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學會領導》Call Sign Chao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透過馬蒂斯將軍的視角,回顧了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外交政策,讓我獲得了許多啟發和反思。

作者介紹:

作者吉姆・馬蒂斯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軍事將領,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超過40年,擔任過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司令和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等重要職務。他參與過科威特、阿富汗和伊拉克等重大戰事,對戰爭有著獨到的見解。透過這本書,馬蒂斯將軍分享了他在1991年解放科威特、2001年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的經歷,以及對美國決策所產生影響的看法。

重點啟發:

1.尋找人生目標,加入像海軍陸戰隊這樣的組織

馬蒂斯將軍分享了他年輕時曾經迷失方向的經歷。大學時期的他是個平庸的學生,經常參加派對而忽略學業,甚至因為未成年飲酒被勒令在當地監獄度過週末。然而,當他參加海軍陸戰隊的軍官訓練營後,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如果你和年輕的馬蒂斯一樣,覺得生活缺乏意義,不妨考慮加入一個像海軍陸戰隊這樣的組織,它將改變你的人生。

2.以能力、關懷和信念領導,贏得屬下的心

作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馬蒂斯將軍認為需要具備三個特質:能力、關懷和信念。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在基本技能上表現出色。此外,領導者要關心屬下的成長,但不能和屬下做朋友,而是要像教練一樣推動他們發揮所長。最後,領導者要有信念,制定規則並堅定執行,但不能偏袒任何人。

3.凡事都要做好規劃和準備

馬蒂斯將軍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經歷為例,說明了缺乏規劃會導致事情發展不順利。以伊拉克為例,在薩達姆・侯賽因去世後,美國沒有未雨綢繆,為之後可能出現的混亂做好準備。結果,伊拉克的水電供應中斷,警察離職,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爆發內戰。馬蒂斯認為,美國沒有意識到推翻侯賽因政權可能帶來的後果。因此,為了避免解決問題後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我們必須提前做好規劃,未雨綢繆很重要。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學習領導》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它不僅展現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得失,也讓我們學到了寶貴的人生經驗。雖然我對戰爭和政治的故事不太感興趣,但我相信對於熱愛歷史和關注美國全球事務的人來說,這將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

特別推薦《學習領導》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正在美國主修歷史的年輕人、熱愛政治的讀者,以及所有自認為是歷史迷的人。

Ed有話説: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本書讓我聯想到「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重要性。正如馬蒂斯將軍所說,缺乏規劃和準備會導致事情發展不順利。企業在制定決策時,也需要全面評估可能帶來的影響,提前做好應對預案。只有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什麼我們會買》Buyology

一句話總結:

《為什麼我們會買》揭示了企業如何利用我們的心理弱點,在我們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誘使我們購買他們的產品,從而讓我們學會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作者介紹:

Martin Lindstrom是一位知名的品牌顧問和作家。他曾為可口可樂、迪士尼、麥當勞等眾多知名品牌提供諮詢服務。Lindstrom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和創新的行銷策略而聞名,他的著作《為什麼我們會買》更是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榮譽。

重點啟發:

1. 生物本能驅使我們購買

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東西,它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模仿他人的行為。當我們在廣告中看到別人喝可口可樂或穿著A&F的衣服時,我們的大腦就會驅使我們去購買這些產品。此外,多巴胺這種讓我們感到愉悅的荷爾蒙,也會在我們購物時大量分泌。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是因為獲得新事物會提升我們的社會地位,進而增加我們的繁殖機會。廣告商就是利用了我們的這些生物本能,來誘使我們消費。

2. 恐懼感會促使我們購買

廣告商常常利用我們的負面情緒,特別是恐懼感,來說服我們購買他們的產品。比如一則刮鬍膏的廣告,可能會強調鬍鬚邋遢會讓你孤獨終老,但使用了他們的產品,就能讓你變得更有魅力。再比如,一些電腦安全軟體或減肥補充品,就是在宣稱使用它們可以避免負面的經歷。廣告商擅長把他們的產品包裝成一劑避免恐懼的良方,而我們在恐懼的驅使下,就很容易掏錢購買。

