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

一句話總結:

《迷戀音樂的腦》深入淺出地解釋了音樂的起源、對大腦的影響、個人品味的形成,以及音樂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同時也揭示了頂尖音樂家的成功秘訣。

作者介紹:

丹尼爾.列維廷(Daniel Levitin)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他的身分包括認知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TED演講者、暢銷書作家、音樂家和唱片製作人。然而,他最專注的領域就是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音樂。《迷戀音樂的腦》在2006年出版,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目前已銷售超過100萬本。這本書探討了當節奏、音高、節拍、音量和混響結合在一起時,我們的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這些分析不僅能幫助你更了解音樂,如果音樂是你的熱情所在,更能讓你成為一位更優秀、更有技巧的音樂家。

重點啟發:

1.音樂是人類進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樂不只是一時的風潮,而是深深融入了人類的進化過程。許多科學家相信,音樂為我們的祖先發展語言鋪平了道路。透過練習歌唱和發出聲音,我們的祖先可能培養出了日後清晰表達語言的能力。達爾文也認為,音樂是尋找配偶的一種方式,因為唱歌跳舞需要身心健康,而有時間從事這些活動,代表基本的食物和居所都無虞,在生存方面是個安全的選擇。

2.音樂欣賞取決於期待與預測

你有多喜歡一首歌,主要取決於一件事:你能多好地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出色的音樂家善於玩弄你的大腦和期待,他們讓你預期某些事情會發生,然後帶來驚喜,接著又把你帶回熟悉的領域。一首好歌會讓你感到驚喜,但不會太過份。它在熟悉和未知之間取得平衡,創造出舒適與興奮的完美結合。作曲家要注意不要過度使用這種技巧,否則會讓聽眾感到疲憊。

3.每一首歌都在你腦中留下獨特的印記

記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但音樂似乎找到了竅門-歌曲對我們來說真的很容易記住。當我們第一次聽到任何一首歌時,大腦中會有一組特定的神經元同時啟動,創造出一個獨特、抽象、概括性的印記。日後每當你再次聽到這首歌或其中一部分時,就可以喚起這個印記。研究發現,人們聆聽歌曲時的腦波模式,與他們在腦海中想像那首歌時的模式幾乎無法區分。這個結果支持了「多重痕跡理論」,即我們的大腦同時儲存了歌曲更抽象的整體信息,以及更具體的細節信息。

個人評價:

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吸引人。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探討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又無比複雜的主題。透過閱讀,我對音樂的起源、演變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更了解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和情緒。我尤其喜歡作者分析音樂欣賞與期待、記憶的關係,讓我意識到一首動人的歌背後,其實有著許多精妙的設計和心理學原理。這本書不僅豐富了我聆聽音樂的體驗,也激發了我對音樂創作的興趣。

特別推薦《迷戀音樂的腦》給誰:

我想這本書非常適合所有喜愛音樂的人。無論你是正在努力練習小提琴的青少年、在家中聆賞古典樂的中年人、還是隨時戴著耳機在外活動的音樂迷,你都能從這本書中受益良多。它將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喜悅,同時激發你對音樂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果你是一位追求進步的音樂家,這本書也能給你很多啟發,讓你在創作和演奏上更上一層樓。

Ed的話:

音樂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藝術形式,它不僅能夠觸動我們的情感,更能啟發我們的思維。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音樂中汲取養分。就像一首出色的歌曲需要精心設計和編排,一個成功的企業也需要縝密的策略規劃(Strategize)。音樂創作講求巧思和創新,企業發展同樣需要我們不斷創建(Create)新的產品和服務。音樂家透過練習培養肌肉記憶,使演奏更加流暢自如;企業可以藉由標準化和自動化(Automate)流程,提高運作效率。音樂透過旋律、節奏、和聲等元素,營造出豐富動人的效果;企業則要善用各種資源,充分利用(Leverage)內外部優勢。最後,音樂家需要不斷精進技藝,企業也要持續增強(Enhance)競爭力,以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音樂與商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有許多共通的法則。閱讀《迷戀音樂的腦》,不只能享受音樂之美,更能從中得到寶貴的人生啟示。

《這才是行銷》This Is Marketing 行銷的致勝策略

一句話總結:

《這才是行銷》這本書主張,在現今的世界裡,成功的行銷應該更專注在目標受眾的需求、價值觀和渴望,而不是盲目地向盡可能多的人發送訊息,這樣的策略將使行銷更具影響力和意義。

作者介紹:

賽斯.高汀(Seth Godin)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和行銷大師,他創立了兩家公司,並且撰寫了18本書,包括《紫牛》和《低谷》等暢銷書。

