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這一生的幸福計劃》The How of Happiness

一句話總結:

《這一生的幸福計劃》透過科學方法,讓你透過簡短的測驗來找出自己的「快樂設定值」,並提供各種工具和策略,幫助你掌控那些完全在你掌握之中的快樂。

作者介紹:

作者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幸福感和正向心理學。她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心理學會》、《心理科學》等重要期刊上,備受學術界關注。《這一生的幸福計劃》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將她多年的研究心得化為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提升幸福感。

重點啟發:

基因影響快樂,但思維才是關鍵

我們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天生的樂觀或悲觀傾向,以及外向或內向的性格。這些特質是父母遺傳給我們的,無法透過任何方式改變。不過,儘管基因在我們的自然多巴胺水平中扮演重要角色,真正讓我們感到快樂或悲傷的,其實是我們的思維。如果你總是消極思考,身體就會釋放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導致焦慮不安,快樂感也會被抑制。好消息是,一旦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你就能學會如何克服那些負面經驗,創造讓自己更快樂的新想法!

感恩練習確實能帶來快樂,而且有科學根據

研究顯示,當我們心存感激時,會因為想到自己擁有許多值得感恩的事物而更加快樂。但是感恩和不知所措之間只有一線之隔。我們人類很容易只想著自己沒有的東西,而忽略了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其實有很多)。因此,研究人員建議要定期練習感恩,但要適可而止。研究發現,每週寫一次感恩日記的實驗組,是所有參與者中最快樂的。為什麼?因為其他人被要求練習得太頻繁或根本沒做。所以做太多只會讓快樂感消失。堅持做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事,但不要做過頭。要持之以恆地練習,否則永遠都要從零開始。你需要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繼續做自己熱愛的事,但不要做到讓自己感到無聊的地步。另外,一定要以某種方式練習感恩,因為這真的能大幅提升幸福感!

變得更快樂有一套科學方法,包括一系列要採取的行動

許多人認為快樂是一種可以透過正面思考達到的心態,但研究顯示,事情沒那麼簡單。快樂是環境、經驗,甚至是基因的綜合結果,這意味著你可以做很多事來提升生活中的幸福感。要變得更快樂有許多方法,以下是一些最有效的方式:運動-研究顯示,規律運動在緩解憂鬱症狀方面和抗憂鬱藥一樣有效。冥想-研究顯示,冥想可以增加左前額葉皮質的活動,與正面思想、感受和情緒有關。它還能減少右杏仁核的活動,那裡與負面想法和情緒有關。參與宗教或靈性修行-研究顯示,信仰宗教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比無信仰的人更好,總體上也比無信仰的人更快樂。改善人際關係-友誼能讓你感到更被他人接納,在事情不順利時提供支持,進而提升你的幸福感。下次你感到沮喪時,不妨試試這些策略,看看能不能扭轉局面!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以科學角度探討如何變得更快樂,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作者的主要論點是,快樂的關鍵在於了解我們如何主動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而不是被動等待好事發生。索妮亞在書中提出了一套循序漸進的方法來提升幸福感,包括感恩日記、細細品味生活中的小樂趣、培養樂觀態度等技巧。這本書對幸福研究做了絕佳的概述,並說明這些研究成果如何應用在生活中。我非常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

特別推薦《這一生的幸福計劃》給誰:

我會特別推薦這本書的讀書摘要給三種人。第一種是感到倦怠,想要重拾生活樂趣的人、第二種是正經歷人生低潮,想要再次找到人生亮光的人、第三種是經過多年的人生奮鬥後,不知道如何放鬆和感到快樂的退休人士。

Ed的話:

《這一生的幸福計劃》提供的觀點可以和S.C.A.L.E.中的「A-自動化」和「E-增強」做連結。追求幸福感其實是一個不斷優化、自我提升的過程。當我們透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例如定期練習感恩、冥想等,養成讓自己變得更快樂的習慣時,就等於在為自己建立一套「自動化」的快樂系統。而當我們持之以恆地實踐這些方法,並看到自己的幸福感逐漸提升時,就會進一步「增強」我們對於幸福的追求。就像是良性的正向循環,帶領我們不斷朝著更快樂的人生邁進。或許,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快樂設定值」無法改變,但只要願意採取行動,我們仍然有很大的空間能夠把幸福感「升級」到更高的水平。

《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

一句話總結:

《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本書透過考察 19 世紀全球最富有家族的事實與傳說,探討他們如何從被排斥和孤立的處境,一躍成為世界最大銀行的擁有者。

作者介紹:

作者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是一位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他的研究領域涵蓋金融史、商業史等方面。他曾任教於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著有多本暢銷書籍。

重點啟發:

