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安全圈教養》Raising A Secure Child

一句話總結:

《安全圈教養》這本書,提供新手父母一個清晰的藍圖,教導他們如何以「安全感圈」的方式,滿足孩子的需求,同時避免過度依賴,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情緒韌性。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肯特.霍夫曼、葛倫.庫珀和伯特.鮑威爾都是兒童依附理論的專家。他們長期協助父母與孩子建立健康的依附關係,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三位作者的背景與專業,讓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紮實且可信賴。

重點啟發:

安全依附,孩子一生的護身符

想要孩子身心健康,父母必須學會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二戰後,心理學家約翰·鮑比觀察到,即使孤兒院的孩子衣食無缺,但因缺乏主要照顧者,仍無法健康成長。沒有安全依附,孩子的需求無法被滿足,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升高,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免疫系統、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建立安全依附,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依循「安全感圈」,滿足孩子的需求

父母常常搞不清楚,何時該給孩子安慰、何時該鼓勵孩子獨立。作者提出了「安全感圈」的概念,讓父母依循圈圈的不同位置,滿足孩子探索和依戀的需求。當孩子在圈圈的上半部探索時,父母要給予關注、讚賞、陪伴和適度協助。當孩子在圈圈的下半部尋求依戀時,父母要給予保護、安慰、喜悅和情緒疏導。掌握「安全感圈」,就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擁抱不完美,修補親子關係的裂痕

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我們都難免疲憊、忙碌而錯過孩子的需求信號,作者將這種錯過稱為「圈圈的裂痕」。當「裂痕」發生時,父母要學會承認錯誤、道歉和修補。這能讓孩子明白,即使是親密的關係,也難免有失誤的時候,但失誤之後,美好的事物仍會到來。父母要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學會修補「裂痕」,才能培養孩子的韌性。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這本《安全圈教養》!它不僅幫助我找到成為更好父母的方法,也幫我調和了一些原有的教養信念。「安全感圈」是一個簡單卻強大的工具,讓我更清楚孩子在不同時刻的需求。我也從中學到,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反而能讓孩子更有韌性。這本書幫助我成為更正向、更有意識的父母。

特別推薦《安全圈教養》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難以與哭鬧孩子建立聯繫的媽媽、不確定如何與孩子建立關係的爸爸以及所有想要養育健康、適應力佳孩子的人。

Ed 的話:

從企業經營到個人成長,「自動化」(Automate)的概念都能帶來啟發。就像「安全感圈」簡化了父母回應孩子需求的流程,讓父母養育的步驟更有系統,企業也可以藉由系統化和自動化,簡化流程、提高效率。而個人也能運用「安全感圈」的概念,建立一套簡單有效的自我對話和行為模式,來滿足內在的需求,提升自我成長。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教養的新視角,更是一種自我覺察和優化的思維方式。

《快樂僧侶的 21 世紀生活智慧》A Monk’s Guide to Happiness

一句話總結:

《快樂僧侶的 21 世紀生活智慧》這本書將幫助你認清讓自己難以快樂的心理陷阱,打破痛苦的枷鎖,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悅。

作者介紹:

作者格隆·圖布丹(Gelong Thubten)是一位佛教僧侶,他致力於將佛法智慧與現代生活結合,幫助人們在紛亂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圖布丹僧侶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冥想導師,也是一位富有洞見的作家,他的著作《快樂僧侶的 21 世紀生活智慧》為現代人指引了通往快樂的明路。

重點啟發:

1.快樂的真諦

要找到更多的快樂,首先要明白快樂的本質。真正的快樂源自於內在的圓滿、專注當下、以及自在的心境。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需要任何外在事物就能感到滿足時,內心就會充滿圓滿。專注當下意味著全然地投入此時此刻,不被過去的失敗或未來的憂慮所束縛。而自在則是從一切不快樂的源頭中解脫出來,不讓負面情緒綁架我們的心靈。

2.遠離不快樂的思維模式

要獲得更多的快樂,還需要認清那些讓我們不快樂的思維模式。這些模式包括:不圓滿感、心不在焉、以及被禁錮的感覺。不圓滿感來自於對未得之物的渴求,以為獲得它們才能感到快樂。心不在焉則源於錯誤的假設,認為快樂存在於未來或外在事物中,而非此時此刻。被禁錮的感覺則是將自己的快樂託付給無法掌控的外在環境。認清這些思維模式,我們就能走上通往快樂的道路。

