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有錢人就做這件事》Rule #1

一句話總結:

《有錢人就做這件事》這本書,讓你即使從未投資過,也能掌握個人理財的訣竅,運用華倫‧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則,引領你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作者介紹:

菲爾‧湯恩(Phil Town)是一位成功的投資者,他曾在五年內將1,000美元的投資變成145萬美元。他將自己的投資心得彙整成書,分享給有意踏入投資領域的讀者。這本書的建議並非空談,而是奠基於股神巴菲特挑選優質企業的標準,菲爾將其化繁為簡,讓你即使不是股市老手,也能輕鬆學會投資竅門。

重點啟發:

把自己當成企業主

投資時要把自己想像成是要買下整間公司,而不只是買了幾張股票而已。你的每筆投資都是在為該企業背書,支持它繼續現有的營運模式。因此在投資前,要問問自己:「如果可以的話,你會想買下整間公司嗎?」這個問題可以讓你更謹慎、下更明智的決定。

尋找護城河

優質的企業周圍都有「護城河」,讓競爭對手難以跨越。例如可口可樂的品牌形象、輝瑞的專利藥、沃爾瑪的議價能力等,都是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找到這些護城河,你就找到了穩賺不賠的標的。

至少留50%安全邊際

巴菲特說過:「你付的是價格,你得到的是價值。」別以為股價就能完全反映公司價值,兩者的差距就是你的獲利空間。在按下下單鍵前,務必確保股價與你估算的每股價值至少有50%的安全邊際,如此一來,你的投資幾乎不可能虧損。

個人評價:

這本書彷彿是巴菲特投資策略的平民版,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股神的投資哲學,幫助讀者建立簡單易懂的投資策略。雖然不能當作投資的唯一指引,但對於初入股市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很棒的入門磚。

特別推薦《有錢人就做這件事》給以下幾種人:

給剛領到人生第一份薪水的年輕人,及早開始理財投資、投資多年卻虧多賺少的股市老手,學習紮實的投資功夫和巴菲特的粉絲,一窺股神的投資祕訣。

Ed的話:

《有錢人就做這件事》一書中提到的投資策略,不僅可以運用在個人理財,對企業經營也有啟發。其中「尋找護城河」的概念就與策略制定(Strategize)不謀而合。企業要永續經營,就必須在市場中找到獨特的定位,打造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壁壘。這需要高瞻遠矚的策略思維,洞察環境變化、分析自身優勢,進而創造獨特價值,讓顧客難以輕易轉向他處。唯有不斷精進核心競爭力,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為股東創造長期利潤。

《菜鳥聰明人》Rookie Smarts

一句話總結:

《菜鳥聰明人》這本書主張:在現代職場中,保持學習心態比經驗更加重要。知識快速增長和變化,使得菜鳥員工不受常規做法和現狀束縛,反而擁有競爭優勢。

作者介紹:

莉茲.懷斯曼 (Liz Wiseman) 在矽谷核心地帶經營一家領導力研究與發展機構,她撰寫了多本關於工作和領導力的暢銷書,《菜鳥聰明人》是其中最新的一本,2014年出版。

重點啟發:

知識爆炸,菜鳥員工大顯身手

在這個知識快速更新演化的時代,人類的知識總量幾乎每12個月就會翻一番。高科技領域,3年內可能就得忘記並重新學習所有的知識。菜鳥員工思維靈活,不受舊有知識束縛,反而能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

多問、多學,菜鳥智慧超群

菜鳥員工往往比資深員工更善於向專家請教和尋求反饋,他們主動求助的比例高出40%,諮詢專家的人數是資深員工的6倍。勇於提問和學習,使得菜鳥的專業知識有時甚至超過老鳥5-25倍。

重啟”菜鳥模式”,永保初心

即使不再是菜鳥,也可以通過培養菜鳥心態來保持競爭力。擺脫成見,以新人的姿態重新審視熟悉的工作。嘗試新事物,與菜鳥員工多接觸,時刻保持學習模式,用新的視角看世界。

個人評價:

作為一個”菜鳥”,我非常認同這本書的觀點。在互聯網時代,知識更新之快令人咋舌,很多過去學到的東西轉眼就過時了。保持謙遜好學的心態,敢於質疑和創新,反而成了不可或缺的職場競爭力。這本書不僅為菜鳥員工說話,更指出了一種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之道。

特別推薦《菜鳥聰明人》給誰:

給剛進入職場飽受質疑的年輕員工、想要重拾創新活力的資深管理者和所有渴望與時俱進的職場人士。

Ed的話:

從《菜鳥聰明人》中,我們可以領悟SCALE法則中的”E – 增強(Enhance)”理念。保持菜鳥心態,善於學習和創新,能夠增強個人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唯有不斷突破自我,以創業家精神擁抱變化,才能基業長青。這本書為我們指明了一條不同尋常但又切實有效的成長之路。

《勇氣的力量》Rising Strong

一句話總結:

《勇氣的力量》是一本教導我們如何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的絕佳指南,透過三個步驟:正視情緒、挑戰自我、改變心態,讓我們能夠擁抱挫折,勇敢面對人生的高低起伏,並從中學習成長。

作者介紹: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是一位著名的研究教授、演說家和作家。她的研究專注在勇氣、脆弱、羞恥和同理心等議題。布朗教授的TED演講「談脆弱的力量」已經累積了超過5000萬次的點閱率。她的著作《勇氣的力量》、《做自己就好》和《不完美的禮物》都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重點啟發:

情緒探索之旅

我們往往習慣逃避負面情緒,但《勇氣的力量》告訴我們,正視自己的感受其實是一趟勇敢的探索之旅。當我們願意靜下心來覺察內心的波動,並好奇地探詢情緒背後的原因時,就能找到突破困境的創意解方。就像作者所說:「好奇心能激發創造力。」透過情緒探索,我們得以看清真實的自己,進而提升面對挑戰的勇氣。

揭開自我故事的真相

在逆境中,我們常常會編織一個故事來合理化自己的處境。然而,這些「悲慘故事」往往只是我們主觀的想像,而非客觀的事實。《勇氣的力量》鼓勵我們寫下腦海中浮現的第一版故事,並誠實地審視其真實性。當我們學會質疑自我設限的信念時,就能跳脫受困的處境,重新找回掌控人生的力量。

蛻變,從心態革命開始

改變的力量來自於我們的心態。《勇於面對》分享了作者在一場募款活動中的頓悟:當我們對他人的苦難視而不見時,就是在剝奪他們身為人的尊嚴。這個體悟促使布朗教授正視自己的價值觀,從驕傲自大轉變為謙卑助人。唯有革新我們的心態,才能真正在逆境中成長茁壯,並發揮同理心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個人評價:

閱讀《勇於面對》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擁抱生命中的驚濤駭浪。過去,我總是躲避失敗,深怕跌倒後就再也站不起來。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挫折和犯錯都是人生必經的課題,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和面對它們。現在的我,不再逃避脆弱的自己,而是選擇正視內心、接納不完美,並從失敗中汲取智慧。布朗教授不僅是一位智慧的作家,更是一位心靈的引路人。

特別推薦《勇氣的力量》給誰:

我想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曾經歷挫折和失敗的朋友們,或許你正為事業上的挫敗感到氣餒,又或許你在感情的路上跌跌撞撞,請相信:只要願意擁抱脆弱、直視內心,你終能在逆境中找到成長的力量,這本書將會是你迎向勇氣人生的最佳夥伴。

Ed的話:

《勇氣的力量》一書所傳達的智慧與SCALE架構中的「增強」(Enhance)概念不謀而合。布朗教授鼓勵我們透過自我探索和心態革新,來提升面對挑戰的能力。這樣的思維與行動模式,不僅能應用在個人生活中,更能落實在企業經營的各個層面。

想像一個勇於面對失敗、擁抱變革的企業文化,員工們懷抱好奇心去檢視問題的根源,並從錯誤中學習成長。這樣的組織必能在變動的市場中保持靈活和創新,不斷突破既有的框架,開創嶄新的局面。

總而言之,《勇氣的力量》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個人成長的藍圖,更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關鍵之道。讓我們一起擁抱脆弱,勇敢面對未知的可能吧!