跳板效應:善用手邊的產業作為跳板,進軍你真正想要涉足的領域

猶太人梅耶·羅斯柴爾德雖然住在狹窄的猶太區,飽受歧視,但他善用當時猶太人被允許從事的貿易產業,從買賣古董起家,逐步累積資本與人脈,最終成功跨足銀行業,贏得顯赫客戶的信任,奠定日後的成功基礎。

打造解決方案:若現有的最佳方案仍不夠好,那就打造自己的解決之道

19 世紀的通訊相當不便,政府郵政又常開拆信件,洩漏機密。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了維持五個城市的銀行業務,在歐洲內部建立了一套私人的快遞系統,直到 1830 年代的電報和鐵路出現前,都是最快速、隱密的通訊管道。當沒有辦法符合你需求的方案時,就勇於開創屬於自己的解決之道。

二八法則無所不在:即使身處最極端的環境,二八法則依舊適用

1848 年的歐洲革命,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遭受重創,幾乎破產。但在英國倖免於社會動盪的情況下,倫敦分行獨力挽救了其他四家分行。你會發現,即使是身處如此極端的境遇,二八法則依然適用。在商業活動中,這個法則值得銘記在心。

個人評價:

這本書透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金融史的一個重要篇章。作者不僅揭開了這個神秘家族的面紗,也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商業智慧。我認為這是一本相當值得一讀的著作,尤其是對於有志於投資理財或金融史的讀者而言。

特別推薦《羅斯柴爾德家族》給誰:

– 正在修讀金融相關科系的大學生,尤其是家中從事銀行業的學生

– 在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或顧問公司工作的會計師

– 任何覺得自己永遠沒有機會進入夢想行業的人

Ed的話:

從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創業智慧,尤其是在 SCALE 當中的 L(充分利用)這個面向。他們善於利用手邊的資源,像是貿易產業和私人快遞系統等,作為跳板,充分發揮槓桿效應,一步步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這對於現代的企業經營者和創業家而言,不啻是一面明鏡,值得細細揣摩與借鏡。

《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 致命病毒的真實故事

《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 book cover

書評:

「我所讀過最恐怖的作品之一。真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 史蒂芬‧金 (美國暢銷書作家、編劇、專欄評論、電影導演、製片人以及演員。)

「這是最佳的科普寫作,也是本年度最引人入勝的作品。」

——《時人》(美國雜誌中最大讀者群的雜誌)

一句話總結:

《伊波拉浩劫》是一部揭露伊波拉病毒起源、致命性和傳播途徑的驚悚真實故事,暴露了人類在面對大規模傳染病時的脆弱和低效。

作者介紹:

理查.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他的作品涵蓋了從傳染病到天文學等廣泛領域。在《伊波拉浩劫》這本書中,普雷斯頓以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將伊波拉病毒的可怕真相呈現在讀者面前。

普雷斯頓的寫作不僅僅是報道事實,更是通過生動的描述和深入的研究,讓讀者仿佛置身於事件的現場。他的書籍不僅在美國受到歡迎,在世界各地的讀者中也享有盛譽。

普雷斯頓的作品經常被用作學術研究和教育的基礎資料,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複雜的問題。這些書籍在圖書專門店裡經常被放在顯眼的位置,吸引著各個國家的讀者。

重點啟發:

1. 伊波拉病毒的可怕殺傷力

伊波拉病毒具有極高的致命性。感染者的器官可能會被液化,大量失血而幾乎必死無疑。這種病毒攻擊人體細胞,使組織甚至器官液化。隨著大腦的液化,感染者的行為也會發生變化,必要的腦部功能也會停擺。伊波拉的受害者還會遭受失血之苦,有時這也是導致死亡的原因。

這種病毒的恐怖之處在於它的迅速傳播和致命性。書中的圖片和詳細描述讓人不寒而慄,讓讀者深刻認識到這一疾病的危險性。這種驚悚的場景不僅僅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而是真實世界面臨的問題。

2. 肯亞洞穴 – 伊波拉病毒的源頭?

證據表明,位於肯亞的基圖姆洞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源頭。1980年,一名男子在參觀完這個洞穴後不久就感染伊波拉病死亡。多年後,一個與家人一起參觀洞穴的小男孩也感染了這種疾病。科學家們前往洞穴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雖然不確定,但他們認為洞穴內大量被認為攜帶病毒的蝙蝠糞便,以及許多鋒利的岩石可能會造成感染者的割傷或擦傷,很可能是病毒的源頭。

這一部分內容讓我們看到科學家們在戰場上如何不懈努力,試圖解開病毒起源之謎。這也讓讀者了解到科學探索的艱難與重要性。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不僅對當地社會有影響,也改變了全球對伊波拉病毒的理解。