3.培養正念,找到內心的寧靜

冥想是通往內心平靜與滿足的途徑,而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修習正念。修習正念只需要三個簡單的步驟:1. 找到一個當下的錨點,讓心靈專注;2. 覺察心念的飄移;3. 溫和地將注意力拉回錨點。透過日復一日的練習,我們就能逐漸培養出內心的寧靜,不受外境的干擾。

個人評價:

我真的很喜歡《快樂僧侶的 21 世紀生活智慧》這本書,我相信你也會喜歡。這本書很好地揭示了我們對如何獲得內心平靜的錯誤信念,並提供了克服這些信念的絕佳建議。讀完這本書,我已經感到更加快樂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運用書中的智慧會如何改變我的人生!

特別推薦《快樂僧侶的 21 世紀生活智慧》給誰:

推薦給那個沉迷於社群媒體而無暇顧及身邊人的感受的阿姨;推薦給那個工作幾年、厭倦了追逐晉升所帶來的快樂的上班族;以及所有想知道為什麼快樂如此難覓的人。

Ed 有話說:

《快樂僧侶的 21 世紀生活智慧》這本書所傳達的智慧與「自動化」(Automate)的概念不謀而合。通過修習正念冥想,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的心智,使之自動地專注當下,不被過去與未來所牽絆。就像是為內心設置了一個自動駕駛系統,讓我們能夠輕鬆自在地駛向快樂的彼岸。這種自動化的能力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內心的平靜,更能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畢竟,一個自在快樂的心才能激發出無限的創造力和潛能。

《提升你的競爭力》Raise your game

一句話總結:

《提升你的競爭力》是一本由前籃球教練撰寫的書,透過自我覺察、紀律和一系列美德,深入探討追求巔峰表現的哲學。

作者介紹:

艾倫·史坦 (Alan Stein Jr.) 是一位前籃球教練,他通過專注於自我覺察、紀律和一系列美德,在籃壇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將多年的執教經驗和智慧凝聚在這本《提升你的競爭力》一書中,期望能幫助更多人實現自己的最高潛力。

重點啟發:

自我覺察和紀律是所有成功的起點

自我覺察就像 Google 地圖一樣,你必須先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才能規劃通往目的地的路線。透過深刻的自省,回答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個問題,例如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你擅長什麼?你在這個世界上的目標和真正的渴望是什麼?這些都是培養自我覺察的絕佳起點。有了明確的起點,再輔以紀律和不懈的努力,你將所向無敵。

比較只會帶來自我懷疑,浪費你的時間和自信

無論你是誰,總能找到比你更漂亮、更聰明、更強壯、更年輕、更有錢的人。即使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有偏見的意識也不會站在自己這邊。最終,不斷地與他人比較只會導致自我懷疑,耗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時間和精力本可以用來追求自己的目標。與其將目光放在別人身上,不如多花點時間培養自己的美德,從自我覺察開始,建立自信。

當面對一座大山般的工作量時,循序漸進往往事半功倍

當你意識到實現目標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時,很容易感到氣餒和沮喪。但請記住,每個人都有起點,而你現在的處境就是你的起點。與其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不如專注在循序漸進地邁向目標。今天的一小步,就是離夢想更進一步。只要朝著明確的目標,付出大量的努力和保持紀律,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告訴自己,雖然看似要做的事很多,但每次只需完成一點點,反覆堅持下去就好。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作者提出的觀點深有同感。作為一個經常陷入自我懷疑和拖延的人,我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在於缺乏自我覺察和紀律。從現在開始,我要更加努力地審視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並時時督促自己採取行動。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成就更好的自己。

特別推薦《提升你的競爭力》給誰:

給任何正在尋找人生方向和目標的年輕人、希望掌控自己人生的拖延症患者或希望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和實現巔峰表現的大器晚成者。

Ed的話:

這本書所提倡的許多觀念,都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密切相關。其中,自我覺察尤為重要,它是 SCALE 法則中「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基礎。唯有透過自我覺察,我們才能客觀地審視自身優劣勢,進而擬定務實可行的策略。此外,書中強調紀律和努力的重要性,也呼應了 SCALE 法則中「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如何善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全心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功課。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寶貴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覆琢磨。相信只要將這些道理內化為行動,必能大幅「提升你的競爭力」!