《理查·尼克森傳》Richard Nixon: The Life

一句話總結:

《理查·尼克森傳》是一本關於美國第37任總統理查·尼克森的傳記,透過他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政治人物如何從平凡出身,靠著不懈努力和堅持不懷好意,最終登上權力巔峰,卻也因為權力的腐蝕而走向墮落的過程,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介紹:

約翰·A·法瑞爾是一位著名的美國傳記作家,曾經撰寫過多本備受讚譽的傳記,包括《達蒙·藍尼恩》和《泰德·甘迺迪》等。他以其深入細緻的研究和生動活潑的筆觸而聞名,能夠把一個人的一生娓娓道來,讓讀者彷彿親臨其境。在《理查·尼克森傳》中,法瑞爾再次展現了他高超的傳記寫作技巧,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立體而真實的尼克森形象。

重點啟發:

堅持不懈,機會終會來臨

尼克森出身貧寒,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學習和工作。他學習法律、參加話劇表演、甚至還學會了拉小提琴。儘管出身不好,但他始終堅信,只要不斷努力,總有一天會有機會讓他一展抱負。果然,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成為了美國總統。這啟發我們:無論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終會有出頭之日。

權力的腐蝕,毀掉一個人的原則

當尼克森當選總統後,他開始漸漸遠離家人,也背離了自己的原則。他酗酒、濫用藥物,變得越來越多疑。他曾經答應妻子要盡快退出政壇,但卻食言了。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不擇手段,最終走上了不歸路。這啟發我們,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小心應對,很容易被其腐蝕,失去自我。

滑鐵盧,尼克森的末路

尼克森對權力的渴望和多疑,最終導致了他的垮台。他禁止《華盛頓郵報》進入白宮,後來被最高法院判定為違憲。他還成立了特別調查組,非法監視和打壓他的政敵。而最致命的,就是水門案。尼克森派人闖入民主黨的水門辦公室,最終被《華盛頓郵報》披露,並被一些錄音帶證實,導致他不得不辭職下台。這啟發我們:濫用權力必然會導致失敗,即使你是總統也不例外。

個人評價:

《尼克森傳》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傳記,它不僅詳細描繪了尼克森的政治生涯,還深入剖析了他的內心世界和人格特質。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矛盾而複雜的尼克森,他既有不屈不撓的一面,也有陰暗多疑的一面。這本書讓我對權力有了新的認識,它固然可以讓人飛黃騰達,但也可能讓人墮落腐化。總的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讀。

特別推薦《尼克森傳》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對政治感興趣的人,特別是那些有志從政的年輕人。這本書可以讓你看到政治的另一面,看到權力的誘惑和危險。同時,這本書也適合所有對美國曆史感興趣的人,它詳細記錄了一段重要的美國曆史,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

Ed的話:

閱讀《尼克森傳》讓我聯想到企業管理中的「增強」(Enhance)理念。尼克森之所以能夠成為總統,靠的就是不斷增強自己,比如學習新技能、累積人脈等。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如果一味地追求權力,而忽視了道德和原則,最終只會毀掉自己。對於企業和個人來說,不斷增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守住底線,不能為了利益而犧牲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長遠的成功。

《富爸爸有錢有理》Rich Dad’s Cashflow

一句話總結:

《富爸爸有錢有理》揭示了為什麼光靠努力工作不會讓你變富有,並介紹了四種不同的賺錢型態,如果你想建立真正長期的財富,就必須成為其中一種人。

作者介紹:

羅伯特・清崎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投資者和暢銷書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富爸爸,窮爸爸》,該書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富爸爸有錢有理》是他的續集,進一步闡述了他的財富哲學。

重點啟發:

努力工作與聰明工作的差異

在現金流四象限中,處於「受雇者」和「自僱者」象限的人總是在努力工作,但未必聰明工作。他們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不去思考如何改進工作或優化流程。而處於「企業主」和「投資者」象限的人則明白,沒有所謂「我們一直以來的做法」。他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改進工作,跟上新思維和新技術。

及早進入企業主和投資者象限

如果你為他人工作,辛苦賺來的錢大部分都被稅收拿走了。但當你擁有一家企業時,不僅可以保留更多的收入(繳納更少的稅),還可以保留公司成功帶來的所有利潤!透過創業或購買一家能讓你投資並獲得收入的企業,你將能比只為他人工作更快地建立財富。

投資者的五種類型

根據一個人願意承擔的風險程度和他們的財務知識,可以將投資者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零財商型、儲蓄等於虧損型、太忙碌型、專業型和資本家型。你應該努力成為專業型投資者,他們會花時間分析投資機會,研究市場,不斷自我教育。他們擁有豐富的財務知識,而這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單靠出賣時間和勞力很難致富,我們必須設法進入企業主和投資者的象限。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思考自己目前所處的象限,以及如何邁向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還包含了許多真實的案例和見解,啟發我以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事業和投資。

特別推薦《富爸爸有錢有理》給誰:

想早日創業致富的年輕人、想為退休儲蓄卻不知從何入手的上班族和剛得到一筆資金卻不知如何投資的中年人。

Ed的話:

從SCALE的角度來看,這本書與Strategy(策略制定)和Leverage(充分利用)最為相關。它幫助我們審視自己目前的賺錢策略,思考如何聰明工作而非只是努力工作。同時,書中強調要充分利用企業和投資來實現財務槓桿。對於想要在事業和財富上更上一層樓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了寶貴的洞見和策略。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這本書都值得一讀、反覆研讀,從中汲取智慧,應用到自己的事業和投資旅程中。

《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

一句話總結:

《富爸爸,窮爸爸》透過一個男孩和他的兩個爸爸(一個富有,一個貧窮)的故事,幫助你培養建立財富和自由人生所需的心態和理財知識。

作者介紹:

羅伯特・清崎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投資者和暢銷書作家。他最著名的著作《富爸爸,窮爸爸》已經售出超過3200萬冊,被翻譯成51種語言,在全球109個國家出版。清崎還創立了富爸爸公司,提供理財教育和商業培訓課程,他的使命是幫助人們提高財商,實現財務自由。

重點啟發:

克服對金錢的恐懼和貪婪

我們許多人太害怕被貼上「怪咖」的標籤,不敢走出老鼠賽跑的生活。我們讓圍繞金錢的兩大情緒主宰我們的決定:恐懼和貪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仍然墨守成規地遵循「上學、上大學、找工作、安穩度日」的老套路,即使現實中沒有一份工作是真正安全的。

主動學習理財知識

學校和大學並沒有教導我們理財知識,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全靠我們自己。環顧四周,你會看到身邊有許多財務知識匱乏的人。從現在開始,每月拿出5%的收入來購買理財書籍、課程,參加理財研討會,開始提升你的財商。

學會管理風險,別只是規避風險

建立財富的第一步在於轉變心態,學會管理風險,而不是逃避風險。瞭解投資,明白保守並非上策,因為你可能錯失巨大的潛在回報。從小處著手,哪怕只拿出1000元甚至100元,投資股票、債券,甚至稅收留置權憑證。把這筆錢當作永遠消失了,你就不會太擔心損失。

個人評價:

我在一年前讀了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後來得知大部分故事其實是虛構的,而且圍繞羅伯特和這本書有如此多的批評,我感到有些心碎。然而,這並不會減損這個故事或建議的價值。儘管Blinkist上的摘要中經濟上的建議是合理的,但它遠沒有書中那些建議結合故事時那麼有力量。我強烈建議大家花不到10美元買一本書來閱讀,我認為這是一項很好的投資。

特別推薦《富爸爸,窮爸爸》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剛拿到第一份零用錢的孩子、為工作是否穩定而擔憂的上班族,以及任何不知道什麼是資產定義的人。

