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社會大躍進》The Social Leap

一句話總結:

《社會大躍進》這本書透過解釋人類演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以及探討我們如何在社交、情感和心理方面適應以求生存,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性。

作者介紹:

威廉.馮.希伯(William Von Hippel)是一位著名的進化心理學家,目前在澳洲昆士蘭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社會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探討人類行為和心理的演化根源。《社會大躍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該書獲得了廣泛好評,被譽為理解人性的重要讀物。

重點啟發:

1. 遠古祖先的生存之道,仍深深影響著我們

我們現代人的行為方式,其實仍然受到遠古祖先為了生存而進化的各種適應機制所支配。比方說,在茫茫荒野中,獨自生存的人類幾乎難逃被獵食的命運,但如果有一百個人共同合作,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此,人類學會團結合作、彼此連結,進而建立了文明社會。情緒表達、說服他人的能力、自信,這些在現代社會中備受推崇的特質,都源自於人類遠古祖先為了生存而進化出的能力。

2. 快樂與痛苦的演化意義

得到百萬獎金的人,往往只能享受短暫的快樂,一年後又回到原本的心理狀態,甚至更加空虛。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快樂,都是因為這些事物曾經幫助祖先提高存活率。但如果祖先在一次成功的狩獵後就永遠感到滿足,那他們就失去了繼續尋找食物維生的動力。因此,快樂與痛苦的交替,其實是在平衡我們當下的滿足感和未來的奮鬥動力。

3. 滿足進化需求,提升生活幸福感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擁有更多選擇,卻也更難找到真正的滿足。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在促進自身生存和基因傳遞的事物上有所成就時,就最有可能獲得幸福感。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生兒育女,而是要成為社會中有貢獻的一員。我們可以從增進自身健康做起,多運動、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同時經營良好的社交生活。此外,發掘和發揮自己的獨特才能,也有助於提升生活滿足感。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社會大躍進》這本書,它讓我想起了《人類簡史》,但更聚焦於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解讀人類歷史。書中的觀點新穎獨到,將進化心理學和個人成長結合得恰到好處。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還希望作者能提供更多將這些洞見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建議和方法。

特別推薦《社會大躍進》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對演化論充滿熱情的讀者、對人類行為模式感到好奇的年輕人以及任何想要了解人類是如何走到今天這個社會狀態的讀者。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社會大躍進》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洞見。透過了解人性的演化根源,企業領導者和個人都能制定出更符合人類本能需求的發展策略。舉例而言,企業可以營造更多團隊合作的機會,善用情緒表達和說服力,來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工作熱情。而個人則可以審視自己的獨特才能,將其發揮到極致,並投入到造福他人和社會的事業中,藉此獲得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和幸福感。

《社會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

一句話總結:

《社會契約論》是一本深具影響力的政治著作,為現代民主國家奠定了理論基礎,闡述了自由國家的要素,人民在共同體的規則下達成共識,共同生活。

作者介紹:

尚-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家、作家和作曲家。他以其政治哲學著作《社會契約論》聞名於世。盧梭出生於日內瓦,年輕時曾在意大利和法國生活。他的思想對法國大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視為現代民主的奠基人之一。

重點啟發:

1.國家的合法性源於公民的自由選擇

盧梭認為,只有當公民自由地接受國家的規則和政策時,國家才具有合法性。我們的公共生活仍然受到社會和法律規範的約束,這些規範旨在使我們文明地生活在和諧中。然而,這些規範往往被設計成有利於社會的精英富人。那麼,放棄部分自由而接受強加的法律,是否值得?盧梭認為,一個國家要具有合法性和權力,公民必須自由地服從它,因此他們訂立了一個社會契約。

2.合法國家體現人民的共同意志

盧梭堅持認為,君主應該作為人民共同意志的表達來行使權力。這就是社會契約的概念起源。此外,人民應該是君主的主權者,而不是相反。在一個合法的國家中,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因為人民選擇了他們的代表。理想情況下,人民必須同意其選出的代表所制定的法律,因為這些法律是為了他們的最佳利益。

3.人民集會是表達共同意志的良好方式

在一個合法的國家中,權力機構分割權力。主權者和政府有不同的角色。主權者決定什麼是法律,政府負責執行法律。然而,這兩者之間是競爭關係,而不是合作關係。這是因為權力可能扭曲人的意圖並製造衝突。為了保護社會契約,人民應該不斷評估他們的當選者並監督他們的目標。他們可以在集會中以民主的方式討論自己的想法。盧梭主張這些集體會議,認為它們對國家的福祉是必要的。

