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Reality Is Broken 

一句話總結:

《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顛覆了孤單玩家的形象,闡述遊戲如何創造真正的價值,讓我們更快樂,甚至幫助解決全球性問題。

作者介紹:

珍・麥高尼格(Jane McGonigal)是一位著名的遊戲設計師和作家。她開發了一款名為「超越自我」(SuperBetter)的應用程式,讓人們將生活遊戲化。《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是她在2011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麥高尼格的作品為遊戲玩家發聲,清晰有力地傳達遊戲的益處。

重點啟發:

遊戲帶來的動力遠勝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獲得像遊戲中那樣豐富的動力和回饋。遊戲讓我們建立社交連結,體驗到現實中難以企及的興奮和成就感。它給了我們希望和樂觀,即使失敗,至少嘗試的過程是有趣的。

枯燥乏味的家務也能變得有趣

想像一下,在0到10的量表上,做家務能讓你興奮到什麼程度?對我而言,大概是個位數。但是,我們可以把生活中乏味的待辦事項遊戲化。珍就透過一款名為「家務戰爭」的遊戲,讓洗碗、做飯、熨衣服變得充滿競爭和樂趣。把任何事情變成遊戲,往往能讓生活變得更輕鬆。

遊戲培養了寶貴的現實技能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沉迷電玩,長大後會不負責任、依賴他人。但事實上,美國人在21歲前平均會花一萬小時玩遊戲,這正是馬爾科姆・葛拉威爾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所需的時間。遊戲培養了玩家寶貴的合作、溝通、適應變化的能力,為現實生活做好準備。

個人評價:

作為一個遊戲愛好者,我完全認同珍・麥高尼格的觀點。遊戲已經成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你不熱衷其中,也應該試著去適應並充分利用當前的情況。《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它揭示了遊戲的益處和潛力,讓我對遊戲的積極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特別推薦《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給以下讀者:

熱愛遊戲的青少年、覺得家務乏味的家庭主婦和認為電玩是浪費時間的所有人。

Ed的話:

遊戲思維可以用來優化工作和生活,例如在企業經營中運用SCALE原則:

– 制定明確的策略(Strategize)

– 創造獨特的內容或產品(Create)

– 將流程自動化(Automate)

–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Leverage)

– 不斷精進、增強競爭力(Enhance)

遊戲啟發我們用創新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挑戰,激發內在動力,創造更多可能性。讓我們一起擁抱遊戲思維,讓真實世界變得更美好!

《真正的幫助》Real Help 

一句話總結:

《真正的幫助》提供了一種實用的方法,透過快樂、充實、平凡的生活,而非不斷與這個破敗的體制對抗,直到賺到數百萬財富和取得非凡成就,來改善你的人生,實現不同凡響的成功。

作者介紹:

Ayodeji Awosika 是一位成功學作家,他的新書《真正的幫助》為那些正在尋找人生目標和方法的人提供了寶貴的建議。Awosika 認為,成功不僅僅是擁有鉅額財富、名聲和非凡成就,更重要的是過著簡單而美好的生活,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善待自己和他人,找到生命中的熱情所在。

重點啟發:

改變思維模式,學會靈活應變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缺陷的世界裡,大企業、政府和媒體主宰著一切。但即使如此,仍有許多人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實現成功。他們的秘訣是什麼?首先,他們認清了自己所處的世界,與其試圖對抗這個體制,不如思考如何在其中求生存。一旦你停下腳步,思考如何應對這個世界,而非與之對抗,你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誠實面對自己,勇於改變

面對現實,認清沒有人會來拯救你,這反而是你得救的關鍵。人們往往喜歡扮演受害者,將不幸歸咎於官員、政府、不公平的對待,以及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毫無疑問,你在生活中面臨著諸多挫折。沒錯,生活是不公平的,你可能比許多已經擁有一切的人更加努力。但過度強調這一點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相反,不妨嘗試寫日記,寫下腦海中的一切,以梳理自己的思緒,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全局。

做好準備,迎接孤獨和挑戰

一旦你發現內心深處渴望成功的強烈慾望,你的生活將發生巨大變化。起初,你為自己和事業投入大量時間,周圍的人可能會對你產生不同的看法。他們可能會說「你變了!」但你要繼續前進。向前走總是更好的,所以不要在途中停滯不前。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能會失去一些朋友,因為你們的思維方式不再一致,這完全沒問題。大多數人不願改變現狀,所以要習慣孤獨。接下來,你需要適應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障礙。

