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首頁

《敬畏》Awe

一句話總結:

《敬畏:尋找改變人生的日常驚奇》揭示了敬畏這種強大而必要的情感,讓我們了解到只有當我們感受到敬畏時,才能成為真正美好的人,而這種情感不僅存在於人生的重大時刻,也潛藏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作者介紹:

Dacher Keltner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教授。他的兄弟Rolf與大腸癌抗爭多年,最後選擇了有尊嚴地結束生命。在Rolf離世的過程中,Keltner深深地感受到了敬畏之情。從那時起,他便投入了對敬畏情感的研究,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分析。Keltner將敬畏定義為「在面對超越當前對世界認知的龐大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

重點啟發:

1. 八種敬畏情感,觸手可及

敬畏可以分為八種類型:道德之美、集體歡騰、大自然、音樂、視覺設計與藝術建築、靈性與宗教、生死交替、頓悟啟示。雖然每個人對這些類型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我們都能以某種形式體驗到敬畏。前三種敬畏是個人的、可以改變人生的;中間三種則是文化性的,體現在音樂、藝術和文字中;最後兩種則是普世的。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感受到敬畏,它都能幫助我們找到並認識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2. 敬畏與金錢、地位無關,人人可感

敬畏超越了物質主義、地位競逐和事業成就。它的大多數形式都是免費的,任何人都可以體驗到,更多的財富並不能帶來更多的敬畏。在Keltner的研究中,人們很少將與金錢相關的事件視為令人敬畏的。敬畏存在於一個獨立於世俗物質、金錢、獲取和炫耀地位的領域中。當我們尋找敬畏時,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吧!走出家門,探索周圍的大自然;聆聽優美的音樂;欣賞令人愉悅的藝術作品;閱讀聖經。正如人們常說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費的,只有次一等的東西才非常昂貴。

3. 道德之美:敬畏的至高形式

在全世界範圍內,人們最有可能在被道德之美所感動時感受到敬畏。Keltner解釋道:「看到他人表現出善意、勇氣和力量會觸發催產素的分泌,這是一種獎勵社交行為的荷爾蒙。」即使只是目睹他人表達感激之情,也會使我們更有可能心存感激。沒有什麼比看到他人做正確的事更能激勵我們去做正確的事了。與其他形式的敬畏不同,你無法計劃去感受道德之美,但你可以多留意生活中這樣的時刻,並時常閱讀一些勵志故事來感受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之美。

個人評價:

這本書令人大開眼界!作者對這種我們都珍視卻知之甚少的情感進行了深入的探究,書中有許多鼓舞人心的故事,也提供了不少重拾生活中敬畏和驚奇感的好點子。我從這本書中獲得了許多啟發,它讓我意識到敬畏的力量,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和培養這種情感。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反覆閱讀的好書。

特別推薦《敬畏》給誰:

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努力工作的顧問,因為工作太忙而感到缺乏靈感;或是退休人士,想知道在接下來的生活中追求什麼;以及任何已經很久沒有靜心欣賞一場美麗日落的人。

Ed有話説:

《敬畏》一書讓我們意識到,在追求事業成就的同時,也要懂得利用敬畏這種情感來提升生活品質。無論是在制定人生策略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美好時刻,我們都可以充分利用敬畏的力量。通過對大自然的欣賞、對美好事物的創造、對生活的熱愛,我們可以增強內心的平靜和喜悅。這本書啟發我們要學會利用敬畏這種情感,讓生活和工作都變得更加美好。

《正念的奇蹟》Awar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深入淺出地解釋了正念冥想的諸多益處,不僅有科學研究的支持,更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教導我們如何練習正念。

作者介紹:

作者Daniel J. Siegel是一位精通冥想的資深精神科醫師。他獨特地將自身的冥想體驗與科學發現融合在一起,並且有本事將複雜的神經心理學過程解釋得淺顯易懂。因此,這本冥想指南不僅僅是一本詳盡的操作手冊,更像是一張地圖,告訴你在自我探索的旅程中該注意什麼。一旦你決定探索自己心靈的壯闊景觀,這本書就給了你一種安全感和指引。

重點啟發:

1.專注、覺察、意圖:正念的三大支柱

正念是由專注力、開放覺察和正向意圖這三種心智能力最佳互動而產生的。專注力讓你能專心一志;開放覺察讓你能廣納四周訊息;正向意圖讓你能以慈悲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世界。

