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追求卓越》Chasing Excellence

一句話總結:

作者班·伯杰龍透過分析世界級運動員的成功之道,為讀者揭示了如何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建立韌性,不斷突破自我極限,以實現人生目標。

作者介紹:

作者班·伯杰龍是一位知名的體能教練,曾經訓練過許多世界級的運動員。他擁有豐富的教練經驗,深入研究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方法,並將其歸納總結成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重點啟發:

1. 熱情是成功的關鍵

沒有熱情,就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難以在逆境中堅持不懈。只有始終保持對事業的熱愛,才能激發出無窮的動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障礙。

2. 擁抱錯誤,從中學習

即使是世界級的運動員也難免犯錯,關鍵是要學會快速調整心態,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上。通過深呼吸等放鬆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冷靜下來,重新聚焦於目標。

3. 自信與謙遜並重

真正的強者既自信又謙遜。自信源於刻苦訓練後的內心笃定,而非自負或驕傲。同時也要虛心接納他人的意見,從失敗中汲取教訓。自信和謙遜,是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兩面。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心理素質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都需要不斷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創造更多可能。

特別推薦《追求卓越》給誰:

– 那些有志成為職業運動員的年輕人

– 希望改進訓練體系,培養頂尖選手的教練

– 以及任何熱愛運動,喜歡閱讀勵志故事的運動迷

Ed有話説:

這本書對於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也有重要啟示。就像運動員需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一樣,企業也需要制定清晰的發展戰略(Strategize)。在訓練和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創新(Create),尋求突破。同時,還要善於利用現有資源(Leverage),提高效率,實現事半功倍。對於運動員和職場人士而言,不斷自我增強(Enhance)的學習意識至關重要,只有持續進步,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總之,《追求卓越》是一本與人生息息相關的好書。作者用真摯而幽默的筆觸,道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但願這本書能帶給讀者一些不同的觀點和視角,幫助大家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Charlie Munger : The Complete Investor

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從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那裡學習投資方法和人生智慧的書,這些方法和智慧是他們幾十年來用來經營全球最成功公司之一的關鍵。

作者介紹:

特倫特.格里芬(Tren Griffin)將他從訪談、公司報告、演講、文章以及其他人對蒙格的評論中蒐集到的所有資訊,濃縮成這本《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讓你我有機會學習到這位億萬富翁如何看待投資和人生。

重點啟發:

1. 堅持所知,不隨波逐流

查理和巴菲特都認為,好的投資方法來自於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並堅持自己所知道的領域。如果一個股票分析師一週推薦臉書,下一週推薦製藥公司,再下一週推薦汽車製造商,你的腦中應該響起各種警鐘。首先,現在地球上每個行業都非常複雜且難以理解,所以很少有人精通一個以上的領域。其次,任何單一投資的財務本質也相當複雜,所以「專家」可能經常試圖推銷連他自己都不完全理解的東西。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查理和巴菲特採取班傑明.葛拉罕的價值投資方法,等待一家偉大的公司以低於應有價值的價格交易。只有當他們了解公司的核心業務、價值觀和管理層的行為時,他們才會進行投資。

2. 耐心等待,別做沒把握的投資

正如你所猜測的,上述模式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你可能知道那句經典名言:「別傻站著,做點事吧!」但在投資方面,這可不是什麼好建議。符合查理和巴菲特投資標準的公司少之又少,所以查理喜歡說相反的話:「別急著做事,先傻站著吧!」在投資和生活中,你的大部分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都將用於等待。就像等公車一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班車什麼時候來,但你必須做好準備。當然,大多數人認為等待是沒有生產力的,所以大多數投資者不是收集信息和保持冷靜,而是匆匆忙忙地從一筆交易跳到另一筆交易,積累的只有虧損、費用和稅款;而偉大的投資者只是耐心等待,只要做對幾筆交易,就能獲得所有利潤。

