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要嘛狂熱,要嘛平庸》Be Obsessed or Be Average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鼓舞人心,激勵你全心投入工作,透過學習成功人士的思維模式和工作習慣,活出自己真正的潛力。

作者介紹:

葛蘭·卡爾多尼是一位知名的企業家、投資人和暢銷書作家。他的公司 Cardone Capital 管理著價值 18 億美元的房地產投資組合。卡爾多尼還創立了 10X Movement 和 10X Growth Conference,每年吸引數萬名企業家參加。

重點啟發:

1.狂熱帶來平衡與源源不絕的能量

當你感到精疲力竭時,你有兩個選擇:休息一下,或是變得更加狂熱。如果你想平庸,那就休息吧;但如果你想非凡,就要釋放狂熱的力量!只要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你的目標上,工作就會開始為你帶來能量,而不是讓你筋疲力盡。

2.擁抱恐懼,讓成功加速成長

追尋熱愛之事的路上難免遇到恐懼,但恐懼往往正是成功的催化劑。你要學會處理被拒絕和失敗的恐懼。如果你從不失敗,那你根本沒有真正活過。要記住,感到恐懼很正常,這代表你正在成長突破。

3.利用反對者的力量更努力奮鬥

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總會有不喜歡你和你工作的人。但不要向那些嘲諷低頭,要感謝他們為你提供的免費宣傳!每一個拒絕你的人,都是讓你練習堅韌的機會。過去每一個欺負你的人,都在塑造著現在的你。每次面對拒絕和仇恨時堅定不移,你就會變得更加強大。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傳達的訊息和精神。雖然卡爾多尼的風格對我來說可能有點太強烈,我還是比較喜歡生活的平衡。但世上能有他這樣的人來啟發我們發揮全部的潛力,真的很棒!

特別推薦《要嘛狂熱,要嘛平庸》給誰:

– 總是滿懷大夢想,但有時覺得沒做足夠努力去實現夢想的年輕人

– 即將有大突破,想要創新思考的企業家

– 任何想要過上充實、努力奮鬥人生的人

Ed有話説: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狂熱」這個概念跟 SCALE 當中的 E – 增強(Enhance)最有關聯。一個企業要不斷增強自己的產品、服務、流程和團隊,就需要一股狂熱的精神,驅策大家突破現狀、不斷創新。領導者要以身作則,展現對企業使命的狂熱與堅持,才能感染整個組織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總而言之,《要嘛狂熱,要嘛平庸》激勵我們要勇於夢想、擁抱挑戰、堅持到底,才能創造非凡的人生!

《行爲》Behave

一句話總結:

《行爲》深入探討大腦化學與環境因素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試圖解釋人性中的善與惡。

關於作者:

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神經科學家和史丹佛大學教授。他在《行為:人性中的善與惡》一書中,詳細闡述了影響我們行為的各種因素,從大腦在幾秒鐘內的神經反應,到幾千年前塑造我們大腦的基因遺傳,無所不包。薩波斯基教授鼓勵我們以跨學科的角度來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複雜原因。

重點啟發:

1.大腦的權力鬥爭

我們的杏仁核負責辨識威脅並引發恐懼和攻擊性,而前額皮質則能讓我們冷靜思考、控制情緒。這兩個腦區時刻交戰,一旦失衡就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表現。例如,一名叫費尼亞斯・蓋奇的男子因意外損傷前額皮質,從此性格大變,無法控制情緒。

2.感官刺激左右我們

視覺線索如陌生人的膚色,會在潛意識中影響我們對他人的觀感和行為。研究顯示,白人看到其他種族的面孔時,杏仁核會更容易被觸發。此外,身邊的社交環境也會影響行為,例如男性在女性面前會更願意冒險和花錢。

3.文化塑造價值觀

除了生物因素,社會文化也深深影響著我們。像是在謀殺案頻傳的宏都拉斯長大,行為舉止勢必與新加坡大不相同。集體主義文化(如中國)強調人際關係和集體利益,而個人主義文化(如美國)則重視個人成就。這些價值觀差異反映在大腦如何處理自我形象和外界訊息,也影響道德判斷。

