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精力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一句話總結:

《精力管理》這本書將教導你如何管理唯一值得管理的事物——你的能量,透過適當維持四種能量、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以及活出有目標的人生。

作者介紹:

本書由吉姆·洛爾(Jim Loehr)和東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共同撰寫,他們都是高績效研究領域的專家。洛爾是世界知名的績效心理學家,曾協助無數世界級運動員和商業領袖在表現上更上層樓。施瓦茨則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著有多本有關生產力和工作表現的著作。兩位作者將他們數十年的研究心得,集結成這本劃時代的著作。

重點啟發:

管理你的能量,而非你的時間

傳統觀念總是告訴我們要善用時間,但其實管理好自己的能量,才是致勝的關鍵。如果你能量不足,就算擁有再多的時間也是枉然。相反地,當你能量充沛時,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更多價值。因此,與其強迫自己不斷加班、熬夜趕工,不如努力讓自己隨時保持在最佳狀態,如此一來,你自然能事半功倍。

關注生活中四個能量來源

我們的能量可分為四種:生理能量、情緒能量、心智能量和靈性能量。生理能量取決於睡眠品質、飲食習慣和運動頻率,是最根本也最重要的能量泉源。情緒能量讓你能以開放的心胸面對各種情境,而非被外在環境牽著鼻子走。心智能量幫助你在艱難時刻依然能堅持到底,撐過工作中乏味無聊的部分。靈性能量則像是人生的指南針,讓你在迷惘徬徨時,依然能循著內心的道德和價值觀,找到前進的方向。用心觀察並提升這四種能量,遠比時間管理更能大幅改善你的工作表現。

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或許看到這裡,你會想問:「但是要如何同時優化這四種能量呢?」沒錯,這的確不是一蹴可幾的事。然而,就像我們必須接受自己工作上偶爾會犯錯一樣,承認自己有所侷限,反而是成長的起點。若總是逃避自己的缺點,表面上維護了自尊,實際上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你會不斷重蹈覆轍,每次面對批評指教時,又會再度傷耗寶貴的能量。不如學習謙虛受教,保持靈活,如此才能在工作中快速突破難關。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傳統的時間管理法早已過時,作者以嶄新的能量管理觀點,徹底顛覆了我對於提升自我表現的想像。尤其是作者提到要活出有目標的人生,更是讓我醍醐灌頂。人生在世,若是沒有崇高的使命和願景,即便能量再充沛,終究也只是一場空。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實用的能量管理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勾勒出了一幅成功而有意義人生的藍圖,鼓舞著每一個渴望活出精彩的讀者。

特別推薦《精力管理》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總是忙到喘不過氣的上班族、驕傲自滿而不願接受批評的人,以及從未嘗試同時優化四種能量的所有讀者。如果你曾為了趕工而透支自己的身心,或是對他人的意見置若罔聞,那麼這本書絕對能帶給你全新的啟發!

Ed的話:

這本書可說是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聖經。它所倡導的能量管理,正可對應到S.C.A.L.E.模型中的Enhance(增強)概念。唯有時時優化自身狀態,才能以最佳的能量投入工作,創造非凡的績效。而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這本書也沒有忘記提醒讀者:永遠不要迷失生命的初心。人生的終極目標絕非金錢或名利,而是活出真正的自我,成就更有意義的事業。或許,這才是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最深刻的一課。

《鉤癮效應:創造習慣新商機》Hooked :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

一句話總結:

《鉤癮效應》揭示了如何打造讓人上癮的產品,讓使用者養成習慣,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作者介紹:

尼爾‧艾爾(Nir Eyal)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家,他創立並售出了兩家公司,這個過程耗時超過十年。如今,艾爾專注於寫作,是《富比士》(Forbes)和《科技新報》(TechCrunch)的定期撰稿人。他的著作《鉤癮效應》於2013年12月出版,探討科技產品背後的心理學。

重點啟發:

1. 習慣的力量

習慣的養成是許多成功產品的關鍵。我們不只是把這些產品當作偶爾使用的工具,它們已經迅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每天多次使用它們,感覺離不開它們。習慣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這股力量也轉化到了產品上。

2. 不斷變化的獎勵

產品總會以某種方式獎勵用戶,但這些獎勵必須隨著時間而改變,才能保持效力。老鼠實驗顯示,當獎勵本身不斷變化時,老鼠最渴望每次都得到獎勵,即使有時可能沒有獎勵。這就是為什麼Facebook動態消息如此令人上癮。你不斷往下滑,因為可能會有很棒的內容。「可能」,你不確定,有時你會滑動十分鐘卻一無所獲。但有時你會發現有史以來最有趣的影片。這種不確定性讓它變得更加刺激。

3. 多元豐富的獎勵組合

要實現各式各樣的獎勵,不要只依賴單一獎勵,而是要有一個絕佳的獎勵組合。以Facebook為例,讓你感到興奮的不只是動態消息,還有收到通知、朋友邀請、在遊戲中獲得虛擬貨幣、看到自己的貼文獲得許多讚等。所以要創造一個人們喜愛的產品,要確保他們從使用中獲得許多不同且不斷變化的獎勵。

