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用盡一生》Die Empty : Unleash Your Best Work Every Da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主要在談追隨夢想和抱負的重要性,過一個有意義、積極的人生,並運用我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創造傳奇,啟發他人也去開發自己的潛能。

作者介紹:

作者 Todd Henry 是一位知名的商業顧問、演說家和暢銷書作家。他曾為各大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協助他們提高創新能力和領導力。Todd 的著作廣受好評,他擅長以生動活潑的筆觸,分享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實現卓越。

重點啟發:

1. 人生的三種形態

人生中大多數人不是「開發者」,而是淪為「司機」、「漂流者」或「空想家」。開發者會全面規劃人生、努力實踐目標、不斷精進自我,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相較之下,司機雖然有規劃和行動,但缺乏自我提升;漂流者做事沒有目標,只是隨波逐流;空想家整天想東想西,卻不採取行動。你是哪一種人呢?唯有成為開發者,才能真正發揮潛能,創造價值。

2. 對抗平庸,精彩的活出每一天

平庸是卓越的頭號敵人,它讓人安於現狀,妥協自己的潛力。大多數人活在平庸之中,現狀太舒適不想改變,但又不夠好而感到滿足。擺脫這惡性循環的良方就是努力活出最精彩、最有啟發性的每一天。試想有人在旁邊記錄你一天的所作所為,然後把它寫成你的傳記,讓所有人閱讀,你會怎麼做?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找到目標,激勵你採取具體行動,擺脫消極的自我設限。

3. 設定三種目標,成就更好的自己

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累積。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就要訂立清晰的目標和行動計畫。書中提到三種目標:階段性目標(每天要完成的小進展)、短期衝刺目標(兩週內要達成的中期目標)、以及長期拉伸目標(需要突破舒適圈的遠大目標)。這三種目標的緩急有別,但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共同幫助你實現最好的自己。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這本書深深啟發了我要活出有意義、有目的的人生,善用天賦才能,創造價值,留下傳奇。不管你是想辭掉朝九晚五的工作追尋夢想的青年、想開發有價值產品留芳百世的創業家、還是覺得人生有更高使命卻不知如何發揮潛力的年輕人,我都強烈推薦你一讀這本書

Ed有話説: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就像我們要為人生設定目標、制定藍圖一樣,企業也需要有長遠的願景和清晰的策略,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策略就像人生的羅盤,指引著企業的方向和優先要務。沒有策略,再多的資源和人才也可能會浪費或使不上力。反之,一個好的策略可以幫助企業聚焦核心、發揮優勢、應對挑戰,最終實現使命願景。

總之,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企業經營,都需要我們審慎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目的,然後全力以赴去實現理想,活出精彩人生,創造非凡價值。這本書提供了很好的借鏡和啟發,值得大家細細品味、落實在生活中。你準備好接受挑戰了嗎?讓我們一起勇敢追夢,用盡一生,不留遺憾!

《理想生活的起點》The Four Tendencies

一句話總結:

《理想生活的起點》是一個人格特質框架,幫助你了解自己和周遭的人如何應對外在和內在的期望,讓你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

作者介紹:

格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是一位前律師,現已轉行成為研究者、作家和人類行為專家。她在 2015 年出版了廣受好評且非常成功的著作《烏托邦的日常》(Better Than Before)。在那本書中,她介紹了一個四種人格類型的框架,稱之為「四種習慣傾向」。這個框架是書中最受讀者響應的部分,這也促使她進一步深入研究這個概念。現在,「四種傾向」已經成為人類行為學中一個完整的概念,並以超過 200 頁的篇幅單獨出版成書。

重點啟發:

認識四種不同的人格傾向

四種傾向各自有獨特的應對內外在期望的策略。堅守者能同時滿足內外在期望,他們喜歡規則、明確的計畫,並且有自律性。質疑者能滿足自己的期望,但會抗拒外在期望,他們需要看到事情的目的和理由。順從者很容易滿足他人的期望,但很難實現自己的期望,他們必須要有朋友、教練或老闆來監督,才能完成目標。叛逆者則會對抗內外在期望,他們最重視自由選擇和表達個人特質。

