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慾望植物園》The Botany Of Desire

一句話總結:

《慾望植物園》顛覆了傳統觀念,提出植物可能不是被我們利用,而是巧妙地利用人類的慾望來確保自己的存活與繁衍。

作者介紹: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是一位傑出的美國作家,專門撰寫有關食物與植物的書籍。他的研究非常透徹,總能娓娓道來有趣的故事,巧妙地將重要觀點傳達給讀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雜食者的兩難》,深刻描繪工業革命如何改變了我們的飲食方式,獲得廣泛好評。

重點啟發:

沒有雙腿,照樣周遊列國

植物無法自己移動,只能仰賴其他生物的幫助。然而,它們卻能透過製造人類渴望的事物,如甜美的果實、美麗的花朵、令人陶醉的氣味等,來吸引我們為它們傳播種子。這讓我們不禁反思:究竟是我們在利用植物,還是植物在利用我們呢?

蘋果的美國夢

今日的美國到處都有蘋果,但原產於北美的蘋果其實只有一種 - 幾乎無法食用的花紅。是什麼讓蘋果在美國遍地開花?原來是一位綽號「蘋果籽強尼」的男子,在1800至1845年間,走遍全美各地種植了數百萬棵蘋果樹。蘋果以其甜美多汁的特性,成功誘使強尼和其他人傳播它的種子。多虧了人類對甜食的喜愛,蘋果才得以征服新大陸。

與生俱來的大麻因緣

大麻究竟是如何被發現具有致幻作用的?其實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有一個專門對大麻中的THC產生反應的受體。科學家甚至發現,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會製造一種類似THC的物質。大麻利用其獨特的化學物質,精準地影響人類的神經系統,讓我們對它欲罷不能。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從植物的角度重新審視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習慣將自己視為萬物之靈,但其實在進化的長河中,我們不過是植物傳播基因的一枚棋子。這本書不僅娓娓道來了植物的「陰謀」,更引發了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思考。

特別推薦《慾望植物園》給誰:

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朋友,特別是那些喜歡園藝或修習生物學的讀者。即使你從未想過植物的行為動機,這本書也能帶給你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我們賴以生存的綠色夥伴。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啟發我們要善用自身優勢,發揮獨特的創造力(C – Create),來吸引客戶和合作夥伴。就像植物利用甜美的果實吸引動物散播種子,企業也要找出自己的「甜蜜點」,讓客戶心甘情願地為我們宣傳。此外,書中提到大麻如何影響人類神經系統的機制,更讓我聯想到如何透過自動化(A – Automate)和優化流程,來增強(E – Enhance)企業的運作效率。《慾望植物園》這本書看似與商業無關,但其實處處蘊含了大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活學活用。

《Clear Thinking》

一句話總結:

《Clear Thinking》是一本指引你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刻,運用四個步驟找到最佳前進方向,並將之應用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上,藉此做出更明智決策的書。

作者介紹:

Shane Parrish 花了數十年時間鑽研如何明智思考,他曾為國家安全機構工作,撰寫享譽全球的 Farnam Street 部落格,也是一位成功的投資者。在他的全球暢銷書《Clear Thinking》中,Shane 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闡述了他所知道的關於培養人生最關鍵技能的一切精華。

重點啟發:

1. 克服思考中的四大不良預設反應

我們常在面對抉擇時,不自覺地受到情緒、自我、社交和慣性這四種預設反應影響,進而做出不理想的決定。單憑意志力很難對抗這些預設反應,必須刻意營造一個環境,讓理想的行為成為預設選項,Shane 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實用的策略,值得一一學習!

