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總結:
《鉤癮效應》揭示了如何打造讓人上癮的產品,讓使用者養成習慣,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作者介紹:
尼爾‧艾爾(Nir Eyal)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家,他創立並售出了兩家公司,這個過程耗時超過十年。如今,艾爾專注於寫作,是《富比士》(Forbes)和《科技新報》(TechCrunch)的定期撰稿人。他的著作《鉤癮效應》於2013年12月出版,探討科技產品背後的心理學。
重點啟發:
1. 習慣的力量
習慣的養成是許多成功產品的關鍵。我們不只是把這些產品當作偶爾使用的工具,它們已經迅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每天多次使用它們,感覺離不開它們。習慣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這股力量也轉化到了產品上。
2. 不斷變化的獎勵
產品總會以某種方式獎勵用戶,但這些獎勵必須隨著時間而改變,才能保持效力。老鼠實驗顯示,當獎勵本身不斷變化時,老鼠最渴望每次都得到獎勵,即使有時可能沒有獎勵。這就是為什麼Facebook動態消息如此令人上癮。你不斷往下滑,因為可能會有很棒的內容。「可能」,你不確定,有時你會滑動十分鐘卻一無所獲。但有時你會發現有史以來最有趣的影片。這種不確定性讓它變得更加刺激。
3. 多元豐富的獎勵組合
要實現各式各樣的獎勵,不要只依賴單一獎勵,而是要有一個絕佳的獎勵組合。以Facebook為例,讓你感到興奮的不只是動態消息,還有收到通知、朋友邀請、在遊戲中獲得虛擬貨幣、看到自己的貼文獲得許多讚等。所以要創造一個人們喜愛的產品,要確保他們從使用中獲得許多不同且不斷變化的獎勵。
個人評價:
這本書不僅幫助我學習如何打造讓人上癮的產品,更讓我審視自己使用產品的方式,察覺那些讓人養成習慣的產品。我很欣賞作者不只談產品設計,還談到了其中的道德問題。他建議在兩個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才去創造一個讓人養成習慣的產品:第一,產品能極大改善用戶的生活;第二,創造者自己也會使用這個產品。這提醒我們在創新和獲利之餘,也要審慎思考產品對人和社會的影響。
特別推薦《鉤癮效應》給: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三種人。第一是那些利用空閒時間開發應用程式、做副業、販售產品的年輕創業家。第二是那些不知不覺愛上Facebook的中年婦女。第三是每一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
Ed的話:
從Strategize、Create、Automate、Leverage、Enhance這五個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概念來看,我認為本書與Create創新創造最為相關。創造一個讓人上癮的產品,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而作者提出的四大法則,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步驟,讓有心創新的人能更有方向和依據。此外,作者強調要創造「讓人上癮」的產品必須以改善用戶生活為前提,也呼應了企業應善盡社會責任,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為人們創造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