3. 建立跨領域的智慧模型

查理的投資知識固然了不起,但他的人生智慧或許更酷。他試圖積累一種他稱之為「世俗智慧」的東西,這實際上只是一套他為自己建立的心智模型,來自各種不同的學科和領域。心理學、經濟學、數學、歷史、生物學、物理學、哲學都以不同的方式審視世界。它們的共通點是,其中都蘊藏著智慧。如果你把它們當作觀察世界的不同鏡頭,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使用適當的鏡頭,甚至在必要時將它們結合起來。這可能是你在評估任何特定情況時相較於其他人的優勢。但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超越僅僅研究事實和數字。你必須研究每個學科的核心問題、答案和觀念,比如人們為什麼要研究這些課題、他們如何組織所學的內容,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內容。如果你掌握了一些核心原則,就可以將不同領域的重要觀念相互關聯,透過這種方式來看清事物的本質,從而對許多複雜的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而其他人對此只能搔頭不已。

個人評價:

《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是一本難能可貴的書,因為關於查理.蒙格的資訊實在不多。他不太公開演講,多年來關於他和他的工作的資料也編纂得太少了。我認為這個星球上值得我們學習的人,沒有多少人能超過他。透過這本書,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投資和人生智慧,受益匪淺。

特別推薦《窮查理的投資哲學與選股金律》給誰:

我特別想要推薦這本書給一下三種人:

已經知道長大後要當投資者的青少年、那些覺得已經沒有人還能教她新東西的老人、以及常發現自己隨波逐流卻又不想隨波逐流的任何人。

Ed有話説:

就我個人而言,查理的跨領域智慧模型這個概念讓我聯想到SCALE當中的E,也就是增強(Enhance)。透過將不同領域的知識和觀點加以整合,建立自己獨特的認知框架和思維模式,可以大幅增強我們理解複雜事物、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無論是對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都是一項寶貴的資產。我相信,若能善加運用查理的智慧,定能為我們的事業和人生注入新的動力。

《矽谷瘋狂祕辛》Chaos Monke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就像是掀開了矽谷新創圈神秘面紗的一扇窗,讓我們得以一窺 Facebook、Twitter、Google 等知名新創公司內部不為人知、有時甚至有點離譜的運作方式。

作者介紹:

作者安東尼奧·加西亞·馬丁內茲(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的職涯歷程宛如雲霄飛車般跌宕起伏:他曾在金融海嘯期間任職高盛,之後跳槽新創公司,接著自行創業,公司賣給 Twitter 後又被 Facebook 相中⋯⋯如此豐富的閱歷,讓他的觀點與見解格外真實可信。

重點啟發:

1. 矽谷夢的代價

對許多人而言,只要搬到矽谷創業,幾個月內就能一夜致富,簡直是美夢成真。但事實上,要在矽谷站穩腳跟談何容易。外國人要拿到 H-1B 工作簽證難上加難,被解僱或公司倒閉時簽證隨即作廢。甚至有人為了留在美國,不惜假結婚以取得依親簽證。追逐夢想的道路從來不是康莊大道,而是佈滿荊棘的窄徑。

2.瘋狂才能成就偉業

作者花了一年時間經營自創公司 AdGrok,最後以五百萬美元賣給 Twitter。這一年歲月,盡是通宵達旦的工作、參加無數科技活動、犧牲嗜好和社交、透過 Skype 與家人聯絡的日子。用作者的話來說,創業家的形容詞就是「著魔」。在夢想實現前,其他一切都是次要。這種瘋狂,是成就偉大事業的關鍵。

3.髒活累活總有人要做

Facebook 安全團隊的工作可說是吃力不討好。他們整天得看盡網路上的詐騙、暴力、色情內容,標記並清除這些有害訊息。做得好沒人知道,出了差錯卻要擔罵名。為了激勵士氣,他們還創了一個「Scalps@Facebook」的內部社團,記錄下每一次的「戰果」,互相鼓勵打氣。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矽谷瘋狂祕辛》是一本趣味橫生、高度揭露的書,雖然僅是作者一家之言,卻無疑為矽谷的神秘面紗掀開了一角,值得一讀再讀。

特別推薦《矽谷瘋狂祕辛》給誰:

1. 嚮往到矽谷創業的年輕學生

2. 有意投資新創的中年資產管理人

3. 好奇大型公司的社群平台幕後運作的所有人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聯結本書的內容和我們在生活中可應用的策略(Strategy)。矽谷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源自無數人的創新(Create)、善用資源(Leverage)、精益求精(Enhance)的心血結晶。即使我們不在矽谷,也能效法這種精神,在各自的崗位上精益求精、創新求變,讓自己和企業都能更上層樓。

《混沌》Chaos

一句話總結:

《混沌》是一本科普著作,深入淺出地介紹了 20 世紀末期興起的混沌理論,這個理論在科學知識領域和宇宙演化的整體認知上,都是一大突破性的進展。

作者介紹:

作者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是一位美國科普作家和記者。他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淺出的寫作風格聞名,曾獲得普利策獎提名。格雷克的其他著作還包括《時間旅行》、《牛頓傳》等,都是非常暢銷且廣受好評的科普佳作。

重點啟發:

1.小事物可能造成大影響

我在書中學到了蝴蝶效應這個有趣的概念。原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物,例如一隻蝴蝶在北京拍了拍翅膀,竟然可能在紐約引發一場大風暴!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小舉動,都有可能對未來產生重大影響。這個啟發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更加謹慎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2.生活與宇宙的本質是混沌

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混沌其實是整個世界和宇宙系統的一個基本特徵。我們生活在混沌之中,就像生活在自然法則之中一樣。雖然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事物的變化,但混沌總會為誤解和無法解釋的事件留下空間。而這些事件會把研究對象的預期結構改變到科學研究無法確定的程度。這個重點讓我對生活和宇宙有了全新的認識。

3.尋找無法解釋事物的模式

通過電腦模擬,動態系統學派的科學家們深入研究了混沌理論,他們通過改變系統初始條件中的微小因素,觀察當細微波動發生時,整個系統的行為會如何改變。雖然他們試圖在無法解釋的事物中尋找模式,但始終找不到確鑿的證據。這個重點讓我明白,並非所有的系統都是按照我們預期的方式運作,物理學也並非萬能。混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個人評價:

《混沌》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穫,就是讓我意識到了生活中混沌無處不在,以及微小的改變可能帶來巨大的影響。作者用生動有趣的筆觸,把晦澀難懂的科學理論講得淺顯易懂,讓我這個科學小白也能夠輕鬆掌握混沌理論的精髓。這本書不僅開拓了我的科學視野,更讓我對生活和宇宙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思考。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科普佳作!

特別推薦《混沌》給誰:

我特別想推薦《混沌》這本書給以下幾類人:熱愛科普讀物的中年科學家、喜歡閱讀科學書籍的讀者、以及熱愛科學並且課餘閱讀量大的大學生。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滿足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帶給他們全新的視角和啟發。

Ed有話説:

混沌理論其實跟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也有著密切的關聯。在制定策略(Strategize)時,我們要意識到微小的決策改變可能會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影響,要謹慎地權衡每一個細節。而在創新(Create)和優化(Enhance)的過程中,我們更要擁抱混沌和不確定性,勇於打破常規,尋找新的可能。混沌理論啟發我們要以開放和創新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變數,在混沌中尋找機遇,實現突破和成長。

《改變你的問題,改變你的人生》Change Your Question, Change Your Life

一句話總結:

作者瑪麗莉・亞當斯透過生動的故事和人物,邀請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革新個人和職場的人際關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的思考模式將決定我們提出的問題,而問題的不同,將帶來截然不同的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瑪麗莉・亞當斯是一位知名的教練和領導力專家,她曾為許多財富500強企業提供諮詢和培訓。這本《改變你的問題,改變你的人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透過寓言故事和深入淺出的分析,帶領讀者探索問題背後的思維模式。

重點啟發:

1.學習者思維帶來無限可能

作者提出了「學習者思維」和「批判者思維」的概念。批判者思維總是在尋找錯誤和責備,而學習者思維則會問:「發生了什麼事?」、「有哪些事實?」、「我做了什麼假設?」。當我們轉換到學習者思維,就能打開通往理解、接納、好奇、對話和創造力的大門。

