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腦力全開》Limitless

一句話總結:

《腦力全開》這本書帶你突破大腦的限制,透過思維模式、視覺化、音樂等工具,釋放大腦在記憶力、閱讀、學習等方面的全部潛力。

作者介紹:

Jim Kwik是一位著名的大腦訓練專家,他曾因兒時的腦部創傷而導致學習障礙,甚至被一位老師稱為「大腦損壞的男孩」。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開始研究各種提升大腦能力的方法。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他成功地突破了自己的限制,成為一名天才級的學習專家,並致力於幫助更多人開發大腦的無限潛能。

重點啟發:

1. 音樂與氣味

適當的音樂和氣味可以顯著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和記憶力。作者建議聆聽節奏在50-80拍/分鐘的巴洛克音樂,以促進專注力。同時,在學習和考試時使用相同的精油,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回憶所學內容。透過這些簡單的技巧,我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

2.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一種時間管理技巧,將學習時間分為25分鐘的工作時段和5分鐘的休息時段。在工作時段內,我們要全神貫注,不被任何干擾打斷;在休息時段內,我們可以放鬆身心,為下一個工作時段做準備。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提高學習質量。

3. 強化記憶和專注的秘訣

我們的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透過訓練來塑造大腦的各個部分。視覺化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例如,我們可以將要專注的對象想像成一個發光的球體,每當注意力分散時,就將其拉回到球體上。同時,我們可以透過編造故事或利用熟悉的場景,將要記憶的內容與之關聯,從而加深印象。

個人評價:

《腦力全開》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啟發的書,它顛覆了我對大腦潛能的認知。作者以自身的經歷和研究為基礎,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們打破思維的枷鎖,釋放無限的可能性。這本書不僅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我信心和勇氣去追求夢想,超越自我。

特別推薦《腦力全開》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突破自我、實現個人成長的人。無論你是一個對當前智力水平感到沮喪的年輕人,還是一個熱愛學習新事物的長者,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寶貴的見解和實用的策略。如果你想要高效地掌握閱讀、專注等技能,《腦力全開》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佳作。

Ed的話:

本書的許多概念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息息相關,特別是在創建(Create)方面。正如作者所言,我們的大腦具有無限的潛力,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去開發和利用它。在企業經營中,創新和創造力是致勝的關鍵。只有不斷突破思維的限制,我們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贏得市場的青睞。同樣地,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也需要不斷挑戰自我,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腦力全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潛力遠遠超出自己的想像。只要我們敢於打破常規,勇於創新,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出不凡的人生。

《意志力沒有用》Willpower Doesn’t Work

一句話總結:

《意志力沒有用》這本書透過指出環境和其他影響生產力的因素之重要性,告訴你如何以比單靠意志力更有效率的方式改變人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班傑明・哈迪(Benjamin Hardy)是一位心理學博士和暢銷書作家。他的文章經常出現在《富比士》、《哈芬登郵報》等知名媒體上。哈迪博士致力於研究如何透過改變環境和心態來提升個人成就,幫助人們實現自我突破和成長。

重點啟發:

1.志力並非萬能鑰匙

我們常以為只要意志力夠強,就能戒除壞習慣,達成目標。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外在因素會快速耗盡我們的意志力,讓我們難以維持。以肥胖問題為例,與其怪罪個人意志力不夠,不如正視久坐工作和速食環境才是罪魁禍首。若能刻意設計周遭環境,自我提升將變得水到渠成。

2.巧妙區分工作與生活空間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在家工作儼然成為新常態。但在同一地點工作和玩耍,生產力難免大打折扣。「努力工作,盡情玩樂」的座右銘仍然適用,但我們必須為此增添一個概念:在不同空間從事不同活動,效率才能最大化。刻意將某個房間設為辦公室專心工作,另一間規劃為放鬆休憩區,如此可激發身體潛能,在工作和修復之間取得平衡。

