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貧民窟:殺人傳染病調查》Ghettoside : A True Story of Murder in America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入剖析了美國黑人社區高謀殺率的歷史淵源,以及我們能夠而且必須採取哪些行動來扭轉現狀,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介紹:

《貧民窟》的作者吉爾·利維(Jill Leovy)在《洛杉磯時報》擔任記者長達 20 多年,其中有 10 年的時間專門負責犯罪新聞的報導。在這段期間,她親眼目睹了席捲洛杉磯南部黑人社區的「謀殺率」,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案件往往沒有得到詳實的紀錄,僅僅淪為冰冷的統計數字,甚至被有意無意地掩蓋了。

重點啟發:

1. 暴力成為解決問題的「合法」工具

在理想的社會中,政府是唯一能夠合法使用暴力來維護法律的機構,比如逮捕罪犯、平息鬥毆和騷亂,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對失控的歹徒還擊。然而,由於美國黑人悠久而複雜的歷史,飽受種族主義和歧視之苦,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執政者從未真正致力於在黑人社區推行政府對暴力的壟斷體制。因此,黑人社區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司法體系。在這個體系下,暴力成為了解決問題的一種正當手段——如果你無法指望警察來保護你,那麼你可能會自己動手。

2. 預防犯罪的措施不奏效

洛杉磯警察局向來重視巡邏、大規模逮捕以及懲治像是持有大麻或偷竊這類的小罪,把這些視為預防犯罪的手段。然而,面對洛杉磯高企的謀殺率,這些做法卻存在兩大問題:第一,當人們對現行的司法體系如此絕望,甚至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法律規範時,已經沒有什麼可以預防的了。我們必須重建人們對原有體系的信任。第二,警力資源有限,把人力物力投入到小罪的懲治,勢必會削弱對兇殺案的偵破能力。

3. 警方必須破獲更多謀殺案

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黑人受害者的謀殺案能夠破獲,這個比例實在太低了。警方若能夠不分受害者的膚色,努力偵破更多的兇殺案,就能向大眾傳達一個訊息:政府平等地關注所有公民的生命。這將是修復警民關係、重建互信的第一步。事實上,只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破獲率的提升並非難事。因為在案發社區內部,許多兇殺案的細節都是眾所周知的。警方若能對症下藥,從關鍵人物著手,獲取資訊並不困難。

個人評價:

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意識到美國黑人社區在兇殺案方面,與其他族裔之間存在著如此巨大的差距,以及這種差距背後的歷史淵源。我非常欣賞作者吉爾以清晰的邏輯和扎實的史料,層層剖析問題的根源,並提出了解決之道。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廣泛關注的議題。

特別推薦《貧民窟》給以下幾類讀者:

– 剛搬到洛杉磯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會擔心自己成為犯罪的受害者;

– 從事社工的讀者,他們的工作涉及不同的在地社區;

– 以及任何對執法單位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讀者。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用 SCALE 法則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這個概念,來呼應《貧民窟》所揭示的問題。面對黑人社區的高謀殺率,我們需要制定周全的策略,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才能真正撼動現狀。這需要政府部門、社區組織、輿論媒體以及廣大民眾的通力合作。讓我們攜手並進,朝著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未來,邁出堅實的一步!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Getting to Ye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將啟發我們談判技巧對生活各層面的重要性。無論是在職場、家庭或是人際關係中,掌握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都能讓我們更順利地達成目標,創造雙贏局面。

作者介紹:

作者羅傑・費雪(Roger Fisher)是哈佛大學談判計畫的創始人,在談判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究與實務經驗。他曾參與各種高層談判,如巴勒斯坦問題、南非種族隔離等,對談判的洞察獨到深刻。

重點啟發:

1. 談判不只是事實的交流

談判桌上,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價值觀、情緒、經驗和性格,這些主觀因素往往比客觀事實更能左右談判結果。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才能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2. 談判應聚焦在利益而非立場

許多人談判時只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忽略了雙方真正的利益所在。書中建議我們要學會「利益導向」的談判策略,透過開放、創新的思維,尋求能滿足雙方利益的各種可能性,而不是死守某個特定立場。