Ed的話: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啟發我們要提升自己的理財知識和財商,這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息息相關。它強調要主動學習(L – 充分利用)理財知識,培養識別和管理風險的能力(S – 策略制定),並創造被動收入(C – 創建)。這些觀念可以幫助我們打破舊有思維,勇於投資自己,開創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儘管獲得財富是一條漫長的旅程,但只要我們從今天開始,相信終會抵達成功的彼岸。

《重來: 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Rework

一句話總結:

《重來: 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這本書顛覆了傳統創業思維,告訴你其實創業比你想像的簡單很多。解釋過度計畫反而有害、工作時間長不代表生產力高,還有僱用員工和尋求投資應該是你最後的選擇。

作者介紹:

傑森·弗里德 和大衛·漢森是Basecamp的共同創辦人,Basecamp是第一個使用Ruby on Rails程式語言開發的應用程式。如今,許多知名網站和應用程式都是使用Rails開發,如Twitter、GitHub、Shopify等。Basecamp也是他們的專案管理和協作軟體,為團隊提供聊天、留言板、待辦事項、時間軸、提醒和資料夾等功能。經過十多年的經營,傑森成功將Basecamp打造成一個百萬美元級的軟體產品。2010年,他與合著者決定出版這本《重來: 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分享他們經營Basecamp(2014年前公司名為37signals)的一些原則。

重點啟發:

為你所堅信的事情發聲,然後挑戰現有的競爭者

如果你真的相信新鮮食材的理念,就像芝加哥的Vinnie’s Sub Shop一樣,他們會選擇在下午提早打烊,因為他們堅信中午過後的麵包絕對不會像早上那麼新鮮。這是值得驕傲和堅持的事。此外,選擇一個立場,也會讓你更容易挑戰競爭對手,進而讓大家注意到你的品牌。比方說,如果你認為任何有效的運動都需要至少30分鐘,那你就可以以此為基礎,開發出不同於「7分鐘鍛鍊」的App。

拋開企業行銷的包袱,保持誠實、個人風格和靈活

許多公司的行銷文宣往往充斥著複雜的字眼和艱澀難懂的術語,但其實大家看了只會昏昏欲睡。與其模仿大企業,不如學習像跟朋友聊天一樣,誠實且自然地表達。就像作者在信中坦承自己犯了錯誤而道歉那樣,直接了當,完全不需要花俏的行銷詞藻。所以,忘記像大公司那樣搞行銷吧!

避免加班和開會文化,它們其實有礙生產力

員工熬夜加班,只會讓其他同事因為沒跟進而感到內疚,但你心知肚明,那些深夜時光的生產力其實有限。與其提倡加班文化,不如先砍掉那些打斷員工專注工作的事物。試想,如果員工能專心處理一件事2-3小時,他們可以完成多少工作啊!因此不要為了員工暫時沒回覆郵件或缺席會議而大驚小怪。畢竟,一個10人、1小時的會議,就等於浪費了10小時的工作時間。給員工足夠的空間去完成真正重要的事,然後盡量減少打擾,如此一來,每個人都能在下午5點準時下班,還能有高效產出。

個人評價:

《重來: 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是我近期看過最全面性地教導「正確創業之道」的書籍之一,觸及了所有創業的關鍵面向。這本書顛覆了主流的商業思維,提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我非常推薦大家閱讀這本發人深省的佳作。透過作者的分享,我學到了創業不必遵循傳統的模式,保持靈活、真誠和專注,才是致勝的關鍵。

特別推薦《重來: 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給:

躍躍欲試想創業的年輕人、厭倦公司逐漸走向大企業作風的新創員工和討厭開會浪費時間的所有人。

Ed的話:

《重來: 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這本書提醒我們創業過程中要懂得「充分利用(Leverage)」手邊現有的資源,不要過度擴張。不需要大筆資金、龐大團隊、或是漫長的規劃,就能開始築夢踏實。保持靈活和敏捷,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上,把產品做到最好,這是《重來: 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思維》傳達的精髓。套一句作者的話:「工作就該單純一點,把事情做好就行了。」這樣直接了當的創業哲學,值得所有人學習。

