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喜悅的形式》Joyful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從生活中的色彩、設計、形狀等小細節中,找到快樂和靈感。

作者介紹:

《喜悅的形式》的作者是設計師Ingrid Fetell Lee。她是一位著名的設計師和作家,專門研究如何通過設計來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她的作品常常探討色彩、形狀、材質等設計元素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感受。Ingrid Fetell Lee的TED演講「尋找快樂的形狀」已經累積了數百萬的觀看次數,她的設計理念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讚譽。

重點啟發:

1. 色彩的魔力

生活中的色彩對我們的情緒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明亮、繽紛的色彩能帶來歡愉和活力,而柔和、沉穩的色彩則給人以平靜和安寧。書中提到,即使在嚴肅的場合,一抹亮色也能瞬間緩解緊張的氣氛。設計師們善用色彩的力量,創造出讓人感到幸福的空間和產品。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色彩,為生活增添更多樂趣。

2. 空間的設計藝術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好的居家設計能讓我們感到放鬆和愉悅。書中介紹了風水的概念,教我們如何透過家具的擺設、採光的運用等方式,營造出和諧、舒適的居家環境。此外,在家居設計中加入一些俏皮、有趣的元素,能激發我們的創意和想像力。打造一個兼具美感和功能性的生活空間,就是在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3. 發現細節之美

生活中,美無處不在。一朵小花、一隻蝴蝶、一抹夕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其實都蘊藏著無限的魅力。書中鼓勵我們放慢腳步,用心觀察周遭的事物,從中發掘美的元素。當我們學會欣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會發現,快樂其實離我們很近。

個人評價:

讀完《喜悅的形式》這本書,我深深地被作者的設計理念所吸引。作者用一種充滿感染力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設計與幸福之間的緊密聯繫。我開始意識到,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其實都對我們的情緒和感受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視角,讓我學會用一種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生活。

特別推薦《喜悅的形式》給誰:

我特別想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對生活失去熱情、感到倦怠的朋友們。如果你覺得生活變得有些單調乏味,不妨從這本書中汲取一些靈感,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美的元素,為生活注入更多的色彩和樂趣。我相信,這本書能幫助你重拾對生活的熱愛,讓你的每一天都過得更加充實快樂。

Ed的話:

《喜悅的形式》這本書與「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不謀而合。作者教導我們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元素,如色彩、形狀、材質等,來提升幸福感和創造力。這與企業經營中的「充分利用」理念異曲同工。企業往往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身邊的美好事物,哪怕是一些微小的細節,也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和啟發。這本書啟發我們要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欣賞生活,並學會利用生活中的點滴來豐富我們的心靈世界。

《科技頑童沃兹尼克》iWoz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沃茲從小熱衷於電子設備,到大學時期和第一份工作,再到他獨力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桌上型電腦Apple I,並共同創立蘋果電腦公司的傳奇故事。

作者介紹:

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絕對是工程界的傳奇人物,也是電腦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不論你現在正在用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或是智慧型手機閱讀這段文字,都要歸功於沃茲的發明和努力。仔細想想,我們很難高估他對人類的貢獻有多大。沃茲一直是蘋果公司善良的化身,他只想做自己熱愛的工作,幫助朋友,並從中得到快樂。有人可能會認為這種性格在商場上吃虧,讓他錯過了賺大錢的機會。這或許是事實,但更重要的是,沃茲從來就不在乎這些。他最渴望的就是快樂,而找到快樂對他來說,遠比一切商業上的成就還要來得有意義。

這本書中的三個重要的啟發:

1. 童年的家庭環境,深深影響了我們日後的發展方向

沃茲在一個充滿電子設備的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在洛杉磯的一家電子公司工作,有時會帶他去公司玩電子零件。家裡也到處都是電阻、電線和各種小玩意,是動手做實驗的完美環境。父親不只讓沃茲自己摸索,還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解釋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畫些簡單的圖表,講述愛迪生等發明家的故事。沃茲也在這個時期養成了日後為人處世的價值觀,如誠實、公平、善良和幽默感。我們有高達八成的個性,是在童年的家庭環境中形塑的。所以我們最好好好擁抱自己的童年,並善用手邊現有的資源。

2. 如果世界沒有教你想學的東西,那就自己去學

沃茲在高中時期贏得一次又一次的科學競賽,上大學主修工程簡直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但是大學的電腦科學系只教FORTRAN這種基礎程式語言,遠遠不夠他學的。於是沃茲開始自學,並且實驗其他六種程式語言。雖然沒錢製造自己的電腦,他仍不斷在紙上重新設計現有的電腦,讓它們更有效率。直到在Tenet電腦公司實習時,才終於湊齊了足夠的零件和資金。如果你想學的東西找不到人教,那就自己學吧!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想辦法找出替代方案。只要有決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3. 無論如何,忠於自己的價值觀絕對不會後悔

許多人勸沃茲進入蘋果公司的管理階層,但他始終堅持當一個工程師,因為那才是他的熱情所在。即使在蘋果公司市值數十億美元時,他也沒有貪心。反而只用5美元的價格,將價值1000萬美元的股票分給了公司早期的員工,讓大家都能買房置產。忠於自己的價值觀,用真誠善良對待他人,這是沃茲永遠不會後悔的事。即使有時候必須為此付出代價,回頭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

個人評價:

沃茲絕對是那種靠善良就能建立王國的人,雖然這類人並不多見,甚至有人懷疑他們是否真的存在,但沃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一直都是蘋果公司善良的化身,未來也永遠都是。如果你是個真誠善良的人,有時會覺得似乎吃虧或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那麼《iWoz》這本書就很適合你。

特別推薦《iWoz》給誰:

我想要推薦這本書給那些熱愛電子設備的電腦社團成員、對自己的學歷不滿意的會計師,以及任何曾為了符合世俗期待而犧牲自己價值觀的人,都來讀讀這本書。

Ed有話説:

沃茲尼克的故事讓我想到SCALE理論中的「創建」(Create)。沃茲憑藉自己的創造力和熱情,開創了個人電腦的新時代。他沒有因為資源不足而放棄夢想,而是努力學習、勇於嘗試,終於造出了Apple I電腦。這種堅持創新、勇於實踐的精神,正是每個人在追求夢想時都應該學習的。不論是創業還是個人成長,我們都要敢於跳出框架,以創新的思維來開創嶄新的局面。

《都只是你的想象》It’s All In Your Head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透過饒舌歌手 Russ 的成名歷程,激勵你努力工作、保持決心,並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夢想。

作者介紹:

Russ 是一位美國饒舌歌手,他的成名之路充滿了挑戰和堅持。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裡,他發布了 80 多首歌曲,但每個月的收入卻從未超過 200 美元。儘管周圍的人都認為他永遠不會成功,但 Russ 並沒有放棄。他的毅力、自信和遠見最終讓他登上了音樂舞台的頂峰。在他的著作《都只是你的想象》中,Russ 分享了自己非凡的奮鬥歷程。

重點啟發:

1. 堅定不移的自信

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當大多數音樂人通常會選擇放棄時,Russ 仍然堅持了下來。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自己會成為一名偉大的音樂家,但他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即使是在父母的地下室裡創作音樂、沒有人聆聽的時候也是如此。Russ 和他最好的朋友 Bugus 有一個夢想,就是將他們的音樂登上 MTV。他們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們一定會上 MTV」,最終他們的夢想成真了!

2. 全心投入自己熱愛的事業

在一次佛羅里達的演出中,觀眾只有 40 人。但 Russ 並沒有因此感到失望,反而從中找到了靈感,創作了一首新歌。他專注於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不在乎有多少人出席。社會通常不會給予我們太多的幫助,我們最大的批評者往往是那些「現實主義者」的朋友和家人。如果你想創造夢想中的生活,就需要讓這些質疑的聲音靜音,相信自己,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3. 堅持不懈的努力

你可能會看職業運動員們的表現,覺得他們做起來很容易。但你看不到的是他們投入的無數個清晨、令人沮喪的練習課和失誤的投籃。Russ 深知這一點。在 2011 年至 2016 年的短短五年間,他發布了 11 張專輯、超過 80 首歌曲,即使只獲得了很少的認可和收入,他仍然堅持不懈地努力著。儘管犯了很多錯誤,但 Russ 並沒有放棄,他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藝,學習音樂產業的商業知識,研究成功音樂人的做法,最終實現了夢想。

個人評價:

Russ 的經歷讓我深受啟發,他的堅韌、自信和努力工作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這本書告訴我們,實現夢想可能需要時間、辛勤的工作和對自己的信念,但我們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卻有一切可以獲得。從今天開始,保持恆心,幾年後你就能像 Russ 一樣過上夢想中的生活。

特別推薦《都只是你的想象》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已經56歲了卻明白內心有一個藝術家的人,但又害怕去冒險;那些正在考慮追隨自己的熱情、創造一個自己熱愛的事業的人;以及任何需要一些動力去努力追求夢想的人。

Ed 的話:

Russ 的故事與 SCALE 當中的「充分利用」(Leverage)概念息息相關。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才華和熱情,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沒有放棄。他研究了成功音樂人的做法,找到了發行「一首歌專輯」的獨特方式來吸引聽眾。Russ 善用網路平台 TuneCore 來發布音樂,最終實現了從每月收入 620 美元到一年後賺取 102,000 美元的巨大飛躍。這啟發我們要充分利用手邊的資源和機會,發揮創意,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没必要像疯子一样工作》It Doesn’t Have To Be Crazy At Work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主要在探討,現今社會過度強調工作的瘋狂文化,而忽略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教導我們如何擺脫這些令人焦慮的心態,讓自己和公司變得更專注、更冷靜、更有效率。

作者介紹:

Basecamp founder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作者傑森·弗里德(Jason Fried)和大衛·海涅邁爾·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是軟件開發公司 Basecamp 的創始人。他們曾經開發了多款熱門的專案管理工具,例如 Basecamp 和 Hey。除了是成功的企業家之外,他們也是暢銷書作家,曾出版《Rework》、《Remote》等著作,提倡高效、簡單的工作方式。他們的故事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很高的感染力,特別是在台灣和日本等地均引起了廣泛的話題。

以下是我從本書中獲得的三大重點啟發:

1. 把公司當成產品

我們應該把公司視為一款產品,不斷思考如何讓員工更容易「使用」公司。就像一款優秀的軟體產品,公司也需要持續改進,提高效率,避免出現「當機」的情況。這不僅僅是抽象的理念,而是一種實際可行的管理策略。Basecamp 公司允許員工每天工作 8 小時,而不是強迫加班,這樣員工才能保持高效率和專注力。