個人評價:

《社會契約論》是一部不朽的政治哲學著作,即使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它仍然具有現實意義。書中提出的概念可以賦予每個公民相信民主的力量,擴展他們對創造民主的原則的認識。我認為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閱讀的一本書,因為它突出了自由國家的基本方面,我們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實踐這些原則。

特別推薦《社會契約論》給誰:

我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要更多了解民主國家政治的關注公民,對哲學和歷史充滿熱情的人,或者希望在這些領域拓展知識的學生。

Ed的話:

《社會契約論》中的理念與現代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息息相關,特別是在策略制定(Strategize)方面。就像國家需要制定符合人民意願的法律和政策一樣,企業也需要根據員工和客戶的需求來制定發展策略。透過集思廣益、廣納意見,企業可以制定出更加明智、更具包容性的決策。同時,個人也應該積極參與集體事務,表達自己的觀點,成為推動變革的力量。盧梭的思想啟發我們,無論是在國家治理還是企業經營中,權力都應該為大眾服務,決策應體現集體意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自由、民主、繁榮的社會。

《社會性動物》The Social Animal

一句話總結:

《社會性動物》透過虛構的夫妻檔故事,巧妙地融合社會科學研究,揭示我們潛意識在決策過程中的強大力量。

作者介紹:

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擅長將虛構與非虛構元素融合在一起。在這本書中,他創造了一對虛構的夫妻檔 —— 哈羅德和艾瑞卡,藉由探索他們的人生軌跡,引用與兩人成長和人生結果相關的科學研究。

重點啟發:

1. 學習之路曲折迂迴

學習的過程並非直線前進,而是一個反覆探索、連結的過程。就像哈羅德在英文老師的引導下,透過反覆閱讀、思考、連結,逐步深入了解古希臘文化。學習需要透過反覆、探索和連結,讓知識內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2. 善用環境力量,培養好習慣

我們的行為受到環境的深刻影響。艾瑞卡透過改變環境,進入一所注重成就的實驗學校,扭轉了她的人生軌跡。當我們想要培養新習慣、改變行為時,與其單靠意志力,不如著手改變周遭的環境,讓環境成為我們的助力。

3. 七大無意識結構主宰決策

行為經濟學家發現,有七大無意識結構影響我們的決策:暗示、錨定、框架、期望、慣性、喚起和損失厭惡。例如:「錨定」指的是我們傾向用已知的基準來判斷一切。了解這些潛意識結構的運作方式,有助於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個人評價:

《社會性動物》是一本洞察人性的好書,涵蓋了從教養、教育到愛情、婚姻、文化、成就、政治、道德、老化和死亡等各個面向。作者以創新的敘事手法,將嚴肅的社會科學研究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人生歷程,以及塑造我們的種種社會力量。我從本書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洞見,也對人性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特別推薦《社會性動物》給誰:

– 正在攻讀人文社會學科的大學生

– 想要尋找創新方法改善社會關係的從政者

– 渴望更了解人類行為的所有人

Ed的話:

《社會性動物》一書所揭示的人性洞見,對於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都有重要啟發。尤其在自動化(Automate)和充分利用(Leverage)方面,我們可以善用環境的力量,設計有利於企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情境,讓員工和自己養成好習慣,自然而然地朝向目標邁進。同時,深入了解主宰人類決策的七大無意識結構,有助於我們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也能做出更明智的商業和人生選擇。透過閱讀這本書,相信大家都能獲得不少啟發,以嶄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人生,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滾雪球》The Snowball

一句話總結:

《滾雪球》是巴菲特唯一授權的傳記,詳細記錄了這位「奧馬哈先知」、傳奇價值投資者、曾經是全球首富的傳奇人生,從他卑微的出身,一路走到令人難以想像的成功。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愛麗絲·施羅德(Alice Schroeder)是華爾街唯一與巴菲特有過多年對話的分析師。巴菲特主動邀請她撰寫自己的傳記,足見作者的才華與功力。施羅德以細膩入微的筆觸,生動描繪出巴菲特的人生歷程,堪稱傳記寫作的典範。

重點啟發:

1.及早起步,現在就開始

巴菲特從小就展現出對數學、統計、數字和股票的濃厚興趣。十歲時,他已經讀遍奧馬哈圖書館裡所有的金融書籍。年紀輕輕就開始賺錢,十二歲時當報童和推銷訂閱,月入175美元,比當時多數老師還要多。這啟發我們,如果你已經找到人生的熱情所在,就要立刻行動,現在開始永遠都不嫌早。即使還沒找到,先從享受的事情做起,熱情自然會隨著工作而來。

2.保持耐心,選擇明天勝過今天

如果要為巴菲特的人生找一個指引原則,非「耐心」莫屬。他一再犧牲眼前利益,選擇更美好的明天。他的導師葛拉漢教導他,好企業就像被丟棄的雪茄屁股,別人以為沒價值,其實還能再抽幾口。巴菲特只投資那些內在價值大於感知價值的企業,而這樣的機會並不常有,他總是耐心等待正確的時機,而非隨便湊合。即使面對美國證管會調查和報紙訴訟等危機,他也能泰然處之,靜待事件平息。耐心讓巴菲特得以專注長期的正確之舉,而非圖短期的近利。

3.建立聲譽,聲譽歸來艱難

耐心讓人得以堅持誠信,建立良好聲譽。巴菲特說:「花20年建立聲譽,毀掉它只要5分鐘,想想這點,你就會改變做事方式。」他深知聲譽得來不易,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於一旦,因此他謹言慎行。即使身陷危機,他仍然堅守誠信。1991年,他擔任臨時CEO的所羅門兄弟公司捲入醜聞,他以組建新領導團隊、推行改革等行動力挽狂瀾,誠信經得起考驗。

個人評價:

讀完《滾雪球》這本書,我深受啟發。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和投資哲學發人深省。他「慢即是快」、「簡單就是美」的價值觀,與當下社會的浮躁成了鮮明對比。他的故事再次證明,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而是日積月累的必然結果。這本書不僅是投資者的必讀經典,更是每個希望過好一生的人的心靈雞湯。

特別推薦《滾雪球》給誰:

那些內向又熱愛電腦的青少年,他們常在學校遭受嘲笑、推薦給那些想一夜致富的股票分析師、也推薦給那些從未思考過自己人生遺產的所有人。

Ed的話:

從《滾雪球》一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寶貴的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策略。巴菲特的「耐心」理念,與「充分利用」(Leverage)不謀而合。他總是充分利用每一個正確的投資機會,讓滾雪球效應創造奇蹟。而他堅守誠信、珍視聲譽的態度,正是企業得以基業長青的根本。個人成長方面,巴菲特「及早起步」的人生哲學,啟發我們要勇於「創建」(Create)自己的理想人生,越早越好。總之,《滾雪球》是一本學習型傳記,值得企業家和個人發展者細細品味、反覆閱讀。

《輕微的優勢》The Slight Edge

一句話總結:

《輕微的優勢》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進行小小改進的重要性,透過專注於每天做出更好的選擇,你就能塑造出非凡的未來。

作者介紹:

傑夫·奧森(Jeff Olson)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暢銷書作家。他創立了多家公司,包括:TPN(The People’s Network)和Nerium International。《輕微的優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已經售出數百萬冊,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發行。奧森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和實用的建議而聞名,他幫助無數人實現了他們的夢想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重點啟發:

1. 習慣的力量

我們每天做出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累積而成。養成良好的習慣,哪怕是很小的習慣,例如:每天閱讀15分鐘或者選擇健康的食物,久而久之,這些習慣就會塑造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引領我們走向成功。

2. 耐心和毅力

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漫長而曲折的。很多時候,我們的付出似乎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真正成功的人懂得欣賞那些看不見的努力。他們明白,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終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偉大的事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保持耐心和毅力,即使進步緩慢,也要相信積少成多、厚積薄發的力量。

3. 設定目標的藝術

有目標的人生才有方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設定目標。奧森在書中分享了他的三步法:首先,把目標寫下來,用清晰、簡潔的語言描述你想要達成的目標。其次,每天視覺化你的目標,想像目標已經實現的情景,感受那種成就感和喜悅。第三,制定行動計劃,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並為每個小目標設定截止日期。這樣,你就知道每天要做什麼,朝著夢想一步步邁進。

個人評價:

作為一個對成長和進步有著強烈渴望的人,《輕微的優勢》給了我很多啟發。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揭示了成功的真諦。奧森沒有給讀者開空頭支票,而是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成功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恆,才能實現夢想。正如奧森所說:「你的生活就是你每天選擇的總和。」從現在開始,我要更加謹慎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相信微小的優勢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特別推薦《輕微的優勢》給誰:

那些渴望成功、卻又感到迷茫和沮喪的人。如果你曾經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卻遲遲看不到結果而感到氣餒,這本書會重新點燃你的鬥志。如果你曾經因為惡習而止步不前,這本書會幫助你培養良好的習慣。總之,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啟發和鼓舞。

Ed的話:

《輕微的優勢》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了SCALE中的幾個概念。首先是策略制定(Strategize)。正如奧森所說,成功需要一個清晰的目標和行動計劃。在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中,我們都需要制定策略,明確方向,並付諸行動。其次是創建(Create)。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設計師,我們要勇於創新,打破常規,用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再次是自動化(Automate)。養成好習慣,讓正確的行為自動化,這樣我們就能事半功倍,節省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是增強(Enhance)。《輕微的優勢》告訴我們,成功是一個不斷自我增強的過程。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的進步,同時也要不斷尋求突破,挑戰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

總之,《輕微的優勢》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啟發的書。它提醒我們,不要低估細微的改變,因為它們匯聚在一起,就能創造出驚人的力量。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以微小優勢為槓桿,撬動人生的巨變吧!

《睡眠解決方案》The Sleep Solution

一句話總結:

《睡眠解決方案》透過破除關於睡眠的迷思,並教導建立良好睡眠衛生習慣,幫助你提升生活品質。

作者介紹:

克里斯托弗・溫特(Chris Winter)是一位睡眠專家及神經科醫師。他致力於研究睡眠科學,並幫助許多人解決睡眠問題。他的著作《睡眠解決方案》,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改善睡眠品質。

重點啟發:

1.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石

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的廢物清除系統,使得有害物質如β-澱粉樣蛋白堆積,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睡眠品質不佳也會提高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削弱免疫力。充足的睡眠對於維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2. 打造舒適的睡眠環境和建立規律的作息

營造一個黑暗、安靜、溫度適宜的睡眠環境,有助於褪黑激素的分泌,讓人更容易入睡。睡前避免使用電子設備,可以減少藍光對睡眠的干擾。選擇合適的床墊和枕頭,讓身體得到充分的放鬆。建立規律的睡前儀式,如泡個熱水澡、閱讀、冥想等,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生理節奏,提升睡眠品質。

3. 失眠源於對睡眠品質的不滿,而非睡眠時間不足

許多人誤以為失眠就是完全無法入睡,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會睡著,否則就無法存活。失眠更多是指對睡眠品質感到沮喪和不滿足,而非單純的睡眠時間不夠。導致失眠的原因通常與焦慮或其他健康問題有關。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和焦慮誘因,學習放鬆技巧,有助於緩解失眠症狀。

個人評價:

讀完《睡眠解決方案》後,我對睡眠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睡眠的重要性和常見的睡眠問題。書中提供的建議切實可行,讓我意識到良好的睡眠習慣對身心健康的巨大影響。我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息,營造更舒適的睡眠環境,感受到睡眠品質的明顯提升。這本書不僅幫助我改善了睡眠,也讓我的生活品質獲得提升。

特別推薦《睡眠解決方案》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經常感到疲憊、睡眠品質不佳的人。如果你曾嘗試各種方法卻始終無法獲得優質睡眠,這本書絕對能為你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對於那些想要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情緒和增強免疫力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是不可多得的睡眠指南。

Ed的話:

《睡眠解決方案》中的觀點與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息息相關。充足的睡眠是制定有效策略(Strategize)的基礎。唯有精力充沛,才能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思路,做出正確的決策。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建立規律的作息,就像在生活和工作中創建(Create)有利於成長的條件。而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就像建立一套自動化(Automate)的自我管理機制,讓身體自然而然地進入深度休息狀態。優質的睡眠可以充分利用(Leverage)我們的潛力,提升學習和工作效率。同時,良好的睡眠也是增強(Enhance)身心健康的關鍵,讓我們有更強大的內在動力去追求卓越。總之,把握睡眠的力量,你就能在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睡眠革命》The Sleep Revolution

一句話總結:

《睡眠革命》揭露了西方世界睡眠文化的嚴峻現況,但也為學童、學生、上班族和企業高層提供了真誠的建議,教導大家如何停止將睡眠不足當成是一種榮耀,並開始享受一夜好眠。

作者介紹:

亞利安娜‧賀芬頓(Arianna Huffington)是《哈芬登郵報》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編輯。她曾因為突然睡著而摔斷顴骨,從此便致力於改變人們對睡眠的看法,阻止大家繼續瘋狂地競賽「我比你更不需要睡眠」。

重點啟發:

1.從小養成的睡眠不足習慣

研究顯示,強迫孩子早起會擾亂他們的晝夜節律。如果學校能夠延後上課時間,孩子們的表現就能全面提升。所以,別因為讓孩子多睡一會兒而感到內疚,即使這意味著偶爾翹掉第一節課——他們會更健康,也不會在日後患上慢性睡眠不足的毛病。

2.伴侶一起入睡的好處多多

一項針對1000人的研究發現,伴侶之間若能夠一起入睡並有肢體接觸,幸福感就會提升。睡得越近的伴侶,有高達85%的人表示對感情很滿意。所以,不妨試著靠近彼此一點,看看能否帶來更好的睡眠和感情。畢竟,女性的性慾和深度睡眠的時間直接相關——每多睡一小時,性慾就會提高14%。而性愛既有趣又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3.使用f.lux避免夜間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如果你習慣在睡前使用電子設備,不妨安裝f.lux。這個應用程式可以根據日出日落的時間,自動調整螢幕的色溫。透過在晚上移除螢幕光線中的藍光部分,就能避免身體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一種會讓人想睡的荷爾蒙,通常在黃昏時分泌。但如果你在晚上盯著充滿藍光的螢幕,身體就會誤以為還是白天,進而不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使用f.lux的話,就能兼顧睡前網路衝浪的樂趣,又不會影響睡眠品質,真可謂一舉兩得。

個人評價:

我非常欣賞亞利安娜‧賀芬頓將改善睡眠品質視為她要傳遞給全世界的重要訊息。儘管我自己的睡眠習慣還不算完美,但已經遠優於平均水準。我認為這個議題值得被廣泛研究、分享和傳播。如果你知道自己睡得不夠,或者更糟的是,還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那麼這本書絕對很適合你。

特別推薦《睡眠革命》給誰:

– 每天睡眠時間低於9小時的孩童(因為學校上課時間太早)

– 性慾低落的職場女性

– 任何認為睡眠是給失敗者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SCALE法則中的E,也就是「增強」(Enhance)。品質不佳的睡眠會削弱我們白天的表現和效率,但只要設法增強睡眠品質,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現,更能強化人際關係(尤其是伴侶之間的親密度)。透過閱讀此書,我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睡眠習慣,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來改善睡眠品質,進而活出更健康、更快樂、更有生產力的人生。

《第六次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

一句話總結:

《第六次大滅絕》總結了人類活動如何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並指出減緩我們最大環境問題的方法。

作者介紹: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是一位獲獎作家,她的著作《第六次大滅絕》揭示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系統的深遠影響。寇伯特是《紐約客》雜誌的記者,曾獲得普利策獎和國家雜誌獎等多項殊榮,她的寫作涵蓋了從氣候變遷到大規模滅絕等各種環境議題。

重點啟發:

1. 人類活動以多種方式導致第六次大滅絕

人類活動,尤其是在工業時代,透過重塑自然棲息地、全球暖化和跨大陸運輸等方式,對其他物種產生了巨大影響。砍伐大片森林導致動物棲息地破碎化,進而削弱物種繁殖能力,增加滅絕風險。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快速的氣候變化影響了那些對生存條件變化適應力較差的物種。而人類的廣泛旅行無意中混合了不同棲息地的物種,消除了對維持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遷徙障礙。

2. 人類的天性註定了我們對生態平衡的威脅

科學家發現,人類對地球的深遠影響並非始於工業革命。事實上,人類的本性—不安分、有創造力、善於解決問題、合作和冒險—使我們超越了其他物種從未突破的自然限制,但也對我們周圍的世界造成了破壞。例如:早期人類過度狩獵,威脅了史前時代一些大型動物的生存,如犀牛或猛獁象。考古發掘也表明,智人的競爭天性導致了尼安德特人的消失。

