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21世紀的21堂課》21 Lesson for the 21st Century

一句話總結:

《21世紀的21堂課》以獨特的視角,洞察科技快速發展下,人類社會在政治、文化、經濟等層面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引領我們為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

作者介紹:

尤瓦爾・赫拉利是一位才華洋溢的歷史學家和暢銷書作家。他的著作《人類大歷史》和《人類大命運》曾登上全球暢銷書榜,廣受讀者喜愛。在這本最新力作《21世紀的21堂課》中,他把目光從人類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轉移到當下最緊迫的議題,提供我們洞察和啟發。

重點啟發:

1. 數據就是力量

在科技主導的時代,數據儼然已成為最有價值的資產。各國政府和企業無不爭相搶奪數據主導權,因為掌握數據就等於掌握了未來發展的先機。然而,問題在於大多數人對科技發展的影響缺乏全面的認知,就連政治人物也不例外。金融市場上演算法主導交易的現象,更凸顯出人類對科技的理解遠遠落後於其發展速度。

2. 知識的假象

我們往往自詡比祖先懂得更多,但事實上,現代人在許多方面的知識反而不如從前。舉例來說,我們已經喪失了自給自足的能力,無法狩獵、建造房屋或製作衣物。儘管我們能輕易獲取龐大的知識,但那並不代表我們已經將其內化為自身的智慧。與其自滿,不如保持謙遜,感恩他人的專業,並時刻保持學習的熱忱。

3. 學會思考的藝術

傳統教育著重於灌輸大量的知識,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比起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汪洋般的資訊中,篩選出真正需要的知識。未來的工作者需要具備的,是在茫茫資訊海中航行的能力,而非單純記憶大量的事實。為了幫助下一代在未來有所作為,我們必須教導他們如何思考,而非告訴他們該怎麼想。

個人評價:

《21世紀的21堂課》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探討了人類社會在科技浪潮中面臨的種種挑戰。作者以其獨到的洞察力和生動的筆觸,引發讀者對未來的深思。這本書不僅讓我對當今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更啟發我反思教育和學習的真諦。每一堂課都是值得細細品味、反覆玩味的智慧結晶。

特別推薦《21世紀的21堂課》給哪些讀者:

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生活在21世紀的人。無論你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科技浪潮中迷失方向的中年人,還是對未來感到憂心忡忡的人,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寶貴的洞見,幫助你以更開闊的視野和從容的心態擁抱未來。

Ed有話說:

從商業角度來看,《21世紀的21堂課》對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都有重要的啟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學會自動化(Automate)和充分利用(Leverage)數據的力量,並持續增強(Enhance)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個人而言,與其被動接受改變,不如主動擁抱變革,用創新(Create)的思維開創嶄新的局面。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21世紀揚帆遠航,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 

一句話總結:

《誰說人是理性的!》揭示了我們在做決策時,大腦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不理性,但只要掌握了這些隱藏的力量,就能更好地管理財務、人際互動,過上更快樂的人生。

作者介紹:

丹.艾瑞里(Dan Ariely)是美國杜克大學的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他的研究專注於人們如何做選擇,尤其是關於金錢方面的決策。《誰說人是理性的!》是他的第一本暢銷書,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

重點啟發:

比較陷阱:大腦喜歡用最簡單的方式做比較

我們很容易被眼前的選項所影響,而不是該思考或尋找的事物。所以如果你提供比你稍差一點的選項讓人比較,他們往往會更傾向選擇你。

免費的魔力:免費其實只是另一種定價——零元

從$0.01到$0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一項研究顯示,當兩款巧克力的價差是$0.01時,選擇平分秋色。但當便宜的那款變成免費時,90%的人都選擇了免費的巧克力,儘管價差並沒有改變,這來自於我們避免損失的強烈傾向。

擁有即珍惜:一旦擁有,我們往往高估事物的價值

在杜克大學的一項棒球票實驗中,中籤得到棒球票的人賣的票要價高達$2400,而沒中籤的人出價卻不到$170。這個現象源自我們對已擁有之物的偏愛、對失去的厭惡、以及維持現狀的傾向。

個人評價:

