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終身學習》Long Life Learning

Version 1.0.0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質疑在工作自動化趨勢增加、人類壽命延長、以及高等學位貶值的大環境下,全球目前的教育體系能否跟上腳步,本書聚焦在未來的工作型態,以及我們適應這些變化的迫切性。

作者介紹:

Michelle R. Weise是教育領域的專家,著有多本關於教育創新和未來工作趨勢的著作。她曾在克萊頓·克里斯滕森創新中心擔任高級研究員,專注研究高等教育的破壞性創新。Weise也曾在南新罕布夏大學和喬治梅森大學任教。她的研究涉及教育科技、成人學習、以及未來工作技能需求等領域。

重點啟發:

1. 擁抱變革,與時俱進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許多人在職涯中途會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奢侈,可以說走就走,開啟嶄新的事業。再者,年過半百的員工也無法立即退休,因為退休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已入不敷出。他們需要接受與自身技能和市場需求相符的培訓,以跟上職場變革的腳步。企業應將教育資源有限的員工納入培訓,投資研發和量身打造的培訓項目,長遠而言,這能節省開支,打造更高效、融合度更高的勞動力。AI驅動的軟體將主導未來,讓個人得以追求自己的興趣,並據此發展技能。員工和雇主都應關注市場對常見技能的供需情況,以及培養這些技能所面臨的挑戰。

2. 擁抱自動化,與機器共舞

自動化浪潮勢不可擋。從事重複性工作或易被機器取代的員工,應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但他們大可採取行動,在這波變革中佔有一席之地,而非被拋在後頭。首要之務是接納這些變化,而非抗拒。大家應擁抱這股革新力量,並了解自己的選項。舉例而言,若自駕車取代了工廠機械師,仍需由具備相關技能的人力來監控。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在職培訓,參與專門設計的技能培養課程。其他培訓成人的方式包括「on-ramps」,這類短期課程傳授成人各式技能,讓他們投入在地就業市場。成人可從這些短期學習項目中獲益,習得晉升或轉職所需的技能。

3. 技能為本,對症下藥

如今的求職媒合流程並不完善。企業往往追求大量應徵人選,而非品質,再快速篩選,兩造甚少會面或深入交流,導致市場上嚴重缺乏熟練勞動力。另一常見問題是,企業對職缺的期望與實際情況脫節。企業招募初階人才,卻要求豐富的實戰經驗,讓應徵者摸不著頭緒,雙方都感到挫折。問題的根源在於「文憑通膨」現象。企業視高學歷為必要條件而非加分項,應徵者只好在履歷表上堆砌更多資歷以突圍而出。市場應改以「大學學習評估」為依歸,這是一種90分鐘的實作測驗。透過模擬真實情境,應徵者可藉由實作展現真才實學。相較於學經歷,這類評估更能凸顯應徵者的實力,幫助媒合雙方。此外,應徵者和企業都應擁抱新型態的技能型履歷表,根據特定情境衍生所需技能,判斷應徵者是否符合職務標準。

個人評價:

這本書深入剖析了教育體系與職場需求脫節的問題,並就人類壽命延長、自動化興起等趨勢,提出教育和培訓的解方。我特別認同作者所提的「在職培訓」和「短期技能課程」等方案,這些做法著眼於實務技能的培養,而非漫無目標地追逐文憑。透過情境模擬和實作評量,企業能更精準地找到真正符合所需的人才。展望未來,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回應職場的實際需求,政府、企業和勞工也都應擁抱變革,攜手打造更靈活、更適切的人才培育管道,讓教育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職涯發展的強大助力。

特別推薦《終身學習》給誰:

我特別推薦本書給關注未來工作趨勢的讀者,例如教授、創業家、有意跟上就業市場脈動的大學畢業生,或是有心營造符合時勢的企業環境的企業領導者。

Ed的話:

從《終身學習》一書中,我看到了SCALE的理念。書中特別強調要因應自動化浪潮,擁抱變革,這正是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精隨。企業若能審時度勢,為員工量身打造培訓項目,便能創造(Create)靈活的人力資源。推動在職培訓,善用短期技能課程,更能自動化(Automate)人才的養成。而情境模擬和實作評量等創新的選才機制,則可望充分利用(Leverage)人力資本。展望未來,在人類壽命延長的趨勢下,教育與職涯發展的連結將更形緊密,透過擘劃完善的培訓藍圖,企業和個人都能持續增強(Enhance)競爭力。面對這場教育革命,你我都應從被動的局外人,蛻變為積極的參與者,攜手開創人才培育的嶄新格局。

《活出你百分之一的潛力》Living in Your Top 1%

一句話總結:

作者以科學為基礎,提出了九種克服困難、實現目標和夢想的必要方法,教導我們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充分發揮潛力。

作者介紹:

作者艾莉莎·芬納曼(Alissa Finerman)是一位生活教練和演講者,她曾在美國運通、美國在線和媒體公司等知名企業擔任高階主管。她還是一位超級馬拉松跑者,完成了七大洲的馬拉松比賽。艾莉莎的豐富閱歷和成就,讓她對如何實現目標有獨到見解。

這本書帶給我三個重要的啟發:

1. 培養成長型思維

古語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只要不斷努力,就能改變自己的能力。他們把失敗視為學習的機會,從跌倒中爬起,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相反地,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因此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放棄。培養成長型思維,是實現夢想的關鍵。

2. 發揮自己的優勢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和優勢,專注發展自己擅長的事情,不但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更能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蓋洛普公司的研究發現,每天運用自身優勢的員工,工作投入度是其他人的六倍。找出自己的強項,並善加利用,就能在人生舞台上大放異彩。

3. 設定明智目標

有目標的人比沒有目標的人更快樂,因為目標帶來了動力、希望和自信。但是,目標必須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才能維持長期的動力。此外,目標要具體、可衡量、可實現、務實和有時間期限,也就是所謂的SMART原則。最重要的是,要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建立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和挫折感。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好書。作者以親身經歷和大量的研究實例,闡述了實現人生目標的種種法門。書中不乏精闢獨到的見解,讀來令人醍醐灌頂。我從這本書學到了許多寶貴的人生智慧,受益良多。

特別推薦《活出你百分之一的潛力》給哪些人: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突破現狀、實現夢想的人。無論你是正值青春的青少年,還是你是閱歷豐富的中年人;無論你想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還是追求身心靈的成長,這本書都能為你帶來強大的動力和啟發。

Ed的話:

艾莉莎的建議不僅適用於個人成長,更能運用在企業經營之中。培養成長型思維,有助於建立學習型組織,鼓勵創新;發揮員工優勢,能夠最大化人力資源效益;設定明智目標,則是策略制定的基石。透過自動化和科技的充分利用,再搭配不斷精進的企業文化,定能使公司的績效更上層樓。總而言之,《活出你百分之一的潛力》是一本饒富啟發性的好書,值得一讀再讀。作者提出的九大法則,是通往夢想的階梯,能引領我們超越自我、活出精彩人生。

《向前邁進》Living Forward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透過制定「人生計畫」,找到人生方向、目標和成就感,過上充實而精彩的人生。

作者介紹:

本書書的作者是麥可‧海耶特(Michael Hyatt)。他是一位知名的企業家、演講者和暢銷書作家。海耶特曾擔任一家大型出版公司的執行長,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教練。他的部落格和播客節目深受歡迎,幫助無數人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重點啟發:

1. 人生需要導航,「人生計畫」就是你的指引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常常迷失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就像開車時使用導航系統一樣,我們也需要為人生設定一個明確的「人生計畫」。這份計畫涵蓋了生活的各個面向,包括人際關係、事業、健康、財務、心靈等。它能讓我們清楚地看見自己想要的生活藍圖,並引導我們朝目標前進。

2. 三個關鍵問題,打造專屬於你的「人生計畫」

要擬定「人生計畫」,我們必須深入反思三個關鍵問題:一、我希望留下什麼樣的人生遺產?二、什麼對我而言最重要?三、我要採取哪些具體行動,才能活出理想人生?思考「遺產」時,想像自己百年之後希望被如何記住;思考人生優先事項時,找出自己最在乎的五到十二個人生面向;至於行動方案,則是列出讓各個人生面向蓬勃發展的關鍵行動。這三大問題環環相扣,勾勒出專屬於你的人生願景。

3. 將「人生計畫」化為日常,不斷調整與成長

光是擬定「人生計畫」還不夠,關鍵在於落實。我們要把它當作一份「活的文件」,融入日常生活中。前90天,每天大聲朗讀計畫內容,將它烙印在腦海;每週花15分鐘檢視自己的實踐進度;每季審視修正整份計畫;每年花一整天深入檢視,為新的一年訂立目標。就像細心呵護一棵樹苗,「人生計畫」也需要日復一日的滋養與修剪,才能茁壯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

個人評價:

閱讀這本書後,我深刻體認到「人生計畫」的重要性。過去我總是隨波逐流,缺乏明確方向,自然就難有成就感。現在我學會了如何擬定「人生計畫」,審慎思考自己的人生優先事項,並採取具體行動來實踐理想。這本書不僅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論,更傳達了積極正面的人生觀。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實踐「人生計畫」,我就能活出內心嚮往的豐盛人生。

特別推薦《向前邁進》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兩類人:一是那些總是拖延、缺乏動力的中年人,這本書能幫助他們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熱情;二是那些對人生感到迷惘、渴望找到目標的年輕人,這本書能引導他們思考人生的意義,擬定前進的藍圖。總之,任何渴望活出精彩人生的人,都值得一讀這本書!

