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別耍廢,你的人生還有救!》Unfu*k Yourself

一句話總結:

《別耍廢,你的人生還有救!》提供了實用的建議,教導我們如何擺脫自我毀滅的想法,學習控制自己的思緒,並激勵自己為人生承擔更多責任,進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介紹:

蓋瑞‧約翰‧畢夏普(Gary John Bishop) 是一位知名的演說家和生活教練。他曾在全球各地演講,啟發無數人改變人生。畢夏普以其獨特而直率的溝通風格而聞名,他的建議切中要害,能夠幫助人們突破障礙,實現自我轉變。

重點啟發:

1.制定計畫,明確目標

要實現夢想的人生,首要之務就是開始規劃,並制定實現目標的策略。設定目標是規劃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為它為你的行動奠定了基礎。因此,要優先考慮制定目標,而不是將其推遲。在設定目標時要具體明確,並制定可實現的、循序漸進的計畫。然而,在規劃的過程中,重要的是要放下期望,真正思考你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

2.擁抱不確定性,享受旅程

作者建議,追求不確定性將為你的生活增添更多魔力。你無法預測自己的人生,所以與其試圖這樣做,不如接受任何向你襲來的事物,學會與之共舞。當你採取這種心態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會開始發生,改變你的人生。要學會享受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從那些讓旅程變得與眾不同的小事中尋找快樂。

3.從失敗中學習,向前邁進

失敗常常會喚起某些自我毀滅的情緒。畢夏普建議,每當我們失敗或事情不如預期時,我們必須簡單地接受它,然後繼續前進。此外,我們必須在我們所經歷的旅程中找到快樂,並在最終目的地並非最重要的部分這一想法中找到平靜。當失敗確實發生時,承認是我們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情況的結果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這可能是困難的。然而,只有在失敗中學習,才能讓我們從失敗中獲得成長。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直率而誠實的建議擊中了我的痛點,提醒我要勇於面對不確定性、接受失敗,並從中學習成長。讀完這本書後,我意識到自己一直囿於舒適圈,畏懼改變和挑戰。現在我決心要打破慣性思維,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領域,追尋內心真正嚮往的生活。

特別推薦《別耍廢,你的人生還有救!》給誰:

那些感到迷茫、困頓,渴望改變現狀的人。無論你是想要重新規劃人生的年輕學子、希望扭轉生活的內向者、還是飽受倦怠之苦的中年上班族,這本書都能為你指引方向,點亮前行的明燈。

Ed的話:

這本書所傳達的理念與SCALE法則中的Strategize不謀而合。作者強調要制定計畫、明確目標,這正是Strategize的核心所在。同時,作者鼓勵我們勇於面對不確定性,探索未知的可能性,這與Create的精神相呼應。而從失敗中學習、不斷自我提升的思維,更是與Enhance的理念不謀而合。總的來說,《別耍廢,你的人生還有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啟發我們以積極進取的心態去擁抱人生、實現自我,同時也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多項要素形成了呼應。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渴望改變、追求卓越的人細細品讀、反覆玩味。

《我們的女兒怎麼了?》Under Pressure

一句話總結:

《我們的女兒怎麼了?》揭露了學齡女孩所面臨隱藏的焦慮和壓力,以及身為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大眾的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她們突破困境、邁向成功。

作者介紹:

麗莎.達摩爾(Lisa Damour)博士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心理學家,她在輔導女孩面對情緒困擾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這本書集結了她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實務工作,為我們呈現了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重點啟發:

1. 壓力並非全然有害

有些壓力源自於走出舒適圈,雖然當下可能感到不適,卻能幫助我們成長並建立韌性。就像鍛鍊肌肉一樣,適度的壓力能讓我們更加堅強。然而,當壓力超出女孩在心理、情緒或經濟上的承受能力時,就可能造成傷害。身為旁人的我們要學習分辨壓力的性質,適時給予支持和協助。

2. 直面恐懼才能戰勝它

當女孩陷入焦慮的漩渦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讓她迴避令她害怕的事物。然而,這只會加深她的恐懼。讓Jamie直接去面對化學考試的例子啟發我們,與其讓女孩逃避,不如陪伴她一步步勇敢地面對挑戰。或許結果不盡如人意,但經歷挫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3. 建立成長型思維

相較男孩,女孩普遍更在意學業表現,也更仰賴老師的回饋。她們傾向將成績視為能力的全部,而非努力的結果。為了緩解女孩的學業壓力,我們要幫助她們建立成長型思維,明白只要肯下功夫,就能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當女孩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學習,焦慮自然就會減輕許多。

個人評價:

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這本書讓我更加體認到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她們看似一帆風順,背後卻可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身為父母,我們要學習敏銳地觀察女兒的需要,在她們遭遇困難時給予適度的支持,但也要給予空間讓她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建立自信。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值得所有關心女孩成長的人一讀。

特別推薦《我們的女兒怎麼了?》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關心女孩教養的父母、師長,以及對女性議題有興趣的讀者。無論你是正在輔導女學生的小學老師,或是有女兒的父母,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有益的觀點。此外,我也推薦給那些仍然認為歧視女性是無所謂的人們,讓他們了解女孩所面臨的困境,學習以同理心看待性別議題。

Ed的話:

從策略面來看,這本書啟發我們要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來幫助女孩面對壓力。我們要創造一個鼓勵女孩勇於接受挑戰的環境,自動化一些日常瑣事來減輕她們的負擔,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為她們提供支持,並透過教育來增強她們應對逆境的能力。《我們的女兒怎麼了?》不只是一本關於女孩的書,更鼓舞我們打破性別框架,攜手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更平等的未來。