3. 大流行的陰影無處不在

儘管我們已經學會了更好的方法來控制伊波拉的爆發,設計了更好的設備來保護工作人員,制定了更好的隔離措施,但威脅並沒有消失。伊波拉病毒仍然存在,而且自本書寫成以來,最近在2014年還發生過幾次大爆發。我們對這種病毒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我們知道它能快速適應和變異,這使它非常危險。一些證據表明,這種病毒的某些形式實際上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想像一下,一種像伊波拉這樣的疾病會像普通感冒一樣容易感染,這是多麼可怕。這部分的內容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病毒的威脅無處不在,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這種威脅不僅影響醫療系統,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產生深遠影響。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考慮到最近COVID-19疫情的發展。理查.普雷斯頓獨特的寫作風格將這個驚悚的真實故事娓娓道來,讓人欲罷不能。書中揭示的伊波拉病毒及其引發大流行的可能性,在當下顯得尤為令人不安。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威胁,並從中汲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伊波拉浩劫》此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伊波拉病毒的驚悚故事,更是一部讓我們反思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經典之作。無論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還是從人類社會的角度,這本書都提供了豐富的思考材料。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通過閱讀和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應變能力,為未來可能面臨的更多挑戰做好準備

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文內獲得啟發,無論是對於個人的生活還是對於我們共同的社會,都能夠有所提升和改變。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世界而奮鬥。

《伊波拉浩劫》這本書雖然並非繪本、小說、漫畫或立體書,但它以如小說般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讓讀者有著如同翻閱繪本般鮮明的畫面感。其驚悚情節彷彿漫畫中的劇情一樣扣人心弦,細節描寫則讓人感覺如同立體書般身臨其境,帶來強烈的視覺和情感衝擊。

特別推薦《伊波拉浩劫》給誰:

我會特別推薦這本書的讀書摘要給那些對我們應對大流行準備不夠重視的政治家、好奇比COVID-19更危險的病毒的年輕人以及任何想要了解我們如何抗擊伊波拉等致命疾病的人。

這本書籍也適合那些對科學知識感興趣的讀者,像是對傳染病研究有興趣的科學家、醫生和老師。特別是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這本書可以作為一本教育的素材,幫助孩子們理解傳染病的嚴重性和科學的重要性。家長們可以通過這本書的故事來啟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本書也適合與朋友和好友一起討論,分享讀後感和心得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疫情和傳染病的影響。

這本書的內容形式生動,對於任何希望擴展知識基礎的人來說都是一次絕佳的閱讀體驗。無論是經典的紙質書還是現代的電子書,這本書都能為讀者提供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啟示。

Ed的話:

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方面,我認為這本書與SCALE中的「S – 策略制定 (Strategize)」和「E – 增強 (Enh(E)」最為相關。面對伊波拉等致命傳染病的威脅,我們必須制定周全的應對策略,包括加強研究、完善預防和控制機制等。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和心理韌性。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

讓我們從《伊波拉浩劫》這本書中汲取教訓,提高警惕,齊心協力,共同守護人類的健康和福祉。這本書的內容讓人深刻認識到,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具備強大的適應能力和應變策略,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如果你正在書店或網上書店尋找類似的書本,推薦下面幾本書給你閱讀!

1.《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Spillover
作者: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曾經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此本書深入探討了動物感染如何引發人類大流行病,並探討了這些病毒的起源和傳播途徑。

2.《逼近的瘟疫》 The Coming Plague
作者: 勞里‧加勒特(Laurie Garrett)

此本書詳細描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興疾病的出現,以及人類如何應對這些威脅。

3.Pandemic: Tracking Contagions, from Cholera to Ebola and Beyond
作者:索尼亞·撒哈 Sonia Shah

索尼亞的這本書追溯了歷史上多次重大傳染病的爆發,從霍亂到伊波拉,並探討了現代社會如何應對這些威脅。她用生動的案例和深入的調查,揭示了傳染病學的複雜性和全球公共衛生挑戰。

結語:

《伊波拉浩劫》以其細緻入微的描述和驚悚的真實情節,讓讀者深刻認識到伊波拉病毒的致命性與危險性。書中不僅展現了病毒的恐怖殺傷力和迅速傳播,還揭示了科學家們在探索病毒源頭和控制疫情方面的艱辛努力。這種震撼人心的故事讓我們意識到,傳染病的威脅無處不在,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並通過國際合作共同應對這些全球性的挑戰。這本書不僅提供了科學研究和人類社會的豐富思考材料,也讓我們從中汲取教訓,為未來可能面臨的更多挑戰做好準備。

《誰說人是誠實的!》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一句話總結:

《誰說人是誠實的!》揭露了我們欺騙背後的動機,為何欺騙並非完全理性的行為,並根據許多實驗,提出我們可以採取的行動,以減少想要出人頭地和做個好人之間的衝突。

作者介紹:

丹.艾瑞利(Dan Ariely) 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的教授,他著迷於研究我們如何做決策,尤其是在經濟情境中的決策。《誰說人是誠實的!》是他關於非理性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欺騙傾向的第三本書。

重點啟發:

非理性思考主導了我們的欺騙決定

我們認為人們會權衡欺騙的潛在收益、被抓到的可能性以及後果,來決定是否欺騙。但事實上,這些因素對欺騙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大。艾瑞利的實驗顯示,即使欺騙的報酬從每題 50 美分提高到 10 美元,人們的作弊程度也沒有增加。這表明,潛在收益和被抓到的可能性並不真的影響我們欺騙的程度。

心理距離越大,欺騙的可能性越高

真正影響欺騙的,是我們欺騙的對象和目的。對陌生人撒謊,遠比對摯愛的人欺騙來得容易。艾瑞利的實驗顯示,學生們會偷走冰箱裡的可樂,卻不會偷走同樣價值的現金,因為金錢和欺騙之間多了一層心理距離,使得我們更容易接受欺騙。

即使是小小的不誠實舉動,也會引發更多欺騙

艾瑞利的另一個實驗顯示,戴著仿冒設計師太陽眼鏡的參與者,在數學考試中作弊的比例高達 74%,遠高於戴真品或未戴眼鏡的組別。一旦我們為某個不當行為開脫,就更有可能為下一個不當行為辯解,甚至更進一步。因此,我們應該避免任何形式的欺騙,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

個人評價:

《誰說人是誠實的!》以大量的實驗和研究為基礎,深入探討了人性中欺騙的本質。作者不僅是一位理論家,更是一位勇於親自動手做實驗的研究者。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行為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誠實,因為欺騙往往是一個下滑的斜坡,一旦開始就難以停止。這是一本引人深思、發人省悟的好書。

特別推薦《誰說人是誠實的!》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常在考試中作弊卻試圖用理性為自己辯解的學生、曾經在大學時期偷吃室友食物的人、以及所有曾經買過或穿過仿冒名牌的人。這本書將幫助你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建立誠實的品格。

Ed的話:

誠實是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基石。《誰說人是誠實的!》啟發我們,要創建(Create)一個誠信的企業文化,建立完善的制度來增強(Enhance)員工的道德操守,並充分利用(Leverage)獎懲機制,培養誠實守信的風氣。唯有堅持誠信正直的價值觀,企業和個人才能基業長青、蒸蒸日上。這本書值得所有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細細品讀、反覆思索。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一句話總結: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那些感受比常人更加細膩入微的高敏感族群,引導他們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作者介紹:

作者伊蓮・艾融博士(Elaine N. Aron)是一位心理學家,她致力於研究高敏感人群,並為他們提供實用的建議。艾融博士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她的著作《高敏感族自在心法》更是被譽為高敏感族群的必讀書籍。

重點啟發:

高敏感族群的獨特天賦

高敏感族群擁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質,例如:善於觀察細節、思考深入、富有同理心等。這些特質雖然可能會讓他們在某些情況下感到不適,但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成為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優勢。

應對過度刺激的策略

高敏感族群常常會感到過度刺激,導致情緒失控或行為異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可以主動管理自己接觸的環境和刺激,例如戴上耳機、太陽眼鏡,或是隨身攜帶最喜歡的香氛。如果實在無法承受,也不要害怕暫時離開現場,花點時間獨處冥想,調整自己的狀態。

打造專屬的社交面具

社交場合對高敏感族群來說可能是一大挑戰,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休息和獨處時間。為了避免被他人誤解或評判,我們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社交面具,塑造出一個符合自己特質的形象。例如:一個高敏感的行政助理可以塑造出冷靜、精確、善於規劃的形象,這樣就能更自在地安排獨處時間,並以電子郵件代替電話溝通。只要工作表現出色,別人自然會尊重我們的界線。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無比的震撼和共鳴。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了高敏感族群的特質和困境,並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這本書不僅幫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讓我意識到高敏感並非一種缺陷,而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天賦。只要學會善用這份天賦,我們就能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特別推薦《高敏感族自在心法》給誰:

那些總是感到格格不入、容易被環境影響情緒的人。無論你是13歲的學生,還是35歲的上班族,這本書都能為你指引一條通往內心平靜的道路。

Ed的話:

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高敏感族自在心法》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高敏感族群擁有許多優秀的特質,例如:觀察力、同理心、創造力等,這些特質都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企業能夠創造一個友善的環境,充分利用高敏感員工的潛力,必定能夠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同時,這本書也啟發了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獨特之處,並善加利用它們來實現自我成長。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只要我們能夠擁抱自己的敏感,就能開創一片嶄新的天地。

