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黏力,把你有價值的想法,讓人一輩子都記住》Made To Stick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探討了廣告活動、都市傳說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以確定使觀念能夠牢牢記在我們腦海中的六個特質。讀完這本書後,你不僅會了解為什麼有些事情比其他事情更容易記住,還能更輕鬆地在適當的人群中傳播自己的觀念。

作者介紹:

這本書是由兩位兄弟 Chip Heath 和 Dan Heath 共同撰寫的。他們都在學術界有傑出的成就,分別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和杜克大學任教。身為兄弟倆都在美國最負盛名的商學院執教,他們決定聯手寫一本關於商業的書,而《黏力,把你有價值的想法,讓人一輩子都記住》就是他們的第一本著作,最後還被翻譯成25種語言,經常與《引爆趨勢》或《基業長青》等暢銷書相提並論。

在這本書中,我得到許多寶貴的啟發:

1. 出人意表才能吸引注意力

如果你想讓人們注意到你的觀念,就必須冒著鶴立雞群的風險。沒有風險,就沒有樂趣!例如,想像一下,如果空服員突然說:「我知道有100多種方法可以離開你的愛人,但只有一種方法可以離開這架飛機。」這肯定會引起你的注意吧?

2. 激發好奇心以維持專注力

一旦你吸引了別人的注意力,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維持住。你可以通過展示一些他們尚未知曉卻很重要的事情,並給他們一個找出答案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好奇心缺口」。例如,當漫威在推特上問你是 #TeamCap 還是 #TeamIronMan 時,你首先想知道每個陣營還有誰,以及這兩個陣營到底是關於什麼的。

3. 說故事是不敗法寶

如果你想推銷某樣東西,無論是你的產品、服務還是你自己,我認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停止行銷,開始說故事。即使你是像 Subway 這樣的大企業,能夠分享一個人僅靠吃你們的食物就減掉200磅的故事,也是無價之寶。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這本書簡單明瞭,切中要點,沒有太多贅述。作者提出了SUCCES模型,描述了讓觀念易記的六個特質,以及如何相應地定位你的觀念。在現今時代,無論你是否擁有一家企業,我們都在銷售某些東西。你很可能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關於如何做得更好的知識。

特別推薦《黏力,把你有價值的想法,讓人一輩子都記住》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學習如何銷售產品的行銷實習生、想與世界分享自己故事的作家,以及任何還沒開始每天練習說故事的人。

Ed的話: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給我在「創建」方面的啟發。作者提到,說故事是讓更多人接受你觀念的最佳方式。對我而言,這意味著在創建內容時,我們應該專注於透過說故事來傳達我們的訊息,而不是單純地推銷產品或服務。透過創建引人入勝、觸動人心的故事,我們更有可能讓我們的觀念在受眾心中留下持久的印象。

《一念之轉》Loving What I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的主旨就是:運用四個簡單的問題,扭轉負面思想,改變你對事件和人的反應方式,終結自己的痛苦,愛上現實的本來面目。

作者介紹:

作者拜倫.凱蒂(Byron Katie)曾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憤怒、焦慮和抑鬱。43歲那年,她一覺醒來,頓悟到只要她不相信自己的想法,就不會受苦。剩下的就是活著的喜悅和感恩。從那時起,她教導人們她稱之為「功課」的過程。三十多年來,她已經教導了數百萬人,而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她的智慧。

這本書帶給我的三大重要啟發:

1. 轉念之間,壓力頓消

我們談論壓力時,通常會說「這個專案讓我很有壓力」,或是「傑森為了下週我們要參加的活動,壓力很大」。但是,這種說法有個致命缺陷:它把責任歸咎於其他人和外在事件。事實上,壓力並非由那些事物本身產生,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在腦中處理這些事。是我們對事情的詮釋,導致我們感到有壓力,而非事情本身。如果我們改變詮釋方式,也就能改變對壓力的定義!

