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少,但是更好》Essentialism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全新且更好的思考生產力的方式,讓你允許自己對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物極度嚴謹,然後無情地剔除其他所有事物。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 Greg McKeown,他是一位著名的領導力策略師,經常為各大知名企業和高階主管提供諮詢服務。《少,但是更好》在 2014 年初出版後,很快就成為了暢銷書,全球銷量超過百萬冊,可見其觀點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

重點啟發:

1. 學會無助感的兩種極端

很多人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就是什麼事都想做,但這兩種極端其實都源自「習得性無助」。當我們整天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必須做這個,我必須做那個」,其實就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別人。真正的精準思考者,應該學會對生活說:「我選擇去做這個」。

2. 運用 90% 法則,成為自己人生的編輯

推特執行長傑克·多西曾說,身為一個執行長就像是編輯,要不斷地修改團隊、財務和公司願景。身為精準思考者,我們也要學會成為自己人生的編輯。書中提到「90% 法則」:對每一個待辦事項和決定,只看最重要的標準,給它打個 0 到 100 分,低於 90 分的通通捨棄。比方說,整理衣櫃時,你可以評估每件衣服的再次穿著機率,低於 90% 的就可以丟掉了。

3. 永遠給自己多預留 50% 的時間

精準思考的一大好處,就是能騰出足夠時間專注於最重要的事。但即使只選擇幾件事來做,我們還是很容易低估實際所需的時間。因此,書中建議要養成習慣,永遠多預留 50% 你原本預估的時間,才能因應各種意外狀況。當你覺得寫一篇文章需要 1 小時,那就排 1.5 小時到行事曆吧!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喜歡作者用圖像來闡述核心概念的方式。書中有一張非常棒的圖,畫了 12 支箭頭代表一天的 12 個小時,一種情況是箭頭四處亂指,另一種則是所有箭頭都指向同一方向,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專注的力量。許多時間管理的書會告訴你要如何排優先順序,但《少,但是更好》卻主張「只做這件事,其他免談」。我們往往高估自己能做的事,把許多事從「最好有」提升到「這很重要」。這本書幫助我們戒除這種習慣,學會聚焦在最關鍵的事物上。讀完後,我的工作方式也徹底改變了。

我特別推薦《少,但是更好》給以下幾種人:

1. 有許多人生目標,卻總覺得在追逐待辦事項且進度落後的年輕人

2. 衣櫃裡還留著一年沒穿的衣服,覺得「說不定哪天會穿」的年輕專業人士

3. 經常低估事情所需時間的人

Ed 的話:

《少,但是更好》的概念跟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 SCALE 法則不謀而合。精準思考講求聚焦最重要的事,這正是制定策略(Strategize)的精隨。學會對不重要的事說不,把資源和時間投注在關鍵事務上,就能更有效地投入創造(Create)。而且當我們專注在少數幾件事時,往往更容易將流程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進而不斷精進、增強自己的能力(Enhance)。希望大家都能運用書中的概念,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最精華的那 10%,成為真正的精準思考者!

《Escape Velocit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由五種力量所構成的階層架構,這個架構決定了任何企業能否實現大規模、長期的成功,包括了它所選擇的行業、與競爭對手和客戶的定位、產品組合以及內部效率等。作者對如何優化這些因素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以便企業能在未來幾十年內保持競爭力。

作者介紹:

Geoffrey Moore 可以說是商業界的大師,尤其是在科技業界,他的大名可說是無人不曉。這都要歸功於他在 1991 年出版的《跨越鴻溝》一書。這本開創性的著作描述了新技術如何從只吸引早期採用者,到最終打入大眾市場。時至今日,這本書仍然是企業界的必讀經典。

重點啟發:

1. 五種力量的階層結構決定了任何企業的生存時間

許多曾經在行業內名列前茅的公司已經不復存在,為什麼?因為它們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而沒有設法維持它。Moore 解釋說,力量與績效是不同的,而企業文化往往只關注績效。年度報告、季度數據和銷售目標主導了談話,但它們忽略了一個關鍵點:你對世界的獨特貢獻是什麼?你所處的行業如何?這兩點讓你與客戶和競爭對手處於什麼位置?從長遠來看,任何企業都必須補充其力量,而不僅僅是獲得即時的回報。企業有五種方式可以做到這一點,它們按重要性形成一個階層結構:

1. 行業力量:你是處於不斷成長的行業還是萎縮的行業?