《激進的誠實》Radical Honesty

一句話總結:

《激進的誠實》這本書深入探討了謊言的概念,以及我們如何訓練自己避免說謊,因為只有透過道德,我們才能活出誠實的人生,儘管我們天生就有說謊的傾向,有時會驅使我們扭曲事實。

作者介紹:

布拉德・布蘭頓(Brad Blanton)是一位心理學家和作家,他以其獨特而大膽的觀點聞名。他的著作《激進的誠實》挑戰了人們對誠實和謊言的傳統看法,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布蘭頓博士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的洞見源自多年來對人性的深入研究和觀察。

重點啟發:

誠實,即使感到不舒服

真正的誠實意味著說出完整的真相,即使這可能讓人感到不舒服。我們常常為了維護自己或他人而選擇部分真相,省略細節或隱瞞關鍵資訊。然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需要以直率、坦白的方式說出整個故事。長遠來看,這是更健康、正確的選擇,因為人們會更信任那些對他們誠實的人。

掌控人生,誠實不欺

要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就必須時刻保持赤裸裸的誠實。我們常常將失敗歸咎於環境、父母或其他外在因素,但真相是,我們必須開始在內心尋找問題的根源。唯有對自己誠實,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解放心靈。我們應該停止給事物貼標籤,而是坦然面對內心的感受,並努力改進。

說實話,別把怒火往心裡壓

為了身邊的人而壓抑怒火並非英雄之舉,許多人覺得必須在孩子、配偶和世人面前展現完美形象,否則就會被視為軟弱,但事實並非如此。怒火積壓不僅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周圍的人,破壞人際關係。最好的做法是將怒氣釋放出來,以自己的方式消除憤怒和壓力。要認識到自己的憤怒是合理的,不是負擔。

個人評價:

《激進的誠實》這本書深深地觸動了我。作者以犀利的筆觸剖析了人性,揭示了謊言的危害。我意識到,即使是所謂的「無傷大雅的謊言」,也會侵蝕我們的內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這本書讓我下定決心,要勇於面對真相,成為一個誠實、正直的人。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但我相信,唯有誠實,才能讓我們獲得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特別推薦《激進的誠實》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提升自我、改善人際關係的人。如果你曾經為了維護面子而說謊、如果你曾經因為怕傷害他人而隱瞞真相、如果你曾經為了逃避現實而自欺欺人,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無論你是內向害羞的年輕人,還是想與孩子更好溝通的父母,或是正在經歷溝通困境的伴侶,《激進的誠實》都能為你提供寶貴的洞見和建議。

Ed的話:

《激進的誠實》這本書所傳達的理念,與個人成長密切相關,尤其是在自我提升(Enhance)方面。誠實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能力。它需要我們克服內心的恐懼和慣性,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優缺點、感受和需求,我們才能不斷成長、突破自我。同時,誠實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坦誠溝通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化解誤會和衝突。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誠實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用對腦,從此不再怕數字》A Mind for Numbers

一句話總結:

《用對腦,從此不再怕數字》這本書將教你如何更有效率地學習數學和科學,即使你覺得這些科目與你八字不合,只要了解大腦如何吸收和處理資訊,你也能學得又快又好。

作者介紹:

作者芭芭拉·奧克利過去非常討厭數學,大部分的數學課都不及格。但現在的她卻成為了工程學教授,專門研究如何學習數學和科學。她在本書分享了許多親身實踐的學習方法,幫助許多和過去的她一樣對數學感到頭痛的人找到了學習的竅門。

重點啟發:

1. 學習數學兩大利器:聚焦模式與發散模式

學習數學和科學需要靈活運用聚焦思考和發散思考兩種模式。聚焦模式適合回想已經熟悉的資訊,比如做乘法運算時,需要調用已經記住的數字和規則。而發散模式則適合學習新概念,在腦中形成全新的連結。睡眠是兩種思考模式之間的重要橋樑,有助於清除腦中累積的毒素,鞏固記憶。

