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一句話總結: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揭示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財務成功基因,並教導我們如何突破心理障礙,培養富人的習慣和思維方式。

作者介紹:

哈福·艾克 (T. Harv Eker) 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激勵演說家。他曾經創立、出售和失去過十多家企業,財富也在百萬富翁和一無所有之間反覆擺盪。經歷了情緒和財務的雲霄飛車之後,艾克開始分析自己與金錢的關係以及自己的習慣,他發現富人有一些習慣決定了你是否能夠獲得財務自由。

重點啟發:

父母的影響:你在潛移默化中複製了父母賺錢的方式

我們很自然地傾向於複製父母的收入策略。就像學做媽媽的巧克力蛋糕一樣,我們在職業生涯中也會不自覺地採取與父母相同的方式。醫生的孩子成為醫生,律師的女兒成為律師,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如果你的父親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你可能也會找一份類似的工作。如果你的父母經營一家企業,你很可能也會在年輕時就開始創業。雖然這很自然,但複製父母的收入習慣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奏效,因為我們渴望更多。要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我們必須有所覺察並採取行動。

掌控財務大權:意識到自己才是掌舵人,才能開始控制金錢

想像你的每一塊錢都是公車上的乘客,而你坐在最後一排,眼睜睜看著寶貴的錢在一站站下車,去了房租站、雜貨站、乾洗站等等。月底時,你可能會納悶:「錢都去哪了?」並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因為太多人拿走了你的錢。但事實是,你才是一直以來的掌舵人。意識到自己才是財務的控制者,是改變的第一步。與其坐在後座,看著錢消失,還抱怨政府、老闆或經濟,不如挺身而出,扮演好公車司機的角色——由你來決定誰在哪站下車,而不是別人!停止抱怨,分析你在哪裡花了太多錢,然後做出相應調整。

不要鄙視有錢人:對財富和金錢保持正面態度,才能吸引財富

如果你討厭有錢人,你永遠不會變得富有。對財富和金錢持積極態度是吸引財富的先決條件。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一直炫耀,但你不能嫉妒或不信任現在的百萬富翁,同時又希望自己成為百萬富翁。用這種匱乏心態思考,只會阻礙你與百萬富翁接觸,向他們學習,並真正接納他們所傳授的知識。我以前也這樣做過,會想像自己變富後的問題,比如朋友只想要我的錢,或者變富可能會讓我變壞——這簡直是瘋了。首先,這不是你我目前面臨的問題,所以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它。其次,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停止抱怨,開始客觀地審視你需要做什麼,然後採取行動,這樣你才能開始向正確的人學習。

個人評價: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提供了一些真正深刻的見解,比如第三點,一旦你領悟到,就會覺得很有道理,但卻不是你會自己想到的。我完全能理解書中提到的先天傾向,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適應父母的做法。這很自然,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不一樣的結果,就必須改變思維模式。這本書有17個「財富檔案」,更詳細地描述了百萬富翁的習慣和心態。我絕對推薦大家閱讀!

特別推薦《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給誰:

我會特別推薦給那些工作了5年,但月底總是在掙扎度日的年輕人;也推薦給才意識到自己完全複製了父母財務行為的人;以及任何總是指責政府、老闆或經濟的人。

Ed的話: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要改變財務狀況,我們必須審視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習慣,並有意識地進行調整。只有意識到自己是掌舵人,才能真正開始控制財務。此外,我們還要創建(Create)一個積極正面的財富觀,不要嫉妒或鄙視有錢人,而是要虛心向他們學習。這些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在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上更上一層樓。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並為實現財務自由指明了方向。

《第二次致富機會》Second Chance

一句話總結:

《第二次致富機會》這本書為我們生活在從工業時代邁入資訊時代的巨大變革中做好準備,告訴我們在這個時代,傳統的教育和工作已經不再是創造財富的有效工具。

作者介紹:

羅伯特·清崎 (Robert T. Kiyosaki) 是一位富有爭議但又備受推崇的傳奇人物,他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曾登上本網站的推薦書單。去年,他出版了新書《第二次致富機會》,幫助我們應對2007、2008年次級房貸危機、房地產泡沫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金融海嘯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重點啟發:

學校只教人如何變窮

在工業時代,「念書、工作、致富」曾是財務成功的藍圖,但在當今社會已不再適用。令人震驚的是,教育可能無法根除貧窮。即使每個國家都建立了完善的教育體系,仍可能無法解決貧窮問題。學校並沒有積極教導學生理財的基本知識,反而將我們推向勤奮工作、納稅消費的員工心態,使得我們無法妥善管理金錢,不管我們最終賺多少錢。

選擇四種資產類別之一,開始自學

在評估完你目前的財務狀況,列出所有收入、支出、資產和負債之後,你應該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資產類別,開始學習。沒有人會教你理財,你必須自己去學。這四種資產類別分別是:企業、不動產、金融資產和大宗商品。清崎本人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和不動產領域。他喜歡購買歷史建築,對黃金也情有獨鍾。重要的是,從今天開始學習這些知識,因為這將幫助你達到一個工作無法提供的財務獨立水平。

不要害怕債務,利用債務獲取資產

我們不應該害怕負債,而應該善加利用。只要你把錢投資到能賺取超過借款利息的資產上,就沒有理由害怕負債。清崎在1980年代開始購買房地產。通過努力學習,他毫不猶豫地以10%的利率貸款45,000美元,購買了一套50,000美元的公寓。他每月還款450美元,但由於公寓所在地區前景看好,他每月可收取750美元租金,每月淨賺300美元。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就可以利用債務創造資產,用更少的努力賺更多的錢。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更加堅信要掌握自己的財務命運。傳統的教育和就業模式已經不再奏效,我們必須學會如何管理和投資自己的資產。清崎提出的觀點發人深省,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特別推薦《第二次致富機會》給:

那些仍抱持「買房就是投資」觀念的人,以及那些非常害怕債務的人。這本書會顛覆你的傳統思維,開拓你的理財視野。

Ed的話:

閱讀這本書讓我想到SCALE理念中的S-策略制定。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必須擬定明智的投資策略,才能在動盪的金融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清崎為我們指出了方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資產類別,充實相關知識,並善用槓桿來創造被動收入。這個策略值得企業和個人借鑑,在資訊時代實現財務自由。

《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Search Inside Yourself

一句話總結:

《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這本書將「認識你自己」的古老智慧,巧妙地融入現代快節奏的職場中,透過介紹正念練習來提升情緒智商。

作者介紹:

作者陳一鳴 (Chade-Meng Tan) 曾是 Google 最早期的工程師之一。在探索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他開始教導公司員工如何運用正念來提升工作中的幸福感。如今,「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已成為一個獨立的領導力機構,在全球各地舉辦以正念為基礎的培訓課程。

重點啟發:

情緒智商在工作中至關重要

情緒智商可定義為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並運用這種覺察來引導行為和思想的能力。它包含了五個重要元素:自我覺察、自我調節、動機、同理心和社交技巧。大多數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通常都與情緒智商息息相關。自我覺察和自我調節是基礎,讓你能夠隨時辨識內在狀態並做出相應的回應。善加利用動機可以提升生產力,而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有助於團隊合作,讓你成為更出色的領導者。

冥想可以提升自我覺察和專注力管理

作者認為發展情緒智商是一個三步驟的過程。首先,你需要掌握有意識地引導注意力的能力。這可以讓你觀察到更多的想法和感受,豐富自我認識。最後,如果你對自己的心智有足夠的洞察,就能建立有益於自己和工作的心智習慣。正念冥想可以幫助你達成第一步:掌握注意力。你可以像鍛鍊肌肉一樣訓練專注力,久而久之,它就能以更有效的方式為你服務。