2. 公司力量:在你所處的行業中,誰是需要努力超越的團隊?

3. 市場力量:你是否在追逐正確的客戶群體?而且你是否贏得了他們?

4. 產品力量:你的旗艦產品是否獨一無二?還是在努力追趕競爭對手?

5. 執行力量:在推動以上各方面變革時,你的效率如何?

如果你透過這五個角度來審視自己的企業,就會開始專注於正確的長期活動,而不僅僅是眼前的利益。你會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要拉動哪些槓桿。讓我們更詳細地看其中的兩個方面。

2. 行業力量是決定你的企業是增長還是萎縮的最重要因素

「行業力量是預測未來經濟表現的頭號指標。」它取決於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所處的行業是在增長還是在萎縮?Moore 說:「如果你處在一個增長 100% 的行業,即使你有點笨,今年可能也會做得很好。」與此同時,你可以在一個停滯的行業中拼命努力,卻只能勉強獲得 1% 的增長。

3. 產品力量在於你如何中和、改進競爭對手,並與之區分開來

要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差異化,但總體而言,有三個活動決定了你的產品力量。例如,達美樂披薩曾經又難吃又送得慢,但他們改進了配方,承諾 30 分鐘內送達。一旦他們始終如一地做到了這兩點,就中和了競爭對手,品牌也變得無與倫比。差異化很難,需要提供 10 倍的改進,但它通常能帶來幾十年的回報。Moore 說:「Skype 通過免費提供消費者長途電話,將成本降低了 10 倍。」「維基百科讓百科全書的可及性和時效性提高了 10 倍。」

個人評價:

Geoffrey Moore 的《Escape Velocity》提出了我見過最清晰、最實用的商業分析框架。不管你是大型科技公司的 CEO 還是獨立創作者,我相信你都能從這本書中學到寶貴的東西。而且,你甚至可以將這個力量階層結構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中,這也帶來了許多有趣的啟示。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

特別推薦《Escape Velocity》給誰:

我會推薦這本書給覺得管理課學不到東西的商學院大學生、想在企業戰略上有所建樹的高級主管、以及任何想推出自己產品的人。

Ed有話説:

《Escape Velocity》這本書與 SCALE 當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概念最為相關。Moore 提出的五種力量階層架構,正是一個全面的策略規劃工具,能幫助企業審視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外部的機會和威脅,進而制定清晰的發展戰略。透過分析行業力量、公司力量、市場力量、產品力量和執行力量,企業可以找出最需要投入資源的領域,集中力量打造獨特的競爭優勢。這與策略制定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扎實地分析內外部環境,找準發展方向和著力點,再用心規劃每一步行動,最終實現長期目標。總而言之,《Escape Velocity》 提供了一個高屋建瓴的戰略視角,對企業經營和個人發展都有重要啟示。這本書值得每一位有志於在商界闖出一片天的人細細品讀。

《內容行銷大師》Epic Content Marketing

一句話總結:

《內容行銷大師》揭示了傳統銷售方式如電視廣告和直接郵寄已經過時,而創造內容才是廣告的新未來,因為它專注於顧客真正關心的事物,而非你的產品,從而真正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作者介紹:

Joe Pulizzi 是內容行銷領域的先驅和權威,他創立了內容行銷協會(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並舉辦了全球最大的內容行銷活動「內容行銷世界大會」(Content Marketing World)。《內容行銷大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系統地闡述了內容行銷的理念和方法。

重點啟發:

1. 廣告已死,長王者內容行銷:

傳統的電視廣告、直接郵寄等方式已經失去效力,因為人們厭倦了這些打斷式的促銷手段。相反地,企業應該思考顧客真正想要了解什麼,並通過內容來回答他們的問題。這樣不僅成本更低,還能更快建立信任。

2. 瞭解受眾,發現利基:

要製作有效的內容,首先要深入瞭解目標受眾。思考他們的年齡、收入、日常生活,以及你的產品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找到能為特定群體提供獨特價值的利基主題,並圍繞它持續創作內容。

3. 善用社群媒體和SEO:

製作好內容後,社群媒體和搜尋引擎最佳化(SEO)是你需要掌握的兩大工具。在社群媒體上,要遵循影響者內容、自家內容、促銷內容4:1:1的比例分享。做好SEO優化,讓你的內容在Google搜尋結果的第一頁曝光,就能獲得大量免費流量。

個人評價:

《內容行銷大師》是一本富有洞見的好書。它系統地闡述了內容行銷的核心理念,為那些厭倦了傳統行銷方式而又不知如何是好的企業指明了方向。雖然本書較側重於大企業的做法,對獨立創業者的參考價值稍嫌不足,但瞭解內容行銷的基本邏輯對任何人都大有裨益。

特別推薦《內容行銷大師》給誰:

我想要推薦本書給那些對傳統電視和郵寄廣告失去信心的中年企業家,那些想要辭掉朝九晚五的工作去當部落客或內容行銷人員的年輕人,以及任何想在資訊時代學習有效行銷之道的人。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內容行銷大師》提供了深具洞見的思路。它告訴我們,在制定行銷策略時,應該從顧客的需求出發,而非自說自話地推銷產品。唯有瞭解受眾、找準利基、持續創造價值,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數位時代突圍而出,贏得顧客的心。這一理念不僅適用於內容行銷,更是值得所有企業在經營中參考借鑒的智慧結晶。

《EntreLeadership》

一句話總結:

《EntreLeadership》這本書為您指引了一條成為優秀企業領導者的道路,讓您學會如何兼具企業家和管理者的必備技能。

作者介紹:

Dave Ramsey 是一位知名的理財專家,他的廣播節目幫助無數人走上財務自由之路。此外,他還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將自己的公司發展成年收入數百萬美元的企業。《EntreLeadership》一書集結了他 20 年來在商業戰場上的實戰智慧。

重點啟發:

1. 企業家與領導者的完美結合

想要成為一位出色的創業者,你既要具備企業家的熱情和冒險精神,又要有領導者的紀律和謙遜。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其實都是創業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領導者要能夠激勵團隊士氣、塑造企業文化,同時又要在逆境中保持冷靜沉著。只有兼具企業家的拼勁和領導者的氣度,才能帶領公司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2. 行銷策略是致勝關鍵

一個強而有力的行銷計畫,是實現商業目標的必要條件。你的初次嘗試可能不盡理想,但千萬別氣餒,要從中汲取教訓,不斷調整改進。優秀的行銷策略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有價值的建議,贏得他們的信任。只要以誠相待、對產品充滿信心,顧客自然會心悅誠服地掏出錢包。

3. 慷慨的薪酬是留住人才的不二法門

當你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員工,給予他們優渥的薪資和獎金,就能贏得他們的忠誠和辛勤付出。反之,吝嗇的老闆只會讓員工心生不滿,紛紛跳槽。一個企業的薪酬制度,體現了領導者的價值觀。大方的老闆造就敬業的員工,反之則可能讓公司人才流失,甚至走向倒閉的命運。

個人評價:

《EntreLeadership》中的許多理念對我而言並不陌生,但這可能是因為我有幸在職場上遇到許多優秀的領導者的緣故。儘管此書出版於 2011 年,但其中的原則歷久彌新,是所有企業經營者的必讀佳作。透過閱讀此書,我對於如何在創業過程中平衡企業家和領導者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特別推薦《EntreLeadership》給誰:

我特別推薦此書給正在創業的年輕人、渴望晉升管理職的在職者,以及所有想要開創事業、帶領團隊的有志之士。無論你是初出茅廬的創業新手,還是躊躇滿志的職場老手,這本書都能為你的事業之路指點迷津、如虎添翼。

Ed有話説:

《EntreLeadership》一書與 SCALE 當中的「策略制定」觀念不謀而合。優秀的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戰略思維,審時度勢、因應變局。正如書中所言,行銷策略需要不斷調整完善,才能真正滿足客戶需求、抓住市場先機。此外,慷慨的薪酬政策也呼應了 SCALE 的「充分利用」理念。只有善待員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讓團隊盡展所長、企業基業長青。總而言之,《EntreLeadership》不僅是一本優秀的領導力著作,也是幫助個人成長、指引企業發展的寶典。