個人評價:

《行爲》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全面審視各種常被忽略的行為影響因子。薩波斯基教授以廣闊的視野探索人性,從大腦的微觀連結,到基因演化的深遠影響,鉅細靡遺地解答「我們為何如此行動?」的終極之問。這是我讀過對人類行為解釋最完整的一本書。

特別推薦《行為》給:

– 有志學習心理學的青年學子

– 想了解學生行為的教育工作者

– 渴望認識自我內心的所有人

Ed有話説:

從《行爲》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策略 (Strategize) 和觀念。了解大腦運作和外在影響如何交織決定人的行為,有助於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明智決策、創造 (Create) 良好環境。面對衝突和挑戰時,不妨試著從生物學和文化的角度審視問題,增強 (Enhance) 同理心,避免過度情緒化反應。唯有透過多元視角理解人性,才能在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用心活在當下》Be Where Your Feet At

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本由美國頂尖運動界名人史考特・歐尼爾(Scott O’Neil)所寫的勵志書籍。這本書探索了他所領悟的人生智慧,教導我們如何活在當下、過有意義的生活,進而達成更充實、更成功的人生。

作者介紹:

史考特・歐尼爾是美國職業運動界的傳奇人物,曾擔任過多個知名職業運動團隊的總裁,包括費城七六人籃球隊和新澤西魔鬼冰球隊等。他在運動界的傑出成就,讓他對於如何在高壓、高競爭的環境中取得成功,有著獨到的見解。

重點啟發:

1.總是往好處想,相信他人

即使在別人對我們不好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秉持著正面的心態去看待他人。當我們總是往好的方面去想,並且相信他人的善意時,生活也會跟著變得更美好。因為我們往往得到我們所付出的,以及我們所想的。選擇當一個心存善意的人,不只能讓自己遠離憤怒和怨恨,也能感化身邊的人,讓他們也用善意回應我們。

2.學會從失敗中成長

失敗是人生中無可避免的一部分,重點是我們如何面對失敗。如果我們能夠把每次的失敗都當作是一次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挫折或阻礙,那麼我們就是在朝成功的道路前進。因為每一次的失敗都讓我們更了解什麼是行不通的,下一次就能少犯錯。關鍵是要持續嘗試,並從錯誤中汲取教訓。與其逃避失敗的感受,不如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接納失敗,這樣反而能讓自己在下一次失敗時不會那麼挫折。

3.相信過程,保持耐心

當我們為自己設定目標並努力實現時,一次次的失敗難免會讓人洩氣。但成功之路往往崎嶇難行,只有那些能看穿重重障礙的人,才能保有繼續前進的動力。這需要培養耐心,了解事情可能比預期的還要花更長的時間。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計畫有信心,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終會有所收穫。偉大的目標需要更多時間來實現,若你能坦然面對目標的高難度,並相信只要耐心努力終會達陣,就能撐過難關,迎向美好的未來。

個人評價: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要學會專注當下、欣賞每一刻的獨特性。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時常忘了活在當下,而是不斷追逐未來或緬懷過去。但其實最重要的,正是我們此時此刻所擁有、所經歷的一切。唯有用心體會當下,我們才能真正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特別推薦《用心活在當下》給誰:

我特別推薦《用心活在當下》這本書給那些忙碌到忘了「活著」的人。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陷入了不斷追逐目標的漩渦中,卻忘了享受生命的可貴。這本書能幫助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學會與內在自我和周遭環境有更深的連結,進而活出更充實、更快樂的生活。

Ed有話説: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所傳達的概念與SCALE中的E – 增強(Enhance)最為相關。領導者如果能學會在日常中應用書中所教導的生活智慧,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和處事態度,不但能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保持平和與耐心,面對挫折也能從容應對、永不放棄。同時這樣正向積極的心態也能感染員工,營造出更健康、更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總而言之,《用心活在當下》這本書對於企業經營者和個人成長而言,都能帶來相當正面的啟發。

《無所畏懼》Be Fearless

一句話總結:

《無所畏懼》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勇於做出大膽的改變,因為那比小幅度的改進更有效果。

作者介紹:

作者珍・凱斯(Jean Case)是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首位女性主席,也是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團隊的早期成員之一。她與丈夫成立了凱斯基金會(Case Foundation),其宗旨是「投資於能改變世界的人和理念」。

重點啟發:

1. 顛覆性的革新帶來巨大進步

與其小心翼翼地做些微小的改進,不如大膽地做出革命性的改變!這樣才能為所有人的生活帶來重大進步。像是甘迺迪總統在1961年就承諾要在十年內登陸月球,儘管當時還沒有相關技術,但他的信念卻激勵了整個國家。勇敢的目標能幫助我們克服恐懼,做出偉大的事情。

2. 質疑假設,放眼未來

要做出大膽的決定,就要挑戰既有的假設,展望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像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10年時就立下在2030年殖民火星的遠大目標。儘管許多人認為以現有科技是不可能的,但他仍不為所動。現在,他已經為SpaceX計畫設計出詳細的宇宙飛船和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3. 勇於踏出舒適圈,擁抱新事物

想要有非凡的成就,就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迎接未知和挑戰。就像伊萊莎・斯基德莫爾(Eliza Scidmore)在18、19世紀時以女性之姿,成功闖入男性主導的新聞攝影界。她也是第一個提議在華盛頓特區種植日本櫻花的人。當你身處少數族群,往往會感到格格不入,但也要勇於代表自己的族群發聲。思考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往往能激發出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點子。

個人評價:

珍・凱斯用一個個鼓舞人心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出身如何,只要敢於做出承諾,並為之努力,就有機會改變世界。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也讓我更有勇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即使可能失敗,但總能從錯誤中學到寶貴的一課。透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相信只要心存高遠的理想,保持開放的心胸,並持之以恆地付出行動,就能創造不凡的影響力。

特別推薦《無所畏懼》給誰:

想要改變世界,卻又覺得自己無能為力的年輕人。不管你是15歲還是20歲,這本書都能給你勇氣和方向。同時我也推薦給任何想要利用閒暇時間,為他人創造更好生活的人。讓我們一起成為無所畏懼的改變者吧!

Ed有話説:

《無所畏懼》一書中談到的勇於做出大膽改變的精神,與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不謀而合。企業若想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擬定出色的策略,並付諸實行。而這通常意味著要挑戰現狀,提出創新的觀點和作法。正如書中所言,真正的進步往往來自於顛覆性的革新,而非小幅度的改進。因此,企業高層更應勇於質疑既有假設,放眼未來,大膽地下注,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佔得先機。這需要無所畏懼的勇氣,以及不畏失敗的韌性。相信只要懷抱遠大的志向,並持之以恆地努力,定能開創嶄新的局面。

《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一句話總結:

《虎媽的戰歌》透過分享艾米・蔡的傳統中式教養方式和經驗,讓你看到嚴格教養的潛在好處,開啟你對這個主題的全新視野。

作者介紹:

艾米・蔡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鋼琴家、法學教授和作家。她以嚴格的「虎媽」教養方式聞名,培養出兩個優秀的女兒。艾米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父母是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她的教養理念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強調努力、紀律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重點啟發:

1. 堅持不懈,化弱點為強項

中國父母不接受孩子有「弱點」這回事。他們深信,透過不斷練習和堅持,孩子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把弱點變成強項。讓孩子親身體驗到自己能夠在不擅長的事情上有所進步,是最寶貴的經驗之一。艾米的女兒路易莎在學習一首難度很高的鋼琴曲時,曾經感到非常沮喪,想要放棄。但在艾米的堅持下,路易莎最終學會了那首曲子,並為自己的進步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