《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

一句話總結:

《追求卓越》是一本研究美國十五大頂尖企業的書籍,揭示了企業家若想讓他們的事業蓬勃發展,應該專注在哪些方面。

作者介紹:

湯姆.彼得斯(Thomas J. Peters)和羅伯特.沃特曼二世(Robert Waterman Jr.)是兩位勇敢地探索高效企業管理奧秘的專家。他們直接從成功企業的源頭著手,仔細研究了美國十五家最成功的公司以及經營者的管理之道,並將其心得彙整成《追求卓越:探索成功企業的特質》一書。這本書揭開了許多圍繞著如何打造一個偉大公司的神話,分享了許多經過驗證的策略,並提供了實例和步驟,幫助企業攀上新的高峰。

重點啟發:

1. 顧客至上,服務為先

專注於客戶滿意度是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IBM 的客戶服務如此強大,以至於彌補了他們在其他領域的不足。即使 IBM 已經數十年沒有在科技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但憑藉著以客為尊的理念,它仍然是業界翹楚。

2. 重視員工,以人為本

頂尖企業不僅關注客戶,也十分重視員工。他們尊重員工,營造以人為本的工作環境,對員工抱有很高的期望,並投入資源培養員工。這些公司率先在各自的領域開展培訓項目,在正式的商業文化盛行時期,他們也開始了更為隨和的溝通模式。

3. 價值引領,創新致勝

價值觀的力量不容小覷。美國十五大企業之所以成功,皆因他們有明確的價值觀來指引業務發展。創新是所有類型公司都受用的價值觀。科技公司如 HP 和蘋果、製造業如 3M、消費品公司如強生,無一不受益於強調創新。雖然創新並非總是容易界定,也可能變幻莫測,但人人都可以做到。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棒的商業管理書籍。它以美國十五大頂尖企業為研究對象,提煉出了一些共通的成功法則,例如重視客戶服務、關愛員工以及堅持價值觀和創新精神等。這些寶貴的經驗教訓,不僅適用於大型企業,對於中小企業乃至初創公司,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書中列舉的種種案例,生動具體地展現了這些原則是如何在實踐中創造出驚人成就的。

特別推薦《追求卓越》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渴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人。無論你是對目前企業的經濟和文化狀態感到失望的CEO,還是正在創業並希望學習如何高效管理的青年,亦或是任何對成功的商業管理法則感興趣的人,這本書都可以帶給你啟發。

Ed 的話:

《追求卓越》一書中的管理理念,與 SCALE 當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不謀而合。正如書中所述,制定明確的價值觀和原則,用以指導企業各個層面的決策和行動,是卓越企業的共通之處。這樣的價值觀不一定要複雜,但一定要有意義,而且要比單純的量化指標更加寬泛。只有在戰略高度上堅持以客戶服務、員工發展、創新精神等質量導向的價值觀,企業才能基業長青。對於當代企業而言,這依然是一個值得反覆咀嚼和踐行的管理啟示。

《專注力協定》Indistractable

一句話總結:

《專注力協定》這本書深入剖析了現代科技如何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影響工作表現和生活品質,並提供了解決問題根源的方法,讓我們成為專注力超群的人!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 Nir Eyal 是一位著名的行為設計專家和暢銷書作家。他曾在史丹佛大學和賓州大學教授關於行為設計和心理學的課程。Nir Eyal 的著作聚焦在如何利用行為心理學,設計出能夠吸引用戶、改變用戶行為的產品。他的另一本暢銷書《上癮》(Hooked)探討了如何打造用戶無法抗拒的產品。而在《專注力協定》一書中,他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教導讀者如何擺脫科技和社群媒體的干擾,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重點啟發:

1. 干擾源自內心

我們常常將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歸咎於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但其實真正的干擾根源是來自我們內心的情緒觸發。與其怪罪外在的干擾,不如學會辨識內在的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憤怒、無聊等,才能真正擺脫干擾的困擾。

2. 時間區塊法

要成功達成目標,縝密的時間規劃不可或缺。「時間區塊法」是個實用的時間管理技巧,將一週的時間切割成不同的區塊,分別安排要完成的任務,並在該時段內全心投入,避免任何干擾。這個方法雖然不保證百分之百完成所有任務,但至少能讓你積極嘗試,養成固定工作的好習慣。

3. 自我約定

作者發現一個強而有力的自我約束方式,就是和自己立下契約!雖然有時候會讓人覺得不太舒服,但只要信守承諾,任務就能成功完成。契約的內容可以是,如果你偏離軌道、錯過健身課程、或整天渾渾噩噩沒工作,就要罰自己燒掉一張 100 元鈔票。你也可以找學習夥伴互相監督,因為大家一起立下的承諾,比自己默默在心中許下的諾言更能激勵人堅持到底。

個人評價:

《專注力協定》是一本富有洞見的書,深入剖析了科技和拖延對我們生活的負面影響。書中不只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例如整理桌面和信箱等小改變,更教導我們優化工作方式、平衡生活、對抗干擾等策略。我覺得最有啟發的是「時間區塊法」和「自我約定」這兩個觀念,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時間運用,並下定決心要做個專注力超群的人!