《啟蒙時代,從此時此刻開始》Enlightenment Now

一句話總結:

《啟蒙時代》透過科學、理性和人文主義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世界正一天一天地變得更美好,儘管負面新聞總是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

作者介紹:

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 是一位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和科學作家。他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著有多本暢銷書,如《語言本能》、《思想本質》等。《啟蒙時代》是他最新的力作,獲得比爾·蓋茨盛讚為「有史以來最喜歡的書」。

重點啟發:

1. 全球財富增長,貧窮與不平等減少

科學數據證明,過去兩百年來,全球財富大幅增長,極端貧窮人口比例從 90% 降到不到 10%。庫茲涅茨曲線解釋了不平等只會在財富增長初期上升,隨後達到頂峰並回落。瓦格納定律也表明,隨著國家財富增加,用於社會福利的支出也會提高。

2. 聯合國讓世界變得更加安全

聯合國的成立及《世界人權宣言》等人道主義文件,使戰爭、意外、犯罪、政治壓迫等都大幅減少。儘管目前仍有一些地區衝突持續,但整體而言,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年代。國際關係也因貿易協定、爭端談判、旅行權利等而蓬勃發展。

3. 以理性面對恐怖主義、AI 和環境等問題

媒體傾向報導負面新聞,導致人們對恐怖主義等威脅產生恐慌,但實際上死於恐攻的機率遠低於車禍或蜂螫。對 AI 的擔憂也被過度放大,事實上我們有能力謹慎開發並設置安全防範。面對氣候變遷,我們更需要理性和樂觀,在 2050 年將碳排放減半才能阻止全球暖化超過 2°C。

個人評價:

這本書有如一股清流,在假新聞、媒體操縱和民粹主義盛行的時代,提醒我們不要被別有用心的言論左右。作者以翔實的數據和故事,說明啟蒙時代的價值觀—科學、理性和人文主義,至今仍在改善我們的世界。這本書不僅讓人充滿希望,更提供了一個擁抱現在、繼續前進的範本。

特別推薦《啟蒙時代》給誰:

我想要推薦《啟蒙時代》那些容易被社群媒體負面訊息影響情緒的人、對氣候變遷存疑的政治人物、以及所有渴望在混亂時局中找到清晰方向的讀者。

Ed的話:

這本書所倡導的理性思考,正是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是面對 AI 浪潮來襲,我們更需要以開放和進步的心態去擁抱變革,同時審慎評估風險。企業可以藉由數據分析,洞察市場趨勢,創造更好的產品服務;個人則可以藉由不斷學習,提升思辨能力,在變局中把握先機。《啟蒙時代》提供了一個積極正向的視角,啟發我們以開明理性的態度,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世界創造更多價值。

《能源:初學者指南》Energy : A Beginner Guide

一句話總結:

《能源:初學者指南》這本書幫助我們了解能源的來源、人類如何在歷史中利用能源來達到現在的文明,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謹慎地使用能源,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介紹:

Vaclav Smil 是一位備受推崇的能源專家和作家。他是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的特聘教授,在能源領域有著廣泛而深入的研究。Smil 教授著作等身,其中包括多本關於能源、環境和人口等主題的暢銷書。他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和淺顯易懂的解釋方式而聞名,深受讀者喜愛。

重點啟發:

1. 能量,萬物之源

能量對於人類來說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能量都至關重要。能量的概念源自希臘語 “energeia”,最初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指的是工作、運動或行動。現在,我們更多地將能量視為執行工作或產生變化的能力。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創造或毀滅,只能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這告訴我們,能量其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更像是一種解釋能量在不同類型之間轉換的方式。

2. 生命不可或缺的資源

在地球上,每一個生命體都需要能量才能生存。無論是一株植物、一隻獅子、還是一個人類,沒有能量就無法維持生命。生物體通過能量轉換的過程來維持生存。例如,植物通過葉子吸收陽光,然後將其轉化為自身的食物,以此生長。人類和其他動物也利用能量交換過程來維持生命。我們體內的細菌幫助我們分解複雜的有機物,如植物葉子,以獲得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