實際上,這種方法在全球範圍內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例如,在臺灣,有一些科技公司如宏碁和華碩也開始採用類似的管理方式,強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他們認為,長時間的工作並不一定能帶來高效率,反而可能導致員工的精力和創造力下降。這些公司開始鼓勵員工在工作時間內集中精力,並在下班後徹底放鬆,這樣才能在第二天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

此外,把公司當成一款產品來看待,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用戶體驗測試。這裡的“用戶”指的是員工。公司應該定期進行員工滿意度調查,了解員工的需求和痛點,並根據反饋進行改進。例如,台灣的一些新創公司如 Appier 和 Gogoro 就經常進行這樣的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來調整公司的政策和福利。他們會根據員工的反饋來設計更靈活的工作時間、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發展機會,甚至是在辦公室設置更舒適的工作環境,這些措施都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滿意度和工作效率。

這種管理理念在全球範圍內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就比如説,瑞典的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實行6小時工作制,結果顯示,員工的生產力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同樣,日本的一些企業也開始嘗試這樣的模式,儘管這個國家一直以來以長時間工作著稱,但這些企業發現,當員工有更多的時間去休息和充電時,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反而更好。

2. 珍惜員工的時間

公司應該像呵護產品一樣,珍惜員工的時間。無意義的會議和干擾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Basecamp 取消了冗長的進度匯報會議,改為讓員工在公司軟體中提交進度報告,其他人可以隨時查看,減少了不必要的開會時間。

在台灣,這種方法也開始被一些企業採用。例如,一些科技公司如 HTC 和 PChome 就採用了類似的策略。他們鼓勵員工更多地利用數位工具來進行溝通和協作,而不是依賴傳統的面對面會議。這樣的做法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讓員工能夠更加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珍惜員工的時間還意味著要減少無謂的干擾。例如,台灣的一些新創公司如 KKBOX 和 Pinkoi 就採用了開放式辦公空間,但同時也設置了安靜區,讓員工可以在需要集中精力時有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這樣的設計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增加了員工的滿意度。

在全球範圍內,這種方法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例如,微軟公司在其全球辦公室中都設置了不同的工作區域,包括開放區、安靜區和會議區,這樣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工作環境。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同時還促進了創造力和創新。

3. 合理冒險,快速驗證

合理冒險和快速驗證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這種方法鼓勵企業在決策過程中適度承擔風險,並迅速對市場反應進行測試和調整。這種策略可以大大縮短產品從構想到市場的時間,並且減少因為市場調研不充分而帶來的風險。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Basecamp 在提高軟體月費時的做法。他們在沒有進行大規模市場調研的情況下,將軟體月費從 $29 提高到 $99,但僅對新客戶實施新價格,而不影響既有客戶。這樣,即使新價格失敗,也不會對現有客戶基礎造成太大影響,從而將風險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Gogoro 在推出其電動機車時,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市場調研,而是通過多次小規模測試來驗證其產品的市場需求。他們首先在台北市進行試點,根據消費者的反饋進行改進。這種方法讓他們能夠快速適應市場需求,並在正式推出時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此外,合理冒險和快速驗證在科技行業中特別普遍。許多科技公司會先推出一個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然後根據用戶的反饋進行快速迭代。例如,台灣的新創公司 Appier 也採用了這種策略。他們在開發新產品時,會先推出一個基本版本,然後根據市場反饋進行快速迭代和改進。這樣不僅能夠快速驗證市場需求,還能夠節省大量的開發成本。

在全球範圍內,這種方法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美國的特斯拉公司在推出其電動汽車時,並沒有進行傳統的大規模市場調研,而是通過預訂系統來測試市場需求。他們在產品正式推出之前,讓消費者可以預訂,這不僅幫助他們快速驗證了市場需求,還提前獲得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在金融行業中,合理冒險和快速驗證的策略同樣被廣泛應用。例如,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會先推出少量的試點產品,並根據市場反饋進行調整。這樣不僅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還能夠有效地控制風險。

這些例子都顯示了合理冒險和快速驗證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適應市場變化,還能夠提高產品的成功率,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優勢。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提出了許多務實的建議,有助於打破當前社會對工作的迷思。過度工作不僅無法提高生產力,反而會導致身心俱疲。真正成功的公司應該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而不是盲目追求加班和犧牲。這種觀點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共鳴,特別是在經濟動盪時期,更顯得尤為重要。

特別推薦《沒必要像瘋子一樣工作》給哪些讀者:

我會特別推薦這本書的讀書摘要給那些對現代企業管理和員工工作生活平衡重視不足的企業領導者、對於職場生存技巧充滿好奇的年輕人以及任何想要了解如何在高壓環境中保持高效和幸福的人。

這本書籍也適合那些對生產力和管理策略感興趣的讀者,像是對商業管理研究有興趣的學者、企業家和管理顧問。特別是對於那些正在尋找職業與生活平衡的職業人士來說,這本書可以作為一本重要的指南,幫助他們理解如何通過優化工作流程和珍惜時間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讀者們可以通過這本書的案例和建議來啟發自己,更好地應對職場挑戰,提高滿意度和幸福感。

這本書也適合與同事和朋友一起討論,分享讀後感和心得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和員工滿意度的問題。無論是企業內部的讀書會還是私人小組討論,這本書都能促進深刻的交流和反思。