3.果斷清除阻礙,設計成功環境

要達成目標,就要勇於清除阻礙。這並非易事,但只要抱持正確心態,就能簡單許多。比方說,整理手機,刪除會耗費時間的應用程式;為了健康飲食和減重,毫不猶豫地丟掉家中的甜食。透過這些當機立斷的行動,打造成功環境,自然能輕鬆做出正確選擇,不必總是倚賴意志力。

個人評價:

我自2018年開始閱讀哈迪的作品後,就對他的觀點愛不釋手。這本書提供了全新視角,顛覆了我們對意志力的傳統認知。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闡述了環境在個人成長中的關鍵作用。書中許多建議切實可行,讀來令人醍醐灌頂。我已經開始實踐部分方法,並感受到顯著的正面改變。

特別推薦《意志力沒有用》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減重卻不知為何如此困難的人、渴望發揮潛力的企業家、以及所有為了持續提升生產力而奮鬥的人。這本書將徹底改變你對意志力的認知,為你指引通往成功的環境設計之道。

Ed的話:

從「SCALE」的角度來看,本書最能連結到「E-增強」的概念。作者所倡導的環境設計策略,正是透過改善外在條件,進而增強個人意志力,助你在追求目標的路上更上層樓。與其單靠意志力,不如善用環境的力量,為自己打造一個成長的溫床。畢竟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擁有多少意志力,而在於你身處的環境能否激發你的潛能。這是作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值得我們深思。

《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Life Worth Living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引導我們探索生命中最重要的問題,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讓人生活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是耶魯大學的教授Miroslav Volf、Matthew Croasmun和Ryan McAnally-Linz。他們開設了一門熱門的課程「活出意義人生」,吸引了眾多學生選修。這本書就是根據這門課程的內容編寫而成,集結了來自不同傳統、宗教和哲學的智慧,幫助讀者反思生命的重大問題。

重點啟發:

1. 層層探索,逐步深入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把探索人生意義的過程,比喻成一次深海潛水。我們要從行動的層面開始,然後逐步深入反思的三個層次。就像潛水一樣,我們要慢慢下潛,然後帶著發現浮出水面。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覺察,知道自己正處在哪一個階段。

2. 生命的六大問題

當我們潛到最深處時,會遇到作者所說的「終極問題」。這個問題涵蓋了所有與人生目的相關的疑問。作者提出了六個主要的面向:意義、身分認同、成長、愛與關係、苦難,以及死亡。我們要像調配食譜一樣,從各種哲學、宗教和自己的反思中,找出適合自己的答案。

3. 持續探索,活出意義

雖然坊間有許多現成的人生哲學可以參考,但我們終究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作者提供了三個練習,幫助我們持續地探索生命的意義:反思日記、對話練習,以及行動實踐。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不斷地提煉出對自己而言意義非凡的事物。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被這本書的內容所吸引。作者們廣泛地借鑑了各家學說,又不失焦點地切入核心議題。作者以一種開放的態度,鼓勵讀者勇於探索生命的各種可能性。同時,書中也提供了許多實用的練習,讓人能夠把反思付諸行動。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特別推薦《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在經歷人生轉折、迷惘的人。無論你是正值青春期的學生,還是已屆中年的職場人士,這本書都能給你啟發和指引。如果你對哲學、心理學和宗教有興趣,也很適合閱讀這本書,相信會有許多的收穫。

Ed的話:

從SCALE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本書與Strategize(策略制定)的關聯最密切。作者提出的探索過程,本身就是一套有效的策略。當我們在制定人生方向時,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步驟:先從行動中學習,再逐步深入反思,形成自己的人生策略。這樣的過程雖然需要投入時間和心力,但卻能讓我們更有方向感,活得更有意義。相信這本書的智慧,能為許多人的人生規劃帶來啟發。

《五感生活》Life in Five Senses

一句話總結:

《五感生活》是一本兼具個人體驗和科學探索的書籍,深入探討如何真正啟動我們的感知能力,全方位體驗生命的深度與色彩,提供了許多精妙的見解和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與世界、自己和他人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作者介紹:

格雷琴・魯賓(Gretchen Rubin)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講者,她的作品經常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她擅長探索人性、習慣和幸福等主題,並將自己的見解與讀者分享。這本《五感生活》是她在一次眼科檢查後的靈感之作,當時醫生提醒她有視網膜剝離的風險,這讓她驚覺自己一直以來忽略了周遭的色彩、聲音和觸感,於是她決心要改變,重新喚醒自己的感官。

我從這本書得到的重點啟發:

1. 用心觀看,發現視覺奧妙

我們每天都在「看」,卻很少真正「觀察」。作者提供了一些培養觀察力的方法,例如:刻意欣賞日常景物的細節、描述所見事物的顏色和形狀、觀察光影變化、閉上眼睛回想畫面等。透過這些練習,我們可以重新發現視覺的奧妙,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豐富。

2. 聞香識味,提升生活品質

我們對氣味的敏銳度往往不如視覺和聽覺,但嗅覺與味覺密不可分,對生活品質有著重要影響。作者建議我們多聞聞食物的香氣、分辨不同氣味的特色、嘗試新的香水或精油、在特定場合使用特定香氛喚起記憶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對氣味的敏感度,更投入當下的體驗。

3. 觸覺連結,療癒身心靈

皮膚是我們最大的器官,觸覺更是一種強大的社交和情感工具。作者發現觸覺有四種功效:安撫情緒、提升專注力、促進社交連結、喚起記憶。透過按摩、擁抱、撫摸寵物、感受大自然等方式,我們可以更全面地感受生命的溫度和力量,在身心靈上獲得療癒。

個人評價: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我們不必刻意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生,日常的點點滴滴就蘊含了無窮的奧妙和感動。作者以親切幽默的筆觸,分享了許多觀察和體驗五感的方法,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連結。每一個感官練習都讓我有全新的發現和領悟,彷彿打開了一扇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門。

特別推薦《五感生活》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正在學習五感知識的青少年、剛經歷健康警訊的中年人、以及覺得自己嗅覺不靈敏的所有讀者。這本書將帶領你重新認識和運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

Ed的話:

閱讀這本書讓我聯想到SCALE法則中的E(Enhance,增強)。作者提到觸覺可以提升專注力,這讓我想到,在制定策略(Strategize)和創建(Create)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運用觸覺來增強思考和創意。例如在腦力激盪時提供觸感豐富的道具,或是在撰寫企劃時使用質感特殊的紙張等。此外,在自動化(Automate)的時代,五感體驗更顯得彌足珍貴。唯有透過感官的連結,我們才能真正充分利用(Leverage)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不忘初心,回歸生活的本質。《五感生活》這本書啟發我們從全新的視角審視生命,藉由感官的覺知和練習,增強自己的感受力和創造力,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之道。

《WILL:威爾史密斯回憶錄》Will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描繪威爾·史密斯從費城西區的平凡開始,到成為一位音樂家,再到成為全球巨星演員的人生故事,令人欽佩不已。

作者介紹:

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生於費城,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長大。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饒舌,但直到他開始與DJ Jazzy Jeff合作,才真正打響了名聲。16歲時,他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高中畢業後,史密斯搬到洛杉磯全職追求演藝事業,這個決定最終讓他成為《新鮮王子妙事多》的主演。最終,他成為好萊塢最大牌的明星之一。

重點啟發:

1. 平凡出身,非凡人生

威爾·史密斯雖然是好萊塢最成功的演員之一,但他並非出生在一個富裕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事實上,他在一個貧困的社區長大,父親是一個酗酒的人,甚至威脅他和母親的安全。儘管威爾的生活充滿了起起伏伏,但他總是設法從每一次挑戰中重新站起來,證明了你不需要出生在一個富裕、受過教育的家庭才能成功。

2. 逆境中的不屈精神

威爾·史密斯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最艱難的時期之一是他欠了國稅局超過300萬美元的稅款。當他第一次作為說唱歌手大獲成功時,他花了太多錢,而且少繳了所得稅。最終,國稅局拿走了他的許多財產和未來的收入。儘管面臨種種逆境,威爾·史密斯並沒有放棄自己或成功的夢想。

