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8 Rules of Love》

一句話總結:

《8 Rules of Love》提供了一個基於印度傳統的四階段愛情模型,以及 8 條法則,幫助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進步,成為更加情感成熟的人。

作者介紹:

傑伊・謝提(Jay Shetty)曾經在印度修道院裡當了三年的僧侶。他認為印度的修道院不僅是修行的地方,更是學習的殿堂。謝提是一位思想家、播客主持人和暢銷書作家。他的使命是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結合,幫助人們過上更有意義、更快樂的生活。

重點啟發:

1. 愛的四個教室

愛分為四個互相關聯的階段:獨處、相容、療癒、連結。我們可以按需要進入每一個階段,學習不同的功課。即使感情受挫,也隨時可以回到獨處的階段,重新建立自我,再出發。

2.八條法則,成為愛的高手

要成為一個更有愛心、更值得被愛的人,我們必須遵循愛的 8 條法則:讓自己獨處、留意自己的因果、先定義愛的意義、視伴侶為老師、以目標為先、共同進退、分手不代表失去自我、一次又一次地去愛。不斷練習,終能登峰造極!

3.情書與冥想,深化愛的體悟

謝提建議我們在每個階段寫一封情書,可以是寫給自己、伴侶、世界的。透過書寫,我們能夠更清晰地審視自己對愛的想法。冥想則是讓心靈沉澱的利器,每天花 10 到 15 分鐘靜心,對培養愛的能力大有幫助。

個人評價:

《8 Rules of Love》是一本寫給愛情新手的入門書,但對老手而言,亦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提醒。作者提出的建議涵蓋了自我提升、兩性相處的實用技巧、以及關懷他人等面向,觀點平衡而全面。尤其是愛的四個教室的概念,提醒我們感情世界就像大學一樣,需要循序漸進地修習,打好基礎,才能開創美好的未來。

特別推薦《8 Rules of Love》給誰:

我會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感情路上跌跌撞撞的年輕朋友,讓他們及早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也推薦給相愛多年卻感到婚姻乏味的夫妻,讓他們找回初心。當然,任何需要愛的鼓勵與肯定的人,都值得擁有這本書。

Ed 的話:

愛的八條法則,其實也是做人處事的八條法則。譬如法則二「留意自己的因果」,就和企業經營中的 SCALE 法則不謀而合。一個人的心態,會吸引相應的人事物,企業的文化,也會塑造它的命運。唯有以開放、進取、利他的心胸去愛人,方能策略性地開創美好的人生,在愛的路上不斷提升自我,創造共好。

《75 Hard》

一句話總結:

《75 Hard》是一本教導你如何透過連續 75 天完成五項關鍵任務,包括每天喝一加侖水、閱讀 10 頁非小說類書籍、完成兩次各 45 分鐘的鍛鍊、拍攝一張進度照片、以及遵守飲食計劃,藉此鍛鍊你的心智力量與毅力的書。

作者介紹:

Andy Frisella 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經營著數個價值數千萬美元的品牌。然而,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他在酒吧外遭到歹徒的毆打與刺傷,差點喪命。經過這次事件,Andy 體悟到心智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創造了「75 Hard 心智鍛鍊挑戰」,幫助無數人鍛鍊心智,實現夢想。

重點啟發:

1.心智力量是通往成功與快樂的關鍵

Andy 認為,我們人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源自於心智力量。唯有當你擁有堅強的意志力,才能在逆境中依然堅持正確的事物,邁向你的目標。「75 Hard」挑戰正是為了幫助你鍛鍊這種心智力量而設計的。透過每天完成五項關鍵任務,你將逐步建立起自律、毅力和韌性,成為一個心智強大的人。

2.五項關鍵任務是挑戰成功的基石

要完成「75 Hard」挑戰,你必須連續 75 天完成五項關鍵任務:

1. 遵守一份飲食計劃(禁止偷吃零食)

2. 每天喝一加侖水

3. 每天完成兩次各 45 分鐘的鍛鍊(其中一次需在戶外進行)

4. 每天閱讀 10 頁非小說類書籍

5. 每天拍攝一張進度照片

看似簡單,但你可別小看這五項任務。它們考驗的不僅是你的行動力,更是你的自制力。當你每天強迫自己完成這些任務時,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遠比想像中更加堅強。

3.挑戰過程中的八個階段各有考驗

Andy 將「75 Hard」挑戰的過程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考驗:

1. 第 1-10 天:興奮期與學習期

2. 第 11-21 天:自我發現期與危險期

3. 第 22-28 天:消滅藉口期與指數成長期

4. 第 29-35 天:進入心流狀態與無所畏懼期

5. 第 36-49 天:找到真我期與自動化習慣期

6. 第 50-63 天:達到專家級別期與情緒低潮期

7. 第 64-75 天:無敵模式啟動期

瞭解這八個階段的特點,對於完成挑戰至關重要。當你做好心理準備,就能更從容地應對每個階段的考驗。

個人評價:

「75 Hard」挑戰絕對是我做過最艱難,卻也最值得的事情之一。它幫助我發掘了內心的潛力,讓我意識到,只要有恆心和毅力,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現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專注、心無旁鶩。我由衷感謝 Andy 創造了這個挑戰,讓我的人生發生了如此巨大的改變。

特別推薦《75 Hard》給誰:

如果你覺得人生陷入了瓶頸,總是半途而廢,缺乏動力,那麼這個挑戰絕對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它能幫助你重塑生活習慣,鍛鍊意志力,激發內在潛能。無論你是 20 多歲的年輕人,還是 40 多歲的中年人,只要你願意全心投入,《75 Hard》都能為你的人生帶來改變。

Ed 有話說: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75 Hard」挑戰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自我管理策略。它用五項簡單明瞭的任務取代了空泛的目標,讓你每天都能朝著成功邁進。同時,這個挑戰也是一種自我增強(Enhance)的過程。當你堅持完成每一天的任務,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健康,意志力越來越強大,人生的各個方面都在悄然發生著積極的變化。

《Quitter》

一句話總結:

《Quitter》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藍圖,教導我們如何在朝九晚五的本業和夢想職業之間找到平衡點,透過簡單可行的步驟,讓我們能夠在不破壞生活的前提下,逐步實現夢想。

作者介紹:

喬恩.阿考夫是一位知名的暢銷書作家和演說家,他曾經在各種工作中打滾,包括郵差、文案和戴夫・拉姆西的演講者等。在一次生命的頓悟中,他回想起小時候老師要他寫一本書,他開心地完成並裝訂成冊,就像一本真正的書。那一刻,他意識到自己想成為一名作家。《Quitter》是他的三本暢銷書之一,講述了他如何把令人生畏的工作轉變為夢想中的工作,而不至於累垮自己。

重點啟發:

實現夢想,無需從離職開始

很多人對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滿意,但Jon建議我們不要輕易辭掉飯碗。倉促離職可能會帶來兩大問題:一是我們只是把老闆換成了許多小老闆,像是帳單、房租等;二是可能會給人際關係帶來巨大壓力,因為經濟壓力會讓人變得焦慮、易怒。相反地,我們應該讓本業支持夢想事業,在本業中尋找意義,幫助同事,並思考如何把工作中的技能運用到夢想中,這樣做還能避免我們因不得已而接受一個不甚滿意的機會。

即使你是夜貓子,也要在早上努力

「Hustle」是一個在社群媒體上很流行的詞,意思是為了達成目標而付出時間和精力。對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勤奮工作的時間只能在清晨或夜晚。Jon強烈建議在早上努力,因為那會影響一整天的心情。想像一下,當你在別人吃早餐時就已經完成了一些工作,你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上班?大概就像求偶季節的孔雀一樣自信滿滿吧!相反地,如果你整天都在想著下班後要做的事,就會難以專注於本業,更糟的是,如果加班耽誤了夜間的工作時間,你一定會覺得很沮喪。所以,不如把成就感存在早晨的時光銀行裡,沒人能把它奪走。

及早定義何謂「足夠」

Jon對成功有一個很棒的建議:在達成目標之前,就先定義何謂「足夠」。如果你沒有明確地說月收入一萬美元就很足夠,那麼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地越過這個目標,變成一個永不滿足、不斷追逐目標的工作狂。成功也有負面影響,其中之一就是對更多的無止盡渴求。因此,Jon給自己設置了一封一年後寄出的郵件,提醒他所需要的只是美滿的家庭和稱心的工作。我建議大家也這樣做,把「足夠」的定義寫下來,設個時間點寄給自己。不要迷失在目標中,當你達成目標時,記得退一步欣賞生活,看看自己已經走了多遠。這才是離職創業的真諦啊!

