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秩序之上》Beyond Order

一句話總結:

《秩序之上》是喬丹·彼得森暢銷書《生命的12條法則》的續集,書中闡述了另外12條生活法則,幫助我們學會與日常生活中的混亂共處甚至擁抱它,同時指出過多的秩序和過多的混亂一樣會帶來問題。

作者介紹:

喬丹·彼得森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他的前作《生命的12條法則》一夜爆紅,讓他成為備受矚目的自助書作家。在這本續集《秩序之上》中,彼得森教授進一步提出了12條法則,幫助現代人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點,避免陷入混亂的焦慮或秩序的癱瘓。

重點啟發:

1. 勾勒理想自我,全力以赴成為那個人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塊原材料,蘊藏著無限可能。只要心中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並付諸行動,就能塑造出理想的自己。這個過程需要克服恐懼和心理障礙,但只要始終專注於心中的願景,就能成為自己故事的主角。

2. 讓生活充滿美感,從小事做起

美感和藝術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喚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往往遺忘了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不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生活和工作空間裡佈置藝術品,用美感重燃生命的活力,用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3. 心存感激,即使生活艱難

苦難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人生課題,但苦樂總是相生相伴,唯有經歷苦難,才能體會幸福的可貴。面對苦難時,我們可以尋求改變處境或調整心態來緩解痛苦,但更重要的是心存感恩,感激苦難帶來的領悟和成長,學會更加珍惜生命中美好的人事物。

個人評價:

《秩序之上》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勵志書,喬丹·彼得森教授以其專業的心理學背景和獨特的人生經歷,為讀者提供了深刻而實用的人生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鼓舞人心的雞湯,更是幫助我們直面生活中種種難題的指南針。透過閱讀,我對人生有了更寬廣的視野和更積極的態度,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從書中獲得啟發。

特別推薦《秩序之上》給誰: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正在尋找人生方向的年輕人、渴望突破瓶頸的中年讀者,以及所有希望在這個瘋狂世界中找到一絲慰藉和希望的人。無論你正面臨什麼樣的處境,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啟發和鼓勵。

Ed有話説:

《秩序之上》中的許多觀點都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創新」(Create)方面,彼得森教授鼓勵我們要勇於打破常規,用創意塑造嶄新的人生。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在變幻莫測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力。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秩序和混亂之外的可能性,鼓舞我們在逆境中堅持希望,在挑戰中實現蛻變。

《在世界與我之間》Between the World and Me

一句話總結:

《在世界與我之間》透過作者 Ta-Nehisi Coates 身為黑人在美國面對種族歧視的真實人生經歷,幫助我們對抗偏見,並讓美國的年輕黑人男性為成長做好準備。

作者介紹:

Ta-Nehisi Coates 是一位著名的美國作家、記者和教育家。他曾任《大西洋月刊》的撰稿人,並以其深刻而誠實的寫作風格聞名。Coates 的作品經常探討種族、文化認同、政治和社會正義等議題。他的著作包括《我們之間的世界》、《美國的種族問題》等,其中《在世界與我之間》更獲得 2015 年全美圖書獎非虛構類獎項。

重點啟發:

1.種族歧視無所不在

從小在馬里蘭州長大的 Coates,很早就看到種族歧視的殘酷現實。他形容:「在我年輕時的巴爾的摩,身為黑人就如赤身裸體暴露在世界的惡意之下。」他回憶有一次放學後,一個不認識的孩子叫他過去,拿出一把槍指著他,什麼也沒說就收了起來。這個可怕的時刻,讓他更加確信,僅僅因為他是黑人,就會無端遭受突如其來的暴力。

2.努力向上也無法保證安全

Coates 在大學時期的另一個重要經歷,是他的熟人 Prince Jones 在未婚妻家門前的草坪上,被一名警察開槍打死。那名警察跨州追蹤 Jones,指控他試圖撞警,而這名警察也是個出了名的說謊者。在殺死 Jones 後,這名警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就回去上班了。Jones 的前途本該一片光明,他在大學表現優異,即將成為丈夫和父親,但轉瞬間就失去了一切。這件事讓 Coates 更加堅信,即使你低調而努力想在生活中出人頭地,身為黑人男性仍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