《調校心態》The High 5 Habit

一句話總結:

《調校心態》這本書旨在幫助那些受到自我設限所苦的人,透過建立早晨例行公事、拋開負面自我對話、用積極正面的態度來轉變人生,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是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播客主持人和暢銷書作家。她曾在TEDx演講,分享如何克服恐懼和不安全感等議題,激勵了無數的人。她也是《5秒法則》一書的作者,該書銷售超過200萬冊,獲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

重點啟發:

給鏡中的自己一個擊掌

沒錯,作者建議我們每天早上對著鏡子裡的自己比個擊掌!雖然聽起來有點傻,但這個小小的建議卻能讓你一整天的心情都變好。根據神經生物學的研究,在不尋常的情況下(如刷完牙後)做出擊掌的動作,可以讓大腦更容易形成新的神經連結。把這個代表勝利的手勢與不尋常的事件結合,能讓大腦關注這個情況,並將其記為一天中的正面事件。所以,從明天開始,當你起床刷牙時,請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給自己一個擊掌吧!

停止負面思考,樂觀面對人生

負面思考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表現出來像是生活表現焦慮、壓倒性的感覺、焦慮、沮喪等。例如,如果你在開始一項任務之前就覺得自己會失敗,這會嚴重影響該活動的結果。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傾向於看到情況的負面影響或很快感到沮喪,請努力改變自己,訓練自己的大腦變得更加樂觀。不要說自己做不到或別人難以共事,而要嘗試說自己會成功完成任務,同事可能需要你的幫助來讓工作變得更容易。

調整大腦的過濾器RAS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像機器一樣的過濾器,叫做網狀啟動系統(RAS)。這個系統的目的是過濾我們不斷接收到的信息,讓真正相關的信息進入意識。但有時RAS的運作不夠理想,需要好好清理一下。為了確保真正相關的信息能夠進入意識,而不是負面的信息影響行為,你需要做幾件事。首先,你必須決定要關注什麼。其次,主動尋找事物好的一面,樂觀看待。這會訓練你的大腦尋找這類信息,用展現事物好的一面的方式來過濾。正如那句話所說的:「尋找,你就會找到」。

個人評價:

《調校心態》是一本寫給所有在自我懷疑和負面情緒中掙扎的人的書。作者用親切幽默的語氣,分享了簡單卻有效的方法,幫助讀者建立自信、培養樂觀積極的心態。書中提供的建議切實可行,即使是生活再忙碌的人也能輕鬆運用。讀完這本書後,我每天早上照鏡子時都會給自己一個擊掌,提醒自己要用正面的態度面對新的一天,這個小習慣帶給我很多正能量。

特別推薦《調校心態》給誰:

那些自尊心受挫的年輕人、覺得生活陷入困境缺乏動力的的讀者以及任何想要提升自信、培養積極心態的人。這本書一定能為你的人生帶來正面改變!

Ed的話:

閱讀《調校心態》讓我想到,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自動化(Automate)和增強(Enhance)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建立擊掌的習慣,本質上就是把正向思維和自我肯定自動化,讓它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模式,進而增強我們的自信心和行動力。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帶來很大的不同。或許我們可以把擊掌的概念運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建立更多正向積極的習慣,讓自己時刻充滿能量與鬥志,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每一天的挑戰。

《樹的祕密生命》The Hidden Life of Trees 1個未知的世界

一句話總結:

《樹的祕密生命》揭示了樹木之間神奇的溝通與合作方式,讓我們重新審視大自然的奧妙。這本書透過豐富的文字和圖片,生動地展現了樹木的秘密世界。

作者介紹: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是一位德國森林守護者和暢銷書作家。他在森林中工作了20多年,親身觀察和研究樹木的生活。

他的著作《樹的祕密生命》於2015年出版,受到全球讀者的廣泛好評,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榮獲多項圖書獎項。渥雷本的作品被形容為立體書,讓讀者彷彿置身於森林之中,感受樹木的生命力。

重點啟發:

1. 樹木也有「個性」

每棵樹都是獨特的個體,它們能夠「記住」經歷,並從中學習。例如:渥雷本觀察到三棵緊鄰生長的橡樹,其中一棵總是比其他兩棵早兩週落葉。這說明即使面對相同的氣候條件,樹木也會根據自身的「性格」做出不同的決定。這讓我想到《福爾摩斯》的推理小說,透過細微的觀察發現真相。