3.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減緩第六次大滅絕

認識到人類的特質既促進了我們的進步,也導致了第六次大滅絕,我們應該培養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不安分和合作技能,以拯救那些我們仍然可以拯救的物種。許多作家,如: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都表達了對其他物種的關注,成為世界各地環境草根運動的跳板,推動了瀕危物種保護立法。今天,我們無可置疑地知道人類對環境破壞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們也完全有能力改善這種情況。

個人評價:

《第六次大滅絕》是一本不同尋常的環保書籍。它試圖將論述從譴責人類對當前環境問題的責任,轉移到簡單陳述事實。在這些事實中,寇伯特將人類的進步對地球造成的危害歸因於智人的先天特質。這使讀者不會像讀其他環保書籍時那樣感到內疚,而是理解所描述的過程,並感到有能力採取行動。

特別推薦《第六次大滅絕》給誰:

我推薦這本書給認為人類應該為氣候危機「負責」的環保活動家、擔心孩子在環境威脅時代的未來的年輕父母以及任何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人。

Ed的話: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我們可以將書中的概念與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中的「創建(Create)」聯繫起來。正如書中所述,人類獨特的創造力既促進了我們的進步,也導致了第六次大滅絕。但如果我們能夠明智地運用這種創造力,就有可能減緩大滅絕,甚至扭轉局面。

對個人而言,這意味著要創造性地思考我們可以為保護環境做出的改變,無論是改變生活方式還是參與環保活動。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要創新地開發更環保、更可持續的產品和服務。只有創造性地應對環境挑戰,我們才能為子孫後代保護好這個星球。

《自尊的六大支柱》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

一句話總結:

《自尊的六大支柱》是一本探討如何建立健康自尊,過上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心理學著作,作者提出六大實踐方法,讓你學會如何肯定自己追求快樂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權利。

作者介紹:

納撒尼爾·布蘭登(Nathaniel Branden)是著名心理學家,一生致力於研究自尊心理學。他曾是安·蘭德最忠實的追隨者之一,也是她的情人。1994年,布蘭登集大成之力出版了這本《自尊的六大支柱》,提出了培養健康自尊的六大基石。

重點啟發:

1.自尊如鈣:缺乏自尊不會致命,但你無法真正享受生活

自尊就像人體需要的鈣質,雖然缺乏鈣質不會讓你立即死亡,但長期缺乏會導致身體虛弱,難以全心投入生活。同理,缺乏自尊或許不會讓你立即崩潰,但你會經常受人擺佈,無法依循內心的目標、價值觀而活。自尊會像自我實現的預言,你對自己的期許越高,行為就會朝著這個方向調整。自尊能幫你將渴望化為現實。

2.接納自己,為人生負全責

自我接納需要練習正念,學會不加批判地欣賞自己的模樣。比方說,昨天我嚴重咬指甲,與其為此懊惱,不如接受這個事實,進一步問自己為何咬指甲。答案是我感到壓力,因為進度落後了,咬指甲能舒緩我因現實與期待落差而產生的焦慮。接納自己,深入探索問題根源,有助於減少重蹈覆轍。

自我接納帶來自我負責。要百分之百朝解決方案思考,遇到問題立刻問:「我能做些什麼?」完全停止抱怨、指責他人。別人不是你情緒的開關,你的快樂不是別人的責任,一切操之在己,這其實是好事。

3.活出人生目的,堅持個人誠信

我們多少都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為何。活出人生目的,代表在追尋目標的路上不斷釐清方向,同時採取行動朝目標邁進。比如說,與其宣稱要當作家卻苦等靈感,不如先藉由寫作練功,日後再想小說題材也不遲。

言行一致是最難的功課。從信守小承諾、說真話開始練習,即使善意的謊言更方便也不為所動。我們身處的社會常把不道德美化,犬儒、壞習慣甚至被視為酷。在一堆虛偽的偽君子之中,我們更需要與眾不同,活出自我。

個人評價:

布蘭登的思維非常抽象深奧,對心理學門外漢的我而言頗具挑戰性。但他對自尊的剖析入木三分,六大支柱的概念對於建立自尊大有助益。我很慶幸當初朋友送了這本書給我,它幫我建立了正確的自我認知,學會欣賞和接納自己,活出人生目的。雖然言行一致是最難的功課,但我會努力練習,活出真正的自我。

特別推薦《自尊的六大支柱》給誰:

– 正值青春期,飽受同儕欺凌之苦的青少年

– 心中醞釀著夢想已久,卻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的人

– 總是怪罪外在因素,不願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

Ed的話:

《自尊的六大支柱》中的六大支柱概念,與企業經營中的SCALE架構不謀而合。建立自尊需要創建(Create)健康的心理環境,訂定追求幸福的策略(Strategize),透過日復一日的練習將其自動化(Automate)為思維模式,並充分利用(Leverage)來增強(Enhance)自己的心理素質。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這些原則都能派上用場。自尊是幸福生活的基石,願每個人都能找到並堅持最真實的自己,活出精彩人生!