Ed的話:

從這本書中,我發現「人生計畫」與「SCALE」策略不謀而合。擬定「人生計畫」本身就是一個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過程,我們需要深入分析自我,找出關鍵目標。而要落實計畫,就要充分利用(Leverage)一切可用的資源,包括時間、金錢、人脈等。此外,我們還要創建(Create)具體的行動方案,並將日常瑣事自動化(Automate),騰出精力專注在重要目標上。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要不斷增強(Enhance)計畫,精益求精。套用「SCALE」策略來實踐「人生計畫」,必能事半功倍,加速我們向理想人生邁進的步伐!

《斯多葛學派的生活》Lives Of The Stoic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一些最早實踐勇氣、節制、正義和智慧這四個斯多葛美德的哲學家的經歷和信念,讓我獲益良多。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萊恩‧哈樂黛(Ryan Holiday)和史蒂芬‧漢森(Stephen Hanselman)都是著名的哲學作家和演說家。他們透過生動的敘事和深入的分析,將這些古代哲學家的思想和生平娓娓道來,讓讀者彷彿穿越時空,與這些偉大的思想家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全書給我帶來的重點啟發有三個:

1. 勇於面對人生的挫折

書中講到斯多葛學派的創始人芝諾(Zeno)在地中海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船難,失去了他賴以為生的珍貴紫色染料。面對這個巨大的考驗,他表現出了堅韌和勇氣——這正是斯多葛主義後來所代表的品質。芝諾的故事讓我明白,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關鍵是要勇敢地面對,並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

2. 謙遜與正直的重要性

古羅馬領袖西塞羅(Cicero)雖然寫了一本關於斯多葛主義的書,但他並不總是能夠達到其理想。他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政治成就,但卻沒有始終保持美德的動機。最終,他的傲慢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西塞羅的故事警示我們,權力和名望如果沒有謙遜與正直的品格作為基礎,最終只會帶來毀滅。

3. 以仁愛和寬恕治理天下

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是世界上第一位哲學家國王,他以身作則,展現了斯多葛主義的真諦。即使在年輕時就繼承了皇位,他依然保持謙遜和仁愛的品格。當他得知盟友卡西烏斯(Cassius)策劃了一場政變,他寬恕了陰謀者,甚至為有人殺死卡西烏斯而傷心落淚。馬可·奧理略的故事啟發我們,一個真正偉大的領導者應該以仁愛和寬恕來治理天下,而不是依靠權力和懲罰。

個人評價:

我認為《斯多葛學派的生活》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僅展現了斯多葛哲學的精髓,更以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洞見啟發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應對困境的智慧。透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勇氣和堅韌,如何以謙遜和正直的品格去追求成就,以及如何用仁愛和寬恕的心去對待他人。

特別推薦《斯多葛學派的生活》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人。無論你是一個正在面臨挑戰的年輕人,還是一個飽經滄桑的長者,這本書都能為你提供寶貴的人生智慧。

Ed的話:

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方面,我認為這本書最能與「E-增強」的概念產生共鳴。斯多葛哲學教導我們如何在逆境中增強自己的勇氣和韌性,如何透過謙遜和正直的品格來增強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如何用仁愛和寬恕的心來增強團隊的凝聚力。這些品質都是現代企業和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透過學習和實踐斯多葛哲學,我們可以不斷增強自己,成為一個更加睿智、勇敢、仁愛的領導者和個人。

《逐夢之旅:SAP全球CEO孟鼎銘的職業傳奇》Winners Dream

一句話總結:

《逐夢之旅:SAP全球CEO孟鼎銘的職業傳奇》透過分享 SAP 執行長孟鼎銘從平凡出身到領導全球最大軟體公司的傳奇故事,激勵我們勇敢追夢,朝人生最高目標邁進。

作者介紹:

孟鼎銘(Bill McDermott) 是 SAP 的執行長暨董事會成員,在他的領導下,SAP 營收與市值都創下新高。出身平凡的他,靠著堅持夢想,一步步從在雜貨店打工,晉升到世界級企業執行長的位置。他也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常任理事。

重點啟發:

1. 熱情加上縝密準備,定能令人刮目相看

孟鼎銘在應徵第一份工作時,與主管分享自己努力克服困境的經歷,讓主管印象深刻,最終成功獲得錄用。後來他看中一個銷售經理職缺,雖然年紀和經驗都不符合規定,他還是做足準備,擬定詳盡的工作計畫與主管會面,終於說服公司破格錄用他。由此可見,熱情再加上充分的規劃和準備,定能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