3. 再生能源,永續發展的關鍵

雖然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能源消耗情況,但我們知道我們需要朝哪個方向努力。隨著能源需求的增長,適當處理能源的需求也將增加。然而,為了滿足每個人目前的需求,我們將不得不繼續依賴化石燃料,因為太陽能或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還無法滿足所有的需求。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永遠忍受化石燃料消耗帶來的負面影響。核能是我們邁向更健康未來的首選。儘管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但它仍然是最清潔的前進道路。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後,我對能源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深入剖析了能源的本質和重要性。書中提到,能源是萬物生存的基礎,從微小的細菌到龐大的生態系統,無一不依賴能源維持生命。作者還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驅動,從古代的農耕文明到現代的工業文明,能源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目前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已經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作者呼籲我們要改變能源消費的方式,轉向更加清潔、可持續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和核能等。這本書不僅讓我對能源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永續的未來而努力。

特別推薦《能源:初學者指南》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能源議題感興趣的人,無論你是學生、教師、科學家、企業家、還是普通民眾。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面介紹了能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非常適合作為入門讀物。同時,這本書也為那些已經對能源有所了解的人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發。無論你是想更深入地研究能源問題,還是想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更加環保、節能的措施,這本書都能給你很多有益的建議和啟示。

Ed有話説:

從能源的角度來看,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都離不開「創建」(Create)和「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企業要創新求變,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優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個人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開拓新的領域,同時要善於利用手中的資源,發揮自己的長處,實現更大的價值。這本書告訴我們,能源是推動一切發展的根本動力,但我們不能肆意揮霍,而要學會創新和節約,在發展與環保之間找到平衡。這對於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啟示。

《終結老化》Ending Aging

一句話總結:

作者 Aubrey de Grey 以一個全新且引人入勝的觀點,指出老化就像是一種疾病,因此是可以被治療的。他列舉了人類老化的七大主因,並提出了針對每一項主因的可能解方,讓我們得以一窺未來人類或許能無限延長壽命的遠景。

作者介紹:

作者 Aubrey de Grey 是 SENS 基金會的首席科學家,該基金會致力於對抗死亡。Aubrey 認為,在對抗大多數人認為無可避免的死亡之路上,最大的問題就是經費不足。科學界已經知道該怎麼做,只是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所需的研究經費。

重點啟發:

1. 修復才是抗老的解方

一般來說,面對疾病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開藥。頭痛嗎?吃顆藥。心臟有問題?吃藥就好。皮膚癢?也吃藥啊。但光靠藥物治療的問題很明顯:你永遠不會知道問題的根源在哪,因此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頂多就是治標不治本。另一個稍微好一點的方法是預防疾病的發生。但你只有在知道疾病的成因時才能做到預防。然而,老化有太多的致病因子,很難針對個人情況找出應該特別注意的因子。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 40 歲的人預期可以活到 80 歲,而你用預防措施把他的老化速度減半,那麼他的剩餘壽命就從 40 年增加到 80 年,最後可能活到 120 歲。但如果你在他 40 歲時就開始修復他所有的損傷,讓他的身體狀況變得跟 20 歲時一樣,並在之後的日子持續進行修復,那麼他就有可能活到比預期壽命多出一倍,也就是 160 歲!

2. 粒線體突變是老化的一大因子,但有解決之道

你可能聽過一些關於自由基的事。通常原子最外層的電子都會兩兩成對,這樣原子就會很穩定。這就是你在化學式中看到環繞在字母周圍的線條。然而,有些反應會導致原子最外層的一個電子單獨存在,形成自由基。

自由基的反應性很高、很不穩定,它們渴望與其他物質反應,與另一個電子結合。這種反應性強到會撕裂附近的分子,往往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因此,自由基會在你體內製造麻煩,而且不只來自體外,還有許多是你體內的粒線體(細胞的能量工廠)製造的。它們會導致粒線體 DNA 的突變,加速老化過程。所以最好能阻止這些突變。