個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出色地平衡了夢想和現實,一方面給了我們追尋理想的勇氣,一方面又提供了腳踏實地的可行步驟。作者以自身的經歷說服力十足地闡述了種種觀點,讓我獲益良多。尤其是關於在本業中尋找意義、並利用好每個清晨時光的建議,讓我很有感觸。我也喜歡作者提到要及早定義「足夠」,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和迷失,這一點常常被人忽視,卻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溫暖而務實的勵志書,值得仔細品讀。

特別推薦《Quitter》給以下幾類人:

1. 正準備辭掉工作追求創業夢想的年輕人

2. 事業有成卻總是不知何時該滿足的中年人士

3. 自認為是夜貓子,想在夜間工作的所有人

Ed的話:

我認為本書的核心概念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和「充分利用」(Leverage)這兩點特別相關。作者建議我們藉由本業來支持夢想事業,這其實就是一種策略性的思維,讓我們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也能善用手邊現有的資源,並從中學習成長。此外,選擇在早晨努力打拼,把一天中最寶貴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正是一種聰明的利用時間資源的方式。放眼企業經營或個人發展,這些觀念都值得我們借鏡。本書沒有說離職創業完全是錯的,而是告訴我們務必要審慎評估、做好準備,這樣才能在追夢的路上走得長遠。總而言之,strategize我們的職涯規劃、充分leverage手邊資源,定義自己的「足夠」,就能活出精彩人生!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Quit Like A Millionaire

英文電子書評價和全球影響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在世界各大書店和網路平台如:amazon均獲得高度評價,甚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沈慧卉的書籍不僅在台灣受到歡迎,也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獲得了不少讀者的喜愛。在美國紐約時報的書評中,她的書被評為“必讀的暢銷書”,這些書籍幫助了世界無數人改變了他們的財務狀況和生活態度。

一句話總結: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以數學驗證的理財方法,幫助讀者走上財務自由之路。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沈慧卉(圖片如上)是一位年僅 31 歲就退休的傑出女性,她擁有豐富的理財經驗和獨到見解,並熱衷於分享她的成功秘訣。其早早退休後環遊地球的成功故事廣獲世界各國媒體報導,包括:加拿大廣播公司、美國《國家廣播電視財經新聞網》(CNBC)、澳洲《女性健康雜誌》、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俄國《GQ》雜誌、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等。 沈慧卉畢業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主修計算機工程。她曾在科技公司擔任高級軟體工程師,但在財務自由後,她選擇追隨內心的熱情,成為一名作家。

重點啟發:

1. 理性決策勝過感性衝動

沈慧卉在《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這本書中強調,理性分析在做出重大人生決策時的重要性。她建議讀者在選擇職業和生活方式時,應該更多地依賴理性分析,而非一時的情緒和衝動。這種方法讓她能夠逐步實現財務自由,並最終轉向她真正熱愛的寫作事業。當她在創意寫作、計算機工程和會計專業中猶豫不決時,數學幫助她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她認為,雖然寫作是她的熱情所在,但穩定的工程師工作為她提供了追尋夢想的資本。這樣的選擇讓她能夠逐步實現財務自由,最終轉向她真正熱愛的寫作事業。

2. 體驗勝過物質享受

沈慧卉指出,真正的幸福感來自於精神層面的富足,而非物質層面的堆砌。她用自己的經驗證明,購買名牌鞋子帶來的快感轉瞬即逝,但旅行或學習新樂器等體驗則會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永恆的印記。她強調,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就應該停止無謂的消費債務,而將金錢投資在豐富人生和社會經驗的活動上,例如:旅行、學習新技能或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這些經驗不僅能提升你的生活品質,還能增強你的心理健康和記憶。沈慧卉鼓勵我們花錢創造回憶,而非追逐物質滿足。這些經歷會使我們擁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分享,並且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和人類的多樣性。

3. 儲蓄和投資是早日退休的關鍵

沈慧卉在書中詳細解釋了如何謹慎對待房貸,因為房產未必是一項好的投資。她建議讀者考慮投資於指數基金,因其穩健的回報率更值得青睞。此外,降低開支、提高儲蓄率也是累積財富的重要一環。即便目前需要做出一些犧牲,但從長遠來看,我們能換取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沈慧卉還強調,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增值,更是為了讓自己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通過合理的儲蓄和投資,我們每個人都有辦法實現財務自由,過上自己理想的日子。這本書成為了許多人的財務指南,也是暢銷書之一。

個人評價:

讀完《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後,我深受啟發。作者以親身經歷證明,只要遵循正確的理財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財務自由。這本書顛覆了我對金錢和幸福的認知,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富有不僅僅是賬戶上的數字,更是心靈的滿足和自由的日子。作者的建議切實可行,她鼓勵人要理性思考、勇於改變,並為美好的未來儲備資本。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我也會推薦給身邊好友、我的父親母親和未來的小孩。