3. 勇敢面對恐懼,追尋夢想

威爾·史密斯曾說,上帝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放在恐懼的另一邊。所以儘管他非常害怕高度,但他還是勇敢地第一次嘗試跳傘。如果你想過一種快樂和成功的生活,就必須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威爾認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這只是面對恐懼和跨入未知領域的問題。通常,冒險和相信自己是值得的。

個人評價:

《WILL:威爾史密斯回憶錄》是一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書。有些部分非常有趣和娛樂性,有些部分則深刻而發人深省。威爾·史密斯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鼓舞和振奮。他的經歷證明了,無論你的出身如何,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能克服任何障礙,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本書讓我更加堅定了追逐夢想的信念。

特別推薦《WILL:威爾史密斯回憶錄》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在經歷困難時期、需要從別人的故事中獲得啟發的演員,對威爾·史密斯的電影和生活充滿熱情的影迷,以及任何想在生活中找到動力、實現最瘋狂夢想的人。

Ed的話:

威爾·史密斯的故事與SCALE當中的「增強」概念密切相關。他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能力,從說唱歌手轉型為演員,再到成為全球巨星,不斷增強自己在娛樂產業的影響力。同時,他也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自我增強,克服恐懼,面對挑戰。這種不斷自我增強、突破極限的精神,無論是對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後Google時代》Life After Googl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精闢地解釋了為什麼矽谷正在經歷一場大數據和機器智慧時代結束的緊張崩潰,以及後Google時代的來臨。

作者介紹:

作者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是一位知名的科技理論家和未來學家,他曾經準確預測了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在這本書中,他再次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區塊鏈經濟的興起,以及它將如何顛覆現有的科技巨頭。

以下是我從本書中獲得的三個重要啟發:

1. Google的「大數據」知識範疇

Google建構了一個龐大的資訊資料庫,將所有資訊集中在一個被稱為「雲端」的中心位置。這個系統利用複雜的演算法來分析資訊,並從中提取新的資訊。然而,由於Google希望存取所有資訊,因此任何隱私都與其模式相悖。事實上,使用者是用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來「付費」使用Google的服務,而Google則透過廣告獲利。

2. 神秘人物中本聰與加密貨幣的崛起

2008年,一位神秘人物中本聰推出了第一種加密貨幣 – 比特幣。在這個被稱為「加密宇宙」的線上領域中,個人資料從任何通用且可鎖定的中心樞紐分散出去,而是由每個人自己持有。這創造了一個完全無法被駭且非常安全的系統,難怪許多企業正在認真研究這項技術。

3. 比特幣無法成為新的金本位

中本聰希望比特幣能夠成為一種新的、改良版的金本位。然而,由於其固定的供應量,比特幣無法對需求變化做出反應,導致其價值大幅波動。比特幣的可預測性過於不穩定,因此無法成為一種標準。儘管中本聰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技術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但他對現實世界經濟的理解似乎有所缺陷。

個人評價:

在我看來,這本書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科技巨頭面臨的挑戰,以及區塊鏈技術的巨大潛力。作者以精闢的見解和引人入勝的筆觸,引領讀者一窺後Google時代的面貌。閱讀這本書讓我獲益良多,對未來科技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

特別推薦《後Google時代》給誰:

我特別推薦《後Google時代》這本書給那些對科技趨勢和未來發展感興趣的讀者,無論你是經濟學專業學生、鑽油平台工人或比特幣礦工,還是任何擔心自己的Google歷史記錄被濫用的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啟發和思考。

Ed的話: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與「自動化」(Automate)概念的連結。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許多過去需要人工處理的流程都可以被自動化。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交易和資料傳輸能夠在無需中介的情況下自動進行,大大提高了效率。這對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展望未來,擁抱區塊鏈技術的自動化潛力,將是我們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這個點子有搞頭嗎?網路創業大師讓你的點子變現金》Will It Fly?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這個點子有搞頭嗎?》是一本循序漸進的指南,教你如何測試商業點子,確保新創事業符合自我特質,不會浪費時間金錢在沒人想要的項目上,讓你的事業如虎添翼、一飛沖天!