2. 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並做出更好決策的四大關鍵

要能戰勝預設反應、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並做出更好的決策,我們必須培養四種關鍵優勢:自我責任、自我認知、自我控制和自信。這四種能力就像是一座大廈的四根支柱,缺一不可,Shane 在書中詳細解釋了如何逐步建立這四大關鍵優勢,讓我獲益良多。

3. 從錯誤中學習的四步驟法

即使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還是難免會犯錯,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從中記取教訓。Shane 指出,最嚴重的錯誤往往不是最初的那個錯誤,而是事後試圖掩蓋錯誤、逃避責任所犯的錯。如果想要從錯誤中獲得最大收穫,不妨運用 Shane 的四步驟法:承擔責任、汲取教訓、下定決心做得更好,以及盡最大努力彌補過錯造成的傷害。

個人評價:

我覺得《Clear Thinking》是一本寶典,Shane 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娓娓道來了他多年來在生活和工作中學到的種種智慧結晶。全書論述清晰有力、引經據典,舉例生動貼切,每一章節都讓我獲益良多、醍醐灌頂。我已經開始運用書中的方法檢視自己的思考和決策模式,期許自己能夠不斷精進,成為一個思慮更周全、判斷更精準的人。

特別推薦《Clear Thinking》給誰:

我特別想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渴望精進思考能力、做出更明智決策的人。不論你是學生、上班族、企業主管、家庭主婦,或是任何想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的人,相信這本書都能帶給你許多啟發和助益。尤其是處在人生十字路口、感到徬徨無助的人,更應該好好閱讀這本書,定能找到指引方向的明燈!

Ed的話:

《Clear Thinking》一書中所提及的明智思考策略,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可說是不謀而合。正如企業必須審慎規劃長期發展策略,個人也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謹慎擘劃藍圖。Shane 所傳授的各種思考技巧和决策框架,正是規劃人生藍圖不可或缺的利器。唯有時時以如此高瞻遠矚、深思熟慮的視角檢視自我,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最明智的抉擇,帶領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3-14-657x1024.jpeg

一句話總結: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將幫助你退一步看教養的全局,專注在與孩子培養緊密的關係,讓他們在情感和心理上都能健康成長。

作者介紹:

Philippa Perry: 'ADHD is now fashionable. Social contagion drives this'

菲利帕·派瑞(Philippa Perry)是一位英國心理治療師和作家,她的著作專注於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

她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和《如何保持長久關係》等。菲利帕經常在英國各大媒體上分享她的專業見解,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心理學專家。

重點啟發:

1. 童年經歷影響教養反應

我們對教養情境的反應,與自己的成長經驗息息相關。童年的負面經歷會在我們成為父母後浮現,影響教養判斷。因此,我們要審視過去、區分好壞經驗和以同理心看待自己的反應,才能成為更有同情心的父母。這些經驗也影響我們如何向孩子介紹圖書、繪本和漫畫等閱讀材料。透過閱讀不同形式的書,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並應對孩子的需求。

2. 接納孩子所有的情緒

當孩子因為吃不到冰淇淋而發脾氣時,雖然在大人眼中很不合理,但對孩子而言,那份情緒是真實的。與其斥責或忽視,不如設身處地去理解。告訴孩子:「你因為吃不到冰淇淋而難過,對嗎?」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比什麼都重要。

這種理解可以從孩子喜歡的故事裡汲取靈感,無論是英國的經典小說還是法國的繪本,都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孩子的情感問題。

3. 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以「用心觀察」的方式聆聽小孩,真正去理解他們的想法;避免過度使用手機,忽略了小孩的需求;要鼓勵孩子去玩耍,培養好奇心和學習力。這些舉動都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健康。你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科學書籍或立體書,這些書不僅能夠啟發他們的好奇心,還能夠增進他們的知識。孩子們在閱讀這些書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從而促進健康。