《大腦重組》Rewire

一句話總結:

《大腦重組》這本書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一再陷入成癮和自毀行為的迴圈,大腦是如何合理化這些行為的,以及如何透過提升正念和自律來打破壞習慣。

作者介紹:

理查德·奧康納 (Richard O’Connor) 博士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他在成癮、憂鬱和精神疾病領域工作了超過20年。他認為自己在40多歲和20多歲時與憂鬱症的掙扎(他的母親在他15歲時自殺),讓他對這個議題有獨特而深刻的見解,而他也在這本書中分享了這些洞見。

重點啟發:

意識與潛意識之爭

影響我們行為的有兩個自我——有意識的自我和自動化的自我。有意識的自我仰賴理性思考,而自動化的自我則主導著我們的壞習慣。要打破壞習慣,我們可以強化有意識的自我或是訓練自動化的自我停止犯錯,長遠來看,訓練自動化的自我會是比較省力的方法。

壓抑情緒的禍害

壓抑情緒可能會導致自毀行為。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之分,試圖用理性篩選情緒,會在有意識和自動化的自我之間製造溝通鴻溝。若一味壓抑情緒,最終可能會透過自毀行為宣洩出來。

實踐打破壞習慣

我們可以透過”假裝直到成真”和正念練習,來著手打破壞習慣。”假裝直到成真”強調即使一時做不到,也要全心投入努力改變。正念冥想則能提升覺察力,讓我們更能察覺自己何時即將做出壞習慣。

個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有點像是《消極情緒的力量》,它闡明了並非所有不想要的行為都是不好的,也深入探討了我們為何會養成這些行為。我認為打破壞習慣的方法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了解根本原因和基本原理很重要,如此才不會在成癮的滑坡上越滑越深。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卻資訊豐富、洞見深刻,我非常推薦!

特別推薦《大腦重組》給以下幾種人:

常因為害羞或與眾不同而受欺凌卻不太為自己辯護的年輕人、因為總是嘗試卻又做出錯誤選擇而對自己的運動習慣感到沮喪的上班族與某個特定壞習慣抗爭超過一年的所有人。

Ed的話: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SCALE理論中的E,也就是Enhance(增強)。透過正念練習來增強自我覺察,進而打破壞習慣,和SCALE的精神不謀而合。此外,”假裝直到成真”的策略,某種程度上也呼應了Strategize(擬定策略)和Leverage(善加利用)的概念。雖然養成好習慣的過程艱辛,但只要懂得運用這些策略和技巧,相信終能成功重組大腦、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重啟印度經濟》Restart

一句話總結:

《重啟印度經濟》揭露了印度錯失成為世界經濟強權的原因,探討過去的問題如何阻礙了印度的發展,以及印度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來扭轉局勢。

作者介紹:

哈佛經濟學家米赫爾·夏馬(Mihir S. Sharma)在他的新書《重啟印度經濟:最後的機會》中,深入剖析了印度經濟發展的困境。夏馬是一位印度經濟問題的專家,他的研究和著作為我們提供了獨到的見解。

重點啟發:

文化信仰導致基礎設施不足

在印度文化中,過於龐大和複雜的事物常被視為浪費時間和資源。這種思維方式根深蒂固,甚至影響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製造商難以按時交貨,因為貨車司機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塞車和排隊繳稅上。

失業問題嚴重,農業不賺錢,工業職缺稀少

印度的農場越來越小,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導致農民工資微薄,年輕人紛紛離開農村。雖然半數就業人口從事農業,但農業僅佔GDP的15%。另一方面,政府對解僱員工的嚴格規定,使得工廠傾向雇用最少的員工,工業職缺因而稀少。

政府過度依賴私部門,問題叢生

為了改善基礎設施,政府轉向私部門,允許私企承建工程以換取資金。然而,私企擔心利潤,不願在國家項目上投資,甚至利用政府資源謀取私利。同一家公司兼顧營運和監督,缺乏制衡,偷工減料的情況時有發生。