他的部落格「Seth’s Blog」專門探討行銷、部落和尊重等主題,深受讀者喜愛。在《這才是行銷》一書中,高汀深入剖析了當前行銷領域的種種誤解,並傳授了幫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行銷世界中脫穎而出的原則。這些原則也被眾多行銷專家和企業高管所推崇。

重點啟發:

1. 尋找並滿足目標族群的需求

與其試圖通過網路將產品或服務呈現在盡可能多的受眾面前,不如鎖定你想服務的特定族群及其特質。找出一個基本的需求或渴望,創造出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就像立體書和繪本一樣,這樣你就擁有了一個絕佳的行銷計畫的開端。

正如賽門·西奈克在《找到你的為什麼》一書中所教導的,你售賣的不是一個「什麼」,而是一個「為什麼」。這樣的策略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列表上也屢見不鮮,許多成功的作品都是這樣打造出來的。

2. 用連結受眾世界觀的語言凝聚部落

你的目標受眾已經存在,你的工作就是去發現他們。這些人目前擁有你希望吸引到你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觀、需求和渴望。用熟悉他們的語言講述一個蘊含承諾的故事,幫助他們看到購買你的產品或支付你提供的服務將以他們喜歡的方式滿足他們的需求。

確保你的訊息是他們能夠理解的,運用能夠幫助你的族群相信你所提供的詞語和短語,訴諸於你的讀者用來形成世界觀的隱藏假設。這些策略在不同國家的行銷中,例如:英國和美國,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3. 利用網路效應觸及大眾

當你的公司成長,行銷需求轉向觸及更廣泛的受眾時,你會想接觸到比你的部落更多的人。讓更多人加入可能很簡單,只需利用網路效應即可。

當你讓受眾與你的故事和產品建立起如此緊密的聯繫時,他們也會想把自己的人脈轉化為你的擁躉。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你的產品,你會獲得更多的回饋和資金來讓它變得更好。

這個循環不斷持續,你的公司會變得越來越好。最終,人們不會想錯過你的新產品,因為他們認識的每個人都在使用並且喜歡它。在這個過程中,電子書和圖書的形式也可以幫助你擴大影響力。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才是行銷》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正如前面提到的,文內的觀點與《找到你的為什麼》非常相似,但高汀以自己獨特的新視角詮釋這些概念,讓內容保持了吸引力。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廣告的世界裡,每個廣告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受眾,以解決需求為導向來應對行銷難題的想法讓我印象深刻,這似乎是大勢所趨。

高汀的文筆非常流暢,融會貫通,將深奧的行銷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表述,再結合生動的案例,讓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又能夠真正領會要義,受益匪淺。

特別推薦《這才是行銷》給誰:

– 感到困頓的科技公司行銷部副總

– 正在考慮創業的大學畢業生

– 仍然認為在電視上投放廣告有用的人

這些讀者能夠從這本書中找到新的靈感,重新審視自己的行銷策略。

Ed的話:

這本書所闡述的理念與SCALE模型中的Strategy(制定策略)和Create(創造)兩個概念密切相關。高汀強調要從受眾的需求和價值觀出發,為特定的目標族群量身定制產品和服務,並用連結他們世界觀的語言講好故事。這正是制定行銷策略和創造產品時需要考慮的關鍵。

此外,利用網路效應擴大影響力的做法,也呼應了Leverage(充分利用)的思路。總的來說,《這才是行銷》為當代行銷指明了一條從大眾到小眾,從概括到精準的必由之路。

在這個資訊爆炸和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唯有回歸行銷的本質,以人為本,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心。這本書的理念也適用於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例如:法國和美國,無論你是書店老闆還是教育記者,都能從中獲益。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1. 《紫牛》 Purple Cow
作者:賽斯.高汀 Seth Godin

本書探討了如何在一個充滿同質化產品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那頭引人注目的紫牛。

2.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 The Tipping Point
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 Malcolm Gladwell

此本書探討了如何透過小的變化來引發大規模的社會變革,適用於行銷策略的設計。

3. 《創意黏力學》 Made to Stick
作者: 奇普.希思/ 丹.希思 Chip Heath & Den Health

此本書討論了如何讓你的想法和訊息在讀者的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提升行銷效果。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一句話總結:

《快思慢想》揭示了大腦中兩個系統如何不斷地爭奪對行為和行動的控制權,並教導我們許多導致記憶、判斷和決策出錯的方式,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

作者介紹: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他的研究成果為他贏得了 2002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著作《快思慢想》出版於 2011 年,深入探討了我們大腦中的兩個系統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康納曼教授的研究涉及認知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判斷與決策等領域,他的洞見對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重點啟發:

1.理性與直覺的拉鋸戰

我們的行為是由大腦中兩個系統決定的:一個是自動且衝動的「系統 1」,另一個是有意識且深思熟慮的「系統 2」。系統 1 是我們從古代繼承下來的本能反應,在面對危險時能快速做出反應,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而系統 2 則是我們大腦中相對「年輕」的部分,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取得成功。然而,這兩個系統並不總是完美配合,它們經常爭奪控制權,而這種衝突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模式。

2.懶惰的大腦讓你變笨

我們的大腦有時會因為偷懶而將問題看得比實際情況更簡單,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康納曼用「棒球棒和球問題」巧妙地展示了這一點。當系統 1 面對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它應該啟動系統 2 來處理細節,但有時系統 1 會自以為能搞定,結果反而犯了錯誤。我們的大腦遵循最小努力法則,總是傾向於使用最少的能量來應付每一項任務,這導致我們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很有啟發。

3.做決定時請把情緒放一邊

在涉及金錢的決策中,我們常常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非理性的選擇。「損失厭惡」讓我們更害怕失去已有的東西,而不願冒險去獲得更多;「參考點」讓我們對初始狀態產生依賴;「邊際遞減效應」則讓我們對金錢的敏感度隨著擁有的數量增加而下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會在金錢問題上干擾決策,有助於我們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就像撲克高手的座右銘:上桌時請把情緒放一邊。

個人評價:

《快思慢想》用科學的方法和大量的實驗數據,生動地揭示了我們思維中的種種偏差和陷阱。康納曼淺顯易懂的解釋,讓深奧的心理學和經濟學研究成果變得平易近人。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了全新的認識,學會了如何避免犯一些常見的錯誤。每一頁都讓我有醍醐灌頂之感,可以說是一本顛覆性的著作。

特別推薦《快思慢想》給誰:

我特別推薦《快思慢想》給那些對人性和決策感興趣的讀者。如果你是一個企業主、管理者或投資者,這本書能幫你做出更理性的判斷;如果你從事教育、心理諮詢或社會工作,本書能加深你對人們行為的理解;如果你只是一個對生活和自我成長充滿好奇的人,相信這本書也能為你打開一扇通往內心的大門。

Ed的話:

《快思慢想》中的許多洞見,對個人成長和企業決策都有借鑒意義。特別是「S – 策略制定」這一點,不妨借鑑康納曼的研究,在制定策略時多聽取不同觀點,用理性和長遠的眼光來權衡利弊得失,克服情緒化決策的影響。此外,在「C – 創建」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警惕大腦的懶惰傾向。創新往往需要跳出慣性思維,主動調動系統 2 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總之,《快思慢想》這本書幫助我們審視內心,為實現理性、睿智的決策和行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小邏輯:讓選擇變簡單的方法》Think Small

一句話總結:

《小邏輯:讓選擇變簡單的方法》這本書提供了七個科學實證的秘訣,教你如何善用人性,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成功。

作者介紹:

歐文・瑟維斯(Owain Service)是一位行為科學專家,他曾任英國政府的行為洞察團隊主管,致力於將行為科學應用於公共政策。《小邏輯:讓選擇變簡單的方法》一書榮獲2018年英國商業圖書獎,瑟維斯以其獨特的見解和實用的建議,幫助無數人實現了他們的目標。

重點啟發:

1.小目標帶來大改變

我們常常為自己設定宏大的目標,卻忽略了小目標的重要性。瑟維斯建議,與其追求遙不可及的目標,不如專注於一個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的小目標。當你達成了一個小目標,你就會更有動力去實現下一個目標。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成功。

2.善用他人的力量

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總是想要獨自完成,但其實尋求他人的幫助,反而能事半功倍。瑟維斯引用研究指出,當你與他人結伴一起鍛鍊、存錢時,成功率能提高兩倍以上。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或是尋求教練的指導,都能為你的目標注入強大的動力。

3.勇於嘗試與改變

許多人為了堅持既定的計畫,即使遇到困難也不願意改變,但瑟維斯鼓勵我們要像科學家一樣,勇於嘗試不同的方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他舉例說明,一個拼字比賽的參賽者,透過緩慢而專注的練習方式,最終贏得了比賽的勝利。當你的計畫不如預期時,不要氣餒,而是要審視哪裡出了問題,並積極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受到啟發。瑟維斯提出的七個秘訣,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刻的智慧。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達成目標,並非因為目標太高,而是因為我們採取了錯誤的方法。這本書教會我們要設定明確的小目標,善用身邊的資源,並保持靈活和開放的心態。我相信,只要運用這些策略,任何人都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成就。