此外,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興趣的電子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電子書的多樣性和便捷性使得孩子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這對他們的教育和成長大有裨益。你可以在amazon上找到各類兒童書籍,這些書籍涵蓋了從經典作品到新書的各種題材,能夠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在這些書籍的幫助下,孩子們可以通過閱讀來理解更廣闊的世界,從地球的另一端到美國、法國等國家的文化,都能在書中一一展現。孩子們的健康也會在這些豐富的閱讀體驗中得到提升。作為父母,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個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提供了簡單卻有力的教養建議,完全切中我身為父母的需求和煩惱。書中沒有艱澀的理論或制式的規則,而是教導我們如何以同理心看待孩子和自己,並給予實用的方法來增進親子關係。這些觀點讓我獲益良多,也啟發我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作為一名讀者,我認為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實用,尤其是對於那些希望了解更多心理學和社會學基礎知識的人來說。本書的寫作風格也很親切,讓人感覺像是在和一位知心朋友交流。

特別推薦《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父母、準父母,以及從事兒童相關工作的人。不論你是初為人父母,還是已經有了一些教養經驗,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全新的視角和啟發。透過書中的建議,你將能夠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連結,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對於那些喜歡閱讀圖書和繪本的家長來說,這本書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書中的故事和案例不僅僅是理論,更是實際應用的方法,能夠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應對各種教養問題。

此外,這本書在amazon上也有很高的評價,並且曾經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這些成就足以證明它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這本書的作者以其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知識為基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親子關係。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或心理學專家,這本書也能為你提供很多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書中的圖片和插圖也非常生動,讓閱讀過程更加有趣。

總之,《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不僅適合父母閱讀,也適合所有關心兒童成長的人士。希望這本書能像我一樣,成為你的教養指南,帶給你和你的孩子更多幸福和快樂。

Ed的話:

這本書提到的教養觀念,其實也能應用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上,特別是在「創建」(Create)方面。就像我們要以同理心對待孩子的情緒一樣,身為主管,我們也要學會站在員工的立場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營造一個安全、信任的環境,讓團隊能夠勇於表達、創新突破。

此外,書裡強調父母要專注用心聆聽,而非只顧著回應,這點在職場溝通上也十分重要。唯有真正去傾聽和理解他人,我們才能有效合作,激盪出更多火花。

總而言之,這本教養書帶給我們的啟示,不僅止於家庭生活,更能延伸到工作和自我成長的各個面向。

相關主題的書籍推薦:

How to Stay Sane - PChome 24h購物

對於想深入了解教養心理學的讀者,推薦閱讀丹尼爾·J·西格爾(Daniel J. Siegel)的《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和菲利帕·派瑞(本書作者)另一個作品《如何維持情緒健康》。

《選擇自己》Choose Yourself

一句話總結:

《選擇自己》是一本號召大家放棄傳統職涯道路,掌握自己人生,培養好習慣,創造自己事業,勇敢選擇自己的書!

作者介紹:

James Altucher是一位才華洋溢的作家和企業家。他原本在2013年自行出版了《選擇自己》這本書,為如何善用這本書立下完美典範。起初,這本書只能透過比特幣購買。後來,他在亞馬遜上出版,並承諾任何人只要寄來收據和一張自己閱讀此書的照片,就可以退款或捐款。

重點啟發:

1. 告別美國夢的幻滅

美國夢的泡沫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驟然破滅。如今,幾乎所有事物都能外包或被科技取代,導致成千上萬的大學畢業生失業或薪資過低。面對如此巨變,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2. 成為掌控夢想的唯一主宰

你必須讓自己成為掌控夢想的唯一主宰。如果你渴望財務自由,就要控制自己的收入;如果你想自由運用時間,就要掌握自己的時間。只要你選擇與恐懼共處,而非勇敢行動,就等於將選擇的權力交給了他人。

3. 每天實踐1%的進步

James建議我們透過每天在四個領域實踐,來達到選擇自己的目標。這四個領域分別是:身體、情感、心智和靈性。他努力在這些方面每天進步1%。日常實踐還包括只與自己喜愛的人相處,擺脫toxic的人際關係,以及練習感恩,活在當下。

個人評價:

《選擇自己》是一本寫作風格輕鬆隨興,讀來引人入勝的書。透過作者的親身故事,讀者可以快速吸收精華內容。七年前,我便開始透過寫日記,每晚寫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如今回首,這個習慣已然改變了我的人生。選擇自己,從日常實踐開始!

