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勇往直前:引爆創想,重寫你的故事》Imagine It Forward

一句話總結:

《勇往直前》透過分享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商業女性Beth Comstock的人生和商業經歷,啟發企業和個人挑戰過時的思維和工作方式。

作者介紹:

Beth Comstock是美國奇異公司(GE)前副董事長,也是美國商界最具創新精神的女性之一。她在奇異公司工作了近30年,領導了公司的業務創新和轉型。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還曾在NBC環球媒體集團擔任過多個重要職務,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重點啟發:

1. 在逆境中尋找機會

Beth在奇異公司工作期間,曾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性別歧視和公司財務危機等。但她總能在逆境中找到機會,用創新的思維和勇氣去應對挑戰,為公司和員工帶來希望。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要勇於創新,尋找新的機會。

2. 擁抱變化,勇於創新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和個人都必須學會擁抱變化,勇於創新。Beth認為,每一個不確定性中都蘊含著機會,關鍵是要有發現和把握機會的勇氣和創意。她鼓勵我們打破常規思維,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不斷嘗試新的可能性。

3. 用故事激勵人心

Beth善於用故事激勵團隊士氣,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在奇異公司面臨財務危機時,她用一個關於公司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故事,重新點燃了員工的鬥志和信心。這啟示我們,一個好的故事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和想像力,是領導者必備的技能之一。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Beth的勇氣和創新精神所啟發。她作為一名女性,她在男性主導的商業世界中開拓出一片天地,證明了性別不是限制,關鍵在於能力和態度。同時,她也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在變革和挑戰中保持樂觀和創新,用想像力去開創未來。這是一本值得所有渴望突破和創新的人閱讀的好書。

特別推薦《勇往直前》給誰:

我想要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在事業和生活中有所突破,但又感到困惑和恐懼的人。無論你是想在男性主導的行業中闖出一片天地的職場女性,還是想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保持創新活力的企業高管,這本書都能給你啟發和鼓舞。

Ed的話:

Beth的故事讓我聯想到SCALE中的創建(Create)和增強(Enhance)概念。在面對變革和挑戰時,我們要勇於打破常規,用創新的思維去創建新的可能性,同時也要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和視野,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正如Beth所說,創新和變革需要勇氣,但只要我們敢於想像,就能開創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本書不僅給了我們啟發,也給了我們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免疫學》Immunity

一句話總結:

透過這本書,我彷彿打開了通往免疫系統奧秘的大門,讓我對這個維護我們健康的守護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作者介紹:

威廉·E·保羅(William E. Paul)博士是一位傑出的免疫學家,畢生致力於研究HIV如何利用我們的免疫系統來對抗自身。他在2015年10月出版了這本《免疫學》一書,幾天後因白血病離世,享年79歲。這本書可以說是他留給世人的寶貴遺產。

重點啟發

1. 從天花的根除看免疫系統的奧妙

天花曾經是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奪去了數億人的生命。18世紀時,人們發現經常接觸牛痘的擠奶女工,日後很少感染天花。由於牛痘和天花有密切的關聯,科學家推測接種牛痘可以幫助人體產生抵抗天花的免疫力。這就是疫苗的概念由來。疫苗的原理是將少量的病毒或相關病毒注入體內,刺激免疫反應,促使身體產生抗體。免疫系統就像是一位睿智的戰士,它會記住這些病毒的特徵。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病毒時,就能夠迅速將其消滅。正是由於疫苗的廣泛接種,天花才成為了過去式,成為全球根除的兩種傳染病之一。

2. 免疫系統的兩面性

儘管免疫系統是我們健康的守護神,但當它出現異常時,也會反過來傷害我們,導致所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會攻擊自身的細胞。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致命的,例如1型糖尿病、紅斑狼瘡和多發性硬化症等,會導致身體破壞一些最關鍵的細胞。