工作中的幸福感主要來自三件事

謝家華是薩波斯的執行長,他相信所有與工作相關的幸福感都來自三個主要來源:愉悅感、熱情和目標感。愉悅感來自外在對你工作的肯定,如主管的特別表揚或獎金。熱情則是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的滿足感,你可以稱之為心流狀態。相較於愉悅感,熱情是一種更持久的工作享受方式。最後,目標感是最可靠的工作幸福感來源。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助於創造比自己更宏大的事物,往往會讓工作感覺像一場冒險。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見解和練習,幫助我們在忙碌的職場生活中找到內在的平靜和力量。作者以親身經歷證明正念練習的效果,並提供了清晰的指引,讓讀者能夠將這些方法運用到日常工作中。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情緒智商的闡述,它讓我更加意識到自我覺察和同理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透過閱讀此書,我學會了如何在壓力山大的工作中保持冷靜和專注,並且與同事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特別推薦《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給以下讀者:

給希望在日常工作中找到更多意義和目標感的上班族、想要提升團隊產出,同時兼顧員工身心健康的主管以及重視「關懷」勝過「管理」的所有領導者。

Ed的話:

《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一書中介紹的正念練習,與「自動化」(Automate)這個概念不謀而合。正念冥想可以訓練我們的大腦,讓覺察和專注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能力,進而幫助我們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情緒智商。此外,書中對提升內在動機的見解,也呼應了「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精神。唯有找到工作的熱情和目標感,我們才能擬定真正有意義且能激勵自己向前邁進的策略。總的來說,這本書啟發我們從內在找到改變的力量,進而創造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這也正是 SCALE 這個概念的核心所在。

《什麼都不說:北愛爾蘭的謀殺和記憶的真實故事》Say Nothing

一句話總結:

《什麼都不說:北愛爾蘭的謀殺和記憶的真實故事》以引人入勝的筆觸,揭開了北愛爾蘭衝突期間一樁駭人聽聞的謀殺案,反映了這個黑暗時代的種種細節,以及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

作者介紹:

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Patrick Keefe) 是一位知名的美國記者和作家,他的作品常見於《紐約時報》、《紐約客》等主流媒體。《什麼都不說:北愛爾蘭的謀殺和記憶的真實故事》是他的第二本書,榮獲了2019年國家圖書評論獎。基夫以其深入的調查報導和優美的文筆見長,這本書便是他深入挖掘北愛爾蘭衝突的傑作。

重點啟發:

謀殺懸案的背後

珍妮·麥克康韋爾 (Jean McConville)的失蹤只是冰山一角,這起謀殺案反映了北愛爾蘭衝突的殘酷本質。天主教徒長期遭受新教徒的歧視,有些人別無選擇,只能訴諸暴力。愛爾蘭共和軍(IRA)的出現,正是為了以武力將北愛爾蘭從英國的統治中解放出來,實現愛爾蘭的統一。

暴力的惡性循環

IRA的汽車炸彈襲擊造成了大規模的傷亡,卻未能撼動英國政府的統治。相反地,平民百姓成了暴力的受害者。IRA領導人傑瑞·亞當斯 (Gerry Adams) 和Price姐妹決心扭轉局勢,在倫敦發動襲擊,結果卻是兩姐妹遭到逮捕入獄。英國政府強行灌食絕食抗議的姐妹,引發了更多憤怒和暴力。暴力的惡性循環,讓北愛爾蘭的局勢陷入了困境。

歷史的傷痕

珍妮·麥克康韋爾的遺體在失蹤31年後才被發現,她的故事象徵了無數在衝突中失去生命的無辜者。北愛爾蘭的傷痕無法抹滅,但透過真相的揭露和和解的努力,人們終能走出陰霾,邁向更光明的未來。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反思歷史、吸取教訓的機會。

個人評價:

《什麼都不說:北愛爾蘭的謀殺和記憶的真實故事》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傑作,作者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將北愛爾蘭衝突的錯綜複雜娓娓道來。讀這本書,我彷彿身歷其境,感受到了衝突的殘酷和歷史的傷痕。作者不僅呈現了事件的表象,更深入剖析了其背後的社會、政治、文化根源。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深思的作品。