2. 堅持練習,厚積薄發

學習數學和科學就像砌磚牆一樣,需要一點一點累積,每堆砌一塊磚都要停下來等它乾透。很多人會因為覺得數學很無聊很難而拖延,但如果我們把目標設定為「接下來的15分鐘專心做數學作業」,就能輕鬆許多。

3. 考試是學習的良機

每一次考試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能夠鞏固已學過的知識,找出還沒掌握的地方。考試還能訓練我們如何應對焦慮。與其說「我好害怕考試」,不如說「我很興奮能展示我學到的東西,我感到腎上腺素在飆升」,用這種正面的想法會讓發揮更好。

個人評價:

《用對腦,從此不再怕數字》徹底顛覆了我對學習數學的看法。原來數學不是天生的,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學好數學。芭芭拉的親身經歷讓這本書增添了說服力,她提供的實用技巧也非常容易上手。這本書不僅教會了我學習數學的策略,更教會了我如何自我激勵,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特別推薦《用對腦,從此不再怕數字》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在學習數學卻處處碰壁的中學生、為孩子的數學學習擔憂的家長、以及任何一個想要提升數學和科學能力的人。

Ed有話說:

芭芭拉在書中提到的聚焦思考和發散思考,與SCALE法則中的E(Enhance,增強)不謀而合。學習任何一項新技能,都需要在專註練習和靈感啟發之間找到平衡。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這兩種思維方式同樣重要。聚焦思考能夠幫助我們專注當前最重要的目標,發散思考則能開拓全新的可能性。就像學習數學一樣,經營企業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砥礪前行,厚積薄發。

《激進的坦率》Radical Candor

一句話總結:

《激進的坦率》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工作中與人建立聯繫,激勵他們發揮最大潛力,知道何時以及如何解僱他們,並在職場中營造一個充滿信任和創新的環境。

作者介紹:

基姆·斯科特 (Kim Malone Scott)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領導者,曾在 Google 和 Apple 等知名科技公司擔任重要職務。她將多年的管理心得和實戰經驗濃縮在這本《激進的坦率》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見解和建議。

重點啟發:

敞開心胸,坦誠溝通

要培養激進坦率的能力,你必須學會誠實且直接地表達,同時又不會冒犯到他人。這一切都始於與每個團隊成員建立個人關係,展現你的關心,談論工作以外的事物。當你發現他們表現不盡理想時,也要誠實地提出建議,幫助他們成長。

協作領導,凝聚共識

發號施令的方式行不通,你必須與團隊成員協作,才能提高效率。營造一個鼓勵大家暢所欲言的環境,傾聽每個人的想法。給予團隊時間精煉他們的構想,透過辯論讓所有選項攤在桌面上,再做出決定。身為管理者,你要向上呈報這個點子,獲得支持後付諸實行。

用心傾聽,激發潛能

誠摯的對話是了解員工真正動機的不二法門,唯有如此,你才能給予適當的支持。大多數人心中都有宏大的志向,身為領導者,你應該善用這股強大的動力,幫助他們實現夢想。花時間與員工聊聊他們的人生故事、夢想職涯、未來 18 個月的計畫,以及內心的渴望,必能激發出他們最大的潛力。

個人評價:

作為一個曾經歷過好主管和壞主管的人,我真心喜歡《激進的坦率》這本書,也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它。我認為這本書的核心在於:坦誠相見是非常重要的。具備這項技能,再加上真正的關心,就是激發每個人發揮最大潛力的真正秘訣。

特別推薦《激進的坦率》給誰:

像是剛晉升主管卻感到茫然的職場新鮮人、屢屢員工離職但渴望留住人才的主管和不論是在工作或其他領域都想成為出色領導者的人。

Ed的話:

《激進的坦率》這本書跟企業經營中的 SCALE 法則,特別是 E – 增強(Enhance)這個概念有著密切的關聯。身為領導者,我們要透過真誠的關懷和坦率的溝通,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和潛力。唯有不斷地提供回饋、給予支持、傾聽需求,才能打造一支充滿熱情、努力不懈的優秀團隊,帶領企業再創高峰。