3. 癌症與免疫系統

癌症是現代最可怕的疾病之一,儘管它具有某種自身免疫的效果,但免疫系統或許能夠戰勝它!研究人員發現,在廣泛接種乙型肝炎疫苗之前,肝癌很常見;而在接種疫苗成為標準做法之後,肝癌的發病率下降了80%以上。這是因為癌症在輕度發炎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當你罹患慢性疾病或反覆感染(例如乙型肝炎)時,會刺激癌細胞的生長。癌症是如此地熱愛發炎反應,甚至會釋放自身的病原體來引發免疫反應,就像揮舞著一面紅旗對身體說:「來抓我啊!」然後就能在身體發炎的狀態下肆意生長。然而,這可能也是癌症的致命弱點。如果你的免疫系統很強大,平日注重接種疫苗,並已經建立了正確的抗體,你的抗病毒細胞就能夠消滅癌細胞。研究顯示,當將腫瘤移植到曾經罹癌但已痊癒的小鼠體內時,牠們的身體在12隻中有10隻會排斥並消滅癌細胞。這樣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希望,或許有朝一日我們能夠像根除天花一樣,戰勝癌症。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我們身體內有一個如此精妙的防禦系統在默默守護著我們。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生動地介紹了免疫系統的運作原理和疾病的形成過程。我尤其欽佩作者畢生致力於HIV研究的精神,即使身患重病,仍然堅持完成這本書,把他的智慧結晶留給後世。這本書不僅增進了我的知識,更激發了我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特別推薦《免疫學》這本書給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健康和醫學有興趣的人,無論你是學生、醫護人員、病患或是普通大眾,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即使你對生物學一竅不通,作者也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帶你走進免疫學的殿堂,讓你重新認識這個神奇的防禦系統。此外,對於那些曾與傳染病或癌症抗爭的人,這本書更能帶來希望和慰藉。

Ed的話

從商業管理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本書所揭示的免疫系統運作法則,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不謀而合。一個健全的免疫系統需要訂定明確的目標(消滅病原體),並且因應不同的威脅,採取不同的策略(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同樣地,一個成功的企業也需要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此外,我們每個人也像是一家「身心靈健康企業」的CEO,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就必須學會「經營」自己的免疫系統,透過接種疫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方式,提高抵抗力,做好風險管理,才能在人生的戰場上所向披靡。

《Impeachment: An American Histor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美國總統彈劾制度的由來、運作方式,以及歷史上幾次著名的總統彈劾案例。作者以生動活潑的筆觸,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了解這個攸關美國民主制度的重要議題。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Jon Meacham。他曾獲普利茲獎,著有多本暢銷書,是美國總統歷史和領導力方面的權威。Meacham以其深厚的歷史學養和犀利的洞察力,為讀者呈現了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巨作。

在這本書中,我的三個重要啟發:

1. 制憲先賢的深謀遠慮

美國憲法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制憲先賢們深諳權力的危險。他們設計了彈劾條款,賦予國會免除腐敗總統職務的權力。「高罪與輕罪」這個措辭雖然含糊,卻恰到好處地平衡了彈劾的嚴肅性和靈活性,避免了朝令夕改,也杜絕了濫用權力。制憲先賢們的深謀遠慮,讓美國的民主制度歷經兩百多年而屹立不搖。

2. 安德魯·約翰遜和理查·尼克森案例的啟示

約翰遜案例告訴我們,彈劾不應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國會試圖以雞毛蒜皮的理由彈劾約翰遜,最終以失敗告終,反而削弱了彈劾的公信力。相比之下,尼克森的彈劾程序則體現了制度的力量。他的罪行如此明顯,連他的支持者都難以為他辯護。尼克森在彈劾前夕辭職,避免了一場憲政危機,但也永久地損害了總統的威信。

3. 兩黨合作至關重要

美國政治近年來日益兩極化,黨派之爭愈演愈烈。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在國家危難之際,參眾兩院的議員們往往能夠擱置成見,以國家利益為重。約翰遜案例中,七位參議員不顧黨派立場,投票反對彈劾,捍衛了權力制衡的原則。兩黨合作,方能化解彈劾危機,維護民主憲政。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以翔實的史料和犀利的分析,揭示了美國總統彈劾制度的精妙設計和重要意義。作者不僅講述了那些驚心動魄的彈劾故事,更傳遞了民主、法治、權力制衡等永恆的價值理念。無論你對政治感興趣與否,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我特別推薦《Impeachment: An American History》給以下幾類讀者:

– 對美國歷史和政治感興趣的讀者

– 想要深入了解美國憲政體制的讀者

– 關注時事,想要透徹理解總統彈劾制度的讀者

– 熱愛公民教育,希望提高政治素養的讀者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給我在策略制定(Strategize)方面的啟發。美國的彈劾制度經過精心設計,在危機時刻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化解憲政危機。這啟發我們在制定企業戰略時,也要未雨綢繆,設想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預先制定應對預案。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逆境中生存,並且不斷成長、創新、自我革新,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已經夠好了》I Thought It Was Just Me

一句話總結:

《我已經夠好了》這本書幫助我們更加了解羞恥感這種複雜而痛苦的情緒,並學會更好地應對它。

作者介紹:

布蘭妮·布朗(Brené Brown)是一位著名的研究者、講師和作家,專注於研究羞恥感、脆弱性和勇氣等議題。她的TED演講「脆弱的力量」已經被觀看了超過5000萬次,並被譽為TED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演講之一。布朗博士的著作《我已經夠好了》是她在訪談了300多位受訪者後,對羞恥感這一複雜情緒的深入探索。

重點啟發:

1. 我們都會感到羞恥,這很正常

羞恥感是一種深層次的痛苦情緒,源自於我們認為自己不夠好,而這種缺陷會導致我們無法被他人接納和歸屬於某個群體。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刻感到羞恥,這是人之常情,無需為此道歉。承認並接納自己的羞恥感,是擁抱脆弱並勇敢面對的第一步。當我們能夠坦然面對羞恥,反思這種情緒從何而來,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它。

2. 保持覺察,拆穿羞恥感的偽裝

布蘭妮提出了「關鍵覺察」(critical awareness)的概念,即在羞恥感出現的那一刻,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我。這種覺察力讓我們能夠看清羞恥感產生的前因後果,了解大局,避免羞恥感佔據心智。當我們直面羞恥感的來源,並予以正視,就能更好地化解羞恥帶來的衝擊。保持覺察,拆穿羞恥感偽裝的真面目,我們才能真正駕馭這種情緒。

3. 憤怒常常是羞恥感的替身

當我們感到羞恥時,憤怒常常是一種誘人的應對方式。指責他人能帶來短暫的解脫感,營造出重新掌控局面的幻覺。但我們都知道,發脾氣最終只會讓自己後悔、內疚,羞恥感反而更甚。布蘭妮認為,憤怒本身是一種有用的情緒,但當它被用來掩蓋另一種情緒時,尤其是羞恥感,就失去了積極意義。學會分辨憤怒背後真正的情緒根源,才是化解羞恥感的關鍵。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後,我對羞恥感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羞恥感如影隨形,但我們常常視而不見,甚至用憤怒來掩飾它。布蘭妮提出的「關鍵覺察」讓我學會了在羞恥感來襲時,用一種超然的視角審視自我,找出羞恥感背後的真正觸發點。這種覺察力幫助我更加坦然地面對脆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我相信,這本書带給我的不僅是應對羞恥的策略,更是一種直面內心的勇氣。

特別推薦《我已經夠好了》給: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常常陷入自我懷疑和不安全感的人。比如,那個剛配了眼鏡而不敢去上學的少年,那個總是質疑自己是否稱職的母親,以及任何經常進行演講或簡報的人。這本書能幫助你看清羞恥感的本質,學會如何與這個棘手的情緒和平共處,重拾自信與勇氣。

Ed的話:

布蘭妮在書中提到「關鍵覺察」的概念,這與SCALE理論中的「自動化」(Automate)不謀而合。「自動化」強調將複雜的任務細分、簡化、標準化,從而提高效率。而「關鍵覺察」則是一種自我覺察的自動化過程,讓我們在面對羞恥感時,能自動啟動一種超然的視角,將這種情緒和自我分離,冷靜地觀察和分析它的來龍去脈。這種自我覺察的自動化,能幫助我們更高效、更智慧地應對情緒困擾,在企業管理和個人成長中都有重要啟發意義。