個人評價:

《真正的幫助》絕非一般的勵志書籍。這本書提供的實用建議不僅能啟發你,拓寬你對世界的認知,將你的心態從受害者轉變為勝利者,還能指導你人生的下一步。成功並非保證的,但在閱讀並實踐這本書的建議後,你的人生和心態必將顯著改善。

特別推薦《真正的幫助》給誰:

我會特別推薦《真正的幫助》給那些30歲左右、即將創業的人,他們正尋求提升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還有40歲左右最近事業遭遇挫折的人,以及任何對人類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

Ed的話:

《真正的幫助》一書中提到的概念與「S.C.A.L.E.」模型中的「自動化(Automate)」環環相扣。書中強調要改變思維模式,學會靈活應變,這與企業經營中的自動化理念不謀而合。企業要實現自動化,就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定式,用創新的眼光審視業務流程,找出可以簡化、標準化的環節,並使用科技手段將其自動化,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樣地,個人要實現人生的「自動化」,也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維框架,用全新的視角看待生活和工作,找出可以優化的地方,並養成良好的習慣,讓生活更加高效、輕鬆。這需要我們勇於改變,持之以恆,最終才能收穫理想的人生。

《美國人民的歷史》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一句話總結︰

《美國人民的歷史》將幫助你透過更深入了解美國崛起過程中真實且有時令人羞愧的故事,進而改善這個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霍華德·津恩是一位著名的美國歷史學家和政治活動家,他的著作常常挑戰主流歷史敘事,為被壓迫者和弱勢群體發聲。《美國人民的歷史》是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從底層人民的視角重新審視美國歷史。

重點啟發︰

1. 富有的地主為自己的利益建立了美國政府,而他們至今仍握有權力

你能想像美國開國元勳如喬治·華盛頓、湯瑪斯·傑佛遜和亞歷山大·漢彌爾頓都是富有的地主,有些甚至擁有大型奴隸種植園嗎?他們建立的政府自然偏袒維護自身財富。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憲法大部分篇幅著墨於保護地主,卻隻字未提女性、奴隸、僕人或無產者的權益。

2.內戰初期,政治領袖更關注自身利益,而非終止奴隸制

我們總愛將南北內戰美化成北方無私奮戰、解放奴隸的英雄事蹟。但實情可能沒那麼高尚。林肯發動內戰結束奴隸制,並非出於人道主義或正義,而是為了竭盡所能維護聯邦財政健全,並取悅其政治支持者。

3.經濟利益是美國參與二戰的主要原因,也是該國多次軍事行動的催化劑

羅斯福總統的焦點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放在對抗獨裁和種族主義,而是更關注戰爭將如何影響美國仰賴的資源,尤其是來自日本的資源。美國知道本國經濟將從二戰中獲益,並打開外國市場。但獲利最多的是一小群商人。在競標軍事合約的2000家公司中,只有56家大企業中標,它們的利潤一飛衝天。

個人評價︰

我對《美國人民的歷史》有很多感想。誠實面對自己的過去對美國而言至關重要,但美國在歷史上並不擅長這一點。像這樣來自被壓迫者視角的發人深省故事,理應被納入學校教育。不過我也相信,僅僅為歷史暴行憤怒並無太大裨益,我們應該運用這些資訊,活得比祖先更好,成為更好的人。

特別推薦《美國人民的歷史》給誰︰

特別推薦給政治學專業學生,他們對美國的真實歷史充滿好奇;希望幫助終結壓迫的活動家(activist)、或 任何想要更準確地認識美國歷史觀點的人。

Ed有話説︰

這本書揭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引發我們反思美國的崛起過程。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它提醒我們要創建(Create)一個包容多元觀點的企業文化,充分利用(Leverage)每一位員工的潛力,增強(Enhance)弱勢群體的發言權,才能打造一個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組織。歷史給了我們寶貴的教訓,企業領導者應該汲取這些智慧,以開放的心胸擁抱變革,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

《真正的改變》Real Change 

一句話總結:

《真正的改變》透過禪修練習,幫助我們緩解負面情緒,以決心面對這些問題,並將它們改變得更好,為我們提供一個擺脫世界上有時會壓垮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感到無助的沉重問題的出路。