2.缺乏正念,問題多多

缺乏正念的狀態下,我們常常心不在焉地做事,彷彿被設定在自動駕駛模式。研究顯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正念,因為會導致注意力缺失和記憶力衰退,從而損害我們的長期幸福感。

3.正念助你戰勝成癮

正念訓練能幫助我們看清成癮行為的真面目,進而打破成癮的循環。研究發現,這是因為正念增強了我們區分「需要」和「想要」的能力。當成癮行為變得不那麼吸引人時,我們就更有可能慢慢擺脫成癮。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內容豐富的正念冥想入門書。作為一個有三年冥想經驗的人,我發現書中的許多見解和科學發現都與我的親身體驗不謀而合。這本書的另一大優點是,它以一種非常易懂和吸引人的方式呈現了晦澀難懂的概念。

特別推薦《正念的奇蹟》給誰:

我特別推薦《正念的奇蹟》給那些總是聽朋友分享自我探索心得卻不知如何感同身受的人、那些「閱歷豐富」卻仍願意挑戰自己信念的人,以及所有一直想嘗試冥想卻不知從何入手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正念的修煉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息息相關。正念幫助我們更好地制定策略(Strategize)、更有創意地解決問題(Create)、更有效率地工作(Automate)、更充分地利用資源(Leverage),以及不斷精進自我(Enhance)。正念的修煉是一個激動人心又受益終身的旅程,何不從現在就出發呢?

《喚醒心中的巨人》Awaken the Giant Within

一句話總結:

《喚醒心中的巨人》是一本心理學藍圖,教你如何從心智開始,擴展到身體、人際關係、工作和財務各個層面,喚醒內在沉睡的巨人,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介紹:

托尼・羅賓斯是世界知名的勵志演說家和自我提升大師。他以充滿激情和洞察力的演講風格聞名,啟發了無數人改變人生。《喚醒心中的巨人》是他在1991年出版的著作,書中分享了他多年來輔導客戶的心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自我提升策略。儘管時隔多年,這本書的觀點依然深具啟發性。

重點啟發:

1.用痛苦和快樂建立習慣

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追求快樂或逃避痛苦。你可以運用這個法則,把壞習慣和痛苦連結,把好習慣和快樂連結,藉此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比方說,你可以強迫自己每次吃巧克力時,就大聲唱一首你最討厭的歌。只要在擁擠的餐廳點了巧克力熔岩蛋糕,就得唱那首可怕的歌,相信你很快就能戒掉巧克力了。當然,你還得找個新的、更正面的習慣,填補戒掉壞習慣後的空虛。

2.改變用詞,改變心情

語言是我們體驗世界的重要方式。托尼・羅賓斯建議我們要善用「轉化詞彙」,用有力的詞彙強化正面情緒,用較輕描淡寫的語言淡化負面情緒。比如,與其說「躺在陽光下讓我感到開心」,不如說「我感到無比喜悅」。遇到倒楣的事,與其大罵「這破爛車害我火大!」,不如平靜地說「真是有點不湊巧啊。」特別是用一些老派、詼諧的詞彙形容糟糕的狀況,更能讓自己莞爾一笑,很快就能調適心情。

3.創造自己的規則,提升幸福感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創造一些規則,把幸福與否的決定權交給他人,比如「如果老闆稱讚我的報告,我就會很開心」。托尼・羅賓斯建議我們要創造更好的規則,把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例如「如果我專注地花一小時準備這個企劃案,我就會很有成就感」。此外,記得把你的規則告訴別人,因為你不能期待別人和你有一樣的規則。當你覺得好友一個月才打一次電話給你,就不夠格當好友時,不妨告訴她你的想法。聽聽她的「好友規則」是什麼,或許你們就能找到更好的相處之道。

個人評價:

托尼・羅賓斯是我最喜歡的勵志大師之一。雖然《喚醒心中的巨人》問世已久,書中的觀念也廣為人知,但每次重讀這本書,我都能獲得新的啟發。特別是「轉化詞彙」的概念,提醒我們要善用語言的力量,為生活和心情「加料」。我也很認同要主動創造規則,掌握幸福的定義權。這些觀念放諸四海皆準,值得大家學習運用。

特別推薦《喚醒心中的巨人》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渴望掌控人生,卻不知從何下手的年輕人。這本書提供了實用的策略和技巧,只要一步一腳印地實踐,你很快就能看到改變。我也推薦給言語習慣較負面的上班族,學學托尼・羅賓斯的「轉化詞彙」,為辛勞的工作生活帶來一些幽默和樂觀。