2. 用心關懷員工,給予肯定,共創高績效文化

身為主管,要多了解員工的生活和在乎的事,適時給予關懷和彈性。對每個成功都要大肆慶祝,給予員工繼續向前的動力。孟鼎銘還會送表現傑出的員工到夏威夷度假呢!同時也要確保團隊不容許績效不佳的情形發生,以建立支持高績效的企業文化。

3. 夢想旅程的點點滴滴,遠比目的地更令人嚮往

回首這一路走來,孟鼎銘發現,是一路上相遇的人和事,讓他的旅程精采萬分,夢想也變得遠比原先想像得更有意義。他體認到,企業應該多關注員工以及對世界的正面影響,而非只是業績數字而已。孟鼎銘所領導的 SAP 就積極投入許多社會專案,並鼓勵員工休「社會責任假」,將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分享給年輕的新創事業。歸根究柢,人際關係以及克服種種困難、向上提升的過程,遠比達成目標後所得到的財富更令人嚮往。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用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出身如何,只要懷抱夢想,堅持到底,定能創造驚人的成就。孟鼎銘的經歷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他不畏權威、勇於爭取機會的精神,以及他待人處事總是以人為本的胸懷,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特別推薦《逐夢之旅:SAP全球CEO孟鼎銘的職業傳奇》給誰:

– 正在從事暑期工讀、夢想大展身手的大學生

– 有機會晉升高階主管、想突破自我設限的中年菁英

– 渴望在事業上得到啟發和激勵的所有人

Ed的話:

這本書讓我想到SCALE當中的Enhance(增強)概念。孟鼎銘不斷地突破自己,擴大夢想,從基層員工一路晉升到世界級企業執行長,就是最佳的Enhance典範。他不畏艱難、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正是企業和個人不斷成長突破的關鍵。我們都應以孟鼎銘為榜樣,放膽築夢,朝人生的最高目標前進。相信只要懷抱熱情,堅持到底,每個平凡人都能創造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Linchpin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想要告訴讀者的是:在現代的職場上,單純地遵循指示工作已經不夠了,必須要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這是成功的關鍵。

關於作者

賽斯.高汀(Seth Godin)是一位知名的企業家、暢銷書作家和演說家。他以獨特的行銷思維和創新的商業哲學聞名,著有多本暢銷書,例如《Purple Cow》和《This is Marketing》等。他的書籍在全球各地,包括臺灣、日本和中國,都擁有廣大的讀者群。他被公認為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其洞見和見解常常引發人們深思。

高汀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職場生存法則 – 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linchpin)。他認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單純遵循指示已經不夠,我們必須主動出擊,以創新的方式工作,成為公司無法替代的關鍵角色。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在職場上脫穎而出,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什麽是”Linchpin“?

所謂的linchpin,指的是在某個組織或企業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的員工。這些人的離職會對公司的運作造成重大影響,因為他們的價值和貢獻遠遠超過一般員工。比如說,在某家餐廳,主廚就是一個典型的linchpin – 如果他離職,整個餐廳的運營可能會陷入癱瘓。又或者在某家汽車銷售公司,頂尖的業務員也是一個linchpin,他們的離職會讓公司失去大量的客戶和業績。之所以這些人能成為linchpin,關鍵在於他們擁有一些特殊的素質和能力。

首先,他們都是非常主動和積極的工作者,不需要別人指示就能主動解決問題,並以創新的方式完成任務。其次,他們都擁有出色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經驗,能夠為公司創造巨大的價值。再者,他們都有很強的領導力和溝通能力,能夠帶動團隊,協調各方資源。最後,他們都對工作充滿熱情,願意全心投入,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然,想要成為一個公司或企業的linchpin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積累經驗,並勇敢地跨越恐懼,挑戰自己的舒適圈。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能成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在職場上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和價值。

以下是我從本書中獲得的三大重點啟發:

1. 成為職場關鍵,讓自己無可取代

在某些企業中,特定員工的離職會對公司運作造成重大影響,例如餐廳的主廚或車行的頂尖業務員。這些人就是所謂的「linchpin」,他們對公司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因為他們的價值是一般員工的100倍。要成為linchpin,關鍵在於全心投入工作,時刻保持專注,為每項任務注入情感和心血,建立良好聲譽。Linchpin不需指示,也不只是完成被要求的事,而是以創新方式工作,主動解決問題,給予超乎預期的表現。