3. 想要在對抗老化的戰爭中獲勝,我們必須改變心態

許多抗老療法如上所述仍在實驗階段。Aubrey de Grey 說,我們在爭取更多經費和等待藥物試驗獲准的時間浪費,實際上造成的生命損失比那些為了讓療法上市所做的實驗還要多。每一個因為使用實驗階段藥物而死亡的人,就有十個人因為等待太久而死亡。

我們的大腦傾向於偏好當下的安全,而非日後更大的利益。但除非我們轉變心態,接受某些人會在我們邁向終結老化的路上犧牲,否則我們只會因為每一次的療法失敗案例而延宕,製造更多的延遲。

個人評價: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評價很高。Aubrey de Grey 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來看待老化,並提供了許多有趣的見解和潛在的解決方案。雖然許多療法仍在實驗階段,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在對抗老化的戰爭中需要改變心態,更勇於接受風險和犧牲,才能加速推動科技進步。

特別推薦《終結老化》給誰:

我特別推薦《終結老化》這本書給那些對生物科技、長壽和抗老化有興趣的人。無論你是否真的想要長生不老(我知道我不想),這本書都值得一讀,能讓你以嶄新的視角來看待老化和死亡。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用《終結老化》這本書來連結企業經營中的「自動化(Automate)」概念。如果我們能找到自動修復人體損傷的方法,就像是讓身體自動做好例行保養,那麼人類或許真的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永生的夢想。這個概念聽起來或許很遙不可及,但正如書中所言,關鍵在於我們要改變心態,突破當前的侷限和成見。企業經營也是一樣,唯有突破舊有的思維模式,擁抱自動化的力量,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開創新局。

《人格決定壽命》The Longevity Project

一句話總結:

《人格決定壽命》透過分析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的研究之一,得出令人驚訝的結論,告訴你工作態度、幸福感、愛情、婚姻和宗教信仰,如何影響你的壽命,讓你活得更久更健康!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是霍華德·S·弗里德曼(Howard S. Friedman) 和萊斯利·R·馬丁(Leslie R. Martin),他們根據「天才基因研究」這項迄今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研究結果,提出了關於長壽的驚人發現。弗里德曼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傑出教授,專長是人格與健康心理學;馬丁則是拉塞爾塞奇基金會的研究員,專門研究人格、壓力和健康之間的關係。兩位作者長期鑽研長壽的奧秘,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諸多知名期刊上,備受矚目。

重點啟發:

勤奮負責,活得更久

想要長命百歲嗎?從現在開始培養勤奮盡責的態度吧!研究發現,那些從小就很自律、做事認真負責的人,到了25歲左右養成目標導向的生活習慣,往往能活到老年。勤奮的人通常會避免風險,過著健康的生活;他們的血清素濃度也比較高,情緒比較穩定;而且身邊的朋友、同事和伴侶往往也是同類型的人,互相砥礪,共同進步。總之呢,想要長壽,從培養自律好習慣開始,絕對沒錯!

男人結婚,女人隨緣

對男性來說,結婚(而且要維持婚姻)似乎是長壽的一帖良方。研究中那些結了婚,而且終生未離婚的男性,幾乎都能活到70歲以上。妻子在先生生病或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給予照顧,而且會鼓勵丈夫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或許就是婚姻有益男性長壽的原因之一。至於女性呢,繼續保持單身和美滿婚姻之間在壽命上其實沒有顯著差異。所以啊,男士們,趕緊找個好女人結婚吧!女士們就隨緣,把幸福放在第一位就好。

友誼至上,虛假莫求

有個好朋友,勝過宗教信仰!研究者觀察到,擁有穩固社交圈的男性,即使不太重視宗教,壽命也能和虔誠的女性一樣長。當然啦,社交不能只是表面功夫,臉書上一千個好友,不如現實中一個知心好友來得實在。經常和好友見面,促膝長談,才是友誼的真諦,也是長壽的秘訣呢!

個人評價:

我覺得《人格決定壽命》的研究結果非常有啟發性,尤其是心理因素對長壽的影響遠比我想像的大。以前總覺得長壽主要靠飲食和運動,現在才發現,積極正向的人生態度、穩定的婚姻、真摯的友誼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些因素很多都操之在我,只要下定決心,每個人都有機會活得更久、更健康、更快樂!