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發人深省的好書。作者以風趣幽默的筆觸,解釋了許多我們日常決策中不理性的偏誤。讀完後,你將對影響自己的種種偏見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斷。我從中獲益良多,誠摯推薦給大家一讀。

特別推薦《誰說人是理性的!》給誰:

我特別推薦此書給那些希望提升自我認知、改善決策品質的讀者。無論你是想在新工作中贏得好印象的大學畢業生、苦於吸引客戶的店主、還是想在eBay出售二手電玩遊戲的玩家,這本書都能給你啟發。

Ed的話:

想要提高決策力,自動化(Automate)思考是很重要的一環。本書揭示的種種偏誤,提醒我們要留意大腦慣用的捷徑,審慎評估自己的決定。與此同時,善用比較、免費等心理觸發點,對企業的行銷策略(Strategize)也大有助益。總之,看清非理性的運作模式,有助於我們訂定更完善的策略,做出更智慧的選擇,無論是工作或生活都能如虎添翼。

《21天打造你的超級點子》21 Days to the Big Idea

一句話總結:

《21天打造你的超級點子》這本書教你如何在短短21天內,結合大腦的創意與理性面向,想出酷炫有趣的新點子,並找到實現它們的妙招,說不定還能創造出一門永續經營的生意呢!

作者介紹:

作者布萊恩·馬提莫爾(Bryan Mattimore)是一位創意大師,擁有豐富的創新諮詢經驗。他曾協助無數知名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服務,例如可口可樂、迪士尼、通用汽車等。馬提莫爾還創立了Growth Engine創新公司,專門幫助企業突破創新瓶頸,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

重點啟發:

1. 重拾童心,創意無限

還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嗎?也許你曾幻想能飛上天空,或是探索未知的世界。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是創意的泉源。讓我們一起喚醒內心的小孩,重新點燃創意的火花吧!藉由回想兒時的願望,我們就能找到值得創新的領域。飛機讓我們征服了天空,虛擬實境把我們帶進全新的世界。這些瘋狂的童年夢想,只要經過理性的成人大腦努力,就能化為現實。

2. 創意急速配,妙點子信手拈來

假如我跟你說,你必須在30秒內想出一個瘋狂的創新點子,你大概會嚇傻吧?別擔心,有個小撇步可以幫你。只要隨機組合一個名詞和一個形容詞,新點子就會源源不絕湧現。作者馬提莫爾稱之為「和」的技巧,目的是刺激大腦以嶄新的方式思考。舉例來說,如果抽到的卡片是「花園」和「吵鬧」,你會怎麼聯想呢?也許可以打造一個音樂盒,在舉辦派對時讓整個後院迴盪著樂音。或是發明一款割草機消音器,讓鄰居不再因噪音而煩惱。瞧,這就已經有兩個點子了!

3. 看板廣告術,篩選最佳商機

當然,並非所有點子都能永續發展。要找出哪些點子有潛力,勢必得實際接觸市場,蒐集回饋意見。但在徵詢他人看法前,不妨先用一個吸睛有力的方式呈現你的點子,免得每次都得花上半小時解釋。這就是看板廣告術的精髓。只要三個步驟:1. 發想一個朗朗上口的產品名稱,清楚傳達產品特色和解決的問題。2. 列出產品的所有優點。3. 從眾多賣點中選出最有說服力的一個,創作成口號。以割草機消音器為例,可以取名為「靜音割」、「草語者」或「噤聲俠」,一聽就知道能讓割草變得悄然無聲。再搭配口號「永絕芝麻綠豆鄰里糾紛!」保證讓大家明白這款產品能預先化解潛在的紛爭。是不是很酷?

個人評價:

我本來就不缺點子,但還是很喜歡這本書把整個創意激盪過程簡化到如此易懂有趣。尤其是為團隊或大型組織而設計的流程,簡直讓人拍案叫絕。另外,在構思點子時就把現實考量進去,比方說看板廣告術,更能讓點子立刻變得可行。總之,《21天打造你的超級點子》絕對值得一讀再讀。

特別推薦《21天打造你的超級點子》給以下幾種人:

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覺得工作枯燥乏味、苦於缺乏創意的上班族,例如會計師、工程師等。這本書能幫助他們打開創意開關,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靈感。我也推薦給退休長者,鼓勵他們運用閒暇時間,發想一些能造福自己和他人的新點子。此外,這本書也非常適合創業者或行銷人員,教你如何發想有商業潛力的創新方案,並透過簡潔有力的訴求吸引目標客群。

Ed的話:

創意和創新是企業永續經營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本書提供了許多發想點子的實用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突破思維侷限,開創嶄新的商業模式。尤其是看板廣告術,不僅能幫助我們從眾多點子中篩選出最有潛力的方向,更能讓我們及早思考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的行銷策略(Strategy)。透過生動活潑的產品名稱和口號,我們能打造(Create)出令人眼睛一亮的品牌形象,吸引目標客群的注意。隨著口碑越來越好,創意產品就能進一步觸及更多消費者,充分利用(Leverage)市場潛力,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21天打造你的超級點子》這本書啟發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創意,鼓勵我們勇於嘗試各種可能性,激發源源不絕的創新動能。

《可預測的成功》Predictable Success

一句話總結:

《可預測的成功》引領你走過公司各個階段以及可能遇到的不同路徑,根據公司的行動來決定,並為你指出通往可預測成功最安全的道路,讓你持續達成目標。

作者介紹:

Les McKeown 是一位資深的企業顧問和作家,他在《可預測的成功》一書中提出了獨特的商業模型。這本書不僅討論了企業創立初期和面臨危機時的應對之道,更難能可貴的是,它詳細探討了企業如何在達到成功後維持穩定的表現,這是許多商業書籍較少觸及的主題。

重點啟發:

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要達到可預測的成功,企業必須先經歷三個階段:艱難的起步期、有趣的成長期、以及充滿挑戰的激流期。在起步期,企業要專注於兩個問題:產品是否有足夠的買家?現金流是否足以支付帳單?進入成長期後,企業似乎能自動成長,但激流期隨時可能到來,需求突然大幅超過供給能力,考驗企業的應變能力。

持續簡化決策流程

面對激流期的關鍵,在於簡化企業內部的決策流程。隨著企業成長,這是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甚至可以預防激流期的出現。下放決策權,讓各層級員工都能在職權範圍內做出決定,管理者才能專注於更重要的策略事務,而不是試圖控制一切。

維持成功的兩大利器

躋身成功企業之列後,麥克歐恩建議導入兩套系統,確保成功能夠持續。第一套是「資料、辯論、決策、授權」的決策系統;第二套是將冒險納入日常營運。像Google實施的20%自主時間,員工每週有一天時間從事創新嘗試,在不影響核心業務的前提下,保持企業的創新能量。

個人評價:

我認為《可預測的成功》一書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它深入探討了許多企業關心卻又缺乏頭緒的問題:成功之後,如何讓成功變得可以預測、能夠持續?作者彷彿在大富翁的棋盤上描繪出企業可能遇到的種種路徑,有通往地獄的絕路,也有通往成功的坦途。透過辨識不同階段的特徵,企業能夠掌握自己的定位,採取正確的行動,避免走上錯誤的歧途。這本書帶來了清新且獨到的視角,值得細細品味。

特別推薦《可預測的成功》給:

– 已經創業多年、擁有豐富經驗,卻無法完全放手的企業家

– 公司正處於快速成長期,渴望找到平穩發展之道的管理者

– 想要在決策和行動上更有效率的所有人

Ed的話:

作者在《可預測的成功》中提出的觀念,與SCALE架構中的幾個面向不謀而合。他強調下放決策權,讓員工參與討論,激發團隊潛力,這正是充分利用(Leverage)的精髓。而導入冒險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更是創建(Create)的關鍵。對於任何渴望帶領企業永續成長的經理人而言,這本書都能帶來前所未有的視野,值得一讀、再讀、三讀。

《鋪梗力》Pre-Suasion

一句話總結:

《鋪梗力》透過最新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解釋行銷人員、說服者和我們的環境如何引導我們說出特定的話語並採取特定的行動,以及你如何利用相同的概念來掌握說服的藝術。

作者介紹:

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 Cialdini)是一位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和暢銷書作家。他的代表作《影響力》在 1984 年出版後,深受企業主、行銷人員和管理者的喜愛,銷售了數百萬冊。時隔 33 年,西奧迪尼再次出擊,推出了自《影響力》以來的第一本個人著作《鋪梗力》。

