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總結:
這本書透過 90 位作者的視角,闡述了非裔美國人在過去 400 年中所經歷的衝突、壓迫和信仰,他們相信只要為爭取平等而努力,總有一天情況會好轉。
作者介紹:
本書由兩位備受讚譽的作者伊布拉姆‧肯迪(Ibram X. Kendi)和基沙莉‧布倫特‧佐布洛夫(Keisha N. Blain)共同編輯。肯迪是《成為反種族主義者》一書的作者,也是美國種族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佐布洛夫則是匹茲堡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專門研究非裔美國人的歷史。
重點啟發:
1. 奴隸制的殘酷起源
17 世紀時,從利物浦出發的船隻將約 150 萬非洲奴隸運往美洲。他們的動機只有一個:金錢。英國精英階層與美洲殖民地進行著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他們能夠將殖民地的珍貴自然資源運回國內販售。而這些商品都是由奴隸生產的,成本低廉卻能帶來鉅額利潤。1676 年,殖民地的工人階級和上層階級之間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
2. 制度化的種族主義
美國建國之初,只有一小部分人擁有選舉權:21 歲以上的白人男性。他們的選擇自然是一位富有的白人戰爭英雄,同時也是一位奴隸主。在南北戰爭之前,奴隸制在美國總統中非常普遍,事實上有 12 位總統都擁有奴隸。美國建國文件的真相是,它們也默許了奴隸制度的存在⋯⋯
3. 希望的曙光
2005 年,卡崔娜颶風重創以非裔為主的城市紐奧良,而美國政府卻未能為急需幫助的人們提供援助,這場災難暴露了政府對美國黑人的系統性漠視。但隨著特雷文‧馬丁慘案引發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如今知曉了邁克爾‧布朗、桑德拉‧布蘭德等黑人受害者的名字。他們持續為種族不平等發聲,讓黑人終於在政治領域擁有了一席之地⋯⋯
個人觀點:
種族歧視毫無道理可言。對我而言,無論對方多麼不同,都不應該被視為低人一等。這本書讓我更加意識到,在爭取種族平等的漫漫長路上,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唯有攜手並進,才能締造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世界。
特別推薦《四百個靈魂》給誰:
我特別推薦《四百個靈魂》給那些想了解美國真實歷史的美國人、仍存有種族主義思想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以及任何對種族議題有一絲好奇的人。這本書將顛覆你對美國的認知,帶你直面那些被掩蓋的歷史真相。
Ed 的話:
閱讀這本書讓我不禁反思,種族平權與 SCALE 策略中的「E – 增強」密切相關。唯有不斷增強弱勢族群的權益,才能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多元的社會。企業在制定策略、創新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將平權意識納入考量,善盡社會責任。畢竟,一個缺乏多元聲音的企業,註定難以永續經營下去。
希望這篇讀書摘要能引起你對這本書的興趣。讓我們一起用閱讀的力量,拓展視野、突破成見,攜手創造一個沒有偏見與歧視的美好世界。