作者介紹:

帕特.弗林(Pat Flynn)是線上創業界的搖滾巨星。他不是那種砸爛旅館房間、早上就喝酒、在舞台上砸吉他的搖滾明星,而是線上生意的傑出代表。我從2014年開始關注他,那時我偶然發現他的網站Smart Passive Income,那時網站規模已經不小了。2008年金融海嘯時,帕特在建築公司被裁員,他發現自己創建的一個小網站,原本只是分享他的LEED建築考試學習資料,竟然吸引大量訪客,於是他開始在網站上銷售產品。久而久之,他一個接一個創立線上事業,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大師。2016年,他終於出版了第一本書《這個點子有搞頭嗎?》,闡述他事業成功的關鍵框架之一:驗證點子。

重點啟發:

1.讓生意契合自我特質

很容易在這方面犯錯,相信我,我深有體會。即使你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目標和優先順序,真正活出來又是另一回事。舉例來說,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個超級外向、熱愛與人交流的人,那麼直銷、冷召和社交活動應該是你事業行銷策略的重點。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內向者,比較喜歡埋首筆電打字,那麼寫書和製作線上內容可能更適合。為了確保你的事業型態符合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帕特建議一個很棒的練習:訪問未來的自己。將一張紙分成四個象限,填入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面向(例如:健康、財富、愛情和幸福)。然後,想像五年後的自己,寫下每個類別浮現的念頭。舉例而言,你可能寫道:「五年後,我已還清所有債務,存了兩萬美元,讓孩子暑假去上語言學校。」光是把這些目標寫下來一次,即使再也不看,也有助於你的大腦下意識地引導行動朝目標邁進,如此一來,你就能確保事業和自我特質契合。

2.透過縝密規劃奠定成功基礎

實現任何目標的兩大部分是規劃和執行,規劃能確保執行真正收到成效。理所當然地,帕特在推出新點子前總是做大量研究,以保證不會慘遭滑鐵盧。他做這件事的方法之一,就是為每個點子建立特定的客戶檔案,他稱之為「客戶計畫」(Customer P.L.A.N.)。這個縮寫代表:

P – 痛點(Pain):你的客戶有什麼困擾?

L – 語言(Language):他們如何描述痛點?

A – 請求(Ask):你要提供什麼來解決痛點?

N – 利基(Niche):你的利基市場在哪裡?

透過回答這些問題,你可以勾勒出理想客戶的輪廓,鎖定目標市場。

3.先有需求,再來供給

即使有最完美的規劃,若沒有這一樣東西,任何生意都撐不了多久,那就是:需求。這是驗證點子過程的最後一步,卻也是最重要的,少了它,前面所有步驟都是枉然。你必須讓人們為你的產品/服務預付費用。這點至關重要,因為問某人「你願意為此付費嗎?」和真的向他們要錢是兩回事。有多少次,朋友跟你分享一個點子,你說:「喔,當然,我一定會買!」但私下卻想你絕不會掏錢,或是當他們開口要錢時你就拒絕了?為事業預售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帕特說你應該總是一對一進行,無論是面對面、打電話、發電郵或臉書訊息。表達興趣、描述你的服務、徵詢意見,最後,提出購買請求。如果你用電郵之類的管道,24小時後對方若沒回應就再追蹤一次。帕特說預售業績應以詢問人數的10%為門檻。所以,如果你想開設一門成人極限飛盤課程,詢問50人購買名額,拿到5份付費承諾就是你前進的綠燈,讓飛盤飛吧,讓事業飛吧!

個人評價:

當這本書出版時,整個概念對我而言已不新鮮,但現在重新回顧,我認為這應該列為所有考慮副業的人的必讀書單,真的。如果你賺不到錢,你不是經營事業,只是有個嗜好。《Will It Fly?》會幫你搞清楚自己不是在混淆兩者。只要你有一丁點創業傾向,就去拿這本書吧!