3. 潛意識信息影響我們的購買決定

儘管在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就立法禁止在廣告中插入潛意識信息,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從未停止過。任何在我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影響我們購買決定的做法,都可以算作是潛意識信息。比如在高檔西裝店裡播放優雅的鋼琴曲,在汽車展廳裡營造整潔芬芳的氛圍,都是在通過我們的潛意識來說服我們消費。研究表明,這種做法確實有效。在一項實驗中,人們在看到笑臉後,往杯子裡倒的飲料更多,願意為飲料支付更高的價格。

個人評價:

我覺得《為什麼我們會買》是一本寓教於樂的好書。作者用風趣幽默的筆觸,揭示了廣告和行銷背後的種種心理學原理,讓我在捧腹大笑之餘,也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有了全新的認知。我一直隱約感覺到,企業在利用我們的心理弱點來讓我們買單,但沒想到其中的奧妙竟如此深不可測!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提高警惕、明智消費,也讓我對行銷策略有了新的啟發。

特別推薦《為什麼我們會買》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出手闊綽卻又不知道錢花到哪裡去了的年輕人,讓他們了解行銷套路、學會理性消費;推薦給需要靈感的行銷經理人,讓他們從心理學的角度找到新的行銷突破口;也推薦給所有對消費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會顛覆你對購物的認知。

Ed有話説:

從行銷策略的角度來看,要想提高銷量,不妨參考SCALE法則。其中,S代表制定策略(Strategize),就是要對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有透徹的了解,根據這些洞察來制定行銷策略,就像本書所揭示的種種心理弱點一樣。C代表創建(Create),就是要創建出有吸引力的廣告內容,利用鏡像神經元效應、恐懼感等心理機制,來誘發消費者的購買欲。A代表自動化(Automate),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自動識別和分析消費者的心理特徵,進行更精準的行銷。L代表充分利用(Leverage),要善於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弱點,最大限度地提高行銷效果。E代表增強(Enhance),要不斷檢討和改進行銷策略,增強其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力。總之,透過《為什麼我們會買》一書,無論是企業經營者還是個人消費者,都能從中得到啟發,學會運用或防範這些行銷中的心理學奧妙。

《威權主義時刻》The Authoritarian Moment

一句話總結:

《威權主義時刻》呈現了當今美國的樣貌,威權勢力似乎正在接管,同時民主也面臨風險,作者呼籲保護民主國父幾個世紀前建立的自由和權利。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是班·夏皮羅(Ben Shapiro),他是一位著名的保守派政治評論員、作家和律師。他是《每日電訊》(The Daily Wire)的主編,也是美國廣播公司和福克斯新聞頻道的特約評論員。夏皮羅以犀利的言辭和尖銳的觀點而聞名,他的言論常引發爭議和討論。

重點啟發:

言論自由遭遇威脅

今日美國,某些詞彙和中立觀點的陳述,可能會讓你被抵制(canceled)。大企業不得不跟隨政治潮流,否則就會被抵制。曾經以言論自由為榮的美國,現在卻不敢大聲說話。多元觀點的文化,變得前所未有的偏頗,形成了一個朝向威權政體的國家。

科學淪為政治工具

2020年的疫情期間,政府依據科學禁止群聚活動。但在佛洛伊德事件後,左派煽動群眾上街抗議。疫情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面前突然不再重要。類似的情況一再上演,科學家因陳述男性平均身高高於女性而被解僱。大企業開除表示「所有人的命都重要」的員工,科學淪為政治議程的犧牲品。

捍衛言論自由,守護民主

不畏懼壓迫、暢所欲言地表達觀點,是民主的基石。打壓異己、強加議程的意識形態,無論披著多麼自由民主的外衣,本質都是威權主義。沒有多元觀點,社會何以進步?我們必須捍衛言論、思想和結社等自由權利。正如美國開國元勳和其他重要運動領袖,勇於為權利發聲,才開創了自由發展的今天。歷史似乎在重演,我們必須再次挺身而出。