重點啟發:

隱藏的「引導問題」左右我們的決策

所謂的「引導問題」或「前置說服問題」會誘導我們給出特定的答案,並影響我們後續的決策。比方說,如果有人問你:「鑑於最近倫敦發生的恐怖攻擊,你認為恐怖主義的威脅有多危險?」這個問題本身就充滿了前置說服的因素,即負面情緒。透過提醒你那些攻擊事件的近期性,你自然會認為恐怖主義的危險性更加真實。

吸引注意力的事物,我們往往賦予更高的相關性

無論是什麼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我們通常會認為那是相關的、重要的。而且,如果我們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已經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物上,我們就會滿足於當下隨手可得的任何東西。舉例來說,如果我在星巴克問你是否喜歡卡布奇諾,即使你並不喜歡,你也很可能會說「是」,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中,你覺得這是正確的回應。

言語的選擇影響我們的行為,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心理學家指出,言語的主要目的是引導聽眾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實的特定方面。使用正確的詞語,可以讓人們專注於特定的事物,從而採取特定的行動。例如,在一項研究中,參與者必須用打亂的詞語組成句子,那些句子中包含「血」、「憤怒」、「生氣」或「殺」等侵略性詞語的人,在後續的電擊強度測試中,將電擊強度設置得比對照組高出 50%。

個人評價:

《鋪梗力》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影響力領域,西奧迪尼再次證明了自己是說服力研究領域的佼佼者。這本書不僅讓我意識到自己每天是如何被各種「前置說服」所影響,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實用的策略和技巧,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說服他人。無論你是企業主、行銷人員,還是普通消費者,這本書都值得一讀再讀。

特別推薦《鋪梗力》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以下幾類人:

1. 想要提高銷售業績的行銷人員和業務員

2. 希望在談判桌上佔據優勢的商務人士

3. 渴望了解自己消費行為背後心理機制的消費者

4. 對社會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

Ed 的話:

《鋪梗力》一書中的概念與企業策略制定(Strategize)息息相關。通過運用書中的前置說服策略,企業可以更好地引導消費者做出有利於企業的決策。同時,這些策略也可以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對於個人而言,掌握前置說服的藝術,不僅能夠提升說服他人的能力,更能夠增強自我意識,看清他人對我們的影響。總的來說,《鋪梗力》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影響力的本質,值得每一個渴望在說服力方面有所突破的人閱讀。

《2030世界變局》

一句話總結:

《2030》這本書根據當前社會學、人口統計學和科技趨勢,勾勒出我們在下一個十年初可能經歷的種種變化。

作者介紹:

毛羅·F·吉倫(Mauro F. Guillen)是一位頗具洞察力的作家,他運用廣泛的人口統計和社會學趨勢,再結合嶄新的科技進步,做出了一些有根據的預測。他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國際管理學系的安東尼·戴維斯教授,同時也是該校全球趨勢研究中心的主任。吉倫教授的研究著作經常發表於各大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等。

重點啟發:

1. 出生率下降正在永久性地改變我們的世界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職場,她們往往會等到在自己的領域站穩腳跟後才生育,而隨著年齡增長,生育能力也隨之下降,因此往往會生育更少的孩子。這導致目前美國婦女平均生育不到兩個孩子,甚至不足以替代當前的這一代人。出生率下降意味著未來老年人口的比例將不斷增加,而沒有足夠的下一代來照顧他們,也沒有足夠的稅收來支付他們的退休金。

2. 到了2030年,女性將掌握全球過半的財富

隨著勞動力減少,企業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身兼照顧者角色的女性員工。與此同時,民意調查顯示,人們對擔任權力職位的女性的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正面。隨著女性擁有更多的權力,也就擁有了更多的財富。這將帶來全球消費模式的改變,教育、醫療保健和保險等領域的支出可能會增加,因為女性在這些方面的花費通常更多。

3. 加密貨幣的影響力將在未來幾年不斷上升

隨著技術的進步,貨幣也在不斷變化。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透過點對點系統完全在線上運作,不隸屬於任何政府或銀行。所有交易都在名為區塊鏈的公共記錄上公開透明。區塊鏈的程式碼意味著它無法被竄改,因為任何變動都會立即被發現,這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貨幣形式。雖然目前大多數人仍習慣使用銀行帳戶,但區塊鏈技術有巨大潛力徹底改變我們所知的金錢。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2030》這本書,因為我熱愛思考未來的種種可能。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作者並非憑空猜測,而是根據社會當前的趨勢來推斷未來的圖景。儘管我們無法預測一切,但藉由審慎評估人口統計、社會學和科技發展的軌跡,我們還是可以對未來有一個大致的想像。我等不及要親眼見證未來十年世界將如何演變!

