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請求的力量》The Art of Asking

一句話總結:

《請求的力量》這本書教導我們勇於接受他人的幫助,不要總是想獨自完成所有事情,透過誠實、慷慨以及不害怕提出請求,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緊密聯繫的朋友和支持者家族。

作者介紹:

阿曼達.帕爾默(Amanda Palmer) 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她的身分包括歌手、作曲家、作家,以及音樂二人組合「The Dresden Dolls」的其中一員。在開始音樂生涯之前,她曾經在波士頓街頭扮演「活雕像」,化著白色的妝、穿著婚紗和黑色假髮,一動也不動地站上好幾個小時。阿曼達的生活和創作都跳脫傳統框架,而這本書則是在談她求助的掙扎歷程。一開始,阿曼達的事業因為不願意求助而受阻,但當她開始接受粉絲、家人和朋友給予的支持後,一切都改變了。

重點啟發:

接受他人的幫助,不僅對你有益,也可能幫助了施予者

譬如:作者的長期朋友兼鄰居 Anthony,多年來給了她許多道德支持。作者後來意識到,讓 Anthony 幫助她,其實也是在幫助 Anthony本人。由於童年受虐的經歷,Anthony 不喜歡談論自己的問題,但藉由幫別人談心,他得以處理內心的創傷。表面上看似不平等的關係,骨子裡卻是雙贏。所以當我們不想接受幫助時,不妨反問自己:「這對對方會有什麼幫助?」

提出請求是雙向的,要有被拒絕的心理準備

阿曼達熱衷於和人建立連結,在扮演「八呎新娘」的行為藝術時,她會準備小禮物送給觀眾,最後選定了花朵。但並非所有人都想要花,有些人會拒收。阿曼達因此了解到,送禮和求助都是需要雙方合作的。送禮這個舉動本身就是一種請求,你是在請對方接受你的禮物,但只有在給予對方拒絕的選擇時,那才是一份真正的禮物。我們必須讓所有的請求都是無條件的,「不」永遠都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坦然提出請求。

專注於交朋友,而非拉客戶,久而久之就能建立龐大的支援網絡

阿曼達在 2000 年和樂團夥伴 Brian Viglione 開始巡迴演出時,便決定用電子郵件作為主要的聯繫管道。當時用電郵建立通訊錄的概念還很新穎,阿曼達可說是線上行銷的先驅。但和大多數的行銷人不同,她並沒有將通訊錄策略化,而是把它當成「一次傳訊給許多筆友」的方式,無所不談。她建立的不只是粉絲群,更像是一個大家庭。阿曼達會問大家是否能借住他們的沙發、公佈新演出行程、為其他音樂人的表演尋找贊助者,也會分享私人故事。唯一不會做的,就是「賣了」她的朋友。簽下唱片公司後,經紀人想要她把聯繫方式做效率化,但她拒絕交出通訊錄,深知對方只會拿去濫發垃圾郵件,將一切商業化。把心力放在廣交線上朋友,在你需要幫助之前,就能築起一張龐大的支援網絡。

個人評價:

《請求的力量》是一本寫給藝術家和創作者的書,但又帶有一點商業書的味道,非常特別!阿曼達沒有用那種討人厭的大師口吻告訴你該怎麼做、走什麼步驟才能成功,而是坦誠地分享自己的故事,讓讀者從中學習。無論你是不是藝術工作者,只要覺得向人求助很彆扭,即使明知自己需要幫助,還是不想開口,我都推薦你讀這本書。

特別推薦《請求的力量》給誰:

– 靠著端盤子餬口,等待下一個表演機會的演員

– 對於接受丈夫的資助來開創畫家生涯感到不自在的家庭主婦

– 正在經營線上事業的所有人

Ed的話:

《請求的力量》這本書的概念和企業經營中的「充分利用(Leverage)」不謀而合。阿曼達透過經營電子報,串連了廣大的支持者網絡,把原本零散的資源和人脈做了有效的整合,為事業創造了更多可能。這正是企業善用外部資源、尋求跨界合作、發揮綜效的最佳寫照。此外,阿曼達堅持「交朋友」的初衷,拒絕向商業利益低頭的精神,也值得所有企業借鏡。唯有把顧客當成朋友,以誠相待,才能贏得長久的信任和支持,為品牌注入溫度與生命力。《請求的力量》啟發我們以不同的視角看待「求助」這件事,對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都能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向。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