特別推薦《什麼都不說:北愛爾蘭的謀殺和記憶的真實故事》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無論你是想了解北愛爾蘭衝突的來龍去脈,還是想透過一個特定事件管窺人性的複雜,這本書都能滿足你的求知慾。即便對歷史不感興趣,這本書精彩的故事性和優美的文筆,也足以吸引所有愛好閱讀的朋友。

Ed的話:

從《什麼都不說:北愛爾蘭的謀殺和記憶的真實故事》中,我看到了暴力的惡性循環如何摧毀一個社會的案例。這提醒了我,在面對衝突和矛盾時,暴力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相反地,我們要用智慧和同理心去化解分歧,創造共贏(Create)。就像傑瑞·亞當斯最終意識到:暴力只會帶來更多暴力,唯有通過談判和妥協,才能實現和平。這種化干戈為玉帛的智慧,正是企業和個人在面對挑戰時所需要的。唯有拋開成見,以開放的心態去溝通、合作,我們才能在矛盾中找到突破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一句話總結: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這本書帶你成為人類歷史專家,全面回顧我們這個物種從古代祖先到今日稱霸世界的所有歷程。

作者介紹: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的作者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他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專攻世界歷史和軍事史。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全球熱銷,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

重點啟發:

思維能力促成語言與農業革命

人類之所以能超越其他物種,關鍵在於我們獨特的大腦。大約在七萬年前的「認知革命」,人類的心智能力突飛猛進。語言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溝通和合作,農業革命則讓我們能更有效率地生產食物。人口因此呈現爆炸性的成長。

貨幣與文字發明推動貿易進步

隨著農業帶來更多餘裕,部分人開始從事手工業並與農民以物易物,但這個系統漸漸不敷使用。貨幣和文字的出現,讓交易變得更有效率,也讓經濟與政府體系能夠擴張,社會因而蓬勃發展。科學時代即將來臨。

科技發展締造當代社會樣貌

有了更好的貿易與溝通工具,人們開始有餘力思考如何改善生活。科學實驗和探索蔚為風潮,天文、物理、醫學等領域突飛猛進。政府贊助探險家開疆闢土,全球化的雛型於焉成形。儘管歷經戰亂,但和平與繁榮終於成為常態。

個人評價: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以簡潔有力的筆觸,勾勒出人類從古至今的關鍵里程碑。作者以宏觀的視角審視歷史,提煉出語言、農業、貨幣、文字、科學等重大發明如何推動人類文明一步步向前邁進。讀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原來我們今日的世界是無數先人努力的結晶。

特別推薦《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給誰:

我特別推薦《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給對歷史沒什麼概念,但又想快速了解人類發展脈絡的年輕讀者。它也很適合想要從更均衡角度審視人類歷程的中年讀者。總之,任何對人類如何走到今天感到好奇的人,都值得一讀。

Ed的話:

從《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可以看出,語言、文字、貨幣、科技等創新發明,是推動人類文明向前躍進的關鍵動力。企業要永續經營,關鍵也在創新(Create)。唯有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新商業模式,企業才能在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而創新的本質,正是跳脫舊有思維,以嶄新的視角看待事物。《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帶給我們的,正是這種不同以往的思考視角。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Same as Ever

一句話總結: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這本書透過23個短篇故事,凸顯人性中永恆不變的缺點和模式,幫助我們根據那些不變的事物做出更好的財務和人生決策,而不是試圖預測未來。

作者介紹:

摩根.豪瑟 (Morgan Housel) 是Collaborative Fund的合夥人,也是一位知名的財經部落客。他的暢銷書《致富心態》已售出超過400萬冊。這次,他再次推出了另一本新書《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這本書是一系列關於「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永不改變的事物」的短篇故事集。豪瑟建議,了解那些始終如一的事物,將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好的財務、個人和職涯決策。

重點啟發:

人性的指引針

預測未來是不可能的,但人類的行為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指引,幫助我們做出選擇。無論2050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人們仍然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應貪婪、恐懼、機會、剝削、風險、不確定性、部落歸屬感和社會說服。」這就是為什麼華倫·巴菲特喜歡投資保險公司、泡泡糖製造商和亨氏番茄醬:人們永遠都想感到安全、嚼口香糖、在漢堡上淋番茄醬。當你做出決定和預測時,無論是財務還是其他方面,都要考慮人的行為,而不是具體的事件。

故事主導市場

一個精彩的故事總是比最好的統計數據更有說服力。即使沒有任何一個故事,無論是好是壞,已經成功讓比特幣漲到無限大或跌到零,敘事像這樣的故事卻一次又一次打破統計數據。當投資或做其他事情時,總是要尋找故事。人類偏愛故事勝過數據,這可能永遠不會改變。

切身體驗的教訓

有些教訓我們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理解。「大多數行動都有兩個方面:技能和行為,」豪瑟在他的部落格文章中寫道:「理論上的真理與當下的感受。兩者之間的差距可能有一英里寬。」你必須親身體驗的經歷包括巨大的成功,以及損失30%或更多的金錢。每一代人都註定要自己學習一些艱難的教訓,這一點也永遠不會改變。不要為犯了別人犯過的錯誤而感到難過,只要確保你不會重複它們,你的未來,無論是財務還是其他方面,總會比過去更光明一點。

個人評價: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這本書真的讓我醍醐灌頂!我一直在尋找投資和生活的指引,卻總是被市場的波動和世事的變遷所困擾。但這本書提醒我,要專注於人性中永恆不變的東西,而不是具體的事件。豪瑟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闡述了這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讀完這本書,我感到更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為我知道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了。

特別推薦《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容易被市場起伏影響情緒的投資新手,給那些想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恆久不變商業模式的創業者,以及所有喜歡歷史、經濟和股票的人。

Ed的話: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這本書讓我聯想到SCALE當中的S-策略制定。在制定任何策略時,我們都必須考慮人性這個恆久不變的基本面。正如豪瑟所說,無論世界如何改變,人們總是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應貪婪、恐懼等基本情緒。因此,與其試圖準確預測未來的具體事件,不如思考在各種可能的情境下,人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並據此制定策略。這樣的策略可能不完美,但一定比盲目跟隨潮流更穩健、更持久。

《鹽:一部世界史》Salt: A World History

一句話總結:

《鹽:一部世界史》探索了我們熟知的食鹽這個日常礦物,如何通過幾個世紀塑造了人類文明、引發戰爭以及帝國的興衰。

作者介紹:

馬克·科蘭斯基(Mark Kurlansky)是一位著名的非虛構類作家和記者。他的作品涵蓋了食物、環境、歷史等多個主題,其中包括暢銷書《鱈魚如何改變世界》和《牡蠣:愛與欲望的歷史》。在《鹽:一部世界史》中,科蘭斯基再次展現了他將看似平凡的事物與人類歷史巧妙結合的獨特寫作風格。

重點啟發:

鹽的貿易奠定了凱爾特人的富裕基礎

很少有人知道,古凱爾特人 (the Celts) 曾經是歐洲最富有的民族之一。他們通過鹽的貿易和創新的採鹽技術,建立了龐大的財富和廣闊的領土。儘管他們最終被羅馬人(the Relts) 征服,但凱爾特人在鹽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鹽的爭奪引發了美國獨立戰爭

為了控制北美殖民地的鹽業,英國限制貿易並攻擊殖民地的鹽場,這成為了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儘管面臨重重困難,美國殖民者憑藉智慧和勇氣,最終贏得了這場關乎自由和獨立的戰爭。鹽在美國的發展歷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鹽稅加劇了環境破壞和行業壟斷

在英國的柴郡,過度開採鹽礦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如地面塌陷、湖泊突然出現等。為了補償損失,當地政府開徵鹽稅,卻意外地扼殺了小型生產商,使大公司得以壟斷市場。這一案例凸顯了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代價和社會不公。

個人評價:

《鹽:一部世界史》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著作,它將鹽這個看似普通的調味品與人類歷史的重大事件巧妙地編織在一起。作者以生動活潑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探索鹽在不同文明中的獨特作用。這本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更讓我反思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和背後的驅動力。

特別推薦《鹽:一部世界史》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對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是那些喜歡從新穎角度探索人類文明的人。無論你是美食愛好者、經濟學家,還是單純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這本書都能帶給你獨特的視角和啟發。

Ed的話:

從《鹽:一部世界史》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寶貴的商業策略(Strategize)——找准並掌控稀缺資源。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論是凱爾特人、威尼斯人還是英國人,都曾憑藉對鹽這一戰略物資的控制而獲得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優勢。這啟示我們,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洞察並把握關鍵資源,是企業制勝的關鍵。同時,我們也要警惕壟斷帶來的弊端,努力營造一個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生態。

《富甲天下:Wal-Mart創始人 山姆.沃爾頓自傳》Sam Walton: Made In America

一句話總結:

如果你想從一位白手起家、創造出美國史上最大商業帝國的傳奇人物身上學到寶貴的一課,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充滿智慧結晶的自傳《富甲天下:Wal-Mart創始人 山姆.沃爾頓自傳》。

作者介紹:

山姆‧沃爾頓是美國零售業的傳奇,他憑藉著不懈的努力、永不止息的學習精神,以及對顧客滿意度近乎偏執的追求,將沃爾瑪打造成一個年營收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商業帝國。這本自傳不僅詳盡記錄了他的創業歷程,更收錄了許多家人和員工對他的評價,是一本彌足珍貴的商業教科書。

重點啟發:

活學活用最重要

向競爭對手學習絕招,是成功的不二法門。沃爾頓從不吝於向競爭對手學習好的做法。他會去觀察別人的策略,如果覺得有用就拿來改進。有一次他甚至因為在巴西的一家零售店裡用捲尺量走道寬度,而被警察逮捕。木質貨架曾經是新潮的陳列方式,但他為了省錢,改用更便宜的金屬貨架,把價格壓得更低。沃爾瑪的員工稱呼、收銀台設置、以及著名的沃爾瑪口號,都是他從對手那裡學來的招數。由此可見,他對學習競爭對手的策略是多麼地全神貫注。

以客為尊最重要

讓每一位顧客盡可能滿意,是經營的唯一宗旨。沃爾頓對顧客的重視近乎偏執。他曾花 1,800 美元買了一台冰淇淋機,只為了讓顧客開心。他也會把營業時間延長,甚至親自開車 50 英里去搶購特價女襪,就是希望自家商店能提供更齊全的商品,讓顧客週末購物時不必東奔西跑。儘管他因此飽受批評,被指責擠垮了許多小店,但他認為市場自有定奪,若顧客寧可到沃爾瑪消費,就表示沃爾瑪的服務較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不過,沃爾頓並非不擇手段,他很慷慨地把客人介紹給其他商家。他明白,把顧客放在第一位,有時候就是要捨己為人。

員工共享利潤最重要

讓員工分享公司財務成功的果實,是最強而有力的激勵方式。沃爾頓是出了名的「摳門」,為了省錢無所不用其極。即便在 1955 年最低工資已調升到每小時 0.75 美元(相當於今日的 4.39 美元)的情況下,他仍堅持只給每小時 0.5 美元,就連店經理擅自加薪,他也會阻止。然而,他在 1971 年實施了一項革命性的利潤分享計畫。從此之後,每位員工都能透過認股和現金獎勵的方式,直接分享公司的財務成功。這個做法讓許多資深員工搖身一變,成為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這證明了與員工分享利潤,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

個人評價:

我認為沃爾頓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欽佩他那股不服輸、永不放棄的拚勁。他不僅擁有驚人的商業頭腦和遠見,更有一顆善良柔軟的心,始終將顧客和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特別推薦《富甲天下:Wal-Mart創始人 山姆.沃爾頓自傳》給以下幾種人︰

給有志創業的年輕人、想要改善顧客體驗的零售業者、渴望建立良好企業文化的管理者以及喜歡勵志故事的讀者。

Ed 的話:

我認為沃爾頓的經營理念跟 SCALE 當中的「充分利用」(Leverage) 概念最契合。他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包括向競爭對手學習、與員工分享利潤等做法,為公司創造最大效益。這啟發我們,有時候我們忽略了身邊可利用的資源,殊不知只要善加利用,就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他重視顧客和員工,樂於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樣的胸襟在現今的企業文化中更顯難能可貴。對於想要在商場上出人頭地的創業家來說,沃爾頓無疑是一面明鏡,值得終身學習。

《鹽醣脂肪:食物巨人如何鉤住我們》Salt Sugar Fat

一句話總結:

《鹽醣脂肪:食物巨人如何鉤住我們》一書帶你了解家庭烹飪衰敗的歷史,解釋你為何如此熱愛鹽、糖和脂肪,以及加工食品業如何成功地把這三樣東西塞進他們的產品,讓我們上癮。

作者介紹:

邁克爾·莫斯 (Michael Moss) 是一位知名的調查記者和作家,曾獲得普立茲獎。他的作品經常探討食品工業和公共健康議題,揭露食品業內鮮為人知的秘密。《鹽醣脂肪:食物巨人如何鉤住我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後獲得廣泛好評,被譽為揭開食品業面紗的必讀佳作。

重點啟發:

行銷無所不在

在 1950 年代,美國女性開始大規模就業,創造自己的事業,這意味著更多財富,也讓美國繁榮起來,但同時也意味著烹飪時間減少。電視剛被發明,大家的眼睛都黏在上面。美國人想:何不把辛苦賺來的錢花在即食食品上呢?儘管當時有 25,000 名教師在教一門現在聞所未聞的學科:家政,教人如何烹飪和管理家庭。但行銷人員很聰明,他們僱用了一些家政教師,開始教育美國人加工食品的便利性。虛構的教師如 Betty Crocker,透過食譜、課程、電視節目、朗朗上口的口號,甚至展示廳,在全國推廣加熱即食的餐點。忙碌、電視和方便烹飪的大量行銷,最終戰勝了家常飯,取而代之,至今未歸還其地位。

脂肪和糖,天生絕配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身體已經進化到渴望糖。它能給我們短暫的能量提升,在古代,這可以救我們一命。但今天,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毒品。我們攝取的糖遠遠超過應有的量,因為它無處不在。更糟的是脂肪。脂肪的卡路里是糖的兩倍。為什麼我們如此熱愛脂肪?我們對脂肪沒有內建的限制。我們有鹽和糖的味蕾,但沒有脂肪的味蕾。與糖或鹽不同,你永遠不會攝取過多的脂肪。越多越好,至少你的身體是這麼認為的。我們只能感知脂肪的口感(我們喜歡的口感),因此我們很難估計食物中有多少脂肪,以及我們是否已經攝取足夠的脂肪。更糟的是,如果加入糖,脂肪會更加隱藏在背後,躲在糖的味道後面。除了讓食物有很棒的口感和更好的外觀,脂肪還能延長保質期,這對食品加工公司來說非常重要。罐頭湯的保質期越長,他們就有更多時間賣給你。結果,大量加工食品裡面塞滿了大量脂肪,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平均每天攝取的脂肪比應攝取的量多 50%。

改變從自己做起

這一切都不是食品工業的錯,而是我們的錯。超市貨架上擺滿了低劣產品,是因為我們要求這些產品。一些政府計畫會有所幫助,比如英國的計畫:食品生產商可以自願限制他們在產品中添加的鈉含量,但問題的根源是消費者需求。一些公司表現出了善意,例如:金寶湯 (Campbell) 大幅削減了湯中的鈉含量。結果如何?消費者開始抱怨,聲稱湯的味道不如從前,因為他們不習慣低鈉含量。銷量暴跌,幾年後,鈉含量又上去了。卡夫 (Kraft) 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他們在 2003 年為所有新產品設定了鹽、糖和脂肪的限量。但對他們舊產品(更糟的產品)的需求變得更強烈,經濟上不可能放棄這些產品。只要我們要求低劣食品,我們就會得到低劣食品。我們必須先改變自己,然後要求世界其他地方隨我們一起改變。