特別推薦《專注力協定》給:

– 想要學習如何善用時間的上班族

– 無法專注學習的大學生

– 希望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專注力的父母

Ed的話:

《專注力協定》一書中的觀念和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不謀而合。書中強調要成功達成目標,必須採取縝密的時間規劃,這就如同企業在進行策略規劃時,需要審慎評估內外在環境,並據此擬定明確的行動方案。此外,「自我約定」的概念也能運用在個人成長中,藉由設定目標、訂定獎懲規則,激勵自己不斷精進,邁向理想中的自我。總的來說,《專注力協定》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觀點,值得企業經營者和個人成長者參考,學習如何在紛擾的世界中保持專注,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食物無罪》In Defense of Food

一句話總結:

《食物無罪》這本書描述了自然飲食逐漸被科學和營養數據驅動的飲食方式所取代的過程,這種轉變如何破壞了我們的健康,以及我們可以如何讓食物回歸到生活中一個簡單、文化和自然的面向。

作者介紹:

Michael Pollan 是一位著名的美國作家、記者和大學教授。他的作品主要關注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特別是我們的飲食習慣。他的著作包括《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食物無罪》等多本暢銷書。Pollan 的作品啟發了許多人反思自己的飲食方式,並推動了一場回歸自然、簡單飲食的運動。

重點啟發:

1. 營養學的迷思

現代飲食習慣的討論焦點已經從「食物」轉移到了「營養素」上。這種轉變始於 1950 年代,當時科學家提出了「脂質假說」,認為攝入大量脂肪和膽固醇(主要來自肉類和乳製品)對健康有害,會導致心臟病。然而,支持這一假說的研究證據非常薄弱,卻被反覆引用,最終成為一個幾乎普遍接受的「定律」。1977 年,參議院一個特別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名為「美國飲食目標」的報告,原本建議人們「少吃肉和乳製品」,但由於委員會主席 George McGovern 恰好擁有大量牛場,擔心報告發布後肉類銷量下降,因此措辭被改為「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選擇能降低飽和脂肪攝入量的肉類、家禽和魚類」。這種晦澀的表述並沒有鼓勵人們少吃肉,而是讓人們開始關注「飽和脂肪」這個模糊的概念。

2. 飲食與健康的悖論

這場圍繞食物展開的科學討論,表面上是為了讓我們更健康,但實際效果如何呢?並不理想。美國有四分之三的人超重或肥胖,如果我們繼續現在的飲食方式,未來三分之一的兒童將患上糖尿病。雖然過去 50 年裡心臟病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了一半,但心臟病發作導致的住院率並沒有下降——這一成就歸功於更好的醫療條件,而非更健康的飲食。我們不僅開始用非常不食物的方式討論食物,這種「進化」也完全沒能帶來一開始設想的健康改善。在實驗室裡研究飲食,而不是聽從常識(和直覺),不會讓你更健康,反而可能會讓你生病。

3. 回歸飲食的文化根源

吃好的食物其實並不難。我們只需要回顧 100 年前我們的飲食選擇是從哪裡來的:文化。1900 年,廚房裡掌舵的是母親和祖母,她們按照從自己母親和祖母那裡學到的健康飲食知識烹飪。現在,我們購物車裡的半數東西根本不是食物,而是塞滿了化學品的劣質替代品。但是,只要遵循一些簡單的規則,我們就能回歸更自然的飲食方式:吃曾祖母能認出的食物;避免含有超過五種以上成分的加工食品;少吃,多樣化飲食;多吃植物性食物,尤其是葉子;花錢買更好的食材,但買得少一些;自己烹飪,和家人一起吃飯。下次購物時遵循這些簡單的規則,你的購物車裡就會裝滿更健康的食物。

個人評價:

這是一本持懷疑態度的書,指出了現狀的問題,卻沒有告訴你究竟什麼是對的(或者説「你應該遵循這種飲食方式」)。我認為,這樣的書比具體的飲食建議更有價值,因為它們迫使你自己思考一套飲食原則,而不是被動接受別人的觀點。Pollan 先生的這本書寫得很棒,我真心推薦!

特別推薦《食物無罪》給誰:

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正值青春期、飲食習慣不健康的青少女,推薦給那些飲食方式西化、最近查出患有糖尿病的中年人,以及覺得食品標籤太複雜難懂的所有人。

Ed的話:

這本書的核心理念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高度相關。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外部環境,制定明確的飲食(或經營)策略。盲目追隨潮流或權威,而不顧自身實際,往往會適得其反。Pollan 提倡的簡單飲食規則,正是一種化繁為簡、直擊本質的策略制定方式。同樣地,企業也應該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找準定位,專注核心競爭力,用最簡潔有力的方式實現目標。這本書啟發我們,無論是飲食還是經營,都要回歸常識和本源,並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身心健康和事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冷血》In Cold Blood

《冷血》 電子書,作者Truman Capote - EPUB | Rakuten Kobo 台灣

一句話總結:

《冷血》是一本開創性的「非虛構小說」,彷彿小說般敘述了 Dick Hickock 和 Perry Smith 如何在 1959 年秋天密謀、準備並殺害了堪薩斯州鄉村的 Clutter 一家,以及警方如何抓獲他們,最終在 1965 年將其絞刑處決的故事,開創了新聞報導的嶄新形式。

作者介紹:

Truman Capote 是一位美國作家,以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對人性深刻洞察而聞名。他的代表作包括《蒂凡尼的早餐》和《草原上的回聲》等。《冷血》是他最著名的非虛構作品,耗時六年完成,展現了他卓越的寫作才華和對犯罪心理的深入探究。這本書已經成為全球讀者心中的經典之作。

重點啟發:

1. 冷血殺戮的震撼

這本書揭示了一起令人髮指的謀殺案,四名無辜的 Clutter 家人在自己的家中被殘忍地殺害。這樣毫無人性的犯罪行為,不僅撕裂了受害者家庭,也深深地震撼了整個社區。作者透過細膩和充滿感染力的筆觸,刻畫出犯罪現場的駭人情景,讓讀者感受到冷血殺戮帶來的巨大創傷。