Ed有話説:

《喚醒心中的巨人》和SCALE當中的「策略制定」特別有關聯。這本書教我們要有策略地思考人生的每個面向,從心智、身體、人際、工作到財務,都要主動出擊,為自己創造良好的條件。書中也提到要適時調整策略,化阻力為助力。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勵志經典,書中觀念若能融會貫通、身體力行,必能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把繁瑣工作自動化》Automate Your Busywork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是一本循序漸進的指南,教你如何利用簡單而精妙的「自動化飛輪」,擺脫最令人頭痛的瑣碎工作,減輕壓力,提高效率,騰出時間專注於最有意義的工作。

作者介紹:

作者 Aytekin Tank 在土耳其鄉下的一個小橄欖農場長大,從小就培養出對系統的熱愛。他說:「人是雜亂、複雜且容易出錯的,而系統能提供一致性和可預測性。」Tank 將家族農場打造成一台運轉順暢的機器,之後赴美攻讀計算機科學,並在早期網站上建立表單。這些表單的自動化,標誌著 Jotform 公司的起點。Tank 白手起家創立了 Jotform,並經營至今已有 17 年。Jotform 幫助 2000 萬用戶實現各種流程自動化,從網店結帳到設置測驗再到簽署僱傭合同。不管你是想白手起家創業,還是只想擺脫一些令人頭痛的任務,《把繁瑣工作自動化》都能讓你成為自動化專家。

重點啟發:

1.區分有意義的工作和繁瑣的工作

要想消除乏味的任務,你必須清楚分辨出哪些工作是令人煩躁、單調乏味、重複勞動的,哪些又是有意義、有影響力、有樂趣的。如果你分不清楚,就會迷失在忙碌的森林裡。花點時間列出你最不喜歡的任務,問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最享受做什麼?你想把腦力留給什麼?什麼能產生最大影響?接著做一次「繁瑣工作審計」,選擇一個你覺得最容易的時間範圍,記錄下各項活動的價值和感受。幾天下來,你就能得到數週的自動化靈感!

2. 掌握三步驟「自動化飛輪」

當你列出要自動化的任務清單後,就可以按照 Tank 的「自動化飛輪」模型開始行動了。這個模型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包含兩個步驟:

1. 分解與攻克:確定為何感到不堪重負以及如何解決,將任務分解成一系列可自動化的工作流程步驟。

2. 設計與實施:畫出工作流程的視覺地圖,用符合標準的最新技術來實現自動化。

3. 改進與迭代:自動化系統上線運行後,定義相關指標來衡量成功,持續測試、修改、改進。

記住自動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反映了日本「改善」哲學。飛輪有三個反覆的階段:問題階段、解決方案階段和衡量階段。你可以用這個縮寫來記住六個步驟:DCDIRI(Dreaded Chores Deserve Ingenious Reflection Immediately,可怕的瑣事值得立即進行巧妙的反思)。

3.利用自動化全面提升生活

自動化的應用遠遠超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旦掌握了自動化原理,你可以審視人生的方方面面,問自己:「這裡有什麼可以自動化的?」比如說郵件,你可以自動保存附件,再也不用尷尬地讓別人重發。在創意方面,可以為常用的標準回覆設置模板,用快捷鍵觸發。在心理方面,可以確保郵件被讀,提前排程發送,不錯過重要截止日期。在溝通方面,何不用自動化工具定期給朋友同事發生日郵件,而不是靠記憶?自動化是一項強大的技能,一旦你持之以恆地應用它,你的人生將煥然一新。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覺得它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取得了絕佳的平衡。Tank 沒有過多理論,而是給出了大量模板、案例和實施細節。這本書雖然需要一些投入,但回報是終身受用、幾乎無所不能的技能。我真心推薦給那些想在工作中快速產生持久影響的應屆畢業生、感到被瑣碎工作拖累的高管、以及所有喜歡制定宏偉計劃並出色執行的人。

特別推薦《把繁瑣工作自動化》給誰:

這本書特別適合想要快速在工作中產生持久影響的大學畢業生、感覺自己陷入低優先級任務的高管,以及任何喜歡制定重大計劃並出色執行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說自動化的概念和企業經營中的「自動化」(Automate)不謀而合。通過自動化流程,企業可以將人力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創新和增值活動中,從而實現更高效、更靈活、更具競爭力的運營。對個人而言,自動化讓我們可以專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活出自己理想的人生,這不正是我們所有人的終極目標嗎?