凱蒂的「功課」方法,透過四個簡單的問題,幫助我們轉變觀點。當你有個讓人感到有壓力的想法時,請寫下來,然後逐一回答以下問題:這個想法是真的嗎?你能確定嗎?當你相信這個想法時,你有什麼反應?如果你沒有這個想法,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當你開始深入探究,多數負面想法很快就會土崩瓦解,接著你就能把它們顛倒過來,從字面上來說。

2. 顛覆想法,豁然開朗

在你用這四個問題徹底審視自己的想法後,就是凱蒂所說的「逆轉」時刻了。用不同方式將原本的想法顛倒過來,觀察每種說法帶給你什麼感受。比方說,「彼得不可靠」這個想法,可能變成「我不可靠嗎?」、「彼得對朋友可靠,為什麼對我就不可靠?」或「彼得認為我不可靠嗎?」諸如此類。

面對所有這些選項,你的感受和反應會大不相同,這很正常!仔細考慮所有選項,跟隨直覺告訴你什麼才是對的。逆轉想法永遠不會給你一個正確答案,而是提供更多思考的可能性。你甚至可以針對那些特別有感覺的選項,再次回答那四個問題。

3. 接受現實,怨天尤人無濟於事

天氣經常是很好的開場白。它是中性的、一直都在、每個人都得面對它、沒有人能做什麼改變它。不過,它也是識別愛抱怨的人的好方法,因為抱怨天氣的人,往往也會抱怨許多其他他們無法控制的事情。抱怨的價值永遠是零。每個人都有問題,大多數人不關心你的問題。對著空氣發牢騷不會改變任何事情。你不能靠沮喪來改變現實。除非你用那股力量去做點什麼,否則你的沮喪毫無用處。不要試圖改變你無法控制的現實,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盡你所能。那才是讓你快樂的方法。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欣賞凱蒂的方法,因為它簡單明瞭,沒有太多複雜的東西。就是四個問題,加上大量的思考,如此而已。這真的是快速釐清思緒的好方法。所以如果你感到沮喪、焦慮或抑鬱,不妨試試《一念之轉》這本書。

特別推薦《一念之轉》給哪些人: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覺得婚姻破裂而鬱鬱寡歡的主婦;對合作夥伴非常失望的律師;以及每次看到下雨就心情不好的人。

Ed的話:

我想談談這本書與個人成長中「充分利用」概念的連結。《一念之轉》教導我們要善用自己的心智資源,不要浪費時間在負面想法和抱怨上。透過提出不同的觀點和視角,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超越現有的侷限。這正是「充分利用」的精髓:善用現有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希望大家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學會愛上生命的本來面目,活出幸福美好的人生!

《值得用心經營的愛》Love Worth Making

一句話總結:

《值得用心經營的愛》深入探討性愛議題,根據作者輔導伴侶超過三十年的經驗,教導我們專注於性愛感受而非技巧,創造有意義且令人興奮的性愛體驗,維繫長久關係。

作者介紹:

史蒂芬·史奈德(Stephen Snyder)是一位資深性治療師,擁有紐約市立大學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副教授的頭銜。他在臨床實務和教學領域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尤其專精於性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這本《值得用心經營的愛》是他傾注多年心血的作品,期望能幫助更多伴侶找回親密連結,享受美好性愛。

重點啟發:

1. 坦誠是性福的不二法門

我們往往對自己的性愛喜好感到羞恥或內疚,但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其實是性福關係的關鍵。建立個人喜好和底線很重要,這是在向伴侶溝通之前必須先完成的功課。記住,你要為自己的性愛感受負責,而不是依賴伴侶或其他人。全心投入性愛,拋開腦中雜念,放鬆享受當下,你就能沉浸在歡愉之中,和伴侶共創美好回憶。

2. 追求與挑逗讓愛火常燃

每對伴侶都有獨特的互動模式和化學反應,但有些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尤其對女性而言,被追求和渴望的感覺格外重要。當你花心思追求她,表達你的企圖心,她就會感到被重視和喜歡,進而回應你的心意。但在穩定關係中,要持續玩這種追逐遊戲並不容易。有時男方會因為覺得女方唾手可得而不再主動,這時女方適度的矜持,反而能激起男方的興趣。適度的挫折感在此時也能派上用場。調情是另一個保持熱度的好方法。即使當下沒機會親熱,言語挑逗仍能引爆情慾,讓渴望在伴侶間醞釀發酵。

