作環境的噪音感到挫折的上班族以及尚未進行耐力訓練的所有人。

Ed的話:

《學習的王道》所提及的觀念,與企業經營中的「自動化」(Automate)不謀而合。透過建立正確的練習流程與習慣,彷彿為成功設置了自動化機制,讓自己在面對干擾時也能泰然自若,迅速恢復到巔峰狀態。這種自動化的力量,不僅能運用在企業,也能運用在個人成長,值得每個人學習並內化於心。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The Art Of Happiness

一句話總結: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是一本由精神科醫師與達賴喇嘛對談,探討如何獲得內心平靜與幸福的書。

作者介紹:

本書是由精神科醫師霍華德·卡特勒(Howard C. Cutler)採訪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對談錄。達賴喇嘛是藏傳佛教的最高領袖,以智慧、慈悲聞名於世,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重點啟發:

心靈與宗教無關

你不需要信仰宗教,也能追求心靈成長。達賴喇嘛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同理心,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每個人面對苦難都有自己的方式,沒有對錯之分。對我而言,心靈成長意味著看到更大的圖像,明白萬事萬物都有其意義,從好事壞事中學習成長,將所學運用在自己和他人身上。

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達賴喇嘛指出,西方人常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認為痛苦是不自然的。其實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抗拒改變才是痛苦的根源。一旦接受改變,就能坦然面對,從中找到意義和學習。與其抱怨、發脾氣、難過,不如接受改變,積極面對,邁向幸福之路。

認清自己的極限

達賴喇嘛提出另一種建立自信的方法:誠實面對自己的極限。坦然接受自己不可能什麼都懂,如實告訴別人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與其從外在挑戰建立自信,不如從內在誠實面對自己,建立自信。認清自己的極限,需要有自我覺察。審視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專注發揮所長,坦誠面對自己和世界。

個人評價:

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啟發。最近我的叔叔才剛去世,年僅52歲,讓我深刻體會生命無常。我從叔叔的離世學到兩個重要的一課:不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以及多陪伴家人朋友。這本書提醒我要接受改變,找到意義,積極面對人生。我要更誠實面對自己,專注做自己熱愛的事,活出幸福人生。

特別推薦《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給以下幾種人:

– 在學校因為信仰而受到嘲笑的孩子

– 想要從西方社會喘口氣的大城市媽媽

– 剛失去親人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企業要學會接受改變,擬定因應策略。這需要誠實審視自己的優劣勢,專注發揮核心競爭力。領導者要有同理心,善待員工,營造幸福的企業文化。個人成長也是如此,要接受生命中的種種變化,調整心態與策略,朝著快樂的人生邁進。《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啟發我們以開放、正面的心態看待生命,活出自己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