《依戀力》Attached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以科學的角度解釋了為什麼有些關係能夠歷久彌新,有些卻如曇花一現,歸根究底都和人類對依附關係的需求以及三種不同的依附模式有關。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阿米爾·萊文博士和瑞秋·海勒,兩位都是心理學界的知名學者。阿米爾·萊文是紐約州立大學的精神病學和小兒科副教授,瑞秋·海勒則是紐約市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們運用多年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探討了依附關係的奧秘。

重點啟發:

1.依附是幸福健康生活的先決條件

人人都渴望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傾向。親密關係就像是一座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時更加堅強的避風港。研究發現,當女性在壓力情境下牽著伴侶的手時,會感到更加平靜放鬆,因為她知道有人與她共同承擔困難。反之,糟糕的關係也會讓人心力交瘁,甚至引發生理疾病。總之,依附關係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都至關重要。

2.三種依附模式,你是哪一種?

書中介紹了三種依附模式:焦慮型、逃避型和安全型。焦慮型的人總是擔心伴侶是否真心愛自己、在一起的時間夠不夠多、對方為什麼遲遲不回電話等等。逃避型的人則很難敞開心扉,不善於表達和理解情感,遇到問題時往往將責任推給他人。只有安全型的人能夠在親密關係中遊刃有餘,既關心伴侶又不會過度焦慮。

3.有效溝通是維繫關係的不二法門

就算不是安全型,只要一方是安全型,關係也能順利運作。關鍵就在於有效溝通。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擔憂和需求,不帶責備和誇大其詞,對雙方都有好處。這也是考驗一段關係是否適合你的好辦法。把彼此的期望攤在檯面上,看看能不能達成共識。與其說「你穿得總是那麼隆重」,不如誠懇地說「你打扮得很隆重,讓我感到有點自卑,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個人評價:

總的來說,我很喜歡這本書,從中學到了不少寶貴的情感智慧。書中觀點雖然有科學依據,但其實也符合常理。不論你是想改善目前的感情,還是正在尋覓真愛,這本書都能幫你更了解自己,找到前進的方向。

特別推薦《依戀力》給誰:

我特別推薦《依戀力》給那些即將步入婚姻殿堂卻又猶豫不決的年輕人、事業有成卻苦於感情空虛的單身貴族、以及不善於表達內心困擾的人。

Ed有話説: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帶給我在企業經營與個人成長方面的一些體悟。在企業經營中,我們經常提到SCALE,也就是策略制定、創新、自動化、充分利用資源、持續優化等關鍵概念。其中我認為「創新」與本書的內容最有關聯。情感關係也需要不斷創新,走出舒適圈,嘗試新的相處之道,才能讓愛情保鮮不凋零。而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培養安全型依附模式無疑是最值得投資的事情之一,它能讓我們以平和、理性的心態看待人生的酸甜苦辣,活出最好的自己。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一句話總結:

《原子習慣》這本書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習慣指南,透過四個步驟,教導我們如何打破壞習慣、養成好習慣,讓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習慣,累積成巨大的正面改變。

作者介紹: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是一位廣受歡迎的習慣研究者,透過他的部落格 JamesClear.com,觸及數百萬讀者。他的第一本書《原子習慣》迅速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成為習慣主題的權威指南。在台灣和世界各國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克利爾在高中時曾被一根鬆脫的球棒打中臉部,導致嚴重受傷。為了重返棒球生涯,他別無選擇,只能依靠小小進步的力量。在大學時期,他慢慢累積好習慣,最終成為 33 位全美學術隊球員之一,令人讚嘆不已!

重點啟發:

1.習慣的四步驟模式

每當我們執行一個習慣時,都會經歷四個步驟:提示、渴望、反應、獎賞。提示是暗示有獎賞可以獲得的一段資訊,例如聞到餅乾的香味或等待點亮的黑暗房間。渴望是為了獲得獎賞而改變某些事物的動機,例如品嚐美味的餅乾或能夠看見東西。反應是為了獲得獎賞而需要採取的任何想法或行動。獎賞是從改變中獲得的滿足感,以及是否再次這樣做的教訓。

習慣的四步驟模式不僅適用於個人生活,也在全球範圍內的各種場合中得到了驗證。例如,台灣的垃圾分類制度就是一個典型的應用案例。市政府通過一系列明確的提示(例如垃圾車播放的音樂)來提醒市民倒垃圾。這些提示激發了市民心中的“渴望”,即保持城市清潔並遵守社會責任。市民的反應是按照規定分類並丟棄垃圾,最終的獎賞就是家裏囤積的垃圾被清空的滿足感。