2.覺察是改變的開始

書中提到,除了評判他人,我們也常常評判自己。每個人都同時存在學習者和批判者的思維模式。但當我們能覺察自己的思考模式,就有機會選擇改變。就像一位園丁,我們要愛惜、灌溉「接納、好奇、對話、創造力」這些良善的種子,拔除「責備、僵化、假設、恐懼」這些雜草,才能開創美好的人際關係。

3.ABCC選擇程序帶來自由

作者提出了「ABCC選擇程序」:先問自己是否正在批判,然後深呼吸,對當下處境保持好奇,最後選擇提出學習者的問題。這個程序幫助我們跳脫批判者思維的陷阱,邁向自由和可能性。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自己過去常常用批判者思維看待人際關係中的問題。每當遇到挫折或衝突,我總是問:「為什麼他們這麼蠢?」、「我為什麼這麼失敗?」、「我幹嘛這麼在乎?」諸如此類的問題。但現在我會先觀察自己的想法,試著用學習者的角度問:「發生了什麼事?」、「我有哪些選擇?」、「現在最好的行動是什麼?」。我發現,光是改變問題,人生就有了很不一樣的風景。

特別推薦《改變你的問題,改變你的人生》給誰:

我特別推薦《改變你的問題,改變你的人生》給正在探索自我成長、想要突破舊有思維模式的人。無論你是剛晉升主管職位的年輕人、初登公職的中年人、或是單純想要活出好奇和熱情人生的任何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全新的視野。

Ed有話説:

我覺得這本書和自動化 (Automate) 的概念非常契合。當我們能覺察自己的思考模式,並且養成問學習者問題的習慣,就等於是在心智中建立了一套自動化的程序。每當遇到衝突或挑戰,我們能自動跳出批判者思維的框架,用更開放、更富創造力的心態看待問題。久而久之,創造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成為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帶領我們在人生這條大河中,盡情探索無限可能。

《設計思考改造世界》Change By Design

一句話總結:

作者提姆·布朗(Tim Brown)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我重新認識了設計思考的奧妙。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設計書,更是一本改變人生的思考指南。

作者介紹:

提姆·布朗是全球知名設計公司 IDEO 的執行長,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更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在這本書中,他將多年的設計經驗和洞察力毫無保留地分享給讀者,讓我們看到設計思考如何改變組織,啟發創新。

重點啟發:

1.設計思考不是線性的,而是一個反覆迭代的過程

很多人認為創新就是發明新事物,但設計思考告訴我們,創新是一個反覆迭代、不斷改進的過程。就像烹飪一樣,設計思考需要我們不斷地嘗試、調整、再嘗試,直到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包括靈感、構思和實施三個階段,但這三個階段並非線性發展,而是相互交織、反覆迭代的。就像編織一件毛衣,我們需要不斷地來回穿梭,才能織出一件完美的作品。

2.早期製作原型,邊做邊想,快速學習

設計思考鼓勵我們早期製作原型,邊做邊想。就像小時候玩樂高積木,我們並不是先想好了再動手,而是邊搭邊想,在過程中不斷迸發新的靈感。早期製作原型可以讓我們更快地發現問題,更快地學習和改進。蘋果公司設計第一代滑鼠時,最初的原型只是一個塑膠奶油盒和一個止汗劑滾珠。雖然看起來很簡陋,但卻讓設計師們能夠快速測試和改進設計。

3.用故事讓用戶產生共鳴,設計以人為本

設計思考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講故事是讓用戶產生共鳴的最佳方式。就像我們小時候聽《哈利波特》的故事一樣,一個好的故事能夠吸引我們、打動我們。設計師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講述產品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讓用戶產生共鳴。一家服裝公司在每件衣服上都附上一個編碼,顧客可以用這個編碼追蹤羊毛的來源,一直追溯到養羊的農場。這個故事讓顧客對產品產生了更深的連結和信任。

特別推薦《設計思考改造世界》給誰:

1. 想要創業的工程師: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培養設計思維,讓你的產品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2. 希望激發團隊創新的管理者:這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創新方法論,可以幫助你營造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

3. 任何想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人:設計思考是一種通用的思維工具,學會運用它,你就能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設計思考改造世界》是一本讓我獲益良多的書。它不僅讓我對設計有了新的認識,更讓我學會了如何用設計思考來解決問題、啟發創新。這本書非常適合那些想要提高創新能力的企業家、設計師和任何渴望成長的人。

