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黑猩猩悖論》The Chimp Paradox

一句話總結:

《黑猩猩悖論》運用了一個簡單的類比,幫助你掌控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在做決策、與他人溝通、或是追求健康與快樂,都能以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行動。

作者介紹:

史蒂夫·彼得斯(Steve Peters)原本是數學老師,後來重返校園攻讀醫學學位。之後,他還接受了精神科醫師的訓練,正朝著成為一名傑出醫生的路上邁進。然而,在 2001 年,他的一位前學生推薦他給英國自行車隊。最終,他轉為全職為車隊提供諮詢,現在是奧運選手的表現教練和顧問,自己也是一名菁英運動員。儘管完全改變了職涯,但他的成功仍植基於傳統的教育。

重點啟發:

你的大腦有兩個主要區域經常發生衝突,觀察它們很重要

我們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就像是人類部分,而邊緣系統則像是內在的猿猴。人類部分根據事實理性行事,但猿猴只憑情緒做決定。當兩者發生衝突或錯誤的一方掌控大局時,問題就來了。因此,最重要的是開始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當感到緊張時,問問自己:「現在是誰在掌控?我想要這樣感受和行動嗎?還是猿猴接管了?」學會觀察是掌控內心猿猴的第一大步。

人類有四種溝通模式,了解你正處於哪一種有助於傳達你的訊息

我們的溝通有四種情境:1. 你和對方都使用人類大腦;2. 你使用人類模式,但對方表現得像猿猴;3. 你像猿猴,而對方的人類掌控大局;4. 你們倆都像猿猴。第一種情境最理想,第二和第三種難以應對但一旦搞清楚就能處理。要避免的是第四種,因為它最常演變成醜陋的爭吵。除了努力辨認所有參與者的模式,你還應該直接立即地解決問題。以堅定但尊重的方式解釋你的理由,是避免情緒化回應、讓他人回到理性思考的最佳途徑。

猿猴總是想要更多,這會成為你長期幸福的根本障礙

猿猴最狡猾的伎倆就是讓你追逐一個幻想中的完美狀態,認為只要得到下一樣東西就能快樂。當然,總會有下一樣東西,而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永遠不會到來。所以請記住:你的內心猿猴總是在你面前晃動下一個獎賞。別讓它毀了你的長期幸福。當你達成了令自己驕傲的事情,休息一下,慶祝一番,學會感激你所擁有的。

個人評價:

我覺得《黑猩猩悖論》提供了一個絕妙的類比,幫助我們觀察自己的行為模式。作者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闡述了如何掌控情緒、專注長遠、改善人際溝通等重要課題。透過區分大腦中人類與猿猴的部分,我學會察覺自己何時被情緒主導,進而做出理性的判斷與溝通。此外,書中也點出了人性的弱點,總是不滿足於當下,渴望得到更多。這提醒我要學會欣賞自己的成就,別被內心的猿猴綁架,失去當下的幸福。

特別推薦《黑猩猩悖論》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幾類人。第一是那些正在為了長遠目標而努力的人,比如辛苦讀醫科、想堅持下去的 25 歲學生。這本書能幫你保持清晰的動機,別被一時的挫折打倒。第二是開始面臨極限的運動員,書中的洞見有助於你突破瓶頸、提升表現。第三是常常莫名其妙就和伴侶吵起來的人,你能學到如何覺察彼此的溝通模式,理性地化解爭執。

Ed 的話:

《黑猩猩悖論》讓我聯想到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領導者在面對決策時,常常需要權衡理性與感性,既要考量數據支持的客觀事實,也要傾聽利益相關者的主觀感受。這時若能分辨大腦中的「人類」和「猿猴」,有助於排除情緒化的非理性因素,專注在最重要的目標與長期利益上。此外,領導溝通也需要因人而異地運用四種模式,有時是堅定但友善的「人類對人類」,有時則需要靈活應對「人類對猿猴」的狀況。總之,這本書從嶄新的角度啟發了我們,無論是在工作或生活中,都能運用「猿人類比」來提升思考和溝通的品質。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