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Contagiou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生動活潑地闡述了為什麼某些點子和產品能比其他的更廣為流傳,透過分享商業界、社會運動和媒體界的精采故事,讓讀者能一窺其中的奧妙。

作者介紹:

關於作者Jonah Berger,他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營銷學教授,研究社會影響力、消費者行為和病毒式行銷已有15年之久。他的研究成果經常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引用,是行銷領域的權威。

重點啟發:

創意比預算更重要

Berger指出,廣告預算並非決定行銷成效的關鍵,反而是創意才是致勝的關鍵。許多沒什麼預算的小品牌,只要點子夠獨特有創意,一樣能創造話題、掀起討論熱潮。就像是當年紅遍全球的「ALS冰桶挑戰」,靠的就是創意和參與感,而不是花大錢打廣告。

觸發記憶很重要

要讓人願意分享一個概念,首先要讓人記得它。Berger舉了個例子,說星期三時人們會比較常搜尋和分享一隻駱駝問「猜猜今天是什麼日子?」的廣告影片。為什麼?因為影片中暗示了「駱駝日」(hump day)就是星期三。這種定期出現的觸發點,能不斷提醒人們去回想相關的事物。

懂得說故事才是王道

人類天生愛聽故事。Berger分析,最令人難忘的故事,通常都巧妙地藏了重要的訊息在字裡行間。例如《諾亞方舟》的故事,弦外之音是「神會保護善良的人」。但這個道理從沒直接說明,而是藉由故事傳達。當人專注在情節時,這些隱藏的訊息就會悄悄滲入腦海中。因此行銷人必須學會「說故事」,讓產品和理念深植人心。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Berger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揭示了病毒式行銷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書中也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技巧,不論是企業主、行銷人或是想提升個人影響力的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我自己最大的收穫是,病毒式行銷不能只靠運氣,而是需要策略 (Strategize) 和創意 (Create)。唯有用心規畫出讓人眼睛一亮的點子,才能觸動人心、創造話題。

特別推薦《Contagious》給哪些人:

1.沒有大預算做行銷,需要靠獨特的創意脫穎而出的中小企業主

2. 行銷從業人員,書中系統性地歸納出病毒式行銷的要素,有助於日後發想點子

3. 以及那些想提升個人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網紅或KOL,不妨參考看看書中的案例

Ed的話:

最後我想說,病毒式行銷看似不可捉摸,但其實背後有跡可循。只要能掌握觸發記憶、引發情緒、提供社交資本等關鍵,再加上獨特的創意包裝,任何人都有機會創造出超乎想像的擴散效應。願這本書能帶給大家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啟發出更多精采的行銷策略。

《有意識地分手》Conscious Uncoupling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透過教導我們正確的分手方式,以及為什麼在與曾經相愛的人分開後,生活仍然可以很美好,來改善我們的愛情生活。

作者介紹:

凱瑟琳・伍德沃德・湯瑪斯(Katherine Woodward Thomas)是一位婚姻與家庭治療師,她創造了「有意識地分手」這個概念,幫助無數夫妻接受分手的事實,並找到圓滿的結局。這本《有意識地分手:五個步驟,快樂地繼續生活下去》一書中,湯瑪斯教導我們如何優雅地結束一段失衡的關係,並順利地邁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重點啟發:

1. 放下分手的羞恥感

社會大眾總認為,結婚才是人生成功的指標。但如果說結合代表成功,那麼分離就等同於失敗了。在承受分手之苦的同時,還要背負社會的恥辱,無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在這個時代,「至死不渝」的諾言對許多現代夫妻而言,其實並不切實際。真正令人羞恥的,是為了那些過時的觀念,而放棄追求快樂人生的權利。

