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全新且更好的思考生產力的方式,讓你允許自己對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物極度嚴謹,然後無情地剔除其他所有事物。
作者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 Greg McKeown,他是一位著名的領導力策略師,經常為各大知名企業和高階主管提供諮詢服務。《少,但是更好》在 2014 年初出版後,很快就成為了暢銷書,全球銷量超過百萬冊,可見其觀點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
重點啟發:
1. 學會無助感的兩種極端
很多人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就是什麼事都想做,但這兩種極端其實都源自「習得性無助」。當我們整天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必須做這個,我必須做那個」,其實就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別人。真正的精準思考者,應該學會對生活說:「我選擇去做這個」。
2. 運用 90% 法則,成為自己人生的編輯
推特執行長傑克·多西曾說,身為一個執行長就像是編輯,要不斷地修改團隊、財務和公司願景。身為精準思考者,我們也要學會成為自己人生的編輯。書中提到「90% 法則」:對每一個待辦事項和決定,只看最重要的標準,給它打個 0 到 100 分,低於 90 分的通通捨棄。比方說,整理衣櫃時,你可以評估每件衣服的再次穿著機率,低於 90% 的就可以丟掉了。
3. 永遠給自己多預留 50% 的時間
精準思考的一大好處,就是能騰出足夠時間專注於最重要的事。但即使只選擇幾件事來做,我們還是很容易低估實際所需的時間。因此,書中建議要養成習慣,永遠多預留 50% 你原本預估的時間,才能因應各種意外狀況。當你覺得寫一篇文章需要 1 小時,那就排 1.5 小時到行事曆吧!
個人評價:
我個人非常喜歡作者用圖像來闡述核心概念的方式。書中有一張非常棒的圖,畫了 12 支箭頭代表一天的 12 個小時,一種情況是箭頭四處亂指,另一種則是所有箭頭都指向同一方向,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專注的力量。許多時間管理的書會告訴你要如何排優先順序,但《少,但是更好》卻主張「只做這件事,其他免談」。我們往往高估自己能做的事,把許多事從「最好有」提升到「這很重要」。這本書幫助我們戒除這種習慣,學會聚焦在最關鍵的事物上。讀完後,我的工作方式也徹底改變了。
我特別推薦《少,但是更好》給以下幾種人:
1. 有許多人生目標,卻總覺得在追逐待辦事項且進度落後的年輕人
2. 衣櫃裡還留著一年沒穿的衣服,覺得「說不定哪天會穿」的年輕專業人士
3. 經常低估事情所需時間的人
Ed 的話:
《少,但是更好》的概念跟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 SCALE 法則不謀而合。精準思考講求聚焦最重要的事,這正是制定策略(Strategize)的精隨。學會對不重要的事說不,把資源和時間投注在關鍵事務上,就能更有效地投入創造(Create)。而且當我們專注在少數幾件事時,往往更容易將流程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進而不斷精進、增強自己的能力(Enhance)。希望大家都能運用書中的概念,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最精華的那 10%,成為真正的精準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