個人評價:

這本書不僅幫助我學習如何打造讓人上癮的產品,更讓我審視自己使用產品的方式,察覺那些讓人養成習慣的產品。我很欣賞作者不只談產品設計,還談到了其中的道德問題。他建議在兩個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才去創造一個讓人養成習慣的產品:第一,產品能極大改善用戶的生活;第二,創造者自己也會使用這個產品。這提醒我們在創新和獲利之餘,也要審慎思考產品對人和社會的影響。

特別推薦《鉤癮效應》給: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三種人。第一是那些利用空閒時間開發應用程式、做副業、販售產品的年輕創業家。第二是那些不知不覺愛上Facebook的中年婦女。第三是每一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

Ed的話:

從Strategize、Create、Automate、Leverage、Enhance這五個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概念來看,我認為本書與Create創新創造最為相關。創造一個讓人上癮的產品,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而作者提出的四大法則,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步驟,讓有心創新的人能更有方向和依據。此外,作者強調要創造「讓人上癮」的產品必須以改善用戶生活為前提,也呼應了企業應善盡社會責任,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為人們創造真正的價值。

《街頭女權》Hood Feminism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探討了傳統女性主義僅致力於改善白人女性的生活,而非所有女性的生活,並主張真正的平等和包容意味著尋求提升所有女性,包括有色人種女性。

作者介紹:

作者米凱拉‧肯德爾(Mikki Kendall)是一位非裔美國女性,她從自己的祖母身上學到了很多關於女性主義的知識。然而,她的祖母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名女性主義者,因為作為一名有色人種女性,她覺得女性主義實際上只關注白人女性的利益。例如,當女性主義者加入勞動力市場時,正是肯德爾的祖母在照顧她們的孩子和家庭。像她這樣的家務勞動報酬低,而且很少得到女性主義者的認可。

重點啟發:

1. 飢餓與貧窮的陰影

在美國,有4200萬人經常遭受飢餓,其中70%是婦女和兒童。經歷飢餓和貧困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但女性主義者似乎幾乎完全忽視了這種苦難。當涉及住房問題時,有色人種婦女往往也會輸給白人婦女。這表明對白人婦女有利的事情,不一定對有色人種婦女有利。

2. 司法不公的困境

當面對性別暴力時,很多白人婦女會尋求執法部門的幫助,但對許多少數族裔婦女來說,這可能適得其反。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施暴者被關押,受害者得到了正義,但女性可能會失去收入來源。在某些情況下,反抗的女性自己可能會面臨起訴。種族和性別交織的壓迫,讓弱勢女性在司法體系中處於不利地位。

3. 義憤填膺的力量

面對這些問題,感到憤怒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的水危險到無法飲用,或者警察殺害了你的孩子,你會有何感受?憤怒有時是改變事物的唯一有效方式,但問題是,如果是黑人女性表達憤怒,往往會被媒體污名化。真正的改變需要行動,而不僅僅是言語。與其自詡為弱勢女性的盟友,不如成為她們的同謀,挑戰你看到的白人至上主義,為弱勢社區發聲,即使這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揭示了主流女性主義運動的盲點,呼籲我們重新審視和改變女性主義。許多從事低薪工作、長時間工作以養家糊口的女性,無法接觸到女性主義運動。但正是她們的工作,讓那些富有的特權女性得以取得成就。難道我們不應該也考慮她們的處境嗎?

特別推薦《街頭女權》給誰:

我特別推薦《街頭女權》給那些自認為是女性主義者、但可能沒有意識到女性主義運動中存在某些缺失的年輕女性;給那些希望像她一樣的有色人種女性不必承受那麼多苦難的中年婦女;以及任何想要看到平等的新面貌和批判性視角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給我在推動企業變革方面的啟發。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我們要學會站在弱勢群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創建(Create)一個包容多元、平等友善的企業文化。我們要善用科技,透過自動化(Automate)流程減輕基層員工的工作負擔,讓他們能夠充分利用(Leverage)自己的才能。我們要持續增強(Enhance)企業的社會責任,為改善弱勢群體處境貢獻心力。這不僅是企業的道德義務,從長遠來看,建立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也符合企業的利益。

《專注的力量》The Power of Focus  如何透過習慣改變塑造完美人生

一句話總結:

《專注的力量》提供讀者一種專注導向的方法,透過實用的練習和習慣,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積極塑造未來,以實現財務和個人目標。

作家介紹:

《專注的力量》一書由杰克‧坎菲爾德(Jack Canfield)撰寫。

坎菲爾德是一位著名的激勵演說家、企業培訓師和暢銷書作家。《專注的力量》這本書因其實用性和高效性,被譽為一部現代經典,並多次登上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坎菲爾德還創立了「心靈雞湯」出版公司和「自我實現研討會」等企業,致力於幫助人們實現自我提升和個人成長。他的作品不僅在美國廣受歡迎,還在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和書店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他作品:

他最著名的成就作品是與馬克·漢森(Mark Hansen)合著的《心靈雞湯》系列作品,這套叢書在全球售出了超過 5 億冊,並被翻譯成 40 多種語言。

重點啟發:

1. 習慣決定生活,生活塑造人生

我們每天醒來後,都會不假思索地做一些習慣性的事情,如刷牙。如果我們能夠養成富有成效的好習慣,像是每天閱讀 10 頁書,一個月下來就能讀完 300 頁,相當於一本普通的圖書。

關鍵在於,我們要努力將高效習慣自動化,就像養成日常習慣一樣。首先要識別出無效的習慣,如花錢過度或開會遲到,然後以良好習慣取而代之。接著制定一個三步驟計畫來實現目標。

舉例來說,如果想增加淨資產,可以諮詢理財顧問、投資長期證券,並設定每月收入的一定比例自動轉入儲蓄帳戶。這樣的知識和策略在教育和心理學領域也多有探討,是許多老師和心理學家的研究基礎。

2. 「問題解決者」助你突破難關

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可能是這個月帳單飆升,或在個人生活中遭遇情緒困難或不如意的事。雖然每個人的處境不同,但「問題解決者」方法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解決方案。任何情況的結果都取決於你的行動。有些人選擇視而不見,有些人則選擇解決問題。如果你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應該成為後者。

首先問問自己一系列問題:例如:我希望這種情況如何收場?在理想情況下,我認為事態會如何發展?然後尋找有助於實現預期結果的資訊,研究並付諸行動。如果遇到困難,記住可以尋求他人幫助。展現策略上的弱點,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缺乏專業知識,以及何時需要支援,這正是一種力量的表現。

這種方法在商業和管理領域也非常適用,許多企業老闆和經理人都採用了這種策略。

3. 拖延症偷走你的時間和注意力

我們天生愛拖延的傾向造就了這種令人效率低下的習慣,讓我們失去專注力。因此,我們必須打破這種特質,首先要找出原因。

通常是以下四個原因之一:無聊、工作量太大、工作乏味或純粹懶惰。所以,問問自己:你是否在尋找新的挑戰或打破常規的東西?是否覺得被困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如果你能改變工作中的任何事情,你會改變什麼?如果發現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讓你對工作充滿熱情,那麼很可能是你對職業生涯感到厭倦了。也許你會對工作量感到不堪重負。

如果是這樣,不妨設想一下拖延的負面和正面情景。如果不完成任務會發生什麼?如果完成了又會怎樣?這有助於你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重拾專注力。

此外,如果這些情況都與你無關,也許你是那種容易分心的人。嘗試客觀地看待自己,就像父母抓到自己使用手機太久一樣。保持專注是關鍵,可以考慮在工作時關閉網路,消除任何干擾源。分配一段特定時間,比如一小時,完全專注於工作。這些策略在心理學和教育領域也被廣泛應用,對於小孩和青少年的成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個人評價:

《專注的力量》是一本適合任何願意打破無效習慣、變得積極主動的人的寶貴資產。讀完這本書後,讀者將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理解小小的行動如何塑造未來。

書中最關鍵的見解是作者在文內揭示的實用方法,可以幫助任何人轉變心態。我個人非常喜歡書中提到的「問題解決者」方法,它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的思路來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戰。

此外,作者對拖延症的剖析也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意識到這種習慣如何偷走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以及如何克服它。總的來說,這本書給了我很多不錯的新啟發,激勵我採取行動,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這本書在亞馬遜(Amazon)上的評價也非常高,是許多人的書架上必備的書籍之一。特別是在這個電子書、紙本書籍(包括圖書、繪本、立體書、小說…等)並存的時代,這本書的內容更顯得彌足珍貴。

特別推薦《專注的力量》給誰:

我特別推薦《專注的力量》這本書給那些渴望在生活中做出改變、實現目標的企業家和積極進取的人,以及那些正在努力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掌控自己人生的人。

如果你正在尋找指引,希望成為最好的自己,擺脫低效的習慣,這本書也非常適合你。

無論你是學生、記者、家長、企業老闆、立體書作家、繪本作家,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提升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Ed的話:

閱讀《專注的力量》一書讓我聯想到SCALE當中的「自動化」(Automate)概念。書中提到,我們應該努力將高效習慣自動化,就像養成日常習慣一樣。這與企業經營中的自動化理念不謀而合。

企業可以將一些重複性高的流程進行自動化,釋放人力,提高效率。而個人也可以通過培養良好習慣,讓高效成為一種本能,自動化地完成任務,不斷成長。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也適用於個人生活,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和資源。

此外,書中的「問題解決者」方法也給了我一些啟發。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面臨挑戰和困難時,都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多個角度尋找解決方案,必要時尋求外界的幫助和支援。這種方法在許多成功人士和領袖的經歷中都有體現,是他們能夠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重要因素。只有保持專注,積極應對,才能突破困境,邁向成功。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1.《深度工作力》Deep Work
作者: 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這本書介紹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強調在當今分心充斥的世界中,專注工作的價值。作者卡爾.紐波特提供了多種策略來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達到更高的成就。

2.《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The Power Of Habit
作者: 查爾斯.杜希格 Charles Duhigg

