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Built to Last》

總結一句話:

《Built to Last》透過研究18家卓越的百年企業,探索它們賴以成功的原則和理念,以及如何持續茁壯。

作者介紹:

本書是 James C. Collins(通稱 Jim Collins)和 Jerry Porras 歷時六年研究的成果,於1994年出版,長期以來被視為現代經典,已被翻譯成25種以上的語言。Collins 和 Porras 針對當時全球頂尖企業的數百位執行長進行調查,然後選出18家「願景型企業」進行深入分析、調查和與非願景型同業進行比較,以找出這些企業數十年(有些甚至超過一個世紀)得以持續成功的關鍵因素。

重點啟發:

1. 創意永無止盡

真正偉大且具願景的公司之所以能源源不絕地提出絕佳創意,關鍵在於他們產生的創意數量驚人。就像 Sony 創辦人 Akio Morita 和 Masaru Ibuka 在創立公司後,立刻召開會議集思廣益討論業務構想,包括甜味豆泥和迷你高爾夫設備等。美國運通一開始是郵件業務,摩托羅拉則做電池消除器,蘋果電腦雖然很成功,但最終創造出史上最賺錢的產品卻是手機。這些公司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專注在持續提出創意的過程,而非僅僅依賴一個絕妙點子或傑出領導人。保持躁動不安和堅持不懈,遠比只有千載難逢的創意更加重要。

2. 核心意識形態

核心意識形態包含兩個要素:更高的目的和一套核心價值。例如,沃爾瑪的核心意識形態是以最低價格和最好的客戶服務,為民眾提供零售商品。蘋果的宗旨是「不同凡想」,他們存在的目的是顛覆、改變、改善,不論是電腦、音樂還是手機產業。蘋果的價值觀之一是「友善和美麗的設計」。請注意,這些理念不會阻礙公司進步,蘋果從未停止實驗,否則他們永遠不會從電腦跨足到音樂播放器。然而,做些不同的事情,讓所有產品都美觀動人,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原則。你的核心意識形態必須貫穿所有產品、員工和時代,其內容為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確實存在。如果沒有崇高的目標和堅定的原則,就永遠無法創造出足以吸引其他優秀人才協助你共築願景的宏偉藍圖。

3. 唯才是用

由於核心意識形態容不得一絲折衷,具願景的公司只會錄用志同道合、最優秀的員工。核心意識形態無關乎認同程度的高低,只有「是」或「否」,因此新進員工要嘛茁壯成長,要嘛很快離職。舉例來說,在華特迪士尼身邊如果被聽到說四字經(love 除外),一律開除,毫無例外。蘋果公司也一樣,不是真正理解為何字型細節如此重要,就是完全無法體會。這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公司就像個大家庭,幾乎像個小圈圈。唯有確信員工恪守核心意識形態,公司才能放心地給予他們空間去實驗和激盪出企業賴以為生的各種創意。

個人評價:

我完全沒想到《Built to Last》會如此暢銷,成為不朽經典。這本書投注了難以想像的心力,從書中舉出的無數案例可見一斑,我認為這點在 Blinkist 的摘要中也充分展現。第一個重點啟發,對我而言簡直是場思維革命。我一直以為創業雖不必有個絕妙點子,起碼也要先有個構想。想像跟兩個好朋友一起開公司,再集思廣益,這觀點讓創業呈現出全新的面貌。我知道創業就像跳進冰冷的水池,但現在聽起來倒是挺有趣的。此外,我從來沒看過有人把核心意識形態闡述得如此清晰明白,這份摘要讓我一下就理解了,感覺自己現在也能提出自己的核心意識形態。順帶一提,Jim Collins 後來的著作《Good to Great》和《Great by Choice》同樣引人入勝!

特別推薦《Built to Last》給誰:

手握一個商業點子卻不敢付諸行動、深怕失敗而不告訴任何人的青少年;躍躍欲試想創業的中年人;以及經常質疑雇主價值觀的人。

Ed的話:

我認為本書的精髓與「策略制定」(Strategize)這個概念最為相關。具願景的企業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他們擁有明確的核心意識形態,作為制定所有策略的基礎。核心意識形態包含了企業的崇高目標和價值觀,是企業的精神指引針,引領企業持續茁壯,而非只專注於單一創意或領導人。許多人常誤以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於點子或執行力,但從《Built to Last》可知,擁有明確策略方向和信念,才是最重要的致勝關鍵。如果把這個道理應用在個人成長,或許我們更應該花時間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並據此擬定人生藍圖,而非只是盲目追逐世俗定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