3.美國夢背後的種族不公

「美國夢」是一種信念,認為在美國人人都有成功的機會。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件好事,但回顧過去,你會發現它其實是建立在壓迫黑人的基礎上。起初是透過奴隸制,富有的南方人依靠奴隸致富。後來則是透過排外和種族主義的社會。即使在民權運動之後,制度性的種族主義依然存在。美國夢的存在,本身就是對種族不公視而不見,而那些本該維繫美國夢的體制,如教育系統和執法單位,同樣對種族問題視而不見。黑人總是被貼上犯罪和暴力的標籤,他們的社區缺乏資金來營造安全而充滿活力的環境。Coates 指出,問題在於美國夢從一開始就是白人的夢想。由於是白人定義了何謂成功,當黑人實現美國夢時,就必須扮演「成功的黑人」這個角色。但成功對每個人而言其實都不盡相同,Coates 認為我們必須捨棄美國夢的迷思,才能成為一個更包容、更自由的社會。

個人評價:

身為一個白人,我感到自己幾乎無法置喙黑人所面對的種族主義和邊緣化問題。但我能說的是,《在世界與我之間》讓我更加意識到自己的特權,以及社會中根深柢固的不平等。這本書讓我反思,身為一個享有特權的族群,我能做些什麼來推動改變。我相信這本書應該成為每個人必讀的書籍,無論是想要理解美國當代社會議題的人,或是單純想要拓展視野的讀者,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啟發。

特別推薦《在世界與我之間》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想要了解種族議題的白人夫婦、對政治感興趣想多瞭解當今社會議題的青年、以及任何對美國歷史感到好奇的人。

Ed有話説: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醒我們在制定策略時,必須考慮到不同族群的處境和需求。一個企業若要永續經營,就不能忽視社會中的不平等問題。相反地,企業應該主動為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包容的社會盡一份心力。這可能包括檢視自身的用人政策是否存在偏見、支持弱勢社群、或是在行銷和產品設計中納入多元的觀點。唯有以開放的心胸擁抱差異,並致力於創造機會平等的環境,企業才能在當今多元的社會中立足。《我們之間的世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啟發我們反思自身,並採取行動來實現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Better Than Before》

一句話總結:

《Better Than Before》這本書運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打破了關於培養好習慣和戒除壞習慣的迷思,幫助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習慣養成方法,提供了一些簡單實用的工具,讓我們能夠開始改善自己的習慣。

作者介紹:

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是暢銷書《The Happiness Project》和《Happier at Home》的作者。在《Better Than Before》這本書中,她進一步發展出「習慣傾向架構」(habit tendency framework),甚至還設計了一個小測驗,幫助讀者找出自己的習慣傾向類型。這個架構後來變得非常受歡迎,促使她又寫了另一本書《The Four Tendencies》來深入探討。

重點啟發:

1. 習慣傾向架構把人分成四種類型

葛瑞琴・魯賓根據人們對內在和外在期望的反應,將人分成四種不同的習慣傾向類型:

1. 堅守者(Upholders):對內在和外在期望都有很好的回應。

2. 質疑者(Questioners):對內在期望反應良好,但對外在期望則否。

3. 順從者(Obligers):對外在期望反應良好,但對內在期望則否。

4. 叛逆者(Rebels):抗拒所有的期望。

堅守者可以輕鬆養成新習慣,只要有一套嚴格的規則可以遵循。但如果沒有這種結構化的框架,他們就會開始掙扎。質疑者則傾向於懷疑好習慣和壞習慣的效果,所以他們是數據驅動型的人。順從者經常發現自己在努力取悅他人,因為他們把別人的期望放在自己之上。叛逆者渴望真實和選擇的自由,如果你是叛逆者,最好放棄日曆,而是告訴自己:「我今天為自己煮一頓健康的飯,因為我想要這樣做。」

2.養成好習慣的簡單工具

葛瑞琴・魯賓介紹了一些培養更好習慣的簡單工具。其中大部分都在試圖最小化對意志力的需求,讓你的習慣盡快進入自動駕駛模式。

比如說,如果你想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把每次鍛鍊都寫進你的日曆。這樣就不需要下班後再決定自己是否感覺狀態夠好,如果日曆上寫著運動,你就去做就對了。你的日曆也可以作為一個習慣追蹤器。當你知道自己的起點時,吃得更健康就容易多了。記錄一周的飲食日記,每天稱體重,或者下載一個像coach.me這樣的應用程式。