特別推薦《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給誰:

我特別想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渴望擺脫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理財意識的年輕人、以及夢想提前退休的所有人。如果你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過上自由自在的日子,那麼這本書絕對能為你指明方向。沈慧卉不僅分享了她如何通過理性決策和謹慎的投資實現財務自由,還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故事。

文內,你會讀到許多關於理財和投資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財務自由的概念。書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圖書推薦和相關教育資源,這些部分將引導你進一步學習和應用所學到的理財技巧。無論你是新手還是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投資者,這本書都能提供你所需的知識和靈感,讓你對投資有大概的瞭解和形狀。

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作者使用了多種形式語言和文字來講述她的經歷,從而讓人更容易理解和應用。本書中的故事和案例不僅豐富了文本的內容,也讓人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如何通過合理的儲蓄和投資來實現提前退休的目標。無論你是老闆、老師、科學研究員還是記者,只要你有決心和行動力,這本書中的建議都能幫助你走向財務自由之路。

最後,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對圖書和閱讀感興趣的朋友們。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理財和投資的知識,這本書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Ed的話: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給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課:要想在事業和生活中取得成功,必須學會自動化和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沈慧卉強調,要將儲蓄和投資變成習慣,善用複利的力量,讓時間成為我們最大的助力。同時,要跳出舒適圈,勇於嘗試和認識一切新事物,不斷提升自己。這本書為我們指出了通往財務自由和幸福人生的道路,值得每個人認真研讀和付諸實踐。

總結: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不僅是一本理財書籍,更是一部改變人生態度的作品。它讓我們明白,財務自由並非遙不可及,只要掌握正確的知識和方法,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辦法實現這個夢想。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人生中的一本重要圖書,帶來無限的啟發和改變。

同主題的延伸閱讀:

除了本書,沈慧卉還推薦了一些經典的理財書和小說,這些書同樣能夠幫助深入理解財務自由的概念。例如:她推薦的《富爸爸,窮爸爸》(在五分鐘圖書館也有此書介紹,歡迎搜尋點閱!)以及《小島經濟學》都是了解財務基礎的好書。這些書不僅包含了豐富的理財學問,還有趣味橫生的故事,讓我們在閱讀中不斷成長。

《Quiet》

一句話總結:

《Quiet》這本書揭示了20世紀以來,外向性格逐漸成為成功的理想典範,同時為內向者的潛在力量平反,並提出兩種性格力量合作的新方式。

作者介紹:

蘇珊·坎恩(Susan Cain)是一位著名的TED演講者,她關於內向者力量的演講已經有超過1000萬次的觀看次數。她花了七年時間研究,在2012年出版了《Quiet》這本書。身為哈佛法學院畢業生和華爾街律師的蘇珊,透過這本書了解到自己在職場上的掙扎來源,以及為何無法在這些環境中茁壯成長。

重點啟發:

內向還是外向,決定你是否喜歡閒聊

你喜歡在咖啡時間聽Sally分享她最近坎昆之旅的瑣碎細節嗎?還是寧願花兩個小時討論斯多葛哲學?前者傾向外向性格,後者則是內向特質。這是因為我們處理資訊的方式不同。內向者對環境刺激的接收和思考較為敏感縝密,像是能在博物館一幅畫前駐足沉思十分鐘,不斷觀察和尋找新的細節,這對外向者而言簡直是場惡夢。同理,內向者不喜歡閒聊,而熱衷於深度討論人生、價值觀、道德倫理等議題,在其中得到心智上的激盪。

西方社會將外向視為成功典範

在西方文化中,能言善道常被誤認為能力出眾。僅僅是個富魅力的演說家、吸引眾人目光的人物,並不代表其是位好領導者。外向者的社交力使人覺得他們更有趣、更願意合作,反觀默默坐在角落專心聆聽的內向者,鮮少有人主動搭話,還可能被視為怪咖。即使頂尖學府如哈佛,也試圖透過小組作業、研討會、簡報、課後社交等方式,將學生塑造成外向者。反觀日本,學生們安靜地自習、認真做筆記,未經許可發言還被視為無禮。文化差異使然,但西方社會的外向性格理想佔了上風。

