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一句話總結:

《奇想之年》透過瓊.蒂蒂安在丈夫去世和女兒病重期間的生活經歷,深入探討了哀傷、失去摯愛以及創傷如何影響一個健康的心靈,讓人感到生命中失去了歡樂。

作者介紹:

瓊.蒂蒂安(Joan Didion)是一位才華洋溢的美國作家,她與丈夫約翰共同度過了四十多個年頭,兩人在家中一起工作,攜手經歷人生的點點滴滴。然而,命運無情地在同一年奪走了她最摯愛的兩個人,丈夫約翰和女兒昆塔娜。瓊用細膩動人的筆觸,記錄下這段艱難的日子,讓世人得以一窺失去至親的悲痛。

重點啟發:

1.風雨同舟:患難見真情

瓊和約翰的婚姻就像是一部動人的愛情故事,兩個作家朝夕相處,風雨同舟。然而,就在昆塔娜病重住院的那段日子裡,約翰卻在一夜之間撒手人寰。瓊在震驚和悲痛中,仍然要獨自面對女兒的病情和丈夫的後事。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摯愛的陪伴和支持是多麼重要。

2.悲傷無所不在:哀悼改變生活

約翰的離世對瓊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總是下意識地保留約翰的物品,彷彿他還會回來。她開始質疑自己的人生選擇,認為如果當初沒有去《生活》雜誌工作,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悲傷像漩渦一樣將她捲入,玫瑰花瓣、壁畫、地名,處處都是約翰的身影。這讓我明白,失去摯愛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印記,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

3.哀悼無界:正常與病態之別

心理學家將哀悼分為正常哀悼和病態哀悼兩種。正常哀悼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等階段,每個人以自己的步調走過,雖然過程漫長痛苦,但終會慢慢走出陰霾。而瓊經歷的是病態哀悼,喪禮一再延期、與約翰相依為命的關係讓她無法走出失去的傷痛。我從中學到,哀悼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失去,或許寫作和閱讀能成為療癒的良方。

個人評價:

《奇想之年》是一本情感真摯、字字揪心的書。作者毫無保留地展現了自己最脆弱的一面,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感同身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女人哀悼至親的故事,更是一個在逆境中掙扎、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儘管生命無常,但愛與記憶是永恆的,或許這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特別推薦《奇想之年》給誰:

那些曾經歷失去至親之痛的人,那些喜愛傳記文學的讀者,以及每一個渴望探尋生命意義的靈魂。

Ed的話:

從《奇想之年》中,我看到了「增強」(Enhance)的概念。作者在喪夫和女兒病重的打擊下,選擇用寫作和閱讀來面對哀痛,提升自己的心靈韌性。對於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而言,這不啻是一種啟示:逆境和挫折難以避免,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是消沉放棄,還是從痛苦中汲取養分,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唯有不斷增強內在,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風雨中屹立不搖,活出自己的價值。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