特別推薦《選擇自己》給以下讀者:

– 課餘時間喜歡學習HTML,卻擔心會影響英文作業的國中生。

– 明知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卻不知該從何改變的上班族。

– 任何覺得自己無法掌控夢想的人。

Ed的話:

《選擇自己》一書與SCALE法則中的Leverage(充分利用)概念不謀而合。作者提倡要透過創造產品、接案、經營部落格賺取被動收入、寫書、開課、舉辦講座等方式,來掌控自己的收入和時間,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和資源。這樣的觀點為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帶來了嶄新視角。無論你是創業新手還是遊戲老手,這本書都值得一讀再讀!

《這本書》The Book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是一場精神探索之旅,挑戰了許多廣泛流傳卻常被誤導的信念,帶領讀者重新審視人性的本質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定位。

作者介紹:

艾倫.瓦茨(Alan Watts)是一位哲學家、作家和演說家,他以融合東方與西方哲學思想而聞名,尤其專注於禪學、道家和印度教的教義。《這本書》是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自1966年首次出版以來,已經啟發了無數讀者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重點啟發:

你我本為一體

《這本書》首先指出,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獨立於世界之外的個體,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覺。書中點明,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宇宙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大地孕育了森林、創造了海浪,人類也是大自然的產物。一旦我們看穿了身體帶來的分離幻象,就能意識到我們真正的本質是與萬物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

因果律的迷思

另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認識世界,如晝與夜、黑與白等。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我們傾向於相信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關係。但瓦茨認為,因果律不過是一種幻象。書中以一隻貓經過柵欄上的小洞為喻:如果你從未見過貓,透過小洞看到貓頭出現,接著是身體、尾巴,你可能會斷定身體是頭部出現的「結果」,尾巴則是身體出現的「結果」。但只要跳脫小洞的框限,你就會發現頭、身體、尾巴根本是同一隻貓的不同部位!

死亡不是終點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往往被視為生命的終結,帶有恐懼和負面的意味。瓦茨指出,這與基督教的教義有關,因為在基督教的觀念裡,死後將面臨最後審判,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然而,書中提到許多其他傳統並不把死亡視為可怕的事,反而將之視為一個通往靈性成長新境界的機會。希臘哲學家葛吉夫就曾說過:「在生命中不斷意識到死亡的必然性,能夠消除我們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仇恨他人的傾向。」

個人評價:

《這本書》雖然寫於1966年,但所探討的議題是亙古不變的,例如人類存在的意義、生命的目的等。瓦茨試圖回答這些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困擾著我們的問題,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智慧結晶。跳脫自我中心的侷限、直視死亡的必然、體認萬物一體的道理,瓦茨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啟發我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生命。

特別推薦《這本書》給誰:

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以下幾種人:在虔誠的基督教家庭長大但渴望拓展視野的年輕人、事業有成且生活美滿卻陷入存在危機的中年人和任何正在尋求靈性指引和啟發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所傳達的人生智慧與SCALE架構中的幾個面向不謀而合。它提醒我們要跳脫習以為常的思維框架,用嶄新的視角看待世界,這正是創新(Create)的精神。此外,書中強調萬物互相連結、彼此依存,啟發我們在制定策略(Strategize)時,要考量整體的利益,而非只顧自身得失。瓦茨對生死的洞見也值得企業經營者借鑑,唯有直面、接納生命的無常,才能放下執著,全然投入當下,把握每個增強企業實力的機會(Enhance)。總而言之,這本書字字珠璣,是一部啟發心智、陶冶性情的佳作。

《錯誤之書:改變你一生的9個秘密》The Book of Mistakes

一句話總結:

《錯誤之書》跟隨年輕人大衛的冒險之旅,他在人生的低谷時期,遇見一位智者,教導他應該避免的九大錯誤,以及如何獲得成功和一系列寶貴的人生課題,可以為任何人省下多年的歲月。