順從者的掙扎與突破

在接受格瑞琴傾向測驗的七十多萬人中,最大的群體是順從者。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過去一百年來,西方世界的整個教育體系都是為了培養順從的勞動者。理論上,這對順從者來說不是問題,因為只要建立良好的責任制度,他們就能保持一致並達成目標。但實際上,順從者常面臨最大的內心掙扎,因為他們總是把別人擺在自己之前。超過 65% 的順從者表示,對於無法優先考慮自己的需求感到沮喪。瞭解自己的傾向對順從者幫助最大,其他類型的人也要能包容他們、耐心對待,並幫助他們建立茁壯成長所需的制度。

跳脫框架,活出自我

我們很容易對這類人格類型框架過度著迷,但那是危險的。如果你把自己的傾向看得太絕對,雖然接受了它,卻也把它當藉口,不再相信自己能改變。但那不是做這個練習的重點。格瑞琴說:沒有哪種類型比其他類型更成功或快樂。當然,有些職業更適合順從者,而不是質疑者,但請記住,這些是「傾向」,不是絕對。人的行為是多變的,長遠來看,我們甚至可以改變最根深蒂固的習慣。與其將自己侷限於某個框架,不如善用這個概念來更了解自己,識別自己的優缺點,並體諒他人的傾向,改善人際關係。

個人評價:

我非常慶幸格瑞琴有進一步發展這個概念,我也認為這是她前一本書中最精彩的部分。在得知自己是堅守者後,我更有意識地努力不讓自己被規則壓得喘不過氣,並在習慣變得太僵化時放手。因此,我變得更加平靜、安詳和放鬆。這是一本深入探討人類行為的好書,我對魯賓女士充滿敬意。

特別推薦《理想生活的起點》給誰:

我會特別推薦《理想生活的起點》這本書給幾種人。第一是年輕職場新鮮人,他們從第一份正式工作中已經感受到自己缺乏個人時間的挫折感。第二是團隊領導,他們必須管理許多期望。第三是任何對人類心理學和行為有興趣的人。

Ed 的話:

《理想生活的起點》這個概念可以和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連結。瞭解員工和客戶的傾向類型,有助於擬定更有效的溝通、激勵和服務策略。同時,個人也可善用自己的傾向特質,在工作中創造優勢。例如:身為堅守者的我,可以運用規劃和執行力的長處,在團隊中擔任中流砥柱的角色。而身為順從者的人,或許更適合需要團隊合作的工作,在他人的督促下發揮專長。無論是哪種傾向,只要充分了解並接納自己,必能找到讓自己和企業共同成長的道路。

《四步創業法》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

一句話總結:

《四步創業法》這本書透過失敗公司的例子,為新創公司指出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作者介紹:

史蒂夫·布蘭克(Steve Blank)是一位資深的創業者和學者。他曾創辦過八家高科技公司,其中有兩家上市,三家被收購。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史丹佛大學教授創業學,並被譽為「精實創業之父」。《四步創業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深受創業者推崇。

重點啟發:

別掉入將新創公司當大企業經營的陷阱

新創公司不能套用大企業的經營模式。大企業有既有的客戶基礎和競爭者知識,可以採取「產品先行、客戶在後」的開發流程。但新創公司必須反其道而行,先找到客戶,再開發產品。你必須先證明公司願景可行,就像英雄踏上未知的冒險之旅,克服重重難關。

依照市場類型制定策略

每間新創公司的情況不同,不能用制式的模板來經營,而應根據你要進入的市場類型來制定策略。市場類型可分為現有市場、新市場、細分市場三種。現有市場的客戶和競爭者都很明確,較省時,但要與大品牌競爭不易。新市場則需投入更多心力找客戶,但沒有大競爭者。細分市場則是從現有市場中找出新的服務方式,創造出新的客群,像是 In-N-Out 以高品質與麥當勞競爭。

