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比上帝更有錢》More Money Than God

一句話總結:

作者透過本書帶領我們一窺避險基金的神秘面紗,瞭解基金經理人如何從中獲利,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從中學習並運用到自己的理財策略。

作者介紹:

關於作者塞巴斯蒂安‧馬拉比(Sebastian Mallaby),他是一位知名的金融記者,曾任職於《經濟學人》雜誌,目前則是《金融時報》的美國財經評論編輯。他以深入淺出的筆觸,將艱深的金融知識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讓讀者能輕鬆瞭解避險基金的運作模式。

書中帶給我的三大重點啟發:

1. 股市投資,賣出的時機最關鍵

避險基金不僅從表現不佳的公司獲利,也從營收超出預期、獲利穩定成長的優質公司賺取利潤。對優質公司,基金經理人會採取做多的策略,並在數年後賣出獲利了結;但有時基金經理人也會在短期內賣出,利用投資人心理博取利潤。當股價開始上漲時,基金經理人會趁勢買進,借力使力,產生「雪球效應」,進一步推升股價,再適時賣出獲利了結。

2. 突破傳統,另闢蹊徑

在避險基金蔚為主流之前,有許多不同的投資風格,這些策略往往取決於市場情勢。例如「老虎基金」著重挑選長期價值股票,索羅斯在80年代大舉做空美元,當時無人看衰美元,最後索羅斯卻大賺一筆。法拉朗基金則要求交易員對虧損負責,而非只在乎獲利,以防交易員為追求高額獎金而過度冒險。經過數十年的實驗,避險基金發現專注於短期交易及分散投資的策略,最能創造高報酬,長期持股則可以避免潛在虧損並獲取穩定報酬。

3. 避險基金是禍首還是替罪羊?

避險基金在1940年代應運而生,當時投資被視為高風險活動,避險基金就是為了從金融市場的波動中獲利而設立。起初,避險基金幾乎不受監管,這意味著若投資失利,投資人可能血本無歸,但若投資成功,也可能獲得驚人報酬。時至今日,避險基金仍缺乏足夠的監管措施來防範不負責任的投資行為,導致2008年金融海嘯的慘劇恐怕還會重演。然而,避險基金並非最大的威脅,銀行和政府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它們在金融上環環相扣。避險基金可以宣告破產,政府沒有義務介入,這與銀行不同,因此避險基金更可能謹慎管理我們的投資。看來避險基金與經濟災難之間的關聯,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緊密。

個人評價: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揭開了避險基金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瞭解基金經理人如何在市場中博取利潤。書中提到的許多策略,近年來已被許多投資人廣泛運用,避險基金的需求已大不如前。那麼,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成為自己的基金經理人呢?也許是那個想要從交易中賺取更多利潤的交易員,或是那個想要善用積蓄的上班族,亦或是那個想要深入瞭解避險基金運作的準基金經理人。這本書的內容,值得你我深思。

我特別推薦《比上帝更有錢》這本書給以下幾種人:

1. 想瞭解避險基金運作模式的金融從業人員

2. 正在尋找投資靈感的股票投資人

3. 對金融市場的歷史演變感興趣的讀者

Ed的話:

閱讀這本書讓我聯想到SCALE當中的Strategize(策略制定)。避險基金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基金經理人能夠根據市場情勢,制定靈活的投資策略,並適時調整。這對企業經營或個人成長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啟示。唯有不斷檢視內外在環境的變化,才能及時調整策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比上帝更有錢》這本書不僅揭開了避險基金的神秘面紗,更提供了我們思考投資與理財的新視角。透過書中的案例分析,我們可以學習基金經理人的投資智慧,運用到自己的理財策略中,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為自己的財富創造更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