2. 苦練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在中國父母看來,只有在某件事情上達到一定程度的熟練,才能獲得真正的樂趣。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刻苦練習。儘管大多數孩子寧可放棄,但虎媽會迫使他們堅持下去,直到練習變得有趣為止。艾米的大女兒蘇菲亞在學鋼琴的過程中,每天都要練習長達三小時。雖然一開始非常辛苦,但隨著實力的增長,她開始收到其他人的稱讚,這大大提升了她的自信心,也讓彈奏鋼琴變得更加有趣,練習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3. 嚴格要求,坦誠相見,更顯親情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但這並不妨礙親子之間的感情。相反地,正是因為父母了解孩子的潛力,才會對他們有如此高的期望。與西方父母迂迴委婉的溝通方式不同,中國父母往往直截了當地指出孩子的問題,絕不會曲意逢迎。比方說,如果孩子有體重問題,中國父母可能會直接說:「你這個小胖子,需要減肥了!」雖然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卻更能促使孩子正視問題,採取行動。艾米要求女兒在所有科目上都必須拿到A,因為她很清楚女兒有這個能力。也正因如此,她從來不需要對女兒的成績表示失望,母女之間反而建立了坦誠信任的關係。

個人評價:

讀完《虎媽的戰歌》後,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一開始看到「專制式教養」這個詞時,我還有些排斥,因為知道它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但當我逐漸了解中式教養哲學背後的細節和理念時,我驚訝地發現它確實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雖然方法看似嚴苛,但當中蘊含的良苦用心和深厚親情,卻往往被人忽視。這本書顛覆了我對教養方式的既定印象,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養觀念,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啟發。

特別推薦《虎媽的戰歌》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在探索教養之道的新手爸媽、想要幫助學生發掘潛力的教師、以及所有對嚴格教養模式抱持懷疑態度的人。透過閱讀這本書,你將有機會以開放的心胸去了解一種截然不同的育兒理念,並從中汲取智慧,應用到自己的教養實踐中。

Ed有話説:

從《虎媽的戰歌》一書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教養策略(Strategize),它啟發我們以嶄新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的潛力和教養方式。透過堅持不懈的練習,我們能夠幫助孩子創造(Create)出令人驚艷的成果。建立規律的作息和要求,更能使孩子養成自律自主的好習慣。雖然過程艱辛,但只要善加利用(Leverage)孩子的天賦和優勢,並適時給予鼓勵和讚美,定能事半功倍,讓孩子在各方面都獲得長足進步,不斷提升(Enhance)自我。這種嚴謹紮實的教養理念,或許能為我們的教育和企業經營帶來一些啟示:唯有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才能收穫最甜美的果實。

《被誤解的成功學》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一句話總結:

《被誤解的成功學》透過分析常見成功建議的兩面性,如自信、外向、善良等,推翻了傳統觀念,指出真正決定成敗的是我們掌控更多的其他因素。

作者介紹:

Eric Barker是一位博客作者,他的部落格「bakadesuyo」(日文「我是白癡」)已經寫作近十年。Eric以斯多葛學派的原則為基礎,致力於讓科學研究通俗化,平衡探討各種議題的正反兩面,如自信、動機、外向性等。他在2017年出版了第一本書《被誤解的成功學:顛覆你對成功的既定印象》,集結了他最精華、最令人驚豔的見解。

重點啟發:

1. 優異成績常導向平庸之路

學校成績優異者,往往被同學羨慕,並被寄予厚望。然而,現實卻非如此。一項研究追蹤了81位1981年的畢業生,15年後,他們雖然努力學習,卻無一人以驚天動地的方式改變世界。相較之下,《富比士》雜誌的400大富豪中,大學輟學者的比例卻意外的高。或許在學校表現優異,並沒有那麼重要。我們的教育系統培養出優秀的「羊」,而非傑出的「思考者」。要在現實世界中成功,你真正需要的是創造力、熱情、癡迷、遠見和承諾。生命是混亂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毅力去實現目標。

2. 外向者賺錢多,內向者易成專家

外向和內向,在個人成就上都各有優勢。外向者的平均收入略高一些。例如,偶爾外出小酌的人,收入可多14%。如果你享受與人相處,自然會建立更多人際關係,更容易交到朋友,最終獲得更好的人脈。另一方面,內向者更有機會成為領域專家。因為他們花更多時間獨處,更容易投入足夠時間深入發展專業。即使是較「外向」的運動項目,89%的頂尖運動員都是內向者。重要的不是哪種性格較好,而是了解自己是誰,才能採取相應的行動。