企業應調整工作環境,讓內向者盡情發揮

受外向性格的成功典範影響,多數企業環境是為外向者量身打造的:開放式辦公室、會議、團體腦力激盪、投影片簡報、工作坊、員工餐廳用餐等。對內向者而言,這意味著持續被打斷、資訊超載和壓力,在此環境下難以全力以赴。然而,並非所有偉大成就都出自外向者或團隊之手。維基百科是大規模協作的結晶,卻多是貢獻者獨自在家電腦前完成。愛因斯坦獨力構思相對論,《哈利波特》也是其作者孤身創作。若團隊中有位出色的內向型思考者,別將他們強塞進不合身的框架,給他們獨處的空間綻放光芒。只要保持開放的心胸,他們準備好時自然會與你分享心得。企業應審慎考量,在團體活動和會議之外,提供內向者更多獨處和適時參與的選擇。

個人評價:

我在2014年聖誕節收到《Quiet》這本書,雖然尚未完整讀完,但我認同大眾和媒體的共識:這本書讓內向者感到被聆聽和理解。幸運的是,我目前不必時時對抗外向性格主導的制度,但我愈發明白,聲音最大的人未必是最聰明的。網際網路或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尤其對內向者而言,我們得以從自家客廳就影響世界。感謝蘇珊!

特別推薦《Quiet》這本書給誰:

像是13歲只想待在房間看書、玩樂或學習編程的孩子;43歲在開放式辦公環境中備感不堪重負的上班族以及與內向者共事或約會的任何人。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Quiet》提供了不同於主流的觀點和視角。在現今外向性格主導的社會,企業若能正視並善用內向者的特質和潛力,將能創造更多元、更具韌性的組織文化,提升整體績效。領導者應審慎評估內向者的獨特需求,在辦公室規劃、會議安排、績效評估等方面,提供更彈性、更包容的選項。唯有內外向性格和諧共處、互補長短,企業才能真正實現「1+1大於2」的綜效。對個人而言,認識自我性格傾向,學會在適當時機展現內向特質的優勢,同時適度培養外向技能以應對社交場合,將有助於在職涯和人際關係中取得平衡、創造雙贏。

《Quiet Power》

一句話總結:

《Quiet Power》揭示了內向者隱藏的超能力,透過幫助他們了解在一個喧囂的世界中保持安靜是多麼困難,以及如何循序漸進地在社交場合中建立自信,從而賦予他們力量。

作者介紹:

蘇珊・坎恩(Susan Cain)是一位美國作家和講演者,以其暢銷書《Quiet Power》而聞名。她的研究和著作專注於內向者的優勢和潛力,以及如何在一個傾向於外向性格的社會中茁壯成長。《Quiet Power》是她為年輕內向者量身打造的指南,旨在幫助他們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重點啟發:

內向者的自我認知之旅

很多內向者誤以為自己有問題,因為世界似乎不了解他們的特質。事實上,內向者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喜歡在安靜和安全的環境中充電。研究發現,內向者的神經系統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對周圍的聲音、景象和味道有更強烈的反應。了解並接納自己的天性,是內向者走向自信的第一步。

教育者如何引導內向的學生

傳統的課堂討論模式往往將內向的學生置於不利地位,因為他們可能害怕在全班面前發表意見。教師可以採用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技巧,例如「思考/結對/分享」法,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與同伴討論,最後再與全班分享。這種方式讓內向者在輕鬆的氛圍中參與討論,同時也讓教師了解他們的想法。

內向者的成功之道

內向者可以利用朋友的力量、尋找安靜的角落,以及專注的特質來取得成功。在參加社交活動時,可以先與朋友會合再一起前往,並在活動中找到安靜的地方充電。內向者也可以在團隊運動中發揮所長,透過獨自練習和細緻的心理想像,在比賽中一展身手。內向不是缺點,而是一種獨特的天賦,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能發揮無窮的潛力。

個人評價:

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啟發,作為一個內向者,我曾經也質疑過自己的特質,認為外向才是主流社會所推崇的。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內向者擁有獨特的優勢,如果能夠接納並善用這些優勢,就能在生活和事業中大放異彩。作者提供的實用建議,如在課堂和社交場合中的應對策略,對於內向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指引。

特別推薦《Quiet Power》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內向者,無論你是學生、職場新鮮人,還是已經在社會上打拼多年。這本書將幫助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特質,發掘內在的力量,並在各種場合中游刃有餘地展現自我。同時,我也推薦這本書給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讓他們了解內向孩子的特點,並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Ed的話:

內向者的特質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不謀而合,內向者善於深入思考,能夠全面分析問題,制定出周詳的計畫。他們不急於表現自己,而是靜心聆聽他人的意見,再慢慢醞釀出最佳方案。在團隊中,內向者往往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創意,為團隊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總之,《Quiet Power》是一本值得所有內向者細細品味的書。它不僅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更教會我們如何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靜靜地綻放光芒。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QBQ!

