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持續買進》Just Keep Buying : Proven Ways to Save Money And Build Your Wealth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透過有趣的故事和數據,幫助我們回答關於存錢和投資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承認我們的需求和慾望會隨著人生不同階段而改變,因此我們的理財行為也必須跟著調整。

作者介紹:

作者Nick Maggiulli 是一位理財作家和部落客,他經營著名的理財部落格「Of Dollars And Data」。在這本《持續買進》中,Maggiulli 跳脫傳統的理財建議,透過大自然的觀察和科學數據,向我們展示如何因應不同人生階段調整理財行為。

重點啟發:

1. 像阿拉斯加鱒魚一樣,要學會因時制宜地存錢

阿拉斯加的 Dolly Varden 鱒魚讓生物學家困惑多年。牠們雖然每年只有很短的時間可以大量攝取食物(當鮭魚在牠們的水域產卵時),卻能一整年都生活得很好。原來,這些魚會根據食物供應來縮小或放大消化器官。當鮭魚出現時,牠們會加速新陳代謝,攝取更多卡路里;而當其他魚離開後,牠們就會放慢消化速度。Maggiulli 認為,這教導我們要在有能力的時候存下自己能存的錢。固定的存款比例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要學會因應情況調整。當情況較好時,就多存一些以備不時之需;而當日子較難過時,也要懂得花錢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2. 多賺錢,勝過砍開支

大多數人會把開支削減到痛苦的地步,但這並非通往退休之路的可持續方式。如果你花了 30 年時間過著壓力大的日子才換來退休,那又有什麼意義呢?Maggiulli 建議我們應該專注在提高收入上。畢竟,我們存錢的潛力是有限的,但賺錢的能力卻幾乎是無限的。持續買入廣泛的股票型 ETF,建立投資組合收入,就是增加收入的好方法。

3. 別為了存錢,犧牲生活品質

無所不在的理財建議總讓我們在花錢時感到內疚。Maggiulli 引用了蓋洛普的一項民調,顯示如果我們為了存錢而壓力過大,這種壓力實際上會抵銷我們從存款中獲得的好處。他認為,真正的挑戰不在於要存多少、花多少,而是要搞清楚什麼對我們最重要,好將錢適時、適量地分配到正確的用途上。Daniel Pink 的《Drive》一書提到自主性、掌控感和目標感是長期滿足感的驅動力,因此我們花在這些方面的每一塊錢,就算是日常的一杯拿鐵,都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個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跳脫了千篇一律的理財建議,用有趣的類比和科學數據,幫助讀者以嶄新的角度來思考理財議題。Maggiulli 寫作風格引人入勝又淺顯易懂,讓理財這個複雜的話題變得平易近人。我從書中學到,理財不應該是教條式的規則,而是要因應人生不同階段來調整策略。與其糾結於每一塊錢的去向,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盡己所能把錢花在最重要的事物上,長期투资股市基金,讓複利發揮它的魔力。

特別推薦《持續買進》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正要開始理財旅程的大學生、因經濟衰退而感到退休計畫岌岌可危的中年人、以及任何厭倦陳腔濫調理財建議的人。這本書有你需要的新觀點和靈感!

Ed 的話:

這本書其實跟企業經營中的「策略制定」(Strategize) 不謀而合。無論是個人理財或企業經營,都需要根據內外在環境的變化,靈活調整策略,才能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站穩腳步。當景氣看好、資金充裕時,我們就應該加大投資力道;而當前景黯淡、資金吃緊時,就要懂得收斂、回歸核心。此外,書中強調提高收入的重要性,也呼應了企業要持續「創新」(Create)、開發新商機的必要。一味砍經費、縮減開支,只會讓企業失去競爭力。真正的致勝之道,是要不斷開創收入來源,為未來的成長奠定基礎。總而言之,這本書雖然談的是個人理財,但其中的智慧與企業經營也有許多共通之處。讀完這本書,相信大家都能以更開闊的視野來檢視自己的理財觀念,訂定更靈活、更有彈性的理財策略,在人生的道路上從容前行。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