2. 以慷慨、尊重、仁慈的態度分手

有意識地分手的關鍵,在於分手的過程中秉持慷慨、尊重、仁慈的態度。就像播種一樣,你對他人的所作所為,終將在自己的生命中開花結果。如果你存著傷害或懲罰對方的心態,只會在內心深處種下苦毒的種子。反之,若能以寬恕和善意待人,便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收穫同樣的祝福。

3. 五個步驟,有意識地分手

作者提出五個步驟,幫助我們順利地分手:

(1)獲得情感自由:放下負面情緒,學會照顧和憐憫自己。

(2)重新掌控人生:停止執著或指責對方,為自己的問題負起責任。

(3)打破模式,療癒心靈:反思過往經歷對核心敘事的影響。

(4)化愛為力:以慷慨和善意的選擇,將過去的紛爭昇華為愛。

(5)展開嶄新的「快樂人生」:在彼此療癒之後,建立一段圓滿的柏拉圖式友誼。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有意識地分手》一書點出分手的隱藏效益,並提供具體可行的步驟。每當結束一段不健康的感情時,我也曾感受到書中所描述的那種解脫感。如果你正身處一段亟需結束的艱難關係,不妨好好讀一讀這本書,一定能有所啟發。

特別推薦《有意識地分手》給哪些人:

想要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正遭受虐待亟需脫身的年輕人、無法忘懷前任而停滯不前的中年人、以及任何剛分手而一時難以釋懷的人。

Ed有話説: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有意識地分手》一書不啻是一帖良方。很多時候,我們對某項策略或做法習以為常,卻沒有意識到它們可能已經過時而不合時宜了。這時候,公司就需要「有意識地分手」,從舊有的思維和作法中抽身而出,騰出心力去創建新的藍圖。唯有如此,才能突破現狀,讓企業獲得新生與成長。對於個人而言亦然,勇於告別過去的傷痛和錯誤,才能走向更開闊的未來。正所謂「不破不立」,有時一次「有意識的分手」,反而是通往幸福快樂的必經之路。

《廣告人的告白》Confession of An Advertising Man

一句話總結:

《廣告人的告白》是 60 年代的行銷聖經,由「廣告之父」大衛·奧格威所著,旨在激勵廣告業界秉持誠實、努力和道德行為的理念。

作者介紹:

大衛·奧格威是著名的廣告人,被譽為「廣告之父」。他於 1948 年創立了奧美廣告公司,這是德國乃至全球最著名的廣告公司之一。奧格威對 60 年代的廣告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他提倡誠實、道德和勤奮的行銷理念。

重點啟發:

1. 誠信為本,只推銷自己相信的產品

奧格威認為,行銷人員應該秉持誠信,只推銷自己真正相信的產品。他說過一句名言:「顧客不是白痴,她是你的妻子。」他主張廣告要說實話,講事實,而不是編造虛假的內容。這意味著行銷人員必須百分之百支持自己推銷的產品,無論是肥皂、飲料還是航空公司,這樣才能寫出真實而不造假的廣告,讓自己的家人看了也放心。

2. 廣告旨在促銷,而非娛樂

儘管有些廣告非常有創意,令人感動或發笑,但如果這些廣告無法提升產品銷量,奧格威是不會採用的。廣告的定義就是用來促銷產品的,這一點雖然顯而易見,但在廣告公司投入大量創意和心力的過程中,卻很容易被遺忘。有時我看到一些廣告,雖然充滿創意,但卻完全忽略了產品本身。所以與其力求贏得繪畫比賽或普利策獎,不如直截了當地推銷產品。如果你的保濕霜能讓 35 歲以上的女性看起來更年輕,就直說「這款產品能讓 35 歲以上的女性看起來更年輕」。偉大的廣告就是這麼簡單。