一句話總結: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教導我們如何提出更好的問題,保持負責,並說明為什麼這麼做能讓生活的各個面向都變得更好。

作者介紹:

約翰·米勒(John Miller)是QBQ公司的創辦人,該公司致力於教導個人和組織負責任和問責制的概念。他是暢銷書《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的作者,該書已售出超過一百萬冊,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米勒經常在全國各地進行演講,分享他對責任心和領導力的見解。

重點啟發:

正確的提問方式:

與其問「為什麼」、「何時」或「誰」,不如以「什麼」或「如何」開頭提問。有兩種問題類型:錯誤問題(IQ)會導致消極和痛苦,例如在出錯後問「為什麼是我?」;而問題背後的問題(QBQ)則藏在我們面對困難時最初的負面想法「背後」。學會提出QBQ有助於成功應對任何困境,QBQ總是以「什麼」或「如何」開頭,比如「我能做什麼來改善這種情況?」或「我如何以不同的有效方式來做這件事?」這樣的提問方式充滿力量、機會、熱情和主動性。

培養責任心:

當你在問題中加入「我」,專注於自己時,你就能養成難能可貴的責任感。與其怪罪一切,不如問「我」能做什麼來改變看似無法改善的處境。當我們把「我」放進問題中,焦點就從無法改變的事物轉移到可以改變的事物上。一旦這樣做了,情況看起來就會好很多。

聚焦行動:

即使起初我們可能害怕採取行動的風險,但不行動的風險更大。米勒教導說:「行動,即使導致錯誤,也能帶來學習和成長。不行動只會帶來停滯和萎縮。」當我們勇於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時,即使並不完全確定,也表現出了勇氣。相反,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就會因停留在過去而停滯不前。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本書,從幾年前讀到它開始就愛不釋手。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剛讀完《樂觀學習》,當時我最大的疑問就是如何在保持樂觀的同時還能負責任和積極主動。這本書簡潔有力地回答了我的問題,我強烈推薦每個人都應該閱讀它!

特別推薦《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給誰:

我會推薦這本書的讀書摘要給像是那些喜歡說別人閒話、將不幸歸咎於他人的17歲高中生、剛失去工作的45歲電腦程序員以及任何曾問過自己「為什麼是我?」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傳達的概念與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都息息相關。其中,問責制和主動性的思維模式尤其能與SCALE框架中的E(Enhance,增強)聯繫起來。透過QBQ,我們能增強自己解決問題和應對逆境的能力,進而在個人和企業層面上取得成功。這本書以一種新穎的視角「如何提問」來教導我們這些寶貴的品質,非常值得一讀。正如書中所說,行動帶來學習和成長,提出正確的問題則是邁向行動的第一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練習用QBQ的方式來思考吧!

《紫牛》Purple Cow

一句話總結:

在這個充滿廣告的時代,你必須打造一頭與眾不同的「紫牛」,讓人們忍不住與他人分享,才能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

作者介紹:

賽斯·高汀是行銷界的傳奇人物。早在1995年,他就洞悉網際網路的無限潛力,創立了線上行銷公司Yoyodyne。2000年從Yahoo!辭職後,他陸續創辦多家公司,出版18本暢銷書,並擁有全球最知名的行銷部落格。《紫牛》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重點啟發:

回歸行銷本質,善用口碑效應

在這個「後廣告時代」,消費者對廣告視而不見,品牌要突圍而出,就必須回歸行銷的本質:透過口耳相傳來擴散產品訊息。社群媒體的興起,讓好的產品可以更快速、更廣泛地被分享,壞的產品也無所遁形。企業必須打造出真正與眾不同、值得推薦的「紫牛」產品,才能博得消費者青睞。

創新,就是最大的風險控管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險。只有不斷創新、挑戰現狀,企業才能保持競爭優勢。福特汽車安於現狀,股價十年原地踏步;保時捷則勇於突破,推出限量918輛的高價油電跑車,開創全新領域,結果供不應求,再創佳績。由此可見,唯有創新求變,才能在洶湧的商業浪潮中屹立不搖。

專注於早期使用者

與其對大眾市場撒大網,不如先鎖定早期使用者、吸引科技狂熱份子,讓他們試用產品、口耳相傳。蘋果每次新品上市,果粉總是大排長龍搶購,就是最佳例證。這些人群會主動分享使用心得,替產品背書,進而感染身邊的人。只要產品本身過硬,又方便分享,自然能從小眾市場躍升主流,成為「紫牛」。

個人評價:

《紫牛》雖然寫於2003年,但許多洞見至今仍然受用。這本書充滿了「從今天起,就去做一件了不起的事」的感染力。賽斯·高汀以其獨到、深邃的見解,喚醒了我創新求變的渴望,鼓舞我勇於打破現狀、挑戰自我,成就非凡。

特別推薦《紫牛》給以下讀者:

像是開始經營自己的社交媒體,培養獨特觀點的17歲青少年和在考慮是否該嘗試Facebook廣告投放的43歲行銷總監,還有任何厭倦千篇一律廣告的人:你需要一頭與眾不同的「紫牛」!