特別推薦《小邏輯:讓選擇變簡單的方法》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總是為了追求大目標而感到挫折和迷茫的人。如果你曾經為了減肥、存錢、學習新技能等目標而掙扎,卻始終無法取得進展,那麼這本書絕對能為你指引方向。透過瑟維斯的建議,你將學會如何設定合理的目標,並運用科學的方法來達成它們。無論你是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還是企業領導者,這本書都能為你的人生帶來正向的改變。

Ed的話:

《小邏輯:讓選擇變簡單的方法》這本書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息息相關,特別是在策略制定(Strategize)方面。正如書中所說,設定明確的小目標,是實現大目標的關鍵。對於企業來說,這意味著要將宏大的願景拆解為具體的行動計畫,並為每個階段設定明確的里程碑。對於個人來說,這意味著要將人生的理想分解為每天的小目標,並持之以恆地付諸行動。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只有不斷地設定小目標、檢視進度、調整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實現長遠的成功。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Think Like A Rocket Scientist

一句話總結: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工程師的思維,以實現個人和職業目標,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

作者介紹:

歐贊‧瓦羅(Ozan Varol)是一位備受讚譽的作家和演講者,他曾是火箭科學家,參與了多個 NASA 的太空任務。他將自己在火箭科學領域的經驗和心得,轉化為實用的思考策略,幫助讀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巨大的飛躍。

重點啟發:

1.跳脫舒適圈,勇於創新

我們往往習慣於墨守成規,遵循既定的模式。然而,只有跳出舒適圈,打破慣性思維,才能激發創新的火花。正如 SpaceX 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他挑戰了傳統的火箭製造方式,自行生產零件,不僅大幅降低成本,還打造出性能更優越的火箭!

2.從測試中尋求真知

火箭科學家非常重視測試,因為這是確保成功機率的關鍵。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在各種環境下反覆測試自己的想法、產品或簡報。就像太空人要接受嚴格的模擬訓練,我們也要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做好萬全準備,到了關鍵時刻才能從容應對。

3.在成功時檢視失敗

即使一切順利,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失敗的教訓。吸塵器發明家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 歷經了 5126 次失敗,才完成了革命性的無袋吸塵器設計。而 NASA 在挑戰者號悲劇前,卻忽視了工程師多年來對 O 型環損壞的警告。從失敗中學習,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我彷彿收穫了一雙火箭科學家的眼睛,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我學會了用第一性原理思考,質疑每一個假設;學會了全面測試,尋求真正的驗證;也學會了即使在成功時,也要回頭檢視失敗。這些寶貴的思維策略,必將助我在未來的道路上一飛沖天!

特別推薦《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給誰:

– 渴望在工作中找到更好的創新方法的經理人

– 滿懷大志卻又擔憂害怕的青年

– 好奇火箭科學如何幫助自己發揮全部潛力的所有人

Ed的話:

S – 策略制定 (Strategize):《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提供了一套策略思維框架,幫助我們審視目標、質疑假設、尋求驗證,更有效地制定策略,實現夢想。這本書教我們不要盲從主流,要敢於另闢蹊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功之道。讓我們一起向火箭科學家學習,用策略的力量,讓人生飛得更高、更遠!

《魔鬼經濟學(03):用反常思維解決問題》Think Like A Freak

一句話總結:

《魔鬼經濟學(03):用反常思維解決問題》教你如何盡可能拋開傳統智慧,提出正確的問題,透過統計數據找出自己的答案,而非依賴他人意見或常識。

作者介紹:

史蒂芬.李維特(Steven D. Levitt)與史蒂芬.都伯納(Stephen J. Dubner)在暢銷書《蘋果橘子經濟學》出版近十年後,再度合作推出本書。《蘋果橘子經濟學》探索各種激勵因素,解釋許多熱門甚至是全球現象背後不為人知的成因。而在本書中,兩位作者進一步分享他們如何發想出原著內容的思考方式。用「怪咖思維」看世界,就是要清楚看見事物的真相,而非被主流認知所蒙蔽。

重點啟發:

1.願意不受歡迎,才能擁抱真相

想要找到正確答案,你必須願意接受自己可能會不受歡迎的事實。有時候,堅持正確意見需要你打破所有傳統,而這會讓你不討人喜歡,因為你動搖了他們熟悉的世界。以足球為例,若你研究點球的統計數據,會發現守門員有57%的時間會撲向射門者的左側(因為大多數球員慣用右腳,射向左邊的力道較強),41%撲向右側,僅有2%留在中間。運用貝氏定理(Bayes’ Theorem)計算可知,射門者若直接射向球門中央,進球機率其實高出7%。但這種平淡無奇的射門方式,不但毫不華麗,還有違傳統,甚至被視為作弊。萬一沒進,守門員輕而易舉就能撲個正著,射門者的球迷更會噓聲四起。然而,你是寧可當個不受歡迎的贏家,還是備受喜愛的輸家呢?