台北市清潔隊提早開工初四起恢復收運垃圾| 大台北| 地方| 聯合新聞網

2.養成好習慣的四大法則

詹姆斯提出了四個行為改變法則,分別對應習慣迴圈的四個部分。第一,讓它變得明顯,例如把水果放在冰箱最顯眼的地方。第二,讓它變得有吸引力,從你最喜歡的水果開始,這樣當你看到時就會真的想吃。第三,讓它變得簡單,選擇容易剝皮的水果,如香蕉和蘋果。第四,讓它變得令人滿意,如果你喜歡選擇的水果,你會愛上吃它的感覺,並感到更健康。相反地,讓壞習慣變得隱蔽、沒吸引力、困難和不令人滿意。

3.習慣追蹤器

習慣追蹤器是一種有趣且簡單的方式,可以確保你堅持新的行為。這個想法很簡單:你記錄所有想要建立或放棄的行為,並在每天結束時標記哪些成功了。這份記錄可以是一張紙、一本日記、一個日曆,或是一個數位工具,如應用程式。這個策略有時被稱為「賽恩斐德生產力秘訣」。據說喜劇演員賈瑞・賽恩斐德每天想到一個笑話時,就會在日曆上畫一個大大的「X」。很快地,他的目標就是不要打斷這個練習。這是一個簡單但有效的策略,可以幫助你養成好習慣。

在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中,愛麗絲在追逐白兔的過程中,無意中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她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挑戰,逐漸養成了勇敢和堅韌的品質。雖然她沒有使用實際的習慣追蹤器,但她的每一次冒險和挑戰都像是在人生歷程中標記一個「X」,讓她在每次面對困難時可以不斷變得更加堅強。

個人評價:

我認為《原子習慣》是一本引人入勝、完整、有趣、易懂的習慣科學寶典。書中內容以簡單明瞭的方式揭示了如何通過微小的行為改變來達成重大目標,並以大量的科學研究和實際案例為依據,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和應用其中的原理。當我們想要改變行為時,都需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而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策略和技巧,幫助我們找到最適合的路徑。

無論是個人生活中的小習慣還是工作中的大目標,《原子習慣》都能提供實用且可行的建議,並且這些策略已被科學證實有效。例如,書中介紹了「1%法則」,強調持續的小幅改進如何能累積成顯著的變化,這一點特別鼓舞人心。此外,作者還分享了大量來自不同領域的成功故事,讓我們看到這些策略如何在現實中發揮作用。

如果你想學習習慣科學,我強烈建議你把這本書列為首選。無論你是想改善健康、提升生產力,還是增進人際關係,《原子習慣》都會是你不可或缺的指南。

特別推薦《原子習慣》給誰:

想在大學成為職業選手的高中運動員

這本書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建立微小的習慣來實現重大目標,這對於運動員來說尤為重要。從每天的訓練計劃到飲食和休息時間的管理,這本書提供了具體而實用的方法,幫助年輕運動員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高效和持續的進步。

努力在運動中找時間的過勞創意工作者

這本書介紹了如何通過細微的行為改變來達成健康和工作上的平衡,這對於那些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的人來說尤為寶貴。書中提到的「兩分鐘法則」和「堆疊習慣」策略,可以幫助創意工作者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整體的身心健康,從而在工作中保持創造力和高效。

任何從未列出習慣清單的人

這本書以簡單明了的方式解釋了如何開始追蹤和建立有益的習慣,使這些人能夠從零開始,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無論是想要改善健康、提升生產力,還是增進人際關係,這本書都提供了具體且可行的建議,幫助初學者建立一個有結構的習慣系統,並通過持續的小幅改進,實現長期的變化和成功。

Ed有話説:

《原子習慣》一書中提到的概念,與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中的 S.C.A.L.E. 法則不謀而合。其中,「讓它變得明顯、有吸引力、簡單、令人滿意」的四大法則,正好呼應了 S.C.A.L.E. 中的「E – 增強(Enhance)」。透過這四大法則,我們可以增強好習慣的力量,同時削弱壞習慣的影響力。此外,「習慣追蹤器」的概念也與「A – 自動化(Automate)」相呼應。藉由自動化記錄和追蹤習慣的過程,我們更能確保自己不會偏離軌道。總的來說,《原子習慣》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觀點和方法,值得企業經營者和個人成長者參考,用以打造良好習慣,邁向成功之道。