作者介紹:

《錯誤之書》是由暢銷書作家、企業家和慈善家斯奇普·普理查德(Skip Prichard)所著,他是一位備受尊崇的領導力專家,曾為無數企業和個人提供建議,協助他們實現目標並取得成功。這本書是普里查德多年智慧的結晶,旨在幫助讀者避免人生的重大錯誤,活出更有意義和成就的人生。

重點啟發:

別讓藉口扼殺你的夢想

很多人總是為自己找藉口,認為缺乏金錢、時間或才能,才無法追尋夢想。但真正的成功者不會被這些藉口所束縛,他們明白成功需要每天做出正確選擇,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與其說「要是我有⋯⋯」,不如問自己「我能為夢想做些什麼?」,然後採取行動。

走出舒適圈,結交正向的朋友

想要成功,就必須走出舒適圈,接受挑戰。但身邊若都是些甘於平庸、抱持負面想法的人,很容易被同化而止步不前。因此,要謹慎選擇朋友,多結交那些積極上進、支持你夢想的人。同時,也要勇於犯錯,從錯誤中學習成長,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放棄。

珍惜時間,活出與眾不同的自己

成功的人懂得把握當下,好好運用有限的時間。與其苦苦等待完美時機,不如現在就採取行動,往夢想邁進。同時也不要刻意迎合他人眼光,而是勇敢做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堅信自己的理念,終會開創出一片天。

個人評價:

這本書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傳遞了許多深刻的人生智慧。作者提醒我們要避免陷入錯誤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例如:找藉口、拖延、放棄等,同時也啟發我們要勇於追夢、接受挑戰、珍惜時間。讀完這本書,我獲得了不少啟發,也更有勇氣去實踐自己的理想。

特別推薦《錯誤之書》給誰:

– 正處於人生低潮、迷惘的年輕人

– 渴望突破現狀、尋找人生方向的中年人

– 想要活出精彩豐盛人生的所有讀者

Ed的話:

這本書所傳遞的許多觀念,都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密切相關,例如:走出舒適圈、擁抱改變,就是SCALE中的E,不斷精進、增強自我。而珍惜時間、把握當下,則呼應了L,要懂得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此外,書中也鼓勵我們要勇於做自己、堅持理念,這與創新創業的精神不謀而合。總之,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啟發的好書,值得一讀再讀。

《Come As You Are》

一句話總結:

《Come As You Are》是一本顛覆你對性愛認知的書,作者 Emily Nagoski 透過科學研究和真實案例,帶領讀者探索女性性慾的奧秘,學習如何擁抱自己獨特的性慾特質,打破性愛迷思的枷鎖,享受美好的性生活。

作者介紹:

Emily Nagoski 是一位著名的性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擁有印第安那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學位。她致力於透過科學研究和教育,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性慾,擺脫性愛迷思和羞恥感,建立健康的性關係。她的著作《Come As You Are》被譽為性愛教育領域的重要著作,幫助無數女性找到性愛的自信和快樂。

重點啟發:

1. 擁抱獨特的性慾特質

每個人的性慾特質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指紋一樣。有些人的性慾像法拉利,輕輕一踩油門就能飆速前進;有些人的性慾則像吉普車,需要較長的預熱時間和完美的情境才能啟動。了解並接納自己獨特的性慾特質,是享受美好性生活的第一步。

2. 提防性慾煞車

每個人都有性慾的油門和煞車,刺激會踩下油門,但許多事物也可能意外踩下煞車,像是某個聲音、氣味,或是腦中突然冒出的念頭。對性興奮需要較長時間,或只在完美情境下才有性慾的女性,性慾煞車通常較為敏感,在性愛上也會遇到更多困難。學會辨識自己的性慾煞車,避開那些會踩煞車的干擾因素,才能讓性慾順暢前行。