個人評價:

這本書深刻剖析了美國社會的威權主義傾向,指出言論自由正受到左派意識形態的威脅。作者以犀利的筆觸揭示問題的核心,發人深省。儘管我不完全認同作者的某些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捍衛民主、守護言論自由的呼籲,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迫切需要的。這本書值得每一個關心美國和世界未來的人細細品讀。

《無畏的希望:歐巴馬的總統之路》The Audacity Of Hope

一句話總結:

《無畏的希望》是歐巴馬在 2008 年總統大選時的政見藍圖,揭示了他個人的政治理念和精神信仰,最終讓他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

作者介紹:

歐巴馬(Barack Obama)是美國第 44 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他出生於夏威夷州,畢業於哈佛法學院。在當選總統之前,他曾擔任伊利諾伊州聯邦參議員。歐巴馬以出色的演說能力和親民的形象聞名,尤其是他在 2004 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主題演講「無畏的希望」,為他日後的總統之路奠定了基礎。

重點啟發:

自由與團結的信念

美國人民有兩大核心信念:自由和團結。自由意味著每個人不分種族、性別、階級、年齡、宗教,都應當擁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而團結則強調透過家庭、工作、教會等社群力量,共同捍衛自由、維繫民主。《無畏的希望》指出:唯有在追求自由的同時重視團結,美國才能真正實現立國精神。

政治與利益的糾葛

政客的工作本應是捍衛人民的自由,但受到金錢、媒體、利益團體等外力影響,他們往往身不由己。歐巴馬坦言,政客們不得不仰賴富人和特殊利益團體的支持,因而難以真正代表普羅大眾的利益。他主張政治獻金應該公開透明,總統候選人應獲得免費的媒體曝光,以降低外界不當影響。

意識形態的新戰場

911 事件後,美國錯失了徹底改革外交政策的良機。歐巴馬認為,現今國際衝突的主戰場已從國家轉移到意識形態。極端思想的威脅無法用武力征服,唯有從根本上喚起社會覺醒,才能真正化解衝突。他主張美國應以身作則,鞏固自由民主的理念,以理念感召他國,方能從根本上化解國際紛爭。

個人評價:

《無畏的希望》是一本充滿真誠與洞見的政治著作。歐巴馬以其犀利的觀察和感性的筆觸,為美國的核心價值重新定位。他對政治困境的剖析一針見血,對意識形態之爭的論述更是高屋建瓴。儘管書中觀點難免有失偏頗之處,但瑕不掩瑜,這本書對於理解歐巴馬的從政理念和施政藍圖,有著不可或缺的參考價值。

特別推薦《無畏的希望》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有志從政的年輕人。歐巴馬的從政經歷和政治理念,為有抱負的年輕人指明了方向。他對自由與團結的闡述,對政治困境的剖析,都能引發讀者對公共事務的深刻思考。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自動化(Automate)是《無畏的希望》的核心啟示之一。歐巴馬主張透過公開透明的政治獻金制度,減少政客對特殊利益團體的依賴,讓政治回歸自動化的運作軌道。企業經營亦復如是,唯有透過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才能擺脫人治的弊端,實現高效穩定的運作。《無畏的希望》雖然立意於政治,但其睿智之見,亦可為商界人士帶來啟迪。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The Artist’s Way

一句話總結: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是一本經典的自我提升書籍,幫助你重新點燃內在的藝術家之火,恢復創造力,讓神聖的能量在你創作藝術時流淌。

作者介紹:

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詩人、藝術家和電影製片人,她最廣為人知的著作就是《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這本書。儘管最初被出版社拒絕,她仍然選擇自行出版,而這本書很快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92年,企鵝集團重新出版了這本書。這本書概述了一個為期12週的課程,即使你從二年級塗鴉簡筆畫後就沒有創作過多少藝術作品,它仍然幫助你重新點燃內在藝術家的火花。

重點啟發:

晨間日記,讓創意自由流動

每天早晨,坐下來讓思緒自由漫遊,寫下腦海中浮現的內容。可以從一兩頁開始,慢慢來。把這視為冥想,讓創意不受限制地流動的一種方式。堅持一週,你會發現神奇的事情開始展開。

尋求他人提示,突破創作瓶頸

當你遇到寫作、歌唱或繪畫的瓶頸時,不妨讓其他人給你一些提示。向朋友、家人或觀眾詢問:你希望我寫些什麼?我應該唱什麼歌?我應該畫什麼主題?然後照著去做,暫時不用考慮創作什麼。這種解放感會讓你做好準備,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創意園丁,悉心呵護每個靈感

米開朗基羅說:「他不是創造了大衛,而是發現了他。」把自己視為創意的容器,讓靈感自然流過,而不是勉強產生點子。就像:園丁並不創造樹木,而是播下種子、悉心照料,希望有朝一日它能開花結果。作為藝術家,你只需要做一個靈感的好園丁,發現創意、呵護它們、幫助它們成長、靜觀其變,當你放棄控制時,宇宙往往會給你呈現絕佳的機會。

個人評價: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可能是首批為藝術家寫的自我提升書之一。儘管我直到最近才知道這本書,但我馬上就明白為什麼它在當時如此重要:書中的觀念具有變革性,茱莉亞真正減輕了作為藝術家的壓力。如今,我們常常認為必須以創意謀生,只因為我們「能夠」這麼做。但往往正是因為我們不靠藝術支付賬單,才有了創作的自由,才能真正創造出非凡的作品。這本書很好地提醒了我們這一點。

特別推薦《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像是:需要協調許多不同的事務,可以藉由創意的發揮來管理自己的想法的專案經理、花更多時間盯著空白頁而不是真正動筆寫作的業餘作家以及任何認為自己必須創作出超級有創意的作品才配稱自己為藝術家的人。

Ed的話:

從創意的角度來看,《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這本書與SCALE中的創建(Create)和充分利用(Leverage)概念最為相關。創意需要我們不斷創建,而要持續產出創意作品,就必須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和靈感。正如書中所說,把自己視為創意的容器,讓靈感自然流過,並像園丁一樣悉心呵護每個創意,幫助它們成長茁壯。這種心態有助於我們減輕創作壓力,反而能激發出更多不同的創意火花。對於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而言,保持源源不絕的創意也是至關重要的。唯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因此,這本書所傳達的觀念,不僅適用於藝術創作,更能啟發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持續創新、積極利用資源,讓創意之花綻放異彩。

《工作的藝術》The Art Of Work

一句話總結:

《工作的藝術》是一本教你如何透過探索自己的熱情,將之與世界的需求連結,進而建立比自己更宏大的事業指南。

作者介紹:

傑夫・高因斯(Jeff Goins)是一位才華洋溢的作家,曾在大學時期於西班牙留學一年,發現了自己對寫作和旅行的熱愛,並意識到他真正想要對世界產生影響。儘管起初他並不認為自己有成為作家的本事,但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從隔天起就開始每天寫作,直到現在。自2012年以來,他已經出版了四本書,《工作的藝術》是他最新的一本,還登上了全國暢銷書排行榜。現在,他已經辭去了在非營利組織的工作,與妻子、兒子和一隻酷炫名字叫做「Lyric」的狗一起住在納什維爾。

重點啟發:

列出你生命中的重大事件,找到你的天職

想要找到自己的天職並不容易,但你可以從提高自我覺察開始。列出生命中所有的重大事件,問問自己:我什麼時候最開心?什麼時候感到很有成就感?是什麼讓我感到很有成就?你的天職就藏在這些時刻裡。

沒有人是「白手起家」的

即使是最厲害的人,也都仰賴老師、導師和嚮導的幫助。華倫·巴菲特有個導師、麥可·喬丹有教練、賈斯汀·比伯有聲樂老師,連傑夫·貝佐斯都說自己受惠於數百位傳記主角的啟發。把每一次相遇和每一件事都當成學習的機會,主動尋找能幫助你一路前行的人吧!