查爾斯·杜希格在此本書中探討了習慣的形成過程,並揭示了如何改變不良習慣以實現更好的生活。書中的案例和研究結果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指導。

3.《恆毅力》Grit
作者: 安琪拉‧達克沃斯 Angela Duckworth

安吉拉·達克沃斯在此本書中提出了「毅力」的概念,並通過多年的研究展示了毅力如何比天賦更重要。書籍提供了大量的實例和科學數據,激勵大家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堅韌。

4.《心態致勝》 Mindset
作者:卡蘿.杜維克 Carol Dweck

此本書探討了心態對成功的影響,並介紹了「固定心態」和「成長心態」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作者卡蘿.杜維克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來幫助讀者轉變心態,實現個人成長。

結語:

總的來說,《專注的力量》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和實踐的書籍。無論你是正在尋找生活方向的學生,還是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職場人士,這本書都能提供寶貴的見解和實用的方法。

書中的每一個建議都經過時間的考驗,被無數讀者驗證有效。希望你能通過這本書找到屬於自己的專注之道,實現人生的更高境界。

《那些不如你的人都創業了》The Power Of Broke 創業者必讀的窮則思變策略

一句話總結:

《那些不如你的人都創業了》此本暢銷書告訴你,如何將身無分文轉化為創業優勢,用創意、熱情和真誠來彌補金錢的不足。

作家介紹:

戴蒙德·約翰(Daymond John)(圖片如上)是美國知名實境秀《創智贏家》的常駐評審之一。他創立的嘻哈風格服飾品牌 FUBU,是最早針對非裔族群市場的時尚品牌,如今市值已達60億美元。

然而,FUBU 創立之初,戴蒙德只有區區40美元的資金。他用這筆錢購買棉布,親手縫製了一頂他曾見過的昂貴卻很酷的帽子。幾個月後,他在第一個業績亮眼的日子裡,以每頂10美元的價格賣出80頂帽子,不過當他一邊數錢一邊開車時,不小心撞上了另一輛車,錢也跟著沒了。

戴蒙德的故事和作品被紐約時報和其他主要的媒體廣泛報導,使他成為許多創業者心目中的榜樣和好友。

重點啟發:

1.身無分文,反而能發掘他人忽略的資源

當你身無分文時,你會被迫充分利用手邊任何可用的資源,用創新的方式來利用其他人沒注意到的資源。就像移民總是把問題視為機會一樣,一貧如洗能激發你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知名 DJ 史提夫青木19歲時,僅用400美元和幾個朋友創立了一家唱片公司。他們擠了13個人在史提夫的公寓裡辦公。他們會製作單曲,然後讓史提夫去接100美元的演出,演出結束後就在車尾箱賣唱片,直到賺到足夠的錢再製作下一張。

這種創意的運用方式不僅限於音樂行業,還可以應用於圖書出版、電子書創作以及網路平台的內容創作。

2.身無分文的優勢不限於創業初期,對企業成長的四個階段都有幫助

一貧如洗所帶來的優勢,並不侷限於創業初期而已。戴蒙德認為,一個企業要成功,要經歷四個階段,而窮則思變在每個階段都能派上用場。

一開始,你沒有名氣、沒有標誌、沒有品牌、沒有行銷預算,只有一個(希望能)滿足某種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你要想辦法在沒錢的情況下,把產品或服務做到最好。接下來,當你為產品取了個名字,顧客就有東西可以記住和指名購買。1992年,戴蒙德和他的四名員工參加了一個連攤位費都付不起的展覽會。五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裡睡覺,但他們所代表的是 FUBU 這個品牌,而不是他們自己。他們設法在展會上收到了30萬美元的訂單。

3.沒有比現在更適合發揮窮則思變優勢的時機了,因為創業成本越來越低

如今,新科技每天都在百萬計地釋出,其中很多(尤其是軟體)都是免費的。光是 Product Hunt 就能讓你接觸到數以千計可用的工具。架設網站的成本很低,在 Medium 這類平台上寫部落格完全免費。簡單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果你一直想創業,卻還沒行動,那就從今天開始吧!缺乏資金所激發出的創意,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價值。這本書的內容形式多樣,從基礎知識到具體案例,從經典理論到新科技應用,涵蓋了創業所需的各個方面。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傳達了一個非常有力且鼓舞人心的觀念:身無分文不是障礙,而是優勢。戴蒙德用他自己的故事,以及其他知名創業家的例子,生動地闡述了這個概念。他的文筆充滿熱情,行文流暢易讀,而且舉的例子都發人深省。我讀完這本書後,即使口袋空空,也躍躍欲試,想要馬上實現創業夢想。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顛覆了「沒錢就不能創業」的迷思,鼓勵大家即刻行動,化不利條件為有利優勢。書中的部分內容還涉及了心理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這讓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創業過程中的挑戰與機會。

特別推薦《那些不如你的人都創業了》給以下幾種人:

-手頭不寬裕,卻想一圓創業夢的年輕人

-苦等「時機成熟」,總覺得「還差臨門一腳」的創業者

-覺得身無分文很挫折,需要一點勵志故事打打氣的人

-對於繪本、立體書等有興趣的小孩和孩子的父母

-希望在創業過程中獲得更多基礎知識和實用技巧的人

Ed的話:

我認為「窮則思變」的概念,跟「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的精神不謀而合。創業者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要懂得善用手邊的資源,將其發揮到極致。

戴蒙德在書中提到,蘋果公司將耳機改成白色,就是為了讓顧客一眼就能認出來,這個創新的構想一點都不昂貴,卻為品牌加分不少。由此可見,巧妙運用有限資源所能創造的價值。

我覺得這本書給了創業者很好的啟發:與其等待資源齊備,不如現在就把握手邊資源,化腐朽為神奇。畢竟,在這個科技蓬勃發展的年代,創業的成本門檻越來越低,最關鍵的是創業家要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以及靈活運用資源的創意。正如戴蒙德所言:「窮則思變,創意無限」,只要創意源源不絕,創業之路上就永遠富足。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如果你正在書店或網路平台上尋找類似的書本,推薦以下書本給你閱讀!
1. 《窮爸爸,富爸爸》(Rich Dad Poor Dad) 
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

這本經典書籍探討了富人和窮人不同的金錢觀念,並教導讀者如何通過投資和資產管理來實現財務自由。羅伯特·清崎以他自己的經歷和兩位不同父親的故事,生動地闡述了財務教育的重要性。

2. 《從 0 到 1》(Zero to One) 
作者:彼得‧提爾(Peter Thiel)

彼得‧提爾是PayPal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他在《從 0 到 1》中分享了創新創業的思維模式,強調創新不僅僅是改進現有的事物,而是創造全新的市場和需求。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突破現狀,創造獨特價值的創業者來說,都是不可錯過的寶典。

3. 《給》(Give and Take) 
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在此本書中探討了「給予者」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中獲得成功。他分析了不同人格特質的人在職場中的表現,並提出了給予者如何通過無私的行為和合作精神,來實現個人和團隊的雙贏。

4. 《什麼才是經營最難的事》(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作者:本.霍羅維茲(Ben Horowitz)

這本書是矽谷創業教父本.霍羅維茲的心血結晶,他分享了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的艱難時刻和寶貴經驗。書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創業建議,讓讀者了解創業路上的各種挑戰,並學會如何應對。

結語:

這些書籍涵蓋了創業、財務管理、心理學和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知識,對於任何想要在創業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來說,無論你是小說作家、、漫畫家、繪本畫家、書店老闆,這本書都提供非常寶貴的資源。

希望這些推薦能幫助你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支持。

《人類大命運》Homo Deus

一句話總結:

《人類大命運》以宏觀的視角,探討人類從史前時代崛起成為地球主宰物種的過程,並對我們今日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提出洞見。

作者介紹:

《人類大命運》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是一位傑出的歷史學家和暢銷書作家。他的著作《人類簡史》(Sapiens)曾風靡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冊。赫拉利教授目前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歷史系任教,專攻世界歷史和宏觀歷史進程。

三大重點啟發:

1. 人類合作的力量

人類之所以能夠稱霸地球,關鍵在於我們擁有超強的合作能力。從古至今,人類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團結族群並凝聚共識。宗教、意識形態、金錢等都是人類集體想像的產物,卻成為我們合作的基礎。民主選舉就是人類大規模合作的最佳例證。

2. 人文主義的崛起

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化加速,傳統的宗教和意識形態逐漸式微。人文主義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價值觀,強調以人為本、自由、理性、科學和進步。然而,人文主義也並非鐵板一塊,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等流派各有主張。未來究竟何種敘事會取得勝利,還有待觀察。

3. 科技的光明與隱憂

科技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無限可能,但也潛藏著風險。人工智慧和基因工程等突破性技術,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和生活方式。科技人文主義(Techno-humanism)主張人類應該擁抱科技,透過技術提升自我;數據主義(Dataism)則認為,人類應該順應演算法的發展,讓其盡可能地發揮潛力。兩種觀點各有利弊,值得我們深思。

個人評價:

《人類大命運》是一本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著作。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觸,將人類歷史的重大議題娓娓道來,並對未來提出獨到見解。雖然部分論點略顯悲觀,但仍值得我們細細玩味。讀完此書,我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關注科技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特別推薦《人類大命運》給:

我特別推薦《人類大命運》給所有對人類前途感興趣的讀者。無論你是對歷史課程感到乏味的學生、渴望創造未來的科技創業家,還是憂心科技對人性衝擊的普羅大眾,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啟發。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人類大命運》提供了寶貴的洞見。企業和個人都應該以更長遠的眼光,審視自身在大歷史洪流中的定位,並據此規劃未來發展方向。我們要善用科技創新(Create)所帶來的機會,但也要警惕其潛在風險。只有在人文關懷與科技進步間取得平衡,人類才能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會好的: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The Power Of Bad 從悲觀到樂觀的心靈旅程

一句話總結:

《會好的: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是一本精心撰寫的作品,透過心理學和研究成果,教導讀者如何克服負面傾向,變得更加快樂和成功。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家是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和資深科學作家約翰・蒂爾尼(John Tierney)