3. 消弭生活不滿,床笫更甜蜜

日常瑣事常會反映到性生活中。一方若感到沮喪、焦慮或不滿,上床的機率大幅降低。缺乏性生活又會衍生更多問題,導致伴侶感情生疏。更糟的是,這些問題的因果並非總是很明顯。比方說,男方若總被挑剔小事,自信和熱情就會受挫,不敢再主動追求女方。女方便會誤以為男方對自己失去興趣,心生不滿,挑剔也就更多。要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就要時時鼓勵讚美彼此,即時解決生活中的不愉快,別讓它成為性生活的絆腳石。學習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傾聽伴侶心中的不滿,共同為問題畫下句點,攜手改善,讓對方在你懷中感到被珍視和歡迎。美好的愛帶來甜蜜的性。

個人評價:

作者以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提供了許多深具洞察力的觀點和可行建議,幫助伴侶重拾熱情。我尤其認同書中強調誠實面對自己慾望、主動追求挑逗伴侶、以及解決生活中芥蒂的部分。這些看似簡單,卻是許多人忽略或不敢踏出的關鍵一步。讀畢此書,我收穫良多,也期許自己能運用書中智慧,讓愛情保持新鮮活力。

特別推薦《值得用心經營的愛》給以下讀者:

– 感到婚姻逐漸冷卻,希望找到重燃愛火的方法的已婚女性。

– 想要增進專業知識,閱讀相關領域書記的兩性關係諮商師。

– 想要攝取更多維持感情健康和性生活和諧知識的男人。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本書所提及的觀念正好可以呼應到「增強」(Enhance)這個面向。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就像維繫感情一樣,必須不斷精進自我,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讓顧客保持新鮮感。同時,企業內部若能營造坦誠溝通的文化,鼓勵創新,適時解決衝突,凝聚共識,就更能激發員工潛力,增強企業實力。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兩性關係,用心投入、敞開溝通、積極面對問題,才能創造雙贏局面,讓美好持續發生。

《爲愛而戰》Love Warrior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作者以真摯動人的筆觸,娓娓道來她如何在情感和精神危機中掙扎求存,並最終找到重建婚姻和重拾愛的信念的力量。

作者介紹:

作者葛倫儂.多伊爾.梅爾頓(Glennon Doyle)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她的作品廣受讀者喜愛。《爲愛而戰》是她的自傳體著作,講述了她如何在背叛中發現自己的內心力量,勇敢地面對生命中的種種困境。她的故事鼓舞人心,啟發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結束痛苦的根源。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三個重要啟發:

1. 接納痛苦,活出真我

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沒有人能夠逃避。但是,接納痛苦並不代表要忍受痛苦。相反地,接納痛苦意味著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有時會傷害他人,這些都是人之常情。當我們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時,反而能夠更全面地擁抱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我。

2. 聆聽內心的聲音

葛倫儂發現,長久以來她總是壓抑自己內心的聲音,試圖迎合他人的期望。然而,當她終於開始傾聽內心的聲音時,她發現這才是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聆聽內心的聲音,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更能讓我們活出真正的自己。

3. 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

生命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面對。葛倫儂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勇敢地面對挑戰,我們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成為更好的自己。即使跌倒了,只要願意站起來,我們就能夠創造奇蹟,開啟嶄新的人生。

個人評價:

《爲愛而戰》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勇敢地面對生命中的種種挑戰。我由衷地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渴望改變和奇蹟的人,無論是正在為孩子教養而煩惱的媽媽、感到迷失方向的女性,還是婚姻遭遇困境的人,這本書都能給你力量和啟發。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以Ed的角度談談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我們常常需要制定策略(Strategize)、創新(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不斷精進(Enhance)。而在這些過程中,聆聽內心的聲音、勇敢面對挑戰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真正瞭解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並勇於為之努力,我們才能在事業和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爲愛而戰》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啟發我們以更加真誠、勇敢的態度對待生命中的種種考驗。