作者介紹:

莎朗·薩茨貝格(Sharon Salzberg)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禪修老師和暢銷書作家,她也是美國著名的禪修中心「見證」(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的聯合創始人之一。薩茨貝格女士曾在印度和尼泊爾學習和修習佛教禪修長達數年之久。多年來,她幫助無數人透過禪修找到內心的平靜,並以智慧和慈悲心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重點啟發:

禪修助你增強心靈韌性,更堅強地面對問題

許多人認為禪修是讓我們遠離世界,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然而,禪修其實是幫助我們的身心靈合一,更專注於活在當下。一顆沒有負面情緒如壓力和焦慮干擾的平靜心靈,能夠更有效地預見和解決問題。面對政治風波、世界難題、個人困境等外在因素時,往往最好先退一步,冷靜地評估局勢。禪修是一個擁抱當下並採取行動的強大工具。在現實生活中,有無數的例子證明人們透過禪修找到內心的力量,勇往直前,成為改變的推手,掌控自己的人生。

面對負面情緒,才能開始真正的改變

就像任何問題解決過程一樣,一切都從根基開始。很自然地,如果不知道受傷的根本原因,就無法療癒。因此,你必須深入挖掘自己的內心,找出負面情緒的來源。它可能是創傷、觸發點、失落、不好的回憶,或任何事物。重點是要建立復原力,這是一種認知痛苦來源並說服自己有足夠力量克服它的能力。這種克服負面情緒的方法可以幫助你變得更強大,培養出一種紮根感,與你的心靈產生連結。例如,如果你正面臨身體上的傷害並想要痊癒,你就必須在休養期結束後,逐步地運用身體來克服疼痛。試著透過慈心禪來療癒情感上的創傷。閉上眼睛進入冥想狀態,反覆說出富有同情心的話語,例如:「我很安全」。

關注與世界的關係,活出最好的身心生活

雖然我們生活在社區中,依賴社會,但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心和聯繫越來越少。由於個人主義和日益增長的消費主義,我們忘記了一切,從大自然到人類,都是相互關聯的。我們基於性別、種族、性取向和個人經歷的偏見,模糊了我們的判斷力。一種防禦性的心態,在我們和世界其他地方之間製造了一道屏障。然而,就像所有樹木都是相互連結的一樣,即使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也是如此。為了以同情心而非防禦性,或者更糟糕的,攻擊性的態度來面對問題,我們必須擺脫這些偏見,開始以本來面目看待世界:一個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的相互關聯的環境,這一事實讓我們彼此更加相似。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提升心智、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生活的看法,一切都從內心開始。這本書將教導你如何透過禪修來面對困難,以無偏見的心態迎接挑戰,並在日常的混亂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讓你不再感到沮喪和焦慮。如果你正為煩亂的心緒所苦,缺乏擺脫困境的出路,或者單純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這本書非常適合你。

特別推薦《真正的改變》給誰:

我會推薦這本書的摘要給為繁忙的日程感到不堪重負而希望減少焦慮的女性、覺得生活陷入困境而正在尋找內心平靜4的人和或是無法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而想要透過禪修來提升自我的年輕人。

Ed的話:

《真正的改變》一書所提到的禪修練習和轉變心態,與企業經營中的E(Enhance,增強)概念不謀而合。透過禪修增強內在的力量,企業領導者和員工都能以更開放、更慈悲的心態看待問題和挑戰。當我們學會擁抱當下,專注於眼前的任務時,不僅工作效率能大幅提升,在面對逆境時也能展現更強大的韌性。此外,透過反思我們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有助於消除偏見和成見,用更宏觀的視角看待公司內外的利害關係人。培養同理心,建立真誠的連結,將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總而言之,這本書雖然談的是個人的禪修實踐,但其中的智慧與見解,對於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都有莫大的啟發。

《創意影響力》Real Artists Don’t Starve

一句話總結:

《創意影響力》這本書打破了所有關於「餓肚子藝術家」的迷思,告訴你,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不但能夠、也應該要靠自己的創作維生。

作者介紹:

傑夫・高因斯(Jeff Goins)是一位多產的部落客和暢銷書作家,曾撰寫《工作的藝術》(The Art of Work)一書。他致力於推廣一種新的藝術家哲學,鼓勵藝術創作者不僅要在創作上茁壯成長,在財務上也要能夠自給自足。

重點啟發:

在大庭廣眾下練習,邊精進邊吸粉

很多藝術家一開始都把自己的創作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但當你越來越享受創作的過程,也會越想靠它賺錢維生。問題就出在:許多人把行銷當成一種不得不做的骯髒勾當,但其實把它當成是在大庭廣眾下的「公開練習」,反而更有幫助。你不需要猛炸粉絲,只要持續分享自己的作品就好。這不僅能及早累積人氣,因為能得到即時回饋,也能幫助你更快進步。

有償創作不等於賣靈魂

接案時,新手藝術家常犯兩個錯:1.不敢收費;2.一次收費,放棄永久權利。如果有人找你投稿時強調「曝光機會」,那十之八九是個陷阱。除非報酬真的很高,不然永遠別免費工作。堅持為你的作品定價,才能說服自己:沒錯,我值得!同理,絕對別為了一次性的酬勞,就把作品的永久權利讓渡出去。在心理和金錢層面上,你絕對不會後悔保有作品權。

迎接文藝復興2.0時代

總的來說,現在是藝術創作者大展身手的好時機。透過Patreon平台讓粉絲小額贊助、放置聯盟行銷連結、開發周邊商品……賺錢管道比比皆是。傑夫甚至稱之為「文藝復興2.0時代」。藝術家再度備受推崇,如同14世紀的歐洲,當時的藝術家在貴族資助下,首次靠創作維生。現代藝術家最幸運的是,不必侷限在單一身份,反而透過多元跨界,讓直覺引領前行,最終成為自己最好的金主。

個人評價:

《創意影響力》與其說是一本指導手冊,不如說是一劑強心針。許多藝術家潛意識裡都覺得藝術不值得、也不應該用金錢衡量,這種想法真的很荒謬。所以當你為了創作能力自卑,或者正要起步時,這本書值得一讀。它幫助你正視創作的價值,建立自信,別讓世俗成見澆熄你的藝術魂。

特別推薦《創意影響力》給誰:

例如:喜歡陶藝卻被朋友嘲笑是怪癖的少女、那個一直夢想寫書,卻被律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中年人以及任何一個正在努力靠自由創作賺錢糊口的藝術家。

Ed的話:

《創意影響力》這本書所闡述的概念,不僅能運用在個人成長,對於企業經營也有重要啟發。正如書中所言,現今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新文藝復興時代,藝術創作者擁有各種機會大放異彩,這點與現代企業極為相似。

企業要在變動劇烈的市場中屹立不搖,就必須 E – 持續增強(Enhance)自身實力。這可以透過跨界整合資源、開發多元獲利模式等方式實現,就如同藝術家透過跨界創作、開發周邊,讓事業更上層樓。

簡言之,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企業經營,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嘗試和突破自我設限,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期待每一位藝術家和企業家,都能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揮灑創意、綻放光芒!

《像作家一樣讀書》Reading Like a Writer

一句話總結:

《像作家一樣讀書》透過世界著名文學作品的各種元素,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通過仔細觀察偉大作家運用這些元素的方式,不僅可以從閱讀中獲得更多收穫,還可以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作家。

作者介紹:

弗朗辛・普羅斯(Francine Prose)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在小說和非小說領域都有著豐富的創作經驗。她已經出版了超過30本書,其中包括備受讚譽的《像作家一樣讀書》。這本書於2006年出版,透過對100多部經典文學作品的分析,為讀者提供了獨特的閱讀視角和寫作指導。

重點啟發:

同義詞的力量

作者精心選擇每一個詞語都有其深意,試著思考作者本可以使用的同義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觀點。例如:保羅·科埃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開頭寫道:「這個男孩叫聖地牙哥。」而不是「有一個叫聖地牙哥的男孩。」這立刻告訴我們關於書中敘事者的觀點:她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但與書中的事件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段落是作者靈魂的投射

段落是瞭解作者個性的最佳切入點,每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都體現了作者認為重要的內容。閱讀時,不妨在每個段落結束後稍作停頓,思考作者想要強調的重點。段落就像是文學作品的呼吸指南,引導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調整節奏,體會作者的思路。