鮑邁斯特教授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專研自我認同、自制力、人際關係和幸福感等領域,著有多本暢銷書。

蒂爾尼則是美國《紐約時報》的科學版記者,報導過許多重大科學新聞,並與多位科學家合著暢銷書。蒂爾尼的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從小說到科學繪本,皆有涉獵。

重點啟發:

1. 用正能量沖淡負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負面經歷是無可避免的。關鍵在於用更多的正面經歷來中和它,例如:快樂的夫妻之間,每一次負面互動會有五次正面互動相伴。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積極情緒比率」,這也是許多心理學科學家研究的基礎。

2. 善用批評,助人成長

避免使用「讚美—批評—讚美」的三明治方式,而是應該透過雙向溝通來給予回饋,就像醫生告知病人壞消息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掌控力。

這種技巧在教育心理學中相當重要,尤其是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3. 遠離負面情緒的傳染源

我們的情緒和表現很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因此,應該與負面的人保持距離,以維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這一點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為「情緒傳染」,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個人評價: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啟發是學會用正面力量來對抗負面力量。許多時候,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挫折和失敗,但只要在生活中儲存足夠的正能量,就不會被負面情緒淹沒。善用批評和回饋來幫助自己和他人成長,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學問。

《會好的: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就像一本精緻的圖書繪本,透過簡單易懂的故事傳達深刻的道理;它也如同一部小說,讓讀者在翻閱中逐步探索心靈的成長旅程;更像一部漫畫,以生動的例子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彷彿是一本立體書,層層揭開心靈深處的秘密,讓人全方位感受正能量的力量。

特別推薦《會好的: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容易鑽牛角尖或悲觀的朋友。書中提到的觀念和方法,有助於我們調整心態,學會用樂觀積極的正能量來戰勝負面情緒。

此外,對心理學有興趣的讀者,相信也能從文內獲得不少有用的新啟發。無論你是老師還是學生,這本書都能成為你增強心理韌性的良師益友。

Ed的話:

這本書籍讓我聯想到SCALE當中的E,也就是「增強」(Enhance)的概念。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挫折和失敗,但可以透過培養正面思維和積極行動的習慣,來增強自己的韌性和抗壓性。就像書中所說的,多一些正面經歷,少一些負面經歷,日積月累之下,就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或許,這也正是企業和個人不斷成長的關鍵之一吧!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1.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作者:丹尼爾・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這本經典書探討了人類在決策過程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深刻影響了心理學和經濟學領域。

2.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此本世界暢銷書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建立小習慣,進而達成大目標。

3. 《影響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作者:羅伯特·希爾迪尼 Robert B. Cialdini

此本書解析了說服和影響力的核心原理,對於心理學研究和實際應用都有重要的啟發。

結語:

《會好的: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教會我們如何用正能量沖淡負能量,並善用批評和回饋來助人成長。書中強調,增加正面互動和遠離負面情緒的傳染源,是維持樂觀積極心態的關鍵。

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儘管無法避免挫折與失敗,但只要在生活中積累足夠的正能量,就能戰勝負面情緒,提升幸福感。

《抱緊我》Hold Me Tight

一句話總結:

《抱緊我》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建議,教導我們如何透過辨識各種情緒在建立持久關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熟地處理每種情緒,來建立和維繫與伴侶更深層的連結。

作者介紹:

作者蘇・詹森(Sue Johnson)博士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和研究員,她的情緒取向伴侶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y,簡稱EFT)非常成功,幫助許多伴侶重新建立連結。現在,她想教導大家如何運用EFT來改善彼此的關係。

重點啟發:

1. 別把怨恨當水潑滅愛情之火

我們常常把對伴侶的責備和怨恨裝滿水桶,然後在覺得時機恰當時把水潑向對方。這就像是潑向健康關係之火的水,可能會澆熄我們曾經對彼此的愛。即使是為了家務瑣事吵架,也可能演變成失控的吼叫比賽。我們可以回頭看是什麼引發了爭吵,注意到彼此在這些情況下總是遵循的模式。一旦知道這些爭執通常如何發生,就更容易看出如何改變。

2. 相互理解是化解伴侶憤怒爆發的祕密武器

當我們對伴侶一點小事就勃然大怒感到不可思議時,要了解對方可能是被觸動了過去創傷的回憶,才會有如此大的反應。我們要試著理解伴侶為何會對某些小事如此惱火,這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我們要審視自己在哪些時刻容易感到沮喪,然後向伴侶敞開心扉。讓對方理解我們的感受,就能更容易在這些時刻得到他們的關懷。

3. 生命中的重擔會阻礙彼此的連結

疾病、心理問題或親人過世等生命中的困難,常會成為我們和伴侶之間的楔子,阻礙彼此良好的溝通。我們要認識到橫亙在彼此之間的隔閡,試著重新連結。回想事情是從何時、如何開始變糟的,問問自己:「是什麼引發了這場爭吵?」審視引發彼此挫折感的源頭,有助於我們清楚地道歉、停止冷戰和動怒,並承諾要改掉這些壞習慣。