2.觀察現實生活中的誘因,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心理學家暨行銷學教授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曾做過一個有趣實驗。他想知道是什麼因素驅使人們在家中節約能源(如:電、水、暖氣等)。一開始,他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請受測者依照個人認知,將幾個可能影響他們用電量的因素排序。結果顯示:第一名是想要保護環境、第二名是做對社會有益的事、第三名是省錢、最後一名則是因為別人也這麼做。這些答案聽起來很棒,大家似乎都是關心環保與社會的有心人。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為了驗證這些答案在現實生活中的可信度,席亞爾迪尼的團隊在加州幾個社區張貼五種不同的海報(四種分別對應前述因素,另一種則是中性對照組),宣導民眾在夏天使用電風扇取代冷氣,以節約能源。經過整個夏天的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唯一真正能有效促使住戶減少用電量的因素是:鄰居們是否也在節電。儘管人們自認這項因素的影響力最小,事實上,鄰居們的節電行為所產生的同儕壓力,卻是唯一確實能夠促使他們減少用電的誘因。很顯然,這才是節電宣導時應該著重的訴求。人們之所以採取某些行動,其真正原因往往不那麼顯而易見。因此,多留意生活中實際發揮作用的誘因,你就能為問題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3.放下傳統智慧,活得更快樂

在你周遭,是否有許多人處處依循傳統智慧生活,卻感到非常不快樂?相較之下,有多少看似完全不受社會期待制約,卻幾乎令人稱羨地活得快樂的人呢?我想前者的人數應該遠多於後者。這正好說明,在全盤接受傳統智慧之前,你至少應該審慎思考一番。兩位史蒂芬主張,在大多數情況下,放下傳統智慧反而更有助於你活得快樂。以「winners never quit and quitters never win(贏家永不放棄,放棄的人永遠贏不了)」這句至理名言為例,這其實是個很糟糕的建議。事實上,唯有「放棄」才能幫助你贏,前提是你要懂得策略性地放棄。但即便放棄是明智之舉,我們還是常常遲疑不決,因為存在許多偏見阻礙我們放棄,例如:社會壓力使我們害怕被視為懦夫;沉沒成本讓我們捨不得放棄已經投入的時間、金錢與心力;機會成本則讓我們忘了做這件事,就等於放棄做別的事的機會。作者曾進行一項研究,請受試者以虛擬擲硬幣的方式,做出重大的「放棄」抉擇。結果發現,放棄通常能讓人活得更快樂,尤其是在考慮辭職或結束不良感情關係的情況下。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全新且實用的思考框架,幫助我重新審視許多根深蒂固的觀念。我最喜歡書中舉例說明的方式,透過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案例,引導讀者跳脫慣性思維,學會用更開放、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並提出有別於主流的解決之道。這種思考方式不僅有助於做出明智決策,更能讓人活得更坦然自在。我認為這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

特別推薦《魔鬼經濟學(03):用反常思維解決問題》給誰:

有志成為頂尖足球員的青少年、自認不受廣告影響的家庭主婦、覺得被迫繼續做明顯行不通的事的所有人。

Ed的話:

本書所倡導的「怪咖思維」,與企業經營中的SCALE架構不謀而合。若能善用這套思考方式,必能在策略制定(Strategize)時擺脫慣性思維的桎梏,提出與眾不同的創新策略(Create),並透過自動化流程(Automate)與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有效實踐目標,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力(Enhance)。同理,個人若能在生活中多多運用「怪咖思維」,定能在面對各種抉擇時,做出最有利於自身成長的明智決定。總而言之,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發不僅限於創新思維,更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關鍵法寶。

《思考致富聖經》Think and Grow Rich

一句話總結:

《思考致富聖經》總結了20年研究超過500位成功人士的心得,提煉出13個富人與成功人士最常見的習慣。

作者介紹:

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一生致力於研究成功人士的特質與習慣,並將研究心得彙整成書。本書自1937年出版以來,銷量已突破7000萬冊,可謂是歷久不衰的暢銷經典。即使時至今日,希爾的智慧結晶仍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持續啟發著無數追求成功的人們。

重點啟發:

1.自我暗示,建立堅定不移的自信

透過自我暗示(Autosuggestion)這個心理技巧,將你的目標銘記在潛意識中,讓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希爾指出,所有成功人士都擁有一種堅定不移的自信,深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夢想。不斷地告訴自己「我能做到」、「沒有人可以阻擋我追求夢想的腳步」,讓這些信念根植在潛意識裡。如此一來,不僅能建立實現目標所需的自信,更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朝目標邁進。

2.堅持己見,勇於做出決定

缺乏決心是長期失敗的主因。相反地,百萬富翁們總是能當機立斷,且勇於堅持到底。以亨利・福特(Henry Ford)為例,他決定要以Model T作為自己的代表作時,就堅持生產長達19年之久,創下1500萬輛的驚人銷量,絲毫不為外界質疑的聲浪所動搖。很多人總愛對他人的目標指手畫腳,但這些意見往往如廢紙般一文不值,只會干擾我們的思緒。因此,務必謹慎挑選值得信賴的顧問、摯友,甚至是一個「高手聯盟」(Mastermind),與他們分享你的目標。

3.加入「高手聯盟」,加速成長學習

希爾首創了「高手聯盟」(Mastermind)的概念,亦即將兩個以上志同道合者的知識與努力相互整合,朝共同目標和諧邁進。透過集思廣益,腦力激盪,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遠勝於單打獨鬥。我十分推薦大家組建或加入一個「高手聯盟」,藉由分享彼此的經驗、想法與技能,一同突破瓶頸,解決難題,必能達到1+1大於2的學習效果。

個人評價:

閱讀本書的過程,宛如跟隨希爾的腳步,與那500多位成功人士親炙對話。書中提煉的13個習慣,每一條都是至理名言,值得細細玩味、身體力行。儘管有些建議乍看之下略顯老生常談,但想想本書問世的年代,對當時的工人、礦工而言,這些觀點無疑是革命性的巨大啟發。70年後的今天,希爾的智慧結晶仍歷久彌新,只要躬身實踐,必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極大助益。

特別推薦《思考致富聖經》給誰:

我特別推薦本書給缺乏自信、渴望突破現狀的年輕人,鼓勵他們透過自我暗示,建立堅定不移的自信;推薦給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創業家,鼓勵他們學習當機立斷、堅持到底的精神;也推薦給渴望加速成長、廣結善緣的所有讀者,鼓勵大家組建或加入「高手聯盟」,集思廣益,知識共享,一同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到個人成長,本書所傳遞的SCALE法則可謂是通用法寶:

S – 制定策略(Strategize),訂定明確目標;

C – 創新思維(Create),跳脫框架,另闢蹊徑;

A – 自動化(Automate),將成功習慣內化於心;

L – 充分利用(Leverage)有利資源,事半功倍;

E – 不斷精進(Enhance),自我提升,更上層樓。

希爾曾言:「你的思想能創造奇蹟,也能帶來災難。」

讓我們以正向積極的思維,勇敢追尋內心的渴望;以堅定不移的信念,譜寫生命的輝煌篇章。

《逆思維》Think Again 重新定義你的世界觀

一句話總結:

《逆思維》這本書教導我們保持謙虛,認知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如何辨識思維中的盲點,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說服他人,從而增進我們的智慧、說服力和自我認知。

作家介紹: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是華頓商學院的組織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他的著名作品經常探討如何提升創造力、激勵員工以及促進個人成長等主題。

格蘭特曾獲得多項殊榮,包括被《財星雜誌》評選為「40 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他的作品不僅在美國暢銷,也在世界各地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重點啟發:

1. 承認無知,保持謙虛

我們往往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渾然不覺,有時甚至自以為是專家。研究發現,在邏輯推理和幽默感測試中得分最低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更糟的是,錯誤地認為自己很在行的人,反而不太可能努力提升那項技能。

因此,若想變得更聰明、更討人喜歡,第一步就是承認自己並非全知全能。

謙虛一點,你就能敞開心胸學習新事物,能力也會更全面。這也是為什麼本書強調謙虛的重要性。

2. 偏見無處不在,改變需要勇氣

即使是最無知的人,有時也能改變想法。

黑人音樂家戴露·戴維斯 (Daryl Davis)從1983年開始與三K黨成員對話,說服許多人反思自己的信念並退出組織。戴露發現,許多人之所以抱持白人至上的觀念,只是因為家人如此。

他鼓勵他們思考自己信念的根源,進而質疑種族主義,最後往往能夠改變想法。

由此可見,要改變他人的偏見,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信念的武斷。這讓我們看到教育和文化的影響力。

3. 巧妙提問,說服他人

想要說服別人接受你的觀點,不妨試試「動機式訪談」。

這種訪談以真誠的好奇心開場,了解對方信念的來源。接著提出開放式問題,讓對方思考自己立場的後果。訪談者會傾聽對方想法,以「反思式聆聽」的技巧認可對方的感受。最後,強調決定權操之在對方手中。