行動、思想與對話的交響曲

角色的生命力源自於他們的思想、言語和行動,不同的作品在這三者之間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例如:《小王子》主要以對話的形式推進情節,透過小王子與他所遇到的奇特人物的對話,引發讀者的思考。而《哈利波特》則更多地關注主角的內心世界和他所採取的行動。觀察作品中行動、思想和對話的混合比例,能夠幫助我們洞察角色和作者的內心。

個人評價:

《像作家一樣讀書》徹底吸引了我,通過學習如何更好地閱讀,哪怕只是一個微小的改進,也能讓我們在未來的閱讀中獲益匪淺。這本書是探索閱讀和寫作奧秘的絕佳起點,作者以100多部經典作品為例,生動地展示了如何從細節入手,透過分析作者的選詞造句、段落安排和敘事視角等,深入剖析文學作品的精髓,提升我們的閱讀感受和寫作技巧。這是一本值得反覆品味的好書。

特別推薦《像作家一樣讀書》給誰:

我想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熱愛文學和渴望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的人,無論你是十幾歲的文學少年,還是酷愛小說的家庭主婦,或者是希望透過閱讀來提升工作技能的職場人士,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有益的啟發和指引。

Ed的話:

閱讀和寫作的藝術與商業領域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就拿「充分利用(Leverage)」這個概念來說吧。偉大的作家善於利用有限的文字,創造出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而在企業經營中,我們也需要學會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透過仔細觀察和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質,進而予以充分利用,是閱讀、寫作乃至企業經營的共通之處。《像作家一樣讀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啟發我們用更加敏銳的洞察力去體味生活和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並學以致用,成為更加出色的讀者、作家和管理者。

《一個新世界》A New Earth

一句話總結:

《一個新世界》揭露了我們所處的這個瘋狂而破壞性的世界,但同時也告訴我們,只要審視自己的內心,擺脫自我的束縛,學會接納與享受當下,我們就能攜手拯救這個世界。

作者介紹:

艾克哈特·托勒是一位著名的靈性導師和暢銷書作家。他的第一本書《當下的力量》廣受歡迎,而這本《一個新世界》的銷量更是前者的兩倍之多。這本書入選了歐普拉的讀書俱樂部,並由歐普拉和托勒共同主持了一系列的網路研討會,吸引了3500萬人次參與,其中約有10%的人進而購買了這本書。

重點啟發:

1. 宗教無法拯救世界

宗教本身就包含了痛苦、混亂、瘋狂和苦難等問題,因此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宗教的訊息被扭曲、改變和歪曲,使其成為問題的一部分,而非解決方案。

2. 像鴨子一樣,不要想得太多

托勒用一個禪宗故事來闡述這一點。故事中的一位和尚在幫助一位美麗女子渡河後,另一位和尚質疑他的行為。但前者回答說:「我已經把那個女孩留在了那裡,是你還在心裡帶著她嗎?」我們應該像鴨子一樣,在爭鬥後迅速忘記,繼續生活,而不是像人類那樣積累負面情緒。

3. 接納是通往享受的唯一途徑

托勒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接納每一個當下。無論做什麼,都要心平氣和、不加評判地去做,保持開放的心態。一旦你接納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你就為自己的心態負起責任,並能在當下找到快樂。享受應該成為我們行動的動機,而非對物質或他人認可的渴望。

個人評價:

我認為《一個新世界》之所以比托勒的第一本書更成功,是因為它將托勒之前描述的概念放在了一個更大的背景下。他關於活在當下的理念不僅是個人幸福的關鍵,也可能有助於我們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本書觀點獨特,引人深思。

特別推薦《一個新世界》給誰:

那些正在尋找人生意義、渴望提升心靈境界的人。無論你是即將接受堅信禮的青少年,還是每天為股市漲跌而焦慮的股票經紀人,亦或是覺得工作乏味的上班族,這本書都能為你帶來啟發。

Ed有話説:

從「SCALE」的角度來看,這本書與「E – 增強(Enhance)」最為相關。托勒提出的觀點有助於我們增強內心的力量,提升靈性層次。無論是在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方面,擺脫自我、接納當下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質。這種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更從容地應對變化和挑戰,在逆境中保持平和與創造力。總的來說,《一個新世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審視內心、改變世界的全新視角,值得我們深入探索和實踐。