你可以在讀墨電子書AmazonGoogle Play圖書等電子書平台或各大網路書店取得《原子習慣》這本書的電子版,也可以選擇從各大實體書店找到紙質版的書籍。

《原子習慣》相關主題書籍推薦

《The Mind Map Book :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The Mind Map Book: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作者東尼·布贊(Tony Buzan)透過這本書介紹了心智圖,幫助人們更有效地組織思維和記憶。心智圖是計劃目標、解決問題和學習新知識的絕佳工具,對於建立新習慣和改變舊習慣非常有幫助。通過視覺化的方式,讀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目標和進展,這與《原子習慣》的理念完美契合。

《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了七個關鍵習慣,這些習慣能夠幫助人們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取得成功。這些習慣包括主動積極、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等,這些原則不僅能幫助你提升生產力,還能改善人際關係和整體生活品質。

《驚人習慣力》Mini Habits

Mini Habits 電子書,作者Stephen Guise - EPUB | Rakuten Kobo 台灣

Mini Habits 電子書,作者Stephen Guise – EPUB | Rakuten Kobo 台灣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策略:通過非常微小的行動來建立習慣。作者強調,與其設定宏大的目標,不如從每天做一個俯臥撐或者寫一句話這樣的小行動開始,這樣能降低心理壓力,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這本書與《原子習慣》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通過細微的改變來實現長期的進步,適合那些覺得大目標難以開始的人。

結語

《原子習慣》這本書充滿了感染力和啟發。詹姆斯·克利爾通過深入淺出的道理,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步中植入微小但強大的習慣改變。這些小改變在你前進的路上,將逐漸匯聚成巨大的成功能量。無論你身處何地,無論你的夢想多麼宏大,這本書都能引導你以簡單而有效的方式,逐步實現心中的理想,最終在這場人生的遊戲中脫穎而出。

《Atlas of the Heart》

一句話總結:

《Atlas of the Heart》這本書為我們繪製了一系列人類情感及其意義的地圖,探索了人類情感背後的心理學,以及它們如何構成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行為,並教導我們如何學習處理這些情感,以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連結。

作者介紹:

Brené Brown 是一位著名的研究教授、演說家和暢銷書作家。她的研究領域專注於勇氣、脆弱、羞恥和同理心。她的 TED 演講「脆弱的力量」已經有超過 5000 萬次的觀看次數,是 TED 有史以來觀看次數最多的演講之一。她的書籍《Daring Greatly》、《Rising Strong》和《Braving the Wilderness》都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重點啟發:

1. 比較心態是偷走我們快樂的小偷

我們常常忍不住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但這樣的比較心態其實是在偷走我們的快樂。與其將自己與別人比較,不如專注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上,看看自己已經走了多遠,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專注在自己身上,才能真正找到內心的平靜。

2. 脆弱是通往勇氣的必經之路

脆弱常常被誤解為軟弱,但其實脆弱需要極大的勇氣。唯有願意打開心房,分享自己的經歷,我們才有機會療癒、成長和去愛。當我們允許他人走進我們的生命,建立情感連結時,我們的心就會對美好的事物敞開,負面情緒就不容易佔據我們的內心。

3. 區分情緒有助釐清優劣

認識並區分自己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釐清它們是好是壞。如果某種情緒對我們有益,能夠幫助我們成長,就要將其視為優勢好好運用;但如果某種情緒阻礙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就要設法擺脫它。保持開放的心胸,接納新的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用心感受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時時篩選情緒,觀察什麼對自己有益。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作者用一種溫暖而智慧的方式,帶領讀者探索情感的地圖。書中提到的觀點讓我醍醐灌頂,尤其是關於脆弱和勇氣的洞見,徹底顛覆了我過去的想法。我學會了擁抱自己的脆弱,因為那是邁向勇敢的必經之路。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細細品味的書。

特別推薦《Atlas of the Heart》給誰:

那些渴望更了解自己、提升情商的人。無論你是正在經歷人生轉折的中年人、對人性心理學感興趣的年輕人、還是想要提升心靈品質的銀髮族,這本書都很值得一讀。你會對自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學會如何更好地面對生命中的種種情緒。

Ed有話説:

我認為這本書和 SCALE 當中的 E – 增強(Enhance)最為相關。《Atlas of the Heart》教導我們如何提升情商,增強情緒管理能力和人際溝通技巧。透過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內心世界,我們能夠在人際互動中展現同理心,以及在面對挫折時展現韌性。這些能力無疑能夠幫助我們在職場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就像書中所說的,讓我們一起勇敢地擁抱脆弱,在生命地圖上不斷探索,增強我們的心智,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趣味生活簡史》At Home

