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被誤解的成功學》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一句話總結:

《被誤解的成功學》透過分析常見成功建議的兩面性,如自信、外向、善良等,推翻了傳統觀念,指出真正決定成敗的是我們掌控更多的其他因素。

作者介紹:

Eric Barker是一位博客作者,他的部落格「bakadesuyo」(日文「我是白癡」)已經寫作近十年。Eric以斯多葛學派的原則為基礎,致力於讓科學研究通俗化,平衡探討各種議題的正反兩面,如自信、動機、外向性等。他在2017年出版了第一本書《被誤解的成功學:顛覆你對成功的既定印象》,集結了他最精華、最令人驚豔的見解。

重點啟發:

1. 優異成績常導向平庸之路

學校成績優異者,往往被同學羨慕,並被寄予厚望。然而,現實卻非如此。一項研究追蹤了81位1981年的畢業生,15年後,他們雖然努力學習,卻無一人以驚天動地的方式改變世界。相較之下,《富比士》雜誌的400大富豪中,大學輟學者的比例卻意外的高。或許在學校表現優異,並沒有那麼重要。我們的教育系統培養出優秀的「羊」,而非傑出的「思考者」。要在現實世界中成功,你真正需要的是創造力、熱情、癡迷、遠見和承諾。生命是混亂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毅力去實現目標。

2. 外向者賺錢多,內向者易成專家

外向和內向,在個人成就上都各有優勢。外向者的平均收入略高一些。例如,偶爾外出小酌的人,收入可多14%。如果你享受與人相處,自然會建立更多人際關係,更容易交到朋友,最終獲得更好的人脈。另一方面,內向者更有機會成為領域專家。因為他們花更多時間獨處,更容易投入足夠時間深入發展專業。即使是較「外向」的運動項目,89%的頂尖運動員都是內向者。重要的不是哪種性格較好,而是了解自己是誰,才能採取相應的行動。

3. 工作時數的確是關鍵因素

工作時數一直是你完全掌控的變數。你的才能、機遇、環境,對這些的影響都非常有限。當然,你可以搬家、換朋友、轉工作,但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投入時間。一項研究發現,在複雜工作中,表現最好的10%員工,其產出價值是表現最差10%的8倍之多。雖然部分原因可歸咎於智力、天分等因素,但歸根結底,這是投入大量工時,熟稔工作要領的結果。無論這項洞見對你而言,是否因為家庭因素而限制了生產力,抑或是你目前擁有大把時間而能全心投入工作,你現在都能更明智地權衡生活的取捨──這正是本書的精髓所在。

個人評價:

我深感Eric對成功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被誤解的成功學》並非非黑即白,而是考量最新研究,權衡利弊得失,最後達到黃金平衡點。他致力於幫助讀者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而非將自身的成功定義強加於人。這種真摯用心,在他的文字裡處處可見。

特別推薦《被誤解的成功學》給以下讀者:

– 剛從聽命行事的高中教育畢業的青年

– 對他人靠人脈取得成就感到沮喪的業務經理

– 總是以智商不夠作為不努力藉口的所有人

Ed有話説:

《被誤解的成功學》中的概念,與個人成長中「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層面最為相關。本書透過分析常見成功建議的兩面性,推翻了許多傳統觀念,提醒我們要審慎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明智地規劃人生策略,而非盲從主流價值觀。此外,本書也點出了工作投入的重要性。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平衡,善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maximizing我們的影響力,正是「充分利用」(Leverage)的精髓所在。總的來說,《被誤解的成功學》提供了一個更全面、更細緻的成功觀,啟發我們以嶄新的視角審視自我,規劃人生藍圖。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