Ed的話:

我認為,設計思考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有著密切的關係。設計思考鼓勵我們從多個角度、多個維度來思考問題,這與制定策略時需要全局思考不謀而合。同時,設計思考也強調快速迭代、不斷改進,這與敏捷的策略制定方法異曲同工。我相信,將設計思考融入策略制定中,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不確定的未來,創造持續的競爭優勢。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The Book Of Joy

一句話總結: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是達賴喇嘛和屠圖大主教這兩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精神領袖,共同討論人生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如何在苦難中尋找快樂」的精華結晶。

作者介紹:

2015 年,南非前大主教和反種族隔離運動先驅戴斯蒙·屠圖(Desmond Tutu)前往印度達蘭薩拉,慶祝達賴喇嘛尊者(Dalai Lama)80大壽。兩人在各自的國家以非暴力方式對抗壓迫長達50多年,同時引領數百萬人的心靈之旅。他們藉此特殊時刻,共同探討人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面對苦難時,我們如何找到快樂?

重點啟發:

沒有苦難,就沒有人生

生命從一開始就充滿苦難,例如:嬰兒要經歷分娩之苦才能來到世上。回想人生中最具影響力的經歷,往往伴隨著憤怒、挫折或悲傷,但最終幫助我們茁壯成長。苦難的關鍵在於:專注在他人身上,而非自己。這有兩大好處:幫助他人時,會忘記自己的煩惱;看到他人的不幸,能讓自己的遭遇顯得微不足道。

雖然無法掌控苦難,但可以選擇如何回應

許多痛苦源自外在,例如不幸的事件、天災、疾病,或身邊的人遭逢不測,我們無法避免人生的陰暗面。然而,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對這些事件的反應。苦難常導致恐懼和挫折,但那是心靈的產物,而非現實。培養「心靈免疫力」,就像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雖然仍會感到痛苦,但能更好地擺脫它們。

以慈悲和悲傷為管道,放下苦難帶來的憤怒與壓力

無論苦難源自內在或外在,往往來自現實與期望的落差。面對意料之外的交通堵塞、致命疾病或物價上漲,我們感到「失望」,因而變得緊張、憤怒,最終導致恐懼。要將恐懼轉化為喜悅,可以將壓力和憤怒引導至慈悲和悲傷。無論是自我寬恕,或是他人的安慰,都能立即化解憤怒。至於悲傷,它讓我們能夠反思和處理不好的事件,進而採取積極行動,例如紀念逝者、活出令他們感到驕傲的人生,並幫助他人也這麼做。

個人評價: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也許不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書,因為練習情緒是件困難的事。但我相信,一切都始於教育。瞭解將苦難轉化為快樂的過程,讓它深植於心,並時常複習以精進自己。正如兩位偉大領袖所言:這是一輩子的功課,但絕對值得投入心力。

特別推薦《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給誰:

容易在路上發怒的年輕駕駛、即將為人母的準媽媽、以及難以原諒自己的人。

Ed的話:

S – 策略制定:面對苦難,我們可以選擇專注在幫助他人,藉此忘卻自身煩惱,獲得快樂和成長。這個策略可以運用在企業和個人成長中。企業若能在面臨挑戰時,將焦點放在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價值,反而更能度過難關,實現長期發展。對個人而言,當生活中遇到挫折,不妨試著付出愛心,為他人著想,往往能讓自己的心情變得開朗。《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提供了化苦難為力量的睿智觀點,啟發我們以積極正面的心態看待人生起伏。

《身體:給擁有者的説明書》The Body

一句話總結:

《身體:給擁有者的説明書》這本書透過解釋人體的組成、內在運作和功能,幫助你更聰明地照顧和使用這個讓你擁有生命的機制。

作者介紹:

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是一位著名的美國作家,以其幽默風趣的寫作風格和對各種主題的深入探索而聞名。他的作品涵蓋旅行、語言、科學等多個領域,其中包括暢銷書《萬物簡史》。在《身體:給擁有者的説明書》中,布萊森將他獨特的視角和機智的寫作方式運用到了人體這個迷人的主題上。