這起案件發生在1959年的堪薩斯州,當時美國正處於經濟繁榮期,但社會問題仍不少。Clutter 家庭的慘案讓人聯想到近年來的許多真實犯罪事件,例如2014年在台灣發生的鄭捷隨機殺人事件,這起案件同樣震驚了整個社會。鄭捷在臺北市的捷運中隨機砍殺無辜民眾,造成四人死亡、二十二人受傷,這種無差別的暴力行為讓人不禁思考人性中的黑暗面和社會安全問題。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犯罪紀實作品,更是一面反映社會問題的鏡子,讓讀者在感受到震撼的同時,也深刻反思社會和人性。

2. 犯罪心理的探究

作者深入挖掘了兩名兇手 Dick Hickock 和 Perry Smith 的背景和心理狀態。透過對他們的訪談和分析,我們得以一窺犯罪者扭曲的內心世界。作者揭示了他們的童年創傷、性格缺陷以及相互影響,試圖解答是什麼驅使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這部分的描述引人深思,讓我們反思社會環境和個人經歷對人性的塑造。

這讓我想到1997年,在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連環殺人事件,犯人是一位年僅14歲的少年。案件中共有2名小學生被殺害,3人重傷。東慎一郎的行為血腥殘忍,包括分屍、破壞屍體等。這起事件引發了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廣泛討論。類似於 Hickock 和 Smith 的經歷,這名少年也經歷了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3. 非虛構寫作的革新

《冷血》開創了一種嶄新的寫作形式——「非虛構小說」。作者將真實的犯罪事件以小說的手法呈現,融合了深入的調查報導和生動的文學敘事。這種創新的寫作手法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深刻體會到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人物的心理變化。這本書為後來的非虛構寫作樹立了典範,影響了無數作家和新聞工作者。

Capote 的成功也影響了全球的文學和新聞界。在台灣,非虛構寫作逐漸受到重視,許多記者和作家開始採用這種方式來報導社會事件。例如,台灣作家龍應台的《野火集》也是一部結合了新聞報導和文學敘事的非虛構作品,透過細膩的筆觸讓讀者感受到社會現實的震撼。

同樣讓我想到著名電影《聚焦》(Spotlight)同樣是一部非虛構作品,講述了波士頓環球報揭露天主教會性侵醜聞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以新聞報導的形式呈現,但同時也融合了戲劇性的敘事手法,使觀眾既能感受到事件的真實性,又能體會到其中的戲劇張力。

Spotlight (2015) - IMDb

個人評價:

閱讀《冷血》是一次震撼心靈的經歷。作者 Truman Capote 以其獨到的洞察力和精湛的寫作技巧,將一起駭人聽聞的謀殺案呈現在讀者面前。他不僅詳細還原了案件經過,更深入剖析了兇手的心理,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黑暗面。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優秀的犯罪紀實作品,更是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反思。閱讀後久久難以平復心情,卻也讓我對生命和正義有了新的思考。

特別推薦《冷血》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對真實犯罪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是那些想深入了解兇手心理和犯罪動機的人。如果你是一位犯罪心理學愛好者,或者對非虛構寫作感興趣的寫作者,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此外,對於那些想探索人性深處、反思社會問題的讀者來說,《冷血》也是一部值得一讀的佳作。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冷血》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啟示。這本書揭示了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重要性。兇手 Dick 和 Perry 在犯罪過程中缺乏周全的計劃和應變能力,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這提醒我們,無論是在企業還是個人生活中,制定完善的策略和預案是至關重要的。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們意識到創建(Create)正向價值觀的必要性。兇手扭曲的價值觀和缺乏同理心是導致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作為個人和組織,我們應該致力於創建積極向上、充滿人性關懷的價值體系,以塑造更加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冷血》雖然講述了一個令人悲痛的故事,但它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反思和啟示,促使我們以更加智慧和仁愛的方式去經營企業和塑造人生。

你可以嘗試在Rakuten KoboAmazonGoogle Play Books等電子書平台或各大網路書店取得《冷血》這本書的電子版,也可以選擇從各大實體書店找到紙質版的書籍。

《冷血》相關主題書籍推薦

《白城魔鬼》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Murder, Magic, and Madness at the Fair That  Changed America: Erik Larson: 9780375725609: Amazon.com: Books

本書的內容講述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連環殺手 H.H. Holmes 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期間。《白城惡魔》將真實歷史與犯罪懸疑相結合,既有嚴謹的調查報導風格,也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是一本令人難以釋手的作品。

《我身旁的陌生人》The Stranger Beside Me

The Stranger Beside Me: Rule, Ann, Hardstark, Georgia: 9780393868494:  Amazon.com: Books

這本書是由著名犯罪作家 Ann Rule 撰寫,講述了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之一 Ted Bundy 的故事。Ann Rule 與 Bundy 曾是朋友,她以第一手的資料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繪了這位魅力四射的殺手如何在表面上看似正常,實際上卻是冷血無情的罪犯。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犯罪紀實作品,也是一個關於人性的深刻反思。

《迷宮裡的將軍》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這本書是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撰寫,講述了拉丁美洲獨裁者的故事,通過細緻入微的敘述,揭露了權力的腐敗和人性的黑暗。雖然這本書以虛構為主,但其真實感和對政治、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使其成為一部具有非虛構小說特質的經典之作。

結語

《冷血》不僅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犯罪紀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的社會反思之作。卡波特透過對兩名兇手 Dick Hickock 和 Perry Smith 的深入挖掘,揭示了童年創傷、性格缺陷以及相互影響如何驅使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本書引人入勝,將非虛構與虛構的界限模糊又透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閱讀《冷血》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黑暗面,也提醒我們反思社會環境和個人經歷對人性的塑造。