《我戴上了黑帽子》I Wear The Black Hat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顛覆了我對善惡的傳統看法,讓我重新思考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其實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作者介紹:

查克・克洛斯特曼(Chuck Klosterman)是一位知名的美國作家、評論家和專欄作家,他以獨特的視角和犀利的筆鋒見長。在這本書中,他挑戰了我們對「壞人」的刻板印象,揭示了一些我們在評斷他人時常見的偏見,即使那個人的真實意圖並非如此。

以下是我從本書中得到的三個重要啟發:

1. 善惡標準因人而異

我們對善惡的定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成長環境。出身特權家庭的孩子可能認為作弊是不道德的,但街頭的孩子卻覺得為了餵飽弟弟而偷竊是正當的。哲學家約翰・羅爾斯提出了「無知之幕」的思想實驗:假設我們能夠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和社會,制定所有規則和法律,但當一切就緒,我們會以一個全新的身分被放進這個社會,無法決定自己的處境。在這樣的「無知之幕」下,我們會建構一個怎樣的社會?我想,多數人會傾向創造一個對所有人都盡可能公平的社會,讓大家都想當「好人」吧!但你會發現這其實很難做到,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貼標籤給某件事物之前,不妨多想一想。

2. 人們不喜歡改變現狀

金・達康(Kim Dotcom)是一位德國網路先驅,他在2005年創立了當時最受歡迎的線上檔案分享服務Megaupload。但因為很多人利用該網站非法分享電影、音樂和軟體,美國政府在2012年突襲了金的紐西蘭豪宅,關閉了這個網站。儘管金的個性飽受爭議,但他從未利用自己的駭客能力從事明確的邪惡活動,反而積極打擊恐怖主義。人們之所以把他視為「壞人」,主要是因為他改變了我們消費媒體的方式,迫使大型公司重新思考如何銷售音樂、電影和軟體,否則就會破產。人們不喜歡改變,尤其是由別人發起的改變。

3. 了解越多,同情越多

史達林和希特勒,誰更邪惡?史料記載,希特勒的行為導致約2000萬人死亡,而史達林的行為則造成2600萬人喪生。兩人都犯下了令人髮指的反人類罪行,但為什麼我們普遍認為希特勒是純粹的化身呢?原因是我們對希特勒的了解更多,知道他易怒、留著獨特的鬍子、愛狗、舉右手致意、吃素,還可能有性功能障礙。這些細節讓他更像個「人」,讓我們產生更多共鳴,因此他的罪行讓人覺得更加惡劣。然而,事實和感受並不總是一致的。有人指出,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高達6000萬。可見我們對「壞人」的認知有時與客觀事實有很大出入。

個人評價:

《我戴上了黑帽子》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作者以一種輕鬆幽默、但又不失深度的筆調,挑戰了我們根深柢固的道德觀念。書中列舉的案例生動有趣,卻也令人不安。它警醒我們,對他人妄下定論之前,不妨先審視自己的價值判準。這本書啟發我以更開放、更理性的態度看待世界,不被表象所蒙蔽,學會獨立思考。

特別推薦《我戴上了黑帽子》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喜歡挑戰傳統觀念、尋求突破性見解的讀者。如果你曾經對媒體塑造的「標準」Good Guy 和 Bad Guy 形象感到skeptical,或者好奇人性善惡的底層邏輯,這本書絕對能滿足你的求知慾。此外,對於有意識地提升批判性思維、擴展思想視野的朋友來說,這本書也是一劑強心針。

Ed的話:

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常常在思考如何訂定策略(Strategize)、創新(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提升效率(Enhance),以追求最大的成長和影響力。閱讀這本書後,我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保持獨立思考至關重要。主流輿論常常對標新立異的創業者貼上「反派」的標籤,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只有突破固有思維,才能帶來真正的變革。作為領導者,我們更應該以開放和同理的心態去理解不同觀點,而不是簡單地依照自己的成見下判斷。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差異,是實現創新和成長的關鍵。