Ed的話: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 SCALE 法則中的「E – 增強(Enhance)」概念。作者提出的建議,都是在增強企業和個人的能力,讓大家能夠以更有效率、更健康的方式工作。例如,把公司當成產品不斷優化,就是一種增強企業競爭力的策略。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效率,還能讓員工在更好的工作環境中發揮最大的潛力。而珍惜員工時間,讓他們能專注工作,則增強了員工的產出能力,減少了無謂的時間浪費,使得每個工作日都能更具生產力和創造力。

《沒必要像瘋子一樣工作》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模式。工作固然重要,但我們更應該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創造出更有意義、更幸福的人生。這樣的觀點無論是在台灣或是其他國家,都具有普遍的價值和感染力。

特別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這種理念更顯得尤為重要。許多企業和個人往往迷失在無休止的工作中,忽略了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

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學到如何在不妥協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找到一個理想的平衡點,從而提升整體生活質量。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發展,也能促進企業的長期成功,因為一個幸福和健康的員工隊伍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相關主題書籍推薦

1. 《深度工作力》Deep Work

Deep Work PDF

這本書探討如何在一個充滿干擾的世界中進行高效的、專注的工作。作者Newport 提出,深度工作是現代知識工作者最有價值的技能之一,因為它能夠顯著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

書中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解釋了深度工作的價值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則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和策略,幫助讀者實現深度工作。例如,如何設計自己的工作環境以最大化專注力,如何安排一天中的時間以達成最佳效果。

這本書對於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和專注力的人來說,是一本必讀之作。

2. 《番茄工作法圖解》The Pomodoro Technique

番茄工作法是一種時間管理技術,旨在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和專注度。

這本書不僅介紹了番茄工作法的基本原理,還提供了大量實用的案例和技巧,幫助讀者將這種方法應用到日常工作中。書中強調將工作分割成短暫、集中精力的工作時段(通常是25分鐘),每個時段之間有短暫的休息,以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這種方法特別適合那些容易分心或需要管理多項任務的人。

3. 《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Powerful Lessons in Personal  Change: Covey, Stephen R.: 9780743269513: Amazon.com: Books

這本書自出版以來一直是時間管理和自我提升領域的經典之作。作者Covey 提出了七個習慣,幫助個人成為更高效能的人士,包括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等。

書中強調了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具體的策略和工具,幫助讀者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功。這些習慣不僅適用於職場,還能幫助讀者在個人生活中實現更高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你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找到《沒必要像瘋子一樣工作》或以上推薦的書籍:

各大網絡書店平臺:

– 提供多種閱讀模式的書籍,包括電子書和有聲書的形式,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

本地圖書館:

– 許多圖書館都有這本書和其他推薦的書,可以透過借閱來閱讀。

實體書店:

– 許多書店都可以找到這些書籍,在這個電子書普及的年代,你依然可以親自去購買並享受翻閱紙質書的樂趣。

結語:

這本書強調了理解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在現代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提升了我們對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的認識,並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應用這些策略。

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並找到自己在職業發展和個人生活中的角色與責任。

《欲罷不能》Irresistibl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揭露了我們是如何令人驚訝地沉迷於電子設備,展示了科技成癮的負面後果,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與數位世界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作者介紹:

亞當・艾特(Adam Altar)是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的研究專注於成癮行為和科技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他曾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媒體發表文章,也曾在TED演講。這本《欲罷不能》是他的第一本暢銷書,深入探討了科技成癮的議題。

這本書帶給我三個重要的啟發:

1. 你可能比想像中更沉迷手機

我們總認為自己沒有成癮,但實際上可能比想像中更常使用手機。科學家發現,一些我們從事的活動會以類似毒品或酒精成癮的方式影響大腦。它們都會釋放多巴胺,帶來強烈的愉悅感。但問題是,每次從事這個活動時,我們獲得的愉悅感會減少。當你試圖從無止盡地滑動社交媒體中獲得那種快感時,你其實是在不斷尋求更多的愉悅。但你從中獲得的多巴胺釋放量卻越來越少。這會導致睡眠不足等負面影響。

2. 手機的訊息通知斷了你的專注力

我們總是隨時查看手機通知,但研究顯示,平均一個員工一天查看電子郵件25次,估計我們在分心後重新進入深度工作狀態至少需要25分鐘!這意味著,一天查看25次郵件的普通員工將永遠無法達到完全專注的程度。快速查看電子郵件給了我們一個小勝利的感覺,但代價遠比任何人意識到的要高得多。不如完全關閉手機和電腦上的電子郵件通知,並設定特定時間查看和回覆電子郵件。研究表明,被迫長時間不查看電子郵件的人會獲得許多好處,像是更常散步、與同事面對面互動、更常到戶外等。研究還發現,透過減少查看電子郵件的頻率,可以獲得更多更長的專注時段,實際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試試替代壞習慣,而不是硬戒

與其試圖完全切斷一個成癮的行為,不如嘗試用一個好習慣取代它。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將「習慣迴圈」分為三個部分:提示、例行程序和獎勵。當你屈服於智慧型手機成癮時,這三個部分都存在:拿出手機是提示,打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是例行程序,獲得讚和感覺有「聯繫」是獎勵。好消息是,你可以改變這種模式並從中獲益。如果你想與科技建立更健康的關係,不妨試著替換習慣迴圈中的「例行程序」部分。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反思自己與科技的關係,並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我發現自己確實比想像中更常使用手機,而這影響了我的睡眠和工作效率。我開始練習關閉通知,並設定特定時間查看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雖然一開始有點不習慣,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專注力提高了,心情也變得更加平靜。