特別推薦《2030》給誰:

我特別推薦《2030》給以下幾類人:

1. 27歲的科技業從業者:這本書有助於你在變化多端的產業中保持領先優勢。

2. 65歲的長者:如果你因為有生之年見證了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感到不安,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當前的趨勢。

3. 任何對未來充滿好奇的人:如果你和我一樣熱愛思考未來,這本書絕對能帶給你啟發和思考的樂趣。

Ed有話說:

《2030》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我們仍然可以根據當前的趨勢來制定前瞻性的策略。正如作者根據人口統計、社會學和科技趨勢來預測2030年的圖景,企業也應該審慎評估內外部環境,找出關鍵的驅動因素和可能的變化,從而制定靈活應變的策略。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力,迎接未知的挑戰與機遇。

《影響力關係》Power Relationships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想要在事業上大放異彩嗎?同時過著充實美好的人生嗎?《影響力關係》這本書教你如何及早與對的人建立聯繫,並一同茁壯成長,打造令人稱羨的關係網絡!

作者介紹:

Andrew Sobel 和 Jerold Panas 是兩位資深的人脈經營專家。Sobel 曾任職於知名企業顧問公司,協助客戶建立良好的商業關係;Panas 則是一位傑出的募款專家,為許多非營利組織籌措大筆資金。兩人將多年的實戰經驗與智慧結晶,集結成這本《影響力關係》一書。

重點啟發:

勇敢開口,對話不斷

想要發展影響力關係,就要勇於開口提出請求,並樂於與他人對話。Bill Jenkins 透過與客戶的非正式閒聊,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使他的公司獲得長期合作的機會。而作者也曾鼓起勇氣,直接致電 J.C. Penney 百貨公司的創辦人,邀請他擔任活動的演講嘉賓,結果不但成功說服對方,更締結了一段深厚的友誼。勇敢跨出第一步,美好的人際關係就在你我觸手可及的地方!

異中求同,及早布局

打造影響力關係,關鍵在於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而非單純看重對方的職位高低,不妨從身邊處於相似階段的人著手,一同成長茁壯。即使彼此背景迥異,只要懷抱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就有合作的可能。看看 Apple 的創辦人 Steve Jobs 和 Steve Wozniak,一個是魅力十足的銷售員,一個是技術天才,兩人聯手開創了劃時代的科技帝國!把握當下,儘早佈局,讓影響力關係為你的未來加持助力。

相信對方,助人自助

許多人對「人脈經營」望之卻步,總認為那是投機取巧、只求自身利益的行為。但真正的影響力關係,建立在無私付出、相互扶持之上。不妨多花心思,思考如何幫助他人實現目標。有時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支持的行動,都能在彼此的關係中注入溫暖能量。正如普立茲獎得主 Red Smith 的故事所示,他的老師 Miss Breckenridge 從小就堅信他的寫作才華,不斷鼓勵他努力耕耘。多年後,當 Red 獲得至高榮譽時,Miss Breckenridge 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寫道:「我早就告訴過你了。」相信他人的潛力,給予無私的支持,終有一天,善意也會回饋到你我身上。

個人評價:

《影響力關係》是一本令人備感溫暖與感動的書。書中分享的一個個動人故事,看似平凡無奇,卻飽含著人性的光輝。這本書啟發我以更加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每個人,用心傾聽他們的需求,盡己所能給予支持和鼓勵。我相信,當我們用善意灌溉彼此的關係,終會開花結果,造就生命中最美好的羈絆。

特別推薦《影響力關係》給誰: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渴望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希望過得充實快樂的朋友。無論你是 57 歲的資深主管,還是 23 歲的職場新鮮人,這本書都能為你指點迷津,讓你在人際互動中找到竅門。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期待透過付出愛與關懷,收穫豐碩的人脈資本,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人生指南!