有時人們之所以不改變想法,是因為想要捍衛自己的自由,而非真的不認同你。

給予他人做決定的自由,反而更能讓說服奏效。這種方法在福爾摩斯的偵探故事中也經常被使用,讓人印象深刻。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是一本人人都該讀的書!《逆思維》的內容若能廣為流傳,必能為世界帶來許多正面改變。我也喜歡這本書能夠讓讀者變得更聰明、更謙虛、更討人喜歡。畢竟,唯有保持開放的心態,並時時反思自己的想法,我們才能不斷成長、突破侷限。

無論你是喜歡小說、漫畫,還是專注於科學和教育,本書都能給予你新的啟發。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能夠成為亞馬遜(amazon)上的暢銷書。《逆思維》就像一本豐富的圖書,涵蓋了多種類型的閱讀材料。無論是立體書、漫畫、繪本,還是小說,都能從中找到啟發。這樣的文章不僅豐富了讀者的知識,也提供了多元的閱讀體驗。

特別推薦《逆思維》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總是在政治辯論中堅持己見的人、想要在成年初期就奠定正確人生方向的年輕人,以及厭倦這個充滿紛爭的世界的所有人。

無論你是學生、記者,還是專業的作者,這本書都能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並從中獲得新的視角和機會。

對於那些喜歡網路閱讀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有電子書版本,可以方便地在各大圖書專門店或網路書店購買。無論是紙本書還是電子書,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書架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Ed的話:

《逆思維》這本書讓我聯想到策略制定的SCALE概念中的「L」,也就是充分利用(Leverage)資源。我們的思維往往受限於自身的知識儲備,但若能虛心向他人學習、借鏡他人的觀點,就能突破盲點,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無論是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適時反思、調整策略都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並創造長期價值。這一切都讓我想起了我和好友們在書店討論的那些經典話題,這些書籍的影響力真是不可小覷。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1.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作者: 丹尼爾·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慢想》深入探討了人類思維的兩種模式:快速、直觀的「快思」和緩慢、邏輯的「慢想」。這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基礎的心理學知識,幫助理解思維的運作方式。

2. 《決斷2秒間:擷取關鍵資訊,發揮不假思索的力量》 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作者: 麥爾坎.葛拉威爾 Malcolm Gladwell

麥爾坎.葛拉威爾的《決斷2秒間》介紹了人類在瞬間決策時的心理過程,探討了直覺和快速判斷的力量。

3.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The Power of Habit
作者: 查爾斯.杜希格 Charles Duhigg

查爾斯·杜希格的《習慣的力量》解釋了習慣如何形成,並探討了改變習慣的方法,對於理解個人和組織行為有很大幫助。

結語:

《逆思維》此本書籍無疑是一本值得細讀的作品。亞當·格蘭特以他豐富的知識和獨特的角度,在文內為我們剖析了人類思維的盲點和偏見,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和人際關係。

無論你是孩子、老師、朋友還是老闆,都可以從此本書中獲得啟發和成長。希望此本書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成為一盞明燈,指引你前行的方向。

《一隻小鳥告訴我的事》Things A Little Bird Told Me

一句話總結:

這本《一隻小鳥告訴我的事》是 Twitter 共同創辦人比茲‧斯通回顧他人生中 Twitter 創立前後的歲月,從中汲取了許多關於商業、人生和社會的教訓,是一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好書!

作者介紹:

比茲‧斯通(Biz Stone)是 Twitter 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充滿創意和熱情的企業家。在創立 Twitter 之前,他經歷了許多失敗和挫折,但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不斷尋找新的機會。比茲的人生經歷和他的創業故事,讓人感到非常鼓舞和啟發。

重點啟發:

1. 限制帶來創意的火花

設定限制條件看似束縛了我們的思維,但實際上卻能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就像 Twitter 的 140 字限制一樣,迫使我們用簡潔有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當我們面臨各種限制時,反而更能激發我們突破障礙、另闢蹊徑的潛力。

2. 創意需要不斷打磨和改進

一個好的創意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不斷打磨和完善的。即使 Twitter 的 Logo 已經正式發布,比茲仍然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不斷改進設計。Twitter 的許多功能也都是來自用戶的反饋和建議,如 :轉推-Retweet、標籤-Hashtag 等。只有持續不斷地完善創意,才能讓它變得更加出色。

