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一句話總結:

《娛樂至死》帶你回顧媒體發展的歷史,凸顯出娛樂在社會中地位的提升,已經到了我們對它的沉迷程度會削弱我們獨立思考能力的地步。

作者介紹:

尼爾.波士曼(Neil Postman)是一位媒體理論學者,曾任紐約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主任。他以犀利的筆鋒批判電視文化,著有多本探討科技、媒體、教育等議題的暢銷書,堪稱是媒體生態學的先驅。

重點啟發:

1.大眾閱讀的黃金年代

十九世紀可說是「閱讀的年代」。當時閱讀不僅是主要的娛樂方式,也是公共論述的舞台。像是托馬斯・潘恩的小冊子《常識》,在一七七六年就印了五十萬份,等於每五個美國人就有一人讀過。由於文字是傳播和獲取資訊的唯一媒介,這股「閱讀風潮」一路延續到十九世紀後期。

2.電報和照片剝奪了資訊的脈絡

十九世紀中葉,電報的崛起讓人們能在幾分鐘內傳遞簡短訊息到遙遠的距離。但人們很快就開始濫用電報,傳送毫無意義的八卦和謠言。同時期,菲林相紙的發明讓大量拍照成為可能,廣告和報紙也開始大量使用圖片。電報和照片的共通點是:它們傳遞的資訊完全缺乏脈絡,就像現在的推特和Instagram。人們知道的瑣碎資訊變多了,但對少數重要的事情卻缺乏全面的理解。

3.電視上的一切都必須娛樂化

電視承襲了電報和照片走向脈絡化娛樂的路線。影像媒體需要不斷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因此電視上的一切內容都被設計或扭曲成娛樂的形式。新聞搭配音樂和動畫,記者對災難和天氣報導興高采烈;政治辯論宛如言語拳擊賽;廣告力求轟動以刺激消費;連教會講道和紀錄片都得說故事才能留住觀眾。

個人評價:

自2010年起,我就不再擁有電視。偶爾我還是會在筆電上觀賞影集或電影,但我真心建議大家拋棄新聞,甚至完全不看電視。就像這本《娛樂至死》一樣,這個建議放諸四海皆準,任何人在一週內的任何一天採納,都不嫌早。

特別推薦《娛樂至死》給誰:

– 每天花大量時間看電視的青少年

– 不理解年輕人沉迷社群媒體的長者

– 熱愛收看晚間八點新聞的所有人

Ed有話説:

從策略制定(Strategize)的角度來看,《娛樂至死》提醒我們,在制定媒體與傳播策略時,務必謹記「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的概念。每一種媒介都有其特性,塑造了人們接收和理解訊息的方式。若一味追求娛樂效果而忽略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企業與個人都可能落入媒體操弄人心的陷阱,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運用各種媒介傳播訊息時,我們應該審慎評估其脈絡與影響,避免成為娛樂化浪潮下的犧牲品,進而更有策略地善用媒體來實現目標。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