3. 做好談判前的準備功夫

充分的資訊蒐集與分析是談判成功的關鍵。我們要深入了解談判對象的背景、需求和顧慮,也要審慎評估談判的時機、地點和形式。唯有做足功課,才能在談判桌上遊刃有餘,提出具說服力的論點。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哈佛這樣教談判力》是一本饒富洞見又容易理解的書,不僅提供了系統性的談判策略,也強調談判過程中人性面的重要性。個人最大的收穫是學會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以同理心化解歧見,創造共贏的談判結果。

特別推薦《哈佛這樣教談判力》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職場新鮮人和需要經常與他人協調的上班族。談判能力是現代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軟實力,透過這本書的引導,相信大家都能成為談判桌上的高手!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與企業策略的連結。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若能善用談判技巧,審時度勢制定策略,與利害關係人創造雙贏局面,將能大幅提升營運績效。從供應商談判、員工溝通到併購談判,《哈佛這樣教談判力》的精髓都能派上用場,值得企業經營者參考運用。

《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五步驟》Getting Things Don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產力系統,幫助我們建立清單、提醒和每週回顧的習慣,讓大腦從繁瑣的待辦事項中解放出來,專注在當下手邊的工作上。

作者介紹:

大衛艾倫(David Allen)可說是生產力領域的大師,他的《搞定》系列書籍銷量超過150萬本,提出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系統簡單卻非常有效。雖然這本書最初出版於2001年,但在2015年進行了修訂,以反映科技的變化,不過GTD系統的精髓一直都是不受時間侷限的。無論你是用紙筆、電腦還是智慧型手機,這套方法都能立即派上用場。

重點啟發:

1. 建立「收集箱」的習慣。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專心工作時,突然想起要買牛奶,腦袋就像卡帶般不斷重複「買牛奶、買牛奶、買牛奶」,怎麼也揮之不去。這時候,「收集箱」就能派上用場了。你可以在紙上、筆記本、Evernote或手機記事簿開一個收集清單,或是在辦公桌放一個收納箱。當你在工作時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或同事交代一件待辦事項,就把它們通通丟進收集箱,讓大腦暫時擺脫干擾,繼續在效率的浪潮上乘風破浪。當然,收集箱只有定期清空才能發揮功效,艾倫建議每週檢視一次,讓大腦安心把事情交給收集箱。

2. 以「下一步行動」取代待辦清單。

傳統的待辦清單有個問題,就是讓人誤以為可以事先規劃好要完成多少事。但實際上,工作常會受到各種突發狀況、延誤或他人行程的影響。艾倫建議改用「下一步行動」清單,將目前專案中各項具體的小任務(30分鐘內可完成)條列出來。如此一來,當你有時間和精力工作時,就能輕鬆從清單中挑選一個任務立即上工。你甚至可以依專案或地點分類製作多份「下一步行動」清單,例如「需用筆電+WiFi」、「只需筆電」、「用手機」、「紙筆就夠」等。這樣在機場等待航班delay時,就算手機沒電又沒WiFi,你還是能拿出紙筆清單,找點事情做。

3. 每週回顧對GTD系統至關重要。

所有的清單都要定期更新才能發揮功效。例如在每週五下午,將收集箱清空,並更新所有清單,讓你對各項任務的進度有全面的掌握。這個步驟讓整個系統真正無壓,如果偷懶就會付出心理代價。以我自己為例,雖然計畫每週五清空收集箱,但那天也是部落格發文日,常忙不過來。結果把箱子裡最近的任務在週末做完,一些不太急的舊事項(例如清理Dropbox)就留在裡面,害我後來要把新的待辦事項放進去時有點猶豫,不確定何時才會去做。顯然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才能充分體驗GTD的好處。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認同《搞定》這本書的觀點:它的確是目前最有效的生產力系統,但你必須嚴格遵守規則才能發揮效用,稍一鬆懈就很容易半途而廢。我還沒有完全採用GTD,但很樂意嘗試看看。目前我先挑幾個自己需要的元素來用,覺得已經有不錯的成效。其他的生產力系統如《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或《少即是多的力量》,相較之下可能比較有彈性空間,但效果可能也沒那麼強大。

特別推薦《搞定!》給誰:

無論你是即將踏入職場的年輕學生、需要改善工作流程的中年主管,或是曾經被待辦清單追著跑的人,我都衷心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全新的啟發。

Ed有話説:

艾倫的GTD系統強調自動化(Automate)和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讓我們從繁瑣的生活細節中解放出來,這與企業經營講求效率的理念不謀而合。如果進一步把GTD和SCALE概念結合,相信能創造更大的綜效。GTD幫助個人有條不紊地執行任務,SCALE則是從宏觀的角度制定策略、創新、自動化流程、善用資源、精進優化。兩者相輔相成,GTD為SCALE打好基礎,SCALE讓GTD的成果發揮到極致。套一句艾倫的話:「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人生就會單純而豐富。」對個人或組織而言,把每件小事做到位,就能在關鍵時刻爆發驚人的生產力。

《從你擁有的一切中榨取最大價值》Getting Everything You Can Out of All You’ve Got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了21種在商業中擊敗競爭對手的方法,教你善用現有資產、學會在別人看到障礙時發現機會,並有意識地採取與眾不同的做法。

作者介紹:

傑伊·亞伯拉罕(Jay Abraham)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成功的行銷專家之一。他曾與超過10,000家公司合作,幫助他們賺進數百萬美元。在這本書中,他精選了21種最實用的策略,幫助無數公司智取競爭對手,一舉超越他們。

重點啟發:

1. 為顧客提供無風險保證,贏得信任

與其只提供14天或30天的退款保證,不如考慮提供「優於無風險」的保證。這不僅補償顧客金錢上的損失,還彌補了他們在使用產品時浪費的時間和精力。例如,有些餐廳會在外送延誤或需要退菜時提供優惠券,有些阿拉伯航空公司會在旅客中轉超過8小時時免費提供住宿。讓顧客知道他們不僅能拿回全部的錢,還能獲得更多補償,這是最能讓顧客安心的做法,也能讓你成為顧客的不二之選。

2. 與互補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建立聯盟

思考一下你的顧客在購買你的產品時還會買什麼。然後,與提供這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讓他們向顧客推薦你。例如,如果我通過房產經紀人買了房子,他們可以向我推薦一系列服務,比如園藝美化、搬家清潔、租用搬家卡車、裝修施工等。當然,這也可以反過來,你也可以向顧客推薦你的合作夥伴。

3. 利用以物易物的魔力,實現共贏

雖然我們不再需要用胡蘿蔔換肉、用羊毛換乾草來維持生計,但以物易物仍然可以成為你今天的商業策略。看看你能提供給其他企業什麼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然後嘗試達成雙贏交易。你甚至可以通過第三方交易來獲得你想要的東西。例如,如果你經營一家披薩店,想給隔壁咖啡館的顧客提供特別優惠,但咖啡館老闆不喜歡披薩,只喜歡壽司。那麼,也許你可以用披薩跟壽司店換壽司,然後送給咖啡館老闆!

個人評價:

這本書為企業成長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我最欣賞作者提出的「優於無風險保證」概念,這對消除顧客的購買障礙非常有幫助。此外,尋求與互補企業的合作以及利用以物易物達成共贏,也是我從未想過但非常值得嘗試的策略。總的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商業策略寶典,值得企業主和行銷人員反覆閱讀和實踐。

特別推薦《從你擁有的一切中榨取最大價值》給以下讀者:

– 那些在宿舍創業的大學生,他需要新的成長策略

– 正面臨創意枯竭的困境的首席執行官

– 以及所有喜歡玩可以交易物品遊戲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提到的概念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環環相扣。書中21種策略無一不是在教我們如何更有策略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掘新機會,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作為企業領導者,我們必須不斷尋求創新之道,跳出固有思維,主動擁抱變革。正如作者所言,要想在商業中取勝,關鍵在於敢於與眾不同,從「你擁有的一切」入手,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分潛力。這需要策略性思維,更需要果敢的行動力。

《勝利,并非事事順利》Getting There : A Book of Mentor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讓我獲得了許多啟發和感觸,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介紹:

這本書是由吉莉安·茲克爾(Gillian Zoe Segal)所著,她是一位知名的攝影師和作家。在這本書中,她訪問了30位各行各業的傑出人士,包括沃倫·巴菲特、邁克爾·彭博、莎拉·布雷克利等,請他們分享自己的創業和奮鬥歷程,以及他們一路走來的寶貴經驗和智慧結晶。

重點啟發:

1. 創新無所不在

在網際網路時代,創新的機會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敏銳地察覺並加以利用。就像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一樣,他原本只是一個內向害羞的書呆子,但他意識到網際網路可以幫助他克服溝通障礙,於是他開始經營一個郵件列表,為人們提供各種資訊和服務。最終,這個小小的郵件列表發展成了家喻戶曉的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克雷格·紐馬克以創新的視角,看到了網際網路解決問題的潛力,進而開創了一番不凡的事業。

2. 堅持理想,永不放棄

溫蒂·科普(Wendy Kopp)創辦了美國教師團(Teach for America),這是一個致力於為貧困地區兒童提供優質教育的非營利組織。創辦之初,溫蒂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需要籌集250萬美元,但到處碰壁,許多人告訴她這個理想太不切實際了。但溫蒂沒有氣餒,她設法召集了2500多名潛在的志願者,引起了媒體的關注,最終成功籌集到了所需的資金。溫蒂·科普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懷抱崇高的理想,堅持到底,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3. 逆境中蘊藏著機遇

莎拉·布雷克利(Sara Blakely)原本立志成為一名律師,但兩次參加法學院入學考試都以失敗告終。她不得不放棄夢想,改做一名上門推銷員。在推銷的過程中,莎拉練就了面對拒絕的堅韌意志。有一天,為了穿涼鞋,她剪掉了一雙連褲襪的腳尖,由此受到啟發,決心開發一款新型束身衣。儘管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但莎拉憑藉著對抗逆境的勇氣,最終創立了著名的Spanx品牌,成為美國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之一。莎拉·布雷克利的經歷說明,即使夢想破滅,只要勇於接受改變,在逆境中尋找新的機會,同樣能夠創造奇蹟。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創業故事,啟發我們要勇於創新、堅持理想、化逆境為機遇。

特別推薦《勝利,并非事事順利》給誰:

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正在創業或追尋夢想的年輕人閱讀,相信大家都能從中獲得許多寶貴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Ed的話: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個重要啟示,那就是 自動化 (Automate)的力量。書中提到,克雷格·紐馬克之所以能夠將Craigslist做大做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利用網際網路實現了信息發佈和交互的自動化,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規模。這讓我意識到,在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中,我們要善於利用科技手段,實現流程的自動化和智慧化,從而釋放人力,聚焦在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上。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學習的方向。

《Getting COMFY:Your Morning Guide to Daily Happines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透過建立一個良好的晨間習慣,來提升每一天的生活品質。

作者介紹:

作者 Jordan Gross 是一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他透過開放接受新觀念、聆聽他人建議,以及不斷嘗試,發展出一套完美的晨間習慣框架。Jordan 的成就包括創立了一家成功的新創公司,以及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大量的追隨者,他經常在網路上分享正面且充滿啟發性的內容。

重點啟發:

1. 從寧靜開始,迎接美好的一天

Jordan 建議我們在早晨醒來後,先花點時間靜下心來,例如找個安靜的地方冥想,專注在呼吸或是默念一段句子。透過練習冥想,我們可以在忙碌的一天開始前,先獲得內心的平靜。就像是參加重要的面試前,我們會先調整心情、放鬆自己,早晨的例行練習也是如此,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準備面對一整天的生活。

2. 敞開心胸,接納不同的可能性

Jordan 分享了一個他與 Uber 司機交談的經驗,透過主動提問,Jordan 不僅跟司機建立了一段新的連結,也開拓了自己的視野,還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效法 Jordan,在早晨時傳訊息給老朋友,或是在 LinkedIn 上聯繫新認識的人。另一個練習敞開心胸的方式是透過寫日記,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渴望、恐懼及感恩的事物。

3. 活動身體,喚醒活力

運動是最有效的喚醒身心的方法之一,不論是激烈或是溫和的運動都能刺激腦部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晨間運動讓我們在一天的開始就獲得一個小小的成就感,感覺神清氣爽、充滿活力。我自己就有早上運動的習慣,深深感受到它的好處。

個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寫得非常棒,充滿了正面的能量。Jordan 的文筆活潑生動,舉例生活化,而且提供了一個簡單易懂、可以跟著執行的框架。讀完這本書後,我也決定要開始建立自己的晨間習慣,期待能像 Jordan 一樣,透過這樣的練習,讓每一天都充滿快樂與熱情。