《用系統來工作》Work The System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將從根本上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透過向你展示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系統,並給予你影響關鍵系統的指導原則,讓你的事業更加成功。

作者介紹:

山姆.卡伯特(Sam Cabot)在過去30年間,一直擔任美國頂尖電話客服公司Centratel的執行長兼總裁。在這些年裡,他發展出自己所謂的「系統思維」。他開始在各處發現系統,並對那些能夠控制的系統進行優化。他將這種方法發展成一種商業理念,作為顧問教導許多公司,並在2008年將其寫成這本書。

重點啟發:

1.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系統

生活中到處都是系統。一個系統是由多個組件組成,共同協作以實現單一目標。系統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們天生傾向於穩定和高效。正是因為有數以百萬計的系統在運作,這個世界才不需要一個全球CEO,我們晚上睡覺時才能安心,相信明天不會世界末日。

2.人為因素導致系統失靈

雖然系統讓世界運轉良好,但每當混亂破壞一個系統時,通常都是人的錯。比方說,一個BMW的定價經理可能會認為美國的車價太便宜,因為在德國的售價更高,就額外加收30%。這可能會引起美國客戶、經銷商和銷售經理的憤怒,他們甚至可能因此終止合作。人類總是給原本運作良好的系統製造混亂,原因是我們對系統運作好壞的判斷非常主觀。

3.專注於可以影響的系統

沒有人能夠控制生活中的所有系統,這意味著你並非特別吃虧。大多數時候,事情不如你所願的唯一原因是你根本沒有嘗試。就因為一票不能決定選舉結果,許多人乾脆不去投票,這是個巨大的錯誤。我無法左右有多少人註冊五分鐘圖書館,或因為我的推薦而訂閱Blinkist。但我肯定可以早上起床,再寫一篇總結。這就是生活給你的牌,你要學會打好它。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作者提出了一個深具洞察力的觀點:透過找出那些我們可以控制並優化的系統,我們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雖然我們無法控制所有的系統,但只要專注於那些我們力所能及的,積少成多,就能創造巨大的改變。這個觀點令我耳目一新,我開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特別推薦《用系統來工作》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感到生活失控、無力掌握的年輕人,以及希望精簡企業流程、推動業務增長的企業管理者。此外,那些常常抱怨、缺乏行動力的人也很適合閱讀此書,書中的觀點將帶給他們全新的啟發。

Ed的話:

這本書所提倡的系統思維,與企業經營中的SCALE策略不謀而合。掌握系統的本質就是為了創建(Create)高效的流程,進而將其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Leverage)有限的資源,並持續優化系統來增強(Enhance)競爭力。對於個人成長而言,這也是一個值得借鑑的思路。與其糾結於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不如專注於那些可以「動手修理」的系統,一步步優化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定能帶來長足的進步。總之這是一本視野宏觀、發人深省的好書,值得企業家和個人成長者細細品味。

《極簡人生:擁有更少,讓人生過得更好》Love People, Use Things : Because The Opposite Never Work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的核心理念就是過著簡單、極簡主義的生活,同時專注於重要的事物,例如我們身邊的人,並充分利用與我們所愛的人共度的每一刻。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啟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以及如何過著更健康、快樂的人生。

作者介紹:

這本書是由約書亞·菲爾茲·米爾本(Joshua Fields Millburn)和瑞安·尼科德姆斯(Ryan Nicodemus)共同撰寫。約書亞和瑞安都是知名的極簡主義者,他們透過部落格、紀錄片和演講等方式,分享自己追求簡單生活的經驗和理念。他們的作品啟發了無數人追求更有意義、更專注的生活方式。

這本書帶給我三個重要的啟發:

1. 愛人勝於愛物

在這個崇尚消費主義的世界裡,我們經常被灌輸一種觀念:擁有更多的東西就能帶來更多的滿足感。但事實並非如此,過度沉溺於物質只會讓我們陷入無止境的慾望漩渦。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愛自己、愛身邊的人,以及熱愛生命本身。我們應該專注於累積難忘的人生經驗,用心經營人際關係,而不是不斷追逐物品。

2. 斷捨離,從心開始

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意味著走向更簡單的生活。這個過程可以從丟棄或捐贈不需要的物品開始,你會驚訝地發現,擁有更少的東西反而能讓生活更自由、更豐富。但是,真正的斷捨離不僅僅是整理物品,更是一場心靈的革命。我們要學會放下那些阻礙自己的錯誤觀念、毒性關係和內心的糾結。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些痛苦,但卻是通往真正快樂的必經之路。

3. 購物前,想想你的核心價值

衝動購物常常會讓我們買下一些不需要的東西,最後只會讓自己的荷包和心靈都受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購物前不妨先問問自己:這個東西是否符合我的核心價值?核心價值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基本價值(如健康、婚姻)、內在價值(如獨立、善良)、表層價值(如興趣、愛好)和虛幻價值(如追劇、收藏)。如果一樣東西只是滿足了你的表層或虛幻價值,那麼放棄購買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

個人評價:

《極簡人生》是一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好書。作者以真摯的筆觸和生動的例子,揭示了極簡生活的真諦。讀完這本書,我感到自己的人生觀有了很大的轉變,開始學會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放下對物質的執著。

特別推薦《極簡人生》給誰:

我特別想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感到人生迷茫、渴望心靈成長的朋友們。無論你是四十多歲事業有成卻感到空虛的中年人,還是三十出頭剛辭掉工作開始尋找人生意義的年輕人,或是想過更簡單生活的小資族,這本書都能帶給你不一樣的啟發。

Ed的話:

最後,我想分享一點自己的感想。極簡主義的理念其實與企業經營中的「充分利用資源」不謀而合。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專注於核心競爭力,善用手上的每一分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樣地,一個追求極簡生活的人,也應該專注於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充分利用時間和精力,活出更精彩、更有意義的人生。

《說話的力量》Words That Work

一句話總結:

《說話的力量》道出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正確的語言和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教導讀者如何透過巧妙地選擇用詞來贏得辯論、化解衝突,並有效傳達自己的觀點。

作者介紹:

弗蘭克‧倫茨(Frank Luntz)是一位知名的政治顧問和民意調查專家,他曾為多位美國總統候選人提供建議,並參與過許多重大的政治活動。倫茨以其精準的語言策略和對民意的深刻洞察力而聞名,他的著作《說話的力量》更是將其多年的經驗和心得集結成書,成為了溝通藝術的經典之作。

重點啟發:

1.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每個聽眾都是獨特的,優秀的溝通者懂得因應不同的對象來調整自己的語言風格。無論是面對一般大眾、親朋好友,還是專業領域的聽眾,我們都需要根據他們的背景和需求來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同樣的字詞在不同人耳中可能引發截然不同的反應,掌握這個竅門就能事半功倍。

2. 化繁為簡,直奔主題

在傳遞訊息時,使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冗長囉嗦的表達不僅會讓聽眾感到厭煩,更可能模糊了重點,導致溝通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應該盡量選擇淺顯易懂的字詞,並圍繞核心思想來組織語言,讓聽眾能夠迅速抓住要點。

3. 打動人心,感同身受

亞里士多德曾經教導演說家們要同時訴諸聽眾的理性和情感。在溝通中加入情感元素的方法有兩種:人性化和個人化。前者是找到一種能引起普遍共鳴的說法,讓聽眾產生認同感;後者則是深入細節,和聽眾的個人經歷產生互動。這兩種技巧都能拉近與聽眾的距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個人評價:

《說話的力量》是一本深入淺出、饒富趣味的溝通藝術指南。作者以豐富的案例和犀利的分析,展現了語言的強大力量,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技巧和建議。這本書不僅對政治家和企業領袖大有裨益,對於任何需要與人溝通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寶典。讀完這本書,我對語言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表達自己、說服他人。