活出「作品集」般的豐富人生

所謂的「作品集」人生,指的是你的身分認同建立在各式各樣的事物上,而不只侷限在工作而已。除了工作,還有家庭與朋友、玩樂、以及你一生的宏大志業。把人生過得多采多姿,別太在意工作就對了!

個人評價:

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道理說得很透徹。我很欣賞作者在追求夢想的同時,也不忘享受生活中美好而重要的事物,像是陪伴家人、跟孩子一起玩耍等。這正是他想要帶領讀者走向的人生。傑夫讓我想起了史蒂芬·普雷斯菲爾德,如果你想要在創造影響力的同時,也能好好欣賞人生的點點滴滴,我大力推薦這本書!

特別推薦《工作的藝術》給誰:

正值為職涯抉擇而煩惱、擔心永遠找不到熱情的年輕人;看到新聞上一堆「一夕致富」的成功案例而感到沮喪的上班族以及任何將自我定義過度建立在工作上的人。

Ed的話:

《工作的藝術》中的概念跟企業經營中的SCALE策略不謀而合。確立天職就像是制定策略(Strategize),探索熱情如同創建(Create)事業的基礎,尋找貴人則能幫助我們將理想自動化(Automate)並充分利用(Leverage)資源。最後,活出多元豐富的人生,就是在不斷強化(Enhance)自己。這本書提供的觀點和視角,值得我們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時時借鏡參考。

《孫子兵法》The Art of War

一句話總結:

《孫子兵法》自古流傳至今,堪稱軍事戰略的不朽巨作,其中的智慧至今仍啟發著商業、運動等各領域的人們如何出奇制勝、擊敗對手!

作者介紹: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中國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哲學家孫武(Sun Tzu),又稱孫子。他的這本著作被譽為東亞最具影響力的兵書,全書共分十三篇,每篇都闡述了不同的作戰方略。之所以廣受世界各地的歡迎,是因為書中的大部分教誨都能直接運用到商業、體育等充滿競爭的領域中。

重點啟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打必勝之仗

高明的鬥士往往能避開正面衝突,所以才能常勝不敗。開打前就想好如何獲勝的人是真正的戰略家;貿然出擊、隨機應變的人只是愚者。創業也是同理,先觀察整個產業,評估自己是否有勝算。若是完全無法與龍頭抗衡,不如另闢蹊徑,鎖定利基市場發展。

「兵者,詭道也」欺敵制勝、攻心為上

孫子主張「示之以弱,實之以強」、「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高明的軍隊靠的是智謀,而非蠻力。商場如戰場,有些默默耕耘的企業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暗藏驚人獲利,這種低調作風本身就是種佯攻戰術,能有效迷惑對手。

「將軍之事,整齊嚴肅」分組領軍、明確指令

帶兵打仗或管理公司,道理一樣:部隊人多就難統率。孫子說:「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領軍之道就像牽著一條蛇前行。放諸職場即是:團隊人數控制在4人以內最合宜。訂定明確的目標、規範與例行會議,還要親自與每位成員互動,如此才能齊心協力、同仇敵愾。

個人評價:

讀完《孫子兵法》,我驚訝於這本兵書的智慧竟如此貼近現實、發人深省。孫子對戰爭的體悟完全可以類推到職場甚至生活中,尤其鼓吹「知彼解己、審時度勢」的觀念更是讓我茅塞頓開。原來不論是打仗或做生意,制勝的關鍵都在於未雨綢繆、心思縝密,這跟一味蠻幹可大不相同!

特別推薦《孫子兵法》給:

– 有志創業者:這本書能讓你學會如何選擇有利的創業方向,在競爭中突圍而出。

– 運動員:書中的智慧能啟發你如何觀察對手、運籌帷幄,最終技壓群雄。

– 企業主管:帶領團隊的要領盡在其中,能助你凝聚向心力、激勵士氣。

Ed的話:

從《孫子兵法》中可以看到一些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概念。尤其是書中主張的「因應情勢、彈性調整」,與「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精神可謂不謀而合。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企業必須審慎分析、靈活因應,才能在風雲變色中穩操勝算。此外,書中也不斷強調「智慧」與「計謀」的重要,跟企業「創新」(Create)的理念頗有相通之處。突破傳統思維、建立獨特優勢,正是企業突圍而出的制勝關鍵。

總而言之,《孫子兵法》雖是兵書,卻是一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不朽巨作。孫子的睿智遠見放諸古今皆準,即便時空變遷,其中的道理依舊歷久彌新。透過孫子的智慧,相信你我都能學到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致勝之道!