個人評價:

作為一個對印度所知不多的人,這本書帶給我許多新的認識和啟發。夏馬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印度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提出了許多中肯的見解。雖然我可能永遠不會去印度,但這本書讓我對這個國家的現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特別推薦《重啟印度經濟》給誰:

我推薦這本書給對政治、社會和政府運作感興趣的人,無論你是對印度一無所知的年輕人,還是熱衷於了解世界文化和社會的中年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全新的視角和啟發。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印度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時,需要審慎評估私部門的角色,避免過度依賴。政府應該創建(Create)一個公平、透明的監管環境,鼓勵私部門參與,同時防止其濫用權力。此外,政府還應該利用(Leverage)科技的力量,建立高效的內部稽查系統,確保工程品質。只有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進行全面的改革,印度才能重啟經濟引擎,釋放十億人民的創造力和智慧,成為世界舞台上真正的超級大國。

《用心休息》Rest

一句話總結:

《用心休息》這本書顛覆了傳統的工作觀念,告訴我們透過適度的休息和玩樂,反而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更好的工作。

作者介紹:

作者方洙正(Alex Soojung-Kim Pang)是一位矽谷策略家,也是The Restful Company 的創辦人。他致力於協助人們培養更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發揮個人最大潛力,他鼓勵大家要騰出時間玩樂和發揮創意。在《用心休息》一書中,他結合了神經科學研究與知名領袖的例子,證明了「刻意休息」對於成功有多麼重要。

重點啟發:

四小時的高效工作勝過八小時的分心工作

傳統觀念認為工作時間越長,完成的事情就越多,但這只是社會給我們灌輸的想法。研究顯示,當你工作時間過長,生產力反而會直線下降。最理想的工作時間其實只有每天四小時,因為你有足夠的精力在短時間內全神貫注。四小時的專注工作,永遠比八小時的分心工作更有成效。

創意問題中途休息,往往能找到更好的解答

有時候我們需要在關鍵時刻讓大腦稍作休息,反而更容易找到最佳答案。與其絞盡腦汁想破頭,不如先休息一下,讓潛意識慢慢醞釀,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點子冒出來。研究也證實,在面對創意挑戰時適時中斷,反而能激發更多創意。停下手邊的工作時,我們的大腦其實還是在持續處理問題,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深度玩樂是紓解壓力的良方

英國二戰時期的領導人邱吉爾,就是熟悉休息和玩樂的道理。他在空閒時會去畫油畫,把藝術創作當作療癒身心的方式。深度玩樂之所以能幫助我們充電,是因為它讓我們全心投入令人愉悅的事物中,暫時忘卻壓力煩惱,盡情享受當下。除了藝術創作,攀岩、靜坐冥想、烹飪等嗜好都是很好的深度玩樂選擇。

個人評價:

我對這本書的觀點非常認同,它顛覆了我們根深蒂固的工作觀念。現代人總是不斷追求生產效率,但往往適得其反,反而更容易筋疲力盡、創意枯竭。這本書提醒我們要懂得休息,因為休息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有效率地工作。我尤其喜歡書中提到「深度玩樂」的概念,鼓勵大家要找到能夠徹底放鬆身心的嗜好。閱讀這本書後,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模式,試著在工作和休閒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特別推薦《用心休息》給以下幾種人:

總是埋首工作、感到倦怠疲憊的上班族、想要提升工作效率和創意的職場人士和渴望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喘息空間的現代人。

Ed的話:

《用心休息》這本書所提倡的觀念,與SCALE當中的Leverage(充分利用)不謀而合。適度的休息可以幫助我們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反而能事半功倍。當我們給自己足夠的喘息,讓身心恢復到最佳狀態,自然能在工作上發揮出更高的效率。這個道理放在職場或是個人成長上都適用。與其不斷催趕自己、埋頭苦幹,倒不如學會聰明地休息,找到深度玩樂的管道。唯有在忙碌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閒,才能在工作和生活的馬拉松中跑得更長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