《膽怯也無妨》Imperfect Courage

一句話總結:

《膽怯也無妨:勇敢走出舒適圈,實現人生目標》是一本激勵人心的書,作者潔西卡・霍內格透過自己的創業故事,鼓勵大家勇敢跨出舒適圈,追尋夢想,過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介紹:

潔西卡・霍內格 (Jessica Honegger) 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她創辦了一家百萬美元級的公司,致力於幫助全球的藝術家和有需要的人。她曾經也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但她勇敢地踏出了舒適圈,開創了自己的事業。這本書就是她的創業故事和人生體悟。

重點啟發:

1. 勇敢跨出舒適圈,體驗精彩人生

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舒適圈裡,下了班就窩在家裡看電視。但是,當我們勇敢地跨出舒適圈,就能體驗到更精彩的人生。作者曾經也害怕改變,但她還是鼓起勇氣收養孩子、在家裡賣珠寶。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卻深刻地改變了她的人生。現在,她不僅成功創業,還結識了世界各地許多令她欽佩的女性。只要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美好的人生體驗就會接踵而來。

我想到一名著名的日本的足球選手本田圭佑,他在職業生涯中多次挑戰自己,從日本J聯盟到義大利甲級聯賽,甚至挑戰經營一家足球俱樂部。他的每一次跨出舒適圈,都讓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和慈善家。

日本最大咖球星本田圭佑來台開足球營| ETtoday運動雲| ETtoday新聞雲

2. 擁抱脆弱,建立真誠的連結

許多人把脆弱等同於軟弱,但事實上,脆弱需要勇氣。脆弱意味著放下戒備,敞開心扉,接受可能的攻擊或批評。我們總是努力隱藏自己的弱點,卻喜歡看到別人的脆弱。作者曾經擔心別人不尊重她這個職業婦女,或者認為她不夠專業,因為她是在家裡的空臥室創業的。但在許多堅強女性的啟發下,她開始把脆弱視為建立有意義商業連結的最大資產。現在,每當她在大眾面前演講時,她都會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她坦承自己不擅長管理高管,只是一個擅長經營副業的人。她越是敞開心扉,就有越多人能夠產生共鳴,她的事業也因此蒸蒸日上。

在電影《別告訴她》中,主人公碧莉(由Awkwafina飾演)是個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女孩,她面臨著一個困難的選擇:家人決定隱瞞外婆患癌的消息,並以家庭聚會的名義回中國與外婆團聚。在這個過程中,碧莉不得不面對自己內心的脆弱,並與家人建立更深的連結。

別告訴她》──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電影中的碧莉一開始對於家族的決定感到不解和掙扎,這讓她感到脆弱和無助。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她逐漸理解了家人這樣做的原因,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接受自己的情感並扛起責任。她開始敞開心扉,與家人真誠交流,這使得她與家人的關係更加緊密,也讓她更能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個過程讓碧莉明白,接受和表達自己的脆弱,是建立真誠連結的關鍵。正如《膽怯也無妨》中的潔西卡·霍內格一樣,當她開始分享自己的真實故事,並坦承自己的弱點時,她贏得了更多人的共鳴,並為她的事業創造了更多機會。

3. 從小事做起,人人都能改變世界

在社群媒體上,到處都是完美的家庭、奧運選手、名人和慈善家,讓人望而卻步。我們總覺得,如果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那麼做什麼都是徒勞。但正如安瓦爾・法扎爾所說:「處處都有平凡人做著平凡的小事,就能改變世界。」你不需要改變全世界,只要開始做點什麼就好了。可以先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麼小事,來改善身邊的世界。重要的是開始行動,而不是從哪裡開始。一旦開始了,你就會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作者鼓勵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世界,哪怕只是鼓起勇氣邁出第一步。

以著名的台灣企業家王永慶爲例,他從販賣米糧的小攤位開始,憑藉誠實經營和勤奮工作逐漸積累資本。1942年,他進一步拓展業務,進入米糧加工行業,並採用了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之後,他進入石化和塑膠產業,看準了台灣經濟發展的需求,於1954年成立了台塑公司。在創新方面,王永慶引入國外先進技術,並建立了完善的技術研發體系。他還在管理上引進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強調精益管理和成本控制。此外,他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使台塑集團迅速成為全球知名的石化企業。

一包花生忘了上高鐵也要檢討,王永慶留了哪3招讓台塑20年不愁吃穿?|天下雜誌

王永慶的努力和創新精神,使台塑集團從一個小型米店發展成為台灣最大的企業之一,成為全球石化業的領導者。他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證明了只要不懈努力和持續創新,任何人都可以創造非凡的成就。

個人評價:

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反思自己是否困在舒適圈裡,不敢追尋夢想。作者的故事讓我看到,勇氣和脆弱並不矛盾,相反,勇於示弱才是真正的勇敢。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世界,關鍵是要鼓起勇氣採取行動。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鼓勵,讓我下定決心要勇敢走出舒適圈,過有意義的人生。

特別推薦《膽怯也無妨》給以下讀者:

《膽怯也無妨》特別適合那些感到自己受困於舒適圈,渴望改變但又不敢行動的人。潔西卡・霍內格的故事展示了即使感到害怕或不確定,只要勇敢踏出舒適圈,就能開啟一段新的旅程。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際的建議和鼓勵,幫助讀者克服內心的恐懼,邁出第一步。讀者將會發現,改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可以從小事做起,逐步積累改變的力量。

