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這本書》The Book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是一場精神探索之旅,挑戰了許多廣泛流傳卻常被誤導的信念,帶領讀者重新審視人性的本質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定位。

作者介紹:

艾倫.瓦茨(Alan Watts)是一位哲學家、作家和演說家,他以融合東方與西方哲學思想而聞名,尤其專注於禪學、道家和印度教的教義。《這本書》是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自1966年首次出版以來,已經啟發了無數讀者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重點啟發:

你我本為一體

《這本書》首先指出,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獨立於世界之外的個體,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覺。書中點明,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宇宙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大地孕育了森林、創造了海浪,人類也是大自然的產物。一旦我們看穿了身體帶來的分離幻象,就能意識到我們真正的本質是與萬物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

因果律的迷思

另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認識世界,如晝與夜、黑與白等。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我們傾向於相信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關係。但瓦茨認為,因果律不過是一種幻象。書中以一隻貓經過柵欄上的小洞為喻:如果你從未見過貓,透過小洞看到貓頭出現,接著是身體、尾巴,你可能會斷定身體是頭部出現的「結果」,尾巴則是身體出現的「結果」。但只要跳脫小洞的框限,你就會發現頭、身體、尾巴根本是同一隻貓的不同部位!

死亡不是終點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往往被視為生命的終結,帶有恐懼和負面的意味。瓦茨指出,這與基督教的教義有關,因為在基督教的觀念裡,死後將面臨最後審判,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然而,書中提到許多其他傳統並不把死亡視為可怕的事,反而將之視為一個通往靈性成長新境界的機會。希臘哲學家葛吉夫就曾說過:「在生命中不斷意識到死亡的必然性,能夠消除我們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仇恨他人的傾向。」

個人評價:

《這本書》雖然寫於1966年,但所探討的議題是亙古不變的,例如人類存在的意義、生命的目的等。瓦茨試圖回答這些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困擾著我們的問題,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智慧結晶。跳脫自我中心的侷限、直視死亡的必然、體認萬物一體的道理,瓦茨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啟發我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生命。

特別推薦《這本書》給誰:

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以下幾種人:在虔誠的基督教家庭長大但渴望拓展視野的年輕人、事業有成且生活美滿卻陷入存在危機的中年人和任何正在尋求靈性指引和啟發的人。

Ed的話:

《這本書》所傳達的人生智慧與SCALE架構中的幾個面向不謀而合。它提醒我們要跳脫習以為常的思維框架,用嶄新的視角看待世界,這正是創新(Create)的精神。此外,書中強調萬物互相連結、彼此依存,啟發我們在制定策略(Strategize)時,要考量整體的利益,而非只顧自身得失。瓦茨對生死的洞見也值得企業經營者借鑑,唯有直面、接納生命的無常,才能放下執著,全然投入當下,把握每個增強企業實力的機會(Enhance)。總而言之,這本書字字珠璣,是一部啟發心智、陶冶性情的佳作。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