個人評價:

身為已婚男士,我覺得《抱緊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幫助我增進了與妻子的關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倆人都背負著過去的創傷,而那些傷痛常常是引發爭執的主因。每當妻子向我求助時,我要學習傾聽她的需求,而不是感到惱怒。同時,我也要向她敞開心扉,讓她了解我內心的感受。我相信唯有互相諒解,才能攜手度過難關,讓愛情更加堅定。

特別推薦《抱緊我》給誰:

我想要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渴望擁有更深層、更平和關係的人。它非常適合剛分手的年輕情侶、溝通不良的中年夫妻、或是經常與另一半爭吵不休的伴侶。

Ed的話:

閱讀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創建」(Create)的概念。建立良好的伴侶關係,就像是創建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用心經營、共同成長。伴侶之間若能在情緒上互相理解、彼此連結,攜手面對困難,定能在逆境中找到轉機,讓愛情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

《蕃茄工作法》The Pomodoro Technique

一句話總結:

《蕃茄工作法》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率的時間管理技巧,只需要兩張清單和一個計時器,就能將工作分割成小而易於管理的區塊,讓你整天都保持精神飽滿和專注。

作者介紹:

弗朗切斯科·西里羅(Francesco Cirillo) 是一位德裔義大利程式設計師,同時也是一家資訊科技顧問公司的老闆。早在 1980 年代的大學時期,他就讀到一項研究,建議將工作分成 25 到 40 分鐘的小區塊,以使工作更加容易。基於這項研究,他使用自己的蕃茄形狀計時器、一支鉛筆和兩張紙,創造出自己的小型時間管理系統。然而,直到後來,這個現在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生產力技巧才開始風靡全球。西里羅在 90 年代開始公開分享他的技巧,並在 2006 年出版了同名書籍,詳細描述了這個方法。如今,全世界有超過 200 萬人在生活中使用蕃茄工作法,所以這個方法很可能值得你一試。

重點啟發:

把工作分成小區塊,不要讓自己淹沒在工作中

西里羅建議採用 25-5 的結構。25 分鐘專注於單一任務,然後休息 5 分鐘。專注意味著不受干擾、不查看電子郵件、不看通知、不瀏覽亞馬遜、不閒聊或補充咖啡。同樣地,休息就是休息:休息時絕不要查看電子郵件或思考工作。利用休息時間起身、走動、喝些水、伸展身體、呼吸新鮮空氣。西里羅 說:25 分鐘足夠讓你取得實質進展,但同時又不會太長而讓你坐立不安。你可以輕鬆地壓抑住查看電子郵件的衝動,因為你知道 20 分鐘後就可以這樣做了。另一方面,這個技巧迫使你提前很好地定義任務,因為你無法在 25 分鐘內完成一個龐大的專案。

利用物理刺激培養心流和專注力

那麼,實施蕃茄工作法的最佳方式是什麼?畢竟,它是如此簡單,以至於每部智慧型手機甚至傻瓜手機都可以用來實現它。儘管有數百種數位蕃茄計時器(我喜歡這個,它可以追蹤你的蕃茄),但西里羅表示,使用實體計時器仍然效果最好。上發條會增強你對時間區塊的承諾感,而滴答聲則是該專注的信號。當計時器響起時,表示 25 分鐘已到,是時候走出心流狀態並休息一下了。用這些物理刺激訓練你的大腦,你就能更快地養成蕃茄工作法的習慣。

對每個蕃茄時段的承諾就像結婚一樣

有這麼多人成功地使用這個技巧,它很可能也適用於你。但前提是你要嚴格遵守規則。西里羅說:只有完整的蕃茄時段(蕃茄的原始義大利複數形式)。沒有半個蕃茄,沒有 80% 的蕃茄,也沒有「讓我查看電子郵件,我提前 60 秒完成了」的時段(總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至少可以回顧一下你已經完成的工作)。唯一停止蕃茄時段的理由是你的房子、褲子或屁股著火了。不要計算半個時段,當你發現自己在看 Youtube 影片時,把計時器重設為零。為什麼要像結婚一樣對每個蕃茄時段做出承諾?為了讓它成為一個真正的習慣,深深植根於你的大腦中。你最終希望你的大腦能自動切換到蕃茄工作法上,而做出大承諾可以讓你更快達到這一點。

個人評價:

我以前就知道蕃茄工作法,但直到 2015 年才真正開始使用它,天啊,它真是改變了遊戲規則!我非常喜歡它,以至於到處都在寫它(這裡、這裡和這裡)。我是不是有點為一個德國人想出這個方法而感到驕傲?你打賭!不過考慮到我們對效率的痴迷,這並不奇怪。使用這個技巧,你可以在 2-3 天內完成一週的工作量,原因是在工作場所,我們平均每 8 分鐘就會被打斷一次,但我們需要 23 分鐘才能回到被打斷之前的狀態。如果你使用蕃茄工作法,你完成的工作量將是大多數朋友的 10 倍。回報是提早下班、有時間做自己的專案或與家人共度更多時光。

特別推薦《蕃茄工作法》給誰:

我會特別推薦《蕃茄工作法》給那些聽說過這個技巧但還沒有嘗試過的年輕人、喜歡了解最新研究但想保持老派工作風格的經理以及任何家裡剛好有計時器的人。

Ed 的話:

蕃茄工作法的概念可以與 SCALE 中的「L – 充分利用(Leverage)」聯繫起來。透過將工作分割成小區塊,並在每個區塊中保持專注,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提高生產力和效率。這種時間管理方法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企業。透過鼓勵員工採用蕃茄工作法,企業可以創造一種更加專注和高效的工作文化,從而提高整體績效。此外,蕃茄工作法還強調休息的重要性,這有助於防止倦怠和提高創造力。總的來說,蕃茄工作法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讓個人和組織都能充分利用時間,實現更大的成功。

《植物的逆襲》The Plant Paradox 

一句話總結:

《植物的逆襲》透過論證某些被認為是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其實可能對我們有害,並使減肥變得更加困難,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飲食決策,吃得更健康。

作者介紹:

史蒂芬‧R‧岡德里博士(Dr. Steven Gundry M.D.)是一位前心胸外科教授,目前擔任加州修復醫學中心的主任。在他的書中,他根據自己的研究提醒我們,某些你可能認為是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其實存在危險。

重點啟發:

植物用來保護自己的蛋白質可能會讓你感到精神不清和體重增加

植物用一種叫做「菜豆蛋白」的蛋白質來保護自己。當動物攝入菜豆蛋白時,這種蛋白質會與動物大腦和神經中的糖分子結合,導致它們無法正常運作。結果就是大腦一片混沌,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也出現問題。菜豆蛋白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動物學會以後不要再吃這些植物。壞消息是,它對人類也會造成大腦混沌和體重問題。小麥中的菜豆蛋白就是一個特別糟糕的罪魁禍首,它會導致糖分進入我們的脂肪細胞,在那裡轉化為脂肪,使我們發胖。

攝入全穀物食品中的菜豆蛋白,可能導致身體自我攻擊

小麥菜豆蛋白的副作用不僅僅是體重增加而已。我們的腸道中含有數萬億微生物,幫助我們將食物轉化為能量。沒有這些珍貴的腸道細菌,我們就會餓死。所以身體會確保它們留在腸道內。如果它們不知何故逃出了腸道,身體就會將它們視為外來入侵者,開始攻擊自己。而菜豆蛋白會增加腸道的滲透性,讓這些珍貴的微生物溢出。我們今天之所以面臨這種風險,是因為全穀物作為健康食品變得非常流行。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去除穀物的麩皮,也就是含有菜豆蛋白的部分。但現在全穀物被吹捧為更健康,結果人們攝入了更多的菜豆蛋白,增加了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克隆氏症)的風險。

開始「植物悖論計畫」:避開壞東西、進行三天排毒,並補充營養素,你就會開始感覺好多了

像許多飲食計畫一樣,作者的「植物悖論計畫」告訴你應該從飲食中剔除哪些食物。他認為你不吃什麼比你吃什麼更重要,因為吃錯東西會導致身體出現有害反應。作者建議避免所有豆科植物,包括扁豆、豌豆和各種豆類,因為它們的菜豆蛋白含量最高。此外還要戒掉馬鈴薯、黃瓜、番茄,以及任何不合時令的水果。當然,任何含有小麥粉的食物也要避免。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完整的清單。岡德里博士還說,就像農夫在播種前要準備土壤一樣,你也應該在飲食前準備身體。你可以通過進行三天排毒來做到這一點,在此期間,你要去除任何含有菜豆蛋白痕跡的食物,這將使你的腸道開始自我修復。自1940年以來,一項關於水果和蔬菜營養價值的研究報告顯示,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穩步下降,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我們使用了更強的化肥和殺蟲劑。幸運的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補充劑來獲得身體迫切需要的維生素。作者特別建議補充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因為它們非常重要。這樣,我們就可以彌補飲食中的不足。

個人評價:

我一直在等待一本讓我驚呼「我剛剛讀了什麼鬼東西?!」的書,而這本書就是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相信《植物的逆襲》中的任何內容!植物用某種方式保護自己免受我們這樣的掠食者傷害,這個想法也許有幾分道理。但為什麼我們要勸阻攝入全穀物、豆類和某些蔬菜,而這些食物已知對心臟病和癌症有幫助?!讀完這本書後,我肯定會做自己的研究。

特別推薦《植物的逆襲》給誰:

推薦給想要從不同角度看待植物的營養學教授、推薦給因為覺得自己可能有腸漏症而對此感興趣的人士以及任何想嘗試一個有點瘋狂的飲食計畫,看看它是否可行的人。

Ed的話:

我認為這本書所提出的觀點,可以和SCALE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概念連結起來。作者根據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飲食策略,避免攝入某些看似健康卻可能有害的植物性食物,同時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雖然這個理論尚有爭議,但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策略。在制定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的策略時,我們也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多方搜集資訊,權衡利弊,而不是盲目地追隨主流觀點。只有不斷調整和優化我們的策略,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