對於那些想創業卻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的女性讀者,這本書是一個絕佳的指南。潔西卡・霍內格分享了她從家裡的空臥室開始創業的經歷,證明了無論起點多麼微小,只要有勇氣和決心,就能取得成功。

對於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世界的有志青年,《膽怯也無妨》是一個強大的啟發來源。這本書強調了行動的重要性,並鼓勵年輕人相信自己的力量,無論是社會企業還是其他形式的創新,都能夠帶來改變。

Ed的話:

我認為這本書跟「自動化」的概念最為相關。作者鼓勵我們從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習慣,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管理的自動化。當我們養成了勇於嘗試和擁抱脆弱的習慣,就能自動自發地去開創新局面,而不是每次都要花大量意志力去對抗內心的恐懼。此外,作者也提到要善用科技工具,例如社群媒體,去連結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也是一種將創業流程自動化的方式。總的來說,這本書啟發我們要善用自動化的力量,讓勇敢和追夢成為一種本能,進而在事業和人生取得突破。

你可以嘗試在AmazonGoogle Play圖書等電子書平台或各大網路書店取得《膽怯也無妨》這本書的電子版,也可以選擇從各大實體書店找到紙質版的書籍。

《膽怯也無妨》相關主題書籍推薦

《從0到1》Zero to One

Zero to One 電子書,作者Peter Thiel - EPUB | Rakuten Kobo 台灣

Zero to One 電子書,作者Peter Thiel – EPUB | Rakuten Kobo 台灣

彼得·蒂爾在這本書中分享了他對創業和創新的見解,探討了如何從零開始創建一個成功的企業。書中強調了獨特性的重要性,並鼓勵創業者打破常規,尋找新的市場和機會。這本書對於那些希望創業卻擔心能力不足的人來說,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啟發,幫助他們勇敢踏上創業之路。

《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

這本書探討了勇氣和脆弱之間的關係,班尼·布朗以她的研究和個人經歷,揭示了為什麼擁抱脆弱是走向勇氣的第一步。她強調,勇氣並不是沒有恐懼,而是在恐懼中仍然前行。這本書充滿了啟發性的故事和實際的建議,幫助讀者理解並接受自己的脆弱,從而變得更加堅強和自信。

《少,但是更好》 Essentialism

本書探討了如何通過簡化生活來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滿足感。作者格雷戈·麥基恩提出,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並學會說“不”,可以幫助我們擺脫繁忙和壓力,實現真正的成功和快樂。

結語

《膽怯也無妨》這本書深刻地闡述了勇敢與脆弱的真正力量。潔西卡・霍內格的創業故事不僅激勵了無數追夢者,更讓我們明白,走出舒適圈並擁抱脆弱,是每個人應該肩負的責任。

在這條追尋夢想的路上,或許會遇到挑戰,但正如潔西卡一樣,勇敢面對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和健康的心靈。就像臺灣的企業家王永慶一樣,即使起點平凡,只要持續努力,終能創造非凡成就。

讓我們把人生當作一場充滿可能性的遊戲,勇敢邁出每一步,實現有意義的人生。

《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If You’re So Smart , Why Aren’t You Happy?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這本書帶我們認識七大導致我們不快樂的罪魁禍首,揭示成功與快樂之間的微弱關聯,幫助你避免在短暫的人生中追逐錯誤的事物。

作者介紹:

拉賈戈帕爾·拉古納坦(Rajagopal Raghunathan)博士是 Coursera 上最受歡迎的「幸福課」的創建者。Coursera 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學習平台之一,擁有超過 2400 萬用戶和 2000 門由世界頂尖大學提供的課程。去年,拉古納坦博士將他在課程中的部分心得整理成了他的第一本書《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

重點啟發:

1. 低估幸福的價值

我們常常將幸福放在次要位置,因為它是一個難以掌握的概念。相比之下,追求金錢、成功和名聲感覺更具體。但研究顯示,幸福才是人們真正的目標。因此,我們要問自己:「什麼情緒讓我感到快樂?」只有明白自己在什麼狀態下感到快樂,才能投入時間在能帶來這種狀態的活動上。

2. 過度尋求或逃避愛

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長大後,在愛情方面往往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極度渴求,要麼完全迴避。渴求的人雖然很關心對方,但過度的主動反而讓人失去興趣。迴避的人則難以體驗親密關係的美好。解決之道是慷慨付出,幫助他人帶來的成就感,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能從內心散播快樂,同時改善自我形象。

3. 對生活過於熱情或冷漠

當我們對目標過於執著,就把幸福寄託在目標上,一旦無法實現就會痛苦不堪。反之,若是毫不在乎,最後可能身處不想待的地方。拉古納坦博士建議我們要以「不帶情緒的熱情」面對人生,對生活充滿熱情,但要以客觀、不加批判的方式對待。這樣我們就能永遠有所追求,但在事情不如意時也能保持耐心和靈活應對。

個人評價:

《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這本書直截了當又實用,明確指出什麼能讓你快樂,什麼不能,以及如何避開負面因素、多做正面的事。書中提醒我們要有意識地優先考慮幸福,這點啟發了我。我已經開始思考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最快樂,而撰寫這篇書評就是其中之一。

特別推薦《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給以下讀者:

– 入行數年卻發現工作無法帶來預期的成就感的年輕職場新鮮人

– 正在考慮攻讀MBA學位,以免在職場被邊緣化的中年人

– 那些經常同一條簡訊發很多次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提醒我們要優先追求幸福,這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不謀而合。企業在訂定策略時,必須明確目標為何,避免將過多精力投入在次要或無關的事務上。就像書中所說,我們要先釐清什麼能帶來快樂,才能妥善分配時間,投資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透過自我探索,找出讓自己感到快樂、成就和滿足的因素,進而制定出一個以幸福為導向的人生策略,相信必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不鳥任何人!》Ignore Everybody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了40個方法,讓創意人士掌控自己的藝術,拒絕迎合世俗,讓內心的藝術家自由綻放。