《致加西亞的信》A Message to Garcia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的核心旨在指導我們如何透過培養積極正面的態度以及全心投入於工作之中,從而在職場上展現出色並脫穎而出。

作者介紹:

艾伯特・哈伯德是一位美國作家、藝術家和哲學家。他以犀利的文筆和深刻的洞察力聞名,其作品常常探討個人品格、工作態度等主題。《致加西亞的信》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自1899年發表以來,已經感動了無數讀者,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重點啟發:

1.成為老闆心目中的得力助手

在職場上,老闆最欣賞能夠獨當一面、不推諉責任的員工。就像安德魯・羅文勇敢地穿越重重險阻,把訊息送到加西亞手中一樣,我們也要努力成為值得信賴的員工。不要抱怨工作太難或是分內不分內,而是要全力以赴、盡善盡美地完成任務。唯有如此,才能贏得老闆的信任和賞識。

2.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工作

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不如意,但我們不應該讓負面情緒主宰自己。抱怨和發牢騷只會讓自己和周遭的人都沮喪,何不轉念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問題呢?多關注工作中的正面事物,用心把每件事做到最好,自然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滿足感,說不定還能因此得到晉升的機會!

3.努力工作是通往成功與快樂之路

許多人嚮往致富,以為有了錢就可以不用工作,自然就會快樂。但事實恰恰相反,唯有努力工作、付出汗水,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與其追求虛幻的財富和權力,不如努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散發正能量的人。用謙遜、平等的態度對待他人,並且以身作則,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如此才能在工作和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收穫快樂與成功。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認同作者所說的:工作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唯有像羅文那樣全心全意、不畏艱難地完成任務,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句句珠璣,發人深省。作者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深刻的洞見,讓這個簡單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共鳴,也啟發我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

特別推薦《致加西亞的信》給以下讀者:

– 正在尋求突破,希望在工作上有更優異的表現的程式設計師

– 在麥當勞打工的學生,渴望成為值得主管信賴的員工

– 所有希望從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更多成就感的人

Ed有話說:

這本書所傳達的品格和工作態度,與SCALE架構中的幾個概念不謀而合。其中Enhance(增強)一環尤其重要-透過良好的工作表現和正面積極的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強化在公司中的不可或缺性,自然能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致加西亞的信》雖然寫於百年之前,但其中的智慧至今仍然受用。唯有像書中主角羅文那樣全心投入、勇於任事,才能創造不凡的人生!

《全然接受這樣的我》Radical Acceptance

一句話總結:

《全然接受這樣的我》教導我們如何藉由佛教與冥想的原則,活得更知足與快樂。

作者介紹:

塔拉.布萊克(Tara Brach)是一位心理學家以及佛教老師,她擁有臨床心理學的博士學位,並且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已有超過35年的經驗。布萊克博士著有多本暢銷書,經常在世界各地開設研討會,幫助人們透過正念與自我接納來面對生命中的種種難題。

重點啟發:

從文化角度檢視自我懷疑

在西方社會中,我們總是被灌輸一種觀念:人性本俗,必須不斷努力以證明自己的價值。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傳達了一個訊息:人類生而有罪,唯有透過自我救贖才能進入天堂。這樣的文化背景深深影響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難怪我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擁有幸福。反觀佛教的觀點則截然不同,他們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生而慈悲、智慧具足。佛法鼓勵我們活在當下,而非總是在擔心未來。

「徹底的接納」帶來真正的自由

書中以老虎莫希尼的故事做比喻:牠被關在小籠子裡多年後,即使後來被放到寬敞的新家,仍然習慣在老地方踱步,從未真正享受遼闊的自由。我們何嘗不是如此?長期以來的自我批判和不足感,成為囚禁內心的牢籠。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徹底的接納——不分好壞地擁抱內在的每個念頭和情緒,用開放的心胸去感受一切。唯有不再逃避、批判自己,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擁抱痛苦,發現真實的自己

