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美國的病》An American Sickness

一句話總結:

《美國的病》這本書透過揭露醫療保健公司近期的貪婪、腐敗和自私自利,激勵你思考自己能為改善美國的醫療保健現狀做些什麼。

作者介紹:

伊麗莎白·羅森索爾(Elisabeth Rosenthal)是一位資深醫學記者,曾任《紐約時報》記者長達22年之久。她的報導涵蓋了醫學界的方方面面,包括美國破敗的醫療保健系統。羅森索爾憑藉其優秀的報導和犀利的筆鋒,贏得了無數獎項和讚譽,她的作品常常引發社會議題的廣泛討論。

重點啟發:

1. 醫院淪為營利機器

美國的醫院早已偏離了它們最初作為慈善機構、拯救生命的宗旨,轉而追求利潤最大化。醫院甚至聘請商業顧問來制定「策略定價」,故意隱瞞收費項目,誘導醫生開具昂貴的治療和手術,並淘汰財務績效不佳的部門,只為了擴張利潤豐厚的業務。病患的利益,早已被棄之不顧。

2. 藥廠操縱專利法

製藥公司原本的使命是研發藥物來幫助病患,但如今卻淪為貪得無厭的商業巨獸。他們竭盡所能哄抬藥價,讓病患望藥興嘆。有些藥物在英國只要12美元,在美國卻要700至1200美元。為了規避專利限制,藥廠還利用無專利的成分製造「新藥」,或是把舊藥重新組合,繼續牟取暴利。

3. 病患不如金錢

在美國的醫療保健行業中,營利凌駕於病患福祉之上。從業人員口中的「病人」變成了「消費者」,「疾病」變成了「高價值病症」。就連醫學研究也受到利益的左右,一位哈佛醫學院的教授研究1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卻因為沒有商業利潤,無法獲得任何糖尿病研究協會的資助。對他們而言,與其治癒疾病,不如讓病人長期依賴昂貴的治療,才能賺取更多金錢。

個人評價:

讀完《美國的病》,我感到憤怒和不安。書中揭露的醫療保健行業的貪婪、腐敗和冷血,令人髮指。看到病患的痛苦被無視,生命被金錢踐踏,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但我也看到希望,許多醫生也對這種亂象感到不滿。作為普通公民,我們應該攜手醫護人員,共同推動改革,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的醫療保健系統。

特別推薦《美國的病》給誰:

我想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生活在美國的人,尤其是那些飽受醫療費用之苦的慢性病患者、有理想抱負的醫護人員、以及手握政策大權的政府官員。這本書值得所有人深思和行動。

Ed有話説:

從商業角度來看,《美國的病》反映出一個失衡的產業生態。醫療保健業者過度追求短期利益,忽視了客戶(病患)的長遠利益,背離了行業的初心和社會責任。要扭轉這種局面,必須從根本著手,制定合理的策略(Strategize):以病患為中心,兼顧品質和成本;鼓勵創新(Create),研發更有效、更實惠的治療方案;善用科技(Automate),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整合資源(Leverage),加強各方協作;優化流程(Enhance),杜絕浪費。只有通過全方位的改革,才能重塑一個健康、可持續的醫療保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