作者介紹:

休・麥克勞德(Hugh MacLeod)擁有網路上最古老的部落格之一。即使經營《Gaping Void》部落格超過15年,他仍然幾乎每天發文,每篇文章都附上一幅新的漫畫。這正是一位真正藝術家的投入。最初,休會在名片背面畫漫畫,因為他很難在沒有畫具的地方捕捉靈感。這位年輕的文案後來發現,透過名片這種形式,他可以在任何地方創作藝術,而且成效不錯。如今,數百萬人在網路上欣賞並分享他的漫畫,他的公司也為客戶創作客製化藝術品。此外,他還為一些書籍繪製插畫,例如賽斯・高汀的作品。

重點啟發

1. 越原創,回饋越少

創作藝術的關鍵在於:如果人們可以給你詳盡且有幫助的回饋,那你就是沒有發揮藝術家的本份。越是原創的創意,人們能給的適當回饋和建議就越少。如果你的藝術作品讓所有人都感到舒服自在,沒有引起任何反感,那你可能需要再接再厲了。

著名導演蔡明亮的作品以獨特的視覺風格和慢節奏而聞名。當他的電影《河流》首次上映時,很多觀眾表示難以理解,甚至有些評論家給予了負面評價。

然而,蔡明亮依舊保持他的創作風格,像是多使用長鏡頭拍攝人物來展現人物情緒上細微變化等,他更加堅定地探索自己的藝術理念。多年後,他的多個作品包括《郊游》、《你的臉》等作品都在國際影展上屢獲殊榮,成為台灣電影界的一面旗幟。

這正是「越原創,回饋越少」的真實寫照,因為真正的藝術往往需要時間和耐心去被理解和接受。

2. 堅持初心,不為錢折腰

你或許會說:聽聽朋友的建議有什麼不好?實施回饋不是件好事嗎?但藝術創作和商業經營可不一樣。一旦你聽從他人對藝術創作的意見,就等於在妥協,也就不再是真正的藝術了。你可能會創造出這個世界想看的東西,而不是你內心渴望呈現的作品。永遠不要一開始就把藝術創作當成謀生工具,那樣你創作的一切都將由賺錢慾望所驅使。正確的做法是找份工作養活自己,讓藝術創作不受金錢束縛。

日本漫畫家宮崎駿的故事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宮崎駿在成立吉卜力工作室之前,曾經在多家動畫公司工作,但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不願意妥協於商業壓力。當他創作出《龍貓》這部電影時,很多人對於這個沒有太多劇情起伏的故事感到疑惑。然而,宮崎駿並沒有因此改變他的創作方向,堅持將這部作品呈現給觀眾。結果,《龍貓》成為了經典之作,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並且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3. 把握科技優勢,自己尋找舞台

儘管網路問世已超過20年,但我們仍執著於被星探發掘的浪漫想像。事實上,你完全可以自己打開知名度。現在要讓自己嶄露頭角變得非常容易,因為各式各樣的平台提供了所需的創作工具,例如用Medium寫部落格、用YouTube拍影片、用Instagram發插畫等。忘掉中間人吧,善用網路,放手一搏!

著名的日本YouTuber「Hikakin」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Hikakin最初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通過在YouTube上發布Beatbox表演影片逐漸獲得關注。如今,他已經成為日本最知名的YouTuber之一,擁有數百萬的訂閱者,並且通過這個平台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和廣泛的影響力。他的成功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其他有志於在網路上創作的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後,我深深體會到藝術創作需要無比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創意」和「標新立異」的年代,能夠分辨真假藝術並且堅持自我風格的藝術家更顯珍貴。

休·麥克勞德不僅分享了他個人的創作歷程,展示了他如何在名片背面畫漫畫,最終成為全球知名的藝術家,還提醒所有藝術家要時時警惕外界的干擾,避免被市場和金錢所左右。他強調,真正的藝術來自內心的渴望和對世界的獨特觀察,而不是迎合大眾的口味或流行趨勢。這些建議對於任何試圖在現代藝術世界中尋找自己位置的創作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

藝術創作不應該是一種妥協,而應該是對自我和世界的真實表達。這本書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指南,幫助藝術家們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中找到自己的聲音,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去,並且勇敢地面對各種挑戰。

特別推薦《不鳥任何人!》這本書給以下讀者:

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自稱「生活教練」但實際上只是重複他人建議的年輕人。閱讀《不鳥任何人!》可以幫助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創意來源,鼓勵他們開發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特見解,而不是一味模仿或迎合大眾。休·麥克勞德的經驗和建議將啟發這些年輕人如何在自己的領域中找到真正的創新點,並且教導他們如何抵禦外界的干擾,堅持自己的創作初心。

對於那些沒有部落格的小說家來說,這本書將是一次重要的啟發。休·麥克勞德強調了善用科技和網路平台的重要性,鼓勵創作者主動尋找自己的舞台。這些小說家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利用網路工具,如寫部落格、經營社交媒體,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吸引更多的讀者和關注。這將幫助他們突破傳統出版渠道的限制,建立自己在文學界的知名度。

這本書對於那些因為在意他人眼光而不敢創作的藝術家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休·麥克勞德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藝術創作來自於內心的真實表達,而不是外界的認可。這些藝術家可以從書中獲得勇氣和信心,學會如何無視外界的干擾,專注於自己的創作,並且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本書將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藝術道路,並且鼓勵他們堅持走下去。