特別推薦《欲罷不能》給誰:

我特別推薦《欲罷不能》這本書給那些沉迷於電玩而感到不開心的年輕人、無法在孩子身邊放下手機的中年人、以及任何認為自己是例外、認為睡前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會影響生活的人。這本書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與科技的關係,並激勵你做出改變。

Ed的話:

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方面,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必須充分利用(Leverage)科技帶來的便利,但同時也要提防其負面影響。就像企業在制定策略(Strategize)時,必須權衡科技投資的利弊一樣;個人在運用科技時,也要注意平衡。也許我們可以利用科技創建(Create)一些有助於培養好習慣的工具,例如限制手機使用時間的應用程式。我們還可以利用科技自動化(Automate)一些繁瑣的任務,騰出更多時間專注於重要的事情。總之,關鍵是要增強(Enhance)我們管理科技的能力,而不是讓科技控制我們的生活。

《被隱形的女性》Invisible Women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揭露了根深蒂固的性別不平等,喚醒我們正視女性在這個由男性主導的世界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Caroline Criado Perez - Wikipedia

作者介紹:

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茲(Caroline Criado Perez)是一位傑出的女性主義者和作家。她在牛津大學獲得了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並曾在英國《金融時報》、《衛報》等知名媒體撰稿。佩雷茲勇於挑戰現狀,她的作品深入探討了性別偏見如何影響女性的生活,為女性議題發聲。

她不僅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也是一位活躍的女權運動者。2013年,她成功推動英國央行在新版5英鎊鈔票上印製女性肖像,這一舉動引發了全國性別平等的討論。2019年,她的著作《被隱形的女性》榮獲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並入圍多個重要獎項,進一步鞏固了她在女性主義領域的地位。

當代女權運動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意識的覺醒,女權運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從上世紀60-70年代的第二波女性主義,到21世紀的第三波和第四波女性主義,女性權益運動不斷推進,涉及的議題也日益廣泛和深入。

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的重點在於爭取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平等權利,如爭取婦女參政權、平等就業機會、消除性別歧視等。這一時期,女性主義理論也不斷發展,涌現出自由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等重要流派。這些理論為後續的女權運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進入21世紀,第三波女性主義興起,其關注重點轉向個人經驗和多元性別認同。她們挑戰了第二波女性主義的同質性,強調女性群體的內部差異,如種族、階級、性取向等。同時,第三波女性主義也更加關注身體自主權、性解放等議題。比如爭取墮胎權、反對性別刻板印象等。

近年來,第四波女性主義則更加關注社交媒體和網絡空間,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女性權益的倡議。#MeToo運動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利用社交媒體的力量,揭露了性騷擾和性侵犯等問題,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反思和行動。與此同時,女性主義運動也不斷擴展到新的領域,如跨性別權利、性工作者權益、女性在科技領域的代表性等。這些新興議題反映了女性主義運動的不斷發展和前瞻性。

總的來說,當代女權運動呈現出多元化、全球化的特點。從政治參與到身體自主,從職場平等到性別認同,女性權益運動觸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影響力也日益增強。這不僅是女性自身權益的爭取,也是整個社會邁向更加公平正義的重要推動力量。

重點啟發:

1. 男性標準主導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男性主導的世界,從城市規劃到產品設計,一切都以男性為標準。例如,辦公室的空調溫度是根據40歲男性的最佳舒適度設定,但這對女性來說往往太冷。

這些看似細微的差異,反映出社會對女性需求的忽視。一項研究發現,在汽車安全測試中,假人模型通常是基於男性體型設計,導致女性在車禍中受傷的風險更高。

2. 職場中的隱形障礙

女性在職場中常面臨諸多隱形障礙。研究顯示,在會議中,女性即使提出與男性相同的觀點,也更容易被負面評價。

在許多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領域,如政治和STEM領域,女性的代表性仍然不足。一項調查發現,在美國國會中,女性議員的發言時間平均只有男性議員的25%。打破這些障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平等的環境。

3. 數據背後的性別鴻溝

性別不平等的問題根深蒂固,歷史數據揭示了男性如何成為社會的”標準”。

一項研究發現,在醫療保健領域,由於忽視女性的生理特點,導致女性在診斷和治療上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數據背後反映的是長期以來,社會決策忽視了女性的需求。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這些數據,並採取行動來消除性別鴻溝。

The origins of women's rights | CEPR

女性主義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現

雖然女性主義運動在全球範圍內都有所發展,但由於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女性主義在各地的表現形式也呈現出多樣性。

在伊斯蘭文化圈,伊斯蘭女性主義興起,她們試圖在伊斯蘭教義的框架內尋求女性權益的實現。她們批評了傳統伊斯蘭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如女性地位從屬、受教育機會受限等,並提出了自己的解釋和訴求。比如主張女性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應該擁有自主決定婚姻的權利等。

在亞洲地區,亞洲女性主義也逐漸成為一股重要力量。她們關注的議題包括傳統文化中的性別偏見、經濟發展中的性別不平等、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興問題等。比如,印度女性主義者就積極倡導消除對女性的暴力行為,而日本女性主義者則關注職場性別歧視和家庭責任分擔等問題。