《不確定性的魔力》Uncertainty

一句話總結:

《不確定性的魔力》這本書告訴我們,不確定性不是令人恐懼的存在,而是創新的搖籃。只要我們能夠擁抱不確定,同時保持內心的穩定,就能無限地成長、創造財富和幸福。

作者介紹:

《不確定性的魔力》的作者是喬納森·菲爾茲(Jonathan Fields)。他曾經是一位高薪律師,後來毅然決然地放棄六位數的年薪,改行成為時薪12美元的私人教練。他甚至在911事件前夕,於紐約市中心開設了一間瑜伽工作室。可以說,菲爾茲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但他沒有因此而灰心喪志,反而學會張開雙臂擁抱恐懼和不確定性,並找到一套將混亂轉化為無限創造力的方法。

重點啟發:

1. 創新源於冒險

想要脫穎而出,唯有勇於冒險、敢於創新。莫札特之所以名垂青史,就是因為他沒有墨守成規地複製巴哈的風格;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畫作之所以價值連城,也是因為他沒有安於模仿導師湯瑪斯‧哈特‧本頓的畫風。唯有走在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道路上,才能抵達創意和創新的終點。

2. 習慣是定心丸

當不確定性愈大時,日常習慣就愈是我們的精神支柱。許多人在面對壓力時,往往會破壞既有的生活作息,但這恰恰是錯誤的做法。比方說,當自由工作者趕著交稿時,可能會放棄健身房,甚至通宵達旦地工作,但堅持運動反而能幫助我們在混亂中保持冷靜和專注。養成每天早上固定一個小時寫作的習慣,也能激發源源不絕的創意靈感。

3. 三問瓦解恐懼

恐懼是人生的常客,有時甚至會令人癱瘓。當我們面臨重大抉擇時,恐懼失敗的心理可能會讓我們裹足不前。這時不妨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我要如何應對?第二,最好的結果又會是什麼樣子?第三,最可能的狀況是什麼?這三個問題能幫助我們腳踏實地,但又不失樂觀積極的態度。

個人評價:

我認為《不確定性的魔力》是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用性的好書。作者不僅援引各種科學研究來佐證他的觀點,更提供了許多操作性很強的練習方法。尤其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本書無疑是一帖幫助我們擁抱不確定、從容應對未來的良方。

特別推薦《不確定性的魔力》給誰:

那些有夢想卻缺乏啟動資金的年輕人、經常熬夜趕工的自由工作者、在重大決策上猶豫不決的人。這本書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心理韌性,化不安為力量。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不確定性的魔力》這本書與SCALE模型中的S-策略制定(Strategize)最為相關。在制定企業戰略時,高層管理者往往要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重大決策,這需要有承擔風險和接受失敗的勇氣。但書中所提及的習慣養成、平衡創意和執行等方法,對於企業的日常運作和長遠發展而言同樣重要。總的來說,《不確定性的魔力》啟發我們以更開放、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和事業中的變數。畢竟,機會往往藏在令人不安的未知裡。只要我們時刻準備好擁抱不確定,定能在逆境中尋得新契機,在混沌中開創新局面。

《不敗意志學院》Unbeatable Mind

一句話總結:

《不敗意志學院》這本書提供了實用且有效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訓練自己的心智,發揮出無限的潛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巨大的成就。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馬克.迪范(Mark Divine)曾是一名海豹突擊隊員,在退役後成為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和領導力培訓師。他結合了自己在軍旅生涯中學到的寶貴經驗,以及多年的冥想修行和心理學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心智訓練體系。

重點啟發:

1. 馴服你的心猿意馬

我們每天大約會有6200個念頭閃過腦海,雖然我們不會特別去注意每一個念頭,但它們卻深深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決策。因此,學會掌控自己的思緒至關重要。當你發現自己陷入負面思考的泥淖時,要主動介入,客觀地審視這些念頭,判斷它們是否有建設性,是否值得你繼續關注。不要讓這些雜念主宰你的情緒,而是要學會放下,保持一顆平靜和積極的心。