《從Q到Q+》A More Beautiful Question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從Q到Q+》這本書將教導你如何問出更多、更好的問題,展現出正確提問所具有的力量,能夠改變你的人生,讓一切變得更美好。

作者介紹:

沃倫·伯格(Warren Berger)是一位知名的美國作家和演說家,專門研究創新、設計思維和問題解決等主題。他曾為《紐約時報》、《連線》、《哈佛商業評論》等知名媒體撰稿,也曾在TED大會上發表演說。《從Q到Q+》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深入探討提問的藝術,啟發讀者學會提出更有意義、更具啟發性的問題。

重點啟發:

1.問「為什麼」讓我們更聰明,但問「為什麼不」則能開啟創新思維

我們從小就喜歡問「為什麼」,這種天真無邪的好奇心有助於理解複雜的事物。然而,若想突破思維框架、尋求解決之道,就要學會問「為什麼不」。當我們質疑既有的假設和慣例時,創新的火花就此迸發。正如Airbnb創辦人之一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不讓與會者住在我們的公寓裡,提供更經濟實惠的選擇呢?」就此開創了顛覆傳統旅宿業的新商業模式。

2.「如果」的假設性提問,點燃創意的火花

「如果」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問題,它讓我們跳脫現有的思維模式,激發出源源不絕的創意點子。就像住在河邊村莊的人,與其問「為什麼」過河這麼不方便,不如問「如果我們蓋一座橋呢?」這樣的設問方式更能啟發人們尋求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3.從「如何」著手,讓創意落地生根

光有天馬行空的想像還不夠,我們還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讓點子付諸實現。這需要投入時間心力,有決心有毅力地探索實踐的每一個步驟。唯有善用「如何」的力量,我們才能讓創意的種子在現實土壤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個人評價:

我一直熱愛發問,讀了《從Q到Q+》之後,更加深了我對提問的熱愛。這本書教我們提出的問題類型,足以改變人生的軌跡。回想過往那些源於一個問題的美好經歷,讓我更有動力繼續保持好奇、勇於提問。每當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我就會用書中的四個問題來啟發自己,尋找突破口和解決之道。

特別推薦《從Q到Q+》給以下幾種人:

– 總是被學生問題轟炸的老師,這本書能幫助你引導學生保持好奇心、學會提問的技巧。

– 渴望增進創造力的作家,藉由學習提問,你將能激發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 所有想要培養創新思維的人,這本書絕對能夠幫你打開思路,找到全新的視角和可能性。

Ed有話說:

問題是通往創新之路的鑰匙,企業若能善用提問的力量,定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領導者要以身作則,營造鼓勵提問的企業文化,讓員工勇於挑戰既有假設,激盪出源源不絕的創意。同時,個人若能時時提醒自己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不、如果、如何,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突破、精進、創新、超越。《從Q到Q+》這本書,幫助我們掌握了創新思維的關鍵 – 從提出美好的問題開始。唯有不停歇地發問,才能啟發出更美好的人生,開創嶄新而充滿可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成為勇於提問、善於創新的人吧!

《理性》Rationality

一句話總結:

《理性》這本書探索了理性作為人類進步的支柱以及它如何使我們有別於其他物種,幫助我們進化並發展社會層面、行為規範和所有人生努力的道德基礎。

作者介紹:

史蒂芬·平克是一位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和科普作家,他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也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平克教授的研究專注於語言、思維和人性,他的著作涵蓋了從語言的進化到人類暴力傾向的廣泛主題,他的其他知名作品包括《語言本能》、《思想本質》和《風格感覺》等。

重點啟發:

制度讓人理性客觀

現實生活中,人類並非總是理性的,這就是我們需要制度的原因。制度的存在是為了幫助人們在偏離正確道路時更加客觀和理性。教育體系、匿名同行評審、公共領域的自由表達、法律體系等,都在幫助我們在追求真理和完美生活方式的過程中保持正軌。

道德是理性之舉

作為人類,我們有兩個顯著特徵:我們是社會動物,且總是把自己的最佳利益放在心上。然而,我們已經進化到不僅僅是這樣,因為現在我們有規則要遵守,有後果要面對,這些都紮根於理性。生活在一個社會中意味著要有道德、體貼和同情心,所以我們便成為了有道德的生物。我們之所以選擇成為有道德的人,是因為這是確保我們福祉的理性之舉。