此外,一個重大的改變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新習慣。研究發現,在成功改善飲食習慣的參與者中,有36%最近搬了家。搬家、結婚、離婚或孩子搬出去等重大變化,可能是培養新習慣、告別舊習慣的絕佳機會。

3.讓好習慣變得更容易,壞習慣變得更難

除了追蹤習慣和使用日曆,讓好習慣更容易執行,讓壞習慣更難執行,也會對你有幫助。比方說,你可以把跑步鞋放在走廊的正中央。當你差點被它們絆倒時,你更有可能穿上它們走出門。

另一個讓事情變得更容易的方法是讓它們變得更有趣。瑞典研究人員把樓梯變成了鋼琴,踩上去就會發出音樂,結果走樓梯的人多了66%。相反,當自助餐廳的冰淇淋櫃蓋子關上時,買冰淇淋的人就比蓋子已經打開、冰淇淋更容易拿到時少。

綁定習慣也是確保堅持好習慣的好方法,這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種叫做「習慣堆疊」(habit stacking),意思是你承諾總是將某些習慣綁在一起。例如,你可以說:「在晚上合上筆記型電腦後,我會順便刷牙。」晨間例行公事也以這種方式運作。例如,「奇蹟的早晨」包括6個習慣:沉默、肯定、視覺化、鍛鍊、閱讀和寫作。

最後,不要忘記偶爾獎勵自己的好行為,但要確保獎勵是自發的,而不是計劃好的,否則你最終會為了獎勵本身而不是為了好習慣而跳過種種障礙。

個人評價: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新穎的觀點。作者根據人們面對內外在期望的反應,把人分成四種獨特的類型,每種類型都有適合自己的習慣養成策略。這個「習慣傾向架構」幫助我認清了自己是「堅守者」,對於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很有啟發。書中介紹的各種習慣養成工具也非常實用,從追蹤習慣、利用日曆、創造有利的環境、到讓習慣變得更有趣等,這些方法大多不需要太多意志力,讓好習慣更容易堅持。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幫助我建立健康習慣,實現積極改變的好書。

特別推薦《Better Than Before》給誰:

-剛搬到新環境開始新生活的年輕人,比如剛上大學的新生。

-總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活的人,比如覺得自己只是在討好老闆的祕書。

-還不清楚自己習慣傾向類型的所有人。

Ed有話説:

這本書中的觀念與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某些面向不謀而合。其中我看到最多連結的是「自動化」(Automate)的概念。書中提到要讓好習慣變得更容易,讓壞習慣變得更難,從而最小化對意志力的需求,讓習慣養成過程自動化。這與企業將某些流程系統化、標準化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旦建立起良好的習慣,無須耗費太多心力,我們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出理想的行為,朝目標前進。對於個人成長而言,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將精力從對抗誘惑、堅持習慣上解放出來,投入到更高層次的思考和行動中。套用葛瑞琴・魯賓书中的話:讓我們制定策略、做出承諾、營造有利環境,讓積極的改變變得水到渠成!

《Best Self》

一句話總結:

《Best Self》將幫助你成為你一直夢想成為的英雄,教你如何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的渴望,識別出你內心的反面人格,並發掘出你所能想像的最好版本的自己所具備的特質。

作者介紹:

Mike Bayer 是一位生活教練,他在《Best Self: Be You, Only Better》這本書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步驟,教導人們如何創造一個自己熱愛並以之為榮的人生。Bayer 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和實踐方法聞名,他曾協助許多人找到通往快樂和成功的道路。

重點啟發:

1.定義最好的自己,邁向發揮潛力的第一步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自己獨特的經歷、想法和特質。然而,沒有人真正教過我們如何充分利用這僅此一次的人生。現在,我們要開始定義最好的自己,踏上發揮潛力的旅程。透過辨識出積極正面和消極負面兩個版本的自己,並列出它們各自的特質,我們就能更加覺察自己所展現的是哪一面。