Ed 的話:

連結至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我認為本書特別呼應了 S – 策略制定(Strategize)和 L – 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打造高潛力人脈本身就是一種高瞻遠矚的布局,需要我們及早規劃、步步為營。而當我們與他人建立了深厚的連結,就能充分利用這份情誼,為彼此創造更大的價值。無論是尋求建議、分享資源,或是攜手合作,高潛力人脈都能如助推器般,將我們的事業和人生推向更高的境界。讓我們一起運用本書的智慧,編織出繽紛絢爛的人際網絡吧!

《一九八四》1984 -book summary

一句話總結:

《一九八四》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反烏托邦小說,揭露了極權統治下語言、思想和自由被扼殺的可怕境況,警示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

作者介紹:

喬治.歐威爾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英國作家之一。他曾在緬甸擔任帝國警察,參加西班牙內戰,二戰期間則是戰地記者。歐威爾親眼目睹了極權政府的恐怖統治,這些經歷成為他創作《一九八四》的靈感來源。這本書出版於 1949 年,是他對西方國家的警告,呼籲大家提防共產主義思想的崛起。儘管歐威爾本人較偏向左派,但他擔心不加質疑的社會主義最終會演變成系統性壓迫的政府。《一九八四》已成為文學經典,在世界各地的課堂上廣受讚譽,以其重要的主題、有力的象徵手法和在某些方面相當準確的預見而聞名。

重點啟發:

1. 語言:思想的禁錮與解放

語言是控制或賦權人類最強大的方式。在《一九八四》的世界裡,「新語」的目的就是從根源上消除叛逆思想。如果連表達一個概念的詞彙都被刪除,人們還怎麼去思考它?語言的形式塑造了我們的表達方式,而表達方式又塑造了我們的思維。因此,我們必須珍惜並謹慎使用語言,因為它是我們思想自由的關鍵。

2. 自由:真相、信念與選擇的權利

在《一九八四》中,自由意味著能夠說出真相、表達自己的信念,並做出自己的選擇。儘管女主角茱莉亞滿足於在黨的眼皮底下偷偷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男主角溫斯頓渴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對他而言,自由不僅僅是個人選擇,還包括說出事實和內心想法的權利。如果一個政府只允許公民有限度地塑造自我認同和實現自我,那麼人民仍然不自由。

3. 極權:煤氣燈操縱下的個性泯滅

極權政府透過「煤氣燈操縱」讓公民質疑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進而達到控制人民的目的。當人們開始懷疑現實本身,個人思考的重要性也隨之動搖。當溫斯頓在經歷了肉體和精神的折磨後,最終承認黨可以改寫歷史、主宰所有人的思想,他也就徹底放棄了自我。從此,他不再關心任何形式的自我表達,甘願接受國家的謊言宣傳。當政府對我們進行煤氣燈操縱時,我們必須提高警覺,堅定地捍衛真相。

個人評價:

《一九八四》的結構完整、易於理解,透過寥寥幾個鮮明的角色成功傳達了它的觀點。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本書歷經半個多世紀仍歷久彌新,不僅因為它的預言能力,更因為其中的科技描寫與今日世界相去不遠,讓讀者很容易沉浸其中。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傑出的小說,提出了幾個至關重要的警示,其中有些在當今社會尤其值得我們謹記在心。

特別推薦《一九八四》給誰:

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那些關心自由和主權的人。如果你對新聞網站在發布後修改標題、錯誤資訊在選舉中的作用,或是智慧型手機是否會在我們睡覺時監聽感到憂心,那麼讀一讀溫斯頓.史密斯的故事,會幫助你找到答案。

Ed 的話:

《一九八四》中描繪的極權社會,不斷透過語言操控、思想審查、歷史竄改等手段,扼殺個人自由與創造力,這對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都是重大警示。身為領導者,我們要善用語言的力量,鼓勵員工自由表達意見,而非箝制他們的思想。我們要創造一個尊重事實、包容差異的企業文化,讓每個人的獨特才能都能被看見與發揮。同時,我們也要提防「煤氣燈操縱」的危險,無論在公司內外,都要時時提醒自己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隨波逐流、盲從權威,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及時調整策略,帶領團隊走向卓越。《一九八四》給了我們一個反面教材,啟發我們去思考如何打造一個自由、創新、充滿活力的理想企業。