特別推薦《說話的力量》給誰:

1. 有政治抱負、想要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的人

2. 公眾演說家或演講稿撰稿人,希望強化溝通技巧的人

3. 傳播學系學生,想要深入鑽研這個領域的人

Ed的話:

《說話的力量》中的許多概念都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創建」和「充分利用」這兩個方面。作者提到,優秀的溝通可以化解衝突、達成共識,這對於創建和諧的企業文化至關重要。同時,掌握語言技巧也能讓我們在職場和生活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贏得他人的支持和信任。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啟發我們在溝通中不斷精進、創新。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Lost Connection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刻地解釋了為什麼憂鬱症會影響這麼多人,以及改善人際關係,而非服用藥物,才是克服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作者介紹:

作者約翰.哈里(Johann Hari)曾經也是憂鬱症的受害者。在服用了十年的抗憂鬱藥物,並且醫生不斷增加劑量後,他仍然深受憂鬱症所苦。於是哈里開始自己廣泛地研究憂鬱症,並對他的發現感到震驚。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三個重要啟發:

1.「憂鬱症是大腦化學物質失衡引起」的說法可能並不完全正確

現代社會多年來一直告訴我們,憂鬱症是化學物質失衡導致的。但我們有沒有質疑過這個觀念的起源?哈里在與研究人員交談後發現,很少有證據支持化學物質失衡會導致憂鬱症,或者標準的抗憂鬱藥物有效。事實上,許多市面上的抗憂鬱藥物並不比安慰劑更有效。製藥公司可能只是在推銷血清素有助於治療憂鬱症的說法。

2. 憂鬱症的成因可能與生活中的困境有關

哈里提出了憂鬱症的九個可能成因或「失去聯繫」,其中大部分都與艱難的生活境遇有關,例如孤獨、缺乏有意義的工作、童年創傷等等。他認為,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導致了人們失去了與他人、與工作、與價值觀的聯繫,進而引發了憂鬱症。

3.「社會處方」可能是治療憂鬱症的良方。

與其依賴藥物,醫生開始意識到社會處方的價值。社會處方幫助人們重新與周圍的人建立聯繫,從事有意義的工作,建立有意義的價值觀,並有機會克服過去的創傷。簡而言之,社會處方重新連接了失去的聯繫。書中舉了一個護士的例子,她在工作中受到欺凌而陷入憂鬱。醫生開給她的社會處方是與一小群有類似經歷的人一起參與一個將倫敦廢棄地改造成花園的項目。大家團結一致,分享彼此的創傷和共通點,重新與大自然聯繫,從事對社區有意義的工作。這一切都改善了她的心理健康,她得以停藥,並開設了自己的園藝中心。

個人評價

我認為,雖然有人可能會認為憂鬱症不是化學物質失衡的說法相當激進,但哈里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論點。我們知道抗憂鬱藥物對許多人無效,因此尋找其他方法來幫助憂鬱症患者至關重要。這本書啟發我們,要真正戰勝憂鬱症,關鍵在於重建人與人、人與工作、人與價值觀之間的聯繫,而非單純依賴藥物治療。

特別推薦《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這本書給以下幾類人:

– 正在學習心理學的大學生

– 有青少年子女出現憂鬱和焦慮跡象的母親

– 正在為心理健康問題掙扎的所有人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概念與「充分利用(Leverage)」密切相關。企業若能善用社會處方的概念,為員工營造一個充滿意義、聯繫緊密的工作環境,必能大幅提升員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同樣地,個人若能善用書中的觀點,主動與他人建立聯繫,投入有意義的工作和價值觀,必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提升自我成長。總而言之,《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憂鬱症的成因和治療方式,值得所有關注身心健康的人一讀。

《用語言改變大腦》Words Can Change Your Brain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是成為溝通高手的終極指南,教你如何利用心理學來更好地表達自己、傾聽他人,並與任何人建立信任的關係。

作者介紹:

安德魯.紐柏格(Andrew Newberg)是一位著名的神經科學家和精神病學家,他的研究專注於大腦與信仰、情感和溝通之間的關係。他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其著作深受讀者喜愛。

重點啟發:

1. 冷靜思緒,聚焦當下

在重要對話前,花60秒練習呼吸,激活大腦中負責溝通、情緒和社交意識的部分。這有助於我們專注於當下,傾聽對方的言語和情感。

2. 展現真誠的微笑

微笑能傳達信任、友善和興趣。回想一段快樂的回憶,尤其是與親人相處的時光,就能自然綻放出真摯的笑容。這對對話氣氛有著神奇的影響力!