2. 建立堅定的自信

自信是發揮潛力、成就偉業的關鍵。缺乏自信,我們就容易被恐懼和負面情緒所控制,最好的自己也會被深埋在心底。但恐懼是人之常情,我們要學會與之共處。當你再次感受到恐懼和負面情緒的侵擾時,不妨退一步,客觀地審視它們,尋找產生這些情緒的根源。如果你發現這些情緒是毫無道理的,那就用一句強而有力的宣言來終結它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你的目標和夢想上,思考當下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來朝目標邁進。

3. 練習定靜心神

現代人總是聽到要學習冥想、練習專注、擺脫雜念、提高定力,但具體該怎麼做呢?每次閉上眼睛,雜念似乎反而更多了,怎麼做才能真正靜下心來?訣竅就在於不斷練習。首先要營造一個適合冥想的環境,關掉所有電子設備,找一個舒適的地方盤腿而坐。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試著數著每一次吐納的節奏,練習「盒式呼吸法」:吸氣5秒,屏氣5秒,再緩緩吐氣5秒,如此反覆。如果雜念又來了,就重新數呼吸,把注意力拉回當下。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心智訓練方法,幫助我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學會如何駕馭自己的念頭和情緒。書中所分享的親身經歷和練習技巧,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讀完這本書,我彷彿獲得了一把打開心靈寶庫的鑰匙,重新認識了一個更加強大和智慧的自己。

特別推薦《不敗意志學院》給誰:

– 想要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的職場新鮮人

– 渴望突破現狀,在人生道路上更上一層樓的有志青年

– 立志在新的一年達成自我提升目標的廣大讀者群

Ed的話:

從「SCALE」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特別強調了「增強」(Enhance)的重要性。作者提出的心智訓練體系,正是一套增強自我的有效方法。唯有不斷精進自己的內在修為,提升思維層次,我們才能在外部世界中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取得事業和人生的巔峰成就。對於企業經營者和個人成長者而言,這本書都能帶來意義深遠的啟發。

《大學生活指南》U Thrive

一句話總結:

《大學生活指南》探討大學生活的種種議題,提供實用的建議,教導大學生如何減輕考試、期限、不合適室友等帶來的壓力與焦慮,同時在校園和學術生活中茁壯成長,創造有意義的經驗。

作者介紹:

本書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大學教授丹·勒納(Daniel Lerner )和艾倫·施萊希特(Alan Schlechter)共同撰寫。丹·勒納是紐約大學(NYU)的講師,專門研究正向心理學和個人成長。艾倫·施萊希特則是紐約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主任,專攻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兩位作者結合他們在教學和研究領域的專業知識,為大學生撰寫了這本全方位的指南。

重點啟發:

1. 發掘自我,發揮所長

要在大學生活中脫穎而出,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才能和優勢。深入探索內心,找出自己熱愛且擅長的事物,並圍繞這些優勢開展活動。切忌盲目追隨主流,選擇不符合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課程或活動。發掘並培養個人特質和天賦,建立獨特的個性。

2. 保持開放,接納批評

在成長的過程中,保持思想的靈活性至關重要。願意走出舒適圈,接受新觀點和建設性批評,有助於擴大交友圈,促進個人成長和創造力。在大學裡,正確地過濾資訊和朋友圈也是一門學問。聆聽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虛心接受批評,不斷改進自我。

3. 堅持不懈,追求卓越

想要在全新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和方向,關鍵在於發現自己的強項並持之以恆地鍛鍊,直至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研究表明,取得成功和卓越並非源於良好的基因或高智商,而是源於不懈的努力和練習。制定具體的目標,將目標分解為更小的任務,尋找良師益友的指導,有助於保持動力和方向。

個人評價:

《大學生活指南》是一本寶典,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大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策略。作者以豐富的教學和研究經驗為基礎,深入剖析了大學生面臨的各種挑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應對之道。這本書不僅幫助我減輕了學業壓力,更啟發我重新審視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特別欣賞作者強調個人成長和創造有意義經驗的觀點,這對於大學生而言至關重要。

