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教育的浪費:一位經濟學家眼中的教育投資》The Case Against Education

一句話總結:

《教育的浪費》這本書深入剖析了現行教育制度的種種弊端,提出教育體系未能達成其應有目的,反而為社會製造諸多問題,並探討我們可以如何著手改革。

作者介紹:

布萊恩.卡普蘭(Bryan Caplan):布萊恩.卡普蘭是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公共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和勞動經濟學等。除了《為什麼要唸大學?》外,他還出版了《理性選民的神話》、《生個孩子吧》等多本著作,是當代頗具影響力的經濟學者之一。

重點啟發:

學校所學,鮮少派得上用場

在學校裡學到的大部分知識,與真實生活脫節,無法應用在實務工作上。比方說:土木工程系的物理課竟然在教光學和相對論,即便學生質疑其必要性,系上仍以「課程認證」的名義,硬是要學生修習。更別提那些為了湊學分而修的課,學了等於沒學。教育工作者辯稱課堂教授批判性思考和邏輯推理,但科學研究顯示大學教育對此能力的培養,無法延伸到課堂之外。換句話說,大學文憑並不保證你在真實世界能夠擺脫非理性思考。

文憑只是一紙「勤奮證明」

一般認為大學畢業生賺得多,是因為在學校學到一身本事。但其實,文憑帶來高薪,只因為肯上大學並且畢業的人,通常比較勤奮而已。這些性格特質先天就有,大學文憑不過是勤奮的證明,並非培養勤奮的搖籃。相較於「人力資本理論」,「信號理論」更能解釋為何英文系畢業生從事顧問工作,薪資仍高於無學歷者。雖然所學科目風馬牛不相及,但文憑向雇主傳遞了求職者努力不懈的訊息。

改革教育,從學用合一做起

我們要徹底擺脫「學歷越高越好」的迷思,取消毫無意義的必修課規定,像是莎士比亞或歷史這種人人修完就忘的科目。減少助學補貼,遏止學歷通膨。最重要的是,強調職業訓練與在職學習,勝過課堂教學。讓孩子及早就業,累積實務經驗,才是教育的不二法門。政府應修法放寬童工規範,讓孩子及早踏入職場,避免畢業後仍需面對學用落差的窘境。

個人觀點:

讀完這本書,讓我開始懷疑剛拿到手的碩士文憑是否物有所值。但轉念一想,在現行社會結構下,大學文憑仍是晉身職場的敲門磚。儘管本書提出許多精闢見解,卻也忽略了一些影響其論點在現實生活中適用性的關鍵因素。

特別推薦《教育的浪費》給:

正在考慮是否上大學的青年、想開拓教育新視野的高中老師以及每一位有能力改革這個低效又過時教育體制的政治人物。

Ed的話:

本書主張學用合一,不假外求,頗能呼應企業經營中「充分利用(Leverage)」的概念。與其埋首課本,不如善用實作歷練的機會,發揮已具備的技能專長。站在企業的立場,「在職訓練」有助提升員工戰力,創造更大價值,達到雙贏局面。教育體系若能參考這樣的思維,必能培育出學以致用的人才,讓個人、企業與社會共榮共好。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