《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

一句話總結:

《旅行的藝術》以現代哲學的角度,探討我們為何要旅行,以及如何避免落入當今最常見的觀光陷阱,重新找回旅行的樂趣。

作者介紹:

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是一位瑞士裔英國哲學家和作家,著有二十多本書,大多從哲學的角度審視現代生活的各個面向。他也是「生活學校」的創辦人,這家教育公司透過短片和課程,教導全球民眾學校課程中欠缺的各種知識。

重點啟發:

逃離自己,徒勞無功

旅行並非逃避現實的良方,因為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許多人對遙遠的目的地寄予厚望,但若只是為了逃避自身的缺陷,最終難免大失所望。旅行是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別只當個旅遊資訊收集者

現代旅人往往陷入「知識疲勞」的困境。我們帶著冗長的景點、活動清單出遊,卻很快就被大量資訊弄得精疲力竭,無法好好利用時間。事實上,旅行蒐集資訊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探索方式,賦予旅行更多意義。

細細品味你的旅行體驗

別只顧著拍照打卡,不妨試著寫長信或畫畫,以更緩慢的方式記錄旅程。透過繪圖,你能有更多時間去感受和思考眼前的景象,創造更鮮明的記憶。而寫長信則能讓你更深刻地反芻旅行的點點滴滴。品味旅行的過程遠比結果更加重要。

個人評價:

《旅行的藝術》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將日常的旅行體驗與歷史上的思想家們連結起來,提供了嶄新的視角。作者引用的並非耳熟能詳的大人物,而是鮮為人知的有趣觀點,令人耳目一新。若你也曾對旅行感到失望和疲憊,不妨讀讀這本書,或許能找到一些啟發。

特別推薦《旅行的藝術》給誰:

– 立志環遊世界的大學生

– 厭倦了到處出差飛行的經理人

– 任何曾對旅行的期待落空的人

Ed的話:

《旅行的藝術》讓我聯想到「SCALE」中的「E – 增強」概念。旅行不應只是被動的觀光,而應主動去探索、感受和思考,藉此豐富自己的內在世界。正如書中所言,旅行的最高回報不在於得到什麼,而在於成為什麼樣的人。透過更有意義的旅行方式,我們能增強生命的深度,提升自我的境界。這對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都有重要的啟示。

《思考的藝術》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

一句話總結:

《思考的藝術》一書完整地彙編了那些曾幫助我們生存,但現在卻只會阻礙我們活出最好人生的各種心理偏誤。

作者介紹:

魯爾夫.杜伯里(Rolf Dobelli)是一位企業家、作家和天使投資人,他創立了 getAbstract,這是全球最大的商業書籍摘要服務公司。魯爾夫更以其洞察力和機智見解聞名,他在《週日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等知名媒體都有發表文章。

重點啟發:

偏誤無所不在

我們總以為自己能夠掌控許多事情,但實際上能真正控制的卻少之又少。從十字路口的按鈕到電梯的開關,許多「安慰劑按鈕」其實根本沒有作用,它們存在的意義只是讓我們感覺好一些。與其擔心無法掌控的事,不如專注在確實能掌握的部分吧!