3. 用事實、神秘感和科研成果打造優秀廣告

在這個愈發喧囂的世界,要打造出脫穎而出的獨特行銷活動愈發困難。奧格威採用了三管齊下的方法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1. 告訴人們事實,即使這些事實並不特別。2. 使用神秘而有趣的圖像。3. 將研究成果融入廣告中。雖然航空公司實施全面的安全措施是理所當然的,但當年奧格威為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做廣告時,卻將其作為一項優勢進行行銷,由於其他航空公司都沒有談及安全問題,這個策略非常奏效。此外,圖像是引發好奇心、吸引顧客駐足、引發思考的絕佳方式。一個神秘的新符號,再加上一個小提示讓人們去探索更多相關信息,往往比試圖在一張海報上解釋《飢餓遊戲》的整個前提要好得多。最後,如果科學研究表明,彩色照片的效果優於黑白照片,而照片整體上又遠優於繪畫,那麼為什麼要無視研究人員付出辛勤努力得出的結論呢?持續關注行銷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絕對是值得投入時間的。

個人評價:

《廣告人的告白》讓我感到自豪和充滿希望。為什麼?因為即便在那個不良的大眾媒體行銷剛剛開始興起的年代,已經有人在努力扭轉這一趨勢了。大衛·奧格威就是其中之一。我想不出還有什麼人能比他更適合學習廣告的基礎知識了。這本書非常適合行銷人員閱讀,對於那些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的人來說(即使只是出於個人興趣),也是一本好書。

特別推薦《廣告人的告白》給以下讀者:

在課餘時間花很多時間在 Instagram 上發布照片的大學生;剛剛在廣告公司找到第一份工作、擔任助理客戶經理的新鮮人;以及任何厭倦了拙劣廣告的人。

Ed有話説:

我認為《廣告人的告白》中「誠信為本,只推銷自己相信的產品」這一理念,與 SCALE 法則中的 E(Enhance,增強)概念不謀而合。一個真正優秀、有誠信的企業,應該專注於持續增強、提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品質,而不是依賴虛假廣告蒙騙消費者。唯有打造出真正值得推薦的優質產品,企業才能取得長久發展,贏得顧客的信任和支持。對個人而言也是如此,與其在社交媒體上偽裝自己,不如腳踏實地提升自身能力,做一個真誠、值得信賴的人,這樣才能在職場和生活中走得更遠。奧格威的行銷智慧啟發我們,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誠信永遠都是立身之本。

《單人公司》Company of One

一句話總結:

《單人公司》這本書教你如何打造一個小而美的公司,讓你擁有自由、收入和大把時間,而不必為管理員工、冗長會議和被迫成長的困擾所苦。

作者介紹:

保羅·賈維斯(Paul Jarvis)是一位資深的獨立創業者,擁有20年的創業經驗。他曾與史蒂夫·納什、沙奎爾·歐尼爾等頂級運動員,以及微軟、雅虎、賓士等知名企業合作。他深諳打造個人事業的訣竅,準備與有志於此的人分享寶貴建議。

重點啟發:

1. 小而美,限制規模

想要成為成功的獨立創業者,關鍵是保持小規模,刻意限制成長。就像一棵小樹苗,需要時間慢慢茁壯,才能適應有機的成長。不要急於追求無限擴張,反而要設定盈利上限,確保公司不會需要更多員工和時間。

2. 鎖定小眾,機會更大

與其試圖觸及所有人,不如專注服務特定族群。客群越小眾,你越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像星巴克一度迷失方向,最後還是回歸最初的願景,成為社區精品咖啡店。你的產品要避免大眾化,反而要針對性十足,吸引目標客戶。

3. 善用科技,快速獲利

現代科技如網路讓你能快速獲利,這應該是單人公司的首要目標。不必在初期就大舉投資時間金錢,那完全是不必要的。拒絕外部大量資金,才能擁有更多自主權。專注在初期盈利,讓自己和公司能夠前進。

個人評價:

《單人公司》是一本鼓舞人心又資訊豐富的書。保羅·賈維斯分享了許多經驗、案例和實用步驟,讓人感覺這是獨立創業的權威指南。這本書啟發我,打造個人事業不一定要走高壓、高風險的新創路線,而是可以從副業慢慢發展,做個小而美的個人公司。只要善用現代科技,鎖定利基市場,專注快速獲利,一個人也能實現財務自由、時間自由的夢想。

特別推薦《單人公司》給誰:

– 不想在一份無趣的工作裡耗上30年的20多歲的青年人

– 想把副業發展成個人事業的自由工作者

– 任何想擺脫朝九晚五,過自由工作生活的人

Ed的話:

《單人公司》這個概念與個人成長中的「L – 充分利用」不謀而合。書中提到要善用現代科技來快速獲利,這正是充分利用資源的體現。單人公司不需要龐大的團隊和資源,只要利用手邊的工具,聚焦一個利基市場,就能以最小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價值。這啟發我們思考,如何把手上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不要小看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每個人都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單人公司,實現自由與財富。

《普通的股票,不平凡的利潤》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一句話總結:

《普通的股票,不平凡的利潤》透過概述如何分析股票、理解市場、做出明智的投資和資金決策,並通過耐心對待股市並長期投入資金來從中獲利,為所有投資者鋪平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作者介紹:

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是一位傑出的投資大師,他在《普通的股票,不平凡的利潤》一書中分享了他數十年的投資經驗和智慧。費雪以其獨到的投資哲學和策略聞名,他強調長期投資、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以及選擇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費雪的投資理念不僅影響了當代眾多投資者,更啟發了股神巴菲特等傳奇人物。

重點啟發:

1. 投資前必須全面了解公司

想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首先要對投資標的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我們應該研究公司的業務概況、行業競爭力、主要客戶群以及財務管理等各個方面。透過「輿情調查法」,直接與公司利益相關者接觸,能夠獲得第一手資訊,從而更準確地評估公司的實力。此外,還要考察公司管理層的效率以及在研發上的投入,這些都是判斷企業是否具備長期發展潛力的關鍵。

2. 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才能獲利

投資的精髓在於「低買高賣」,也就是在股價低谷時買進,待股價上漲後再賣出,從而賺取價差收益。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投資者卻常常因為恐慌而在股價下跌時賣出,錯失了低價買入的良機;又或者在股價上漲時不顧風險追高,最終被套牢。作為一名長期投資者,我們要學會不隨市場情緒起舞,而是順應市場的非理性波動,在股價被低估時逢低買進,並在市場恐慌時保持冷靜,堅定持有優質股票,從而獲取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

3. 選擇成熟穩健的公司,追求長期利潤

投資股市有兩種思路:一種是追求短期交易利潤,頻繁買賣;另一種則是長期投資,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偉大的投資者無一例外都推崇後者,他們建議我們要選擇基本面穩健的成熟企業,長期持有其股票,而不是企圖通過短線操作去對抗市場的非理性波動。一家值得長期投資的好公司,應該具備以下特質:高利潤率、高員工滿意度、高客戶忠誠度,以及擁有專利和強大的分銷網路等護城河。這些因素決定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而不僅僅是當下的股價表現。

個人評價:

《普通的股票,不平凡的利潤》是一本價值投資的經典著作,書中的投資智慧和哲學思想歷久彌新,值得每一位投資者反覆研讀。作者費雪以其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投資實戰經驗,為讀者指明了通往財務自由的明路。本書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分析和挑選股票,更傳授了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心法:全面研究、耐心持有和順應市場。唯有真正掌握這些投資之道,才能在股市中立於不敗之地,獲取長期穩健的回報。

特別推薦《普通的股票,不平凡的利潤》給以下讀者:

– 剛入門的股市新手,想要系統學習投資知識;

– 有一定投資經驗但想要提升投資思維和策略的投資者;

– 渴望實現財務自由,通過長期投資創造穩定被動收入的上班族;

– 有意創業或經營企業,希望從投資大師的智慧中汲取商業洞見的創業者。

Ed的話:

費雪的投資哲學其實跟企業經營不謀而合。作為企業家,我們也要像長期投資者那樣,制定清晰的發展策略(Strategize),全面分析行業趨勢和市場機遇;要勇於創新(Create),研發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要善用科技(Automate),提高運營效率;要充分利用(Leverage)現有資源,實現低成本擴張;更要不斷增強(Enhance)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鞏固護城河。唯有掌握SCALE 原則,才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創造不平凡的利潤。

《常識》Common Sense

一句話總結:

《常識》是一本經典的美國歷史著作,它讓我們明白社會團結一致以建立公平的政府體系的重要性,以及這些理念如何為美國革命鋪平道路。

作者介紹:

《常識》的作者是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他是一位英裔美國政治活動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和革命家。潘恩以其激進和煽動性的寫作風格聞名,他的作品對美國獨立戰爭產生了重大影響。《常識》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於1776年1月發表,在美國廣為流傳,為美國獨立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重點啟發:

1. 社會和法律是人類共同努力的結果

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互相依賴、互相幫助。我們需要社會和法律來規範和引導我們的行為。就像一台複雜的機器,需要每個零件的協調運轉,人類社會也需要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沒有他人的幫助,我們就無法實現自己的潛力和價值。因此,我們必須共同努力,讓社會繁榮發展,而法律則是維繫社會穩定的重要工具。

2. 民選代表制優於君主制

君主制度下,國家的興衰繫於一人之手,人民無法參與決策,也無法制衡君主的權力。相比之下,民選代表制能夠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願,代表人民的利益。通過定期選舉,人民可以選出自己信任的代表,讓他們為自己發聲。頻繁的民意調查也能夠讓代表及時了解民意,回應人民的訴求。民主制度猶如一股清流,不斷洗滌政治的污垢,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3. 美國必須脫離英國的統治

正如一個孩子終會長大成人,美國也到了獨立自主的時候。英國以強權和武力統治美國,剝削美國人民,壓制他們的自由。美國人民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卻無法在英國議會中為自己辯護。這種專制統治猶如一座高牆,阻礙了美國的發展。美國人民必須挺身而出,打破枷鎖,建立一個自由、平等、民主的國家。這場革命之火終將點亮美國的未來,照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個人評價:

《常識》是一部不朽的傑作,它以簡潔有力的語言,闡述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潘恩的思想穿越時空,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這本書讓我更加堅定了追求自由和民主的信念,也讓我對美國革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潘恩的文字如利劍,直指專制的心臟;又如明燈,照亮前進的道路。這是一部值得反覆閱讀和思考的經典著作。

特別推薦《常識》給誰:

我特別推薦《常識》給那些熱愛自由、追求民主的人們。無論你是政治學專業的大學生,還是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中年人;無論你是對美國歷史感興趣的愛好者,還是渴望了解美國精神的外國友人,這本書都會給你帶來深刻的啟發和思考。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不朽的經典,汲取智慧和力量,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Ed有話説:

《常識》這本書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息息相關。潘恩提出的許多觀點,如團結協作、民主決策等,都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理念。一個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制定明智的戰略(Strategize),鼓勵創新(Create),提高效率(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不斷提升自我(Enhance)。這些原則對個人成長同樣適用。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協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常識》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立宣言。讓我們携手並進,為實現自由、平等、民主的理想而不懈奮鬥!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一句話總結: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這本書探討了關於神經可塑性的開創性研究,並分享了一些人們運用大腦適應和自我療癒的精彩故事,治癒了一些過去被認為無法治癒的疾病。

作者介紹:

作者諾曼・多伊奇(Norman Doidge)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分析學家,他的作品發表在許多期刊和雜誌上。在《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從大腦發揮自癒力的故事中發現神經可塑性》這本書中,他著手研究神經可塑性,包括來自頂尖科學家的研究以及改變人們生活的故事。他打破了許多關於大腦疾病無法治癒的觀念,展示了人類驚人的適應力。