特別推薦《這個點子有搞頭嗎?》給:

那個放學後想編寫程式、在App Store上架的孩子,那個第一次創業失敗後重回朝九晚五的女性,以及任何懷疑自己點子是否夠好的人。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這本書鼓勵創業者先驗證自己的商業構想,確保符合市場需求,避免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卻血本無歸。透過訪問未來的自己、分析目標客戶、預售等方式,可以有系統地測試點子的可行性。這樣縝密的事前規劃,正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整體而言,《這個點子有搞頭嗎?》提供實用可行的框架,幫助創業者將構想化為可落地執行的計畫,是不可多得的創業指南。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人追尋創業夢想、讓事業展翅高飛!

《壓力:你一輩子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解開壓力與生理、精神的糾纏關係!》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

一句話總結:

《壓力》深入探討壓力的來源和影響,教導讀者如何透過管理思緒和停止過度思考,有效控制和應對壓力。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Sapolsky),他是一位著名的神經內分泌學家和斯坦福大學生物學教授。薩波斯基教授致力於研究壓力如何影響人類行為和健康,他的研究成果廣受好評,並多次獲得獎項肯定。

重點啟發:

1. 我們要學會更好地應對壓力

我們的大腦會將生活中的許多情況,如:塞車、截止日期臨近、與親人爭吵等,視為危機和壓力情況。但我們應該學會不要將這些情況看得太嚴重,而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減少大腦對壓力的反應,從而降低我們的壓力水平。

2. 自主神經系統幫助我們應對和恢復壓力

我們體內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功能叫做自主神經系統,它有兩個部分: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在真實或想像的危機情況下觸發壓力,而副交感神經系統則負責平靜和自主活動。這兩個系統可以迅速啟動,以確保我們的生存。

3. 給予比接受更能帶來快樂

研究表明,那些提供禮物和幫助的人比接受禮物和幫助的人更快樂、更健康。夫妻之間經常相互支持的人,通常比單身者更健康、更快樂。然而,我們要認清哪些壓力是可以解決的,哪些是無法解決的,不要為未來的情況或難以控制的事情感到壓力,而是要把精力用在做好準備上。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見解,幫助我們了解壓力的來源和影響。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複雜的神經科學知識。這本書不僅讓我意識到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的危害,也教會了我一些實用的方法來緩解壓力,讓生活更加輕鬆愉悅。

特別推薦《壓力》給誰:

– 工作過度、瀕臨倦怠的上班族

– 35歲左右飽受慢性壓力困擾、希望有效治療的人

– 任何想要在事業和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所提到的壓力管理策略,與企業經營中的S.C.A.L.E.理念不謀而合。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發展,必須學會制定策略(Strategize)、創新(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不斷提升(Enhance)。而個人也要學會運用這些策略來提升自我,特別是在充分利用(Leverage)方面,我們要善於利用身邊的資源,與他人合作,建立良性的人際關係網絡。正如書中所說,給予比接受更能帶來快樂,我們要學會感恩和付出,在付出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和提升。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學會用更積極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壓力和挑戰。

《戳破謊言的技巧》Liespotting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實用的建議,教你如何識別欺騙行為,並在你身邊營造出一個誠實、真誠的文化氛圍。

作者介紹:

作者 Pamela Meyer 是一位謊言偵測專家,她透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一套識破謊言的方法。Meyer 女士經常受邀在各大企業和政府機構演講,分享她在這方面的專業見解。

重點啟發

1. 人類情緒的普世性

科學家們發現,無論文化背景如何,人類對基本情緒的面部表情都是一致的。這意味著,即使一個人說的話聽起來再可信,如果他在撒謊,他的臉部表情一定會洩漏蛛絲馬跡。除了面部表情,我們還可以從肢體語言和言談特徵中識別欺騙行為。