Ed的話

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自動化」(Automate)的概念與本書的精神不謀而合。藝術家要讓創意源源不絕地自動化生成,而不是機械化地重複他人的老路。這一點與企業經營中的創新機制不謀而合。企業應該建立一套可以激發創意和想像力的自動化系統,讓團隊成員能夠自由發揮,而不是受限於現有的框架和規則。這樣的系統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促進創新和持續發展。

很多成功的企業和藝術家都是因為敢於打破常規,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例如,全球知名的創新企業如Google和Apple,都以其獨特的創新文化和靈活的工作機制聞名,這些企業鼓勵員工大膽提出新點子,並給予他們足夠的資源和自由去實現。

同樣地,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也能為企業和個人的成長帶來啟發。就像休·麥克勞德在書中分享的那樣,真正的創作來自於內心的渴望和對世界的獨特觀察,而不是迎合大眾的口味或流行趨勢。企業也應該如此,專注於自身的核心價值和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味追逐短期利益和市場潮流。這本書的精神,可以成為企業和個人尋求突破、持續創新的重要指南。

你可以嘗試在AmazonGoogle Play圖書等電子書平台或各大網路書店取得《不鳥任何人》這本書的有聲書或電子版,也可以選擇從各大實體書店找到紙質版的書。

《不鳥任何人!》相關主題書籍推薦

《寧可為夢想使壞,也不要窮忙一輩子》Evil Plans

這本書的內容探討了如何打破常規,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是陷入無止境的忙碌中。作者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和真實的案例,鼓勵讀者勇於挑戰自我,不被社會期待或既有框架所束縛。書中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的方法和策略,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的熱情和方向,最終實現夢想。

《藝術之戰》(直譯) The War of Art

The War of Art 電子書,作者Steven Pressfield - EPUB | Rakuten Kobo 台灣

這本書是關於如何克服創作中的阻力,釋放內在創意力量的經典之作。作者Steven Pressfield深入剖析了創作過程中常見的障礙,並提供了實際的解決方案。他強調了抵抗力(Resistance)這一概念,並教導讀者如何識別和戰勝這些內在的敵人,從而實現創作的自由和成功。

《創造力》Big Magic

Big Magic 電子書,作者Elizabeth Gilbert - EPUB | Rakuten Kobo 台灣

這本書探討了如何克服恐懼,過上充滿創意的生活。作者Elizabeth Gilbert以輕鬆愉快的語言,分享了她自己和其他創意人士的故事,強調了創意生活中的冒險精神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結語

《不鳥任何人!》這本書以其真誠和深刻的洞見,激勵我們在創作的路上勇敢前行。

這本書提醒我們,真正的責任在於對自己的忠誠,而非迎合他人的期望,健康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是我們最大的資產。創作如同一場遊戲,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自我探索和成長的機會。

當我們放下對外界評價的恐懼,專注於內心的聲音,我們才能在這條路上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富足樂齡:Ikigai日本生活美學的長壽秘訣》Ikigai : The Japanes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Life

一句話總結:

書中介紹了日本人追求長壽與幸福人生的祕訣──「生命意義」。這本書深深地啟發了我,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是西班牙人Francesc Miralles和Hector Garcia,他們長期研究日本文化,並走訪了日本長壽之鄉──沖繩,深入探討當地人的生活方式。Francesc Miralles是一位暢銷作家,著有多本有關自我成長與生活智慧的書籍;而Hector Garcia則是一位工程師,同時也是暢銷書《一個人的京都》的作者。

這本書帶給我三個重要的啟發:

1. 找到生命的意義,活得更長久

日本人講究「生命意義」,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這就是所謂的「生命意義」。透過不斷探索自己喜歡的事物、擅長的事物、世界所需要的事物,以及能夠獲得報酬的事物,就能找到自己獨特的生命意義。一旦找到生命意義,就能活得更有方向、更有動力,也更容易獲得幸福和滿足。書中提到,許多沖繩的百歲老人從不退休,因為工作就是他們的生命意義,讓他們保持活力、對生活充滿熱情。

2. 保持樂觀的心態,別為小事煩惱

沖繩的長者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的心態非常樂觀、隨和。他們不會為了小事煩惱,總是以平和的心情看待人生的起起伏伏。書中分享了一位百歲老奶奶的故事,她的孫子問她有什麼長壽的祕訣,老奶奶笑著回答:「別為了小事煩惱,多笑一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3.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簡單又不費力

沖繩人的飲食習慣非常健康,他們喜歡吃天然、新鮮的食材,少吃加工食品。此外,他們養成了一些簡單又不費力的運動習慣,像是在公園散步、在菜園種菜等等。書中特別介紹了一個有趣的運動節目──「Radio Taiso」,這是一個在日本家喻戶曉的廣播體操節目,每天早上固定時間播出,聽眾可以跟著節目的指示,在家裡、公園或辦公室裡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習慣,卻是日本人保持健康、延年益壽的不二法門。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啟發,也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我發現,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能夠讓我們活得更有方向、更有動力,也更容易獲得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此外,我也學到了要以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不要為了小事煩惱,要多關心身邊的人,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特別推薦《富足樂齡》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正在尋找人生方向、渴望獲得幸福和滿足的人。無論你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已經工作多年的中年人,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和感悟。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分享一點個人的看法。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陷入了追求速度、效率和成就的漩渦中,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滿足。就像書中所說的,「生命意義」是一種策略(Strategy),它能夠引導我們創造(Create)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自動化(Automate)、更加充實(Leverage),進而不斷提升(Enhance)自己的人生境界。希望大家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意義,活出幸福美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