特別推薦《大學生活指南》給誰:

我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即將踏入大學殿堂的新鮮人,以及正在大學求學的學子。對於那些感到迷茫、壓力重重的大學生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盞明燈,指引他們找到前行的方向。同時,我也建議關心學生成長的教授們閱讀此書,它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生的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活指南》中的許多概念與SCALE模型不謀而合。其中,「發掘自我,發揮所長」與Strategize(策略制定)相呼應,強調根據自身優勢制定發展策略的重要性。而「保持開放,接納批評」則體現了Enhance(增強)的精神,鼓勵持續學習,優化自我。對於個人成長而言,這本書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明確目標,堅持不懈,並善用資源,終將實現自我超越,創造非凡的人生。

《Turning Pro》成為專業人士的第1步

一句話總結:

《Turning Pro》是一本啟發人心的書,指導讀者通過從業餘到專業的轉變,實現人生的重大突破。

作家介紹:

史蒂文·普萊斯菲爾德 (Steven Pressfield) 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傑出作家,擅長小說和非小說作品。繼暢銷書《藝術的戰爭》後,他再次推出《Turning Pro》這本書,為讀者提供如何從業餘轉變為專業的具體指南。

普萊斯菲爾德不僅在美國受到歡迎,他的作品也在英國和法國等國家引起廣泛關注。這部書籍通過豐富的故事和實例,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啟發。不僅如此,本書還被《紐約時報》評為必讀暢銷書之一。

重點啟發:

1.恐懼是業餘者的主要障礙

業餘者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恐懼,他們害怕失敗、害怕成功、害怕孤獨,甚至害怕死亡。這種恐懼阻擋了他們成為專業人士的機會。透過克服這些恐懼,讀者將能夠實現自我突破。

這些故事形象地展示了恐懼對人格的影響,並提供了具體的策略來克服這些恐懼。

2.切勿將導師奉為偶像

雖然導師可以提供寶貴的建議,但將他們奉為偶像可能會剝奪我們自身的力量。要在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中取得成功,必須學會依靠自己,並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

本書中提到的一些經典案例,展示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作者對人類社會的深刻理解。普萊斯菲爾德強調,真正的知識來自於實踐和親身經歷,這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3.堅持到底,享受過程

史蒂文在52歲時才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這顯示了專業人士應有的堅持和熱情。無論面對多少失敗,真正的專業人士會堅持到底,並從中享受創作的過程。這一點在《Turning Pro》這本書中被強調,並通過許多具體的例子呈現出來,讓讀者深刻理解堅持的重要性。這種堅持不僅體現在寫書上,也適用於其他形式的創作,如繪本、漫畫和電子書等。

個人評價:

《Turning Pro》是一部激勵人心的書。作家以真摯而幽默的文字,描述了追尋夢想的艱辛歷程。書中的觀點,特別是關於克服恐懼和堅持熱情的部分,讓我獲益良多。

不僅在事業上啟發了我,還激勵我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勇於突破自我。這本書的內容豐富,涵蓋了從心理到實踐的各個層面,讓人讀後深受啟發。

此書就像一部充滿啟發性的圖書,不僅涵蓋了小說的深刻情節,也帶有漫畫般的視覺吸引力,讓人一讀再讀。猶如立體書般,層層展開的內容讓人感到驚喜連連。

特別推薦《Turning Pro》給誰:

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心中有著非訴說不可的故事,卻缺乏勇氣實踐的人。年輕作家、懷念跳舞時光的媽媽、以及任何渴望改變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Turning Pro》中的故事和案例,讓讀者在閱讀中找到共鳴,並激勵他們勇敢追夢。無論你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這本書都能提供寶貴的知識和啟發。書中提到的教育觀點也適用於教師和家長,幫助他們更好地指導孩子。

Ed的話:

《Turning Pro》中的概念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不謀而合。無論是個人追尋夢想,還是企業制定發展策略,都須先明確方向和目標,並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優化。書中提到的享受過程、專注當下,與企業經營講求短期績效的思維有所不同,但兩者可以並存。在追求長期目標的同時,也要學會欣賞沿途風景,保有熱情,如此才能持之以恆,穩健前行。這本書在amazon上也得到了高度評價,成為許多人的必讀書籍。

總結來說,《Turning Pro》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宣言。它通過豐富的文本和情緒充沛的敘述,影響了無數讀者,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燈塔。這本書的形式多樣,既有經典的紙質書,也有現代的電子書版本,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的閱讀方式。

相關主題的英文書推薦:

1.《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
作者: 詹姆斯·克莉爾 James Clear

這本書探討了如何通過建立良好的習慣來實現個人和職業上的成功。作者提供了具體的策略,幫助讀者改變行為模式,達到長期目標。

2.《藝術戰爭》 The War of Art
作者: 史蒂芬·普雷斯菲爾德 Steven Pressfield

這是《Turning Pro》的姊妹作,深入探討了創作過程中的心理障礙,並提供了克服這些障礙的方法。

3.《心態致勝》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作者:Carol S. Dweck

此本書探討了“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之間的差異,並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實現個人和職業上的成功。

結語:

無論你是作家、藝術家,還是任何追求夢想的人,《Turning Pro》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寶貴的指引。

透過克服恐懼、堅持到底,我們都可以從業餘者轉變為專業人士,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Tubes》

一句話總結:

《Tubes》帶我們一窺網際網路背後真實、有形且實體的核心,探索這個無所不在卻又似乎無形的科技。

作者介紹:

作者安德魯・布盧姆(Andrew Blum)是一位專門報導科技與建築的作家。他的文章常見於《連線》、《大西洋月刊》、《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透過《Tubes》一書,布盧姆揭開了網際網路的神祕面紗,讓我們一窺其背後的運作奧祕。

重點啟發:

1. 互聯互通,快速高效

網際網路最大的參與者是各大網路本身,如谷歌、臉書等。這些網路之間互聯的程度越高,我們從一個網路跳轉到另一個網路的速度就越快、效率也越高。實體上,這些連結發生在「網際網路交換點」這樣的樞紐,透過不同公司的路由器連接在一起,再透過光纖管道連到下一個交換點,使得網路更加緊密。

2. 雲端的真相

每天有6千萬張照片上傳到Instagram、3億5千萬張上傳到臉書、5億則推文發送出去,這些龐大的資料都儲存在何處呢?雲端,大家都這麼說,但你真的看到資料雲在天上漂浮嗎?當然沒有。把資料存在雲端,其實就是把資料從你的電腦,透過網路傳輸到世界某處一個龐大的資料中心,在那裡儲存。這些資料中心高度安全,充滿神秘色彩,因為裡頭存放著大量敏感資料。

3. 海底電纜,網路命脈

連結各大樞紐與資料中心的,還有海底光纖電纜。這些電纜是網路的命脈,但也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2006年,台灣外海發生了7.0級大地震,導致大部分南亞、中國大陸和香港斷網數日之久。

個人評價:

《Tubes》是一本資訊量豐富且饒富趣味的書。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揭開了網際網路運作的神秘面紗。閱讀此書不僅讓我對網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學會更加珍惜現有的網路資源。當手機要多花幾秒鐘載入網頁,或家中WiFi暫時斷線時,我再也不會輕易抱怨或焦躁。

特別推薦《Tubes》給誰:

推薦給那些對網路感到好奇,卻不甚了解其運作原理的人。不管你是僅會使用手機應用程式打電話的少女,還是靠網路工作吃飯的自由接案設計師,這本書都很值得一讀,幫你填補網路知識的空白。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了解網際網路的實體結構與運作方式,有助於企業制定合適的網路策略。例如選擇資料中心的地點、評估網路供應商的可靠度等,都需要對網路的實體面有所認識。對個人而言,讀完此書,更能體會到網路世界的不可思議,幫助我們以嶄新的視角看待這個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科技。網際網路實在是人類的一大發明,值得我們細細探索與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