3. 熱愛自己的產品是成功的關鍵

一個好的創業者必須是自己產品的頭號粉絲和用戶。只有深入體驗用戶的感受,了解產品的優缺點,才能不斷優化和改進。比茲和他的合夥人伊凡之所以能夠成功開發 Twitter,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 Twitter 的狂熱用戶。反觀之前的 Odeo 項目,兩人對播客都不甚了解,缺乏熱情,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被比茲的創業精神和人生智慧所感染。他的經歷告訴我們,成功絕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不斷嘗試、不斷改進的。即使遭遇挫折和失敗,也要保持樂觀開放的心態,從中汲取教訓,繼續前行。比茲對產品和用戶的熱愛,以及他敢於突破限制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特別推薦《一隻小鳥告訴我的事》給誰:

– 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

– 渴望突破創新的企業家

– 熱愛社交媒體的 Twitter 用戶

– 正面臨人生低谷和迷茫的人

Ed的話:

比茲的創業歷程讓我聯想到 SCALE 法則中的幾個關鍵概念。他善於利用限制條件激發創意(Leverage),不斷完善產品設計(Enhance),並通過自動化工具來提高效率(Automate)。更重要的是,比茲有著明確的商業願景和發展策略(Strategize),並通過 Twitter 這一創新產品(Create)改變了人們的社交和傳播方式。這些特質都是成功創業者不可或缺的要素。 希望這本書能夠啟發更多有志創業的人,鼓勵他們勇敢追夢、堅持不懈!

《他們問,你答》They Ask You Answer

一句話總結:

《他們問,你答》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數位行銷方法,拋開了傳統的花俏廣告,轉而擁抱高品質的內容。

作者介紹:

馬庫斯·謝里丹(Marcus Sheridan)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營銷專家。他曾經創辦了一家泳池公司,並將其發展成為全美最大的玻璃纖維泳池製造商之一。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謝里丹開始透過部落格和影片分享他的專業知識,吸引了大量潛在客戶,使他的公司渡過了難關。這次經歷啟發他創立了Impact公司,專門為企業提供內容行銷策略諮詢。謝里丹還是一位備受歡迎的演講者,經常在各大行銷會議上分享他的真知灼見。

重點啟發:

1. 解決顧客的疑慮,贏得信任

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瞭解你的受眾是致勝的關鍵。顧客不想花時間尋找解決方案,而是希望解決方案主動來到他們面前。更重要的是,他們期望你能猜到他們的疑慮所在。企業應該主動找出並解決顧客的疑慮,例如產品尺寸是否合適、運送時間、維護成本、性價比等等。透過提供令人信服的資訊內容,消除顧客的疑慮,你就能贏得他們的信任,提高銷售額。

2. 內容製作的四大要素

在內容製作過程中,企業應該關注四個具體方面。首先是價格,大多數人對特定商品都有預算限制,所以要訂出對雙方都方便的價格。其次是誠實,客觀描述商品的優缺點,讓顧客對你的網站產生信任感。第三是比較,巧妙地將你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對比,突出你的產品優勢。最後是評價,允許顧客根據其他人的推薦做出決定,坦誠面對產品的好評和差評。

3. 教育型內容吸引顧客上門

根據Backlinko的數據,所有Google搜尋中有14%是以問句形式出現的。與其讓網路使用者或競爭對手來回答這些問題,不如主動承擔這個任務。一個不僅專注於銷售,還為受眾提供有用資訊的企業,更容易吸引公眾的目光。在教育大眾的同時,企業可以將自己的產品推銷為問題的解決方案。消費者喜歡值得信賴的資訊來源和方便的解決方案。將這些整合到你的銷售平台中,就能增加流量、銷量和品牌知名度。

個人評價:

《他們問,你答》是一本數位行銷策略的必讀指南,對於希望透過培養客戶來提升線上營銷成效的人來說尤其實用。作者馬庫斯·謝里丹提出的寶貴建議,能夠豐富讀者對入站銷售、教育行銷和數位受眾的認識。按照書中建議的策略行動,可以減少金錢、時間和創意精力的投入,將它們用在刀口上。《他們問,你答》的方法論培養了一種成長型思維,為內容行銷提供了更有利可圖的方法。

特別推薦《他們問,你答》給誰:

我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希望擴大業務規模的創業者、想要在工作中發揮創意的行銷人員,以及希望與受眾進行更多互動、提高銷售額的廣告人。

Ed的話:

《他們問,你答》中的理念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和創建(Create)緊密相關。透過創建高品質的教育型內容,企業可以制定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這種創新的方法不僅能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還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銷售機會。就像一個善於傾聽的朋友,主動瞭解顧客的需求和疑慮,並提供中肯的建議,企業才能贏得顧客的信任和青睞。《他們問,你答》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創新的數位行銷之路,值得所有企業借鑑和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