別馬上鎖定主流市場,要以早期使用者為產品設計對象

許多新創公司犯了為主流市場設計「完美」產品的錯誤。等到產品做好時,資金已燒光,市場也改變了。正確做法是盡快推出產品,找出需要「快速解決方案」的早期使用者,從他們的回饋中持續改進。就像我現在急著賣車,寧可花錢請人快速處理,也不需要做得完美無缺。

個人評價:

身為一個創業者,我從《四步創業法》中獲益良多。雖然有些觀念我已有所了解,但書中也提供了不少新的見解和方法,讓我躍躍欲試。這本書切中新創公司的痛點,提供了清晰實用的指引,是創業者的必讀佳作。

特別推薦《四步創業法》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要開創第一間公司、不想重蹈覆轍的創業新手,以及有心創業卻不知如何成功起步的中年人。如果你想讓新創事業開門見喜,這本書絕對能為你指點迷津。

Ed 的話:

從新創公司到個人成長,《新創公司的致勝關鍵》提供的原則都能派上用場。尤其是在「自動化」(Automate)和「充分利用」(Leverage)方面,我們要善用科技工具,將產品快速推向市場,並善用早期使用者的回饋來持續精進,而不是癡癡等待「完美」的時機。唯有敏捷應變,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創造佳績。

《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The Four Agreements

一句話總結:

《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這本書運用古老的托爾特克智慧,揭示了我們從小被馴化的真相,這些內在的指導原則如何傷害我們,以及我們可以如何打破舊有協議,與自己訂立嶄新協議。

作者介紹:

唐·米蓋爾·魯伊茲(Don Miguel Ruiz)是一位墨西哥外科醫生兼作家。他在一場差點致命的車禍後,從科學轉向了靈性領域。他於1997年出版的《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榜八年之久,銷量超過600萬冊,將這四個人生指導原則傳播開來。

重點啟發:

馴化的枷鎖

從小到大,我們被周遭環境所「馴化」。父母、同儕、老師、宗教等影響力,將一套規則灌輸給我們。身為孩子,我們無力選擇。久而久之,我們甚至開始自我懲罰、審判和指責。要打破這個循環,我們需要一套新的協議!

別把任何事情當成個人恩怨

這是四個協議中最有力的一條。別人對你說或做的任何事,都與你無關,而是反映了他們自身的問題。了解你是誰,你就能做到不往心裡去。這需要很高的自我覺察,深知自己的本質和自我價值,你就不再需要別人的認可。

打破舊協議,創造新協議

要擁抱新的協議,我們要先掙脫被馴化的舊體系。要留意那些源自恐懼且讓你不開心的信念;學會原諒傷害你的人,尤其是自己;記住每一天可能是最後一天,活在當下。這些都需要時間和反覆練習,但能幫助你理清思緒,依照自己的協議生活。

個人評價:

我很喜歡《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運用了我們較少接觸的托爾特克文化智慧。這些原則雖不新奇,卻是踏實的人生基石。書中觀點發人深省,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模式。每個協議都蘊含了強大的力量,需要不斷地練習與內化。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與人討論的好書。

特別推薦《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給:

– 飽受負面評語所苦的年輕舞者

– 需要經常面對他人回饋的演員

– 總是難以道歉的人

Ed的話:

《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所傳達的智慧與個人成長密切相關。其中「別把任何事情當成個人恩怨」這點,對策略制定(Strategize)極有助益。客觀看待他人的言行,不被情緒左右,有助於理性地制定策略。而創造新協議的三個方法:覺察、原諒、活在當下,則能幫助我們突破舊思維,提升自我(Enhance),以嶄新視角看待世界與自己,走出更寬廣的人生道路。

《幸運餅乾法則》The Fortune Cookie Principle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幸運餅乾法則》這本書告訴我們,在當今世界,光有好的產品或服務還不夠,如何訴說一個引人入勝的品牌故事,才是經營事業最重要的一環。