3. 簡潔而緩慢地表達

大腦一次只能處理有限的信息。說話要放慢速度,每次表達30秒左右,中間適當停頓。這樣能促進理解、尊重和溫暖的氛圍,讓溝通更加高效。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溝通技巧,讓我獲益良多。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大腦在溝通中的運作原理,並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我相信,運用這些策略,一定能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地與人互動。

特別推薦《用語言改變大腦》給誰:

– 希望與孫輩建立更好溝通的老年人

– 剛進入職場,想在與上司交流時更自信的年輕人

– 所有渴望提升溝通技巧的人士

Ed的話:

這本書中的溝通策略與企業經營中的SCALE理念不謀而合,尤其是在創建(Create)良好的溝通環境方面。通過冷靜思緒、展現真誠微笑、簡潔表達等方式,我們可以營造一個互信、高效的溝通氛圍,激發團隊的創造力和凝聚力。同時,這些技巧對個人成長也至關重要,能幫助我們建立更牢固的人際關係,在生活和事業中獲得更大的成就。

《致所有瘋狂的傢伙》Losing My Virginit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詳細描述了他迅速崛起的成功歷程,並深入探討是什麼造就了他成為今日這位充滿冒險精神、熱愛生活、勇於冒險的企業家,以及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哪些經商之道。

作者介紹:

李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1950年出生於英國,是維珍集團(Virgin Group)的創辦人。他從11歲起就展現出驚人的創業天分,父母刻意給他許多挑戰,培養他無所畏懼的冒險態度。李察‧布蘭森的事業涉獵廣泛,從雜誌、唱片行、唱片公司、簽約藝人、航空公司、熱氣球比賽、私人島嶼等,幾乎無所不包。現年65歲的他仍然充滿活力,最近更承諾投入30億美元對抗氣候變遷,由此可見他對生命的熱愛。

這本書給了我三個重要的啟發:

1. 創業精神可以後天培養

李察‧布蘭森從小接受父母刻意的磨練,養成了無所畏懼的冒險態度,這是他日後創業成功的關鍵。雖然我們可能沒有類似的成長背景,但在網路時代,只要展現出創業傾向,透過不斷學習和努力,仍然有機會創建自己的事業王國。

2. 專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李察‧布蘭森總是在尋找下一個機會,但當他抓住機會時,就會全心投入。他先是成功經營雜誌,接著才開始郵購生意;郵購生意成功後,才開設唱片行。他總是一次只專注一件事,循序漸進地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3. 發揮創意,從中獲利

李察‧布蘭森總能在別人看不到商機的地方獲利,關鍵在於他無與倫比的創造力。我們必須每天鍛鍊自己的創意肌肉,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創意,化險為夷、化阻力為助力。

個人評價:

我認為《致所有瘋狂的傢伙》是一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書。作者的冒險故事讀來津津有味,他的人生經歷和商業智慧值得我們學習。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20歲出頭、雄心勃勃的年輕創業者,以及那些50歲了才開始學習專注一件事的人。無論你是否已經開始創業,每天鍛鍊創意肌肉都是不可或缺的功課。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李察‧布蘭森總是在尋找新的商機,並擬定長遠的發展策略。他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和資源,循序漸進地拓展版圖。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這提醒我們要時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並根據市場趨勢和自身優勢,制定明智的發展策略。無論是創業初期還是企業成長的各個階段,我們都要學習李察‧布蘭森的創業精神和策略眼光,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