特別推薦《人格決定壽命》給誰:

我特別想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25歲左右的年輕人,尤其是還在及時行樂的大學生們。希望你們及早培養勤奮自律的好習慣,為自己的健康長壽打下基礎。我也推薦給離異女性,妳們不用為了迎合社會期待而急著再婚,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很長壽。當然,如果誰想活到100歲,那更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照著書中的建議去實踐啦!

Ed的話:

從《人格決定壽命》的研究結果來看,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有很多相通之處,尤其可以和S.C.A.L.E.這個概念結合起來。S代表策略制定,就像我們要為人生和事業制定長遠規劃一樣;C代表創建,勤奮自律的態度有助於我們不斷創新;A代表自動化,把好習慣內化成自然而然的行為模式,事半功倍;L代表充分利用,善用人際網絡,互利共生;E代表增強,以積極正向的心態面對人生,不斷自我增強。把S.C.A.L.E.運用到追求長壽的過程中,相信大家都能如願以償,活得精彩而燦爛!

《長壽的悖論》The Longevity Paradox

一句話總結:

《長壽的悖論》探討如何透過改善飲食習慣、運動方式等生活型態,讓人不僅能活得更長久,更能在老年時期依然保有健康的身體,避免罹患疾病,心臟外科醫師史蒂芬·岡德里提出了他的建議。

作者介紹:

史蒂芬·R·岡德里(DR. Steven Gundry M.D.)是一位知名的心臟外科醫師,他在《長壽的悖論》一書中分享了許多關於長壽的祕訣。岡德里醫師的研究主要是根據世界上最健康的國家所進行的,他將這些寶貴的資料彙整在這本書中。透過閱讀這本書,讀者將能了解如何透過改變飲食習慣、戒除特定食物,以及調整運動方式等方法,來提高生活品質,並緩慢老化的速度。

重點啟發:

適度運動與攝取動物蛋白質,才能擁有健康長壽的人生

我們應該避免攝取過多的動物蛋白質,作者建議每天不要超過3盎司。至於碳水化合物,則應該選擇紫薯、山藥等抗性澱粉類的複合碳水化合物,而不是白米、玉米和穀物等會快速提高血糖的食物。另外,過度的有氧運動反而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導致身體虛弱。因此,適度運動並適時休息,才能達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深層睡眠能幫助身體排毒

一般來說,睡眠週期大約為7至9小時。在這段期間,我們會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早上就能感到神清氣爽。深層睡眠對延年益壽特別重要,因為在這個階段,我們的腦部會排出所有毒素。為了進入深層睡眠,你必須讓大腦慢下來,因此建議在睡前4小時吃最後一餐,讓身體將所有精力用在排毒上,而不是消化食物。

傾聽身體的訊號,你的腸道正試圖與大腦溝通

現代醫學最近有了一個突破性的發現:人體的腸道會向大腦傳遞訊息,大腦接收到這些訊息後會進行解讀。換句話說,你的大腦和腸道是相互關聯的,而傳遞訊息的是腸道,而非大腦。兩者溝通的管道是迷走神經,它能夠向大腦傳達有關消化、心率和呼吸等問題的訊號。因此,當身體試圖與你溝通時,傾聽它的聲音就顯得特別重要。更有趣的是,你的腸道和大腦一樣都有神經元,數量高達1億個,用於向大腦傳遞訊號。此外,腸道還負責人體80-90%的血清素水平,看來我們的快樂真的存在於腸胃之中!