2. 跨越恐懼,勇於突破舒適圈

大多數人之所以沒能成為linchpin,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遵守規則、隨波逐流,躲在人群中尋求安全感。就連在學校的美術課,我們也被要求要在必須在線條內塗色,否則可能會被扣分。

Linchpin也會感到恐懼,但他們選擇勇敢面對,跨越恐懼。就像我在大學時總是很焦慮考試成績,不斷上網查詢。但後來我發現,一旦考卷交出去,我就無法改變任何事了。與其讓恐懼偷走我努力的決心,不如接受恐懼的存在,並且下定決心採取行動。

3. 慷慨付出,不求回報才能突圍而出

過去,經濟運作的模式是:「你給我20塊,我就給你這部電影的DVD。」但現在,真誠的付出,不求回報,反而成為致勝的策略。我指的不是那種糟糕的免費電子書或偽裝成禮物的廣告,而是把你最好的作品免費分享出去。

就像葡萄酒專家加里.維納查克(Gary Vaynerchuk)總是免費分享他最好的建議,反而讓更多人看到並欣賞他獨特的才能,進而願意付費聘請他。所以,如果你想要脫穎而出,就要像真正的藝術家一樣慷慨付出,不求回報。給它一些時間,宇宙會加倍回饋給你的。

個人評價

《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感染力的好書,無疑是任何想在職場上脫穎而出的人必讀之作。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引領我們找到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立足的方法。首先,這本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全新的職場生存法則 – 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linchpin)。作者賽斯·高汀深刻地指出,在當今的職場環境中,單純遵循指示已經遠遠不夠,我們必須主動出擊,以創新的方式工作,成為公司無法替代的關鍵角色。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這一理念無疑是對我過去對工作和職涯的既有想法的一大挑戰。其次,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務實的建議,更傳達了一種積極正向的人生哲學。作者以生動的故事和精闢的見解,啟發我們跳脫框框,以創新和熱情的方式面對工作。他告訴我們,要成為linchpin,關鍵在於全心投入工作,時刻保持專注,為每項任務注入情感和心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良好的聲譽,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這種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無疑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寶貴品質。

此外,這本書還為我們指明了在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方法。作者鼓勵我們要勇敢地跨越恐懼,挑戰自己的舒適圈。他告訴我們,linchpin也會感到恐懼,但他們選擇勇敢面對,跨越恐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和生活中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和影響力。這種勇於突破的精神,無疑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無論你是在台灣求學的大學生,還是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這本書都將為你提供寶貴的指引和鼓勵。它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在職場上脫穎而出,更傳遞了一種積極正向的人生哲學。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擔任linchpin的角色

成為linchpin不僅是職場上的目標,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成為家人、朋友和社區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以下是一些建議:

首先,要主動承擔責任,不等別人指派就主動出擊。比如說,在家裡可以主動幫忙做家務,照顧家人;在朋友圈可以主動組織聚會活動,維繫感情;在社區可以主動參與義工服務,回饋社會。主動承擔責任不僅能讓自己更有價值,也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你的重要性。

其次,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說,可以學習烹飪、修理、外語等實用技能,在需要的時候為家人和朋友提供幫助;可以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培養批判性思維,在討論中提供獨到見解;可以參加各種社區活動,結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不斷學習不僅能讓自己變得更有趣,也能讓身邊的人更依賴你。

再者,要主動提供幫助,不求回報。比如說,可以主動幫助家人解決生活難題,不計較回報;可以主動為朋友出謀劃策,不計較得失;可以主動參與社區公益,不計較名利。主動提供幫助不僅能讓自己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能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最後,要保持熱情和積極的態度。比如說,可以主動關心家人的生活,給予鼓勵和支持;可以主動參與朋友的活動,給予歡笑和快樂;可以主動關注社區的需求,給予溫暖和力量。保持熱情和積極的態度不僅能讓自己變得更有魅力,也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你的正能量。

我特別推薦《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給以下幾種人:

正在尋找突破之道的職場新鮮人

對於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來說,《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是一本非常適合的職場指南。作者告訴你,要在職場上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全心投入工作,時刻保持專注,為每項任務注入情感和心血。只有這樣,你才能建立良好聲譽,成為公司無法替代的關鍵角色。此外,這本書還鼓勵你要勇敢跨越恐懼,挑戰舒適圈。它不僅提供務實建議,更傳遞積極正向的人生哲學,值得細細品味。

一直以來都選擇安穩保守的中年上班族

對於一直選擇安穩保守道路的中年上班族來說,《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是一劑強心針。作者指出,在瞬息萬變的職場,單純遵循指示已不夠,你必須成為公司無法替代的關鍵角色,才能脫穎而出。這意味著你需要主動出擊,以獨特方式完成工作,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此外,這本書還鼓勵你要勇於面對恐懼,跨越舒適圈,這種勇於突破的精神值得你學習。