Ed的話:

《紫牛》這本書與SCALE當中的「創新求變」不謀而合。企業要脫穎而出,就必須發揮創意(C-Create),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產品,進而透過社群媒體等自動化工具(A-Automate)來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目標客群。創新(C)與自動化(A)可說是打造「紫牛」不可或缺的利器。期許所有讀者都能從本書獲得啟發,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為那頭與眾不同的「紫牛」!

《心理控制論》Psycho-Cybernetics

一句話總結:

《心理控制論》這本書以機器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心智運作,教導我們如何改善自我形象,進而大幅提升人生的成就與幸福感。

作者介紹:

麥克斯威爾·馬爾茨(Maxwell Maltz)是一位整形外科醫師,同時也是《心理控制論》一書的作者。他在醫療實務中觀察到,雖然許多病人的外表經過手術而改善,但內心的自卑與自我懷疑卻依然存在。這樣的發現,啟發他探索人類心智的奧秘,並寫下這本膾炙人口的著作。《心理控制論》出版於1960年,至今仍廣受歡迎,被譽為是自我提升領域的經典之作。

重點啟發:

你如何定義自己,就會如何行動

我們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建立一個心理藍圖,這個藍圖是由我們累積的人生經驗所塑造而成的。不論是成功、失敗還是創傷,都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而我們對自我的認知,會直接主導我們的一言一行。舉例來說: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不擅長數學,久而久之就會真的在數學方面表現不佳;又或者,你總認為別人在批評你的外表或行為,結果反而會讓你更封閉自己。由此可見,若要改變行為模式,首要之務就是調整我們的心態與自我認知。

成功人格的七大要素

馬爾茨提出了打造成功人格的七大要素,可以用英文單字「S.U.C.C.E.S.S.」來概括。首先是明確的人生目標(Sense of Direction),時時刻刻引導自己朝向成功邁進;其次要有洞察力(Understanding),分辨恐懼或慾望何時扭曲了事實的本質;第三是勇氣(Courage),願意冒點風險、採取行動來實現目標;第四是博愛(Charity),以他人的需求為優先;第五是自尊(Esteem),建立正向積極的自我觀感;第六是自信(Self-confidence),記住過去的成就,接納並欣賞獨一無二的自己;最後則是自我接納(Self-acceptance),學習與真實的自我和平共處。這七大要素環環相扣,共同構築起亮眼的成功人格。

心靈療癒之鑰:寬恕與放下

正如身體會留下傷疤,情感創傷也會在心靈留下疤痕。那些傷疤就像是高牆,阻隔了我們與他人的連結,而破除心牆、療癒傷痛的利器,就是寬恕。寬恕的過程分為兩個步驟:遺忘受傷的感受以及放下寬恕的作為本身。當我們逐漸淡忘被傷害的記憶,學會放下,心靈就會慢慢復原。此外,適度的放縱與自在也是維持情感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別老是在意別人的期待和眼光,這只會阻礙我們展現真我。相反地,偶爾先開口再思考,有助於拋開害羞和自我意識的桎梏。唯有心無旁鶩,才能盡情發揮創意、實現最高潛能。

個人評價:

《心理控制論》是一本饒富趣味且發人深省的佳作。書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走出低潮、發揮心智的最大效能。對長期飽受自我懷疑與沮喪之苦的人而言,這本書帶來了充滿希望的訊息,有如一道溫暖的曙光,驅散心頭的陰霾。馬爾茨獨到的見解與機械式的心智模型,為讀者提供了嶄新的思考視角。閱讀此書彷彿參與一場身心靈的提升之旅,步步精進,煥然一新。

特別推薦《心理控制論》給誰:

我想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需要心靈加油的人,像是總是自責的15歲高中生、一位有三位孩子且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的35歲母親。這本書有潛力喚醒內在的無窮力量,讓每個人都能綻放最燦爛的異彩。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控制論》一書可說是充分利用(Leverage)心智潛能的寶典。書中闡述的觀念,有助於我們突破思維侷限,以嶄新的視角檢視自我,進而在事業和生活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透過調整心態與信念,我們能夠策略性地(Strategize)規劃目標、創造(Create)機會、自動化(Automate)行為模式,並不斷精進(Enhance)自我。總的來說,這本書啟發我們善用心智這部精密儀器,編織出璀璨亮麗的人生藍圖。

《致勝心態》Psyched Up

一句話總結:

《致勝心態》這本書深入探討了心理準備背後的科學,根據頂尖表現者的做法,告訴你如何在最關鍵的時刻做到最好。

作者介紹:

丹尼爾.麥金是一位作家和記者,他對心理準備背後的科學以及如何應用在不同情境中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在這本書中,他深入探討了當前的研究,揭示了頂尖專業人士如何在最關鍵的時刻做好準備。透過他以研究為導向的策略,你將能夠區分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是都市傳說,並學會如何在走上聚光燈前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

重點啟發:

化焦慮為興奮,讓自己重新振作

面對重大任務前的強烈焦慮,其實是我們身體對壓力的自然反應,被稱為「戰鬥或逃跑反應」。雖然壓力荷爾蒙的洪流無法停止,但你可以將那種焦慮的感覺轉化為興奮的感覺。研究發現,賽前說「我好興奮」的人表現最好,因為從焦慮過渡到平靜非常困難,但從擔心過渡到興奮卻不需要太多努力。另一個重要的技巧是將自己「中心化」,透過深呼吸和專注呼吸,同時放鬆所有肌肉,想像身體的所有能量都聚集到一個點上,然後將其釋放,這將有助於你重新集中注意力,擊退焦慮。

養成儀式和信念,提升賽前心態

研究表明,擁有賽前儀式的運動員表現得比沒有儀式的運動員更好,而且那些沒有儀式的人也可以學習儀式並從中受益。團體儀式被證明更有效,參與者在進行團體歡呼後,不僅完成任務的速度更快,而且也更喜歡他們的團隊成員。信念也在提高表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一項研究中,使用據說屬於職業高爾夫球手的球杆的高爾夫球手,其表現明顯優於使用「普通」球杆的球手。無論這是否屬實,光是這種信念本身就能幫助他們獲得優勢。

適度競爭,有助提升績效

研究表明,競爭可以顯著提升績效。當我們與他人競爭,有人緊追在後時,我們會感到一種驅動力,去做得更好,去證明自己。單車手在與人競爭時的表現要優於只單純為了刷新紀錄的表現,其他運動也是如此。此外,與認識的對手或死敵較量,比與陌生人競爭更能提升能力。競爭的激勵作用不僅體現在體育運動中,在商業世界也是如此。當T-Mobile還是一家苦苦掙扎的無線運營商時,一位新任CEO提出在廣告中抨擊其他大型手機運營商。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這一策略奏效了,它加劇了競爭,人們最終選擇支持弱者,給了T-Mobile一個機會,從而挽救了公司。

個人評價:

我認為《致勝心態》是一本能夠幫助那些在壓力下表現不佳的人的救星。這本書提供了真實表演者的精彩故事,並提供研究來支持其主張。它不僅證明了心理準備背後有科學依據,而且還為普通人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建議,告訴他們如何為自己的聚光燈時刻做好準備。透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如何化焦慮為興奮、養成賽前儀式和信念、以及適度競爭的重要性。這些策略不僅適用於運動員,也適用於商業領域和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學會如何在關鍵時刻超常發揮。

特別推薦《致勝心態》給誰:

我特別推薦《致勝心態》給那些在公開場合容易緊張、手腳發抖的人,例如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需要在管理層面前做重大報告的業務經理、或是即將參加重要比賽的運動員。無論你是希望在演講時更自信、在關鍵時刻有更出色的表現、還是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實用的心理準備策略和建議。

Ed的話:

《致勝心態》這本書所提到的心理準備策略,不僅適用於個人,也能應用於企業經營中。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不妨善用「競爭」這個概念,透過與對手較量來提升自身的表現,就像書中提到T-Mobile透過抨擊競爭對手而成功扭轉劣勢一樣。此外,企業也可以在內部營造「儀式」和「信念」,例如建立團隊口號和獎勵機制,藉此凝聚向心力、提高士氣。總的來說,《致勝心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心理準備」的重要性。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企業經營,都可以從中汲取養分,學習如何在關鍵時刻做好萬全準備、超常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