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第六次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

一句話總結:

《第六次大滅絕》總結了人類活動如何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並指出減緩我們最大環境問題的方法。

作者介紹: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是一位獲獎作家,她的著作《第六次大滅絕》揭示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系統的深遠影響。寇伯特是《紐約客》雜誌的記者,曾獲得普利策獎和國家雜誌獎等多項殊榮,她的寫作涵蓋了從氣候變遷到大規模滅絕等各種環境議題。

重點啟發:

1. 人類活動以多種方式導致第六次大滅絕

人類活動,尤其是在工業時代,透過重塑自然棲息地、全球暖化和跨大陸運輸等方式,對其他物種產生了巨大影響。砍伐大片森林導致動物棲息地破碎化,進而削弱物種繁殖能力,增加滅絕風險。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快速的氣候變化影響了那些對生存條件變化適應力較差的物種。而人類的廣泛旅行無意中混合了不同棲息地的物種,消除了對維持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遷徙障礙。

2. 人類的天性註定了我們對生態平衡的威脅

科學家發現,人類對地球的深遠影響並非始於工業革命。事實上,人類的本性—不安分、有創造力、善於解決問題、合作和冒險—使我們超越了其他物種從未突破的自然限制,但也對我們周圍的世界造成了破壞。例如:早期人類過度狩獵,威脅了史前時代一些大型動物的生存,如犀牛或猛獁象。考古發掘也表明,智人的競爭天性導致了尼安德特人的消失。

3.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減緩第六次大滅絕

認識到人類的特質既促進了我們的進步,也導致了第六次大滅絕,我們應該培養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不安分和合作技能,以拯救那些我們仍然可以拯救的物種。許多作家,如: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都表達了對其他物種的關注,成為世界各地環境草根運動的跳板,推動了瀕危物種保護立法。今天,我們無可置疑地知道人類對環境破壞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們也完全有能力改善這種情況。

個人評價:

《第六次大滅絕》是一本不同尋常的環保書籍。它試圖將論述從譴責人類對當前環境問題的責任,轉移到簡單陳述事實。在這些事實中,寇伯特將人類的進步對地球造成的危害歸因於智人的先天特質。這使讀者不會像讀其他環保書籍時那樣感到內疚,而是理解所描述的過程,並感到有能力採取行動。

特別推薦《第六次大滅絕》給誰:

我推薦這本書給認為人類應該為氣候危機「負責」的環保活動家、擔心孩子在環境威脅時代的未來的年輕父母以及任何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人。

Ed的話: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我們可以將書中的概念與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中的「創建(Create)」聯繫起來。正如書中所述,人類獨特的創造力既促進了我們的進步,也導致了第六次大滅絕。但如果我們能夠明智地運用這種創造力,就有可能減緩大滅絕,甚至扭轉局面。

對個人而言,這意味著要創造性地思考我們可以為保護環境做出的改變,無論是改變生活方式還是參與環保活動。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要創新地開發更環保、更可持續的產品和服務。只有創造性地應對環境挑戰,我們才能為子孫後代保護好這個星球。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