從事服務業的第一線員工

對於從事服務業的第一線員工來說,《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是一本實用的職場指南。作者告訴你,要在服務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以熱情和創新的方式對待每位客戶。只有全心投入,時刻保持專注,你才能為客戶提供超乎預期的服務,建立良好聲譽。此外,這本書還鼓勵你要主動出擊,不要等待指派,這種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值得你學習。

Ed的話

《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中的概念與SCALE架構中的E(Enhance,增強)最為相關。一個企業要突破成長,關鍵在於不斷提升產品、服務和流程,創造更大的價值。而員工就像是企業的linchpin,唯有透過員工的創新思維和熱情投入,企業才能真正躍升至更高境界。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你花時間細細品味的好書。它不只是一本職涯指南,更是一劑鼓舞人心的強心針。透過作者獨到的見解,你將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並且有勇氣挑戰既有思維,成為職場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贏家:他們如何成功》Winners: And How They Succeed

一句話總結:

《贏家:他們如何成功》這本書透過多年的研究和對各領域成功人士的深入訪談,提煉出在人生中取得成功所需的策略、領導力和團隊建設的藍圖,讓你我都能成為人生勝利組!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阿拉斯泰爾·坎貝爾(Alastair Campbell)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作家和演講者,曾擔任英國首相的新聞秘書和通訊總監長達十年之久。他見證了無數政治事件的風起雲湧,也參與了許多重大決策的制定過程。坎貝爾透過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揭示了成功者的秘訣和心路歷程。

重點啟發:

1.贏家與輸家的差異在於是否持之以恆地付諸行動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並非因為他們下定決心要成為佼佼者,而是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他們已經把卓越的表現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成為了習慣和本能。因此,想要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關鍵就是下定決心,然後每天都去做一個企業家該做的事情。就是這麼簡單!當你做出這個決定的那一刻,你就已經決定要成為一名贏家了。

2.成功者時刻掌握著目標、策略和戰術這三大要素

所有的成功者都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無論是要贏得什麼比賽、減掉多少體重,還是要達到多少月收入。這個目標必須具體且現實。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後,就要制定長期的策略。策略是贏得勝利的「怎麼做」,不能朝令夕改,否則就失去了意義。最後,為了執行策略,還需要選擇具體的戰術。戰術是每天、每週都要採取的小步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只要這個戰術有助於執行策略,並讓你離目標更近一步,就要堅持下去;一旦失去效用,就要毫不猶豫地放棄,尋找新的戰術。

3.要成為贏家,你必須跨越痛苦的門檻

大多數人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想要」的階段。他們嘴上說想要,但只是想「想要」而已。真正的成功者對自己的目標有著強烈的渴望,不去為之奮鬥就會感到痛苦。對他們來說,「不做」的痛苦已經大過了「去做」的痛苦。因此,要成為一名贏家,你必須跨越這道痛苦的門檻。如果你還沒有感受到失敗的威脅和壓力,那就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設想潛在的巨大損失,讓它驅動你採取行動!

個人評價:

這本書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反思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成為贏家的準備。作者用大量的實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成功的奧秘其實並不神秘,關鍵在於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正確的方法。每一個故事都讓我獲得了啟發,每一句話都飽含智慧和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勵志讀物,更是一本實用的行動指南,值得一讀再讀、反覆琢磨。

特別推薦《贏家:他們如何成功》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游泳隊中那個小將,他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推薦給公關經理,他在工作中經常要處理真正的危機,需要保持冷靜和專注;推薦給所有那些感覺自己還沒有發揮出全部潛力的人,這本書會幫助你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方法。總之,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Ed的話: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正如書中所說,成功者必須時刻掌握目標、策略和戰術這三大要素。企業也是如此,必須根據自身的願景和使命,制定長期的發展策略,並通過靈活的戰術來執行。只有在戰略層面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市場和客戶的青睞。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大家閱讀。

《不是贏就是學》Win or Learn

一句話總結:

《不是贏就是學》探索了約翰·卡瓦納的人生哲學以及在MMA(綜合格鬥)領域達到巔峰表現背後的秘密。約翰是超級巨星康納·麥葛瑞格(Conor McGregor)的教練和朋友,他們的成功之路始於愛爾蘭一間不起眼的體育館,最終讓麥格雷戈擁有了1億美元的淨資產。

作者介紹:

約翰·卡瓦納(John Kavanagh)是世界著名的MMA教練,他的學生康納·麥葛瑞格是當今最知名的MMA選手之一。卡瓦納不僅教學技巧出眾,同時也是一位謙遜、腳踏實地的好人。《不是贏就是學》一書跟隨卡瓦納畢生的教誨和經驗,闡述了成長型思維的理念。