比較決定一切

我們很難做出絕對的判斷,往往仰賴比較來做決定。帶比自己更有魅力的朋友去夜店,只會讓自己顯得比實際上遜色。特價商品之所以有吸引力,只因我們拿它和原價做比較。當你看到什麼東西打折或限時搶購時,試著只思考購買的實際利弊得失。

選擇愈多,決策愈難

研究顯示,面對24種果醬口味時,消費者反而不會購買;隔天只陳列6種口味時,銷量卻是前一天的10倍之多。從大量的選項中做決定會耗盡我們的心力,這就是「選擇的矛盾」。與其面對選擇困難,我們寧可輕鬆地什麼都不選。

個人評價:

《思考的藝術》洞察了人性中許多弱點,加深了我對許多心理偏誤的認識。我很喜歡書中提供了一些克服偏誤思考的具體方法,但還希望能看到更多這類建議。透過本書,讀者能審視自己思考和決策中的盲點,進而避開陷阱,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特別推薦《思考的藝術》給以下讀者:

– 想要擺脫總是犯同樣錯誤的人

– 期望改善日常決策品質的企業高管

– 對人類行為感到著迷的所有讀者

Ed的話:

從 SCALE 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本書最能與 E – 增強(Enhance)連結。透過認識各種心理偏誤,我們能強化自己的思考能力,不再受制於直覺反應,而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斷。就像書中所說,與其擔心無法掌控的事,不如專注在能掌握的部分;與其被選擇困擾,不如學習精簡選項。唯有審慎思考、明智抉擇,方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事半功倍,創造最大價值。

《創業的藝術》The Art Of The Start

一句話總結:

《創業的藝術》是一本引領你踏上創業之路的指南,從招募對的人才到撰寫出色的商業計畫書,再到打造品牌,這本書通通涵蓋。

作者介紹:

蓋伊·川崎(Guy Kawasaki)是一位知名的創業大師和暢銷書作家。他曾是蘋果公司的首席佈道師,在科技界和創業圈都享有盛名。蓋伊以其豐富的創業經驗和獨到見解,成為無數創業者的導師和靈感來源。他的著作《創業的藝術》被譽為創業者的必讀經典之作。

重點啟發:

創造意義勝過賺取金錢

作為一個創業者,你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創造意義,而非賺取金錢。當你專注於打造一個能夠改善世界的產品或服務時,成功自然而然就會來臨。相反地,如果你只是為了金錢而創業,就會吸引到一些不誠實的人,讓顧客感到不舒服。因此,創業之初就要確立一個能夠體現公司意義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創業的初衷。

用MAT框架為創業之路導航

MAT框架包含三個要素:里程碑(Milestones)、假設(Assumptions)和任務(Tasks)。首先,設定通往成功的里程碑事件,讓你清楚看到前進的方向。接著,列出對創業的種種假設,並檢視這些假設是否有數據支撐。最後,羅列出日常和每週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達成里程碑。有了MAT框架,你就能為創業之路設定明確的方向和目的。

撰寫商業計畫書,為成功做好準備

創業之初,撰寫一份商業計畫書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向利益相關者展示你的創業藍圖,更是獲得投資的關鍵。撰寫計畫書的過程能夠促進團隊的協作,發現思維上的缺口。而計畫書的重中之重在於執行摘要,它是整份計畫書的精華濃縮,必須寫得出色才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個人評價:

讀完《創業的藝術》後,我深深感受到創業不僅需要一個好點子,更需要縝密的規劃和執行。作者提出的MAT框架和撰寫商業計畫書的建議,給了我很多啟發。我意識到創業的本質在於創造意義,而非追逐金錢。這本書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創業動機,並且提供了實用的策略和工具,讓我對創業之路更有信心。

特別推薦《創業的藝術》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以及想要開發新產品的企業高管,無論你是初出茅廬的創業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創業老手,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啟發和指引。如果你渴望開創自己的事業,卻不知從何著手,那麼《創業的藝術》絕對是你的必讀之作。

Ed的話:

創業是一場偉大的冒險,需要策略(Strategize)、創意(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和不斷精進(Enhance)。而在這五個面向中,策略制定尤為關鍵。正如《創業的藝術》所言,創業之初就要確立公司的意義和方向,運用MAT框架規劃出路線圖。唯有制定出明智的策略,創業之路才能走得穩健而長遠。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的策略工具,值得所有創業者參考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