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輕鬆駕馭壓力》The Upside Of Stress

一句話總結:

《輕鬆駕馭壓力》這本書幫助我們改變對壓力的看法,不再極力避免焦慮,而是將壓力視為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藉此以更好的方式來應對壓力,甚至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作者介紹:

凱利·麥高尼格(Kelly McGonigal)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演說家。她的著作《輕鬆駕馭意志力》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因此當我看到她在2015年5月出版了另一本新書《輕鬆駕馭壓力》時,我立刻就想一探究竟。這本書主張,只要我們以正確的心態看待壓力,壓力其實對我們是有益的。書中還提供了許多科學實證的可行技巧和策略,教導我們如何以正確的方式應對壓力。麥高尼格在2013年的TED演講,談論這個主題時,已經有將近1000萬的觀看次數,可見她的觀點確實引起廣大迴響。

重點啟發:

1.壓力只有在你相信它有害時,才會危害健康

一項研究發現,高度壓力會增加人們43%的早逝風險,乍聽之下令人憂心。但仔細一看,這個結論只適用於那些「認為壓力會影響自己健康」且壓力程度很高的人。相反地,那些壓力程度同樣很高,但態度是壓力對健康無負面影響的參與者,反而是最不可能早逝的一群人。這背後的奧妙在於我們的大腦。就像我們可以選擇成長型或固定型心態一樣,相信壓力是生命中自然且有幫助的一部分,遠比個人偏好或任何學到的事實都要來得強大許多。這種信念會讓你想出好方法來應對壓力、在需要時尋求幫助,並將充滿壓力的事件視為挑戰,而非極力避免。更棒的是,你可以學習並採用這種心態!

2.「快樂與壓力共存」的壓力悖論

壓力悖論的核心概念是:幸福的人生總是伴隨著壓力,換句話說,一個完全沒有壓力的人生不可能是快樂的。蓋洛普民意調查發現,大約40%的美國人每天都在與壓力奮鬥。相比之下,非洲的某些國家,如茅利塔尼亞,每日壓力水平要低得多,只有5%。然而,美國人的平均收入、預期壽命和生活水平都比非洲國家高出許多,後者經常飽受犯罪、暴力、饑餓、腐敗和內戰之苦。2013年由意志力研究先驅羅伊·鮑梅斯特(Roy Baumeister)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往往認為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件,同時也是最令人感到有壓力的。最成功的人通常都忙得不可開交,因為他們熱愛自己的事業並全心投入,他們從工作中獲得的意義感,很大一部分正是來自於工作的壓力。同樣地,生孩子通常被認為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但沒人會說那是輕而易舉的事。只要記住幸福和壓力如陰陽般共生,你就能改善對兩者的態度。

3.將壓力轉化為提升表現的能量

在進行簡報前,你認為「我很冷靜」和「我很興奮」,哪一種自我暗示效果較好?答案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但事實上是後者。哈佛大學教授艾莉森·布魯克斯(Alison Brooks)讓兩組學生分別嘗試這兩種自我暗示,簡報結束後詢問觀眾哪一組表現得更好。結果是,試圖讓自己感到興奮的那一組,被認為更有自信、更稱職、更優雅。這是因為他們不只是試圖平息焦慮,而是將壓力轉化為能量,讓簡報變得有趣。因此,下一次當你感到有壓力時,試著將負面的自我對話轉變成鼓舞人心的話語,並嘗試利用這股能量來推動事情發展。

個人評價:

身為一個經常為了小事就感到緊張,總是想要加快腳步的人,《輕鬆駕馭壓力》這本書不僅是很好的讀物,對我而言更是必要的。我原本就知道壓力有兩種:負面的困擾(distress)和正面的興奮(eustress),但我沒有想到可以將前者轉化為後者。我認為書中的第一個重點啟發最發人深省,再次展現了心靈對身體的強大影響力。我會試著改善自己面對壓力的態度,將能夠從事大量工作視為一件好事,因為這些工作對我而言都是有意義的。

特別推薦《輕鬆駕馭壓力》給誰:

– 擔心自己第一次在全班面前進行簡報的表現的高中生

– 儘管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擔心自己可能會精疲力竭的高管

– 任何每天早上都在急忙趕往工作的人

Ed的話:

在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方面,我認為這本書最能與S – 制定策略(Strategize)這個概念產生連結。壓力往往來自於不確定性,但如果我們能夠將壓力視為推動成長的動力,並制定明確的策略和計畫來應對,那麼壓力就能轉化為積極的力量。透過審慎的策略規劃,我們可以更從容地面對各種挑戰,將壓力轉化為成就目標的助力。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壓力在生活中的角色,學會以更正面、更有建設性的方式來看待和利用壓力。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