在拉丁美洲,拉美女性主義則更加關注土著女性和有色人種女性的處境。她們批評了傳統女性主義運動的局限性,認為其忽視了種族、階級等其他維度的不平等。因此,拉美女性主義者更加強調交叉性分析,試圖從多重視角解決女性面臨的問題。

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主義運動,關注的重點和訴求都有所不同。但她們共同的目標,都是爭取女性在社會、經濟、政治等領域的平等地位和發展機會。通過跨文化的對話和連帶,女性主義運動正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性別正義事業。

個人評價:

閱讀《被隱形的女性》猶如敲響了一記警鐘,提醒我正視身邊無處不在的性別不平等問題。作者以翔實的數據和鮮活的例子,揭示了女性在日常的生活和職場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這本書啟發我反思自己的偏見,並激勵我成為一名更積極的倡導者,為創造一個更加平等、包容的社會而努力。

佩雷茲的寫作風格生動有趣,她巧妙地將學術研究與生活實例相結合,使讀者能夠深入理解性別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現形式。她不僅揭示了問題的嚴重性,更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如在產品設計、城市規劃、企業文化等方面採取針對性的改革措施。這種務實而富有洞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佩雷茲在書中還引用了大量的統計數據和研究成果,為論點提供了堅實的依據。這不僅增強了論述的說服力,也展現了作者扎實的學術功底。我相信,這本書不僅能引發讀者的反思,也能為相關領域的決策者和從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特別推薦《被隱形的女性》給誰:

對於女權主義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重要的參考文獻。作者深入探討了性別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現形式,為女性權益運動提供了理論支撐。通過閱讀這本書,你可以更好地理解當前社會中存在的性別偏見,並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倡議和行動。

對於立志從政的女性來說,這本書也是一本必讀之作。書中揭示了女性在政治領域面臨的隱形障礙,為你未來的從政之路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你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制定更有效的競選策略,為實現性別平等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於那些女性權益活動家來說,這本書將為你的事業和理想提供有力支持。作為一名年輕的女性權益倡導人,你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的知識和洞見,更好地理解性別不平等的根源,並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行動計劃。同時,這本書也將激勵你堅持不懈地為女性權益而奮鬥。

Ed的話:

《被隱形的女性》這本書與企業經營中的”E – 增強(Enhance)”理念不謀而合。企業要真正實現性別平等,就需要設身處地為女性員工著想,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和資源,如彈性工作安排、育兒福利等。

同時,企業也應該積極推動文化變革,消除性別偏見,為女性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只有打破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不平等,企業才能真正激發每一個員工的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我們攜手共創一個”看得見女性”的美好未來!

相關主題書籍推薦

1. 《台灣婦女運動:爭取性別平等的漫漫長路》(電子書)

作者介紹

顧燕翎,目前擔任中央及地方政府性平會委員。是少數從1970年代至今,始終堅守女性主義的婦運工作者。

内容簡介

這本書探討了台灣婦女運動的歷史發展,從理論、經典和台灣婦運三個角度,建立性別平等意識。對於想了解台灣女性主義運動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透過這本書,讀者可以全面了解台灣婦女運動的發展歷程,從理論到實踐,從過去到現在。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台灣女性主義運動的學者和活動家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資料。同時,對於一般關注性別平等議題的讀者而言,這本書也能夠為他們提供寶貴的知識和啟發。

2. 《女性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 Feminismus

作者介紹

朱莉安娜 · 弗里澤(Juliana Frisse), 曾任職於巴伐利亞廣播電臺、《此刻》網路雜誌與Dummy出版社,並曾於《泛光燈》雜誌網路版擔任主編,2017年起擔任《時代週報》網路編輯。她並以探討電影中女性形象的廣播節目獲頒「朱利安.巴特爾媒體獎」。

内容簡介

本書由德國知名新聞主編執筆,從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歷史開始,深入淺出地探討當代社會的女性形象、審美標準、兩性關係、性暴力問題以及工作和家庭中的女性角色,乃至偽裝成女性主義的歧視和反女性主義,並提出具體的建議,教我們如何向典型的偏見反擊。

3. 《性別打結》The Gender Knot

性別打結: 拆除父權違建| 誠品線上

作者介紹

亞倫 · 强森(Allen Johnson), 1972年獲密西根大學社會學博士。身兼社會學家、教育家、作家、演講者及組織顧問等多重身分,主要關注議題為特權、壓迫及社會不公平。代表著作包括暢銷台灣社會學界多年的《見樹又見林》

内容簡介:

作者 雖然身為白種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但因生逢六0年代的狂飆洗禮,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並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對自己享有的性別、階級與族群特權做了深刻反省,並融合豐厚廣博的社會研究知識,在本書中細密鋪陳父權體制與個人行動者相互形塑的關係。

《何時要從衆?何時又該特立獨行?》Invisible Influence :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Behavior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揭示了我們周遭的人和環境,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行為、想法和偏好,並教導我們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

作者介紹:

作者 Jonah Berger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市場營銷學教授,同時也是暢銷書《疫情行銷學》的作者。Berger 教授專門研究社會影響力、病毒式行銷和趨勢預測等領域,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並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這本書帶給我三個重要的啟發:

1. 我們更喜歡熟悉的人和事物

一項研究發現,上課次數越多的女學生,越容易受到同學的青睞,即使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曾經見過她。這說明我們偏好熟悉的人,即使我們並未察覺到對方是熟面孔。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例如我們會更信任聽過多次的陌生人,或是更容易接受反覆出現的廣告訊息。瞭解到這個心理機制,有助於我們審視自己的偏好從何而來,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2. 從眾的壓力:別人在做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

我們很容易受到周遭人的影響,去採納他們的行為和觀點。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思考的時間,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從眾的社會壓力。例如當我們聽說朋友去過一家糟糕的餐廳,我們可能就不會考慮親自去嚐鮮了。又比如說,許多人會承襲父母的政治立場,而不是花時間研究自己的信念。瞭解到從眾心理無所不在,有助於我們保持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

3. 旁觀者提供的助力與阻力

當我們努力達成目標時,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在一起,往往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前進的動力。減重班上其他人的成功故事,會增強我們對自己的信心;跟著運動健將一起慢跑,更能激勵我們加快腳步。然而在執行一些需要高度專注的任務時,他人的存在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我們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表現得很厲害」,而不是專注在手邊的工作上。所以視情況而定,適時尋求他人的陪伴或獨處,有助於我們事半功倍。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生活中的許多選擇。原來我們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獨立,而是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但只要意識到這股「看不見的影響力」,我們就能學會如何駕馭它,而不是被它牽著鼻子走。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判斷他人觀點的可信度,以及如何利用他人的力量來激勵自己成長。

特別推薦這本書給以下讀者:

1. 好奇心旺盛的年輕人:透過本書瞭解他人如何影響你的選擇,有助於他們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2. 需要做出重大抉擇的中年人:本書能協助你擺脫周遭的干擾,獨立思考問題的核心。

3. 渴望自我成長的所有讀者:本書提供了許多利用他人力量來激勵自己的方法,值得一讀。

Ed有話説: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每個企業在制定發展策略時,除了要審慎評估自身的優劣勢,更要洞悉環境中那些「看不見的影響力」。例如消費者的從眾心理、競爭對手的價格策略、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等。唯有掌握這些隱形的因素,企業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而這對個人成長而言也是一樣的道理。瞭解他人如何影響自己的言行舉止,審慎判斷外界訊息的可信度,並善用環境的力量來激勵自己,將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發明學,改變世界》Inventology : How We Dream Up Things That Change The World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帶領讀者穿越歷史,探索世界上許多優秀發明家的創意靈感來源,揭開他們的創作過程,並教導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找出驅動偉大發明的關鍵,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發明。

作者介紹:

Pagan Kennedy 是一位才華洋溢的作家,她的作品涵蓋了各種文學體裁,包括小說、非小說類作品和專欄文章等。她擅長以生動有趣的筆觸,深入淺出地探討科學、歷史和創新等主題。在《發明學,改變世界》這本書中,Kennedy 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為讀者呈現了一段精彩的發明歷程。

重點啟發:

1. 痛點激發創意

當一個問題變得非常棘手且困擾個人時,往往能激發出足夠的創造性思維,促使人們發明出改變一切的10倍解決方案。就像 Bernard Sadow 在機場搬運自家公司笨重行李的痛苦經歷,最終促使他發明了有輪子的行李箱一樣。

2. 發明需要時間

即使你對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也要接受所有發明都需要時間才能被大眾接受的事實。就像 Robert Plath 改良 Sadow 的設計,在行李箱一側加上兩個輪子和伸縮拉桿,儘管他作為飛行員對旅行需求有更深的理解,但這個發明起初也只是受到空服員的青睞。隨著越來越多女性獨自旅行,以及大男人們終於屈服於便利性的誘惑,帶輪子的行李箱才逐漸成為標準配備。

3. 跨界思維創新

有時候,解決問題的靈感並非來自該領域的專家,反而是源於局外人的新穎視角。18世紀初,英國議會懸賞獎金,徵求能夠解決海上航行無法計算經度的方案。最終,答案並非來自天文學家、水手或探險家,而是一位利用業餘時間製作時鐘的木匠 John Harrison。儘管他窮盡一生才找到解決方案,但他的跨界思維卻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後,我深受啟發且備受鼓舞。這本書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意識到偉大的發明並非天才的專利,而是源於對問題的深刻理解和跨界思考。作者以豐富的故事和生動的筆觸,將發明家從神壇上請了下來,讓發明的精神變得平易近人,觸手可及。這本書不僅適合熱愛歷史、科學和創新的讀者,更能激勵所有渴望改變世界的人勇敢踏上發明之路。

特別推薦《發明學,改變世界》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創新但苦於找不到靈感的人。無論你是熱衷鑽研機械的少年車迷,還是擔心選錯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員,亦或是曾經為《生活大爆炸》中天才科學家的創意所折服的任何人,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點燃你內心的發明之火。

Ed的話:

閱讀《發明學,改變世界》讓我對SCALE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自動化」(Automate)和「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源於發明家對問題的深入理解,並找到一種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從而節省人力,提高效率。此外,跨界思維和尋求外界資源的能力,也讓發明家能夠充分利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創造出革命性的產品。這啟發我們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中,要勇於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廣泛汲取養分,並尋求自動化的解決方案,以發揮最大的潛力。

《我們的問題是什麼?》What’s Our Problem?

