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大腦如何精準學習》How We Learn

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揭示了我們大腦記憶和學習的運作方式,教導我們如何更有效率地學習,讓記憶更加深刻,同時還能提升創造力及直覺判斷的能力。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班尼迪克·凱瑞(Benedict Carey)是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他在2015年出版了這本關於學習和記憶科學的書。作者透過深入研究腦科學及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發現,提煉出一些實用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幫助讀者瞭解大腦的運作機制,掌握高效學習的竅門。

重點啟發:

1. 記憶的形成方式大不相同

我們的記憶是透過神經元之間建立新的連結而形成的。當我們在記住某些事物時,神經元之間會形成一座橋樑,稱為「突觸」。當我們日後再次回想起這個記憶,相關的突觸就會變得更加粗壯,讓我們更容易喚起這段記憶。

然而,不同的記憶會儲存在大腦的不同區域。例如,當我們有意識地去記住新鄰居的名字,這種新記憶會儲存在海馬體中。而一些很久以前的、無意間形成的記憶,像是小時候第一次和祖父母去迪士尼樂園的經歷,則是儲存在大腦皮質中。這些古老的記憶通常特別清晰鮮明,因為它們的不同面向分別儲存在感官、視覺等不同區域,突觸的數量較多、分布較廣。

2. 利用間隔效應鞏固長期記憶

在社交場合初次見面時,我們總會不斷在心中默念對方的名字,深怕轉眼就忘了。但這其實並沒什麼幫助,反而會讓大腦感到厭煩。真正能夠加深記憶的,是過些日子後再次聽到別人叫這個名字。這就是所謂的「間隔效應」。

動物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如果讓動物在通過迷宮的訓練之間有一些間隔時間,兩週後牠們對迷宮的記憶會比連續訓練時更好。這對我們的學習有什麼啟示呢?就是要把學習分成多個時段,而不是長時間的填鴨式惡補。比方說,與其在考試前一天臨時抱佛腳,不如提前幾天就開始,每天學習兩個小時,效果會好很多。

3. 利用蔡加尼克效應提升記憶力和創造力

書中提到適度的中斷有助於記憶,這說的就是「蔡加尼克效應」。它指的是當我們開始一項任務時,大腦會開啟一個循環,如果任務沒有完成,大腦就會一直提醒我們,直到完成為止。

研究發現,如果參與者在執行任務時被打斷,日後他們對這些任務的記憶會特別深刻。暫時擱下學習不僅有助於記憶,還能激發創造力。這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有著超乎想像的資訊處理能力。當我們休息一下時,大腦會在背景中繼續思考問題。所以,如果你為了一道數學難題埋頭苦幹了四個小時,這時不如先放一放。第二天早上洗澡時,靈光乍現的時刻很可能就會到來,這就是蔡加尼克效應在發揮作用。

個人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寫得非常精彩,作者用生動有趣的筆觸闡述了學習和記憶的科學原理,提煉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技巧。書中的觀點新穎獨到,顛覆了不少傳統觀念,讓我獲益良多。原來高效學習不是死記硬背、長時間苦讀,而是要掌握大腦的規律,利用間隔效應、蔡加尼克效應等心理學現象,事半功倍。我自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書中的建議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了。

特別推薦《大腦如何精準學習》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學生黨,無論是高中生、大學生還是研究生,相信大家都能從中汲取豐富的養分,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此外,這本書也非常適合好奇心旺盛的讀者,特別是那些對心理學、腦科學感興趣的人。即便你已經走出校園多年,書中的洞見也能幫你找回學習的樂趣,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精進。

Ed的話:

我認為這本書和個人成長中的S-策略制定環環相扣。高效學習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個人發展策略。書中介紹的間隔效應、蔡加尼克效應等原理,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學習這件事。與其盲目地投入大量時間苦讀,不如換個思路,利用這些心理學技巧,事半功倍。

當然,這些策略也同樣適用於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方說,我們在制定計畫時,可以先列個提綱,然後適當地留白。這樣不僅能幫我們理清思路,也能激發更多創意的火花。總之,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一些學習技巧,更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它啟發我們要跳出慣性思維的桎梏,用發散性思考來看待個人成長這個命題。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