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總結:
《活力藝術》這本書透過14個啟發性的想法,讓你的生活和創意實踐相互滋養,在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實用練習中,帶給你靈感,活出豐富、和諧統整的人生。
作者介紹:
芙羅拉‧鮑利(Flora Bowley)19歲時在大學修習第一堂繪畫課,教授走進教室開宗明義地說:「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千幅糟糕的畫,那就讓我們開始吧!」這句話為她的藝術生涯揭開序幕。25年後的今天,芙羅拉的確已創作了超過一千幅畫作。在這過程中,繪畫對她而言不僅是嗜好或工作,更成為陪伴她生命中喜怒哀樂的摯友,也是促成許多精采故事的推手。
重點啟發:
在舒適與冒險間取得平衡
生活和藝術都在舒適和冒險之間不斷擺盪,而你的「籃子」就是維持平衡的關鍵。籃子裡裝滿你累積的工具、技巧和知識,隨時可以拿出來運用,但創作時務必把籃子放在身後。我們往往容易回到熟悉的老路,但如果只依賴現有的知識、習慣、工具和決策,就永遠學不到新東西,也創造不出新事物。生活中也有「生活籃」,有時同樣需要擱置一旁。「與其安於現狀,不如突破盲點,活得精采。」
給生活和創作適度框架
傳奇舞者兼作家崔拉‧薩普(Twyla Tharp)認為:「跳出框框思考前,你得先有個框框。」芙羅拉對此深表認同。身為自由奔放的靈魂,芙羅拉發現過多的自由並不會帶來完美的自我表達,反而會導致「創意決策疲勞」。她曾在靜坐營連續打坐10小時,深知適度的限制其實別具解放意義。她稱之為「河岸」,「任何東西都可以是河岸,只要能限縮選擇、引導專注。」適時設立「河岸」,選定幾個條件約束自己,反而能幫助你放鬆心情、聚焦目標。
擁抱生命的多重層次
多年前,芙羅拉的母親被診斷出晚期癌症,在7週後辭世。這段悲劇成為她畫作和生活中的多重層次。憤怒、悲傷、恐懼都躍然紙上,也讓那段時期的作品份外動人。芙羅拉認為:儀式能將「悲傷化為慈悲,恐懼化為洞見,憤怒化為正義的希望」,繪畫就是一種儀式,划船渡湖、寫日記、參加非洲的哀悼儀式也是。透過儀式,我們能在過去、現在、未來間自在穿梭,「人生的每個階段和故事,都是為下一章鋪陳舞台。」
個人評價:
《活力藝術》是一本融合創意、靈性、哲學、專業和反思的書,提供了獨特而全面性的生活祕訣。芙羅拉始終以鼓勵、平等的口吻娓娓道來,無論你是不是藝術家,都值得一試她的點子。透過閱讀,我深刻體會到內在的平靜和喜悅是創意的泉源。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畫,每個當下都在創作。放下框架、擁抱變化、活在當下,就能活出最真實、精采的自己。
特別推薦《活力藝術》給以下讀者:
– 正在大學掙扎求學的年輕作家
– 正經歷離婚低潮的創業家
– 任何感到創作停滯不前的人
Ed的話:
《活力藝術》所倡導的生活態度,與企業經營中的「自動化」(Automate)概念不謀而合。自動化強調建立系統和流程,讓事情自動運行,同時創造空間專注在真正重要的決策。正如芙羅拉所言,適度的框架和限制能幫助我們聚焦目標、放鬆心情,避免在選擇的汪洋中迷失,浪費寶貴的決策能量。無論是藝術創作或職場工作,設立「自動化的河岸」,在每個階段選定幾個簡單規則,能大幅提升投入和產出的品質。但同時別忘記保持彈性,依需求調整框架。就像河流蜿蜒,河岸也隨之變化。在舒適和冒險間取得平衡,擁抱生命的驚喜,活出精采而飽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