一句話總結:

《我們的問題是什麼?》這本書以全新的思維框架,解釋現代社會為什麼看似瘋狂,以及社會如何運作、衰敗和繁榮,提供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更好的思考和溝通方式。

作者介紹:

蒂姆·厄本(Tim Urban)是知名部落格「等等,但是為什麼」(Wait But Why)的作者和素描藝術家。他以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地探討各種複雜的話題,啟發讀者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的問題是什麼?》是他的最新力作,旨在幫助我們找出現代社會面臨的核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重點啟發:

1. 思維階梯:高層次思考的重要性

厄本提出了「思維階梯」的概念,強調「如何」思考比「思考什麼」更重要。我們都有「高級思維」和「原始思維」,前者負責理性、克制和深思熟慮,後者則專注於基本需求。只有在思維階梯的高層,我們才能進行真正的智慧對話,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

2. 政治領域的高層次思考:找到共同目標

高層次思考的政治家關注三個核心問題:我們目前的處境如何?我們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通常只有第三個問題會引發左右派的分歧。只要雙方抱持開放的態度,願意與持不同觀點的人合作,就能攜手推動社會進步。然而,低層次思考的政治家卻陷入「政治迪士尼世界」,將對方妖魔化,阻礙了任何進展。

3. 提升社會層次:覺察與勇氣

要打破低層次思考的泥淖,形成向上提升的螺旋,我們需要覺察和勇氣。覺察始於認識到每個人(包括自己)都會有低層次思考的時候。勇氣則需要我們敢於說出心中所想,給他人表達真實想法的信任,讓更多人看到質疑現狀是可以被接受的。

個人評價:

《我們的問題是什麼?》雖然主題沉重,卻沒有讓人感到負擔,反而引人入勝。作者以生動的比喻和機智的語言,闡明了複雜的概念,讓讀者能輕鬆吸收。這本書幫助我認識到自己思考和溝通的盲點,啟發我以更開放、更高層次的心態看待問題。我相信這是每個現代人都需要的一堂課,值得你投入時間去深入理解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課題之一。

特別推薦《我們的問題是什麼?》給誰:

那些努力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意義的年輕人、對現狀感到失望的中年人,以及任何想要真正了解社會運作方式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所提出的「思維階梯」概念,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不謀而合。高層次的思考能幫助企業制定清晰的願景和目標,並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來實現它們。同時,營造一個鼓勵員工勇於表達真實想法的企業文化,也有助於提升整體的思維層次,激發創新和進步。

對於個人成長而言,《我們的問題是什麼?》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覺察,辨識自己的思維盲點,並勇於挑戰既有的觀念。唯有不斷提升自我,我們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找到立足之地,並為社會的進步貢獻一己之力。

《創造與漫想》Invent and Wander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彙集了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寫給股東的信件和演講,透露了他的人生哲學和經營之道,最終讓他創立亞馬遜和藍色起源這兩家公司,締造了輝煌的成就,書寫歷史新頁。

作者介紹: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是一位非凡的企業家,他在有生之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仍在蒸蒸日上。他的故事值得任何想要創造財富、獲得動力、實現自我成就的人探索。《創造與漫想》深入探討了這位亞馬遜創辦人的人生,彙整了一系列的人生與事業啟示。從如何在不確定的時代茁壯成長,到在商業中冒險和以客戶為中心的重要性,這本書涵蓋了所有這些主題。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三大重要啟發:

1. 保持第一天的心態

傑夫・貝佐斯每天都以「第一天」的心態來面對,並將這個理念灌輸給所有員工。雖然這很難做到,但保持熱情和創造力對於員工和公司的巨大成功至關重要。即使亞馬遜已經成為全球領先企業,貝佐斯仍然強烈專注於客戶,持續應用這個原則,就像公司才剛起步的第一天一樣。

2. 重視客戶和員工

客戶和員工是任何公司最關注的兩大類別,而且彼此息息相關。沒有客戶,其他所有運作基本上都是無用的。貝佐斯在招聘過程中投入大量資源,專注吸引高技能和高績效的人才。同時他對員工要求嚴格,以維持最高標準,確保客戶滿意度。

3. 學會從失敗中學習

貝佐斯提倡「有成效的失敗」。雖然你無法避免失敗,但你可以從中學習,下一次做得更好。反思、重新規劃、找出方法中的缺陷並改進。未來總會有其他機會和更多挑戰。因此,今天提升技能可以幫助你應對明天的風暴。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是一本出色的書,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見解和建議。無論你是想在職場上有所斬獲的年輕創業家、想拓展課外知識的商學院學生、還是想學習頂尖商業領袖心法打造成功公司的新創辦人,這本書都非常值得一讀。

特別推薦《創造與漫想》給誰:

我特別想把《創造與漫想》推薦給那些渴望在個人成長和事業上有所突破的人。書中提到的SCALE法則和企業經營息息相關:訂定策略(Strategize)、創新(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不斷精進(Enhance)。其中我覺得「創新」這個概念最能呼應本書的精髓。

Ed的話:

貝佐斯的成功奠基於不斷發明和探索未知的勇氣。他敢於挑戰現狀,開創嶄新商業模式,這種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創新需要跳脫舒適圈,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即便遭遇挫折也要勇於嘗試。正如貝佐斯所言:「要麼創新,要麼死亡。」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不二法門。總而言之,《創造與漫想》是一本饒富啟發性的佳作。書中的智慧箴言不僅適用於商業領域,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願我們都能從中獲得啟迪,在人生這趟探索之旅中,充滿好奇,勇於發明,開創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