重點啟發:

1. 擁抱成長型思維,別害怕做個初學者

有兩種人: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只做自己擅長的事;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不怕嘗試新事物。雖然做初學者不見得有趣,但你可以從中學習成長。卡瓦納熱衷成長型思維,將麥格雷戈的失敗視為改進的機會,最終讓兩人成為頂尖高手。

2. 相信自己終將成功,別讓眼前的困境澆熄你的鬥志

在成名之前,卡瓦納和麥葛瑞格必須努力打拼,互相鼓勵士氣。從依靠社會福利到擁有百萬財富,路途雖然漫長,但他們始終堅信自己會成為冠軍。即使麥葛瑞格曾靠妻子的收入和失業救濟金維生,你總能聽到他說自己將成為世界冠軍。卡瓦納的體育館條件簡陋到館內長了棵樹,但他仍夢想擁有一家MMA俱樂部。他們相信「金魚效應」,認為空間再大都能慢慢吸引會員加入。勇敢跨出信心的一步,夢想終會成真。

3. 找到真愛,全心投入,終會開花結果

卡瓦納總是把每一分錢都投入到磨練武術上,因為他熱愛武術。只要武術能養活自己,他就願意終生為之奮鬥。卡瓦納指出,憑藉熱情去做事,最終必有回報。儘管有些時候他想放棄,但他非常慶幸自己沒有背棄使命。你是會像卡瓦納一樣堅持到底,還是半途而廢?回想過去,約翰和康納發現別無選擇,放棄只會讓他們痛苦,而不練武術根本不在考慮之列。那麼,你的使命是什麼?你最愛做的事情是什麼?全力以赴吧!

個人評價:

我認為《不是贏就是學》是一本發人深省的佳作。書中闡述了卡瓦納的人生哲學、追尋真愛並為之奮鬥的重要性,以及他和麥葛瑞格勵志的故事。這本書不僅會激勵你追求更高的目標、永不放棄,同時也能為你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生涯提供有益的啟示。即便遭遇挫折,也要以積極正向的心態去面對,把失敗當成學習的養分。只要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成功終會降臨。

特別推薦《不是贏就是學》給誰:

– 熱愛卡瓦納和麥葛瑞格人生故事的MMA愛好者

– 喜歡運動名人傳記的健身房發燒友

– 立志成為新一代世界冠軍、正在尋找榜樣激勵自己的MMA選手

Ed的話:

我認為《不是贏就是學》這本書的理念與「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概念非常契合。卡瓦納和麥葛瑞格的成功並非僥倖,而是基於清晰的人生目標、縝密的職涯規劃,以及堅定不移的意志力。他們為理想制定長遠的發展策略,不為眼前的苦難所擊倒,始終篤定地朝既定方向前進。這種高瞻遠矚、戰略思維的態度,值得所有追求卓越的企業經營者和個人學習。或許我們不必成為頂尖的MMA選手,但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都應該用心規劃藍圖、擬定明智的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突圍而出,開創不平凡的成就。

《可不可以不變老?》Lifespan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挑戰了人類對衰老的傳統認知,提出了透過生物學、飲食營養、運動和對抗疾病的科學等方面的廣泛研究,來尋找治療衰老的方法。

作者介紹:

David A. Sinclair是一位傑出的分子生物學家,目前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他致力於研究如何延緩衰老和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疾病。Sinclair教授的研究成果備受國際肯定,他也是多項重要科學獎項的得主。

重點啟發:

1. 衰老的根本原因

衰老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起因於我們DNA中信息的流失。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基因忘記了如何複製健康的細胞,並逐漸喪失產生優質基因的能力。當基因複製錯誤時,DNA就會發生改變。我們的身體忘記了如何完美地複製基因,問題的根源在於受精的那一刻,信息被傳遞給表觀基因組,再由其將訊息傳達給我們的身體。

2. 藍區飲食與適度壓力

藍區是指像希臘或沖繩等以人口長壽著稱的地區。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呢?植物性飲食、低動物蛋白攝入、定期斷食,以及促進「適度壓力狀態」的生活方式。這種狀態意味著我們的身體不應該維持高消耗,而是要尋求生存模式,讓細胞保持清醒並自我複製。

3. 加速衰老的元凶

衰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與殭屍細胞有很大關係。這些細胞基本上已經老化,意味著它們忘記了如何複製。更糟的是,它們還沒有死亡,這意味著它們會在我們體內徘徊,影響健康的細胞。換句話說,它們加速了衰老過程。細胞變得老化是由於端粒(保護DNA的帽子)在細胞分裂時縮短所致。在這個過程中,細胞常常被錯誤地修復,從而導致癌症。

