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模糊的倫理學》The Ethics Of Ambiguity

一句話總結:

《模糊的倫理學》以戰後的視角闡述存在主義哲學,啟發我們接納生命的荒謬,並善用其不確定性來創造,而非絕望。

作者介紹: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身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她的著作《第二性》更是女性主義的奠基之作。《模糊的倫理學》則是她在二戰後所寫的一本深具啟發性的經典哲學著作,至今仍廣受討論。

重點啟發:

自由無所不在,把握當下

我們從小接受灌輸的道德觀和世界觀,長大後才發現那些規則的制定者也並非完美,所謂的「真理」也非不可質疑。波娃認為,人的成熟程度不一,成熟度越高,越能意識到自己的自由。可惜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未能完全成熟,也就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即使是在最惡劣的處境下,我們仍有選擇的自由。與其消極地接受現狀,不如努力去改變、去創造,活出獨特而有意義的人生。

中立觀點?不存在的

常聽人說要「不偏不倚、客觀中立」,但你可曾想過,這其實是不可能的嗎?即使是科學家、藝術家或知識分子,在假裝抱持超然的「局外人」視角時,也還是摻雜了主觀的意見和欲望。我們永遠無法真正跳脫自我,用完全客觀的角度去觀察這個世界。裝作中立,就是選擇了冷漠。面對不公不義之事,我們都有責任挺身而出,表達立場。

人應比理念更有價值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壓迫者常用來自圓其說的伎倆。他們總愛訴諸崇高的理念:法西斯聲稱要捍衛民族認同;資本主義要拯救經濟;社會主義要建構烏托邦……然而,活生生的人,卻往往被放到最不重要的位置。試問這些冠冕堂皇的理念,若犧牲了真實的人,還有什麼意義可言?

個人評價:

讀完《模糊的倫理學》,我的內心激盪不已。雖然它寫於半世紀前,所探討的議題放到今日,仍然發人深省。波娃以銳利的筆觸,揭露人性的脆弱與矛盾,卻也溫柔地提醒我們:即便生命荒謬,我們仍有自由去選擇如何看待它、如何活出它的意義。這是一本值得沈澱細細咀嚼的書,帶給我很多思考和反芻。

特別推薦《模糊的倫理學》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對人生感到困惑、對世事感到無力的人。它或許無法提供你標準答案,卻能帶你重新審視生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我也推薦它給喜愛哲學的讀者。波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存在主義,是很好的入門讀物。此外,若你是政治人物,更應該讀讀這本書,體悟政策對人民的影響,學習將人放在理念之上。

Ed的話:

從《模糊的倫理學》可以看出,自由和責任是一體兩面的。企業在自由追求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善盡社會責任,創造利他的價值。創業家應該跳脫成規和慣性思維的侷限,發揮創意(SCALE原則中的 C – Create),開創嶄新的商業模式。同時也要時時以人為本,在自動化和效率的考量之外,兼顧人性關懷,才能真正達到永續經營。波娃的哲學帶給我們不同以往的視角,值得企業經營者參考與內化。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