重點啟發:

大腦的神奇魔力:揭開神秘面紗

我們的大腦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天賦,可以根據需要改變自己,透過「揭開面紗」等過程進行自我調整。就像書中提到的謝麗爾・席爾茨(Cheryl Schiltz)的故事,她因為大腦中負責平衡的部分受損,多年來飽受平衡問題的困擾。然而,神經可塑性先驅保羅・巴赫里塔(Paul Bach-y-Rita)發明了一種加速度計裝置,透過舌頭上的電極向席爾茨大腦中負責平衡的區域發送信號,刺激該區域。經過持續使用該裝置,它「揭開了面紗」,開啟了一條新的平衡通路,席爾茨奇蹟般地恢復了平衡能力。

想像力的力量:改變從心開始

僅僅是想像我們想要的事物,就可以在大腦和身體中產生物理變化,幻肢疼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失去肢體的人會感覺到似乎來自已不存在的肢體的疼痛,這曾被認為是心理問題,但現在已知是神經系統問題。

神經可塑性研究員拉馬錢德蘭(V. S. Ramachandran)創造了一個鏡像盒,向大腦顯示健康肢體的鏡像,讓大腦以為失去的肢體正在移動和響應輸入,從而消除幻肢疼痛。這個方法在一位摩托車事故失去手臂的患者身上奏效了。

此外,想像力還可以增強肌肉力量。一項研究讓一組人做手指收縮運動,而另一組人只是想像做這個動作。結果發現,僅僅是在心裡練習,就能在運動系統中產生與實際練習相同的物理變化。光是想像做某事,就能讓肌肉力量增加22%,而無需付諸實際行動。由此可見,想像力的力量不容小覷。

愛欲可塑:慾望隨經驗而變

我們的性慾和性取向也是可塑的,會隨著經驗而改變。控制性等本能行為的下丘腦是可塑的,這意味著我們的性傾向可以改變。

關鍵期學到的性和浪漫傾向會形成連結,並在我們的一生中持續影響著我們,但我們可以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學習和改變性偏好。觀看色情內容的人有時會揭示童年時期潛在的性偏好,隨著這種內在慾望的滿足而得到加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導致新的模式,甚至是新的性取向。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意識到我們的大腦是多麼不可思議。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們這些非神經科學家講解神經可塑性的奧妙。《改變是大腦的天性》這本書鼓舞人心,讓你意識到即使在成年後,你也可以改變和改善自己的大腦。書中的案例生動而鼓舞人心,展現了人類驚人的適應力和復原力。我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發,對大腦的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

特別推薦《改變是大腦的天性》給誰:

我會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對心理學著迷、正在考慮學習神經科學的年輕人,給想幫助中風後遺症困擾母親的中年人以及任何擁有一個大腦的人!這本書適合所有對大腦感興趣的讀者。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神經可塑性的概念與E-增強(Enhance)這一策略不謀而合。企業要增強競爭力,就要善於利用員工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了解神經可塑性,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提升員工的能力,幫助他們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開拓新的思路。同時,企業也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環境,讓員工敢於嘗試新事物,挖掘自己的潛力。正如書中所說,我們的大腦是可塑的,只要給予適當的刺激和鍛鍊,就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成果。這對於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啟示。

《安逸的無知》Comfortably Unaware

一句話總結:

《安逸的無知》是一本有深度的著作,揭示了我們的飲食選擇和畜牧業如何影響整個地球的福祉。

作者介紹:

理查德·奧本蘭德(Richard Oppenlander)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和環保主義者。他致力於提高人們對畜牧業對環境影響的認識。《安逸的無知》是他的代表作,這本書匯集了大量的研究資料,深入探討了畜牧業與全球暖化、野生動物破壞、污染等問題的關聯。

重點啟發:

1. 畜牧業是毀林的元凶

畜牧業需要大片土地,這些土地通常來自砍伐雨林。雨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每年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製造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然而,我們每年損失7800萬英畝的雨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畜牧業而犧牲的。這種速度遠遠超出了「永續」的範疇。

2. 減少吃肉,世界就不會有飢餓

如果人類在全球範圍內調整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消費比例,我們就可以用同樣的資源生產更多的食物,甚至可以用更少的資源養活世界上每一個人。美國餵養牲畜的穀物,足以養活8億人口。畜牧業消耗的水資源也遠超過人類直接使用的水資源。

3. 畜牧業污染嚴重

除了消耗大量資源,畜牧業還通過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和糞便污染環境。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而運輸業僅佔13%。更令人不安的是,畜牧業排放的甲烷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它使大氣層變暖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30倍。美國畜牧業每分鐘就排放超過500萬磅糞便,其中含有大量荷爾蒙、抗生素和殺蟲劑,最終污染地球的水系統,並通過食物鏈重新進入人體。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到不安,因為它揭示了我們日常飲食習慣的環境代價。作者的論述有理有據,讓人難以迴避畜牧業帶來的種種問題。書中的數據和案例發人深省,促使我反思自己的飲食選擇。這本書不僅喚醒了我的環保意識,更激勵我採取行動,以飲食改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特別推薦《安逸的無知》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關心環保、渴望改變的人。無論你是環保主義的擁躉,還是躊躇滿志的素食新手;無論你是想納入環境因素指導客戶的營養師,還是想了解素食風潮的普通讀者——這本書都將為你提供新的視角和有力的論據。

Ed有話説: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安逸的無知》對於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Strategize)具有重要啟示。隨著環保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綠色飲食。企業應順應這一趨勢,創新(Create)推出更多植物性產品,並利用自動化技術(Automate)提高生產效率,增強(Enhance)品牌形象。對於個人而言,這本書鼓勵我們充分利用(Leverage)飲食的力量,興利除弊,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共同智慧》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

一句話總結:

《共同智慧》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發掘自己獨特的思考特質,並根據自身的優勢和溝通方式,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智慧型態。

作者介紹:

Dawna Markova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作家,她致力於研究人類的認知和溝通方式。她的著作《共同智慧》深入探討了如何在現今混合了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時代中,透過與他人合作和交流,開拓自己的思維視野,創造個人成長的空間。

重點啟發:

1. 三種注意力模式,各有千秋

我們擁有三種不同的注意力模式:專注、分類和開放。專注模式適合達成特定目標;分類模式能幫助我們歸納資訊,形成最終觀點;開放模式則能激發創意。每種模式都有其優勢,關鍵在於因時制宜,靈活運用。

2. 瞭解自己,溝通更順暢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思維模式和觸發點。找出自己最佳的專注方式,並瞭解什麼樣的溝通工具最能幫助自己吸收資訊。在團隊中,可以嘗試不同的討論形式,並徵詢回饋,以找出最適合團隊的溝通方式。

3. 認知風格大不同,團隊合作有良方

人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各有不同的思考偏好。右腦偏好關係型思考和創新;左腦偏好事實數據和程序性思考。瞭解團隊成員的認知風格,有助於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提升團隊效率。營造學習環境,讓大家在擅長的領域精進,同時學習運用自己較為陌生的思考模式,能夠促進個人成長,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工作場所。

個人評價:

《共同智慧》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教導我們如何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心智優勢。透過瞭解自己和他人的認知風格,我們能夠更好地與同事溝通協作,提升工作效率。這本書不僅幫助我認識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也啟發我在團隊管理中運用不同的溝通策略,激發每個成員的潛力。

特別推薦《共同智慧》給: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需要與人合作的職場人士,無論是想要提升團隊士氣的主管,還是渴望在溝通中脫穎而出的業務人員。同時,對認知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也不容錯過,書中對人腦運作模式的深入剖析,絕對能夠帶來全新的視角和啟發。