個人評價:

這本書為我們揭示了衰老的奧秘,並提供了對抗衰老的實用方法。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複雜的科學概念,讓讀者能夠輕鬆掌握要點。這本書不僅讓我對衰老有了新的認識,也激勵我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更積極地對待生命。我特別欣賞作者提出的藍區飲食理念,以及如何利用適度的身體壓力來延緩衰老。這些觀點為我們指明了通往長壽和健康的道路。

特別推薦《可不可以不變老?》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三類人:1. 對生物學充滿熱情的老教授;2. 希望逆轉衰老趨勢的中年女性;3. 喜歡閱讀突破性科學發現的研究人員。

Ed的話:

作為一個企業家,我認為《可不可以不變老?》中的觀點可以啟發我們在經營企業時如何更好地「創建」(Create)。正如書中所述,我們需要不斷挑戰傳統觀念,勇於創新,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個人的健康和長壽對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態,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實現個人和企業的長遠目標。《可不可以不變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並激勵我們為實現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

《增強你的意志力:教你實現目標、抗拒誘惑的成功心理學》Willpower

一句話總結︰

《增強你的意志力》這本書結合了實用的小撇步和最新的科學研究,深入淺出地解釋了意志力的運作原理,以及如何優化和提升自己的意志力,甚至在意志力失控時該採取的對策。

作者介紹︰

羅伊‧鮑梅斯特(Roy F. Baumeister)是意志力研究領域的佼佼者,猶如麥可喬丹之於籃球界。他創造了「自我損耗」這個廣為意志力研究者引用的概念。幾十年來,他在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的「棉花糖實驗」基礎上,建立了大量關於意志力的研究資料,集結成這本著作。

重點啟發︰

1. 意志力會隨著使用而逐漸耗盡

就像長跑到後來雙腿發軟,只想坐下休息一樣,意志力在不間斷地使用後也會逐漸減弱。一項實驗讓參與者聞新鮮烘焙的巧克力餅乾的誘人香氣,有些人能吃到餅乾,有些人卻只能吃蘿蔔。結果發現,吃蘿蔔的人在後續解幾何題時,平均提早12分鐘放棄。他們光是對抗餅乾的香味就耗盡了意志力,之後的自制力大不如前。

2. 鍛鍊意志力的不二法門︰多加運用

想增強意志力,訣竅很簡單︰多加運用它!研究顯示,持續在小事上運用意志力作出正面改變,有助於提升整體的自制力。例如:參與為期兩週運動計畫的人,在計畫結束後,在飲食選擇和家務處理上也能展現更多自制。實驗室測試證實,他們的意志力確實增強了。這意味著,設定預算並確實執行,可能有助戒菸,因為這鍛鍊了抵抗香菸誘惑所需的自制力。

3. 設定相容且適度彈性的目標

鮑梅斯特建議設定彼此相容的目標。舉例來說,增加商務午餐和減重可能不太相容,一個會讓另一個變難達成。但是設定預算並戒酒就很合拍,因為不買酒既省錢,又能幫助達成戒酒的目標。此外,目標要明確,但不宜過於具體。一項研究發現,被要求詳細規劃每天行程的學生,成績反而不如訂定週計畫和月計畫的學生,而且提早放棄了規劃。將一天安排到分秒不差,當這個僵化的結構不可避免地破裂時,就會感到沮喪和士氣低落。週計畫和月計畫則保留了調整的空間,因此更有成效。

個人評價︰

《增強你的意志力》是本值得細細品味的著作。作者以扎實的研究為基礎,但行文並不乏味,紐約時報作家約翰‧堤爾尼(John Tierney)在寫作上也給予了鮑邁斯特強力的助陣。全書概念清晰、脈絡分明,提供了許多可以立即應用的祕訣來提升意志力。讀來讓人彷彿吃了顆聰明藥,醍醐灌頂,對意志力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特別推薦《增強你的意志力》給誰︰

正在為減重所苦的年輕人、每天面臨艱難抉擇的決策者、以及曾經一天排滿行程卻仍然焦頭爛額的所有人。

Ed的話︰

《增強你的意志力》一書和SCALE概念中的E – 增強(Enhance)最有關聯。強化意志力可說是自我增強的關鍵,不僅能幫助個人在事業和生活各方面精益求精,對企業而言,員工意志力的提升更可促進整體績效。領導者若能善用書中知識,激勵團隊成員訓練意志力,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總之,《增強你的意志力》帶給我們從未想過的視角,值得企業經營者和個人成長者細細揣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