3. 工作時數的確是關鍵因素

工作時數一直是你完全掌控的變數。你的才能、機遇、環境,對這些的影響都非常有限。當然,你可以搬家、換朋友、轉工作,但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投入時間。一項研究發現,在複雜工作中,表現最好的10%員工,其產出價值是表現最差10%的8倍之多。雖然部分原因可歸咎於智力、天分等因素,但歸根結底,這是投入大量工時,熟稔工作要領的結果。無論這項洞見對你而言,是否因為家庭因素而限制了生產力,抑或是你目前擁有大把時間而能全心投入工作,你現在都能更明智地權衡生活的取捨──這正是本書的精髓所在。

個人評價:

我深感Eric對成功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被誤解的成功學》並非非黑即白,而是考量最新研究,權衡利弊得失,最後達到黃金平衡點。他致力於幫助讀者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而非將自身的成功定義強加於人。這種真摯用心,在他的文字裡處處可見。

特別推薦《被誤解的成功學》給以下讀者:

– 剛從聽命行事的高中教育畢業的青年

– 對他人靠人脈取得成就感到沮喪的業務經理

– 總是以智商不夠作為不努力藉口的所有人

Ed有話説:

《被誤解的成功學》中的概念,與個人成長中「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層面最為相關。本書透過分析常見成功建議的兩面性,推翻了許多傳統觀念,提醒我們要審慎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明智地規劃人生策略,而非盲從主流價值觀。此外,本書也點出了工作投入的重要性。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平衡,善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maximizing我們的影響力,正是「充分利用」(Leverage)的精髓所在。總的來說,《被誤解的成功學》提供了一個更全面、更細緻的成功觀,啟發我們以嶄新的視角審視自我,規劃人生藍圖。

《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Be A Free Range Human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揭示了「工作保障」已不復存在的事實,幫助你發掘內心的熱情,並明確指出實現自由幸福人生所需要採取的步驟。

作者介紹:

Marianne Cantwell是一位知名的生活方式設計師和演說家。她的著作《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風靡全球,啟發無數人追尋內心的熱情,實現真正的自由。Marianne曾在企業界工作多年,深感現代人被禁錮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中,無法真正展現自我價值。於是,她毅然決然地辭去高薪工作,開啟了自由工作者的生涯,並將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分享給世人。

重點啟發:

1.找到你的熱情,問自己正確的問題

很多人專注在賺錢養家,而非追尋夢想。然而,把興趣化為職業,其實是百分之百可行的。關鍵在於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當你全心投入熱愛的工作時,不但能充滿活力,更能事半功倍。要找到熱情,不妨試著寫日記,問問自己:「上一次感到精力充沛時,我正在做什麼?」以及「如果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你會怎麼度過?」讓思緒自由奔馳,你將更接近成功而快樂的人生。

2.專注優勢,而非弱點

你是否曾被灌輸要全面發展、樣樣精通的觀念?事實上,這個想法大錯特錯!一旦你意識到這一點,就能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把精力集中在發揮優勢上,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妨反其道而行,從別人眼中的「缺點」去發掘你的超能力。就像作者曾在一份工作中,因為總愛改進公司做事的方式而屢遭斥責,但這恰恰成為她日後成為優秀顧問的關鍵優勢。

3.四種簡單的創業模式,輕鬆起步

你不需要複雜的商業計畫和大筆資金,就能開始創業。關鍵是選對正確的模式。與其投資實體店面,不如考慮以下四種類型:服務、虛擬產品、實體產品和廣告。提供服務如寫作和網頁設計,可以立即開始,但收入與工時掛鉤。虛擬產品如電子書和線上課程,收益潛力無限,但需要深入了解市場和投放廣告。實體產品適合特定的興趣領域,但可能較耗時耗力。線上廣告則是透過部落格或YouTube頻道獲利,是簡單有效的收入補充途徑。

個人評價:

我非常喜歡《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這本書!讀到一半時,我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個「自由自在的人」了。書中提供的建議正是你實現這一目標所需要的,所以我強烈推薦這本書!它給了我很多啟發和鼓舞。比如不要把精力浪費在补强弱项上,而要專注發揮自己的優勢;再比如創業其實並不需要很多啟動資金,選對經營模式才是關鍵。這本書讓我更有信心繼續在自由工作的道路上前行。