特別推薦《Getting COMFY》給誰:

我特別推薦《Getting COMFY》這本書給總是覺得自己是「夜貓子」、想要改善早晨習慣的中年人,或是在新創公司工作、需要一套寧靜的晨間儀式來為忙碌的一天做好準備的人,以及任何想要學習如何讓每一天都有好的開始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分享一點自己的想法。Jordan 提到的建立晨間習慣的方法,其實跟企業經營中常用到的 SCALE 策略不謀而合。SCALE 代表策略制定 (Strategize)、創建(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Leverage)、增強(Enhance)。建立一套固定的晨間習慣,就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制定策略;透過這樣的習慣,我們能夠更有創意地過生活;長久執行下來,晨間習慣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程序;當我們更從容、更開放、更有活力地面對生活,就能夠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時間;而當我們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就能夠不斷地增強自己的人生。總而言之,建立晨間習慣看似簡單,但卻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深遠的影響。感謝 Jordan 寫下這本書,啟發了我,也啟發了許多讀者。希望大家都能透過這本書,開啟美好的每一天!

《開啟大腦的全新思維》Get Smart

一句話總結:

《開啟大腦的全新思維》揭示了透過簡單、可行的大腦訓練技巧,你可以激發更多大腦潛能,點燃創造力、讓你積極正面,並且更快達成目標。

作者介紹:

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是一位著名的領導力教練、銷售訓練專家和心理學顧問。他的著作《吃掉那隻青蛙》是全球最暢銷的生產力書籍之一。三十多年來,布萊恩透過他的著作和演講,為無數人提供領導力指導、銷售訓練和心理建議。《開啟大腦的全新思維》是他的最新力作,剖析了各行各業頂尖表現者的思考能力,並介紹各種思維方式,配合可行的策略來養成這些思維。

重點啟發:

1. 智商不等於智慧

我們常聽說人類只用了10%或2%的大腦,但那只是個迷思。事實上,在24小時內我們確實用到了100%的大腦細胞,只是不是同時使用。重點是我們如何善加利用這些細胞。即使你沒辦法看到整體,只要比大多數人看得更多,就不會像那些摸象的盲人一樣只知其一。

2. 放慢思考的節奏

人類的思緒就像香檳杯中的氣泡,每分鐘有1,500個字在腦中閃過,而數十種認知偏見卻阻礙我們尋找真相。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一書中區分了我們大腦中的兩個系統:一個快速直覺,另一個緩慢深思。布萊恩建議我們要花心思讓訊息從快系統進入慢系統。每天花10分鐘思考如何在五年內達成長期目標,將使你的思緒更加持久有力。

3. 打破機械式思維的桎梏

自從組裝線問世以來,勞工被訓練得跟他們操作的機器一樣機械化,而這種思維方式正在造成嚴重的代價。機械式思維只適用於極端情況:巨大成功或徹底失敗,而它阻礙了我們進步的道路。布萊恩.崔西提出了三個預防措施來阻止機械式思維:1) 經常問「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2) 嘗試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3) 挑戰現狀,尋求改進。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切中要害,為我們介紹了績效心理學的幾個科學概念,並附上了一些小訣竅來實踐背後的思維模式。如果你是這個領域的新手,正在尋找關於生產力的哲學理念、靈感和可行策略的組合,那麼《開啟大腦的全新思維》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作者以簡潔有力的方式傳達了他的觀點,書中穿插了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閱讀體驗更加愉悅。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內容紮實的好書。

特別推薦《開啟大腦的全新思維》給:

– 想要快速學習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大學生

– 長期以來一直用同樣方式做事的中型企業經理

– 任何喜歡禪宗故事的所有人

Ed的話:

我認為這本書所傳達的理念和企業經營中的創新(Create)息息相關。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僅僅依賴機械式思維已經無法讓企業生存,更別提興盛發展。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尋求突破,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打破思維定式,跳出框架,用全新的視角審視問題。正如作者所言,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挑戰現狀,尋求改進。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創意,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值得企業經營者細細品味、參詳領會。

《別讓自己擋住自己的路:一個懷疑論者的成長和自我實現指南》Get Out of Your Own Wa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深地啟發了我,讓我了解到如何克服阻礙自己成為最佳版本、實現夢寐以求成功的限制性信念。