2. 樹木互助合作,休戚與共

樹木雖然不能移動,但它們演化出複雜的溝通和互助系統。透過地下的真菌網絡,樹木可以傳遞電子訊號,警示附近的樹木有害蟲入侵或乾旱來臨。

當某棵樹遭受蟲害或光合作用不足時,周圍的樹木會慷慨地分享養分,協助它渡過難關。樹木深諳互助合作的道理,共同守護整片森林的健康。這種合作精神在全球的繪本和漫畫中也有類似的呈現,讓孩子們從小學會合作的重要性。

3. 人類應向樹木學習,打造雙贏局面

樹木明白維護整體利益就是保障自身利益,但人類社會卻常陷入「非此即彼」的零和遊戲。樹木的智慧啟發我們,社群生活不應是你輸我贏,而是攜手共創雙贏局面。

當我們像樹木一樣互助合作、休戚與共時,每個人都能成為生命的贏家。這樣的理念在《紐約時報》上也經常被討論,特別是關於社會和教育的問題。

個人評價:

透過渥雷本生動的筆觸,我彷彿親臨樹木的隱藏國度,聆聽它們的低語,見證它們的智慧。這本書顛覆了我對樹木的認知,讓我意識到看似靜默的樹木,其實擁有豐富的內在生命。

此本暢銷書中的故事和研究發現引人入勝,帶給我許多啟發和反思。我由衷感佩樹木的團結精神,也更加珍惜與大自然的連結。

這本書的內容也讓我聯想到一些經典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特別是關於人類互動和群體行為的研究。

特別推薦《樹的祕密生命》給誰:

– 熱愛登山和親近大自然的年輕人,讓他們與自然建立更深層的連結。

– 關注永續發展政策的在地官員,從樹木汲取制定政策的靈感。

– 所有關心環境保護的讀者,一起為地球的綠色未來盡一份心力。

– 喜愛閱讀圖書和電子書的小孩和家長,這本書不僅能增進他們的知識,還能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Ed的話:

樹木的互助智慧與SCALE架構中的Leverage(充分利用)不謀而合。樹木善用地下真菌網絡,將資源和訊息最大化利用,發揮1+1大於2的綜效。企業若能善用數位科技,打造共享平台,將可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雙贏局面。樹木的故事帶給我們思考:企業如何超越競爭,以共榮共好的心態,攜手開創永續發展的新藍海?

期許這本書能為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帶來啟發,讓我們一起向樹木學習,用心經營生命這片森林。不妨從網路上的書店如amazon購買本書,體驗這場知識的盛宴。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1. 《樹冠上》 the overstory
作者: 理察.鮑爾斯 richard powers

這本小說榮獲普立茲獎,講述了九個角色與樹木之間錯綜複雜的故事。透過不同的人物角度,讀者可以深入了解樹木對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

2. 《編織聖草》 braiding sweetgrass
作者: 羅賓・沃爾・基默爾 robin wall kimmerer

由美國作家羅賓·沃爾·基默勒所著,此本書結合了科學知識與原住民智慧,探討人類與自然的互動,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地球。

3. 《科學界的關鍵少數》 lab girl
作者:荷普.潔倫 hope jahren

此本書是一位美國科學家和作家的自傳,講述了她在植物學研究中的經歷,並分享了她對植物世界的深刻見解和熱愛。

結語:

圖書世界中,有許多關於自然與環境的書籍,但《樹的祕密生命》通過獨特的角度和豐富的知識,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樹木的生活。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科學知識的立體書,更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認識到每一棵樹木背後的故事和智慧。希望每位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和反思,讓我們共同為地球的未來努力。

《天才的隱藏習慣》The Hidden Habits of Genius 創造力、好奇心和專注力:天才的3大特質

一句話總結:

天才們擁有一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培養才華的習慣,讓他們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作家介紹:

与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克雷格•莱特一起聆听西方古典音乐| CenterBeijing-Yale

克雷格・懷特(Craig Wright)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歷史學家,他的著作《天才的隱藏習慣》深入探討了世界上最傑出的天才們所擁有的共同特質和習慣。

懷特教授在耶魯大學獲得音樂學博士學位,目前在耶魯大學擔任音樂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涵蓋音樂、歷史和人類學,著有多本廣受好評的書籍和電子書。他的作品經常出現在美國和英國的暢銷書排行榜上,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

重點啟發:

1. 保持赤子之心,創造不凡傑作

偉大的藝術家們往往能夠擺脫傳統的框架,在創作過程中擁抱童稚般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創造出最出色的作品。畢卡索曾說過:「重新變得年輕需要很長的時間。」天才們以一種全新而純粹的視角看待世界,這是他們能夠發展出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並進行創作的關鍵之一。

這種創作的形式可以是繪本、漫畫、小說、圖書或立體書,無論哪種形式,都能激發讀者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2. 對世界保持強烈的好奇心