重點啟發:

你的身體不屬於你自己,你與數萬億微生物共享它

我們的身體是無數微小生物的家園,這些微生物對我們的存活至關重要。它們不僅幫助我們分解食物以產生能量,還製造了絕大部分的消化酶。事實上,我們體內的微生物就像是一個額外的器官,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生存。然而,隨著抗生素的濫用,我們正面臨著「超級細菌」的威脅,這使得現代醫學陷入了困境。

大腦是一個神秘而非凡的器官,你可能一直認為它理所當然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奇特器官,由75%的水組成,像一個柔軟的海綿球,卻塑造了我們的個性。它由860億個神經元和萬億個連接組成,消耗我們20%的能量,但卻非常高效,每天只需一個鬆餅的卡路里就能運作。大腦還賦予我們豐富的表情,每個人都能產生數千種不同的表情,其中六種被認為是普遍的:恐懼、驚訝、愉悅、憤怒、厭惡和悲傷。

慢性疾病已成為我們新的挑戰,但死亡終將不可避免

隨著醫學的進步,傳染病已不再是人類的主要威脅,取而代之的是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些”不匹配疾病”源於現代生活方式與我們經過進化遺傳下來的基因之間的差異。儘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活到80歲,但超過這個年齡,我們的壽命就主要取決於基因了。死亡終將不可避免,每年有6000萬人死亡,其中五分之三的死亡過程是緩慢而漸進的。

個人評價:

《身體:給擁有者的説明書》是一本充滿驚奇和啟發的書,布萊森用他機智幽默的筆觸,將人體這個複雜神秘的主題變得生動有趣。這本書不僅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了全新的認識,還激發了我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布萊森廣博的知識和獨特的視角,使這本書成為一次醍醐灌頂的閱讀體驗,讓我不禁感歎人體的奧妙和生命的可貴。

特別推薦《身體:給擁有者的説明書》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科學和生命充滿好奇的人,無論你是一個熱愛科學的老人,還是一位醫生或者只是想了解自己身體如何運作的普通人。這本書將帶你進入一個奇妙的身體世界,讓你重新審視這個你可能一直認為理所當然的生命機器。

Ed的話:

《身體:給擁有者的説明書》這本書與E – 增強(Enhance)的概念有著緊密的聯繫。通過了解我們身體的奧秘和運作原理,我們可以更好地增強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品質。這本書提醒我們,身體是一個精密而脆弱的機器,需要我們悉心呵護和維護。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身體,我們才能做出明智的健康決策,優化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實現身心的全面提升。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身體的關係,啟發我們積極主動地增強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一句話總結: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本書,彷彿一盞明燈,照亮了創傷倖存者走出陰霾、重獲新生的康復之路。

作者介紹:

作者貝塞爾‧范德寇醫師(Bessel van der Kolk)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創傷治療專家。他畢生致力於研究創傷對人體和大腦的影響,以及如何幫助受創者走出陰影。他的研究成果已幫助無數飽受創傷之苦的人們,重拾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重點啟發:

指尖輕掃,心靈重塑

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療法(EMDR)聽起來或許有點玄妙,但事實上卻是治療創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醫師的手指在病人眼前移動時,搭配語音引導,竟能神奇地幫助病人重新詮釋那些折磨人的創傷記憶,讓它們成為單純的過去,不再像幽靈般縈繞心頭,干擾現在的生活。

瑜伽練習,身心合一

創傷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會在我們體內植入一套警報系統,讓原本再平常不過的動作,都可能觸發驚慌失措的反應。而瑜伽練習,就是透過呼吸、動作和覺察,幫助我們重新連結身心,學會接納和探索那些被壓抑的情緒,進而化解創傷帶來的衝擊。

正念覺察,療癒身心

創傷往往讓人想逃避、麻木自己,但唯有正視並接納那些痛苦的情緒,才能真正走向康復。而正念練習,就是幫助我們覺察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不再逃避,反而學會與之共處。透過冥想,我們能夠平靜創傷對身心的影響,增強免疫力、穩定情緒、平衡荷爾蒙。