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 summary

一句話總結:

《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這本書最初只是作者艾米・莫林給自己在逆境中的提醒,要自己不要陷入不好的習慣,但後來卻變成一本心理學指南,幫助讀者提升心理力量和情緒韌性。

作者介紹:

艾米・莫林是一位臨床社工和心理治療師。在三年內,她經歷了母親和年僅26歲的丈夫相繼去世的打擊。2013年,當她的公公被診斷出罹患絕症時,她在 Lifehack 網站上寫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提醒自己要保持堅強。那是她在 Lifehack 上發表的第40篇文章,恰好觸動了許多人的心。

重點啟發:

1.別浪費力氣抱怨你認為自己應得卻得不到的

我們常會抱怨自己明明應該得到某些東西,卻沒有得到。但事實是,這世界並不欠我們什麼。一旦你相信自己理當得到,你就會陷入憤怒、挫折和怨恨之中。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把心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就算你認為自己確實應得,抱怨也於事無補,反而會讓你只專注在負面的部分。

2. 別在社群媒體上比來比去

滑手機看臉書動態,只會讓你感到空虛。你會不由自主地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看到一堆升遷通知、夏威夷海灘照、新車和VIP活動,只會讓你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悲慘。但臉書只是個精華集錦,它不會顯示生活中糟糕的一面,只有美好的東西。別再用這種虛幻的標準衡量自我價值了!不如試著一週不看動態,你會發現其實什麼都沒錯過,反而因為專注在自己身上而感到滿足。

3. 學會享受獨處

我們已經完全忘記如何好好地獨處了。當你只是靜靜地坐在房間裡,沒有手機、沒有閱讀、沒有電視和音樂時,你會感到不安。我們害怕孤獨,總是要看影片、聽音樂或傳訊息來填滿自己。但獨處可以讓你體會到,就算什麼都不做,世界也不會崩塌。你只需要做你自己,一個人也很好。這是一個美妙的領悟,更重要的是,學會獨處是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

個人評價:

我一直很欣賞艾米・莫林的作品。她的文章在 Lifehack 上被分享了超過70萬次!身為 Lifehack 的作者,她一直啟發著我。尤其在我非常重視意志力的情況下,更覺得她的觀點發人深省。《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是一本很棒的書,我推薦大家閱讀。

特別推薦《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給哪些讀者:

那些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社群媒體上的青少年、總是把行程排滿深怕一個人吃飯的紐約客、以及總是在抱怨自己應得卻得不到的人。

Ed有話說: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SCALE當中的E,也就是Enhance(增強)。艾米・莫林提出的觀點,正好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心理韌性,提升自我價值,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學會獨處和不再透過社群媒體比較的部分,更是踏實經營自己人生的不二法門。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堅強的心智,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

一句話總結: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探索了著名投資家查理.蒙格的人生,他是巴菲特的得力助手,這本書教導讀者如何以他鼓舞人心的人生態度,不僅成就了財富,還有時間和金錢奉獻給慈善事業。

作者介紹:

查理.蒙格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和成功的投資家之一,但許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他的名字。他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方式,也十分低調,寧願在家度日,而非炫耀財富。然而,如果你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就一定要認識他的名字和故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是彼得.考夫曼編輯的蒙格思想精華合集,查理在書中傳授了他畢生所學。

重點啟發:

職涯路上的荊棘與祝福

查理.蒙格的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事實上,他甚至沒有大學學位。少年時期,他熱衷於學習和閱讀,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度過,沉浸在書本的世界裡。輟學後,他學到一系列非正式的技能,日後證明在他的一生中大有用處。他研讀的科目包括醫學、科學、數學和物理。二戰期間,他成為一名飛行員,在軍中服役。最終,他以優異成績從哈佛法學院畢業。