特別推薦《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給誰:

我想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厭倦了為他人打拼、渴望自主的32歲上班族;想創業卻不知從何開始的51歲中年人;以及任何想了解自由工作的真相、鼓起勇氣躍出舒適圈的人。

Ed有話説:

《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中的觀點與SCALE策略不謀而合。透過自我探索,找出內在的驅動力和優勢,進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創業模式,正是SCALE中的Strategize(制定策略)環節。而書中提到的四種創業類型:服務、虛擬產品、實體產品和廣告,則呼應了SCALE的Create(創建)和Leverage(充分利用)理念。透過創造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並善用網路平台,個人就能建立獨特的品牌,吸引目標客戶,實現財務自由。這本書啟發我們突破框架,勇於嘗試不同的可能性,藉此Enhance(增強)自己的能力,活出精彩豐富的人生。

《社交天性》Social

一句話總結:

《社交天性》這本書深入剖析了我們與生俱來建立社交連結的驅動力,是主導我們行為背後的主要原因,並探索我們如何善用這方面的知識,為我們帶來優勢。

作者介紹:

馬修·利伯曼(Matthew D. Lieberman)是UCLA心理學系的教授,也是社會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先驅。他的研究專注於大腦的社交功能,以及我們如何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他的著作《社交天性》被譽為是探索人類社交本質的開創性巨作。

重點啟發:

社交痛苦與生理痛苦無異

我們都曾經歷過被拒絕的痛苦,例如:初戀情人的拒絕或是難以走出分手的陰霾。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鼓勵我們建立社交連結,而拒絕帶來的痛苦,實際上與生理上的痛苦無異。利伯曼教授透過一項實驗,讓參與者在接受fMRI掃描時玩一個虛擬遊戲,其中兩名玩家實際上是電腦化身,並在某個時間點停止將球傳給參與者。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設計引發了參與者強烈的情緒反應,而他們的fMRI掃描結果,與感受生理疼痛的人極為相似。由此可見,社交痛苦確實會對我們造成真實的傷害,嚴重時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碎而亡。

人類與生俱來的合作天性

人類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我們能夠與他人合作。儘管每個人的合作能力有所不同,但絕大多數人都具備一定程度的合作能力,甚至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讀懂」他人的心思。舉例而言:當我們在公車上舉手示意司機停車時,司機能夠理解我們想要下車的意圖,而不需要我們直接說明。有趣的是,這種特質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大腦中,以至於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將它套用在非人類的事物上。利伯曼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研究,讓參與者觀看動畫,其中一個三角形追逐另一個,結果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將這種互動解讀為一種社交行為。由此可見,我們對他人心理的揣測傾向有多麼強大。

社交連結是幸福的泉源

什麼是通往幸福之鑰?令人驚訝(也或許不那麼令人驚訝)的是,答案不是金錢,而是社交因素。科學研究顯示,社交因素不僅對我們的幸福感,更對我們的整體身心健康有顯著的影響。無數研究已經證實,婚姻關係和慈善工作與整體幸福感之間的關聯。其中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從事一次志願服務的人,其幸福感的提升幅度,相當於年薪從2萬美元增加到7.5萬美元。這意味著,社交報酬可能比金錢報酬更能帶給我們成就感。利伯曼教授曾做過一項研究,讓參與者選擇是要獲得10美元的現金獎勵,還是要在公司網站上公開表揚。結果發現,對許多人而言,社交認可比額外的金錢更有價值。由於社交連結對我們如此重要,我們其實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善加利用它來激勵士氣、提升幸福感和生產力。

個人評價:

《社交天性》一書讓我眼界大開,原來我們之所以會做許多事情,歸根究底都是為了建立社交連結。而這種對社交連結的渴望,並非僅僅是為了延續物種,更是我們賴以成功、健康、幸福的關鍵。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僅引用了大量該領域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更包含了他自己主導的多項研究。如果你想要一個令人信服又引人入勝的解釋,了解人類為何天生就是如此社交化的物種,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選擇。