個人評價:

我認為《長壽的悖論》提供了一個務實的方法,讓人們能夠成為更健康的自己,並養成一種能夠伴隨自己到老年的生活方式。作者在撰寫這本書時做了大量的研究,身為一名知名的心臟外科醫師,他的研究主要是根據世界上最健康的國家所進行的。透過閱讀這本書,我學到了許多關於長壽的祕訣,例如改變飲食習慣、戒除特定食物,以及調整運動方式等。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不僅能幫助我改善生活品質,更能讓我在步入老年後依然能夠保有健康的身體。

特別推薦《長壽的悖論》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想要戒除在20多歲時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士、隨著年紀增長而開始意識到健康重要性的人士以及想要養成長期的健康生活習慣,以延緩衰老速度的健康愛好者。

Ed的話:

從《長壽的悖論》一書中的概念,我們可以聯想到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我們必須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策略,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同樣地,在企業經營中,我們也必須根據公司的優勢和市場環境,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此外,書中提到要傾聽身體的訊號,這也啟發了我們在個人成長中要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制定適合自己的人生策略。總而言之,《長壽的悖論》一書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追求健康長壽的方法,更給了我們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制定策略的啟示。

《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

一句話總結:

《長尾理論》揭示了為何商業巨星的時代已經結束,企業未來大部分的收益將來自滿足小眾需求的利基產品,而你今天就可以擁抱這個理念!

作者介紹: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是《連線》雜誌2004至2012年的主編。他一直擁抱著二八法則,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錯了。在一個早期的音樂串流服務中做快問快答時,安德森和大多數人一樣猜測,他們前10,000首歌曲中,每個月只有20%會被播放,但事實上竟然有99%!這個突如其來的發現,讓他寫了一篇文章,後來更擴展成這本《長尾理論》。

重點啟發:

利基產品大軍壓過明星單品?

在線上市場,大量的利基商品銷量往往超過少數的明星產品。就像亞馬遜提供1100萬本書,而一般最大的實體書店頂多20萬本,而亞馬遜30%的書籍銷售來自你在一般書店找不到的書。類似地,Napster鼎盛時期提供450萬首歌,每一首每月至少被播放一次。大量不太熱門的產品,加總起來可以與少數熱門產品一較高下,這就是長尾理論的精髓。

人人都是創作者,長尾變得更長!

現在人人都可以製作自己的內容,你買了一台筆電回家,就擁有了一個音樂製作室、打字機、專業影片剪輯系統和對世界喊話的大聲公,全都一手包辦。製作內容的成本大幅降低,門檻變得很低,在我寫這段文字的5小時內,全世界就已經發布了200萬篇部落格文章!未來24小時內,YouTube會增加600萬支影片、Twitter 5億則推文、Instagram 6000萬張照片。在每一秒鐘流逝的同時,長尾就變得愈來愈長。

匯整者讓利基產品更好找,長尾變得更胖!

有了長長的利基產品,還得讓它們賣得出去,長尾才能變胖,創造利潤。關鍵就在於讓消費者找得到產品。以前利基產品賣不出去,就是因為顧客根本找不到。你試著在沒有電腦的書店裡找一本特定的書,或在幾十個貨架中找到某種特別口味的麥片,就知道我們有多需要匯整者(aggregator)了。安德森區分實體匯整者(像:亞馬遜)和數位匯整者(像:Spotify)。前者仍受實體空間限制,但後者基本上能提供、儲存和販售的產品是無限的。那還等什麼,趕快拿出你的筆電,開始創作,把你的作品放到匯整平台上,搭上長尾的順風車吧!

個人評價:

《長尾理論》雖然已經出版十年,現在回頭看這個概念或許已經是「當然啊」,但它仍是一本你要不斷提醒自己的書。如果你之前沒聽過長尾理論,讀完一定會讓你感到樂觀、充滿希望,並躍躍欲試想要開始創作。對任何對商業有興趣的人來說,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書。

特別推薦《長尾理論》給誰:

我特別推薦給下列三種人:1. 空閒時間覺得無聊的少女;2. 任職的公司受限於實體產品的產品經理;3. 以為非得成為大明星才能在音樂圈出人頭地的你我他。

Ed的話:

《長尾理論》這個概念與企業的SCALE策略中的L-充分利用(Leverage)最為相關。企業應善用數位科技的力量,將觸角延伸到最小眾的利基市場,開發出海量的產品選擇,以滿足每個獨特客戶的需求。就像亞馬遜靠著龐大的書籍品項擊敗實體書店,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充分利用(Leverage)數位工具的優勢,讓長尾效應為你創造更多價值。期待這個全新的思維,能帶給你關於未來商業的不同視角和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