我們生來就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透過觸摸、聞味和觀察來學習新事物,這是我們發掘新事物最有效的工具。然而,有些人天生就有更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夠不斷學習。以達文西為例,他對幾乎所有事物都感興趣,總是渴望每天學到新的東西。

即使我們未必是天才,也可以努力培養好奇心,以更開放的態度去體驗和學習新事物。這種好奇心可以延伸到各個領域,從科學知識到心理學,甚至是生活中的每一個角度。

3. 全神貫注於工作,專注力驅動突破

天才們與常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會分心,而是全神貫注於手頭的工作,往往會為了節省時間而忽略自己的需求。再以達文西為例(圖片如上),除了旺盛的好奇心之外,超乎常人的專注力也是他成為天才的關鍵。他會花很長時間分析和觀察作品可能產生的所有結果,然後才動手創作。

這種長時間高度專注並預測結果的能力,是天才們的共通特質。他們能夠在一個問題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無疑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基礎。

個人評價:

這本書深入剖析了天才的特質和習慣,啟發我以嶄新的視角看待天才的思維方式。我認為最重要的收穫是:保持赤子之心和無窮的好奇心,並且要有超乎常人的專注力,才能創造出不凡的成就。

作者舉的例子生動而具啟發性,讓我更加理解天才們獨特的人格特質如何驅動他們取得傑出的成就。

這本書在美國和英國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更被《紐約時報》評為暢銷書。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能從這本書中學到寶貴的知識。

這本書不僅適合書店的讀者,也適合在網路上購買書籍的朋友,比如:在amazon上,它也同樣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希望大家都能像天才一樣,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和好奇心。

特別推薦《天才的隱藏習慣》給誰:

1. 有志成為創新者和顛覆者的年輕創業家,這本書能啟發你突破傳統框架、培養創新思維。

2. 對人性和社會現象感興趣的學生和研究者,能從中洞察天才的思維特質。

3. 自認有某方面天賦的人,這本書能激勵你發揮潛能、朝著天才之路邁進。

Ed的話:

透過研讀這本書,我聯想到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創建」(Create)的重要性。天才之所以能創造出不朽的傑作,正是因為他們敢於打破陳規、從無到有去創建嶄新的事物。

對企業或個人而言,創新創意的能力是致勝的關鍵。我們應該師法天才們無拘無束的創造力,以童心看待世界,從全新的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解方。唯有不斷創新、自我突破,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1. 《大魔法》 Big Magic
作者: 伊麗莎白·吉爾伯特 Elizabeth Gilbert

此本書探討了創造力的本質,並鼓勵讀者以無畏的態度擁抱創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吉爾伯特以自己和其他藝術家的經歷為例,分享如何保持赤子之心,並在創作中找到熱情和靈感。

2. 《好奇》Curious
作者: 伊恩·萊斯利(Ian Leslie)

此本書深入探討了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它如何推動我們學習和創新。萊斯利透過歷史上著名的好奇心驅動者,如達文西和愛因斯坦,展示了好奇心在科學、藝術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培養和保持這種寶貴的特質。

3. 《深度工作力》Deep Work
作者: 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此本書強調了專注力在現代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紐波特在文內提出了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深度工作的時間,並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通過深入研究和真實案例,他展示了如何在一個充滿分心的世界中實現專注和突破。

這三本書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創造力、好奇心和專注力,它們將幫助讀者理解並實踐天才們的隱藏習慣,從而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取得卓越的成就。

結語:

《天才的隱藏習慣》深入探索了創造力、好奇心和專注力這三大特質,揭示了天才們如何透過這些習慣取得卓越成就。書中生動的例子和實用的建議,不僅讓讀者更全面地理解天才的思維方式,也啟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

無論你是尋求創新突破的創業家,對人性和社會現象感興趣的學生,還是希望發揮潛能的個人,這本書都將成為你寶貴的指南。願我們能從天才的經驗中汲取靈感,保持赤子之心,擁抱無窮的好奇心,並以超乎常人的專注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不凡成就。

《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一句話總結:

《千面英雄》從神話學和象徵主義的角度分析人類,證明所有人都有相似的核心概念,例如:單一神話(monomyth),這是一種世界各地的人用來彼此連結的敘事方式。

作者介紹: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畢生致力於研究神秘主義和人類心理。他的著作《千面英雄》集結了他的研究心得,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這是一個普世的角色發展歷程,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也藉此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重點啟發:

英雄之旅的三大關鍵步驟

英雄之旅可以分為三個重要階段:召喚、探索和歸來。這就像是人生的縮影,英雄必須完成這一系列的階段,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完成生命的循環。雖然英雄可以選擇不接受召喚,但若如此,他將感到不快樂和痛苦。我們若拿自己和英雄相比,會發現許多相似之處。