一句話總結:

透過參觀現代家居的每個角落,《趣味生活簡史》帶你回顧日常生活中種種設施與舒適的演變歷史,讓你重新感激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

作者介紹:

Bill Bryson是一位充滿好奇心、熱愛探索且文筆生動的知名作家。不論寫什麼主題,他總能讓讀者彷彿親身體驗他所描述的一切。他的另一本著作「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透過介紹宇宙中令人驚嘆的事實,讓我看到更多值得感恩的事物。而在《趣味生活簡史》一書中,Bill帶領讀者參觀他的房子,在每個房間娓娓道來它們的演變故事,闡述我們今日所熟悉的居家生活是如何形塑而成的。

重點啟發:

1.填飽肚子可不容易:直到最近,人類才能輕鬆獲得食物

在18世紀末以前,「保存」食物的觀念才剛萌芽。人們嘗試以玻璃容器和蠟封食物,但無法真正密封,仍有污染風險。後來鐵罐頭的發明雖有進步,但笨重難開。1925年的今天我們才有方便的罐頭刀。更別提1990年以前,食品標示不須標明成分,商人可能在牛奶中加粉筆、茶葉摻土、糖裡摻沙來牟利。相較之下,我們正活在幸福的時代啊!

2.睡眠品質不佳?至少你不用對付老鼠和戒指

現代的床墊主要填充彈簧、泡棉、充氣或充水,但在1900年代早期以前可沒這些好料。當時的填充物包括稻草、羽毛、馬毛、棉花,甚至海藻和木屑,吸引了臭蟲、蛾、老鼠等動物作伴。此外,性行為被視為實用目的而非享受。為避免夢遺,還發明了帶尖刺的陰莖戒指,在夜間勃起時刺痛「小弟弟」。所以,下次抱怨床墊太硬或太軟時,不妨慶幸我們生不逢時啊!

3.鹽與胡椒的地位:一個為了生存,一個彰顯身分

鹽之所以是每張餐桌的必備調味料,是因為人體需要鹽來維持機能。古人甚至會烘乾尿液來提煉鹽。而胡椒則是彰顯財富與權力的象徵。古羅馬人對胡椒趨之若鶩,甚至用胡椒做為議和籌碼。1468年的一場婚禮上,新郎還用380磅的胡椒裝飾會場!如今我們雖然更懂得善用胡椒,但它仍是餐桌上的小小身分象徵。

個人評價:

閱讀《趣味生活簡史》的摘要令人耳目一新。每當腦中浮現「想學點新知識,但不知從何下手」的念頭時,這本書絕對是首選。我們習以為常的種種事物,都曾是改變生活的創新發明。千萬別忘記感恩,而這本書必能幫你牢記在心。

特別推薦《趣味生活簡史》給誰:

推薦給那個媽媽不在家、懶得加熱冷凍食品的16歲少女;時常向飯店抱怨床墊太硬的43歲旅客;還有從未思考過為何餐桌上總是鹽罐與胡椒罐並列的所有人。

Ed有話説:

從《趣味生活簡史》一書中,我們可以學到SCALE當中的Leverage(充分利用)概念。書中提到人類花了漫長的時間才讓獲取食物變得容易,關鍵就在於學會「保存」食物。這就像是企業透過良好的資源管理,讓有限的資源能發揮最大效益。另外,從鹽和胡椒的故事來看,企業若能提供獨特且稀缺的產品,就能在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總之,這本書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啟發我們在經營企業或個人成長時,如何更有智慧地善用資源、創造價值。

《化繁為簡的天體物理學》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

一句話總結:

《化繁為簡的天體物理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探索宇宙的奧秘,瞭解天文學、物理學和生命起源的精髓。

作者介紹: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是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他曾擔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天文館的館長,主持過多部廣受歡迎的科學紀錄片,如《宇宙》和《宇宙奧德賽》。泰森以其獨特的幽默感和淺顯易懂的解說方式,讓更多人愛上天文學和科學。

重點啟發:

1.宇宙充滿未知,有待我們探索

科學家對宇宙的認識仍非常有限。目前只有六分之一的宇宙質量被發現,其餘的「暗物質」尚待探索。人類還沒有足夠先進的儀器來檢測這些未知的物質。宇宙中可能存在著我們尚未知曉的定律和奧秘,有待未來繼續研究。