無知與自我約束的智慧

有時,無知是福。假設你有很強的基因傾向,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患上可怕的疾病。與其終日惶恐,不如選擇不去檢測、享受當下。當然,定期體檢以預防疾病總是明智的。另一個相似的概念是自我約束,與誘惑正面對抗時,我們往往高估自己的意志力。更理性的做法是儘量不去接觸誘惑,克制住不健康的衝動,才是最終有利於自己的理性選擇。

個人評價:

我認為《理性》是一本洞察人性和人類心理學的好書。作者從進化和社會學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理性在人類行為中的重要性。這本書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為什麼人類會以某種方式行事,以及制度和道德規範在社會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對無知和自我約束的探討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們提供了一些反直覺但卻很有見地的觀點。總的來說,這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

特別推薦《理性》給誰:

我特別推薦《理性》給對人性、心理學和社會科學感興趣的讀者,如果你想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或者想要探索理性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此外,我也推薦這本書給從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者,如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教師等,相信這本書能為他們提供有益的見解。

Ed的話:

《理性》這本書與「SCALE」概念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有著密切的關聯,理性思考是制定有效策略的基石。這本書揭示了人類行為背後的理性基礎,幫助我們更清楚地審視自己的決策過程。無論是在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方面,運用理性來權衡利弊、作出明智決策至關重要。此外,書中提到的自我約束與策略執行也密不可分。一個理性的策略制定者,應該要有足夠的自制力去克服誘惑,堅持執行既定策略。總而言之,《理性》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策略這個主題,值得企業家和個人成長者深思。

《跨能致勝》Range

一句話總結:

《跨能致勝》這本書顛覆了「專業化」的迷思,告訴我們涉獵廣泛的知識和技能,並花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反而比單一專精更有利於成功。

作者介紹:

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是一位傑出的作家和記者,他曾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著名媒體撰稿,也是暢銷書《運動基因》的作者。在《跨能致勝》這本書中,他運用大量的研究數據和實例,挑戰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專業化」觀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重點啟發:

多元探索,發掘天賦

與其過早專精某個領域,不如多方嘗試不同的道路。網球巨星費德勒小時候涉獵多項運動,這些經驗幫助他發展出驚人的手眼協調能力 ; 音樂大師馬友友則是從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最後才找到最愛的大提琴 ;梵谷也曾嘗試過在書店工作、當藝術經紀和傳教士,才發現繪畫才是他的真正天賦。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去探索,你終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廣博學習,創新致勝

研究發現,成功的漫畫家往往有著豐富多元的創作經驗,諾貝爾獎得主也比一般科學家更有可能擁有藝術愛好。這些發現說明了,廣博的學習和經驗能夠激發創新思維,提升成功機會。因此,具備跨領域能力的人才,將是企業爭相招攬的對象。

質疑權威,獨立思考

專家的預測往往不可靠,尤其是那些經常上電視的知名專家,他們的預測錯誤率更高。問題可能出在他們過於專注某個狹窄領域,容易忽略其他可能性,產生確認偏誤。因此,我們不應盲從權威,而要學會獨立思考,勇於質疑自己的觀點。

個人評價:

《跨能致勝》帶給我很大的啟發。過去,我總認為要成功就必須專精某個領域,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廣泛涉獵不同領域,反而更有助於激發創造力和應變力。這讓我對自己雜亂無章的興趣愛好有了新的認識,或許這正是我的優勢所在。我也學到要謙虛求知,不輕易相信權威,而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特別推薦《跨能致勝》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年輕人,如果你還在尋找人生方向,不妨多方探索,勇於嘗試不同可能性,終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我也推薦給那些在同一領域工作多年,想要嘗試新事物的中年人。這本書能給你勇氣和啟發,讓你發現自己的潛力。

Ed的話:

《跨能致勝》這本書不僅適用於個人成長,對於企業經營也有重要啟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需要具備廣博知識和創新思維的人才,才能因應各種挑戰。因此,在人才招募和培養上,企業應該打破狹隘的專業化思維,善用跨領域人才的優勢,鼓勵員工跨部門學習和合作。同時,企業也要營造一個包容多元觀點的文化,勇於質疑既有思維,激發創新火花。唯有如此,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