跨越已知的界限,開啟冒險之路

英雄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拋下熟悉的生活和身邊的人,只為了回應內心的召喚。沒有人能保證他一定能平安歸來,或是在探索的過程中成功。這個矛盾在英雄內心引發了不安,他必須儘快做出決定。而英雄發現,他真正想要的一切都在舒適圈之外,在那個陌生的領域中等待著他。

成為英雄靠的不是天賦,而是努力

故事中的英雄歷經漫長的探索才完成使命,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並非特殊的天賦、超能力或其他優越的條件,而是他一步一腳印、堅定不移的毅力。他必須每天努力改進自己,才能在探索中穩步前進。如果沒有恆心,他不可能完成自己開始的旅程。

個人評價:

《千面英雄》是一本啟發性十足的著作,能激勵任何人掌控自己的人生。英雄們看似擁有超凡的能力,但他們的故事其實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歷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如果我們能向英雄和坎貝爾學習,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成就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英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回應內在的召喚,勇敢地跨出舒適圈,踏上屬於自己的冒險之旅。

特別推薦《千面英雄》給以下讀者:

– 正在尋找人生方向和目標的年輕人

– 喜歡神話故事和心理學的讀者

– 遇到瓶頸期、需要突破和轉變的人

– 對自我探索和提升有興趣的讀者

Ed 的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千面英雄》中的概念可以和 SCALE 當中的 S(策略制定)和 E(增強)連結。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和願景,就像是英雄的「召喚」。企業必須審慎地制定策略,勇於跳脫舒適圈,投入未知的市場和領域,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時,企業也要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就像英雄在旅途中歷經磨練,提升實力一樣。唯有不斷精進,企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持優勢。

對於個人成長而言,「英雄之旅」的概念可以啟發我們勇於面對人生的挑戰,跨越舒適圈的界限,接受內在的召喚。每個人的旅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標準答案,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踏上這段未知的旅程,在探索的過程中發掘自己的潛力,蛻變成更好的自己。正如喬瑟夫所說:「我們必須願意放下我們現在的生活,朝著未知的方向前進。」這需要勇氣,但最終我們將如英雄般滿載而歸,活出內心渴望的豐盛人生。

《英雄因子》The Hero Factor

一句話總結:

《英雄因子》以身作則地教導我們,真正成功的領導者不僅關注利潤,更要關注人。

作者介紹:

傑佛瑞·W·海瑞茲(Jeffrey Hayzlett)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商業領袖。他曾擔任財富100強公司的首席行銷官,也是電視節目主持人,並為《Mashable》、《Forbes》和《Marketing Week》等知名媒體撰稿。他對於如何成為具影響力的領導者有著獨到見解。

重點啟發:

平衡利潤與人:英雄式領導的關鍵

英雄式的領導者懂得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平等地關注團隊成員的需求。他們勇於傾聽、虛心接受建議,並欣賞不同觀點帶來的多元性。當你的老闆願意虛心接受你的意見時,你會有什麼感受呢?身為領導者的你,也可以為團隊帶來同樣的力量。

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感召他人

光是訂定願景和價值觀還不夠,親身實踐更能感動人心。星巴克在費城店發生種族歧視事件後,決定關閉8000家分店一個下午,為員工進行反歧視培訓。即使要付出營收損失,星巴克仍以行動捍衛自己的價值觀。領導者以身作則的力量,遠勝言語說教。

關係為先:真誠以待,贏得信任

《薩利機長》一片中,在哈德遜河成功迫降的乘客山德森,回到公司上班時,老闆卻只關心他下週能否出差。相較之下,執飛該航班的美國航空,不僅妥善照顧山德森,還為他安排私人助理,協助他應對迫降帶來的種種不便。兩者的對比,凸顯了關懷員工甚於利益交易的重要性。用心建立關係,遠比一味追求利益,更能贏得好名聲和員工信任。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英雄因子》這本書!在當今許多有權有勢的領導者普遍展現出傲慢、自私和驕縱的行為時,本書提倡領導者要有善良與關懷的特質,令人耳目一新。這本書讓我想起一些我最欣賞的領導者典範,也激勵我更加努力向他們看齊。

特別推薦《英雄因子》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想成為團隊良師益友的經理人、正在尋找成功新觀點的創業家以及任何想要提升人際關係技巧的人。

Ed的話:

《英雄因子》一書與企業經營中的「E – 增強(Enhance)」概念不謀而合。英雄式的領導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向心力和工作表現,更能增強企業的整體實力。當領導者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地展現關懷,員工自然願意全心投入,一同為企業的目標打拼。這股向上提升的力量,將使公司上下團結一心,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套用書中海瑞茲的比喻,英雄式的領導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通往成功的航道。讓我們一起向這些「英雄」看齊,用善意與智慧引領團隊,開創更光明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