2.用誠實的力量戰勝恐懼

在通往發揮潛力的路上,我們必須克服重重障礙,而最大的敵人就是恐懼。恐懼總是在欺騙我們,告訴我們自己不夠好、做不到,但這些都不是事實。我們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恐懼,辨認出它們是什麼,並訓練正面思考的能力,相信真相而非懷疑的謊言。透過完成「我的恐懼是…」、「它阻止我…」、「我阻止它成真的計畫是…」這些句子,我們就能將心力從恐懼本身轉移到解決之道上。

3.先好好照顧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他人

想要發揮潛力,服務他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如果我們沒有先把自己照顧好,就沒有足夠的情緒和體力資源去付出。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妥善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忙碌和壓力。正念呼吸、運動、充足睡眠、培養熱情,都是作者提供的一些簡單而有效的工具。找出阻礙自己投入熱情的時間殺手並予以剷除,我們就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為自己創造平衡。

個人評價:

這本書真的讓我熱血沸騰!《Best Self》正是我現在所需要的一劑強心針,激勵我再努力一點,挑戰自我。我之所以如此喜歡這本書,也認為你一定會喜歡,是因為它的建議能幫助我們在自律和自我憐憫之間取得平衡。作者提供的方法切實可行,引導我們一步步探索內心,定義心中最好的自己,並付諸行動去實現它。

特別推薦《Best Self》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厭倦了平凡生活、渴望人生有更多意義的52歲的人;給那些想要找到快樂生活方式的21歲大學生;以及給所有想要自我提升的人。

Ed有話説:

《Best Self》這本書所提出的概念,特別與策略制定(Strategize)息息相關。它教導我們如何誠實審視自己的渴望和恐懼,並據此制定達成最佳自我的策略和計畫。無論是對於企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而言,這都是一個重要的起點。唯有清楚定義目標,我們才能有的放矢,一步步實現理想的願景。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啟發我們從自我探索和提升著手,打造最好的自己,並將之延伸到事業和生活的各個面向。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 An American Life

一句話總結:

《班傑明·富蘭克林:一個美國人的一生》深入探討了這位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偉大人物的一生,闡述了他如何在如此多的領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是著名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他的作品向來品質優良,值得一讀。艾薩克森筆下的傳主雖然都是歷史上璀璨的人物,但他們之間卻有著鮮明的差異。有些人專注於改變某一個領域,如愛因斯坦之於物理學、馬可·奧勒留之於哲學、曼德拉之於平等;而有些人則是橫跨多個領域,本傑明·富蘭克林就是這樣一位全才。

重點啟發:

1. 學習狂人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從小就熱愛學習。十歲就開始當學徒,在印刷廠工作時仍堅持每天花一小時閱讀、寫作、訂立目標、思考、與志同道合者交流、反思。他鍥而不捨地追求自我提升,才能遊刃有餘地涉獵不同領域。

2. 學習無處不在

富蘭克林渴望寫作,卻礙於年紀太小不被大報社重視,於是他化名「靜默古德太太」,用這個筆名在報上發表文章,藉此磨練文筆。今日網路發達,任何人都能輕鬆發表作品,學習的機會無處不在,關鍵在於你是否有心去把握。

3. 時代領先無須氣餒

當你覺得自己看得比別人更遠,因而備受質疑和阻撓時,只要堅信自己是對的,就要耐心等待世人跟上你的腳步。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和「電池」的概念,提出廢除奴隸制等主張,往往比當時社會早了20年甚至幾十年,但他從未動搖信念。

個人評價:

富蘭克林的一生給了我很大啟發。他博學多聞,思想超前,處處以身作則,展現了一個人可以在多個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他的自我規劃能力和恆心毅力尤其令人欽佩。這本書不僅娓娓道來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更傳達了許多寶貴的人生智慧。

特別推薦《班傑明·富蘭克林》給誰:

– 覺得愛讀書很奇怪的青少年

– 自認非得先簽約才能動筆的作家

– 自視超越時代卻倍感挫折的人

Ed有話説:

富蘭克林善於自我規劃,每天自我精進,這種習慣有助於打造個人成長的良性循環。而他發明避雷針、電池等,更是創新(Create)和自動化(Automate)的最佳示範。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如何透過不斷創新來提升(Enhance)自我,進而實現人生目標。富蘭克林跨領域的成就也啟示我們,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往往能激發更多創意,產生更大影響力。

《雲端背後》Behind the Cloud

一句話總結:

《雲端背後》講述了全球最早也是最大的雲端運算及軟體即服務公司之一 Salesforce.com 的故事,以及它如何從小型新創公司發展成十億美元級的企業。

作者介紹:

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是 Salesforce.com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他在 1999 年網路熱潮時期創立了這家公司,並帶領它度過了網路泡沫化的崩潰。Salesforce.com 是最早提供雲端運算及軟體即服務(SaaS)的公司之一,如今已是這個領域的領導者。貝尼奧夫先生在 2009 年出版了這本書,分享他如何創建 Salesforce.com,以及這家公司與眾不同之處。

重點啟發:

1. 即使是企業對企業(B2B)的業務,行銷重點也要放在產品的終端使用者

Salesforce.com 在行銷時,不同於多數科技公司專注於向掌控預算及決策的主管推銷,而是舉辦「城市巡迴」等公開活動,邀請業務員、客服人員等產品的實際使用者參加,活動中安排主題演講、使用者示範、客戶分享等環節,甚至張貼用戶海報向他們致敬。結果有高達八成的潛在客戶成為付費用戶。Salesforce.com 後來還複製這個模式,舉辦較低成本的雞尾酒會,同樣以終端使用者為主。

2. 即使有風險,也要做對客戶最有利的事

Salesforce.com 以「終結軟體」為使命,這聽起來令人卻步,但他們卻真的身體力行。例如,他們採用「多租戶」模式,讓用戶可以直接在 Salesforce.com 的伺服器上使用軟體,但仍能處理自己的資料,就像公寓大樓的住戶共同分擔清潔費,但各自擁有獨立的房間。這在 2000 年聽來非常可怕,但卻能讓所有用戶同步取得最新功能與更新,大幅改善使用體驗。類似的決定還包括建立公開的程式錯誤回報系統,以及開放程式碼讓開發者在平台上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式等。

3. 國際化要尊重不同文化

當 Salesforce.com 首次進軍海外市場時,選擇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設立總部,一方面當地說英語,另一方面企業所得稅率只有 12.5%,這降低了跨出去的門檻,讓他們能專注適應不同市場的在地文化和需求。例如,為了打入德國,他們只雇用德語母語者,避免客戶一開始就面臨語言障礙。為了滿足倫敦企業夥伴的高標準,他們選擇在高級飯店開會,而非租用昂貴辦公室。而因為日本人謙遜、尊重他人且含蓄內斂,他們決定不像在美國那樣激進地行銷,而是在談話中先提到 Google 或 Amazon 等知名西方公司,慢慢帶入自己公司。等到與 Canon 和日本郵政簽約後,就能把這些大品牌當作參考,讓銷售變得容易許多。

個人評價:

《雲端背後》是一本非常值得創業者閱讀的書。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想要,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建立十億美元級的企業,但透過觀察馬克·貝尼奧夫這樣的人物如何思考、如何在商業世界中做決策與應對,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這些洞見能幫助我們應對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目前還預想不到的各種挑戰。另外,書中強調要以客戶利益為依歸、尊重不同文化脈絡等理念,更是每一位創業者都應該銘記在心的。

特別推薦《雲端背後》給誰:

– 正在從事 B2B 業務,卻苦於如何說服客戶購買產品的業務員

– 對公司是否應該公開某些資訊或數據感到猶豫的公關主管

– 即將與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士洽談業務的創業者

Ed有話説:

閱讀《雲端背後》讓我聯想到 SCALE 系統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Salesforce.com 在行銷策略上特別關注產品的終端使用者,並願意做出有利於客戶卻可能傷害自身的決定,這體現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思維。此外,該公司進軍國際市場的經驗也顯示,跨文化溝通與在地化適應的能力,是全球化布局不可或缺的關鍵。對於有志建立跨國企業的創業者而言,這些策略性的思考與行動值得借鑒。