我們時常對自己非常嚴苛,甚至將非己所能控制之事歸咎於己。這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用負面的自我評價,掩蓋內心的脆弱、嫉妒和恐懼。然而,逃避和批判只會讓痛苦加劇。療癒之道在於:全然地感受痛苦,以慈悲的心擁抱它。唯有直視、接納自己的脆弱,才能觸及內在最深層的自我,與其將痛苦視為恥辱,不如像佛陀所說的,將之視為通往慈悲的契機。唯有接納和同情自己的痛苦,才得以得到真正的療癒。

個人評價:

我覺得《全然接受這樣的我》充滿智慧且非常實用,治癒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關鍵就在於接納自己的情緒,對自己多一點慈悲。在追求完美的當代社會,「我們生而有缺陷也無妨」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也給了大家很大的鼓舞。學習自我慈悲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但我特別推薦給那些完美主義者。

特別推薦《全然接受這樣的我》給誰:

像是總是壓力很大、渴望內心平靜的學生、對佛學與冥想有興趣的人士和任何飽受自我批判之苦的人。

Ed的話:

從「全然接受這樣的我」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延伸到企業經營甚至個人成長。就策略制定(Strategize)而言,與其追求完美無瑕的計畫,不如擁抱計畫中的不確定性,在過程中保持彈性、隨時調整。在創新(Create)的過程中,我們也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與其將之視為恥辱,不如視為成長的養分,從中學習。即使是已經建立的流程和系統,也可以透過「接納不完美」的心態,不斷尋求精進(Enhance)的空間。最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充分利用(Leverage)內在資源的方式。唯有不再逃避、批判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發揮內心的潛能。總而言之,「接納不完美」不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智慧。

《六個瓶子裏的歷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6 glasses

一句話總結:

《六個瓶子裏的歷史》這本書不僅提供了絕佳的派對談資,更深入探討了六大飲品——啤酒、葡萄酒、蒸餾酒、茶、咖啡和汽水——的起源與影響力,讓你重新審視手中飲料的歷史淵源。

作者介紹:

湯姆・斯坦迪奇(Tom Standage)是《經濟學人》雜誌的副主編,曾獲得多項科學寫作獎項。他的著作涵蓋科技、歷史等領域,透過獨特的視角,探索人類文明的演進。

重點啟發:

1. 啤酒的發現促使人類從狩獵採集轉向農耕

啤酒的起源可追溯至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期。古人發現,將穀物浸泡在水中可製成麥芽,再將麥芽糊經過發酵,就能製成泡沫豐富、令人微醺的飲品。為了滿足對啤酒日益增長的需求,人們開始定居並發展農業,啤酒也逐漸成為款待賓客和文明生活的象徵。

2. 咖啡的興起讓知識分子擺脫酒精的束縛

中世紀時,含酒精飲料盛行,就連知識分子也難逃酒精的影響。直到咖啡從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科學家和學者們才找到更好的選擇。咖啡不僅經過煮沸而無污染疑慮,更能提振精神,不會產生酒精的負面影響。咖啡館的興起,更成為政治辯論的中心,對英國和法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3. 可口可樂從藥品演變為全球暢銷飲料

碳酸飲料最初是由英國牧師兼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明,作為一種類似泉水的藥品。但美國人開始將其作為清涼飲料飲用,隨著瓶裝和噴泉式販售的普及,碳酸飲料的風味也不斷改良。可口可樂最初是由藥劑師彭伯頓研發,二戰期間隨美軍傳遍世界各地,戰後更在各國設廠,迅速發展成家喻戶曉的國際品牌。

個人評價:

《六個瓶子裏的歷史》以獨特的視角,將看似平凡無奇的飲品與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聯繫在一起,讓我對手中的飲料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的敘事生動有趣,不時穿插軼聞趣事,讀來饒富趣味。即便對歷史不感興趣的讀者,也能從書中獲得啟發和樂趣。

特別推薦《六個瓶子裏的歷史》給誰:

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喜歡在派對上尋找有趣話題的朋友,以及對歷史和飲食文化感興趣的讀者。無論你是咖啡愛好者、茶藝師,還是精釀啤酒的追隨者,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你感興趣的內容,重新審視你熟悉的飲品。

Ed有話説:

閱讀《六個瓶子裏的歷史》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正如啤酒、咖啡等飲品在不經意間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看似平凡的資源,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力量。比方說,將閒置的廠房出租、與異業結盟開發新產品,或是善用社群媒體行銷等,都是透過創新的思維,為企業創造更多可能性。這本書啟發我們要用開放的心胸看待身邊的事物,你手中的那杯飲料,可能正蘊藏著改變世界的潛力。

《更高的忠誠:真相、謊言和領導》A Higher Loyalty

一句話總結:

《更高的忠誠:真相、謊言與領導力》分享了詹姆斯・科米擔任 FBI 局長的經歷,以及他在人生、職涯和與川普總統互動中學到的領導力、道德操守和政治方面的心得,而川普總統正是導致他在 2017 年 5 月丟掉工作的原因。

作者介紹:

詹姆斯・科米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他在 2013 年至 2017 年 5 月期間擔任 FBI 局長,直到被川普總統開除為止。科米是一名律師,他曾經參與起訴瑪莎・史都華的內線交易案,並在 1980 年代協助魯迪・朱利安尼對抗紐約黑手黨。在這本書中,科米首次公開分享了他的人生經歷,從他在紐約遭受欺凌的童年,到他在政府部門的漫長而備受矚目的職業生涯。

重點啟發:

1. 領導者的六大特質

科米在與歐巴馬總統共事期間,深深地被他高效且智慧的領導方式所折服。科米列舉了偉大領導者應具備的六大特質:擁有高度的正直和誠信、謙虛自信、剛柔並濟、動機透明、了解每個人都渴望工作有意義,以及明白言行一致的重要性。科米認為歐巴馬總統具備了其中許多特質,而且還有很好的幽默感。

2. 正義終將戰勝一切

科米與川普政府的互動從一開始就不太順利。當他向川普總統簡報俄羅斯試圖影響大選結果時,川普和他的團隊立即討論如何利用這個情報來獲得政治利益。在之後的許多場合中,科米不斷被提醒川普的行為有如他過去致力於關押的黑手黨老大。儘管如此,科米仍努力保持中立,並期望能夠完成他十年的 FBI 局長任期。直到 2017 年 5 月,科米在加州出差時,與其他人同時得知自己被解雇的消息。科米認為,他之所以丟掉工作,是因為拒絕聽從總統的指示去影響 FBI 的調查。他將備忘錄洩露給媒體,希望能夠引發調查,儘管他知道目前可能沒有足夠的證據。但他最後表示,正義遲早會戰勝一切。

3. 童年經歷塑造了科米的性格

科米的童年包括了打工、被欺凌,甚至還遭到搶劫。這些經歷都深深地影響了他的性格。他表示,遭受欺凌教會了他如何看透他人,更重要的是,這也讓他產生了幫助弱勢族群的強烈渴望。此外,在雜貨店打工時,老闆哈利・豪威爾教導了科米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展現了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權力和同理心。16 歲那年,科米和弟弟在家中遭到持槍搶劫,歹徒用槍指著他們的頭並要求給錢。儘管這個經歷十分可怕,但他們最後都平安無事。這件事自然對科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開始反思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物,並決定選擇一份能夠直接幫助他人的職業。

個人評價:

儘管我對政治和歷史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更高的忠誠》仍然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能夠透過科米的第一手敘述,了解最近一些重大政治事件背後的細節,實在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我認為不論你在政治上持什麼立場,這本書都能帶給你許多啟發和學習!

特別推薦《更高的忠誠》給誰:

我會推薦這本書給那些熱愛閱讀新聞,渴望了解頭條背後更多細節的 52 歲讀者;對政治感興趣的 35 歲讀者;以及任何好奇華盛頓特區真實樣貌的人。

Ed有話説:

《更高的忠誠》一書中所分享的領導力特質,與企業經營中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概念不謀而合。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必須擁有高度的誠信,並且能夠制定透明、明確的策略方向。此外,領導者也要懂得謙虛,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且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也要適時展現柔軟的一面。這些特質都是企業在制定策略時不可或缺的要素。科米的經歷提醒我們,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始終堅持正直、誠實的價值觀,才能在混濁的政治和商業世界中,成為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