2.從太陽發現氦元素,揭示宇宙的共通法則

氦元素最早是在太陽光譜中被發現的,而不是在地球上。這個發現揭示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宇宙中的物質運作遵循著與地球相似的法則。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時也有類似的領悟。引力作用無處不在,地球和宇宙都遵循著相同的引力法則。

3.宇宙源自一個高溫小點,經歷膨脹與降溫

在宇宙形成之初,所有的能量和物質都濃縮在一個極其微小、高溫的點中。這個點爆炸後開始急劇冷卻,為天體物質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經過漫長的演化,原子、恆星、星系乃至生命才得以誕生。地球上的碳元素就來自恆星的爆炸。宇宙從渾沌到有序,從簡單到複雜,經歷了精妙的演化過程。

個人評價:

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宇宙如此浩瀚而神秘。作者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解釋了深奧的天文學和物理學知識,並啟發我們從宏觀的角度思考生命和宇宙的起源。書中的許多analogies和趣聞軼事,讓閱讀過程饒富趣味。這本書激發了我對科學和宇宙的濃厚興趣,迫不及待想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

特別推薦《化繁為簡的天體物理學》給誰:

那些對宇宙和科學充滿好奇的讀者,無論你是科學小白還是物理學愛好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和享受閱讀的樂趣。這本書也非常適合科學傳播工作者,是寓教於樂的科普著作。

Ed有話說:

宇宙蘊含著無窮的創造力,從渾沌到有序,從簡單到複雜,經歷了不斷的自我超越和進化。這啟發我們在經營企業或追求個人成長時,也要學會自我超越(Enhance),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創造出嶄新的局面。正如宇宙從一個小點開始膨脹,一個偉大的企業或個人,也往往源自一個簡單而獨特的idea。關鍵在於不斷學習、創新、優化流程(Leverage),讓idea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宇宙的演化啟示我們,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方能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問》Ask

一句話總結:

《問》這本書教你一個方法,讓你不必再猜測顧客想要什麼,即使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麼,你還是能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作者介紹:

Ryan Levesque是一位網路行銷專家,他開發出一套獨特的「詢問公式」(Ask Formula),幫助企業主更精準地瞄準目標客群,提供量身打造的產品和服務。這套方法已經幫助無數企業突破瓶頸,將業績推向新高峰。

重點啟發:

1. 巧妙設計問卷,精準分眾

大多數人其實不太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但他們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麼。因此,問卷一開始就要以「你目前最大的困擾是什麼?」這類的問題吸引受訪者參與。接著,透過一系列巧妙設計的問題,把潛在客戶分門別類,以便後續提供最適切的解決方案。

2. 循序漸進,贏得信任

在對受訪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後,還不能急著推銷。首先要以輕鬆的選擇題作為暖身,再逐步深入較私密的問題,藉此建立信任感。等到時機成熟,再提出量身打造的銷售方案。就像醫生會先診斷病情,再開立藥方一樣,先點出顧客的痛點,再提供完美的解方。

3. 善用追加銷售,創造雙贏

成交後並非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趁著顧客處於「購買模式」,適時提供額外的優惠方案或升級服務,不但能提高客單價,也能強化顧客滿意度。至於沒有購買的潛在客戶,也不能輕易放棄,可以提供折扣優惠,或是重新執行一次「詢問公式」,再給他們一次轉換的機會。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刻體會到,與其猜測顧客需求,不如直接問個明白。傳統的行銷手法往往是大海撈針,而「詢問公式」則是精準打擊,一舉突破行銷瓶頸。我尤其欣賞作者提出的「分眾」策略,透過巧妙的問卷設計,讓企業能夠針對不同客群提供最適切的服務,大幅提升行銷成效。

特別推薦《問》這本書給:

– 想要開創網路事業的青年

– 渴望突破業績瓶頸的企業家

– 任何想要將網路流量轉化為忠實顧客的人

Ed有話説:

《問》這本書不僅教導了精準行銷的祕訣,更啟發我們思考如何透過「策略制定」(Strategize)來瞄準目標客群;如何「創建」(Create)出獨特的產品和服務;如何運用科技「自動化」(Automate)行銷流程;如何「充分利用」(Leverage)問卷數據進行決策;以及如何「增強」(Enhance)顧客終身價值。唯有掌握SCALE這五大要素,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網路時代突圍而出,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卓越的顧客體驗,開創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