3. 遠離有毒的媒體內容

媒體常常以不實、欺騙的方式呈現女性的身體,讓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卑,覺得在床上能力不足。它們也傳達錯誤的性愛觀念,讓女性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擺脫媒體毒害的第一步,就是仔細挑選接觸的媒體內容,拋開那些荼毒身心的雜誌和廣告,專注在欣賞和愛惜自己的美。科學研究發現,欣賞自己的身體能全面改善性生活品質,從性興奮到性高潮,甚至能減少性交時的疼痛。

個人評價:

讀完《Come As You Are》後,我才驚覺自己以前對性愛存在諸多迷思和誤解。這本書用科學的角度,揭開了女性性慾的神秘面紗,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性慾特質,學會擁抱和愛惜自己的身體。作者以幽默風趣的筆觸和大量的真實案例,讓原本艱澀的性愛知識變得淺顯易懂,讀來引人入勝,常讓我有醍醐灌頂之感。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性愛指南,更是一部啟發女性自我認識和自我接納的佳作。

特別推薦《Come As You Are》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渴望提升性福感、卻常常在性愛中感到挫折和羞恥的女性。無論妳是性愛新手,還是已有多年性愛經驗,這本書都能給妳全新的視角和啟發,讓妳重拾性愛的自信和快樂。我也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了解另一半需求、改善性生活品質的伴侶。透過這本書,你們能建立更多共感和理解,攜手探索彼此的身心,共創美好的親密關係。

Ed有話説:

《Come As You Are》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每個企業都有獨特的市場定位和競爭優勢,就像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慾特質一樣。企業要深入了解自己的特質和優勢,擬定最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才能在市場中突圍而出。同時,企業也要警惕那些可能踩下煞車的風險因素,像是錯誤的商業決策或有毒的企業文化,才能讓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

總而言之,《Come As You Are》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性愛教育著作,以科學和同理心的角度,啟發讀者探索自己的性慾,打破性愛迷思,創造美好的親密關係。但這本書的精髓不只侷限於兩性領域,它所傳達的自我認識、接納差異、擺脫有毒影響的智慧,也能運用在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面向。唯有擁抱真實的自己,活出自己的特質,我們才能在性愛、事業和人生的道路上,綻放最燦爛的異彩。

《切爾諾貝爾核災》Chernobyl:The History of Nuclear Catastrophe

一句話總結:

《切爾諾貝爾核災》這本書深入探討了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發生前後的細節,教會我們許多精采而重要的歷史、科學和領導力課題。

作者介紹:

塞爾希.普洛基(Serhii Plokhy)是一位烏克蘭裔美國歷史學家,現任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所所長。他著有多本關於蘇聯和東歐歷史的著作,包括獲普利策獎提名的《最後的帝國:蘇聯的最後日子》。在《切爾諾貝爾核災》一書中,普洛基運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採訪,為讀者呈現了這場災難的來龍去脈。

重點啟發:

1. 安全測試成為災難的導火線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一項安全測試,目的是檢驗在電廠斷電的情況下,反應爐是否能夠安全地自主供電,直到備用發電機啟動。然而,這項測試卻意外地引發了反應爐的爆炸。

2. 驕傲自大的領導、不稱職的員工和反應爐設計缺陷共同導致了爆炸

在測試過程中,副總工程師迪亞特洛夫對員工的疑問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地推動測試進行,即使反應爐出現了危險的徵兆。此外,電廠使用的RBMK型反應爐存在嚴重的設計缺陷,控制棒的石墨尖端反而會增加反應活性。種種因素疊加,最終導致了反應爐的爆炸。

3. 災後官方反應遲緩,導致更多人喪生

電廠領導層起初拒絕承認反應爐爆炸的嚴重性,向上級報告的輻射量嚴重失實。救援人員缺乏足夠的防護裝備,許多人因此罹患了急性輻射綜合症。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洩到大氣中,影響了無數人的健康。

個人評價:

《切爾諾貝爾核災》是一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書。作者不僅詳細講述了事故的經過,更深入分析了事故背後的人為因素和制度問題。這場災難警示我們,在面對巨大的風險時,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和謙遜,決不能掉以輕心。同時,我們也要建立健全的應急機制,以便在危機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

特別推薦《切爾諾貝爾核災》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核能安全感興趣的人,包括核電廠的工作人員、能源領域的決策者、以及普通的公民。這本書生動地展現了一場核事故的可怕後果,提醒我們時刻保持警惕,防患於未然。

Ed有話説:

從《切爾諾貝爾核災》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汲取許多寶貴的經驗教訓,運用到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Strategize),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周密的應對預案。同時,我們也要營造一個鼓勵員工提出疑問、勇於挑戰權威的企業文化(Enhance)。只有虛心聽取不同聲音,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我們才能不斷進步,避免重蹈覆轍。《切爾諾貝爾核災》這場慘痛的教訓值得我們每個人終生銘記。

《Chatter》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將幫助你理解經常佔據你心智的內心雜音,教你如何平息負面思緒、停止過度思考、減少焦慮,並培養有益的習慣來持續緩解負面情緒。

作者介紹:

Ethan Kross是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他專門研究人類如何透過語言影響思想和情感。Kross教授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自然》等頂尖期刊上,並獲得了眾多獎項的肯定。他的研究涉及心理健康、自我控制、決策等多個領域,在學術界享有盛譽。

重點啟發:

1. 保持頭腦清晰,提升認知表現

我們的大腦一次只能處理3到5個資訊。為了保持最佳狀態,我們需要給大腦足夠的空間來接收和處理訊息。過度的內心雜音會佔用寶貴的認知資源,影響我們的表現。學會控制思緒,保持頭腦清晰,對提升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2. 跳脫當下,從更高的視角看問題

面對艱難的處境時,我們常常會高估問題的嚴重程度。此時不妨跳脫當下,從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就像人類歷史上曾多次經歷大流行,最終都恢復了正常生活。換個角度思考,避免鑽牛角尖,有助於緩解壓力,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3. 尋求多方意見,獲得不同視角

傾訴情感固然重要,但光是獲得共情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理性客觀的建議。向多位值得信賴的人尋求意見,汲取不同視角,更有助於我們走出困境。就像企業組建顧問團隊,集思廣益,做出最佳決策。善用身邊的資源,必能獲得突破性的啟發。

個人評價:

讀完《Chatter》後,我深感作者提出的觀點非常精闢獨到。內心雜音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品質。這本書不僅揭示了問題的本質,還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應對之道。尤其是跳脫當下、尋求他人意見等建議,給了我全新的視角。我相信這本書能幫助許多飽受負面思緒折磨的人走出陰霾,重拾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特別推薦《Chatter》給誰: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渴望提升心智力量、擺脫負面情緒困擾的人。無論你是焦慮的家長、壓力山大的管理者、還是心事重重的年輕人,相信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啟發和幫助。只要用心體會書中的智慧,並付諸行動,你就能開啟通往內心平靜之路。

Ed有話説:

《Chatter》這本書的核心理念與SCALE法則中的E-增強(Enhance)不謀而合。面對內心雜音帶來的種種困擾,我們要學會增強自我,提升心智力量。就像企業要不斷自我革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我們也要持續優化自己的思維模式,以積極正向的心態去迎接人生的種種挑戰。唯有不斷突破自我的局限,才能在逆境中成長,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希望這本書能啟發更多人走上自我增強之路,成就更優秀的自己。

《追尋尖叫聲》Chasing The Screaming

一句話總結:

《追尋尖叫聲》這本書深入剖析了毒品戰爭的失敗歷史,以令人驚訝的統計數據說明問題所在,並提出我們可以用全新的角度來看待成癮、戒毒和毒品法規。

作者介紹:

約翰・哈里(Johann Hari)是一位英國記者和作家,以其深入調查報導和引人入勝的寫作風格聞名。他曾獲得英國《獨立報》的年度記者獎,並多次入圍其他重要的新聞獎項。《追尋尖叫聲》是他的第二本書,這本書讓他花了三年時間,走遍了三萬英里的旅程,只為尋找毒品戰爭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重點啟發:

1.毒品戰爭的起源與偏見

在二十世紀初,現在被視為非法的毒品其實被廣泛使用和販售,甚至在百貨公司裡都能買到。直到1914年,美國開始禁止毒品販售,毒品戰爭才正式展開。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社會也處於急遽工業化的變革中。人們對這個急速變化的世界感到焦慮不安,而禁毒就成了他們試圖控制局勢的一種方式,卻忽略了階級緊張等更隱晦的問題。禁毒的主要倡導者哈利・安斯林格更是將毒品問題完全歸咎於黑人,借此招募大眾對少數族裔的偏見和恐懼,來支持打擊毒品的行動。

2.禁毒政策造成的惡性循環

禁毒政策的推行者原本以為,將毒品定為非法就能讓它慢慢從街頭消失。但事實證明,僅僅將某樣東西定為非法,並不能讓它消失,人們反而會想盡辦法從非法管道獲得。對於毒品成癮者來說,成癮的驅使力會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去尋找毒品。禁毒的最大後果,就是創造出掌控非法毒品流通的龐大犯罪網絡。毒販抬高了毒品價格,迫使成癮者為了負擔毒癮而鋌而走險,淪為偷竊和賣淫。我們印象中那些整天為了毒癮而偷搶拐騙的「癮君子」,其實就是毒品戰爭的產物。

3.成癮不只是藥物作用的結果

我們總以為吸食毒品就會上癮,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許多人動過手術後,都曾服用過醫生開的鴉片類止痛藥,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成癮。如果只是持續使用藥物就會上癮,那醫院豈不是要多出一堆手術後的癮君子?加拿大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大量使用過鴉片類藥物的病患,並不比一般人更容易成癮。哈里認為,成癮其實是潛在成癮物質和容易成癮的個人特質共同作用的結果。而許多人的成癮傾向似乎源自於童年創傷。因此哈里主張,是時候該除罪化毒品持有了。這不僅能減輕成癮污名,也能讓成癮者誠實面對問題,進而尋求戒毒的幫助。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體認到毒品戰爭的種種悲劇。過去我對毒品問題的看法,很大一部分來自主流論述的誤導。原來,我們對毒品和成癮的許多既定印象,可能只是毒品戰爭的副產品。打擊毒品的初衷也許帶有對少數族裔的偏見,而非單純為了幫助成癮者。禁毒政策非但沒能根絕毒品,反而造就了黑幫犯罪和暴力猖獗。而成癮的成因遠比想像中複雜,並非只是吸毒造成的必然結果。這些發現顛覆了我對毒品議題的想像,讓我重新審視過往對成癮者的負面想像,也讓我更支持除罪化的倡議。

特別推薦《追尋尖叫聲》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要真正為弱勢族群和成癮者發聲的立法者;有家人朋友正受毒癮所苦的人;以及任何好奇想了解,為什麼直到今日毒品問題仍如此棘手的讀者。這本書以翔實的調查和犀利的筆觸,揭露了百年毒品戰爭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絕對值得一讀。

Ed有話説:

從《追尋尖叫聲》一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如何用創新的思維,來重新檢視既有的問題和政策。就像作者挑戰了長期以來主導毒品政策的迷思,企業和個人也應該學會跳脫舊有框架,從不同視角省思習以為常的做法。唯有突破成規,才能激盪出創新的火花(C – 創建, Create)。正如書中倡議要以同理和關懷的心,取代懲罰和汙名的思維來對待成癮者;企業文化也應該擁抱差異,以開放和欣賞的態度看待每個獨特的個體,方能凝聚向心力,激發員工潛能(E – 增強, Enhance)。《追尋尖叫聲》以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喚起我們對他者苦難的關注,提醒我們要以人性為本,方能創造出真正永續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