作者介紹:

貝爾納德特·吉瓦(Bernadette Jiwa) 是一位備受推崇的品牌策略專家和暢銷書作家。她曾在世界各地演講,分享如何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故事。在《幸運餅乾法則》這本書中,她歸納出打造優秀品牌故事的 20 個關鍵要素。

重點啟發:

品牌猶如幸運餅乾,兼具實質與意象

品牌就像一塊幸運餅乾,餅乾本身代表有形的產品或服務,能滿足顧客的實際需求;而餅乾裡的籤詩,則象徵品牌所傳達的無形故事。這個故事承載了品牌的價值觀、宗旨和願景,希望能成為粉絲認同的一部分。消費者的行為往往不是理性驅動的,所以再好的「餅乾」,沒有動人的「籤詩」,也難以打動人心。

三個問題,找到品牌願景

品牌願景是消費者評判品牌的重要依據,人們總想知道品牌的下一步在哪裡,才能決定是否值得繼續追隨。作者建議透過以下三個問題,找到品牌願景:1. 你的公司將如何影響未來? 2. 你的日常工作將如何支持這個願景? 3. 你的願景將如何影響顧客的感受和行動?品牌願景會隨時間演變,不一定要多麽崇高或深奧,即便是為一大群人帶來小小的改變,也很有意義。

每一則內容,都要契合品牌故事

就像店面位置和公司名稱都是品牌故事的一部分,在網路時代,內容更是行銷、溝通、銷售和說故事的最重要工具。每一則內容,無論是影音、新聞稿、內部郵件、生產準則、推文或部落格文章,都必須與品牌想訴說的故事一致。讓品牌由真實的人來詮釋,用你和顧客會用的語言來溝通,做你想做的事情,說只有你能說的故事。這是任何優秀企業的基本功,也是讓人們回頭再買的關鍵元素。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體會到品牌經營不能只著眼於產品本身,更要用心經營品牌背後的故事。就像幸運餅乾一樣,再可口的餅乾,如果籤詩乏善可陳,也很難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反之,如果品牌故事能觸動人心,即便是平凡的產品,也能締造非凡的魅力。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簡單有力的比喻,幫助我檢視自己的品牌行銷是否達到「餅乾」與「籤詩」的完美結合,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特別推薦《幸運餅乾法則》給:

– 正在苦惱如何提高知名度的自由工作者、作家或表演者

– 剛接手陷入危機公司行銷工作的主管

– 以及所有喜歡吃幸運餅乾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所提出的幸運餅乾法則,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 (Strategize) 概念不謀而合。一個成功的品牌策略,必須兼顧產品實質 (餅乾) 與品牌意象 (籤詩) 的經營,才能創造出讓人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的獨特品牌魅力。透過這本書的啟發,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品牌的定位與傳播方式,為事業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

一句話總結:

《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透過寓言故事,解釋為何連最優秀的團隊也會在合作時遭遇困難,提供可行的策略來克服不信任和辦公室政治,以達成一個有凝聚力、高效能團隊的重要目標。

作者介紹:

派崔克・藍西歐尼(Patrick Lencioni)是許多暢銷商業書籍的作者,也是專注於組織健康管理諮詢公司 Table Group 的創辦人。在《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這本書中,他透過一個虛構的故事,帶給我們洞察團隊運作的真理。

重點啟發:

信任的缺失

如果團隊成員想要建立互信,就必須坦誠面對自己的弱點和錯誤。領導者更需以身作則,率先示弱,分享自己過去的失敗經驗,藉此贏得團隊的信任,幫助成員敞開心胸。

對衝突的恐懼

即使少數人不同意,每個人仍需要全力支持團隊做出的決策。優秀的團隊成員明白做出任何決定總比不做決定好,即使先前曾激烈反對,最後仍會全心投入團隊共同做出的抉擇。

對結果的忽視

真正高效能的團隊,成員會意識到團隊目標比個人利益更加重要。若目標明確且可衡量,成員就不會只顧自己,因為必須對團隊目標負責。共同目標也會激勵成員互相幫助與支持。

個人評價:

《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是任何在團隊中工作的人的利器。寓言故事生動有趣,後半部分則提供實用方法來克服五種失能。我深信,任何學會避免這些失能的團隊,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會非常出色。

特別推薦《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給:

想找到方法幫助團隊合作、提高業績的經理;需要讓球員更在乎贏得比賽,而非炫耀個人技巧的足球教練;以及任何在團隊中工作的人。

Ed的話:

《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這本書與「自動化」(Automate)的概念最為相關。作者提出建立高效能團隊的五大障礙,就像是為了達成目標必須排除的「程式錯誤」。透過修正這些錯誤,簡化溝通流程、建立互信機制、釐清共同目標,讓團隊運作如同一台精密的自動化機器,暢通無阻地朝向目標邁進。或許我們可以把克服五種失能的方法,當作是為團隊編寫的一套自動化腳本,透過反覆練習、不斷偵錯,讓團隊愈來愈順暢,事半功倍!

《設計思考自己的工作》Designing Your Work Lif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教導我們如何在現有的工作環境中,打造一個快樂又有生產力的職場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換工作,希望能找到更好的。

作者介紹:

比爾·伯內特是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的執行主任,同時也是暢銷書《設計你的人生》的作者。他運用了多年在設計領域的經驗和洞見,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幫助我們重新設計自己的工作生活。

重點啟發:

1. 活在當下,認清慾望背後的原因

我們的人生和工作都很複雜,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建立一套明確的價值觀和原則,作為人生的指引。雖然這不一定能讓日子變得更輕鬆,但至少能給我們一個恆久不變的依歸。與其總是追求更多(金錢、地位、物質、人際關係等),不如試著享受當下的旅程和所處的位置。總是渴望更多的問題在於,你永遠無法真正達到最終目標,因為慾望是無止境的。

2. 學習重新詮釋,重新設計你的工作

只有你能決定自己的工作是否夠好。你可能無法馬上找到「夢想工作」,但你可以學習如何設計自己的工作生活。選擇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人生面向,確保它們與你的職涯相符。作者將這個概念稱為「重新詮釋」,意味著改變你看待工作的角度。想想看,你最喜歡做哪些工作,然後試著將工作重心放在那些方面。與其逃避現有的工作,不如重新設計它,讓它最適合你。

3. 運用ARC法則,重新找回工作動力

沒有一個工作環境是完美無瑕、毫無壓力、讓你百分之百感到快樂的。社群媒體、朋友、電視和其他資訊來源,有時會將職場生活描繪得太過美好,讓人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因為沒有時時刻刻感到絕對的快樂。問題往往出在我們的動機層面,而這是一個需要內在修復的議題。你可以運用ARC法則,讓工作更具挑戰性、更令人愉悅、更有趣。

A代表自主性(Autonomy),意指你重新設計工作生活的自由度。

R代表關聯性(Relatedness),來自於你建立的人際連結,以及與志同道合的人共事時獲得的能量。

C代表能力(Competence),意指執行工作所需的技能。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啟發。作者提出了許多創新、鼓舞人心又發人深省的觀點。作為一個關於職涯改變的技術性主題,《設計你的工作生活》寫得淺顯易懂,尤其是每一章最後對「法則」的解釋。它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洞見,告訴我們除了辭職另謀新工作之外,還有其他方法能讓我們在現有的工作中找到滿足感。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值得一讀再讀。

特別推薦《設計你的工作生活》給誰:

我想要推薦《設計你的工作生活》給那些感到工作停滯不前的上班族、覺得人到中年已經來不及改變職涯所以想要重新設計現有工作的人,以及想要學習健康原則、重新設計人生並擁抱職涯旅程的的人。

Ed的話:

最後,我想將這本書的概念與SCALE法則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連結。設計你的工作生活,本質上就是一種職涯策略的制定。你必須審慎地評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然後擬定一套符合自身價值觀和目標的計畫。這需要前瞻性思維和周詳規劃,但一旦付諸實行,你將能打造一個更快樂、更有生產力、更有意義的工作生活。

《設計你的人生》Designing Your Lif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如何打破枯燥乏味的朝九晚五工作的枷鎖,透過分享一些練習和秘訣,引導我們找到內心真正的呼喚,充滿熱情、目標和成就感。

作者介紹:

作者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是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的執行主任,他運用多年的設計思維經驗,提出了一套幫助我們設計美好人生的方法。他是暢銷書《設計你的職涯》的共同作者,也是備受歡迎的演講者和顧問。

重點啟發:

1. 重新審視人生四大支柱,找到前進方向

要設計通往成就感之路,我們需要反思人生的四大基礎:健康、工作、娛樂和愛。仔細評估目前在這四個領域的狀態,看看哪些部分被忽視了,需要多加關注。這有助於我們看清當前的位置,以及未來想去的方向。

2. 記錄讓你充滿能量的活動,找到人生目標

透過觀察自己的日常活動,並記錄下哪些事物讓你感到專注、投入,甚至進入忘我的心流狀態。這些活動往往能帶來正面能量,而非消耗精力。透過撰寫「美好時光日誌」,可以更清楚看見內心的呼喚,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

3. 探索不同的人生道路,給自己更多選擇

設計美好人生不必侷限於單一道路,我們可以探索眼前的不同途徑,為每一條路徑做好規劃。保持開放和靈活的心態,過程中可能會有意外的轉折,帶來更適合自己的機會。給自己更多選擇,才能找到通往成就感的最佳路徑。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好書。作者以幽默風趣的筆觸,分享了許多精闢獨到的見解和實用的方法。我對於如何運用設計思維來規劃人生,有了更全面和系統化的認識。

特別推薦《設計你的人生》給誰:

我特別想推薦《設計你的人生》給那些覺得目前的工作缺乏熱情和挑戰的人。這本書能幫助你重新審視生命中的各個面向,找到內心真正的渴望,鼓起勇氣追尋夢想,設計出一條充滿喜悅和意義的人生之路。

Ed的話: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SCALE」中的「Strategize」策略制定。作者提出的設計人生方法,本質上就是一套策略規劃的流程。先審視當前的處境,找出關鍵的改善方向;接著探索各種可能性,擬定不同的行動方案;然後著手執行,同時保持靈活和開放,根據回饋隨時調整。這樣周詳縝密的策略,正是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都需要的關鍵要素。《設計你的人生》啟發我們要成為自己人生的設計師,擁抱無限的可能性。透過審慎的自我探索和大膽的嘗試,我們終能活出自己渴望的精彩人生!

《設計你的未來:停止隨波逐流,掌控人生的三個簡單步驟》Design Your Futur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深地啟發了我,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開始採取行動,打造一個自己熱愛的生活。

作者介紹:

作者多米尼克・夸圖喬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生活設計師。他曾經也像許多人一樣,覺得自己的生活缺乏方向和熱情。但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他找到了設計理想生活的方法,並將這些心得分享在這本書中。

重點啟發:

1. 面對內心的恐懼,勇敢追尋夢想

我們常常因為害怕未知、害怕改變帶來的情緒壓力,而選擇停留在自己討厭的工作或生活中。但其實,讓現狀持續下去,對我們的情緒傷害更大。作者鼓勵我們要覺察自己的行為模式,嘗試打破常規,設計自己想要的人生。

2. 想像未來的自己,找到前進的動力

我們常常很難與未來的自己產生連結。但是,如果我們試著想像,如果繼續目前的生活方式,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就能激發我們改變的動力。作者分享了一個客戶的故事,他想像自己在討厭的工作中越陷越深的樣子,從而下定決心辭職,尋找新的職涯方向。