個人評價:

《鹽醣脂肪:食物巨人如何鉤住我們》是一本很棒的書,它介紹了這三種成分,以及我們的身體如何對它們做出反應,然後談到它們如何在我們今天吃的食物中崛起並掌權。研究很有趣,統計數據令人震驚且有力。沒有其他書比這本書更能激勵我吃得更健康。到目前為止,我每週只在外面吃 2 次(以前是 4-5 次),90% 的餐點都是自己準備的。

特別推薦《鹽醣脂肪:食物巨人如何鉤住我們》給:

給忙碌的上班族,工作繁重讓她很容易為加工食品辯解;41 歲的丈夫,一直想知道為什麼他永遠無法抗拒妻子美味的奶油蛋糕;以及任何認為食品工業真的需要改變的人。

Ed 的話:

從 SCALE 的角度來看,這本書與「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最為相關。書中揭示了食品業如何利用人們對鹽、糖、脂肪的喜愛,將這些成分大量添加到加工食品中,借此放大產品的吸引力,讓消費者上癮,進而獲得巨大商業利益。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充分利用人性的弱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洞見,努力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提升健康。當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飲食健康時,我們就能撬動食品業,推動他們生產更健康的產品。唯有先從自身做起,才能撼動整個產業,創造更健康的飲食環境。

《為關係立界線:建立有愛又安全的人際關係》Safe People

一句話總結:

《為關係立界線:建立有愛又安全的人際關係》這本書重點在於教導我們如何辨識安全與不安全的人,避開有害的關係,並透過正確判斷他人及信靠上帝,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是亨利‧克勞德博士(Dr. Henry Cloud)和約翰‧湯森德(John Townsend),兩位都是基督徒心理學家。他們專注於人際關係與個人成長領域的研究與著作,曾合著多本暢銷書,幫助無數人改善人際關係,過更快樂幸福的生活。

重點啟發:

辨識有害的人:

不安全的人可分為三類 ─ 遺棄者、批評者和不負責任的朋友。我們要留意他們的特徵,避免與他們建立親密關係,以免受到傷害。

療癒過去的創傷:

有時候我們自己也可能是不安全的人。往往是因為過去的創傷和心理傷害,影響了我們與他人建立深層連結的能力。我們要正視問題,尋求他人及上帝的幫助與醫治。

經營健康的人際關係:

我們的社交圈對身心靈健康有重大影響。有毒的人會讓我們身心俱疲,但安全正向的人卻能提升我們的健康,甚至延年益壽!因此我們要學習付出與接受之間取得平衡,克服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放下過去的包袱,勇於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且深具洞見的建議,幫助我們辨別人際關係中的危險訊號。作者以聖經原則為基礎,結合心理學專業知識,深入淺出地分析人性,提供了一套省思人際關係的完整框架。讀後令我更加重視經營健康正向的關係,願意主動付出,同時學會設立界線保護自己。

特別推薦《為關係立界線:建立有愛又安全的人際關係》給:

給渴望建立美好友誼和親密關係,卻不知從何開始的人、想要辨別值得信任的好友,建立扶持團隊的基督徒和剛走出負面關係,希望避免重蹈覆轍的人。

Ed的話:

《為關係立界線:建立有愛又安全的人際關係》一書提醒我們,人際關係是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關鍵。就策略制定(Strategize)而言,我們要慎選值得深交的人,建立良性的人脈網絡,才能在事業上得到支持與協助。創建(Create)健康的企業文化,需要安全正向的人共同打造互信互助的工作環境。我們還要善用科技自動化(Automate)工具,讓團隊成員能專注在深化彼此關係。透過充分利用(Leverage)每個人的長處,互相搭配,企業的力量將倍增。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增強(Enhance)同理心、善意溝通等軟實力,才能凝聚向心力,維繫長久穩固的合作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