個人評價:

我自己雖然不算是創傷倖存者,但這本書還是帶給我許多啟發。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愉快的經歷,而這本書提供的種種方法,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那些創傷,活出更自在、快樂的人生。尤其是透過瑜伽和正念練習連結身心的部分,更是我打算持續實踐的生活方式。

特別推薦《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曾經歷創傷,正在尋求康復之路的朋友。無論你是家庭暴力、性侵害的受害者,是在戰場上飽受驚嚇的退伍軍人,還是在成長過程中承受了太多壓力和挫折的人,這本書都能為你指引一條走出陰霾的明路。只要願意面對、接納自己,並且尋求適當的協助,康復之路或許漫長,但終會見到希望的曙光。

Ed的話:

如果用SCALE的觀點來看,我覺得這本書最能啟發我們的,是E-增強(Enhance)的精神。創傷往往讓人感到被剝奪、無力,但書中介紹的種種方法,如:EMDR、瑜伽、正念,都是在幫助受創者增強面對傷痛、活出人生的能力。這樣的精神放在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同樣適用-唯有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我們才能在逆境中找到突破的契機,綻放生命的潛力。這本書或許聚焦在創傷康復,但其中蘊含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領會、實踐。

《幸福的藍區》The Blue Zones

一句話總結:

想要活到百歲以上嗎?《幸福的藍區》這本書透過研究全球五個人瑞聚集的藍區,提供你長壽的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秘訣,讓你也能向百歲人瑞看齊!

作者介紹:

丹.布特納(Dan Buettner) 是一位國家地理雜誌的探險家和作家,他在世界各地進行田野調查,尋找人類長壽的祕密。他發現了五個「藍區」,這些地區的人們通常能活到100歲以上。Buettner 將這些藍區的長壽之道彙整成書,成為暢銷書《幸福的藍區》,啟發無數讀者追求更健康長壽的人生。

重點啟發:

想多活十年?養成藍區人的生活習慣吧!

基因只決定了25%的壽命,真正影響我們壽命的是日常的生活方式。藍區的人們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常在戶外活動,飲食清淡天然。只要我們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向藍區人看齊,就能增加10年以上的壽命,何樂而不為呢?

多喝水、吃素食,少吃多餐最長壽

除了每天至少喝5-6杯水,適量紅酒之外,藍區人的飲食原則是少吃多餐,以蔬食為主。他們通常把早餐或午餐當作一天的主餐,晚餐則吃得清淡。日本沖繩的長壽居民還有個飲食祕訣:只吃到八分飽,絕不暴飲暴食。

家庭至上,活出人生的意義

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是長壽的關鍵。研究發現,許多美國人在退休後第一年就離世,因為失去了人生的目標。但藍區的人瑞們從不退休,他們選擇家庭作為人生的中心,與子孫同住,給予關愛,也得到照顧。95%的百歲人瑞能活這麼久,都是因為有子女或孫輩的陪伴與照料。

個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在於藍區遍布世界各地,從地中海的撒丁島、美國的洛馬林達、到亞洲的沖繩,都有長壽祕訣值得我們學習。無論你偏好哪種飲食或生活方式,這本書都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讓你在追求長壽的路上有所依循。我自己最想效法的,就是把家庭擺在第一位,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特別推薦《幸福的藍區》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想要活得更久、更健康的人。無論你是工作繁忙的中年人、覺得退休生活乏味的老年人,還是有長壽家族史的年輕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全新的長壽視野,啟發你檢視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邁向更長壽快樂的人生!

Ed的話:

《幸福的藍區》這本書提供的長壽策略,不僅能延年益壽,更能提升生活品質,讓你在人生的黃金歲月裡更有活力。這跟企業經營中的SCALE策略不謀而合。你可以藉由長壽飲食來Strategize(制定策略),Create(創造)一個更健康的體魄;透過養成長壽習慣,Automate(使其自動化);並且Leverage(充分利用)退休後的黃金歲月,活出人生的意義。當你身心靈都更健康時,就能Enhance(增強)生命的價值。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活得更久,更是活得更好、更精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