2. 無所不在的謊言

研究顯示,我們每天可能被欺騙 10 到 200 次。這些謊言大多是所謂的「善意謊言」,目的是維繫人際關係或符合社會期待。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更容易透過電話或視訊說謊,因為缺乏面對面的接觸。

3. 營造誠信文化的關鍵

識破謊言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找出真相。但這並不意味著要用咄咄逼人的方式逼問對方。相反地,我們應該努力與人建立聯繫,給對方說實話的機會。畢竟,人們通常只有在別無選擇時才會撒謊。營造一個誠信的文化,要從我們自身和身邊的人開始。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後,我對人性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不僅教會我們如何識破謊言,更深入剖析了人類情感和慾望的世界。我認為這是一本人人都應該閱讀的書,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互動。這本書提供的洞見和方法,必能幫助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建立更真誠、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特別推薦《戳破謊言的技巧》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哪些人:

– 希望可以更了解員工的想法的企業高管

– 立志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誠信經營的新創公司創辦人

– 所有對人際互動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

Ed的話

識破謊言的能力,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提升(Enhance)的過程。透過觀察和分析他人的行為,我們得以窺見人性的奧秘,從而創建(Create)出更良性的人際互動模式。誠如本書所言,營造誠信文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審慎地制定策略(Strategize),並充分利用(Leverage)身邊的資源。或許,未來我們還能利用科技,發展出自動化(Automate)的謊言偵測工具也說不定。總之,這本書帶給我們的,絕不僅是一個識破謊言的技巧,而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無論是在職場或生活中都具有價值。

《我們為什麼工作》Why We Work

一句話總結:

《我們為什麼工作》這本書探討了工作在我們生活中的意義,研究了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以及哪些特質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企業應該問哪些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是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他是著名的《選擇的弔詭》一書的作者。史瓦茲教授是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的心理學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工作動機、道德、實踐智慧等領域。這本《我們為什麼工作》是為了配合他的一個 TED 演講而寫的小書。

重點啟發:

1.工作不只是糊口,更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我們對工作的看法大致可分為三種:把工作視為份差事、把工作當成職業、把工作看作使命。如果我們能夠時常提醒自己,工作成果如何改變了他人的生活,我們就更有可能把工作視為一種使命,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2.自主、成長、認同是保持員工積極性的三要素

讓員工保持工作熱情的三個關鍵因素是:工作的自主性、學習成長的機會、以及對公司使命的認同。遺憾的是,許多公司在面臨危機時往往會削減這三個方面的投入,但這恰恰是錯誤的做法。控制越多、培訓越少、忽視公司使命,只會進一步打擊員工的積極性,讓公司的表現更糟。

3.金錢獎勵往往適得其反

用錢來激勵員工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書中舉了一個以色列海法幼兒園的例子:園方對接孩子遲到的家長徵收罰款,結果遲到的人數不減反增。這是因為罰款讓遲到變成了一種「可以用錢買到的權利」。同樣的,加薪並不能真正提高員工的工作滿足感,久而久之,人們就會發現金錢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

個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觀點卻非常睿智且發人深省。作為一名職場新鮮人,我從書中學到了要找到工作的意義所在,把工作視為一種使命,而不是單純為了賺錢。作為一名管理者,這本書提醒我在面對危機時,應該給予員工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加強控制和削減培訓預算。作者用生動的例子闡述了他的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特別推薦《我們為什麼工作》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兩類人。一類是像我一樣的職場新人,書中的觀點有助於我們正確看待工作,在工作中尋找意義,而不是迷失方向。另一類是企業管理者,這本書能幫助他們反思如何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在危機時刻做出正確的抉擇。

Ed的話:

《我們為什麼工作》這本書讓我聯想到S.C.A.L.E.當中的 E,即增強(Enhance)。書中提到的三個保持員工積極性的要素:自主性、成長機會、使命認同,都是在增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體驗。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放手讓員工自主工作,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並讓員工理解公司的使命,而不是用錢去控制員工。只有不斷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業才能基業長青。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值得企業管理者們細細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