《美好永遠的背後》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透過印度安納瓦迪貧民窟居民的生活經歷,讓我們學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並尋找方法消除世上的腐敗,幫助窮人脫離苦海。

作者介紹:

凱薩琳・布在《美好永遠的背後:孟買貧民窟的生死與希望》一書中,記錄了她在孟買安納瓦迪貧民窟與居民相處三年多的經歷。身為一名獲得普立茲獎的記者,她以細膩入微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這片被高聳的混凝土牆壁遮蔽在孟買機場旁的貧民窟,以及這裡三千名居民的悲慘生活。

重點啟發:

1.窮人的悲歌

安納瓦迪的居民過著危險的生活,幾乎沒有基本人權。他們居住的土地不合法,沒有下水道系統,只能將廢棄物傾倒在附近的污水湖中。動物在到處都是帶菌糞便的污水中喝水,導致居民生病。當他們生病或受傷時,即使醫療應該由政府負擔,醫院仍會向他們收取費用,利用他們的絕望牟利。孩子們經常在穿越繁忙街道上學時被車撞死,而肇事者通常不會停車。

2.貪腐無所不在

幾乎所有事情都需要賄賂,因為人們生活在腐敗之中。學校由慈善捐款資助,但這些錢卻被濫用。負責人讓不合格的女兒擔任校長,為了盡可能獲利,她只在慈善監督來訪時才教書。雖然人們渴望參與投票,但政府卻設置障礙,只有通過賄賂官員才能獲得選民證。警察明知是冤案,卻逼迫嫌疑人貸款行賄,否則就對其提出虛假指控。

3.希望的曙光

安納瓦迪人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一次小挫折就能摧毀他們的所有努力。侯賽因一家靠著垃圾生意,好不容易湊夠錢買了一塊地,卻因一場鄰里糾紛而功虧一簣。雖然很多人試圖通過教育來逃離貧民窟,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正如作者所說:「在安納瓦迪,每有兩個人緩慢地向上爬,就有一個人在悲慘地墜落。」但他們從未放棄對未來的希望。

個人評價:

讀完這本書,我的人生觀徹底改變了。我們常抱怨不平等和污染等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很重要,但與這些人每天面對的困境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儘管如此,他們的故事和困境仍然鼓舞著我。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激勵我要盡一份心力,消除世上的不公不義。

特別推薦《美好永遠的背後》給誰:

那些喜歡電影《貧民百萬富翁》的中年人、厭倦世界腐敗並想要有所作為的年輕人,以及任何想要學會知足感恩的人。

Ed有話説:

《美好永遠的背後》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書中的安納瓦迪居民雖然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資源匱乏,但他們仍然努力利用手邊現有的一切,去創造更好的生活。這啟發我們在面對逆境時,要學會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發揮創意,尋找新的出路。同時,我們也要反思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腐敗和不公的現象,並採取行動去改變這種狀況。透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的人生,並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示。

《Becoming The Boss》

一句話總結:

《Becoming The Boss》這本書展示了各種類型的領導者,無論是新手還是有經驗的人,如何識別阻礙他們更好地影響他人的陷阱,並克服這些陷阱。

作者介紹:

Lindsey Pollak是一位著名的領導力專家和暢銷書作家。她曾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撰稿,並為許多世界500強企業提供領導力培訓和諮詢服務。這本《Becoming The Boss》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深受讀者好評。

重點啟發:

1. 領導自己,方能領導他人

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領導者,首先要學會領導自己。這意味著你需要像組織整個團隊一樣,善於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不斷進步。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和科技浪潮,保持冷靜和創新是關鍵。定期評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制定提升計劃,向優秀的榜樣學習,持續努力。

2. 用心溝通,成就他人

優秀的領導者總是將焦點放在他人身上,而非自己。研究表明,領導者使用「我」這個詞的頻率遠低於普通人。要成為卓越的領導者,就要停止過多地考慮和談論自己,而是關注員工的需求。此外,充分溝通也至關重要。調查顯示,溝通不足是打擊員工士氣的最大「殺手」。所以,寧可溝通過度,也不要溝通不足。