《奇點迫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一句話總結:

《奇點迫近》勾勒出科技的未來藍圖,描述變化加速的過程、電腦的外觀和構成、生物學和科技如何變得無法區分,以及為什麼我們無法預測 2045 年後會發生什麼。

作者介紹:

雷蒙·庫茲維爾(Ray Kurzweil)是 Google 的未來學大師。他的發明涵蓋從光學字符識別設備到盲人掃描儀和語音閱讀機。他醉心於未來主義、超人類主義(克服人類的根本局限,如:死亡)以及人工智慧等主題。他還寫了七本關於這些主題的書,其中許多包含了對未來的預測。雷蒙的許多過去預測都被證明是正確的(例如:電腦將在 2000 年之前擊敗世界上最好的國際象棋選手——IBM 的深藍在 1997 年擊敗了卡斯帕羅夫),所以看看《奇點迫近》中哪些預測會成真,將會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重點啟發:

1. 加速回報定律:進化的速度正在加快

根據雷蒙提出的「加速回報定律」,進化帶來新變化的速度正在加快,而這些變化為人類帶來的好處,即進化的回報,也在不斷增加。舉例來說:如果你看一台 1000 美元的電腦每秒可以進行的計算次數,在 1950 年之前,這個數字每三年翻一番;到了 1966 年,它每兩年翻一番;而現在,它每年都在翻倍,使得電腦變得越來越便宜。

2. 醫生即將失業:奈米機器人將從體內修復你的身體

想像一下,假如:醫學與科技的結合,每年都在加速進化,10-20 年後的醫學會是什麼樣子?奈米機器人就是這種超前科技的一個例子。這些微型機器人非常小,可以在你的全身移動,例如:利用你的血液循環作為運輸工具。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類固醇版的白血球」,它們可以在你身體的任何地方消除細菌、毒素或病毒,保持你的靜脈和動脈暢通,並清除你大腦中的化學殘留物。奈米機器人甚至可以被用來將藥物輸送到特定的細胞,例如:癌細胞,或者在你的基因受損時(例如:曬傷)對其進行修復。

3. 奈米機器人失控:人類末日就在眼前

如果奈米機器人開始在人體之外不受控制地自我複製,核爆炸跟它相比根本是個笑話。奈米機器人使用碳原子作為其基本構件,這意味著它們需要碳才能生存。無限複製的奈米機器人會開始從周圍的每一塊生物量——樹木、動物,甚至人類——吸收碳原子,直到一無所有。由於奈米機器人的數量在每次複製時都會翻倍,只需要 130 次迭代,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就會消失殆盡。這可能只需要 3 個小時到幾天的時間。

個人評價:

讀完《奇點迫近》後,我深感科技發展的速度之快、影響之深遠,令人激動又害怕。一方面,奈米機器人等尖端技術可能徹底改善醫療保健,讓人類戰勝疾病、延年益壽;但另一方面,它們也可能失控,導致難以想像的災難性後果。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我們更需要保持理性和警惕,在擁抱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要未雨綢繆,為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準備。總的來說,這是一本發人深省、值得一讀的書。

特別推薦《奇點迫近》給誰:

我特別推薦《奇點迫近》給對抗衰老技術感興趣的醫學或護理專業學生、對人工智慧發展感到好奇的 應用程式開發者以及所有喜歡科幻電影的人。這本書會顛覆你對未來的想像,帶你一窺令人興奮又恐懼的奇點時代。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奇點迫近》最能與 SCALE 當中的「自動化」(Automate)概念產生聯繫。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发展,許多工作都有可能被自動化取代,企業和個人都需要及早做好準備,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提升效率,創造更多價值。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過度依賴科技的風險,避免成為被科技奴役和控制的人。只有在擁抱變化的同時保持獨立思考,我們才能在這個加速進化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