特別推薦《社交天性》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在修讀心理學的學生、以及正努力尋找提升員工士氣新方法的主管或是任何對人類社交天性的起源和原因感到好奇的讀者。

Ed的話:

《社交天性》一書所揭示的社交連結概念,對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都有重要啟示。其中與SCALE架構最息息相關的,莫過於L(充分利用)。企業可以善用人們對社交連結的渴望,例如:建立員工社群、舉辦團建活動等,藉此提升員工的向心力和工作表現。而對個人而言,則可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交網絡,在專業領域和生活各方面尋求支持和協助。總的來說,《社交天性》提醒我們,人際關係的經營不應被視為畏途,而是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惟有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連結,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醒思錄》Striking Thoughts

一句話總結:

《醒思錄》彙集了李小龍一生中記錄的800多則格言、箴言和私人筆記,詳細闡述了他對武術、哲學和人生等70多個主題的見解,是一本充滿智慧與啟發的書籍。

作者介紹:

李小龍 (Bruce Lee) 是一位傳奇的武術家、演員和哲學家。他不僅是功夫巨星,更是一位終身學習者和獨立思考者。雖然他英年早逝,年僅32歲,但他的一生充滿了成就和啟發。他創立了截拳道,成為亞洲人在好萊塢成名的先驅,更重要的是,他以深刻的人生哲學啟發了無數人。《醒思錄》一書由約翰·里特編纂,彙集了李小龍800多則私人筆記、箴言和格言,涵蓋武術、名利、婚姻、學習、禪學、幸福等70多個主題,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傳奇人物的內心世界。

重點啟發:

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

要找到人生的真理,唯有獨立思考一途。李小龍認為:我們不應盲從權威或書本,而應該學會自己探究一切。正如他所說:「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需要獨立探究,而非依賴他人的觀點或僅僅依靠書本。」,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加入自己獨特的見解」,無論是在工作、藝術還是家庭生活中。獨立思考是智慧、創造力和自信的基石,李小龍之所以能夠打破當時的種種藩籬,成為傳奇,正是因為他始終相信自己的思想。

空杯心態,虛心學習

要想獨立思考,首先要學會「空杯心態」。正如李小龍常講的一個故事:一位博學之士來拜訪一位禪師,想請教有關禪學的問題。然而,這位博學之士卻不斷打斷禪師的話,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禪師停止了講解,開始為博學之士斟茶。他把茶杯倒滿,卻仍然不停地倒,直到茶水溢出杯子。博學之士說:「停下,杯子已經滿了,再也裝不下了。」,禪師答道:「就像這個杯子一樣,你充滿了自己的觀點。如果你不先空杯,又怎能品嚐我的茶呢?」。這個故事啟發我們,要想找到自己的真理,就必須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放下成見,以「初學者的心態」去接納新事物,這樣才能在學習中獲得真正的洞見。

學習像水一樣,順應變化

李小龍最著名的一句話是:「虛靜你的心神,無形無相,像水一樣。你把水倒進杯子,它就成了杯子的形狀;你把水倒進瓶子,它就成了瓶子的形狀;你把它倒進茶壺,它就成了茶壺的形狀。水可以流動,也可以猛擊。做水吧,我的朋友。」水順應著它所遇到的任何事物而變化,我們也應如此。當你像水一樣時,你不必左顧右盼,只需順應當下,選擇任何可行的前進之路。你總是在你應該在的地方——全然覺知,心如止水,完美地適應著當下的每一刻。這就是李小龍的「水」哲學所蘊含的大智慧。

個人評價:

《醒思錄》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功夫巨星李小龍固然很酷,但哲學家李小龍更加深刻、發人深省。他的獨立思考、虛心學習和順應變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這本書彙集了他最精華的思想,讀來讓人如沐春風,引人深思。我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發,對如何面對人生的種種課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能從李小龍的智慧中汲取營養,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

特別推薦《醒思錄》給以下讀者:

– 正在尋找人生方向的年輕人

– 想要突破思維定式、尋求改變的人

– 崇尚獨立思考、渴望自我提升的人

– 喜歡並想更多了解李小龍的人

Ed的話:

李小龍「像水一樣」的哲學與企業經營中的SCALE法則不謀而合。水順應環境而變化,企業也需要不斷創新(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提升效率(Enhance),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同時,水總是選擇最優路徑前行,企業也需要制定最佳策略(Strategize)。李小龍的哲學啟發我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企業,保持靈活、順應變化都至關重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人生和事業的旅途中,像水一樣,游刃有餘地應對一切,抵達成功彼岸。

《能力發現 2.0》Strengthsfinder 2.0

一句話總結:

《能力發現 2.0》這本書顛覆了傳統的思維,鼓勵我們應該專注發展自己的優勢,而非糾結於改善缺點,書中更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你找出內在的五大關鍵優勢,並給予建議,讓你學會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善加運用。

作者介紹:

湯姆‧雷斯 (Tom Rath) 是一位才華洋溢的心理學家,儘管在 16 歲時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的 VHL 疾病,他仍然在 Gallup 公司(知名民意調查機構)領導員工敬業度的研究與諮詢長達 13 年之久,隨後轉任顧問一職。在 Gallup 任職期間,他撰寫了 8 本書,其中多本都成為暢銷書,總銷量超過 500 萬冊。

重點啟發:

優勢決定成敗

我們常常浪費太多時間在修補缺陷上,卻忽略了專注發展已具備的優勢才是致勝關鍵。舉例來說,如果你不擅長運動,勉強自己每週去三次健身房簡直是折磨,倒不如每天散散步,輕鬆達到一萬步,就能獲得八成的健康效益。省下來的時間,不如多閱讀幾本好書,發揮你吸收知識的強項。只有瞭解自己是否需要擔任領導、扮演輔助角色、自主工作或善於交際,才能在工作上脫穎而出。

信念與遠見的合作

湯姆歸納出 34 種特質優勢,「信念型」和「遠見型」的組合,是絕佳的創業拍檔。信念型的人無法將動機與信仰分離,如果做的事違背了核心價值,就會喪失幹勁。由於信念因人而異,很難找到完全契合的企業,於是常乾脆自行創業。遠見型的人不受條條框框所限,擁有超越常人想像的視野。他們描繪生動的願景,啟發團隊發揮最大潛力,共同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信念型提出理想的創業點子,遠見型則將抽象化為具體,兩者攜手合作,定能成就不凡。

和諧與責任的典範

「和諧型」和「負責型」都重視社交聯繫,卻有著不同的取向。和諧型總是設法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以達成共識。如果你很在乎讓每個人都開心,或許就屬於這一型。在講求團隊合作、扁平管理、理念一致的環境裡,你將如魚得水,但也要注意別在優化上耗費太多時間,以免拖累團隊進度。負責型則像我一樣,總是竭盡所能扮演好各種角色,避免讓他人失望。這種特質適合可靠度至關重要的工作,但也有可能揠苗助長。如果你我同屬此類,不妨學著偶爾說聲「不」,相信最終對大家都好。

個人評價:

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意識到與其糾結弱點,不如找出自己的強項,然後想辦法充分發揮才是更有建設性的思維模式。每個人的獨特之處都是無可取代的,只要用對方法,任何特質都能成為優勢。我很慶幸讀到這本書,不僅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學到了如何欣賞他人的不同,用更積極正面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人事物。

特別推薦《能力發現 2.0》給誰:

我真誠地向所有人推薦這本書,無論你是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必須兼顧家庭和工作的父母、或是從未做過性格測驗的任何人,都值得花時間找出自己的優勢特質。尤其適合那些常常為了克服缺點而感到挫折,甚至開始懷疑自我價值的人。這本書將帶給你嶄新的視角,讓你重拾自信,活出精彩璀璨的人生!

Ed的話:

從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S.C.A.L.E. 當中,我認為這本書與 L – 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最為相關。找出自身優勢並加以發揮,正是充分利用資源的最佳寫照。與其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較不擅長的領域,倒不如專注在幾個強項上精進,發揮最大效益。站在企業的立場,善用每位員工的特質,打造多元互補的團隊,必能事半功倍。對個人而言,瞭解自我、接納天賦,才能找到適合的定位,在人生舞台盡情綻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