3. 注重細節,贏得信任

出色的溝通技巧需要後天培養,但一些基本要點可以立即實踐。例如,與人交談時記住並稱呼對方的名字,保持眼神交流。面對難答的問題時,要誠實以對,可以請教他人、延後答覆或請對方clarify。要時刻避免在背後議論他人,否則容易失去員工的信任。

個人評價:

我認為《Becoming The Boss》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閱讀的好書,而非僅限於管理者。我特別欣賞作者關注領導者如何從內在提升自我,因為如今很多領導者似乎只在意打造威嚴的形象,而缺乏謙遜的品格。但我們需要有自知之明、能夠認識自身不足的領導者。

特別推薦《Becoming The Boss》給誰:

– 那些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夠好、無需改進的高管

– 剛擔任管理職位、感到不知所措的新手領導

– 任何想要学习自我领导的人

Ed有話説: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作為領導者,制定清晰的自我提升策略至關重要。這需要審視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設定明確的發展目標,並採取行動達成目標。此外,在擬定團隊的工作計劃時,領導者也要基於每個成員的特點,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做到因材施教,推動整個團隊向既定的方向邁進。總之,內外兼修、身先士卒,是成為優秀領導者的不二法門。

《成爲這樣的我》Becoming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透過蜜雪兒‧歐巴馬的人生故事,激勵你不論身處何種環境、面對什麼樣的批評或他人眼光,都能勇敢追尋夢想,向前邁進。

作者介紹:

蜜雪兒‧歐巴馬,前美國第一夫人,律師、職場媽媽。出生於芝加哥南區的她,自小熱愛學習、爵士樂和史提夫·汪達,遠在遇見歐巴馬總統之前,就已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和抱負。儘管成長環境和就學條件每下愈況,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她仍以優異成績考入名校,立志服務他人、回饋社會。

重點啟發:

1. 學海無涯,求學不倦

身處變遷莫測的環境中,蜜雪兒始終如一地追求卓越、努力學習。即便身邊的同儕漸漸失去鬥志,她仍憑藉母親的支持和自身的毅力,突破重重障礙,最終躋身學校前10%的優秀學生之列。這啟發我們,無論外在環境如何動盪不安,只要保持赤子之心、永不放棄,定能在求學之路上披荊斬棘、一路領先。

2. 莫聽閒言,勇敢追夢

儘管成績優異,蜜雪兒仍遭遇升學顧問的冷言冷語,質疑她不適合就讀普林斯頓大學。但她沒有被這些負面評價所擊倒,反而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勇敢申請心儀學校並如願錄取。在那裡,她遇見了真正欣賞她才華、支持她理想的恩師和益友。這啟示我們,別讓他人的偏見和懷疑扼殺了自己的潛力和抱負。勇敢追逐心之所向,終會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並肩前行。

3. 身處高位,仍可發光

即便身為第一夫人,蜜雪兒仍在白宮裡盡己所能地施展才華,她堅持親自撫育女兒、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她還在白宮開闢菜園,推動全國校園午餐改革計畫。儘管身處傳統而拘謹的白宮,蜜雪兒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擁抱改變、勇於嘗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改善這個世界。這啟發我們,無論身居何等顯赫的位置,都不應被外在框架所侷限,而是要以創新和行動去開創不一樣的可能。

個人評價:

閱讀《成為這樣的我》猶如與蜜雪兒促膝長談,傾聽她的人生故事,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被她的堅韌不拔、樂觀進取所深深感動,她的奮鬥歷程讓我意識到,成功從來都不是僥倖,而是日復一日的努力累積而成。我由衷佩服她不畏艱難、勇於突破的精神,那種對生命的熱情和使命感,感染和激勵著我去擁抱挑戰、活出精彩人生。

特別推薦《成為這樣的我》給誰:

我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努力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尋求平衡的職場女性,給那些想上法學院卻又擔心太難而裹足不前的年輕人,以及所有渴望改變世界、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有志青年。蜜雪兒的故事必將點亮你前行的路,讓你重拾信心和勇氣,攜手共創不平凡的未來。

Ed有話説:

在蜜雪兒‧歐巴馬的成長歷程中,我看到了策略制定 (Strategize) 的重要性。無論是制定求學計畫、職涯規劃,還是推動社會改革,她總是能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根據目標和優勢來擬定最佳策略。同時,她也善於創新求變 (Create),不拘泥於成規,而是勇於突破藩籬、開創新局。這些特質也正是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唯有不斷精進策略、勇於創新,方能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佔得先機、贏得未來。《成為這樣的我》以蜜雪兒‧歐巴馬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策略和創新範本,值得每一位有志之士細細品讀、反覆琢磨。

《做客迪士尼》Be Our Guest

一句話總結:

《做客迪士尼》這本書透過闡述迪士尼照顧顧客的理念和系統,向你展示如何更好地關懷顧客,使其成為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作者介紹:

本書由迪士尼學院撰寫,迪士尼學院是迪士尼公司內部的培訓機構,專門研究如何提供卓越的顧客服務。迪士尼公司作為全球知名的娛樂王國,在主題公園、電影、動畫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們始終如一地重視顧客體驗。

重點啟發:

1.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用心瞭解顧客的需求。

迪士尼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他們的「品質服務指南」。這個指南就像一個真正的指南針,有四個要點引導員工關懷顧客:顧客學、品質標準、傳遞系統和整合。其中「顧客學」是一切的基礎,它強調要深入瞭解顧客的期望,然後確保員工都清楚這一點。迪士尼會仔細觀察顧客,發現他們來主題公園度假的主要目的,進而在所有樂園中滿足這些需求。由此可見,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設身處地為顧客著想,是提供優質服務的關鍵。

2.打造強大而整合的服務系統,全方位呵護顧客。

在瞭解顧客需求後,迪士尼的品質服務指南還包括三大傳遞系統:員工、環境和流程。迪士尼非常重視對員工的持續績效培訓,確保他們能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他們在每一個商店、主題公園和酒店的佈置中都貫徹迪士尼的價值觀;他們還建立了完善的流程,力求顧客體驗的每個環節都萬無一失。比如,迪士尼曾經發現顧客在玩了一整天後很難在巨大的停車場找到自己的車,於是他們優化了停車位填充的順序,只要顧客記住自己停車的時間,就能輕鬆找到愛車。由此可見,打造強大而整合的服務系統,才能全方位地呵護顧客、減少顧客的壓力。

3.多與顧客溝通,瞭解顧客的想法、感受和行為。

迪士尼非常重視調查問卷,因為它能讓你真正瞭解顧客想要什麼、需要什麼,而不是憑空猜測。透過調查,你可以掌握顧客的人口統計學資訊,如性別、年齡、收入水準等,然後據此提供合適的服務。比如,迪士尼發現有 25% 的顧客來自美國以外,其中巴西遊客喜歡成群結隊地唱歌。於是,他們安排了會說葡萄牙語的員工,留意巴西遊客的這些習慣,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此外,調查還能讓你洞察顧客的想法和感受。迪士尼發現,遊客進入樂園時興奮不已,玩太空山等遊樂設施時亢奮無比,離開時則筋疲力盡。掌握了這些資訊,迪士尼就可以在恰當的地方提供休息的座位,在遊客進入時熱情歡迎。由此可見,多與顧客溝通、瞭解顧客,是服務好顧客的基礎。

個人評價:

雖然我本人並不太喜歡迪士尼樂園,但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迪士尼在主題公園和顧客服務上的用心程度令人欽佩。我也驚訝於從他們的組織和方法中學到了如此之多,我相信任何人只要將這些原則應用到顧客服務中,都能獲得成功!

特別推薦《做客迪士尼》給誰:

– 想要幫助顧客獲得更好體驗的企業主管

– 從事顧客服務工作、希望盡己所能年輕人

– 任何好奇迪士尼如何善待顧客的人

Ed有話説:

迪士尼的顧客服務理念與 SCALE 法則中的「充分利用」不謀而合。迪士尼充分利用了「顧客學」,深入瞭解顧客需求,並圍繞顧客設計服務,讓顧客的整個體驗都感到賓至如歸。對企業而言,顧客就是上帝,唯有真正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才能獲得顧客的青睞,贏得市場的成功。而對個人而言,我們其實也可以運用「顧客學」的理念,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著想,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這樣才能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在社交和事業上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