跨領域的技能被證明在他日後的金融事業中至關重要。無論遭遇多少挑戰,他都能從每一次經歷中學到一些東西。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儘管生活艱難,仍要不斷學習、堅持不懈。無論閱讀什麼,都要養成在人生路上汲取越來越多知識的習慣,你永遠不知道它何時會對你有用。此外,要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蒙格堅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反覆重做。下定決心把事情做對,每天學習,就能讓你在人生中走得更遠,正如他的經歷一樣。

波客夏.海瑟威的成功基石

蒙格和巴菲特成功事業的關鍵在於道德、誠信和尊重。

在職業生涯早期,蒙格創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業務蒸蒸日上,但他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沒多久,他不得不前往奧馬哈處理一些繼承的房地產,在那裡他遇到了巴菲特。兩人對商業世界和投資的共同興趣,足以點燃他們之間持久的商業夥伴關係。於是,蒙格加入巴菲特,共同管理波客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企業之一。他們巨大的成功建立在強大的職業道德之上,更重要的是一系列道德原則。

與大多數以欺騙為生的華爾街投資者不同,波客夏的宗旨是杜絕內幕交易,杜絕粉飾帳目使某些證券看起來更有前景。對於一家擁有17.5萬名員工的公司來說,他們訴訟和醜聞案件非常少,且視逃稅和走捷徑為有悖其原則的行為,所以當中間商這樣做時,兩位管理者感到非常不滿。當然,員工眾多,醜聞還是會發生,例如波客夏與腐敗的所羅門兄弟銀行做生意時。

儘管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竭盡全力保持誠信,蒙格和巴菲特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因此,首先建立強大的職業道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只從事合乎道德的業務並與重視誠信的公司合作,這個準則保證了成功,而你無需為此犧牲內心的平靜。

勇於認錯方能進步

蒙格欣賞那些勇於認錯的人,因為人會犯錯很正常。在商業上,蒙格犯過一些可怕的錯誤:他沒有買入更多有價值公司的股票。他在沃爾瑪股價飆升之前認為它股價昂貴,且他沒有意識到時思糖果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前景。幸運的是,在時思糖果這件事上,其他的代理人說服他改變了主意。儘管如此,他承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和最重要的是能夠勇於認錯。有一次,一位中間商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最終讓公司損失了數十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那人立即坦白,願意承擔一切後果。值得慶幸的是,這正是蒙格原諒他並允許他保住工作的原因。

另一個需要培養的重要特質是改變主意的能力。我們不可能總是正確的,如果我們不接受別人的意見或新觀點,有時巨大的機會就會與我們擦肩而過。如果查理.蒙格能重新考慮他在時思糖果的立場,你也可以重新審視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記住,總有改進的餘地,其他人的貢獻可以幫助到你。

個人評價: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是一本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它深入探討了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和投資智慧。作為當代最傑出的投資家之一,蒙格的人生歷程和思想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他的跨領域知識背景、堅韌不拔的意志、嚴謹的職業操守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閱讀此書,我對如何在投資和人生中取得成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識。我由衷地感謝編者彼得.考夫曼的精心整理,讓我們能透過文字一窺這位傳奇人物的智慧結晶。

特別推薦《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給誰: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以下幾類人:首先是那些對投資感興趣、渴望了解成功投資者人生故事的年輕人,其次是熱愛讀傳記、喜歡從頂尖人物的真實故事中汲取養分的30歲左右的讀者。最後,我也推薦給那些在事業上感到迷茫、需要自我激勵的35歲以上的職場人士。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蒙格的人生經歷中得到啟發,學會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在順境時保持謙遜。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再讀!

Ed的話: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蘊含的許多理念,都與現代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SCALE法則不謀而合。蒙格跨領域的知識積累,正是通過不斷自我增強(Enhance)而實現的。而波客夏.海瑟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精簡的公司架構,充分利用(Leverage)了蒙格和巴菲特兩位頂級投資者的才智。此外,正直誠信的職業操守,其實正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制勝策略(Strategize)。

總的來說,《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雖然主要圍繞投資展開,但字裡行間傳遞的人生智慧和哲學理念,對於個人修養和企業經營而言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透過蒙格的視角,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校準前進的方向。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來自日復一日的自我增強、策略制定和有原則的付出。我相信,每一位讀者都能從《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得到屬於自己的收穫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