作者介紹:

作者戴夫・霍利斯(Dave Hollis)曾經是迪士尼公司的銷售主管,負責像《冰雪奇緣》、《腦筋急轉彎》等電影的銷售工作。儘管他在迪士尼的工作表現非常出色,但他並沒有因此感到滿足,反而感到很痛苦。出乎眾人意料的是,戴夫決定辭職,開始為妻子的事業工作。這本書就是他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關於如何走出困境的寶貴經驗。

重點啟發:

1. 選擇成長型思維,克服恐懼

戴夫的兒子傑克森有一天決定要競選班長。戴夫鼓勵他去嘗試,因為他知道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戴夫自己曾經兩次夢想落空,所以他能夠教導傑克森,失敗並不代表一個人就是失敗者,也不會致命。戴夫意識到,他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就像傑克森一樣,失敗不會殺死他。我們都可以選擇擁有成長型思維,打破社會制約,發掘自己從未知曉的技能。

2. 堅持夢想,勇敢面對困難

戴夫和妻子蕾切爾有三個親生兒子,但他們覺得沒有女兒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所以在2013年決定領養。三年後,他們終於接到了可以領養一對雙胞胎女孩的電話。但就在他們興奮地準備迎接女孩們來到家中的五週後,卻接到了另一通讓他們心碎的電話——儘管生母不想要孩子,但生父決定要留下她們。儘管再次經歷痛苦的可能性令人害怕,但戴夫堅持要繼續嘗試領養,因為他明白放棄會讓他們多麼後悔。兩個月後,他們終於領養了一個小女孩。這讓我明白,為了夢想而堅持走過痛苦是多麼重要。

3. 打破限制性信念,勇敢嘗試

現在的戴夫是一位狂熱的跑者,但他直到30多歲才開始跑步。年輕時,人們告訴他像他這樣高大的人是不能跑步的,而他也相信了這種說法!但當一個朋友向他發起比賽挑戰時,他獲得了擊敗這些謊言、成為跑者的動力。這種思維方式也被稱為「限制性信念」,也就是你告訴自己、並認為是真的任何謊言。當你相信這些謊言時,你就在自己的能力周圍設置了無形的籬笆。但事實是,你可以選擇將自己的界限設置在任何你喜歡的地方。當你陷入自己編造的故事中時,你就剝奪了自己本可以擁有的美妙體驗。留意自己說「我永遠不會」的時候,找出這些限制性信念。

個人評價:

我以前常告訴自己金錢是邪惡的,我永遠不會變得富有。但當我克服了這一切以及所有其他關於金錢的限制性信念後,我的生活顯著改善了。我很快就將收入翻了一番,開始過上夢想中的生活。你可能會緊抓著限制性信念不放,因為待在它們為你創造的舒適區裡更容易。離開舒適區是很可怕,但一旦你這樣做了,你就踏上了通往你熱愛的生活的道路。

特別推薦《別讓自己擋住自己的路》給誰:

《別讓自己擋住自己的路》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書!我特別推薦給那些工作多年、從未停下來問問自己是否真的喜歡目前工作的上班族;那些自尊心低、總是找藉口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年輕人;以及任何想要成為最佳版本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說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了「SCALE」理論中的「E-增強(Enhance)」概念。戴夫透過增強自我認知、突破限制性信念,成功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實現了自我增強。這啟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突破自我設限,不斷提升自己,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跳出你的思維》Get Out of Your Head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透過教導獨處、與他人連結以及與上帝重新連結等簡單技巧,告訴你如何打破負面思考的模式,持續擁有更健康、更快樂的想法。

作者介紹:

珍妮・艾倫(Jennie Allen)是一位基督教作家和演說家。她曾在巴普蒂斯特教會演講,分享關於惡魔如何破壞信仰的主題。然而,她沒想到自己很快就會親身經歷到講道內容的真實性。儘管她擁有美滿的家庭和成功的事業,但內心深處卻飽受負面思緒的折磨。經過一番掙扎,珍妮終於意識到自己有能力選擇善良而非邪惡,從而開啟了擺脫負面思維的旅程。

重點啟發:

1. 跳脫思維的囚籠

我們都曾被負面思緒纏身,但關鍵在於如何跳脫出來。首先要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想法,接著認清它們並非主宰你選擇的能力。有意識地決定要擁抱更好的思緒,你就能擺脫負面思維的桎梏。

2. 在寧靜中重拾正念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工作或朋友等看似美好的事物而分心,偏離了自己的優先順序。這時候,我們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在寧靜中重新聚焦於正面的事物上。科學證明,透過冥想獨處可以改善大腦運作。雖然獨處並非易事,但它能幫助我們擺脫煩躁的心緒。

3. 在群體中找到力量

獨處固然有其好處,但過猶不及就會適得其反。這時候就需要群體的力量來幫助我們消除有毒的想法。雖然世界推崇獨立自主,但真正的快樂與成功來自於與志同道合的人相伴。勇於在他人面前表現脆弱,才能打破阻礙自己發揮潛力的消極想法。即使你是內向的人,也要努力走出舒適圈,開始與社群連結,從中獲得益處。

個人評價:

《跳出你的思維》是一本發人深省的書。作者以基督教的觀點和個人經歷,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擺脫負面思考的泥淖。我特別欣賞作者強調獨處冥想和群體連結的重要性,因為這兩者是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透過這本書,我學會了如何轉換思維模式,用「所以我要…」取代「因為…」,化被動為主動。總的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值得一讀再讀。

特別推薦《跳出你的思維》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以下幾種人:想要深化信仰的基督徒夫婦、總是懷疑自我價值並希望克服這點的人,以及任何想要打破近乎無止盡的負面思想循環的人。

Ed的話:

Jennie Allen在書中提到,要想擺脫負面思維,就要學會主動出擊,為自己的想法負責。這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不謀而合。一個好的企業戰略必須是主動的、積極的,而非被動地隨波逐流。同樣地,我們也要主動塑造自己的思維模式,創造出健康正面的心態,而不是讓負面想法自動佔據心靈。透過有意識地觀察和選擇自己的想法,我們就能增強心智,更好地掌控人生,無論是在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的層面上都能收穫良多。

《明智理財》Get Good With Mone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實用的理財建議,更幫助我建立了正確的金錢觀念,讓我受益良多。

作者介紹:

泰菲・阿利奇(Tiffany Aliche)是一位理財教練和演說家,她創立了「富足聯盟」組織,致力於幫助人們提升財務素養。她曾獲得多項殊榮,包括《富比士》雜誌評選的「30 位 30 歲以下的傑出人物」,以及《時代》雜誌的「下一代領袖」。

重點啟發:

1. 預算是通往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制定預算並不是要限制你的開銷,而是要幫助你更有效地管理金錢。我們可以了將收入和支出分類,並設立兩個支票帳戶和兩個儲蓄帳戶,分別用於日常開銷、繳費、緊急基金和長期目標。自動化繳費更是避免誘惑和錯誤的好方法。

2. 擺脫債務,提升信用分數

債務就像是拴在我們身上的錨,阻礙我們實現財務自由。我們應該要列出所有債務,並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來償還。此外,維持良好的信用分數也很重要,要養成準時付款和每月繳款的習慣,並將信用使用率控制在 30% 以下。

3. 及早規劃退休,善用複利效應

了解複利效應的威力,以及及早開始投資。我們可以每月將 20% 的收入投入退休基金,並採取自動化投資的方式。此外,我們可以學習分散投資組合,平衡股票和債券的比例,以降低風險。

個人評價:

《明智理財》是一本實用且鼓舞人心的理財書。泰菲・阿利奇的建議深入淺出,適合所有想要改善財務狀況的人。無論你是正在努力擺脫債務、想要建立預算,還是計畫退休生活,這本書都能給你很多啟發。

特別推薦《明智理財》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要改變消費習慣、尋找額外收入來源、以及追求財務穩定的人。相信這本書能幫助你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Ed有話説:

理財其實和企業經營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謹慎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就像企業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畫,我們也需要為自己的財務狀況設定目標並制定預算。透過自動化(Automate)的方式,例如設立自動轉帳和投資,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管理金錢,就像企業運用科技來提升營運效率一樣。總之,這本書啟發我以更宏觀和策略性的眼光來看待個人理財,相信對於想要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來說,《明智理財》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