Ed有話説:

《共同智慧》這本書所傳達的理念,與SCALE法則中的幾個面向不謀而合。它強調瞭解自己和他人的特質,並據此制定合作策略(Strategize),這是高效團隊的基石。此外,書中鼓勵我們打破思維定式,創造性地溝通(Create),並營造促進個人成長的良性環境(Enhance)。無論是對於企業經營,還是個人發展而言,這些概念都至關重要。唯有不斷自我革新,並與他人協同努力,我們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力,實現自我超越。

《貨櫃與航運》The Box

一句話總結:

《貨櫃與航運》這本書教給我們,一位企業家的動力和想像力如何透過貨櫃運輸影響世界經濟,改變全球貿易的面貌。

作者介紹:

馬克.萊文森(Marc Levison)是一位經濟學家和作家,他的著作《貨櫃與航運:搶船、搶港、搶貨櫃,你上船了嗎?貨櫃推動的全球貿易與現代經濟體系》(The Box: 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探討了貨櫃運輸如何徹底改變全球經濟。馬克曾任職於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也曾在華爾街從事投資銀行業務。他的寫作涵蓋了經濟、商業和歷史等主題,其作品常見於《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

重點啟發:

貨櫃運輸源自一位卡車業巨頭的創新構想

馬克.萊文森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卡車運輸大亨,他在面臨嚴格監管的困境時,提出了革命性的構想——將卡車拖車放到船隻上運輸,取代日益擁擠的沿海公路運輸路線。馬克的天才之處不在於發明貨櫃本身,而是將這個瘋狂的新概念引入航運業。

越戰期間的後勤混亂,成就了貨櫃運輸的重大突破

1965年冬天,當美國開始在越南集結大量軍隊時,整個國家只有一個深水港、一條鐵路線和支離破碎的公路系統,後勤補給陷入一片混亂。軍方向航運高管尋求幫助,馬克趁勢推動貨櫃船運輸,最終將金蘭灣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航運港口,配備電腦技術追蹤每個貨櫃,促進了美國與當時增長最快的日本經濟體之間的貨櫃運輸發展。

貨櫃運輸的影響擴及航運以外,改變了製造業和批發業

雖然貨櫃運輸的發展經歷一段時間,但它最終徹底改變了全球經濟。由於貨櫃無需倉儲且難以竊取,保險費率下降、貨物損壞減少,運輸價格也大幅下跌。隨著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貨櫃可在火車、卡車和船隻之間輕鬆移動。運輸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貨櫃這項創新,它讓航運變得更便宜、更高效,締造了一個更加互聯互通的世界。

個人評價: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讓我重新審視那些容易被忽視或想當然的事物。貨櫃運輸影響著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貨櫃與航運》證明了改變生活的創新不一定非得是超複雜的技術,簡單的構想也能釋放出巨大的潛力,推動世界的進步。這本書娓娓道來貨櫃運輸的發展歷程,展現了一位創新者的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啟發我們打破常規,用創新的思維重塑世界。

特別推薦《貨櫃與航運》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物流或港口代理,以及任何正在考慮將環遊世界多次的貨櫃改造成另類住宅的人。這本書將開拓你的視野,讓你重新審視那些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事物,啟發你從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

Ed的話:

貨櫃運輸的發展歷程與S.C.A.L.E.概念中的「充分利用」(Leverage)理念不謀而合。馬克充分利用卡車運輸的經驗,將其應用到航運領域,開創了貨櫃運輸的新紀元。他利用創新的思維,將看似不相關的領域連接起來,釋放出巨大的潛力。這啟示我們,要敢於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尋找不同領域之間的聯繫,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經驗,創造出全新的可能性。正如貨櫃運輸改變了全球經濟一樣,創新的力量也能夠重塑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動企業和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