3. 建立個人記分卡,追蹤每日進展

作者建議我們列出每天想要完成的目標,並且追蹤自己的進度。當連續完成目標的天數越來越多,我們就會越來越有自信。即使中間有失誤的日子,回顧自己累積的成果,也能幫助我們重新振作。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尤其欣賞作者鼓勵我們突破舒適圈、勇於改變的觀點。讀完這本書後,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並且嘗試一些新的可能性。雖然過程中難免有徬徨和懷疑,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終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

特別推薦《設計你的未來》給誰:

我特別推薦《設計你的未來》給那些對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感到不滿足,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的人。無論你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已經工作多年的中年人,這本書都能給你啟發和勇氣,鼓勵你勇敢追尋內心真正嚮往的生活。

Ed的看法:

最後,我想分享一點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本書的核心概念,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不謀而合。就像企業需要審視內外部環境,擬定長期發展策略,我們也需要思考自己的優勢和理想,擬定人生的藍圖。透過不斷地調整和執行,相信我們都能成為自己人生的設計師,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精彩人生!

《設計的力量:如何讓百年老牌煥然一新》Design to Grow

一句話總結:

《設計的力量》這本書以可口可樂為例,示範了如何讓一家公司在數十年間保持穩定又靈活,不僅能生存下來,還能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成長和擴張。

作者介紹:

大衛‧巴特勒(David Butler)過去 25 年來一直在幫助新創公司成長和擴張。其中 12 年的時間,他都在可口可樂公司工作,最近的職位是創新和創業的副總裁。

重點啟發:

1. 企業設計的兩個面向:可見與不可見

企業設計不僅包括顧客可以看到和接觸到的一切,如產品、品牌、客戶服務、辦公大樓、網站等「可見設計」,還包括顧客看不到但卻是產品交付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內部流程、公司文化、業界合作關係等「不可見設計」。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創造出優秀的整體設計。

2. 新創公司必須在找到產品市場契合度後,從靈活轉為穩定

新創公司必須保持靈活,才能快速成長和適應變化。但是一旦找到了理想的目標市場,並具備了良好的產品市場契合度,就必須轉向穩定,專注於提供一致的高品質標準,才能實現規模化發展。可口可樂的瓶子設計、字體、顏色和特許經營模式,在過去 93 年裡始終保持不變,正是其能夠風靡全球的關鍵。

3. 運用開放式創新系統,讓顧客參與研發

與其把顧客提出的產品改進意見當作令人煩躁的抱怨,不如擁抱它們,充分利用這些意見。透過開放式創新系統,企業可以為顧客提供一套固定的工具,讓他們在其中盡情實驗,提出自己的產品、廣告和服務創意。這不僅能讓顧客開心,還能幫助企業增加銷售,可謂一舉兩得。可口可樂的「設計機」讓使用者能夠設計可樂瓶和廣告,在節省了上億美元研發費用的同時,也讓顧客參與其中,對品牌產生了更深的連結。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見解,尤其是關於企業設計的兩個面向:可見與不可見。許多公司往往只重視產品本身的設計,卻忽視了背後所有支撐產品的流程和文化。此外,作者強調在找到產品市場契合度後要從靈活轉向穩定,這對許多新創公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提醒。保持核心不變,同時在周邊進行創新,是一個值得借鑑的發展策略。

特別推薦《設計的力量》給誰:

我想要推薦這本書給正在創業的朋友們。無論你是剛剛起步,還是已經找到了產品市場契合度,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啟發。設計不僅關乎美感,更關乎企業的整體運作。書中介紹的開放式創新系統,更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能夠幫助你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元的創意。

Ed的話:

我認為本書的核心概念,與「E – 增強(Enhance)」這一策略不謀而合。通過良好的設計,企業能夠增強自身競爭力,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尤其是開放式創新系統的運用,更是一種與顧客共創的模式,能夠深化企業與顧客的連結,形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這種創新的思維方式,值得所有企業借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精彩的商業讀物,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